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招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对于宝宝来说,什么样的能力和品质最重要呢?
关于这一点,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希望宝宝变成一个能干、独立、有目标、有追求的人,那么“自我管理”就是其中绝对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
而在我们“妈咪帮忙团”的微信课堂上,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晨阳说,爸爸妈妈在培养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变成爸妈管理,那样可是起不到什么好效果的哦。
“自我管理”与“爸妈管理”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晨阳说,许多爸爸妈妈都知道,要培养宝宝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实际操作中,却经常错误弄成了“爸妈管理”,于是我们能就在生活中,见到各式各样的“虎妈”、“鹰爸”。
其实,自我管理和爸妈管理完全是两码事。
掌握自我管理的宝宝,其实就是拥有了自己制定目标、规划安排、行为管理,并最终通过不断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能力,心理学上也管这叫“自我控制”。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绝对不能缺少的核心品质。而这种宝宝,在幼年时就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起居、学习、生活,等到长大以后开始步入社会,逐渐独立,也能将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即便没有人“盯着”,也能给自己订立良好的规划,从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相反,爸妈管理的宝宝,说白了,就是一切都是爸妈管理。这类爸爸妈妈,往往以“控制型父母”居多。他们对于孩子教育“太”有想法,会把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安排“到位”,并要求孩子绝对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执行。在这类爸爸妈妈眼中,自己这样是负责任的表现,可以帮助还不成熟的孩子避免很多走弯路、犯错误的机会。
比如之前《虎妈猫爸》里毕胜男的父亲,就是一位控制型的父亲,他对女儿要求高、控制到位,但结果却是,女儿虽然长大后工作很出色,能力也不错,但内心却很容易不安、多疑并且焦虑。而且这样的孩子因为在童年时,缺乏对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也缺乏自我控制所带来的体验,一旦他们长大,离开家庭并有机会进行自我管理时,有的孩子就会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状态,沉迷网游、荒废学业,只为了尽情体验“自由”的感觉;另一些孩子却会束手无策,没有父母的指点和安排,就完全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行为,规划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爸妈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宝宝,或许在前期会表现得很不错,学业、社交都
被父母控制得很好,但当孩子逐渐成长独立后,他们的短板也会难以避免的暴露出来。而到了那个时候再去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可能为时已晚。
2岁开始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通俗来说,就是“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如果做了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而要让宝宝拥有这样的能力,其实从宝宝2岁开始就应该要有意识的培养了。
1、让宝宝拥有一定的自由和犯错的权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要给他自我管理的机会,换句话说,爸爸妈妈应该给他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这其中,也包括走弯路、犯错的权力。
在很多无伤大雅的问题上,爸爸妈妈完全可以放手让宝宝去尝试、探索,即便犯错也没关系,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在宝宝犯错后,同时提示让宝宝自己思考认识到错误,并学习以后如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在宝宝还没犯错的时候,就通过爸爸妈妈自己的人生经验,把这些都排除掉。
2、爸爸妈妈应该是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爸爸妈妈应该放手,在宝宝尝试做一些决策和安排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是协助者,负责提供咨询和建议;但不应该是决策者,最终的拍板工作还是应该让宝宝自己来进行。
举个例子,在寒假期间,爸爸妈妈不要让宝宝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而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制订日程表”来让宝宝学会自我规划管理。但在制订过程中,爸爸妈妈所需要的做的是提醒宝宝,比如有哪些活动可能是必须安排的,然后让宝宝来自己决定如何安排它们。在某些方案确实无法执行时,爸爸妈妈可以提提建议,但千万不要说起来是陪宝宝做日程表,其实还是自己说了算,宝宝只负责旁听。
3、制订时要照顾孩子的特点。
孩子有什么特点?除了只有自家爸爸才了解的小脾气、小性格外,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都还在发育阶段,许多成人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拿最简单的“集中注意力”来说吧,对于成人来说,30-40分钟的持续集中注意力并不算太艰难,但对于孩子来说,一次能坚持20-35分钟就相当不错了。那么父母在协助宝宝制订规划日程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一项活动不要拖太长时间,这样宝宝很难不走神;如果是本来就容易拖拖拉拉、分心走神的孩子,制订的时间更要算准,给宝宝一定的紧迫感,督促他在注意力持续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让宝宝得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