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法律责任电子教案
23版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三节教案
《道德与法治》是中学生政治教材中的重要一环,而第五章第三节的教案内容更是对学生进行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你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教育内容。
1. 了解《23版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三节教案》的内容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这个教案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涉及国家的法治理念和基本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同时也包括了公民权利、义务和法律意识培养等内容。
通过仔细研读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撰写文章提供必要的素材和观点。
2. 探讨教案中的重要概念和主题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教案中的重要概念和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在国家的法治理念方面,我们可以从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法律的权威性、司法公正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我们可以思考公民的权利来源和行使、公民的基本义务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主题,并为撰写文章提供丰富的内容。
3. 形成结论并提出个人观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通过总结回顾,可以帮助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教育内容。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提出个人观点并加以论证。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富有个性化和表达性,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我们需要按照非Markdown格式的普通文本撰写这篇文章,遵循知识文章格式。
文章的内容最好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指定的教案内容。
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并且不要出现字数统计。
通过这样的撰写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更有利于你的理解和学习。
4. 探讨教案内容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教案中的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法治理念和基本法律知识,可以增强对国家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在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规范。
法律责任教案
法律责任教案教案名称:法律责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法律责任以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3. 理解法律责任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承担和减轻法律责任。
教学内容及步骤:引入:引入法律责任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思考:- 你是否听说过法律责任?你认为它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责任?主体部分:第一节:刑事责任步骤一:讲解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刑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刑事犯罪行为,如盗窃、故意伤害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刑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民事责任步骤一:讲解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民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民事争议,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民事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行政责任步骤一:讲解行政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行政法规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如违规建筑、环境污染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行政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劳动责任步骤一:讲解劳动责任的概念及特点,强调违反劳动法规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步骤二:列举一些常见的劳动违法行为,如拖欠工资、非法解雇等,并讲解相应的法律责任。
步骤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劳动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总结:总结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强调个人应当积极承担和遵守法律责任,同时提出减轻法律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法律责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分享和交流。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就其中涉及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同种类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道德与法治第五章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2.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社会公德:(1)定义:社会公德是指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内涵:主要包括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
(3)重要性: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2. 职业道德:(1)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神、诚信为本、团结协作、公正无私等方面。
(3)重要性:职业道德是提高职业素养、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关系到个人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信、敬业、团结、公正等。
法律责任课件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十一)侵犯劳动者合法报酬、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违法情形: 1.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 违法后果: 1.责令限期支付; 2.补足差额部分; 3.逾期不支付,加付赔偿金(应付金额的50%~100%); 4.欠薪的,劳动者可随时走人,用人单位须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八)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 时限规定: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同时出具证明 违法后果:1.行政责任:责令改正; 2.民事责任:损害赔偿。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九)招用与其他单位仍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违法后果:连带赔偿责任 (挖人有风险,招兵需谨慎) 连带赔偿责任: 是指多个责任人基于同一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具有同一给付内 容的连带关系,受损失人有权要求其中任何一人向其赔偿损 失,多个责任人中任何一个都有向损失人赔偿全部损失的责 任。
祝身体健康 学习愉快!
