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f5f01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教学实录
1、教师介绍本课时的内容:
今天,我们将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文。
2、教师布置学生自主预习任务:
请大家先预习文中的生词,并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3、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文章:
请学生朗读文章,并给出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4、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文章的问题,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文章的内容。
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二、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非常符合《山中访友》这一课文的学习要求,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本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fd5fd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9.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一、谈话导入,初读感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板书课题师:“访”就是?生:这个“访”就是拜访、访问的意思。
师:是呀,山中访友,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读完之后可以提出来,开始。
师:谁来说说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师:还有补充吗?生:还有雷阵雨生:还有落叶、落花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二、以疑激趣,精读品悟。
师:刚才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生:刚看课题以为是拜访人,默读才知道是拜访大自然。
师:是啊,明明是拜访山中的一切,为什么题目是山中访友呢?生:为什么不带礼物?不邀游伴?为什么不坐车去?生:为什么他要踏一条幽静?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师:你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你感觉到什么?生:很开心,很轻快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读。
生:我觉得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出一走出门世界就是美好的,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充满阳光。
我还想读一下。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提出问题,默读此段,读中理解“德高望重”。
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了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嘴是不要张开的,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学生读第三段。
生:作者认为老桥是他的朋友。
师: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师:德高望重,望是什么?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的意思。
师:对呀,是威望,是声望。
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为什么在作者的心里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声音来。
师:为什么说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生:因为这座古桥是为人们服务了很多年的。
师:文中说?生:文中说“你把多少行人……”看出做出过很多贡献,虽说服务了很多年,但还是很谦虚,还是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ea0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7.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中访友》,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山中访友》的文章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贾平凹及其作品《山中访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文章,感受语言美。
3.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背景、作者写作风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写作:结合文章内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山中访友》,掌握文章内容。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和对作业要求的完成情况。
3. 写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表达、语言组织及创意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将回顾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学生的反馈,调整作业布置,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自然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体会文章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9cfe9a8c77da26925c5b025.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大自然就如一位超级魔法师,随手一挥,春夏秋冬,天南地北,多姿多彩的景致就呈现于我们眼前(ppt播放风光片):或灿如锦花、或和风细雨、或气势磅礴、或冰封万里。
学生(瞪大惊喜的眼睛):哇,好美呀!老师:今天我们跟着作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 ppt 揭题)板书:山中访友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学生:山中访友老师:《山中访友》,大家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拜访的可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老师:这是一个病句,请将句子修改正确、完整。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朋友。
老师:这次加了主语,说得正确完整了。
希望下面的同学,能像他一样,把句子说得正确、完整,最好用上好词,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一位在山中植树造林的年轻健壮的小伙子朋友。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贫困山区里睁着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的小学生。
学生:作者李汉荣拜访的是一位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位白发苍苍的隐士朋友。
老师:嗯,随着大家的述说,我仿佛看到了李汉荣正在拜访一位位不同的朋友。
那李汉荣到底拜访的是怎样的朋友呢?老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初步阅读,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老师: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听课文范读,边听边在文中用“——“找出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播放《山中访友》的朗读视频)老师:听完了范读,我们才知道,原来作者访问的不是人,而是?学生:山中的景物老师:那他都拜访了哪些朋友,请按照课文拜访顺序说一说。
学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老师:还有补充吗?生:还有雷阵雨生:还有落叶、落花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老师:这些朋友在李汉荣的眼中,是怎样的?快速自读课文,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3e20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3.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山中访友》教学实录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细致的小编演员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3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
《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篇一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一、赏美景,诵美文: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篇。
现在我们就边欣赏这奇山异水,边诵读这壮丽的诗章: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较,但余钟磬音。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2、师生共同明确:`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坚韧树——知已自己变成一株树山泉——姐姐明镜、照出我的浑浊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白云——大嫂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云雀——弟弟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蚂蚁——小弟弟有缘分、患难兄弟石头——时间的回声落叶——命运的神秘的手相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雷阵雨——侠客吼叫诗人的朗诵感动人老柏树——慈祥给我避雨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朗读赏析:1、朗读指导:师:所以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用饱含深情、喜悦的语调,较为舒缓的语速来朗读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802224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8.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一、温情地觅友(播放描绘大自然的音乐同时屏幕展现葱郁的森林画面。
)师: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你看到了甚么?听到了甚么?闻到了甚么?(生唧唧喳喳:看到了树木、花草。
听到了流水声、鸟叫声。
闻到了花香。
