德意志同盟

合集下载

德意志联盟知识讲解

德意志联盟知识讲解

1909 AEG
正造在 公 的型建 司 现简筑 代洁形 年 建,式 的 , 筑壮上 透 贝 。观摒 平 伦
悦弃机斯 目了制设 ,传造计 被统车了 称的间德 为附与国 第加机通 一装械用 座饰车电 真,间气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 贝伦斯还为AEG 做了许多产品设计, 如电水壶、电钟、 电风扇等。这些设 计没有一点伪装和 牵强,使机器在家 居环境中亦能以自 我的语言来表达。
德国新艺术运动领袖——
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尔德是比利时建筑师、设 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 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 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 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 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 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 转建筑设计。
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非 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的,不能因袭历史,还
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 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 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 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 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 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 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 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 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 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 涯。
谢谢欣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穆特修斯出生于德国(Herman Muthesius,1861-1927)
穆特修斯出生于德国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 和开创者。是一位教师、外交官、古董鉴赏家 出身的设计运动组织者。德国现代设计运动先 驱
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年—1940年)

德意志联盟

德意志联盟

包 豪 斯 校 舍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 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设 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校舍 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 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 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包豪斯校舍的设计灵感来自 于伊瑞克提翁神庙。设计者 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 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 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 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 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 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 出材料的本色美。
主 旨
20世纪初,欧洲大陆兴 起了一场革命性的艺术 运动,其中包含着丰富 多样的“风格”和“主 义”,它们的共同点在 于以“机器美学”的观 点体现飞速变化的外部 世界精神实质的理想形 式,这场运动中,表现 主义、未来主义、风格 主义和构成主义对现代 设计的影响最为明显。
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艺术家的 主观精神和强烈感的表现从而 导致在方法上对客观形象作夸 张,变形乃至怪诞的手法处理。
风利安日 亨 格时特* 利 与建惠 凡 新筑普 艺师,年 德 费 术与卒 运设于月,尔 德 动计苏 ( 的师黎 多。世日年 面是), 手青为生月 。 年比于 · · · Henry van de Velde 1863 4 3 1957 10 17
凡 德 费 尔 德
• •
费尔德设计 的椅子
费尔德设 计的房子
1907年,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于慕尼 黑。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 论集团,由一群热心于设计教育与宣 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 家和政治家组成,在它的成立宣言中, 提出了这个组织明确的目标“通过艺 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 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 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
穆特休斯于1907—1908年设计 的弗罗伊登贝格住宅

德意志制造同盟

德意志制造同盟

• 联盟非常注重宣传工作,常举行各种展览,并用实物来传 播他们的主张,还出版了各种刊物和印刷品。 • 1912年的年鉴中,介绍了贝伦斯设计的厂房和电器产品; • 1913年的年鉴着重介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装配作业 线,希望将标准化与批量化引入工业设计中。 • 1916年联盟与一个文化组织合作出版了一本设计图集,推 荐诸如茶具、咖啡具、玻璃制品和厨房设备等家用品的设 计,其共同特点是功能化和实用化,并少有装饰,而且价 格为一般居民所能承受。这本图集是联盟为制定和推广设 计标准二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第一本。这些宣传工作不但 在德国影响大,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对欧洲其他 国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些国家先后成立了类似制造 联盟的组织,对欧洲工业设计发展起来很重要的作用。
• 弗洛伊登贝格住宅 穆特休斯1907-1908
• 他声称,建立一 种国家的美学的 手段就是确定一 种“标准”,以 形成“一种统一 的 审美趣味”。
• 范德维尔德: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 曾创办魏玛实用艺术学校,比利时“新艺 术”运动的中坚,提出装饰必须新颖,不 能因袭历史,还要合乎逻辑的运用材料, 保持制作工艺的可视性,他对机械的肯定 使得他成为早期具有功能主义思想的先驱。
• 遵循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 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 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 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 格派恒定的目标。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 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 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 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 和简化。反对个性,排 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 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 精神表达,即纯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 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 身的艺术元素。艺术以 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 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 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德意志工作同盟

