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相关常识
浅谈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出现生态问题。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基础,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
一、生态破坏城市的建设需要占用土地资源,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加上城市居住面积不断扩大,增加道路、马路,使得绿地面积越来越少,树木被伐,土地表面被覆盖,导致了生态破坏。
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减少了,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绿化面积减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降低。
城市地区的化工厂、工业企业、汽车尾气、垃圾等废弃物的排放,造成重污染区的形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规模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栖息地丧失,造成物种少量残存,种间关系改变以及物种变迁等方面。
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栖息地的丧失,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
栖息地的丧失和生境破坏增加了物种灭绝和物种数量减少的风险,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不仅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还会在水、土、空气等介质中形成污染物,进一步影响环境质量。
特别是城市畜牧业、燃煤采暖、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污染等问题,会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
四、水资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用水量急剧增加,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衿区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用水需求,使得城市水资源短缺。
水的污染也是城市化严重危害环境的问题之一,城市排放的废水、污水等污染物质排放大量,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污染了自然水体,严重影响水质量。
水的污染除了分别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必须积极推进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热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人工表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使得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形成了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还可能导致局部的气象灾害,如暴雨、雷电等的发生频率增加。
2、雨岛效应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地面硬化率高,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空气污染物会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核增多,从而增加了城市的降雨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可能会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3、大气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1、地表径流变化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如铺设道路、建设建筑物等,这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是为了尽快排除雨水而设计的,这使得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位的急剧上升,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2、水污染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会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城市的供水安全,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水污染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城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城市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到了后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平稳。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的气温普遍高于周边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这是因为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人工表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同时城市中的人为热量排放也较多。
此外,城市化还可能改变当地的风场和降水分布,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密集布局会影响空气的流动,导致局部风速减小和风向改变。
而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可能成为云凝结核,增加降水的可能性,但也可能会抑制降水的形成。
2、水文城市化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特征。
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等不透水表面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汇流速度加快,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同时,城市化也会影响河流水文特征,例如河流的流量、流速和水质。
城市的用水需求增加,可能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而大量的污水排放则会使河流水质恶化。
3、地形地貌城市化过程中,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常常需要对地形进行改造,如削山填谷、开挖河道等。
这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土壤城市化使得城市周边的大量农田被占用,土壤的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城市中的工业活动和废弃物排放也可能会污染土壤,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二)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城市化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中心往往以商业、住宅和公共服务用地为主,而城市边缘则多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这种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2、产业结构城市化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普遍享受到了城市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然而,城市化也对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城市化对土地的消耗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地抢占了大面积的土地,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首先,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业产能下降。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厂建设、采矿活动等导致了土壤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
解决方案:-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避免过度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保护农田并鼓励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粮食产量。
- 实施严格的土壤保护政策和监测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城市化又使得水资源变得稀缺。
大量的混凝土建筑和道路建设增加了地表径流,使得水循环系统紊乱,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水环境。
解决方案:- 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 推动城市绿化和水体治理工程,恢复和保护水环境。
- 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严禁非法排放和乱倒废水。
3. 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交通工具和工厂排放物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尤其是重工业和能源开采等活动,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解决方案:- 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 加强工厂和企业的环境监管,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高空气质量。
4.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大量的人口聚集和城市扩张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新的入侵物种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解决方案:- 保护自然栖息地和物种,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和产业活动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
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的自然植被和土壤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人工铺装所取代,这导致城市的热容量变小,比热容降低。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城市气温升高,形成“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增加了空气的阻力,使得风速减小,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重了城市的雾霾和空气污染。
2、水文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地区的水系和水文循环。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面被硬化,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同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也改变了水流的自然路径和速度,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此外,城市中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破坏水生态环境。
3、地形地貌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对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例如,开山填谷、削平高地、填平洼地等,这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同时,城市建设中的大规模挖掘和填方也会破坏原有的地形景观。
4、土壤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土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城市中的工业活动、交通排放和生活垃圾等都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增加,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施工和道路建设也会压实土壤,破坏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三、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城市化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城市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的划分更加明确,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与发展城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迅猛。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尤其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则相对较为成熟,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地表的性质,使得城市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发生了变化。