再见
一、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概述
(三)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
责任主体
违法行为
损害后果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四)责任形式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违法 违法情形:1.规章制度内容违法 2.规章制度程序违法 违法后果 1.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告知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并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2.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3.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大学生道德与法治第五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
2. 法律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二、讲授新课1. 法律意识的基本概念(1)介绍法律意识的定义: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总和。
(2)分析法律意识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法治建设。
2. 法律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1)法律素养的定义:法律素养是指个人在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法律素养的重要性:a. 帮助个人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b. 增强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利益;c. 促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动法治建设。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法律书籍,了解我国法律体系。
2.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将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案会计法律责任
教案会计法律责任
标题:教案会计法律责任
引言概述:教案会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案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教案会计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1.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2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
1.3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
二、保护财务信息安全
2.1 妥善保管财务资料
2.2 防范内部财务风险
2.3 防范外部财务风险
三、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
3.1 不得虚报、隐瞒财务信息
3.2 不得篡改、伪造会计凭证
3.3 不得擅自调整财务数据
四、合规纳税
4.1 准确申报纳税信息
4.2 遵守税收政策规定
4.3 防范税务风险
五、承担法律责任
5.1 违法违规将受到法律制裁
5.2 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5.3 影响个人信誉和职业生涯
结论:教案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财务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合规纳税,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惟独如此,才干为教案会计工作的规范发展和公司的稳健经营做出积极贡献。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劳动版)教案:法律责任
(七)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P104
(八)、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法律规定P106
(九)、违反《会计法》的同时违反其他法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1、法律责任:8点
行政处罚
2、形式:行政责任
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
(二)、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P88
(三)、伪造和变造会计凭证、帐簿和账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P94-95
每单元共2页第1页
教
学
内
容
安
排
(承前页)
(四)、隐匿和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帐簿和账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P98
(五)、授意、指使和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和变造会计凭证、帐簿和账务会计报告或隐匿和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帐簿和账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P100
P106
素质或能力培养
掌握违反有关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及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违反会计制度的案例进行分析
课后记
课后作业布置:
年月日每单元共2页第2页
第8节
课题:法律责任年月日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
重点
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教学
难点
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与举例相结合,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内
容
安
排
六、法律责任
违反《会计法》涉及的法律责任的种类: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追究刑事责任
高一经济法基础 法律责任 课堂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主刑、附加刑)N.【评价方式】1.2.【练习内容】1. 民事责任习题2.行政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习题3.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习题N.【评价方式】1.2.【测评内容】1.3.N.【评价方式】1.2.【】1. 我国法律责任的类型很多,本节主要介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2.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1.2.【设计意图】1.从框架上知道本节知识的脉络结构2.【】1.甲乙双方签订购销合同,甲方已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乙方没有按时交货,乙方交货质量有问题且没有按时交货,给甲方造成损失2、甲霸占了乙的房屋,并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4.甲在背后给乙造谣N.【设计意图】1.甲乙双方签订购销合同,甲方已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乙方没有按时交货,乙方交货质量有问题且没有按时交货,给甲方造成损失2、甲霸占了乙的房屋,并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3.甲在背后给乙造谣【】1.通过案例一可以知道民事责任的类型:履行义务、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2.通过案例二可以知道民事责任的类型: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3.通过案例三可以知道民事责任的类型: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4.N.【设计意图】1.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犯错误2.张某(行政管理相对人)开车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行政机关)开罚单【】1.行政责任对内是作出行政处分2.行政责任对外是作出行政处罚4.N.【设计意图】1.2.【】1.2.3.4.N.【设计意图】1.2.1.2.3.N.【优点与特色】1.2.N.【问题与建议】1.2.【自我反思】1.整堂课讲课节奏应该再慢一点儿2.民事责任应该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例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优点与特色】1.2.N.【问题与建议】1.【自我反思】1.2.N.【优点与特色】1.2.N.【问题与建议】1.2.【自我反思】1.2.N.。
《法学概论电子教案》课件
《法学概论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1.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1.2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1.3 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1.4 法的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第二章:法律关系2.1 法律关系的定义与特征2.2 法律关系的种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婚姻家庭关系等2.3 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2.4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第三章: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3.1 法律行为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3.2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意思表示、客体、法律后果3.3 法律事实的定义与分类:法律事件、法律行为3.4 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联系与作用第四章: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4.1 法律规范的制定:立法机关、立法程序、法律文本4.2 法律规范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4.3 法律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4.4 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术解释第五章: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5.1 法律责任的定义与特征5.2 法律责任的种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5.3 法律制裁的定义与特征5.4 法律制裁的种类: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第六章:民商法律制度6.1 民法概述: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6.2 民法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6.3 物权法:物权的概念、种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6.4 债权法:债权的概念、种类、债权法的基本原则第七章:行政法律制度7.1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定义、调整对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7.2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程序7.