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础复习——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请学生指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字母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字母表达式,指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字母表达式。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请在锐角三角形中推演余弦定理的得出,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顺利推演的时候,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推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推导,展示并解说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1是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论本身的复习,活动2就是对推演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再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时候用正弦定理,什么时候用余弦定理”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得到:当已知和未知中涉及三边一角,用余弦定理;当已知和未知中涉及两边两角,用正弦定理。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引导,三角形可解,就意味着三角形的边角是确定的,边角确定意味着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是一定的……(引导程度,视学生情况而定)
11。
高中数学优质课《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优质课《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2、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中的边、角及其面积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3、常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综合考查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三角形形状的判断等. 教学重点:①能充分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及有关的三角函数公式证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②能合理地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三角形的性质解斜三角形. ③能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①根据已知条件判定解的情形,并正确求解. 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斜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1、正弦定理CcB b A a sin sin sin ==2R = 变 形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Rc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面积公式:B ac C ab A bc S ABCsin 21sin 21sin 21===∆ 2、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22-+=⇔bca cb A 2cos 222-+=B ac a c b cos 2222-+=⇔cab ac B 2cos 222-+=C ab b a c cos 2222-+=⇔abc b a C 2cos 222-+=3、正、余弦定理的作用:解三角形(边角互化)二、随堂练习三、例题讲解例1、 (2012·广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四、巩固练习1.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 ) A.63 B.223 C .-63 D .-2232.(2011·课标全国卷)△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例2、(2011·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A -2cos C cos B =2c -ab . (1)求sin Csin A的值; (2)若cos B =14,b =2,求△ABC 的面积S .1.(教材改编题)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 =6+2,且∠A =75°,则b =( )A .2B .4+2 3C .4-2 3 D.6- 2五、课堂小结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公式及变形 六、课后作业课堂新坐标1-10七、板书设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余弦定理2、正余弦定理3、正、余弦定理的作用4、例题讲解2.(2011·浙江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A =b sin B ,则sin A cos A +cos 2B =( )A .-12 B.12 C .-1 D .13.在△ABC 中,b ,c 是角B 、C 的对边,且cos 2A2=b +c2c .试判定△ABC 的形状.4. (2012·河源质检)△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cos A =1213.(1)求AB →·AC →; (2)若c -b =1,求a 的值.。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 (1)a ∶b ∶c =sin_A ∶sin_B ∶sin_C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1.由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时易忽视解的判断.2.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等式两边一般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试一试』1.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C 上的点,且AB =AD,2AB =3BD ,BC =2BD ,则sin C 的值为________.『解析』设BD =1,则AB =AD =32,BC =2.在△ABD 中,解得sin A =223,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B sin C =BC sin A ,得sin C =66.『答案』662.(2013·扬州三模)如果满足∠ABC =60°,AB =8,AC =k 的△ABC 有两个,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条件得8sin 60°<k <8,从而k 的取值范围是(43,8). 『答案』(43,8)1.把握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选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原则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练一练』1.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43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 ,3sin A =5sin B ,则角C =________.『解析』由3sin A =5sin B 可得3a =5b ,又b +c =2a ,所以可令a =5t (t >0),则b =3t ,c =7t ,可得cos C =a 2+b 2-c 22ab=5t2+3t 2-7t 22×5t ×3t=-12,故C =2π3.『答案』2π3考点一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例』 (2013·徐州摸底)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cos C -b cos C =c cos B -c cos A ,且C =120°.(1)求角A ; (2)若a =2,求c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及a cos C -b cos C =c cos B -c cos A 得sin A cos C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C cos A .所以sin(A +C )=sin(B +C ).因为A ,B ,C 是三角形的内角,所以A +C =B +C ,所以A =B . 又因为C =120°,所以A =30°.(2)由(1)知a =b =2,所以c 2=a 2+b 2-2ab cos C =4+4-2×2×2cos 120°=12,所以c =2 3.