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人工表面,比热容较小,升温快,导致城市的气温普遍高于周边的郊区,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城市的建筑群还会影响风向和风速,使得城市的通风条件变差。
此外,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活动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颗粒物,这些污染物会影响降水的形成和分布,导致城市的降水增多,且可能出现酸雨等问题。
2、水文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地面被硬化,如铺设水泥路、柏油路等,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这不仅容易引发城市内涝,还会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同时,城市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破坏水生态系统。
3、地形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人们往往会对地形进行改造,如削山填谷、开挖河道等。
这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土壤城市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农田被占用,土壤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城市中的土壤受到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的污染,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二)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化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的农田、林地等被建设用地所取代,城市中出现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2、人口分布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集,而农村地区人口相对稀少,人口分布不均衡。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趋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过程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大量地块用于建设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这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消耗和破坏,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渐消失。
例如,大规模的土地垦建和填海造地导致许多重要的湿地和森林遭到破坏,这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1.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被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导致了水源的枯竭和水质的恶化。
此外,城市化还增加了洪水的风险,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处理雨水,导致洪水成为城市面临的常见问题。
1.3 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和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使得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迅速增加。
这导致了空气质量恶化,对市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问题,这对环境治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2.1 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者和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推动城市绿地规划和保护区域的划定,可以减少土地利用的冲突,并为人们提供更多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2.2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
建立高效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2.3 污染治理和减排措施加强对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采取科学有效的污染物减排措施,如使用清洁能源、建设环保工业设施等,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4 推动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消耗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和森林的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破坏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绿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水源污染、土壤退化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3. 空气和水质污染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
同时,城市污水的排放不完全处理,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1.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对于缓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域,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的过度扩张。
2.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视绿地和湿地保护,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严格控制工业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加强水环境的处理和保护。
3.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的变化。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5.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集中迁往城市,并且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自然地理环境也遭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了正面的效应,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空气质量、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来论述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
这导致了大量的农田、森林和湿地的消失。
农田的减少使得粮食产量减少,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对农村居民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森林和湿地的减少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空气质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厂、汽车和居民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尤其是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此外,空气质量恶化也对城市形象和旅游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水资源城市化给水资源造成了双重压力。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水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
往往需要通过引水、蓄水等手段来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水泥路面的增加和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雨水容易积聚,导致城市内涝的问题日益严重。
洪水的发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四、生物多样性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的扩大,大量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很多物种失去了繁殖和生存的环境,致使物种数量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工厂的污染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
农药和工业废水等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生物逐渐丧失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空气质量、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虽然城市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高考地理复习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准备了城市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希望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1)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2) 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
3)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
4) 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对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产生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的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房租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城市化的概念与发展城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形地貌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如推山填湖、开挖河道等,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
这可能导致山地的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
2、气候城市化使得城市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自然植被和土壤变为混凝土、沥青等硬质材料。
这导致城市的热容量减小,热岛效应显著。
同时,城市的建筑群和道路会影响风的流动,改变局部的风向和风速。
此外,城市的大气污染也会影响气候,导致雾霾、酸雨等天气现象的增多。
3、水文城市的发展增加了对水资源的需求,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城市的排水系统改变了雨水的自然径流,使得洪水的峰流量增大,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城市污水的排放也会对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土壤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硬化和覆盖,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变差,土壤的肥力下降。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土壤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三、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土地利用城市化导致城市的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减少。