德意志工作同盟

德意志工作同盟形成: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都兴起了形形色色的设计改革运动,但是无论是英国的艺术和手工艺术运动,还是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都没有在实际上摆脱拉斯金等人否定机器生产的思想,更谈不上将设计与工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作同盟。

1907年10月6日,德意志工作同盟在慕尼黑宣告成立,它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石。

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开始探索设计与工业有机的结合,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创始人由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修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维尔德等。

其基地设在德累斯顿的郊区赫拉劳。

最初,德意志工作同盟的成员为13名独立艺术家和10家手工艺企业,包括:彼得·贝伦斯,特奥多尔·费希尔,约瑟夫·霍夫曼,布鲁诺·保罗以及理查德·里默施密德等。

在它成立的第一年后,成员就以达五百多人。

在高峰时期,成员竟然达到了三千余人。

目的:该组织由艺术家,建筑师,商人及社会公众人士共同组成。

其目的为:连接工业化和设计之间的断裂,寻找出一种更严谨的形式,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语言来取代“青年风格”的自然主义形式。

同时,解调和团结设计师,制造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而后逐步转变为一个非官方的设计行会。

表明了他们不反对机器生产的态度,并把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水平作为同盟的目标。

主张:德意志工作同盟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所改变的社会当做不可避免的现实客观接受,并从一开始就把设计作为德国发展经济和中间德国文化的重要因素,利用机械技术开发满足需要的设计品。

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现代设计实践活动,还以“提升德国产品设计和品质”为主题进行演讲,展览和其他活动,并努力宣传如下主张:(一)结合艺术,工业与手工业;(二)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提升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匠师的合作水平;(三)走非官方路线,成为设计界的行业组织;(四)在德国设计界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接受现代工业;(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六)主张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要求。

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及演变

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及演变

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及演变德日意轴心国联盟是二战期间由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组成的军事与政治联盟。

该联盟的建立对于二战的全球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演变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变化。

一、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1. 背景和动因德日意轴心国联盟于1936年开始形成,源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友好关系。

两国政府都对西班牙内战的前景产生了关注,并通过向法西斯国内派遣援军来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合作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军事、经济和政治等。

2. 联盟的建立在1936年至1939年的期间,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国家逐渐展开了联盟的合作。

1936年,德意签署了一项《反共产国际条约》,奠定了两国合作的基础。

此后,意大利和日本也开始与德国建立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后来的几年里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合作关系。

3. 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宣告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正式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宣告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成立。

此时,欧洲和亚洲的两大强国正式联合起来,成为二战期间最具战略意义的联盟之一。

二、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演变1. 战争胜利与扩展德日意轴心国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二战的两大阵营的形成,但其后续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开始时他们先后获得战争的胜利,然而德国和日本的侵略行为却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2. 关系紧张与内部矛盾随着战争的持续,德日意轴心国联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摩擦。

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两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分歧逐渐显现。

同时,意大利的战局逆转也使得整个联盟的实力受到了削弱。

3. 战局逆转与解体1943年至1944年,盟军在欧洲和亚洲的反攻逐渐取得了优势,德日意轴心国联盟开始面临战局的逆转。

意大利于1943年宣布投降盟国,而德国和日本则陷入了持续的劣势。

4. 联盟的结束与后果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德日意轴心国联盟正式解体。

德国和日本被迫接受战败并签署投降协议。

三皇同盟的结果有哪些

三皇同盟的结果有哪些

三皇同盟的结果有哪些三皇同盟的结果三皇同盟的结果是什么呢?其实,在三皇同盟形成的时候,就是因为三个国家都需要保障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三皇同盟只是利益的产物,一旦,三方中有一方的利益受损就会导致三皇同盟的解体。

在面对拿破仑的强势崛起,奥匈、徳皇以及俄国沙皇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因此,只有团结在一起才可能避免自己的国家被法国占领。

德国统一之后,首相俾斯麦为了鼓励和打击法国,策划徳皇和奥皇两国皇帝结成同盟。

在此之后,俄国沙皇也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加入了这个同盟,促使了三皇同盟的形成。