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概念、范围、程序;行政诉讼的概念、范围、程序7.4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的条件、赔偿范围、赔偿方式第八章:刑事法律制度8.1 刑法概述: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刑法的基本原则8.2 犯罪:犯罪的概念、特征、犯罪论体系8.3 刑罚:刑罚的概念、种类、刑罚的适用8.4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诉讼程序第九章:经济法律制度9.1 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定义、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9.2 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法律制度9.3 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9.4 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国有资产的定义、分类、管理与监督第十章:国际法律制度10.1 国际法概述:国际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国际法的主体10.2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10.3 国际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海洋法10.4 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重点解析第一章:法学基本概念重点: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的构成要素、法的效力。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方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和环境。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和环境。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社区和环境的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社区和环境中的优点和不足。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生活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2.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校的生活。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校生活中的优点和不足。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生活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生活中的优点和不足。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第四章:我们的朋友和同学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在朋友和同学中的角色和责任。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合作共赢的态度。
4.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朋友和同学中的相处。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朋友和同学之间的优点和不足。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待人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五章:我们的行为规范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范、自觉自律的品质。
5.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的行为规范。
法律责任班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定义,明确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类型。
2.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法律责任的概念及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类型。
2. 难点:如何正确处理法律责任与个人权益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责任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承担法律责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法律责任的概念- 教师讲解法律责任的定义,强调其是法律对违法行为所规定的惩罚措施。
- 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2. 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讲解民事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讲解行政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违反行政法规时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 刑事责任:讲解刑事责任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触犯刑法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选取与青少年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违法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责任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承担法律责任。
四、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法律责任的小论文,阐述你对法律责任的看法。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在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承担法律责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法律责任的掌握程度。
法律责任PPT5ppt课件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 责任法定原则
–对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追究什么责 任,追究多大责任,由谁追究,如何 追究,要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有关 规定
– 排除无法依据的责任,即责任擅 断和法外罚则。“法无明文规定 不为罪”-责任法定
例外:允许类推填补法律漏洞
• 责任相称原则 – 法律责任的定性与定量/性质与轻重相称 – 法律责任的定性 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的性质相适应 – 法律责任的定量 损害后果、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行为 人违法行为的原因
• 行政责任 – 由于违反行政法规范或者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 的法律责任 –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的违法失职 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 公民、法人等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而产生的 法律责任
• 违宪责任 因违反宪法而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竞合
• 含义 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多种法律责任的并存 或相互冲突 – 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狭义的责任竞合) – 发生在不同法律部门之间/责任聚合(广义的责任 竞合)
• 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违法行为 – 损害事实 – 因果关系 – 过错
违法行为
• 行为人在客观上违反了法律规定,行为 具有违法性
• 行为违法,非思想违法 • 违法行为没有履行法律义务,可以是作为违法,
也可是不作为违法
损害事实
• 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 成的损害结果
• 侵害对象: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包括 对人身的损害、财产的损害、精神的损害
辨析
• 同一法律部门的责任聚合 – 同一法律责任的多种责任形式
• 同一法律部门的责任竞合
• 法律责任竞合来源于法律规范竞合 – 规范竞合关注的是行为模式 – 责任竞合关注的是否定性后果
第五章 护士管理法律制度教案
【讲授新课】。
第五章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一、概述
(一)什么是护士
护士,是指依法取得护土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人员,依照《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护士管理立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护理队伍的稳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先后发布了涉及护士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与人合作共事。
思政目标: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共同维护社会规则。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护士的义务,护士的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
护士的法律责任
课堂整体
设计思路
PPT教学;启发式、导入式和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1、导入课题(5分钟) 2、主要内容讲授(80分钟)
3.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及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插入护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的照片,引入护理行业。
插入案例:南京市儿童医院徐宝宝事件
2009年11月3日早晨,患儿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收治入院治疗。晚7时,患儿病情开始恶化,家长去值班室找医生未果,后于当晚1时半,3时分别找该医生,均不予理睬,后找护理站值班护士,未去叫医生。凌晨5点,宝宝呼吸渐弱,另一科值班医生电话通知急救医生,孩子死亡。
卫生法律法规第四教案
课 题
第五章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课 时