)师:想说点甚么?(生沉醉地:大自然真美!令人沉醉!)(音乐渐止,生睁开眼睛。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一同走进“山中”去访友,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感受一个清新的童话般的世界。
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用笔标出文中所写景物。
(先生浏览课文,按要求标注。
)师:请一位同学将所标景物说给大家听听。
生1:文中写到的景物有:风、古桥、树林、鸟、露珠、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
师:讲得不少,其余同学还有补充吗?生2:还有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月色。
师:这样多的景物作者是怎样将他们井井有条的介绍给我们的呢?生3:按一天的按次。
师:一天谁的按次呢?生3:一天作者工夫的按次。
师:嗯,先不焦急确定答案。
我建议大家和这位同学一同来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初一自然段。
(生齐读“走出门……” “……我也该回家了……”)师:如今你能告诉我作者是怎样将一切景物有序的介绍给我们的吗?生3:该当是一天中作者所走过的按次。
师:也就是作者的行踪啊。
你能随机应变,我很欣赏。
如今同学们不但把景物找全了,而且还理顺了,好眼力!当然读书光是眼到是不够的,还要——(生和:心到。
)二、用心地问友(一)找出不解的句子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找出你心存疑惑的地方,并标上问号。
(生轻读课文并勾画不解的地方。
师巡查了解先生的质疑情况,适当引导。
)师:同学们书上标着的一个个问号真好比智慧的火花。
怎样解决这些成绩呢?生4:把每个人的成绩讲出来大家一同讨论。
生5:这样工夫不够用。
不如让各小组先讨论解决一些小成绩,然后把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提到全班来,大家一同讨论。
师:同学们赞同吗?(生:赞同)(二)小组交流(生四人一小组合作解决、探求本小组成员所提成绩。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559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5.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领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诗歌?诗人是谁?大家能简单概括一下诗歌的内容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2)重点解析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诗人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山中访友》的读后感。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bec4f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3.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你们是否渴望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的接触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李汉荣的脚步,一起走进《山中访友》,去感受他与山中朋友的那份独特情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完课文,谁来说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生 1: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朋友。
师:大家找得很准确。
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拜访这些朋友的呢?生 2:作者怀着愉快、高兴的心情。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生 3:从“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能看出来,作者一出门就感觉很清爽,心情很好。
师:说得不错。
那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去感受作者与这些朋友之间的情谊。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与朋友情谊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在旁边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师:谁先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生 4:“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作者把老桥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说明作者对老桥充满了尊敬和赞美。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
那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比喻老桥呢?生 5:因为老桥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为人们服务了很多年,很有功劳。
师:很好。
还有谁来分享?生 6:“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觉得这句话很生动,鸟儿和露珠好像都在和作者交流,说明作者和它们很亲密。
师:是啊,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与树林中朋友的和谐相处。
那在描写山泉、溪流、瀑布等朋友时,作者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生 7:作者把山泉比作一面镜子,把溪流比作吟诵着小诗的诗人,把瀑布比作男高音歌唱家,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b7952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a.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老师:唐代诗人XXX曾经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广为传颂。
同学们是否会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在山中寻找隐居者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也是讲述了作者在山中拜访朋友的故事。
请问,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是谁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山中访友)二、整体感知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小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老师:请同学们说一下,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学生纷纷回答)老师梳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XXX、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老师: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1:刚开始看文章标题,以为作者要去拜访人,没想到作者拜访了自然界的这些朋友,很新奇有趣。
学生2:读起来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3:很亲切,感觉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老师:大家说了自己的感受,说明同学们已经被作者流露出的真情所感染。
现在,让我们怀着作者的好心情,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去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三、研读赏析老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学生1:我喜欢这一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这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学生2:我喜欢“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这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老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些手势是怎样的?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们能描述出来吗?(学生描述,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用意)学生3:“我闭上眼睛,我真得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1dc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3.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掌握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山中访友》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山中访友》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山中访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①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山中访友?②课文中描述了哪些自然景物?③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
(2)各组选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如保护树木、尊重自然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历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以及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访友》。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8篇)
![山中访友 教学实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370c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f.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8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王伦俊青岛第四十一中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就领着大家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
