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教案
中班美术课教案《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课教案《长长的路》教案名称:中班美术课教案《长长的路》教学内容:绘画《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 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观。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材料:1. 色彩丰富的水彩笔或蜡笔。
2. 画纸或画板。
3. 展示用的挂图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与幼儿谈论“路”这个话题,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路,如去幼儿园的路、去公园的路等。
2. 展示图片:展示带有路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其中的细节和特点。
二、引导(10分钟)1. 导入绘画主题:与幼儿谈论“长长的路”这个主题,引导幼儿想象和描述一条长长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2. 观察讨论: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所展示的图片,讨论其中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示范(10分钟)1. 呈现示范作品:在画纸或画板上进行示范绘画,展示如何绘画一条长长的路。
2. 解释绘画技巧:讲解绘画时的一些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四、实践(20分钟)1. 绘画实践: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示范一起进行绘画,画出自己认为长长的路。
2. 师生互动: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绘画的过程和思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和分享。
五、展示(5分钟)1. 展示作品:将幼儿的作品集中展示在挂图或白板上,并与幼儿一起观赏作品。
2. 赞美鼓励:对幼儿的绘画进行赞美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总结绘画过程中的所学内容,强调幼儿在绘画中展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反思:与幼儿一起讨论绘画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绘画有更深入的思考。
拓展活动:1. 绘制其他主题的绘画作品,如彩虹、树等。
2. 安排绘画展览,让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幼儿欣赏和交流作品。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欣赏美的事物,并进行绘画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美术课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绘画实践,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主题:《长长的路》年龄段:3-4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绘长长的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掌握简单的绘画技法,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展示道路景观,如城市道路、田野小路等。
2.彩色纸、蜡笔、水彩笔、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盘子、筷子等用于制作道具的材料。
4.幼儿手工制作的道路模型。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长长的路》,然后展示道路景观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感受。
2.创作活动(20分钟):①观察并描绘道路景观: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道路景观图片。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道路、车辆和建筑等元素,然后用蜡笔或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道路景观。
②合作制作道具:让每组的幼儿一起制作道具,如用盘子和筷子制作汽车、用彩纸制作树木等,以便后续的角色扮演活动。
3.角色扮演(15分钟):让每组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道具,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司机、行人、交通警等,模拟交通场景,让幼儿体验道路交通的规则与安全。
4.美术创作(15分钟):让幼儿自由发挥,在白纸上使用水彩笔或颜料创作自己的道路景观,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元素,如彩虹、太阳等。
5.展示与分享(5分钟):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6.总结和评价(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并评价今天的课程是否有趣、开心。
教学延伸:1.幼儿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利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和想象力自由创作自己的道路景观。
2.户外学习: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道路景观,体验真实的道路交通和安全。
3.相关故事阅读:选择一些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绘本故事进行阅读,加深幼儿对道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道路安全宣传画:让幼儿设计一些宣传画,宣传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可以贴在教室或学校的显眼位置进行宣传。
长长的路教案
长长的路教案教案标题:长长的路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长长的路”这个主题,并将其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上的挑战和成长,并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并努力实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2. 学生练习册和纸张3. 筆和墨水教学步骤:引入:1. 在白板上或PPT演示文稿中,展示一张描绘长长的路的图片,并请学生描述他们对这张图片的第一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长长的路”这个主题可能代表的意义,例如人生旅程、学习历程等。
探索: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段“长长的路”。
鼓励他们谈论在这段路上所遇到的挑战、困难和成长。
4.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5.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
概念讲解:6. 在白板上或PPT演示文稿中,介绍一些与“长长的路”主题相关的概念,如毅力、目标设定、自我反思等。
解释这些概念的含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际的例子。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应对他们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实践:8. 要求学生在练习册或纸张上写下他们的“长长的路”,包括他们的目标、挑战和成长。
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概念来描述和分析自己的经历。
9. 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换并阅读对方的作业,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学习成果,强调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保持毅力和目标导向。
11.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和技巧应用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个人成长和目标的实现。
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长长的路”。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长河中的“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长长的路》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运用线条、色彩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长长的路。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白纸、水彩笔、油画棒、画板。
2.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音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小路》歌曲,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2.教师出示一张长长的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二)基本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路,提问:“这条路有什么特点?”2.教师示范绘画,讲解绘画步骤:a.先画出一条长长的直线作为路的基本形态。
b.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为路添加细节,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
c.完成作品后,教师展示并讲解作品。
