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pdf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编写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研究观,注重可行性,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同时,也注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合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本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内容。
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研究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
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研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册教材的空间与图形章节包括平移和旋转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
【网络教研】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数量关系,并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开始。
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信息窗一:共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分步解决乘加问题,体会两步计算就是在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拐了个弯”,需用乘法和加法两个“一步计算”来解决。
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分步解决乘减问题。
关键是要找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初步体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信息窗二:共有1个红点和1个绿点,第1个红点分步解决除加问题,体会和前面学过的乘加减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同样适用。
绿点问题,是分步解决除减问题,丰富体验,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包括从信息入手的综合法和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法)。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计划6课时)
窗一:2课时窗二:2课时练习:2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册的学生中,他们对数学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减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3.教学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解决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全册共十个单元)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收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收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重点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法来收集收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材分析统计指的是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活动。
因比,其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本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1)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例1)。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材以选校服颜色的情境入手,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确定调查对象(学生)、调查内容(校服颜色)、调查方式(举手)、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涵盖了统计的各个要素,也使学生体验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2)重点研究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长处(例2))。
教材仍然从实践情境入手,呈现了以投票体式格局收集数据的方法,由此产生了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的需要。
同时,通过多种记录数据方法的比较,突出用"正"字记录数据的好处,体现了多样化与优化的头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3.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 单的估算和交流。同时会在算 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①在现实素材中感受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
示数。②体会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作用。③能在具体情境 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进行估算。
第5页
LOGO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材解读
常见的量
第6页
元、角、分
世纪、年、月、 日、时、分、 秒
平方千米、公 顷、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 方厘米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先估算, 再实测的练习,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 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二、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建 立质量观念。(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活动)
“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本单元 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可以使用常见的、学 生熟悉的物品(黄豆、水果等)代替,让学生生动感知质量。
三、注重对学生估算方法的指导,切实把估算能力的培 养落到实处。
教学 目标
6.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 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 受十进位值制思想,感受数学的 简洁。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 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使 学 生 能 进 行 整 百 、 整 千 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 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 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 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 题的基本经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2018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八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克……………………………1课时2.认识千克…………………………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二十…………………………1课时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
帮助学生体会数据调查的作用,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多样化的数据记录,丰富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经验积累。
二、单元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习了物体分类基础,第一次接触数据调查的
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结果,突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体验。
通过经验积累,为以后学习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2、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在调查活动中,通过交流,养成接纳、鉴赏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表达自己意见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数据的分析与交流。
五、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1、《评选吉祥物》 1课时
2、《最喜欢的水果》 1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笔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体现解决问题与掌握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的编写特点。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促进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乘法三、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二)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德育目标: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及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五、突破重难点教学措施(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及总复习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严重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在详尽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光鲜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简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尽,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学建议: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到商店、超市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质量,并掂一掂,把这些物品的质量记在心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8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认识各种常用的秤,并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估量物体的质量,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1克和1千克。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
3.运用克与千克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1.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
2.会估量物体的质量,掌握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三、教学指导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我们可以借助1个2分硬币和1袋500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有哪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以此巩固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在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二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的: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天平、台秤、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
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课本第100页主题图)(—瓶洗衣液,是用千克作单位的;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三、自主学习(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课本第101页例1)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2)课本第101“做—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①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课本第102页例2)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c②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③克与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④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⑤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本文档分析了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及教学要点。
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加减法本单元通过有趣的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研究加减法。
教材中包括从简单的数字加减法到两位数的加减法的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应用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二、数的顺序本单元还介绍了数的顺序。
教材中通过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并研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培养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整数本单元最后引入了整数的概念。
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实物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整数的意义和用途。
教学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研究的动力。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和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辅导。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
5. 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要点,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本单元的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数的顺序和整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
分析及教学要点
本文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八单元进行分析,并总结
出教学要点。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介绍了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的含义,以及四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四位数的乘法:教材介绍了四位数的乘法,包括单位数和十
位数与四位数的乘法运算。
3. 三位数的除法:教材介绍了三位数的除法,包括整除和余数
的概念,并提供了相关的解题方法。
教学要点
针对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教学要点:
1. 温故知新:在开始研究第八单元之前,可以通过复前几单元的知识,如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机会。
2. 观察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数位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四位数的组成和数位的含义。
3. 运用实例:在教授四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练。
4. 互动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小组内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5. 错题订正: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的订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根据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的分析和教学要点总结。
