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教学大纲(201508)

合集下载

美术课程概念及教学大纲概述(一)

美术课程概念及教学大纲概述(一)

美术课程概念及教学大纲概述(一)引言概述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美术课程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其教学大纲。

通过探讨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美术教育。

正文内容一、美术课程的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力:通过不断观察和感知艺术作品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2. 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能力:通过不同艺术媒介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审美情趣: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通过学习艺术史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分析能力。

5.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艺术创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美术课程的内容1. 形象观察与描绘:学习观察人物、动物、风景等具体形象,并通过素描、绘画等方式进行描绘。

2. 色彩理论与运用: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色轮和调色技巧,并在绘画作品中灵活运用。

3. 创意构图与设计:学习构图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素,培养创造性思维,并进行艺术作品的构图与设计。

4. 材料与技法实践:学习不同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材料和技法,进行实践探索和创作。

5. 艺术史与文化传承:学习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化背景。

三、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1. 示范与指导: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艺术技巧和方法,提供实践操作的指导与反馈。

2. 视听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展示艺术作品、讲解艺术理论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3. 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创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工作室,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经验。

5. 自主学习与创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四、美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1. 综合评价:结合作品表现、课堂表现和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大学二年级美术史概论教学大纲

大学二年级美术史概论教学大纲

大学二年级美术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美术史概论是大学二年级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人类艺术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b) 熟悉主要的艺术流派、风格和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c) 理解艺术作品与时代、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写作和演讲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

b)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艺术史概述a) 考古发现与早期艺术b) 埃及艺术c) 古希腊艺术d) 古罗马艺术e) 古中国艺术2. 中世纪艺术a) 基督教艺术b) 拜占庭艺术c) 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d) 印度教艺术和伊斯兰艺术3.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a) 意大利文艺复兴b) 北欧文艺复兴c) 文艺复兴绘画、雕塑和建筑4. 巴洛克艺术a) 意大利巴洛克b) 西班牙巴洛克c) 荷兰巴洛克d) 法国巴洛克5. 新古典主义a) 法国新古典主义b) 英国新古典主义c) 美国新古典主义6.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a) 浪漫主义艺术b) 现实主义艺术7.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a) 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b) 后印象派艺术家及其作品8. 现代主义a) 库比斯主义b) 抽象表现主义c) 达达主义d) 超现实主义e) 极简主义9. 当代艺术a) 街头艺术b) 表现主义艺术c) 形式主义艺术d) 新媒体艺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课程内容,解读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流派和作品。

2.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以展示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廊等艺术展览,亲身感受艺术作品。

《美术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史概论》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Conspectus of Fine Arts History学分:1.5学分学时:24学时先修课程:美术、形态构成、建筑表现画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教学目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本课程集知识教育与美感教育于一体,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美的原则创造出美并反过来影响大众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扩大文化视野;充实知识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艺术素养。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搞清楚美术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2、对美术精品的了解要由零乱进入系统,由模糊走向清晰。

3、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能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去辨别、审视、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

教学内容:外国美术史部分:第一章外国美术史概论;上古、中古时期的美术1-1、《外国美术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2、艺术的起源;1-3、原始时期的美术;1-4、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美术;1-5、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1-6、古代埃及美术;1-7、爱琴海文化时期的美术。

基本要求:熟悉了解艺术的概念,艺术的起源及古代艺术的发展重点:新旧石器时代的美术,古埃及美术难点:古埃及美术的起源及发展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2-1、古代希腊、罗马的社会概况;2-2、古代希腊四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及成就;2-3、古代罗马的艺术特点;2-5、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拜占廷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等特点。

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发展重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特点及成就难点: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美学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3-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概况;3-2、意大利文艺复兴各期的美术与三杰的艺术成就;3-3、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3-4、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3-5、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3-5、西班牙15、16世纪时期的美术。