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变化,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更加明显。
2、人口城市化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经济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常识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常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城市用砖瓦水泥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排水工程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份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缩短。
城市化增加耗水量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招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2、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是生产者有机体和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
总的来说这种改造和反作用是能够协调起来的,人类社会在与环境协调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但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有消极的结果,遭到环境的报复,造成人为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问题是会长期存在的,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地深入地改造环境,也必将引起更复杂的新的环境问题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需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是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地自觉的努力。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人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护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然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消耗城市化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农田和森林被用于建设住宅和商业区,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其次,水资源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消耗对象。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对供水系统的需求增加,水资源紧缺成为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再次,能源消耗也是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之一。
工业、交通和家庭用电等活动导致能源需求的激增,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紧缺和污染问题。
二、生态破坏城市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破坏了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城市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对水质和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危害了生物和人类的健康。
再次,城市垃圾的处理也是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污染,而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运营也对周边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气候变化城市化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建设和水泥化活动导致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凸显。
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排放,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农田和郊区,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
其次,交通运输是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
城市的大量机动车和交通拥堵导致尾气排放增加,进一步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化对水循环和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存在具体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不稳定性。
因此,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减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广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等,以实现城市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愈发迅猛。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来探讨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增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是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增加,城市中的尾气排放大大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日益上升,导致大量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水污染。
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和工厂、居民的排污行为,使得水源受到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最后是土壤污染。
城市建设所需的大量土地开发,使得大量的化工物质和垃圾被堆积在土壤中,导致土壤变得贫瘠和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资源消耗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资源被消耗,这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水资源的消耗。
城市中的人口密集和工业用水需求日益增长,使得水资源的供应越发紧张。
其次是能源的消耗。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居民的能源消费增加,化石燃料等有限资源的消耗极大,这不仅带来了能源安全问题,还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再者是土地资源的消耗。
城市的扩张会占用大量的农田和森林资源,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三、生态平衡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
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大量的植被和土地屏障,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此外,城市中的噪声、光污染等也会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四、人类生活质量尽管城市化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但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善。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城市化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医疗和教育资源,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化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 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使得原本平衡的自然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2. 水资源管理: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加,用水量急剧上升。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城市化的两大难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3. 空气污染:城市化导致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活动,从而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风险。
4. 生态平衡破坏:城市化导致了大面积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房屋建设和城市设施的建设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减少。
二、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1. 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推广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扩张。
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控制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排放。
4. 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5. 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习惯和行为。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建设活动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农田和自然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片的土地被城市用地所取代。
这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避免恶性扩张。
政府应该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规模,确保农田和生态区域的保护。
2.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占用。
应该鼓励使用高层建筑和多功能建筑,以减少用地面积。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同时城市化过程中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应采取的措施:1. 建立健全城市用水管理制度。
推行水价改革,加大对非法取水和浪费用水的惩罚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
2.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优化城市雨水排放方式,减少城市排水对水质的污染。
三、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导致了大量机动车辆的增加、工业排放的增加以及建筑施工引起的扬尘等问题,给城市空气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以下是应采取的措施:1. 推行清洁能源和减排技术。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电动汽车,并采用先进的工业排放控制技术以及建筑施工的防尘措施。
2. 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体系。
加强空气污染监测,提高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四、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导致了大量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冲突与整合