3.教师分组,每组一张白纸,引导幼儿合作创作长长的路。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4.教师邀请每组幼儿展示作品,并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路有什么不同?”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路,并说出原因。
3.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中的longestroad(最长的路)。
1.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亮点:a.教师示范绘画,使幼儿明确了创作步骤,提高了创作效果。
b.分组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c.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创作过程,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2.不足:a.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幼儿未能完成作品。
b.在评价环节,教师未能充分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个性化的长路,同时让他们理解什么是“长长的”。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中添加故事元素,使画面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我们常走的路吗?这条路看起来怎么样?幼儿:很长,很直。
五年级美术上册《长长的路》优秀教学案例
1.知识讲解:介绍线条、色彩的基本运用,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表现出道路的形态、走势和光影效果。
a.线条:讲解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的运用,如何通过线条的起伏、曲折表现道路的动感。
b.色彩:介绍色彩的搭配原则,如何运用色彩表现道路的氛围和情感。
c.光影:讲解光影的原理,以及在作品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光影表现道路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五年级美术上册《长长的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长长的路》作为五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本案例背景立足于我国丰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以路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与创作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线条、色彩的基本运用,提高空间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运用生动、具体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道路图片,如乡村小路、城市大道、蜿蜒的山路等,引导学生关注道路的形态、走势以及沿途的风光。同时,我还会播放一些描绘道路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4.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创新的个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以及一份勇于创作的精神。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感悟美术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二、教学准备:1. 画纸、颜料、画笔。
2. 教学图片:道路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道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道路的特点和形状,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提问:“你们在家里是否见过道路?道路是什么样子的?道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道路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道路有基本的认识和印象。
2. 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长长的路,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模仿用黑板上的粉笔画出一条长长的路。
(2)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分发画纸、颜料和画笔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一条长长的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选择颜色、形状和大小等进行创作。
(3)教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绘制的一条长长的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颜色和线条表现道路的特点和气氛。
(4)学生展示和交流。
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欣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赞美和批评,提供正面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道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教师可提问:“你们都画了一条怎样的道路?道路有哪些特点和形状?你们觉得自己的画好看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题材,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绘画创作。
2. 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道路和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启发。
3. 带领学生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道路和建筑物,以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身边的美,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对道路概念的理解和绘画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长长的路》教案
1.教学重点
-理解道路与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学会观察和分析道路与桥梁的形态、色彩和结构特点,为创作提供素材。
-掌握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道路与桥梁美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道路与桥梁的基本概念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道路与桥梁,如直线型、曲线型、立交桥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道路与桥梁的分类和美感表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道路与桥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道路与桥梁的美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长的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道路和桥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道路与桥梁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道路与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美感表现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道路与桥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长长的路教案
长长的路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课文《长长的路》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长长的路》;•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及参考书;•材料: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卡片或实物。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卡片或实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2.引导学生围绕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探究。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长长的路》;2.老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步骤三:整体理解与分段阅读1.老师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展开全文理解;2.分段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
步骤四:课文内容与主题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引导学生探讨主题,思考人生、奋斗、坚持等与课文相关的主题。
步骤五:个人阅读与表达1.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并提炼精彩片段;2.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个片段或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口头表达。