3-5、样式主义美术的兴起。

基本要求:了解掌握欧洲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成就重点:意大利及尼德兰时期文艺复兴美术难点:文艺复兴三杰及艺术成就第四章欧洲17世纪的美术4-1、17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和美术的繁荣;4-2、17世纪意大利美术及巴洛克艺术的兴起;4-3、17世纪西班牙美术;4-5、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4-6、17世纪荷兰美术;4-7、17世纪法国美术。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了解中外美术的发生发展,掌握中外美术的共性与差异性;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为媒介,探究中外美术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必然以及美学意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对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的能力。

并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范梦主编.美术概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邹跃进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4)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6)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高彦审核人:刘育红编撰日期:2008年12 月一、《美术》课程概述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类型:C类(纯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108 节总学分:6 学分《美术》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技能型课程。

《美术》课程通过讲授绘画、艺术设计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制作简单的教具、玩具和布置幼儿园环境的基本能力;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前教育高职学生在了解美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绘画技能、手工制作技能及美术欣赏的陶治,以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在幼儿园进行美术教学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进行临摹、设计与创作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

使他们在学习以后,能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二、阶段性教学要求《美术》课程共分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上完。

其中《美术(1) (2)》为绘画课,《美术(3) 》为手工课。

1. 《美术(1)(2) 》教学要求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的美术课,又要区别艺术院校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

在基本造型的训练中,了解构图、比例、结构、透视、空间、色彩的一些最基本知识,重点解决好平面图形的掌握和简单的装饰色彩的应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美术教育的教育取向,通过美术活动的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感、审美情趣、理性的分析思维方式、艺术激情和创造力。

《美术(1)(2) 》指导教师要深入理解高职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他们学习的可能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学有所成。

过分地强调单调的、严格的基础训练,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美术(1) 》主要以“平面形画”、“素描”、“色彩”、“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简笔画”为主;《美术(2) 》主要以“简笔儿童人物” 、“卡通人物”、“国画”、“纸版画”、“彩笔画”为主,突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练习,具有系统性、示范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美术教学大纲

美术教学大纲

美术教学大纲一、绪论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对美术教学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总结的文件。

本次美术教学大纲旨在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感知、观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使其具备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色彩、构图、造型、比例、透视等基础知识。

2. 美术技法: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

3. 美术历史: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各个时期的美术历史。

4. 美术作品欣赏:名家作品、当代优秀作品、学生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观摩教学:通过观摩名家作品、美术展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

2. 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绘画操作,多进行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学习。

4. 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独特视角和表现形式。

五、教学要求1.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学生在美术表现方面的独特风格。

3.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绘画技能。

4. 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

六、课程设置1. 初中美术教学大纲:(1)美术基础:素描、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

(2)美术技法:水彩、油画、版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

(3)美术历史:中国古代绘画、西方现代艺术等相关内容。

(4)美术实践:多样化的绘画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高中美术教学大纲:(1)美术鉴赏:名家作品欣赏、当代艺术作品赏析。

美术课教学大纲

美术课教学大纲
二十一、学生心理健康关怀
1.情感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2.自信培养: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创作中的挑战。
3.压力管理:合理调节学习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十二、特殊需求学生支持
1.个性化教学: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十一、课程评价与反馈
1.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意表现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3.反馈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促进教学相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内容
1.美术基本概念:介绍美术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2.绘画技法:教授素描、水彩、油画等绘画技法,培养学生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3.雕塑技法:介绍泥塑、木雕等雕塑技法,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十二、课程保障
1.教学设施: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设施,包括画室、画材、雕塑工具等,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安全保障: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3.支持与鼓励:学校应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十三、课程拓展
1.课外活动:组织课外美术活动,如美术社团、绘画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跨界合作: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跨学科创作项目。

《美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过程监控,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一、课程展望
1.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使之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2.加强与国内外美术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课程的国际影响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2.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十五、课程持续改进与发展策略
1.深入分析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2.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课程评审,引入外部视角,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3.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过程的组织技巧与管理策略
-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践案例分析
八、教学资源与环境
1.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美术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美术馆等。
2.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九、教师团队与学术交流
2.实践成绩:包括模拟教学、作品创作、案例分析等,占比30%。
3.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比40%。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美术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五、教学支持与服务
2.第五周至第八周:美术教育心理学
-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
-美术学习心理过程与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评价与心理测量的应用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了解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特征,掌握中外美术发生的共性与差异性。