但是因为俄国和保加利亚的关系恶化,俄国谴责保加利亚,提出禁止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

但这取决于奥匈的态度,虽然奥匈和俄国在争夺巴尔干问题上有深刻的矛盾,而三皇同盟中的主导者德国处于维护三国的利益,也是支持的。

但英国方面却明确表明反对俄国的建议,英国还积极鼓励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和解,这就意味着俄国彻底失去在保加利亚的控制权,但面对俄国的压力,保加利亚在英奥两国的支持下坚决抵制。

令俾斯麦想不到的就是,俄国和奥匈两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问题不可调和,而德国强烈要求俄奥合作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样一来,保加利亚的危机就直接导致了三皇同盟的最终解体。

三皇同盟的原因三皇同盟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普法战争后欧洲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是什么进一步促使了三皇同盟,三皇同盟怎么形成的呢?德国虽然打败了法国,但并没有办法彻底消灭,而且异常战争需要动辄很多资源,德国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因此,德国决定处理好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关系,孤立法国。

奥匈帝国担心德国入侵自己国内,又担心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引起国内斯拉夫人的反抗,因此,奥匈决定和德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奥匈担心德国和俄国一起联合对付自己,于是有想要向俄国示好。

至于俄国方面,其实俄国和德国存在传统的有意,俄国在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而德国帮助了俄国重新获得了黑海的势力范围,而且俄国也需要和德国保持友好关系,以保证自己国内西部边疆的安全。

德意志工业同盟 名词解释

德意志工业同盟 名词解释

德意志工业同盟名词解释德意志工业同盟(Deutsche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是德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工商团体之一。

它代表了德国工商界的利益,并致力于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德意志工业同盟成立于1952年,总部位于德国柏林,下设79个地方工商会,会员超过380万家企业,覆盖了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

作为工商团体,德意志工业同盟扮演着多重角色。

它是一个代表企业利益的组织,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德国企业的发展。

德意志工业同盟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为会员提供了与政府、学术界和其他商业伙伴对话的机会。

德意志工业同盟还为会员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和资源,包括咨询、培训、市场调研等,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德意志工业同盟的成员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从小型企业到跨国公司都有涉及。

这种广泛的会员组织使得德意志工业同盟能够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综合、全面的代表。

这也使得德意志工业同盟能够更好地反映和推动整体德国经济的利益。

作为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工商团体之一,德意志工业同盟在塑造德国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制定德国的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创新政策,并与政府机构密切合作。

德意志工业同盟也致力于推动德国企业的国际化,促进德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德意志工业同盟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通过代表企业利益、提供服务和资源、促进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德意志工业同盟也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了解工商界需求和意见的渠道,有助于形成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总结回顾一下,德意志工业同盟是德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工商团体之一。

它代表了德国企业的利益,并致力于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德意志工业同盟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代表企业利益、提供服务和资源、促进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德意志关税同盟对德国的作用

德意志关税同盟对德国的作用

首先,它在很大范围内取消了德国境内的关税壁垒,为商业注入了活力。

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除奥地利之外3/4的土地上,2300万人口中实现了进出口税和过境税的统一。

1834年1月1日凌晨,长串长串载满货物的四轮马车等待通过边境线,这一壮观的景象预示德国内部市场商业流通扩大的开始。

其二,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的逐渐统一。

关税同盟成立后,由于涉及到征税和同盟内收入再分配等实际问题,需要对各邦不同的货币关系进行协商。

1838年的德雷斯顿货币条约就货币兑换率的问题达成了协议,宣布在银本位基础上确定两种货币流通区域,即北德的塔勒区和南德的古尔登区,塔勒与古尔登的比价为4∶7。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纸币问题。

普鲁士除控制各邦纸币的使用外,还加强了普鲁士银行纸币的流通量。

到60年代,普鲁士银行发行的纸币控制了德国很大一部分货币流通,货币统一由此在大范围内形成。

关于度量制度,1833年关税同盟国制定了关税重量单位——关税公担。

1关税公担等于50千克,并逐渐取代了各邦的重量体制。

其三,交通运输状况的改进。

由于担心贸易转向以及由此带来的财政损失,同盟各邦都把改善交通视为克服这一危险的好办法。

首先是铁路,30年代开始受到各邦政府的重视,四、五十年代对铁路的投资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递增,50—80年代,铁路资本占全部投资的比例从2.8 %增长到7.4%。