步骤六: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或主题;2.每个小组汇报研讨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步骤七:总结与点评1.整理课堂讨论的结果,作出总结;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
4. 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新课:启发式教学法、故事导入法等;•阅读课文:独立阅读、口头交流;•整体理解与分段阅读:问题导入、总结归纳;•课文内容与主题讨论:小组讨论、口头表达;•个人阅读与表达:个人思考、口头表达;•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总结与点评: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个别点评。
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及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学生的作业或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长长的路教案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知识目标: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透视的基本知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学会用透视知识美化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认知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难点:对“近大远小”现象,从理论到实践认识的掌握。
4.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家乡的路总是望不到头,家乡的路总是在改变,它伴随着人们成长,当人们站在长长的路上向前远望,可以发现路和路上的车、路边的树,由近到远产生了视觉变化。
2、出示图1、2、33、提问:你从三幅图中看到什么样的视觉变化?4、学生讨论。
“长廊、桥、公路都有近宽远窄的特点。
”二、出示课题《长长的路》三、授课1、分析图例师:你能说出以下景物的透视吗?学生讨论。
“图1中是高速公路的近宽远窄。
图2是铁路的近宽远窄。
”师:物体在光线的作用下,通过眼球的玻璃体折射在视网膜上而形成的视觉上的一种错觉。
在绘画上我们称之为——透视。
师:(书本)下面绘画中是怎样表现透视现象的?出示《城市的路》、《胡同》、《街景》学生讨论。
“城市的路用路来表现透视。
《胡同》利用三轮车的表现来反映透视。
《塞夫勒街景》表现出了路与路边的建筑、树木。
”2、学习透视知识师:视平线是我们观察景物时和视线同样高度的一条遐想的水平线,消失点是平行线在观者视平线上的汇聚点。
3、布置作业: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透视知识,画一画乡村的小路或城市的街道。
学生绘画。
老师指导4、讲评作业展示作业评选优秀作业“你认为谁画出了透视特点?谁的画生动?”四、小结无论是路还是车都有透视变化,同学们要仔细观察。
5.板书设计第二课长长的路近大远小透视原理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第二课长长的路欣赏设计展示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活动一:学生互动、讨论1、师:家乡的路总是望不到头,家乡的路总是在改变,它伴随着人们成长,当人们站在长长的路上向前远望,可以发现路和路上的车、路边的树,由近到远产生了视觉变化。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3篇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精选3篇(一)教学内容: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形状、线条的观察和感受能力;2. 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兴趣和想象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画笔、颜料、画纸;2. 视频或图片资源:长长的路的图片、线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长长的路的视频或展示长长的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长长的路的兴趣和好奇。
2. 观察(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长长的路,观察它的形状和线条特点。
教师可以提问:长长的路是什么形状?路上有什么东西?它是怎么连接起来的?3. 创作(20分钟):教师将画纸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用画笔和颜料自由绘画长长的路。
教师可以提供线条的图片,引导幼儿在绘画中使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长长的路。
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形状,让幼儿发挥想象力。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绘画的长长的路,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5. 结束(5分钟):教师帮助幼儿清理绘画工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可以问幼儿:你们画的长长的路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有什么感受?拓展活动:1. 让幼儿用其他材料拼贴出长长的路,可以使用纸张、面条、稻草等。
2. 导师幼儿在室外找到真实的长长的路,并观察它的形状、线条。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和创造力,听取幼儿的分享和意见,评估幼儿对形状、线条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精选3篇(二)课题:《青蛙和蝌蚪》- 美术优质课教案年级:中班(3-4岁)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绘青蛙和蝌蚪的特征。
2. 发展孩子们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准备材料:1. 《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或故事书。
2. 许多铅笔或蜡笔。
赣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 《第2课 长长的路》教案
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长长的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长的路》是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的第2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绘画道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运用和构图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道路图片,供学生进行欣赏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色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道路的线条运用和构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运用和构图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基本的线条运用和构图技巧。
2.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道路生动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道路图片,分析其线条和构图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道路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绘画不同类型的道路,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长长的路》。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道路图片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道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道路的特点。
例如:道路的线条、宽度、弯曲程度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道路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和构图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道路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一条道路,讲解线条的运用和构图技巧。
学生在画纸上尝试绘画一条道路,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继续绘画道路,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道路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道路与其他景物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条运用和构图技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道路,发现美。
长长的路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长长的路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长的概念,能够用线条和图形表现出长的路。
1.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1.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线条和图形模板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线条和图形,引导幼儿发现和讨论长的路。
3.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用线条和图形表现出长的路,并展示示范作品。
3.3 创作: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用线条和图形创作出长的路作品。