我们一起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板书:题目、作者)二、明确目标:(彩屏显示)齐读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位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蓝栀(zhī)子玄(xuán)奥清澈(chè)禅(chán)心犬吠(fèi)憔(qiáo)悴(cuì)树冠(guān)凝(níng)静2、范读:(同时出示问题组)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听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问题组: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彩屏显示)2、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自由朗读:带问题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1edaa057cd184254a353503.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溜溜的她》这首歌曲,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携手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正如歌中所唱“年轻的朋友一见面呀,比什么都快乐!”人生路上有朋友相伴,才能有快乐相随!好,朋友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课文《山中访友》,跟随作者李汉荣轻快的脚步,我们一起到山中去结识一些新朋友。
二.整体感知:师(指定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拿起笔,一边听读,一边在书上勾画: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并且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作者拜访的朋友有哪些?生: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小弟弟。
师: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生:大自然。
师:把景物称作自己的亲朋好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生:喜爱!热爱!师: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生1:显得很生动,好象这些桥啊悬崖啊都活了,就象朋友一样。
生2:也显得很亲切,这样能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理解得很对!拟人化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一个个景物友好地迎向我们,使人倍感亲切,似乎它们不仅是作者朋友,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朋友,让我们用亲切真诚的语气齐声呼唤它们。
(出示板书)生充满感情齐读。
师:我听得出同学们心中那份炽热的情感。
三.个性阅读:师:带着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再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去山中找你最喜欢的那位朋友。
充满感情地朗读描写这个朋友的内容,脑海中想象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一分钟后,夸一夸你最欣赏的山中朋友。
(出示投影:1、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带着感情朗读这个段落,脑海中再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2、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理由。
)生1:我喜欢白云。
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
师:善于联想!生2:我喜欢山泉,他照出了我的浑浊。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范例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472fb348d7c1c708a145fc.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范例课前谈话:请学生自我介绍、一、谈话导入,初读感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板书课题师:“访"就是?生:这个“访”就是拜访、访问的意思、师:是呀,山中访友,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请大伙儿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假如有什么疑问,读完之后能够提出来,开始。
师:谁来讲讲依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师:还有补充不?生:还有雷阵雨生:还有落叶、落花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她的朋友。
二、以疑激趣,精读品悟、师:刚才读完课文,您有什么疑问?生:刚看课题以为是拜访人,默读才明白是拜访大自然、师:是啊,明明是拜访山中的一切,什么缘故题目是山中访友呢?生:什么缘故不带礼物?不邀游伴?什么缘故不坐车去?生:什么缘故她要踏一条幽静?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您能感受到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您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您感受到什么?生:特不快乐,特不轻快师:您能不能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读。
生:我觉得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出一走出门世界就是美好的,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充满阳光。
我还想读一下。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提出问题,默读此段,读中理解“德高望重”。
师: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了那座古桥,古桥是友不?请大伙儿默读第三段,嘴是不要张开的,在内心读,特不快地读。
学生读第三段。
生:作者认为老桥是她的朋友。
师:文中讲“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不?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师:德高望重, 望是什么?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的意思、师:对呀,是威望,是声望、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什么缘故在作者的内心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声音来。
师:什么缘故讲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生:因为这座古桥是为人们服务了特不多年的。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0668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9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多媒体展示: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学生听记)师:听了刚才优美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生: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浏览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欢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欢古桥,我特别想与它交朋友,因为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给予它。
(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1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cc16462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3.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1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多媒体展现:背景图“原始森林”、课题《山中访友》)师:同学们,假如你们没有读过课文,请绽开想象,猜一猜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伴侣?生: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伴侣,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访问的伴侣是一位丹青妙手,他常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师:可究竟去山中访问了怎样的伴侣?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给我们叙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受。
(多媒体展现:配乐朗读《山中访友》。
同学听记)师:听了刚才美丽动情的朗读,谁能说说访问了哪些伴侣?表达怎样的感情?生: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生:还有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
这些都是自然界的伴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宠爱,大自然是他的亲热的伴侣师: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亲密,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走进山中,去会晤山中的众伴侣,请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文,去找找你最喜爱的山中伴侣,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同学扫瞄课文)师:谁能说说,好,你说。
生:我喜爱老桥,(深情地朗读)“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转变的姿势,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像慈爱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悄悄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久保持同一种姿势,我喜爱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生:我也喜爱古桥,我特殊想与它交伴侣,由于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耸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转变不了它那庄重的姿势,岁月使它慢慢年轻,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磨练能把坚韧与豁达赐予它。
(全班同学鼓掌)师:说的真好,曾诗怡同学的真情告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桥平凡而宏大的灵魂。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9fbf0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1.png)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下面是由我为大家编辑发布的《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上课!生:(精神抖擞,声音洪亮的)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今日我们学习《山中访友》。