2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护士资格考试和执业注册,考核,表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五章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法规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2.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3.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教学重点:1.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2.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法律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教学内容: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以保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宗旨,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法律在社会中起着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源头。
2.法律: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3.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进行行政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相关机关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5.司法解释:是最高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对法律问题进行解释的一种司法行为。
6.国际法: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交往和互动的一种法律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具体规定和保障1.民事法律:(1)财产权的保护;(2)人身权利的保护;(3)合同自由和契约精神的保护;(4)知识产权的保护。
2.刑事法律:(1)禁止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2)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行政法律:(1)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2)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四、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使其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2.学习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权益的保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
2.呈现: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4.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并展开小组活动,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5.总结:由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
法律责任实用培训资料
法律责任实用培训资料一、引言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违反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义务或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责任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为了增强公众对法律责任的意识和理解,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和适用原则。
二、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所导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必须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义务或责任。
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性:法律责任是相对的,即只有在违法行为与法律规定存在直接联系时,才会引发法律责任。
2.效力性: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违法行为人无法逃避或规避法律责任。
3.单一性:同一违法行为只能承担一种法律责任。
4.主体性: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关的法律主体包括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以经济赔偿为主,其形式包括:•财产损失赔偿:对因违法行为造成他人财物损害的,应当赔偿其经济损失。
•侵权行为赔偿:对因侵犯他人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造成的损害,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赔偿。
•合同违约赔偿: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由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包括:•行政警告: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警告,告诫其改正错误。
•行政罚款: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行政责令停产停业: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责令停产停业一段时间。
•行政拘留:对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行政拘留一定时间。
3.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由刑事司法机关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刑事审判,刑罚形式包括:•罚金: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劳动法学电子教案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劳动法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劳动法导论1.1 劳动法的概念与性质1.2 劳动法的作用与任务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4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2.4 女性劳动者特殊保护第三章: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3.1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种类3.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生效3.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3.5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效力第四章:劳动争议处理4.1 劳动争议的种类与处理方式4.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织与管辖4.3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4.4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第五章:劳动法律责任5.1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5.2 劳动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5.3 劳动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5.4 劳动法律责任的免除第六章:劳动保护法律制度6.1 劳动保护的概念与意义6.2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6.3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6.4 特殊劳动保护第七章:劳动报酬法律制度7.1 劳动报酬的概念与构成7.2 工资支付保障7.3 加班工资制度7.4 劳动报酬的调整与集体协商第八章:工时与休息休假法律制度8.1 工时制度8.2 休息休假制度8.3 加班加点制度8.4 带薪年休假制度第九章: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9.1 职业培训的概念与法律制度9.2 企业培训义务与激励机制9.3 继续教育制度9.4 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第十章:劳动法律责任的履行与监督10.1 劳动法律责任的履行10.2 劳动行政监督与检查10.3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10.4 法律责任的追究与执行第十一章:劳动法的适用对象与特殊群体保护11.1 劳动法的适用对象11.2 特殊群体的劳动法保护11.3 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权益保护11.4 港澳台劳动者权益保护第十二章:劳动法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合作12.1 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法12.2 国际劳工标准简介12.3 我国参与国际劳工标准制定的情况12.4 国际劳动合作与劳工权益保护第十三章:劳动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3.1 我国劳动法的发展历程13.2 劳动法的改革动向13.3 劳动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3.4 劳动法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劳动法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4.1 劳动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4.2 劳动法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应用14.3 劳动法在劳动者权益保护中的应用14.4 劳动法案例分析与点评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学习与研究方法15.1 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15.2 劳动法学的研究方法15.3 劳动法学资源的利用15.4 劳动法学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性质、作用与任务、基本原则以及适用范围是本章的重点,而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法律责任I.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了解法律责任的各种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归责和免责的理论。
n.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三、法律责任的各种分类四、法律责任归责的概念、基本原则五、免责的概念、形式川.教学时数:4学时IV.教学要点: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与构成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法律责任,是指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本节所讲的法律责任就是狭义的法律责任二、法律责任的特点第一,法定性。
法律责任的性质、范围、大小、期限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当法律上作了某种规定,人们才应承担某种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派生性。