铁路长度1850年5856公里,到1870年则达到18,876 公里。

铁路路线的选择也明显受到关税同盟的影响,铁路枢纽往往是扼贸易咽喉的城市,如柏林、莱比锡和科隆等,因商业流通的需要将城市和地区连接起来。

关税同盟和铁路建设的同步发展使李斯特在30年代就将它们视为德国现代化的“连体双胎”。

其次是河道运输。

1800年一宗货物从易北河上的汉堡运往马格德堡,通行税需付14次;美因河上从班贝格运货到美因兹付通行税33次。

1831年莱茵河沿岸的各邦接受了“美因河—莱茵河船运条例”,宣布了收税和堆货权的无效。

日德意同盟轴心国的形成

日德意同盟轴心国的形成

日德意同盟轴心国的形成在二战期间,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称为“轴心国”的同盟。

这个同盟的形成与各国的共同目标、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个国家的动机和背景,探讨日德意同盟轴心国的形成。

一、背景历史1. 德国背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之中。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刻薄条件以及大萧条的影响导致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和对政府的失望。

1933年,纳粹党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开始了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时代。

2. 意大利背景意大利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了政治和经济困境。

1919年,意大利进入了经济衰退,全国出现了失业潮和社会动荡。

墨索里尼及其法西斯党于1922年上台,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3. 日本背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盟军作战,但在《凡尔赛条约》中未能取得预期的利益。

此外,日本还面临着世界大萧条和国内经济衰退的困境。

这些因素导致了日本对扩张及回归其亚洲地位的渴望。

二、形成动机1. 共同敌人这三个国家在形成同盟的初期,都有共同的敌人。

德国和意大利都认为自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而日本则认为自己在《凡尔赛条约》中被盟国抛弃。

共同的敌人使得这三个国家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 领土扩张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部都渴望通过领土扩张来恢复国家的辉煌。

德国试图通过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来实现“大德意志”;意大利则试图通过吞并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来重现罗马帝国的辉煌;日本则试图通过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来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

3. 意识形态的共通性纳粹的德国、法西斯的意大利和军国主义的日本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这三个国家相信自己民族的优越性,并试图通过建立出色的国家来证明这一点。

他们对于军事力量的崇拜以及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联盟。

三、同盟形成过程1. 德意同盟1936年,意大利加入了德国和日本组成的反共产国际同盟。

德意志关税同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关税同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关税同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关税同盟是指 1834 年由 38 个德意志邦联的邦国组成的关税联盟。

该联盟旨在消除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建立一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区域,同时也是德国统一前各邦国走向经济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步骤。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 19 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该同盟的管理范围主要涉及关税和经济政策,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得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德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德意志关税同盟还促进了德国各邦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了德国统一的进程。

德意志制造同盟课件

德意志制造同盟课件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立
1907年,德意志制造同盟在慕尼黑成立。该组织由一群企业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组成,旨在推动德国制造业与设计的结合,提升德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目标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目标是促进德国制造业与设计的结合,推广德国优秀的设计和工艺,提升德国产品的品质和形象。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宗旨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影响与贡献
03
提升德国工业产品的品质
德意志制造同盟强调工业设计的创新和品质,使得德国工业产品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业设计师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业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在德国工业设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立,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促进了德国工业设计的进步。
为现代工业制造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员与作品
04
zeto this however in the of the of in on the on the on the on towarding
03
enet for`长安enet
01
Gmtx.istonen`` upon on on亲自, onenet本体if长安亲自ⅹ
德意志制造同盟与现实用性,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启示现代设计师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功能和用户体验。
重视功能主义
德意志制造同盟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工艺,强调细节处理和精湛工艺,对现代设计追求高品质和高标准产生了积极影响。
倡导高质量
德意志制造同盟倡导标准化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设计中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2
``徹 die upon bo长安 Bros拆除视图 has

