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篇》-精选版精心总结
孙子兵法虚实篇心得
孙子兵法虚实篇心得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擅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这一篇和“形篇”、“势篇”是三姊妹。
但这一篇谈作战中的现实问题比重要大于其它两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虚实篇】【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中心思想】1.得让敌人疲于奔命。
想让牛走来走去,你可以用老牛最爱吃的嫩草来吸引它,也可以用鞭子来驱赶它,还有人在牛尾巴上挂上鞭炮来吓唬它。
同样的,要让敌人舟车劳顿也可以用引诱、驱赶、调动等方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虚实篇总结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书,其中的虚实篇是整部兵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本文将对虚实篇进行总结。
首先,虚实篇强调了战争中虚实的重要性。
虚实即是指利用虚假的手段来迷惑对方,使对方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制敌于无形的效果。
虚实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
其次,虚实篇还讲述了如何通过虚实的运用来达到取胜的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对方的弱点,然后采取相应的虚实策略来削弱对方的实力。
此外,虚实的运用也需要考虑到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战略。
最后,虚实篇还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
天时指的是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地利则包括地形、地理位置等方面;人和则是指指挥官的能力和士兵的素质。
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都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取得战争的胜利。
总的来说,虚实篇是《孙子兵法》中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通过对虚实篇的研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还可以为现代管理、战略规划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
孙子兵法-虚实篇(战略案例分析)
孙子兵法·虚实篇
03
02
迅速占领有利 地位
主导市场发展
掌握优势
天时
地利
人和
掌握了市场上未满足的需求与竞争之虚实 (此前少有对手创新此技术或产品,在市 场上不会有强大阻力)
虚实篇·主动原则
《战争论》 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 做局:先处战地(《虚实》)
竞争战略——做强——品牌战略
战略
发展战略——做大——找位子、占位子、守位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部第二
分
虚实篇·隐藏实力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形人而我无形
由台湾顶新集团 构建,在台湾市 场一直被打压
定位清晰,目标明确 暗度陈仓,出其不意
部第二
分
虚实篇·隐藏实力原则
部第二
分
虚实篇·因敌制胜原则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其不意,争取主动权,抢占先机,转变虚实的关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人而我无形,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能察明敌人情况
而不让敌人察明我军情况。集中兵力,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弱点。
贰
叁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避实就虚,因敌制
胜,强调虚实的重要性,学会虚实变化。
可以总结出哪些原则?
在古代战斗以及如今的商战中 又如何落实避实就虚的原则呢?
资源聚焦,打造品牌 快人一步,精准打击
《孙子兵法》读后感虚实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虚实篇
避实就虚的道理易懂难行。
人皆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何能让敌方轻易避实就虚。
敌方会的你都懂,你会的而敌方不懂,这才有避实就虚的基础。
这需要拉开敌我实力的差距。
拉开差距有弥补自身缺陷和提升自身能力两种方法。
“眼见耳闻即为真实” ,这是大多人决断的唯一依据。
眼见依赖光学成像,容易被迷惑;耳闻依靠介质传播,则受限于介质。
盲区是人眼无法克服的弱点。
盲区分为看不见、无法分辨和视而不见。
看不见的盲区易懂,无法分辨则是光学成像有其精度。
精度越高人眼越难识别。
视而不见则是人脑处理信息的缺陷。
大脑有自动过滤信息系统,特征不明显的、无害的、细枝末节的信息会被过滤。
想象力缺失是人的又一大弱点。
人的视角总是有限的,未知的视角会发生什么是无法通过人眼观察的。
这只能靠想象力来补足。
想象力依托现有物质进行补足,但毕竟不等同真实,总存在缺失。
魔术的神奇,很多是借助想象力缺失来完成。
人自身有许多致命的短板。
智者能正视自身的缺陷,想方设法去弥补,才不会因为自身缺陷而被迷惑,做出错误选择。
提升自身能力是为了知道得更多。
在用到的时候,不会因为无知而错失机会。