3.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为媒介,探究中外美术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必然以及美学意义。

4.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面。

5.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6.能运用所学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3、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形式进行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汇报研究与专题研究学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评;3.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学生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考评;4.教学目标1、2、3、4、5、6的达成度通过学期考试考评;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专题研究学习报告、学期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

迟到早退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

2.课堂表现。

本课程的课堂表现主要分为学习态度、小组讨论以及专题研究学习汇报三个部分。

占总成绩的20%。

(1)学习态度,要求每位学生能积极有效的学习专业理论,认真听讲,勤于思考。

占课堂表现的20%。

(2)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占课堂表现的20%。

(3)汇报研究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口述汇报心得和认识。

占课堂表现的60%。

3.专题研究学习报告。

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深入地专项研究。

占总成绩的20%。

4.学期考试。

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与概念、画家及作品分析、美术发展趋势与脉络、专项艺术家及作品研究四个部分组成。

美术概论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教学大纲(36)课时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密切结合《中外美术史与作品赏析》等课程,重点讲授美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情境和所针对的美术问题与对象,通过对中西美术理论的比较,以及对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的阐释,提升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思考美术理论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跨文化视野,认识多元文化并存的意义,培养热爱中国美术和文化的感情。

课程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中外美学、美术理论中各种关于美术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并能从历史语境、文化背景、美术发展的特定阶段,考察其历史地位和局限,了解与客观美术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它们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从美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实践部分:四、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堂讲授为主,史料及理论讲述为主,视图资料配合,提出审美标准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教育。

为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幻灯、录象、 VCD 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

学生以课堂讨论形式参与作品赏析评价。

第一章本质论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美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认清美术从不同角度或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都会有不同的界定和说法。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2.美术的社会本质3.美术的认识本质4.美术的审美本质第二章创作论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术家作为促进美术活动的有机发展的主体,其作用和意义;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创作过程,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1.创作的主体2.创作活动3.创作成果第三章接受论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十七、教学持续改进
1.建立长期的教学跟踪机制,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
(1)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2)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1)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拓宽教学视野。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进展。
2.探索教学创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关注国内外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先进教学经验。
(2)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3.展望未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1)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如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参加艺术竞赛等。
(2)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1)每章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安排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前半学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1)期中考试后,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后半学期,加大创作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1)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有针对性的评价。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十四、教学风险管理
1.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美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色彩搭配、造型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2. 锻炼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使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完成绘画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初级阶段(1-3年级)1.1 基础素描:学习基本的素描技巧和造型构图。

1.2 色彩学习:了解基本色彩的分类和搭配,并进行简单的色彩绘画。

1.3 剪纸与拼贴:培养学生的手工创造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1.4 基础绘画技巧:学习画笔控制和色彩运用技巧。

1.5 布面材料绘画: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中级阶段(4-6年级)2.1 静物绘画:学习观察静物并准确表达其形态和质感。

2.2 风景绘画:学习描绘不同环境下的自然景物,并掌握透视原理。

2.3 人物素描:学习人物比例和结构,并进行人物肖像创作。

2.4 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创意绘画创作。

2.5 艺术欣赏:学习观摩并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 高级阶段(7-9年级)3.1 抽象艺术:了解抽象艺术的基本理念和表现形式,并进行抽象绘画创作。

3.2 雕塑与立体艺术:学习雕塑基本技巧,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

3.3 艺术史研究:学习艺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

3.4 复合材料绘画: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开拓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3.5 个人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进行个人主题的艺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一)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一)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一)引言概述:该文档为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模板,旨在帮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美术教学的大纲结构,从而提供有条理、系统和有效的教学指导。