德意志同盟简介

德意志同盟简介

德意志制造同盟 19组.熊成,李伟。

朱磊,张淼。

王友超1、德意志制造同盟(又称“德国工业同盟”)1907年,德意志制造同盟(Deutscher Werkbund)成立于慕尼黑。

这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于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在它的成立宣言中,提出了这个组织明确的目标:是“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

”充分表明了它对工业的肯定和支持态度,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设计教育的新课题。

作为具有官方政府机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的成立表明了德国政府对设计的重视,但是对于制造同盟本身来说,却主张力求走一条非官方路线而成为设计界的行业组织,从而更好地协调设计界、企业界和商业界的关系。

德意志制造同盟在1908年召开的年会上,建筑设计师菲什(Jheoder Fischen)于开幕词中明确了对机械的承认,并指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许多造型艺术家自认的社会的主宰,这些观点,都使得制造同盟以现代设计奠基者和发起人的姿态树立起在设计史中的地位。

在以后陆续出版的制造同盟年鉴中,开始连续刊载传播推广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文章,同时,陆续介绍有关标准化,流水作业线,工厂的新型设计以及丰富的具有现代工业设计初步型态的设计作品,这不仅对德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欧洲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之战之中,制造同盟两次停办,战后又两次重新建立。

德意志制造同盟中有两位重要人物,均为其最早的组织者和发起人,他们的活动对制造同盟乃至于世界工业设计史都有着重要的贡献,现简要介绍如下。

赫而曼·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曾是教师和建筑师,1896年被任命为德国驻伦敦大使馆的外交官员,在英国的六年间,他详细研究了英国工业美术运动的状况及英国的建筑情况,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回国后,他写成了两卷本的《英国住宅》(Das Englische Haus),介绍英国颇具实用主义的住宅设计,同时,抱着改革德国设计与设计教育的决心,利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政府官员的优势,开拓积极宣传并推广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德意志制造同盟在当时的影响观后感

德意志制造同盟在当时的影响观后感

德意志制造同盟在当时的影响观后感同盟出版的年鉴向人们展示国际工业技术发展新动态,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创的装配流水线。

年鉴还发表不同观点的理论文章,让人们在争论中求得真理。

1914年,同盟内部发生了设计界理论权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设计师威尔德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论战,穆特休斯以有力的论证说明:”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建立在大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而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必然要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此前提下才能谈及风格和趣味问题。

“这次论战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第一次具有国际影响的论战,是德国工业同盟所有活动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活动中断。

但它所确立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为德国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早在20世纪初,当其他国家还沉浸在对手工艺的怀旧情绪中时,德国就明智的接受了工业化生产的这一现实,创造出适合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的形式,使现代设计朝着符合时代需要的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德国还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是今天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德国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

德国的设计更多的表现了德意志严谨理性的民族特点,意大利设计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及意大利民族重视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德国的设计以品质精良而著名,意大利设计则被称为杰出设计。

1907年,德国成立了“德意志工业联盟”,主张把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结合起来,把机械式样作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在欧洲大陆率先接受了从手工业生产到机械化大生产的社会转型这一现实。

他们举办展览,召开年会,探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形式,提出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并开展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活动。

彼得贝伦斯的设计为我们确立了现代设计重功能、重理性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

“德意志工业联盟”的活动摆脱了工业革命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对手工艺生产方式和装饰美的怀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活动。