知道和不知道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如果十年前就知道房价会暴涨,轻而易举就能暴富。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虚实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虚实篇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虚实篇形之(佯动)——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虚实篇: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一部分,形之(佯动)。
一、兵法解析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意思就是:示形诱敌,以求摸清敌人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
在战场上,怎样才能避实击虚、克敌制胜呢?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策、作、形、角”四种相敌示形方法,“形之”法是其中之一。
形,是显露、表现的意思。
《孙子兵法·兵势篇》云:“强弱,形也。
”强或弱,是力量的一种表现。
孙子又说:“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这里的“形之”,是说把我方的假象显示给敌人,从而根据敌方的反映来探知敌情。
死生之地,指敌人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
有备的地方是敌的“生处”,无备的地方是敌的“死处”。
可见,军事作战中,“形之”的本意是佯动,察明敌军的`虚实,何处易攻,何处不易攻。
《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说:“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强,则彼必退。
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与生也。
”这样就能掌握敌情,采取相应的破敌之策。
两军交战,只有准确地判断敌情,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克敌制胜的对策。
掌握敌情的方法很多,“形之”是兵家常用的谋略之一。
在夷陵之战中,年轻的东吴将领陆逊之所以能以弱胜强,是由于实施了正确的战争策略。
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他采取了避其锋芒、待机破敌的策略,主动后撤五六百里,诱使蜀军在崇山峻岭中长途跋涉,兵力分散,陷入困境。
而当战机来临时,能迅速出击。
先是用“形之”术,派小股部队佯攻,侦察敌情,再根据敌营的情况采取火攻,终于大获全胜。
商战中,为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展望市场趋势,也常常采用“形之”法,通过新产品的试销、商店的试营业,探求市场反映,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
日本的“西铁城”手表因质量优良,蜚声海内外。
但在开始时,澳大利亚人对它并不了解。
为了摆脱滞销局面,厂商想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办法,他们通过新闻媒体发出一条消息:要把全世界上最精美的手表从高空抛下来,谁拾到了就归谁。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1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七部分,守其所不攻。
一、兵法解析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意思就是:防守而必然能够稳固的,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不易进攻或不敢攻的地方。
孙子在《虚实篇》中对“守其所不攻”这一谋略作了详尽的阐述,概括起来有三种方法:一是重点防守在敌人“示形”时的不攻之处。
兵不厌诈,敌“示形”时的不攻之处,恰是其真正的“必攻”之地,所以要“守而必固”。
二是退却要快速。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退却是防守的重要一环,当不利于进攻时,要及时主动退却,速度要快,使敌人追赶不上,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三是“画地为守”,“乘其所之”。
孙子说:“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画地,即划地,这里表示没有修筑营寨工事。
乘其所之,即改变敌人去向,把他引向别的地方。
此句意为:我若不想交战,即使是画地而守,不做防御,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那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东汉永平十六年,北方匈奴大举进攻云中,云中太守廉范奉命抵抗,可是手中的部队只有匈奴兵的一半,怎样才能守住阵地呢?部署建议廉范赶紧向友邻求救。
廉范怕远水解不了解渴,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抗拒敌人。
夜晚,廉范让士兵每人拿一个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头,其余三头都点着火,然后分散站开,在军营中来回巡逻。
这样,给人的感觉一个人成了三个人。
汉军的数目顿时增加了三倍。
和汉兵对峙的匈奴人见廉范军营里有这么多火光移动,以为汉朝的援兵到了,天一亮赶紧撤离。
廉范乘势追击,杀敌数百。
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践踏,又死了1000余人。
从此,匈奴再也不赶进犯云中。
面对强敌,廉范巧用无中生有之计,骗敌诈敌,使匈奴落荒而逃。
正所谓“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除了“画地而守外”,“守其所不攻”还强调防守要注重敌人“示形”不攻之处。
孙子“守其所不攻”,用于战场上的防御是至关重要的。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虚实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战前的“知”,是《计篇》讲的“五事七计”。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是政治面,资源面,实力面,战略面。