刚才李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受。
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日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
生:(笑)师: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其次段倒数其次行。
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今日是一个幸运的日子,由于到宜都来这辈子或许不会只有一次,但今日究竟是第一次。
大家想想,茫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唯恐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以后可能还有机会遇到你们中间的某一位同学,但是肯定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和全部的同学上一节课了,正所谓空前绝后,这就叫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缘分。
这篇文章李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共享。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爱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知我。
喜爱就喜爱,不喜爱就不喜爱,请明确地告知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师:(环顾整个教室)喜爱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
有谁告知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作者写的什么。
读懂还有什么标准?生2: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作者有一个感情上的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绽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
刚才李老师就由文中作者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绽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师:(确定地点头)怎样叫读懂一篇文章,同学们说得很详细,也说得很全面,我以为关键有这几点:最起码字要熟悉,大家在文中遇到不熟悉的字了吗?生:(面面相覻,悄悄无语)师:李老师有一个不熟悉的字,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涧字什么意思?谁告知李老师呀?生1:就是从山间流下来的水。
2023最新-《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
![2023最新-《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dfe7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9.png)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优秀3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篇一【设计理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这是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宁(níng)静犬吠(fèi)湛(zhàn)蓝衬(chèn)托仪(yí)式凝(níng)望树冠(guān)吟(yín)咏恩(ēn)泽(zé)短暂(zàn)旋(xuán)转(zhuàn)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访友》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诗人贾岛曾写过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
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的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又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山中看个究竟吧。
(板书——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配乐营造气氛)师:请同学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小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划出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纷纷作答)师整理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读了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初看文章题目以为作者去拜访的是人,没想到作者拜访的却是自然界的这些朋友,读后觉得非常新奇有趣。
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非常亲切,好像这些朋友也是自己的。
师:大家谈了自己阅读课文的初步感受,看得出同学们已被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感染。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作者那样的好心情,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去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认真看课文,圈点勾画)
生:我喜欢这一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这一句用“德高望重”形容老桥,突出了桥的历史悠久,同时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并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生:我喜欢“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清翠的手势”这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师:请展开想象,这该是怎样的手势?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描述出来吗?(生描述,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用语)
生:“我闭上眼睛,我真得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这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仿佛自己与树融为了一体。
师:融为一体是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
(学生推荐一女生)——树木的成长是缓慢的,因此,朗读时声音要轻一点,语速要慢一些。
现在,这位同学开始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感觉自己也是树林中的一棵树,用心去体验一下树的成长。
(学生举起双手认真体验)
生:我喜欢“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这句,这里把“山泉”比作“明镜”,写出了山泉清澈、宁静的特点。
师:说得好,这一段除了写“山泉”,还写了许多景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生:写“白云”,突出了白云的洁白。
生:把“瀑布”比作“歌唱家”,写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体现了瀑布的奉献精神。
师:对,你真得很善于阅读。
瀑布的奉献精神让我想起那些漫天要价,要“天价”的明星们了。
——这一段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生(齐声):以第二人称来写,感觉很亲切。
(师引导全班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师:作者如此亲切地称呼山里的众朋友,从中看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生: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作者独自一人走进山林,欣赏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生:以大自然为友,体现了作者想象的丰富、新奇。
生:说明作者具有童心、童趣。
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以这样的方式叙述,我们感觉很亲切。
师:本文中作者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他对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用心去留意,用满怀的真情谱写了心中的赞歌,正是:山中访友访自然,心中蕴情蕴天地。
(板书)
四、拓展训练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拨动我们的心弦,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改变角色,假设你就是那棵树,那片云、那座古桥、那山中的一景,你将向人类朋友倾诉怎样的心声呢?
生:我是一棵大树,由于人类的肆意砍伐,我的族类朋友日渐减少,为此,我常常掩面叹息。
亲爱的人类朋友,停一停你们手中的锯斧吧,想一想,是谁给你们送来清凉的慰藉?是谁为你们阻挡风沙?是谁给了你们清新的空气。
那都是我们,是我们大树,求你们不要再乱砍乱伐了,如果等到青山泛黄,洪水泛滥的那一天,就后悔不及了。
(同学们都为他声情并茂的发言鼓掌)
师:精彩!真是精彩!——还有谁要诉说?
生:朋友,我是你脚下那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我们一样都有生命。
请高抬贵脚吧!难道你们就没看到我身旁的牌子吗?——“小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
师:同学们,对两位同学的发言——“大树”和“小草”的诉说,你们有什么感想?(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16:我们要劝那些滥砍滥伐者放下斧头。
生17: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18:一定要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可看出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这很好,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山清水秀的地方,作为其中的一景,你又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19:你好,亲爱的朋友,我是你的氧气朋友,让我伴着你,追随春天的气息,聆听鸟儿的歌唱,欣赏这山中的美景……
生20:嗨,大家好,我是那山中的溪流,“叮咚叮咚”,我的声音好不好听,如果你累了,不妨到我身边来坐坐……
(下课钤声响了,许多同学还高高举着手)
师:今天,通过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合作,我和大家一起感知了课文,欣赏品味了文中优美的语句,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正是有了大自然中的这些朋友,我们才有了舒适、温馨的家园。
我想,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珍惜、爱护大自然的这些朋友,他们就会给人们最美的笑脸,人类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你想知道最具有“贵族” 气质的邮箱是什么吗?
揭开“邮箱贵族” 的神秘面纱。
网盘、短信免费送,更多惊喜等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