通过采用温故知新、观察数位、运用实例、互动合作和错题订正等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乘法和三位数的除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教师应将学生置人与学习新知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
如,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或者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的收集工作,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去认识克和千克的不同作用,使课内、课外互补,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相应的质量观念,教材设计了据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活动。
教学时,教师应在明确其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加以充分地利用。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素材,如,如果让学生感受克时找不到2分硬币,可以用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1克的东西代替,如1克黄豆、1根香烟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乘法》教学分析
标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乘法》教学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乘法》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以及千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四方面内容。
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非整十数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解决实际问题: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大体分五段编排:第一段,第69~7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九,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口算;第二段,第73~8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十,教学倍的理解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第81~8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一,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第四段,第86~9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二,教学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另外一些实际问题;第五段,第91~93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及处理意见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提升计算水平和估算水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体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能够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自己的算法,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引导学生利用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借助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直观水平上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该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教材进行分析。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简要评述:教材概述- 出版单位:部编版-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二年级下册- 单元:第八单元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涵盖以下主题:1. 数字的认识:学生将研究如何识别、写出和比较数字。
2. 数量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场景,学生将研究如何应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3. 数字组合:学生将研究合并数以获得新的数值,并了解不同数值的表达方法。
4. 数量的计算:学生将研究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解决与数量相关的问题。
5. 图形的认识:通过各种图形,学生将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几何形状。
教学方法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方法:1.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2. 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感受数学概念和运算的应用。
3. 探究发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合作:倡导学生之间合作研究,促进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教材,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能够熟练识别和写出0到100的数字。
2. 能够比较和排序数字,并利用数轴进行相对大小的判断。
3. 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数字解决问题,如购物、计数等。
4. 能够合并数字,并了解不同数值的表示方法。
5.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6.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总结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二下第八单元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综合能力。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根据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数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为主线。
通过教材中的图示和问题,学生可以逐步了解数字的表示方式以及数的基本性质。
例如,介绍了数字0的概念,让学生理解0是空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捆绑和分解来认识1至9的数。
数的大小比较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提供了一些列比较数字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比较数字的大小,培养他们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感知能力。
教材中使用了一些有趣的图形和物件,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数的应用本单元还介绍了数的应用,例如通过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材中的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用数字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示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场景,加强他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和应用的掌握。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对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
该教材通过有趣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比较数字的大小,并将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为分析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非引用教材具体内容,故无法提供具体例子或引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析
附件2:融安县第七届小学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单元备课参考模板学校: 良小姓名: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单元第四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主题研制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
本单元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数学活动,经历‚克和千克‛概念的形成过程。
单元解读单元教学内容及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即:认识质量单位;解决问题。
认识质量单位: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认识‚克‛及天平。
(例1)二、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秤。
(例2)‚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学段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标准‛的‚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常见的量’提出: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情境活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 1千克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知道用天平和枰称物体的方法。
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在天平的右边。3 、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Fra bibliotek么想对大家说的?
4 、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 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 、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 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 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教学目标
3 / 10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克、 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 克= 1000 克。
1 1千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 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 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 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
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
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 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
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 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 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 克,初步建立 1 千克和 1 克的重量观念,知道 1000 克 =1 千 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5 / 10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 的意识。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 个苹果()克()克
()克()克 4 、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 、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会解答吗?
10 / 10
第二课时 1 、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 千克(苹果) ()个 1 千克(盐)()袋
9 / 10
2 、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 、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 选 1 件猜它的重量, 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 猜的重量。 用同样的方法猜出 1 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1 1千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 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 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 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关系。
2 / 10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人教版 2018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 分析
人教版 2018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八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
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
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
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 4 课时
4 / 10
1 .认识克…………………………… 1 课时 2 .认识千克………………………… 1 课时 3 .解决问题………………………… 1 课时 4 .练习二十………………………… 1 课时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 、掂一掂 1 克有多重。
4 、称 1 克米、 2 克花生、 5 克绿豆, 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 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台秤的使用方法)
(讲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 1000 克 =1 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 花生
2 分硬币、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 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 、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
6 / 10
1 / 10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 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 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 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 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克、 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 克= 1000 克。
1
千克 =1000 克
2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 4 课时
1 .认识克…………………………… 1 课时
2 .认识千克………………………… 1 课时
3 .解决问题………………………… 1 课时
4 .练习二十………………………… 1 课时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
1千
克来,然后统计 1 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8 / 10
学生汇报,板书: 1 千克 =1000 克 2 、随便称 1 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 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 3 、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 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 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 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7 / 10
2 、实验:拿出一个 5 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 往另一边加 2 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