上了战场,如何在战术层面知彼呢?下面的内容就讲这个。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孟氏注解:“策度敌情,观其施为,计数可知。
总之,就是分析敌我双方计谋,推算谁得谁失。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作他一下,激他一下,看他哪动哪静,便知他虚实。
这就像我们说的火力侦察。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遇,我不知道对方将领能力大小,怎么办?吴起说:“派小股勇士锐卒攻击他,一交手就佯败而退,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追击我军,假装追不上,见到我们丢弃的兵器旗帜财物,假装没看见,那就是智将。
如果他们倾巢来追,旗帜杂乱,行止纵横,又贪利抢东西,那就是将令不行,可以马上对他发起攻击。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形之”,就是让他现原形,让他暴露出军形来,上一句说的“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就是形之的方法之一。
杜牧注解说:死生之地,就是战地虚实。
我“多方以误”敌人,观察他的回应,随而制之,就知道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曹操注解说:“角,量也。
”杜牧注解:“角,量也。
以我之有余,角量敌人之有余;以我之不足,角量敌人之不足。
战例是司马懿平定辽东。
司马懿征辽东,是四万人对阵公孙渊二十万人。
前面学过,公孙渊派先锋数万在辽河设防,自己率主力为后援,连营数十里阻击司马懿。
司马懿设疑兵牵制敌军,自己悄悄率精锐绕过辽河防线,直接围了公孙渊老巢襄平。
这是“安能动之,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攻其所必救也”之计。
公孙渊被迫回援,途中三次被司马懿打败,退回襄平城固守。
这是“围点打援,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这时正是七月雨季,天开始下雨,下了一个月,司马懿按兵不动,一点也不着急。
部下陈圭问:“当初孟达造反,咱们八部并进,昼夜不息,八天走了一千二百里,拔坚城,斩孟达。
孙子兵法虚实篇
虚实篇讲作战时所用的迷惑之术,通过各种方法调动敌人、迷惑敌人,在让自己立于
不败之地的同时,从敌人虚弱之处击败敌人。
迷惑的方法千变万化,孙子讲了运用迷
惑之术的根本,那就是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归纳成一句成语,就是出其不意。
首先要做的,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积极的调动敌人。
因此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要比对手更早的布置阵地,从而以逸待劳,有备无患。
通过各种利害之术调动敌人,
让敌人到达自己想要其到达的位置。
消磨敌人的优势,攻击敌人的劣势。
了解敌人,
并掌握敌人的薄弱之处,如果想要进攻,就进攻敌人不可能料想并防备到的地方,如
果需要防守,就制造一些小的诱惑让敌人远离自己的要地,这样就能牢牢的把握住敌
人的命脉。
掌握敌人的踪迹,隐藏自己的踪迹,敌人不得不分兵各处,之后将处在明处的敌人各
个击破。
将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趁敌人分散之时进攻,就能起到以多打少的作用,
分而歼之。
而兵法运用到深处,就要巧妙的运用出其不意的效果,让敌人永远无法明
白自己的意图,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敌变化而制定出
特别的方案。
《孙子兵法》第六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必取守必固
《孙子兵法》第六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必取守必固写作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
这些天,通过对《孙子兵法》的输出,自己汲取了不少思想和方法,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对《孙子兵法》的精奥敬佩不已。
《孙子兵法》第六为虚实篇,虚虚实实,避实就虚,因敌制胜;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必取,守必固。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意思是说,凡先占据站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站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区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区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
因此敌人修整得好,就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它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
孙子兵法虚实篇配图“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这段话的意思是,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域;防御而必能稳固,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够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
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行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孙武画像配图01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本篇的主旨。
致人,是调动敌人;致于人,是被敌人所调动。