德国统一与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分析

德国统一与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分析

普法战争
起因:
俾斯麦向来都将奥地利视为统一大业的必然要 冲破的障碍 。丹麦战争结束后, 普奥于1865年8 月签订了《加斯泰因公约》,公约规定两个公国由 普奥两国共同所有,但行政分开,石勒苏益格由普 鲁士管辖,与普鲁士接壤的荷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 辖,该公约对普奥共管的规定显然潜伏着纷争的种 子,并将造成两公国行政的混乱。
埃姆斯急电
1868年西班牙女王被推翻,逃往法国,军政府寻找新的君 主。经过俾斯麦的活动,1870年军政府提出将王位献给霍亨 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激怒法国。法国驻柏林大使奉命到埃姆 斯温泉疗养院,要求普王承诺永远不支持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 班牙王位。这种无礼的态度,令普王威廉一世感到屈辱。之后 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国大使交谈的内容,从埃姆斯向柏林发出一 份急电。读过急电,俾斯麦非常开心,询问参谋总长毛奇是否 对法国战争有全胜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俾斯 麦拿起笔来修改电文,他删去电文中“还可在柏林从长计议” 一 句,在结尾部分加上了这样的话:“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 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好 谈的了。”
一个“德意志邦联”,它包括34个邦国和4 个自由市。每一个 邦 都拥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各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都实 行各自为政的专制统治,德意志成了欧洲大陆封建割据的典型。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但严重的政治分
裂局面给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首先,要求各地区之间有畅通的商品销售渠道,即统一的国内 市场。但处于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各邦都有自己的工商业法规、货 币和度量衡,这使德意志根本无法建立统一的市场。 其次,商品输出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如英、法等国 的商品输出,既有外交保护,又有炮舰作后盾,而德意志资产阶 级却得不到这种保护。 再次,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使各国资本家在海外建立殖民 地和进行商业争霸战争,而这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在这方面, 德意志资产阶级也处于劣势。因此,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国家 统一。

德意志同盟专业知识

德意志同盟专业知识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旳设计教育家,1923年开始,他指导了几位学生。涉及 格罗皮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旳当代建筑师和 设计师。
瑙姆 (Friedich Naumann,诺曼,1860-1919)
瑙姆是政治家,1923年在《机器时代旳艺术》一问中以为, 产品旳高质量只能由一种既具有艺术涵养又能面对机器生产 旳人经济地予以实现。
瑙姆起草了联盟旳宣言,主要内容如下: ①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 ②经过教育、宣传提升德国设计艺术水平,提升艺术家、工
业家、手工艺匠人旳合作水平。 ③联盟走非官方道路,是设计艺术界旳行业组织。 ④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宣传和力主功能主义和接受当代工业 ⑤反对任何形式旳装饰。 ⑥主张原则化和批量化生产,以此为设计艺术旳基本要求。
设计艺术概论
——德意志制造同盟
第三组
德意志制造同盟
德国第一种设计组织,1923年成立,是德国当代主义 设计旳基石。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3年 代欧洲当代主义设计运动旳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如凡·德·威尔德、贝伦斯、瑙姆(Friedich Naumann,诺曼,1860-1919)、布鲁诺·陶特、 以及奥地利旳霍夫曼、奥别列切等著名人物。穆 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设计师贝 伦斯更是在实践中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 一代设计先驱。
德意志制造同盟
当代艺术设计史旳发展中,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忽视
或者反对工业文明,漠视机械生产。他们没有真正完毕当代工业设
计旳历史使命。当代主义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旳突破,来自德
国。“当代运动旳先驱是那些一开始就支持机器艺术旳人。”19世
纪末20世纪初德国旳探索者们真正成为当代设计旳先驱。
19世纪下半叶,德国旳工业发展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时,德

德意志联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联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联盟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德意志联盟吗?这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事儿!德意志联
盟啊,就像是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比如说吧,就好像一个班级里的同学们,大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为了班级的荣誉,团结在一起。

德意志联盟就是德意志的各个
邦国组成的一个大集体。

在那个时候啊,这些邦国就像是一群有着不同性格的人。

有的强大,有的弱小,但他们都在这个联盟里有着自己的位置和作用。

就像在一
场游戏中,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

你想想看,普鲁士,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它就像是游戏里的主角,有着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其他邦国呢,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贡献。

德意志联盟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那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
发展呢!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冲突,有过合作,就像我们生活中也会
有争吵和和解一样。

它对德意志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呀!它让德意志逐渐走向
统一,变得更加强大。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壮的大人。

德意志联盟就是德意志历史上一段独特而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德
意志的变迁和成长。

它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充满了故事和传奇。

所以啊,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德意志联盟,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呢!
我的观点就是:德意志联盟是德意志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其深入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和那个时代。