正文内容:一、课程背景及目标1. 美术课程的重要性2. 课程目标的设定3. 学生群体的分析与需求调研4. 教学资源的搜集与准备5. 美术课程的教学环境二、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1. 教学大纲的组织结构2. 不同课程阶段的教学内容划分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4. 评估与考核方式的确定5. 艺术史和艺术欣赏的融入三、教学资源与辅助设施1. 利用数字技术辅助教学2. 美术实践的教学设施准备3. 可视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利用4. 图书馆和美术馆的利用四、学生参与与互动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2. 团队合作与合作学习3. 学生的自主创作与个性发展4. 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与沟通5. 创设协作机会与展示平台五、教师角色与职责1. 设计与准备课程教材与资源2.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管理方式4. 提供个体化的指导与反馈5. 不断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总结:本文档为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模板,通过对课程背景与目标的分析、教学结构与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与辅助设施的准备、学生参与与互动的培养以及教师角色与职责的梳理,旨在帮助教师规划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提供有条理、系统和有效的教学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根据本模板的结构和思路,进行适度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规范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规范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规范福建省新华技术学校德化教学点《美术概论》课程教案任课老师:宋丽霞教学班级:计算机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美术概论”课程属于美术学专业理论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能力与美术学术理论表达能力。

要求在教师的启示与引领下开动思维,记忆与理解并重。

一、本质论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要求:(1)识记与理解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2)识记与理解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3)识记与理解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2、美术的社会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2)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

(3)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社会生产。

3、美术的认识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识记与理解美术的视觉形象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4、美术的审美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与美。

(2)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审美本质。

(3)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审美特征。

5、美术的历史本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历史性存在方式。

(2)识记与理解美术与时代精神。

(3)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历史进展。

二、创作论1、创作主体——美术家要求:(1)记与理解美术家与社会。

(2)记与理解美术家的主体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家的修养。

2、创作活动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创作过程。

(2)识记与理解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3)识记与理解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

(4)识记与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

3、创作成果——美术作品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2)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3)识记与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三、接受论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

(2)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3)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要求:(1)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

(2)识记与理解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美术教学大纲

美术教学大纲

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级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书法情感,表达个性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不许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想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特有的美丽,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清漪园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概论》教学大纲
(36)课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密切结合《中外美术史与作品赏析》等课程,重点讲授美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情境和所针对的美术问题与对象,通过对中西美术理论的比较,以及对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的阐释,提升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思考美术理论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跨文化视野,认识多元文化并存的意义,培养热爱中国美术和文化的感情。

课程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中外美学、美术理论中各种关于美术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并能从历史语境、文化背景、美术发展的特定阶段,考察其历史地位和局限,了解与客观美术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它们对美术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认识并熟悉艺术主要门类的基本知识,从美学与文化学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实践部分: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课堂讲授为主,史料及理论讲述为主,视图资料配合,提出审美标准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教育。

为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幻灯、录象、 VCD 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

学生以课堂讨论形式参与作品赏析评价。

第一章本质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美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认清美术从不同角度或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都会有不同的界定和说法。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2.美术的社会本质
3.美术的认识本质
4.美术的审美本质
第二章创作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术家作为促进美术活动的有机发展的主体,其作用和意义;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创作过程,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创作的主体
2.创作活动
3.创作成果
第三章接受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本质,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3.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
4.美术的审美教育
第四章发生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美术发生的理论,美术发生的过程与阶段。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
2.美术发生的动力
3.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
4.原始美术的性质及其在历史中的转换
第五章发展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美术形态流变、西方美术形态流变、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2.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3.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4.当代中国美术
第六章门类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美术的基本门类及其划分、美术的主要门类、美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关系。

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1.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门类划分
2.美术的主要门类
3、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4.艺术的综合发展与门类的开放性。

五、考核标准与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期末考试,侧重美术常识)和论文(平时测验,侧重审美情感、价
值取向)相结合的方法,前者占70%,后者占30%。

六、教学参考书
[1]《中国美术史》高教出版社
[2]《外国美术史》高教出版社
[3]《艺术概论》孙美兰高教出版社
[4]《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