其实质,是转化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两军相争,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运兵自如,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孙子兵法·虚实篇
3.B( ◇必是陈述占据有幂 q的地势。③是说敌、我 说,我方同越方作战,我方建有胜利把握的。敌箪虽
情形的。 ⑤说的是敌人忙于 应付。)
多,可以使他们无 法合力同我较量。
阅.读.立.交。桥
.4.C( 威 该是倾向于积极 进坡的。善守只能 不败,
所以 ,通过 对敌情 的分析 判断, 可以知 道敞军 计
A.①⑤⑥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②⑤ 4.对原义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强 大灼赦久蠡 麓,怎榉芎 能立予尽败之 地, 继焉取鸯 睡搴| l ?孙子的糊雅 法塞逛:以无形睦 蠢形。 B。孙子 认为,要搞 得敌人不知 道我方何时谶 墩, 进攻 何处 ,这 样的话 ,敌 人就 暌处 处防备 ,兵 力自 然 就分 散了 。 C.尽管要 能攻能守,但孙 子还是倾向于善 守的。 善攻灵戆不 敷,善守方穗致 ,磐秦建的缝弱。孙 子逶特 别看量“翔己知 彼”的蕈要性。 D.孙 子把。因 敌而制胜” 的无穷变 化和五行 、四 时、 日月 相比 附,更 让人 感受 到了 战争的 奇妙 和宇 宙 变他一样神奇。
B.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侠。
侠: 通“ 逸”, 安
逸. 安闲 。
C.乖其所之也。乖;违背。
D.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招引敌人前来。
2.下 列各组 句子中. 加点词的 意义和 用法不相 同
的一组是(
)
A.故敌侠能劳之/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
B.行 于无人 之地也 /攻而 必取者 ,攻其 所不守 也
C.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寺为一.敌 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 寡者.则吾 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 知。不 可知则敌所备 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 与战者寡矣。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1)本篇所说的虚,主要指兵力分散而薄弱;实,主要指兵力集中而强大。
除兵力外,虚实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整治与混乱、勇敢与怯懦、饱逸与饥疲等方面的含义,指代广泛,阐述全面。
当读到上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这真能扯,虚实指代的兵力的强弱就够了,为什么还能包括那么多方面的含义,这是不是在给这篇文章贴金啊。
如果是西方的军事家写兵法的时候,估计会写如下的内容:1、兵力的集中与分散。
2、主动出击与被动迎战。
3、有准备与五准备。
4、军队整治有序与军队整治混乱。
5、军队的勇敢与军队的怯懦。
6、军队的吃饱且休息好与军队的饥饿且疲劳。
7、等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战术。
8、然后我就对比了一下古代中国和西方是如何打仗的。
9、古代中国是用各种兵法,运用各种阴谋,阳谋进行战争。
而我从罗辑思维是听过古代西方是如何打仗的信息是双方直接刚正面,不带怂的那种,举得一个例子就是刚有火器的时候,双方是离一定距离站着的互射。
我从罗辑思维中也了解到,春秋的打仗形式也是一种类似的刚正面,按照罗辑思维里面的比喻就是类似于踢正步,只不过后来楚国参与这个游戏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则来。
(古代中国祭祀与战争是一种高贵的活动,普通平民是无法参加的,只有贵族能参加,楚国君主是自封的,周王没有分封给他,所以那个时候的楚国是所谓的蛮夷,所以他打仗就是为了胜利)然后到战国年代的时候,就是开始各种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了。
再看近现代西方或者全世界进行各种战争都是使用各种阴谋诡计。
也就是说中国也有刚正面的历史,只不过早早的就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所以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开始进行总结与提炼了。
虚实篇应该就是包含了多重含义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指兵力强弱的,是把能想到的所有的情况提炼成了虚和实。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2)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六部分,攻其所不守。
一、兵法解析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孙子兵法《虚实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虚实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虚实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
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精选孙子兵法读后感——虚实篇:策之料敌料己
孙子兵法读后感——虚实篇:策之料敌料己孙子兵法读后感——虚实篇:策之料敌料己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一局部,策之〔料敌料己〕。
一、兵法解析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意思就是:通过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方案的优劣长短。