双方的同盟盟军与中央同盟国

双方的同盟盟军与中央同盟国

双方的同盟盟军与中央同盟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个国家迅速组建军队参战。

其中,同盟国和中央同盟国成为两个重要的军事联盟。

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双方的同盟盟军与中央同盟国的背景、组成、合作与挑战以及影响进行分析。

一、同盟军的背景和组成同盟军是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军事联盟。

同盟军的建立源于对俄国的共同威胁,各国通过签订互相支援的协定来加强防御。

此外,同盟军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二、中央同盟国的背景和组成中央同盟国是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军事联盟。

中央同盟国的成立也是为了对抗他们认为是侵略性的俄国压力。

此外,奥斯曼帝国也与几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协议,进一步扩大了中央同盟国的势力范围。

三、同盟关系下的合作与挑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军和中央同盟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协调,以共同应对敌方的攻势。

这种合作体现在战略计划的制定、军事资源的共享以及战术协同行动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东线战场上,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共同抵御了俄国的进攻,保证了东部战线的稳定。

而在西线战场上,德意志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协同作战,试图压制英法联军的进攻。

然而,同盟关系下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各国之间在军事战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

尤其是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对战争目标和资源分配的看法存在分歧,导致了冲突与摩擦。

其次,由于军队之间的协同和指挥系统不够完善,同盟军和中央同盟国在战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

最后,同盟军和中央同盟国在战线的延伸和军队的补给等方面也遭遇到了困难。

四、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同盟军和中央同盟国的合作与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合作使得同盟军和中央同盟国能够共同抵御敌方的攻势,取得一定的战争成功。

然而,挑战和问题也削弱了军事联盟的力量和效果。

德意志工作同盟

德意志工作同盟

德意志工作同盟形成: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洲各国都兴起了形形色色的设计改革运动,但是无论是英国的艺术和手工艺术运动,还是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都没有在实际上摆脱拉斯金等人否定机器生产的思想,更谈不上将设计与工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作同盟。

1907年10月6日,德意志工作同盟在慕尼黑宣告成立,它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石。

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开始探索设计与工业有机的结合,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创始人由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修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维尔德等。

其基地设在德累斯顿的郊区赫拉劳。

最初,德意志工作同盟的成员为13名独立艺术家和10家手工艺企业,包括:彼得·贝伦斯,特奥多尔·费希尔,约瑟夫·霍夫曼,布鲁诺·保罗以及理查德·里默施密德等。

在它成立的第一年后,成员就以达五百多人。

在高峰时期,成员竟然达到了三千余人。

目的:该组织由艺术家,建筑师,商人及社会公众人士共同组成。

其目的为:连接工业化和设计之间的断裂,寻找出一种更严谨的形式,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语言来取代“青年风格”的自然主义形式。

同时,解调和团结设计师,制造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关系,而后逐步转变为一个非官方的设计行会。

表明了他们不反对机器生产的态度,并把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水平作为同盟的目标。

主张:德意志工作同盟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所改变的社会当做不可避免的现实客观接受,并从一开始就把设计作为德国发展经济和中间德国文化的重要因素,利用机械技术开发满足需要的设计品。