3.4 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参与评价。
4.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艺术氛围。
4.3 教学研究: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反思教学方法,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幼儿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5.2 同伴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3 家长评价:家长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和参与活动,评价幼儿在美术方面的进步。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幼儿在使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时安全,避免误食或弄脏衣物。
6.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表达。
6.3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创作进度,适时给予个别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6.4 在交流环节,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收集关于长路的图片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7.2 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长路实例,如街道、铁路等,让幼儿实地观察和体验。
7.3 鼓励家长参与,收集家庭中的长路图片或故事,增进亲子互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长长的路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长长的路长长的路一、活动背景本次美术活动旨在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园小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颜色识别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完成一幅关于“长长的路”的画作,让孩子们了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运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1. 认识并掌握基本颜色和形状,提高颜色识别能力。
2. 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彩色画纸、画笔、颜料、白纸、胶水、剪刀、视频等。
2. 收集一些关于“长长的路”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如风景、城市街道、道路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长长的路”的视频,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路有哪些形状?路有哪些颜色?路可以通向哪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2. 讲解示范:(1)引导孩子们认识基本颜色和形状,如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
(2)示范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简单的道路图形,并强调色彩的搭配和形状的组合。
(3)讲解如何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手工,如剪出不同形状的小纸片,贴在画纸上,构成一幅“长长的路”的画作。
3. 实践操作:(1)将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幅“长长的路”的画作。
(2)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讨论并确定路的起点、终点、形状和颜色,以及路上的景物和设施等。
(3)引导孩子们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长长的路”,并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手工,增加画作的立体感和趣味性。
4. 展示分享:(1)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画作,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意灵感。
(2)鼓励孩子们互相评价对方的画作,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孩子们的画作,评价其颜色识别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在绘画和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中班美术课教案《长长的路》
中班美术课教案《长长的路》1500字【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幼儿感受和认识不同材料质感与表现力。
3.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
4.促进幼儿对自然景物的美感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情节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想象和感受。
2.培养幼儿对不同材料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绘画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2.教学辅助材料:《长长的路》故事图片、自然景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2.教师出示《长长的路》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故事中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二、教学展示(5分钟)1.教师出示材料包,包括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质感和用途。
2.教师示范剪刀剪纸、用画笔蘸取颜料画画,并向幼儿展示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
3.教师出示幼儿之前绘画作品,表扬他们的创作,并与幼儿一起欣赏。
三、教学实践(15分钟)1.教师发放材料,并与幼儿一起创作路的画面。
2.引导幼儿用剪刀剪纸,剪出不同形状的路。
3.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画出路的颜色和质感。
4.教师适时提醒幼儿观察自然景物图片,借鉴其中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5.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路的感受和想象。
四、展示分享(15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逐个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用心和感受。
2.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作品,赞赏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学会从他人作品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五、小结动员(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想法。
2.教师鼓励幼儿继续保持观察和想象的习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幼儿将绘画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为每位幼儿颁发小红花。
长长的路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长长的路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长长的路,发现长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直线、曲线等线条表现长的路。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图片素材:街道、公路、铁路等长长的路的照片。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4. 范文《长长的路》。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展示长长的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长长的路的特征。
2. 欣赏范文《长长的路》:教师朗读范文,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长长的路的美丽和神奇。
3. 创意绘画: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长长的路。
4. 作品分享: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培养审美意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创作。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营造美的氛围。
3.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设置“修建道路”主题活动,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搭建长长的路。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的作品,关注幼儿对长长的路的认识和表现。
3. 搜集家长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园所中的表现。
4. 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活动步骤:1.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长的路图片,如城市街道、乡村小路、高速公路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路的特征和功能。