城市化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冲突与整合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冲突与整合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冲突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这无疑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为了满足快速城市化的需求,大量自然资源被开采和利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其次,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为了建设城市,大面积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原本的湿地、草原和森林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再次,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源,以及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环境问题,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二、城市化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冲突由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首先,城市化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尤为突出。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开发和建设,破坏了原本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次,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城市化带来的大量工业和交通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累积,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人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威胁。
再次,城市化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产生了冲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这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矛盾,资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化与地球自然环境的整合虽然城市化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冲突,但也有许多方法可以实现二者的整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可通过优化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合理安置城市功能区,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可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管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控制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控制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庞大。
然而,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也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控制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地区因为工业、交通等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和废热会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城市气候和自然气候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此外,城市化还会使得城市高温现象更加严重,使得城市气候更加恶劣。
2.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使得城市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得自然地表覆盖层减少,自然水循环难以进行,地下水资源大量消失。
同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活动的大量用水,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
3.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使得农田减少,自然地表覆盖层消失,且建筑工程所需的石材、砂石、水泥等建材的获取和生产,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些都给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此外,城市人口增长也加剧了城市土地的开发,从而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三、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控制1.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为了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各级政府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积极开展自然环境的修复和恢复工作,建立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政策和措施,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2.推广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为了减少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政府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目标。
同时,引导人们尊重自然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加强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加强排放标准的执行,提高污染物处理的效率,推进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促进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
4.加强监测与管理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对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功能完善。
四、结语随着城市化的深度发展,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渐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知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生态系统知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城市化是当代全球化的主要趋势之一,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城市化是现代人类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然而,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
首先,城市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改变。
城市化对土地的高度利用和开垦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土地变得贫瘠和不稳定,使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并极大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城市化对水源和水体的影响很大。
城市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短缺,必须依靠外部引水,城市污水常常包含有有害物质,倾向于堆积在集中污水处理中心,在自然条件下产生恶臭气味,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城市化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也产生了影响,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建筑和人口密集,城市地区的热岛效应非常明显,从而引起气温升高,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轻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1.增加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率。
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但是现实往往不如预期,城市中常常出现了绿化不到位的情况,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点绿,难以对城市生态环境起到实质性的改善作用。
为此,政府需要制定更好的规划和项目,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把街头巷尾和城市旅游线都变成绿色广场,并计划和实现更多的城市范围的公园。
2.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
城市化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因素之一,因此,应该适当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避免人口过度密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加强城市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于有限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和能源,我们不能浪费和过度利用,引导市民和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循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
4.推行环保政策和公民意识的普及宣传。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常识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常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城市用砖瓦水泥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排水工程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份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缩短。
城市化增加耗水量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招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2、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是生产者有机体和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
总的来说这种改造和反作用是能够协调起来的,人类社会在与环境协调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但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有消极的结果,遭到环境的报复,造成人为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问题是会长期存在的,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地深入地改造环境,也必将引起更复杂的新的环境问题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需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是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地自觉的努力。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人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护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相关常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城市用砖瓦水泥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排水工程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份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缩短。
城市化增加耗水量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招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2、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服务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是生产者有机体和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