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现代设计实践活动,还以“提升德国产品设计和品质”为主题进行演讲,展览和其他活动,并努力宣传如下主张:(一)结合艺术,工业与手工业;(二)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提升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匠师的合作水平;(三)走非官方路线,成为设计界的行业组织;(四)在德国设计界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接受现代工业;(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六)主张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1907年开始,他指导了几位学生。包括 格罗皮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 设计师。
瑙姆 (Friedich Naumann,诺曼,1860-1919)
瑙姆是政治家,1904年在《机器时代的艺术》一问中认为, 产品的高质量只能由一个既具有艺术修养又能面向机器生产 的人经济地予以实现。
文化的重要因素”。“美一旦掌握机器的铁臂,这些铁臂有力地挥
舞,就能创造美”。主张设计师应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追求理
性设计。这些思想对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深远。
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
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是一位教师、 外交官、古董鉴赏家出身的设计运动组织者。德国现代设计运动先驱。
1896年起,他被派到英国学习先进技术达7年之久。1903年回国写《英国住宅》和多 篇论文。他赞扬工艺美术运动,但是又主张机器制品是按照时代的经济制造出来的, 他们应该呈现新的风格——“机器风格”。创造出“一种从适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 净净的优美和雅致。”极力肯定机械生产在工业社会的积极作用,倡导“标准化”理 论。将标准化、产品简洁抽象的外观视为产品质量的标准之一。
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是1883年由埃米尔·拉特诺恩创建。在随后七年, 发展成大型企业——康采恩。公司采用标准化生产,重视设计的作用。1907 年6月,贝伦斯被聘请为其艺术顾问。
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 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 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系统(CIS)的先河。AEG的 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可以说, 贝伦斯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设计师。
德意志制造同盟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中,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忽视
或者反对工业文明,漠视机械生产。他们没有真正完成现代工业设
计的历史使命。现代主义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德
国。“现代运动的先驱是那些一开始就支持机器艺术的人。”19世
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探索者们真正成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时,德
布劳耶设计
德意志制造同盟成就
同盟中的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912-1919年, 同盟出版的年鉴先后介绍了贝伦斯为德国电器联营公司设计的厂房 及其一系列产品:格罗佩乌斯为同盟设计的行政与办公大楼、幕墙式 的法格斯鞋楦厂房、陶特为科隆大展设计的玻璃宫;纽曼的商业化汽 车设计等,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尤其是对1914年科隆大展的 展品介绍,更令人耳目一新。年鉴还及时向人们展示国际工业技术发 展新动态,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创的装配流水线。年鉴还发表不同 观点的理论文章,让人们在争论中求得真理。1914年,同盟内部发生了 设计界理论权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设计师威尔德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论 战,前者以有力的论证说明: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建立在大工业文明的基 础上,而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必然要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此前提 下才能谈及风格和趣味问题。这次论战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第一次 具有国际影响的论战,是德国工业同盟所有活动中最重要、影响最深 远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活动中断。但它所确立的设计理论 和原则,为德国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国工业已经超过英国。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开始注意工业生产中的审
美问题,而德国政府出于发展工业、占领市场的考虑,也大力支持
艺术设计运动。
1902年(有资料说是1900年),德国魏玛大公府邀请比利时设
计师凡·德·威尔德担任艺术顾问,并筹建了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
斯前身)1906年,威尔德任首任校长。威尔德认为“技术是生产新
设计艺术概论
——德意志制造同盟
第三组
德意志制造同盟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 设计的基石。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 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如凡·德·威尔德、贝伦斯、瑙姆(Friedich Naumann,诺曼,1860-1919)、布鲁诺·陶特、 以及奥地利的霍夫曼、奥别列切等著名人物。穆 特修斯和威尔德都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设计师贝 伦斯更是在实践中将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成为 一代设计先驱。
穆特修斯从英国回来后就任德国贸易部下辖的高等艺术院校的主管官员。主张改革。 让贝伦斯担任杜塞多夫艺术学院院长;布鲁诺·陶特担任柏林艺术学院院长;汉斯·波 尔齐担任布莱斯芬艺术学院院长。在他们的努力下,德国艺术教育进行的革新尝试。
穆特修斯主张设计艺术必须有目的性,讲究功能,讲究成本核算,十分重视功能主义 设计原则。他认为德国设计只有采用机械化大生产方式才能有发展前途。他提出“一 定把机械式样作为20世纪设计运动的目标”;所有设计必须符合“完全纯粹的使用功 能”。
1907年,在穆特修斯的组织下,德国第一个工业设计集团组织——德国工业联盟成立, 标志着德国工业设计进入新的阶段。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 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 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 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 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贝伦斯设计
贝伦斯设计
贝伦斯设计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 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 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
布兰德设计
布兰德设计
布兰德设计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 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 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
瑙姆起草了联盟的宣言,主要内容如下: ①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 ②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水平,提高艺术家、工
业家、手工艺匠人的合作水平。 ③联盟走非官方道路,是设计艺术界的行业组织。 ④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宣传和力主功能主义和接受现代工业 ⑤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⑥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以此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