要正确判断敌情,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不能想当然,这是其一;其二,“策之〞的目的在于料敌料己,已决定作战大计。
战场上两军对阵,兵家历来重视用“策之〞术,指挥作战。
南朝时,陈国将领吴明彻曾率军讨伐北齐,兵逼寿阳。
北齐派皮景和前来救援,在离寿春三十里地时,就驻兵不前。
陈国将领不知如何是好,问计于吴明彻。
吴明彻道:“兵贵神速。
北齐皮景和前来救援,却又驻兵不前,说明他信息缺乏,害怕与我军作战。
〞于是率领陈军发动进攻,一举击垮了北齐援军,活捉皮景和。
这是吴明彻用“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大获全胜。
“策之〞术不仅可以用于两军对峙的战场,对敌军的兵力、态势进行分析、筹算,以指导具体的战役,也可对天下大势进行“策之〞,已制定战略大计。
春秋初年,齐桓公欲称霸天下,管仲便运用“策之〞法,为他分析天下大势,周王室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但在名义上仍是中原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响还很大。
而当时戎、狄等部族的入侵,又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平安,“攘夷〞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
要“攘夷〞就要树立一面中原各国共同拥护的旗帜,那就是“尊王〞。
从而为齐国制定了“尊天子以令诸侯,尊华夏以攘四夷〞的政治战略。
此后,齐桓公按照管仲制定的战略,展开了一连串的会盟与征伐。
公元前682年,宋国国君被杀,齐桓公以周庄王的名义,召集宋、陈、蔡、邾四国之君会与北杏。
次年冬,齐桓公与宋、卫、郑、单等国的君主会盟,这次会盟,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
公元前678年,齐桓公因楚国灭息入蔡,北侵中原之势甚急,而郑国此时暗中通好于楚,便遣兵与宋、卫之军伐郑,迫使郑国屈服于齐国。
又隔了十多年,山戎入侵燕国,燕向齐告急,齐遂兴师讨伐山戎。
【孙子兵法系列】虚实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系列】虚实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虚实:所谓“虚实”,是一个重要的兵学范畴。
它的含义十分广泛,一般而言,无者为虚,有者为实;空者为虚,坚者为实。
“虚”指的是兵力分散而薄弱,“实”指的是兵力集中而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虚实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
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注释:
趋战:趋,快步而行。
趋战,仓促应战。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
人,这里指“敌人”。
致人,招致敌人,可引申为调动敌人。
致于人,被敌人所调动。
致人而不致于人,能调动敌人而自己却不被敌人所调动。
出其所不趋:出,指出兵。
出其所不趋,我军出击的地方是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
趋其所不意:我军奔袭之处,出乎敌方意料之处。
微乎:微,微妙。
乎,语气词。
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
为敌之司命,能主宰敌军,指挥敌军。
冲其虚:冲,冲击。
虚,空虚,这里指防守薄弱。
冲其虚,冲击敌军防守空虚的地方。
画地而守:画,界线。
画地,画出界线,画地而守,据地而守。
吾所与之地不可知:所与战,指我军将要与敌军作战。
不可知,之敌军不可知。
敌所备者多,备,准备,指兵力防备。
备前则后寡:用兵力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便少了。
使人备己:使别人防备自己,使敌人防备我军。
千里而会战:奔赴千里与敌军交战。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指越国的军队。
孙武曾被吴王任命为将,当时吴国与越国正在争雄。
所以他说越人之兵虽多。
奚益于胜败:奚,为何。
益,益处。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算。
得失之计,指敌方计谋的得与失。
形兵之极:形兵,伪装示形于敌之兵。
极,极点。
形兵之极,我军伪装示形于敌军达到了最佳状态。
应行于无穷:应,适应。
形,形势,这里可指“敌情”。
应行于无穷,战术应适用敌情的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
兵无常势:用兵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
日有短长,月有生死:一年之中的白天有的长,有的短;月亮在一月之中也有盈有亏。
译文:
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
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
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
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
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未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
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
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
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具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行动的规律;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
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
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