法律责任表现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 即主体A 对主体B 的责任关系。
这种责任关系派生于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关系, 它是因为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规定才导致责任关系的产生。
第三, 法律责任还表示一种责任方式, 即承担或追究否定性、不利性后果。
法律责任方式是由法律规定的, 它通常有两种,即补偿与制裁。
第四,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其中破坏责任关系是前因, 追究责任或承受制裁是后果。
第五,国家强制性。
即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第六,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实现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项权利。
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的各种必须具备的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不一定都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 所以法律责任要件与违法行为的构成条件有密切联系。
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一)主体即责任主体,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法人、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二)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在刑事法律中,过错在本质上就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所以对于以道义性惩罚为主的刑事责任中它是认定、衡量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
在民事法律中一般较少区分故意与过失,换言之,在民事法律上过错的意义不象在刑事法律中那么重要,有时民事责任不以有过错为前提条件。
(三)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存在两种情况下的关系, 一是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这是两者关系的一般情形或多数情形;另一种情况是,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而是以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
这是两者关系的特殊情形。
(四)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 包括对人身的、对财产的、对精神的(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 损害还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
有些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五)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法律归责原则上要求证明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 法律责任有不同的分类。
现就实践中常见的一些分类分别予以介绍。
一、一般分类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具体法律的不同,可以分为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
所谓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它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
所谓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虽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三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不构成犯罪的,要承担行政责任;四是导致行政诉讼法律后果的行为。
所谓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合同民事义务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不同,它主要是补偿性的,这种补偿一般归属于受害人本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它往往还允许当事人自由处分。
我国民法通则根据责任发生的原因,把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所谓违宪是指违反宪法及其他宪法性文件的行为。
违宪责任就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二、特殊分类(一)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
其中公法责任主要是指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违宪责任。
私法责任主要是指民事责任。
这个在上文中已经阐述。
(二)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 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所谓过错责任, 是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 换言之, 即承担责任以其行为有主观过错为前提的一种责任。
它是根据“无过错即无责任” 的原则认定的一种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是法律责任中最古老、最为普遍的责任形式。
所谓无过错责任, 是指不以主观过错的存在为必要条件而认定的责任, 换言之, 即承担这种责任不必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
在现代社会, 无过错的合法行为, 照样可能造成损害, 现代法律为了解决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而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制度。
我国对于无过错责任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民法和经济法的一些规定中。
一般来说, 无过错责任不适用于刑法。
所谓公平责任是指法无明文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 但适用过错责任又显失公平, 因而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并由当事人合理分担的一种特殊的责任。
它与无过错责任一样, 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责任承担前提。
但与过错责任不同的是,它的适用范围只限于:第一, 法律无明确规定要适用无过错责任;第二, 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又显失公平或违背公平合理原则。
我国法律特别是民事法律方面, 也规定了公平责任。
(三)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 可以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所谓职务责任是指行为主体以职务的身份或名义从事活动时违法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它是由该行为主体所属的组织(机关、企业、事业或其他组织)来承担责任的。
所谓个人责任是指行为主体以个人的身份或名义从事活动中违法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它是由该行为主体个人来承担责任的。
(四)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所谓财产责任是指以财产为责任承担内容的法律责任。
所谓非财产责任则是指不以财产为责任承担内容而是以人身、行为、人格等为责任承担内容的法律责任。
另外, 根据责任的承担程度为标准可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按照责任的严格程度不同, 可分为严格责任、较严格责任和非严格责任。
按照责任是否可以联系或转移, 可分为单一责任和连带责任。
根据责任主体共同行为之间的联系还有共同责任和混合责任之分。
第三节归责与免责、归责的含义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 是指针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的活动。
法律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不同,这种责任的归结必须由国家特定的或授权的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来进行。
、归责的基本原则归责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 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责任时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
归责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因果联系原则与责任自负原则。
(一)责任法定原则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包括在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之中,而且应当明确、具体。
责任法定原则首先排除和否定责任擅断。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
其次,它排除和否定非法责罚,。
再次,它排除和否定溯及既往。
此外,责任法定原则也反对法律类推适用。
(二)因果联系原则在认定行为人有无违法责任之时, 应当首先确认因果关系之有无。
这里所说的因果关系,包括:一是行为与危害或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是指行为人的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即违法者的行为是不是其思想支配身体的结果。
有时,这也是区分有责任与无责任的重要因素。
三是这种因果联系是内在的、直接的、必然的、主要的,而不是外在的、间接的、偶然的、次要的。
(三)公正原则这是法律公正精神在法律责任归结上的具体表现。
首先,公正原则要求有责必究。
其次,公正原则要求责任与违法程度相适应。
再次,公正原则还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责任自负原则法律责任是针对违法者的违法行为而设置的,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必须是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责任自负原则是现代法的一般原则。
当然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为了法律秩序特别是财产保护上的需要, 也产生责任转承问题。
三、免责即法律责任的免除。
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
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免责形式:1.超过时效, 即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 不再承担法律责任。
2.当事人不起诉, 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免责。
3.自首或立功,即对于违法之后有立功或者自首表现的人,免除其全部或者部分责任。
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V.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法律责任?2.法律责任的特点是什么?3.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4.法律责任的分类有哪些?5.归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6.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