总的来说这种改造和反作用是能够协调起来的,人类社会在与环境协调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但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有消极的结果,遭到环境的报复,造成人为的环境问题,这种环境问题是会长期存在的,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地深入地改造环境,也必将引起更复杂的新的环境问题2、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但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需具备下列条件:A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B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C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D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是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地自觉的努力。
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人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保护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用系统工程的语言来说,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规划设计出高效的“人类—环境”系统,并随时把它调控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得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3、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们的共同行动。
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的特征:1、鼓励经济增长2、保护自然3、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1、结构上的多样性。
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
2、功能上的完整性。
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物生理机能的控制下能得到合理的运转。
运转得越合理,自动调节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1、结构上的标志。
包括一级结构缺损和二级结构变化。
一级是指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份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
当组成一级结构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成份缺损时,即表明生态平衡失调。
二级结构是指各成份各自的组成结构,二级结构的变化即指组成二级结构的各种成份发生变化。
如超载放牧,优草少毒草生导致。
2、功能上的标志。
包括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
受阻是指能量流动在某一营养极上受到阻碍,中断是指物质循环在某一环节上中断。
生物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和真实性2、长期性3、灵敏性4、简单易行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2、经济是环境的主导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2、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
3、土地沙漠化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内容:1、阐述了自然保护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明确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的概念,阐述了自然保护工作应遵循的一些规律3、阐述了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对策4、全国自然保护区划5、自然保护区建设6、自然保护的共同性对策耕地减少退化的原因: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应用。
2、荒漠化与水土流失3、土地污染4、土壤次生盐渍化5、管理不善。
中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1、制定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在新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2、对建设用地和耕地实行总量控制3、建立占用耕地补偿制度4、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5、强化土地管理的监督检查6、加强生态建设7、防治耕地污染森林广义包括:1、林木资源,竹木资源,经济林资源2、上述实物资源赖以生存的林地资源3、依附于森林群落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因森林资源存在而产生的环境资源即旅游资源森林的重要性:1、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碳的主要吸收者,每年大约固定36X109吨碳2、森林是木材的生产基础,每年全球木材用量约30X108立方米3、森林是人类的绿色屏障和绿色宝库4、森林生态系统可净化环境,有益人类健康。
森林资源的保护:1、强化森林管理2、改变林业经营思想3、加速造林,优化结构,调整林业生产布局4、加强林区保护保护草地资源的意义:草地是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生物能的绿色能源库,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基地,也是丰富的基因库,它适应性强,覆盖面积大,更新速度快,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可以缓解人们对粮食的信赖,减轻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草地资源保护:1、加强草地资源管理2、重视发展草地事业。
加快草地的治理与建设,预防草原灾害。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2、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它保护地网络3、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及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4、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5、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国际合作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及作用:1、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生物及其环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2、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的天然储存库,具有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能够保存各种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是一个天然的基因库,可为人类未来的需要提供材料3、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保护矿产资源措施:1、依法保护矿产资源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矿产资源3、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4、开源与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环境污染特征:1、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可达24小时2、污染情况复杂污染物在人类内的转归:1、毒物的入侵和吸收,呼吸道和消化道2、毒物的分布与蓄积,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经血液分布到人体各组织,不同毒物分布不同,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其量又可逐渐积累,这种现象叫蓄积3、毒物的生物转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极小的毒物可以原表被排出体外,绝大多数毒物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从而改变其毒性,这种过程叫生物转化作用。
4、毒物的排泄。
毒物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肾脏消化道呼吸道,少量可随汗液乳汗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
也有在皮肤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
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因素:1、剂量2作用时间3多种因素联合作用4个体敏感性。
颗粒污染物包括:1粉尘(DUST)1~200UM,>10UM降尘,反之漂尘2烟(FUME)<1UM。
3飞灰(FLY ASH)4黑烟(SMOKE)5雾(FOG)6煤烟尘(SOOT)7总悬浮颗粒(TSP)CO的天然源:1、甲烷的转化,有机体分解出的甲烷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的2海洋中CO的释放,由于海洋生物代谢可不间断地向大气释放CO;3萜烯反应,植物释放出的萜烯类物质在大气中被自由基氧化成CO;4植物叶绿素的光分解颗粒污染物的危害:粒径大于10um的颗粒物可被鼻腔和咽喉所阻隔,对人危害大的为10um以下悬浮物—漂尘。
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如被溶解,会直接侵入血液,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有可能被细胞所吸收,造成细胞破坏,侵入肺组织或淋巴结引起尘肺。
SO2的危害:SO2是无色具有恶臭刺激性气体,当其吸入浓度为5ML/M3时,对鼻腔和呼吸道粘膜都会出现刺激感。
如果吸入浓度超10 ML/M3时,人们不仅有强刺激感,而且还会发生鼻腔出血呼吸受阻等现象,对一般人来说,SO2的嗅阈浓度为 1ML/M3,但对于SO2敏感者来说,嗅阈浓度为0.5 ML/M3CO对健康的影响:CO是无色无嗅的气体,由呼吸道吸入的CO 容易和血红蛋白HB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红蛋白向体内供氧,当吸入30 ML/M3的CO,就有5%的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当人与浓度为900 ML/M3的CO 接触1H时,就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和酶活性中毒,出现头痛、眼睛发直等症状,当人与浓度大于1200 ML/M3的CO接触时,可使神经麻痹,发生生命危险。
水质指标:物理1感光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混浊度、透明度。
2其它物理指标,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
化学指标1一般化学指标,PH、碱度、硬度、各种阳、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2、有毒化学水质指标,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3氧平衡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源细菌病毒。
五类水质标准: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厂。
三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重金属污染:电镀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中常常含有各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如汞、铅、砷、铬等,重金属排到天然水体后,不可能减少或消失,却可能通过沉淀吸附及食物链富集,达到对人体有害的浓度。
酸碱污染:矿山排水、粘胶纤维工业废水、钢铁厂酸洗废水及染料工业废水常含有较多的酸,碱性废水主要来自造纸、炼油、制碱等工业,会使水体PH值发生变化,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影响水体生物自净作用,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影响渔业,破坏生态平衡,使水体不适合作饮用水或其它工业农业用水。
需氧性有机物污染(或称耗氧性有机物污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等有机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因此统称需氧性有机物污染。
大量需氧性有机物排入水体会引起微生物繁殖和溶解氧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