2. 创作指导:教师提供范例,指导幼儿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来表现长的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创作。
3. 实践操作: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和创作指导,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长的路。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欣赏和交流。
第2课 长长的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2课长长的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路”的意义和象征意义;2.掌握铜版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3.运用铜版画技法表现自己对“长长的路”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他人的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2.关注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的生存状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路”的意义和象征意义;2.掌握铜版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运用铜版画技法表现自己对“长长的路”的理解;2.配合自然光源掌握铜版画的腐蚀和印刷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让学生回想一下,有哪些东西可以代表“路”?(如:扶手、地面、车辙等)2.引导学生思考“路”的象征意义。
请学生说出“路”的象征意义。
例如:人生道路、成功之路、爱情之路、心路历程等。
1.铜版画的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铜版画,包括铜版画基本材料(铜版、铅笔、刀片、钢丝细刷、溶剂、油墨等)、铜版画制作流程(画图、腐蚀、印刷等)。
2.路的铜版画制作(50分钟)步骤:a.学生模仿老师练习“铜版画画线”(10分钟)根据铜版画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说明线条的制作方法,教师现场演示铜版画画线,让学生模仿老师画出一张线条较好的铜版画。
b.学生自行设计并画图(20分钟)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复杂程度,画出自己心中的“长长的路”,尽量考虑象征意义的、有寓意的元素。
c.等待图画的干燥(10分钟)让学生等待1小时左右,以免下一步的腐蚀步骤出现错误。
d.腐蚀处理(10分钟)在前面的准备步骤完成之后,老师要准备铜板和腐蚀剂,铜板要铺上一层蜡,只留下学生绘制的痕迹线条,涂腐蚀剂,进行腐蚀镀层,最后再将腐蚀剂冲洗干净。
e.印刷(10分钟)让同学将自己制作的铜版画给印出来,之后再强烈要求学生一定要对铜版画的印刷过程打好观察,以便发现一些错误,这样才能不断完善铜版画的制作,使它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3.交流讨论(15分钟)学生展示各自制作的铜版画,阐述创作过程和思路。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及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及教学反思《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长长的路》含反思!活动背景:《门前的路》是幼儿最熟悉又喜爱的题材,商店、学校、书摊、车辆……,每天经过都会有新的发现,但是,说到要画出这些题材幼儿却时常犯难,那些千姿很多程式化的图式时常妨碍幼儿的创造和想象。
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摆脱符号式的笼统绘画,从观察比较客观对象的基本外形与差别入手,关注每一个物体的诸多细节,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绘画方式,充分自己的周围环境的认识与体验。
活动目标:1、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有兴趣地表达个人的感受。
2、初步尝试运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客观事物的基本部分与主要特征。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1、围绕“门前的路”,发动幼儿做各种路边的收集,2、欣赏画面:周围的小区3、各种图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长方形,以及图形组合成的房屋、车辆。
4、长条形浅色色纸、各种图形色纸、记号笔、报纸、蜡笔,浆糊。
活动过程:一、图形变变变1、在一条路上长着一个大园和一个小园,它们会是什么?2、小小园添上花瓣、花茎和叶子,就是一朵小小的花,大大的园添上树干和叶子,就是棵树。
(请幼儿参与添画)3、当然,路上不可能只有一朵花,树也有很多。
4、很多人都想造房子在这里生活,房子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竖起来变成高高的房子,横过来变成宽宽的房子。
5、房子想找漂亮的图形做屋顶,许多图形都来报名,(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能不能把它们都用上。
6、高高的房子变成了住宅楼,宽宽的房子变成了商店、医院和学校。
7、嘀嘀嘀,什么开来了?卡车为大家送来的货物,卡车是哪些图形拼成的呢》用图形拼的卡车证实一下。
小学美术《长长的路》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道路绘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现道路的远近和空间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道路空间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突出道路主题,强调个人风格和创意的表达。
2.教学难点
-线条与形状的准确描绘: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线条的流畅性和形状的准确性,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反复指导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色彩搭配与表现: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教师应通过色彩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色彩搭配的原理,提高色彩表现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长的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道路的形状和色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道路绘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道路的基本构成元素,如线条、形状和色彩。它们是构建画面、表现空间关系的关键。了解这些元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描绘道路景象。
人教版美术第九册第二课《长长的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长的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观看图片,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2、通过对长长的路的线描写生,使学生初步掌握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的透视原理,并正确地运用这一原理,画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归纳、运用透视现象三、教具准备:有关透视现象的图片课件四、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中的透视现象。
①观察这些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一个带有普遍性、平常又很有趣的现象呢?②路旁的这些树,随着距离变远,看上去越来越小了,是这样的吗?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从而引入课程。
2、学生观察、归纳透视原理。
①透视现象有些什么规律呢?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一组图片,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出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
③介绍视平线及消失点。
视平线是我们观察景物时和视线同样高度的一条假想的水平线。
消失点是平行线在观者视平线上的汇聚点。
④学生指出图片中的视平线及消失点。
3、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透视知识,画一画乡村的小路或城市的街道。
①确定地平线及视平线的位置后,表现路面和天空——近宽远窄。
②注意道路两旁树木或建筑——近长远短,道路上的标记——近大远小。
4、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评价。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即使画得不好的同学,也要给他提出建议,协助他改进。
教学反思: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近大远小的变化,让他们初步了解、学习基本的透视知识。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透视原理的导出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在运用中大都能自觉遵循透视原理作画,少部分没能接受的同学,经过老师的个别辅导,也都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长的路》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
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
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