『备课札记』 『类题通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针对训练』(2013·南京、盐城一模)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cos ⎝⎛⎭⎫A +π6 =sin A ,求A 的值; (2)若cos A =14,4b =c ,求sin B 的值.『解析』(1)因为cos ⎝⎛⎭⎫A +π6=sin A , 即cos A cos π6-sin A sin π6=sin A ,所以32cos A =32sin A . 显然cos A ≠0,否则由cos A =0得sin A =0,与sin 2 A +cos 2 A =1矛盾,所以tan A =33. 因为0<A <π,所以A =π6.(2)因为cos A =14,4b =c ,根据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15b 2,所以a =15b .因为cos A =14,所以sin A =1-cos 2 A =154.由正弦定理得15b sin A =b sin B ,所以sin B =14. 考点二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例』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角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3,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 (1)∵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得2a 2=(2b -c )b +(2c -b )c , 即bc =b 2+c 2-a 2, ∴cos A =b 2+c 2-a 22bc =12,∴A =60°.(2)∵A +B +C =180°, ∴B +C =180°-60°=120°. 由sin B +sin C =3, 得sin B +sin(120°-B )=3,∴sin B +sin 120°cos B -cos 120°sin B = 3. ∴32sin B +32cos B =3, 即sin(B +30°)=1.又∵0°<B <120°,30°<B +30°<150°, ∴B +30°=90°, 即B =60°. ∴A =B =C =60°, ∴△ABC 为正三角形.『备课札记』在本例条件下,若sin B ·sin C =sin 2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bc =a 2, 又b 2+c 2=a 2+bc , ∴b 2+c 2=2bc .∴(b -c )2=0.即b =c ,又A =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类题通法』判定三角形形状的两种常用途径(1)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提醒: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一定要注意解是否唯一,并注重挖掘隐含条件.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角A ,B ,C 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针对训练』(2014·镇江期末)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b cos C +12c =a .(1)求角B ;(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1)法一: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12sin C =sin A .而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 故cos B sin C =12sin C .在△ABC 中,sin C ≠0,故cos B =12.因为0<B <π,所以B =π3.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 ·a 2+b 2-c 22ab +12c =a .化简得a 2+b 2-c 2+ac =2a 2,即b 2-c 2+ac =a 2, 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12.因为0<B <π,所以B =π3.(2)由题知b 2=ac .由(1)知b 2=a 2+c 2-ac ,所以a 2+c 2-2ac =0,即a =c , 所以a =b =c ,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考点三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例』 (2013·苏州暑假调查)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60°且cos(B +C )=-1114.(1)求cos C 的值;(2)若a =5,求△ABC 的面积.『解析』 (1)在△ABC 中,由cos(B +C )=-1114.得sin(B +C )=1-cos 2B +C =1-⎝⎛⎭⎫-11142=5314.又B =60°,所以cos C =cos 『(B +C )-B 』=cos(B +C )cos B +sin(B +C )sin B =-1114×12+5314×32=17.(2)因为cos C =17,C 为△ABC 的内角,sin(B +C )=5314,所以sin C =1-cos 2C = 1-⎝⎛⎭⎫172=437,sin A =sin(B +C )=5314.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55314=c 437, 所以c =8.又a =5,sin B =32, 所以△ABC 的面积为S =12ac sin B =12 ×5×8×32=10 3. 『备课札记』 『类题通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原则(1)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到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转化. 『针对训练』(2013·南通一调)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b cos B 是a cos C ,c cos A 的等差中项.(1)求B 的大小;(2)若a +c =10,b =2,求△ABC 的面积. 『解析』(1)由题意得a cos C +c cos A =2b cos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sin C cos A =2sin B cos B ,即sin(A +C )=2sin B cos B . 因为A +C =π-B,0<B <π,所以sin(A +C )=sin B ≠0,所以cos B =12,所以B =π3.(2)由B =π3得a 2+c 2-b 22ac =12,即a +c2-2ac -b 22ac=12, 所以ac =2.所以S △ABC =12ac sin B =32.『课堂练通考点』1.在△ABC 中,a =1,c =2,B =60°,则b =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12+22-2×1×2cos 60°= 3. 『答案』32.(2014·无锡调研)在△ABC 中,A =45°,C =105°,BC =2,则AC 的长度为________. 『解析』在△ABC 中,由A =45°,C =105°得B =30°.由正弦定理AC sin B =BC sin A 得AC 12=222,所以AC =1.『答案』13.(2014·镇江质检)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则cos C =_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令a =2,b =3,c =4, 再利用余弦定理得cos C =-14.『答案』-144.(2013·山东高考改编)△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 ,a =1,b =3,则c =________.『解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1sin A =3sin B =3sin 2A =32sin A cos A ,所以cos A =32,A =30°.结合余弦定理得12=(3)2+c 2-2c ×3×32,整理得c 2-3c +2=0,解得c =1或c =2. 当c =1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A =C =30°,B =2A =60°,不满足内角和定理,故c =2.『答案』25.(2013·南通一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 C =sin A +sin Bcos A +cos B .(1)求角C 的大小;(2)若△ABC 的外接圆直径为1,求a 2+b 2的取值范围. 『解析』(1)因为tan C =sin A +sin Bcos A +cos B ,即sin C cos C =sin A +sin Bcos A +cos B. 所以sin C cos A +sin C cos B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 即sin C cos A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sin C cos B , 所以sin(C -A )=sin(B -C ).所以C -A =B -C 或C -A =π-(B -C )(不成立), 即2C =A +B ,所以C =π3.(2)由C =π3,设A =π3+α,B =π3-α,0<A <2π3,0<B <2π3,知-π3<α<π3.因为a =2R sin A =sin A ,b =2R sin B =sin B , 所以a 2+b 2=sin 2A +sin 2 B =1-cos 2A 2+1-cos 2B2=1-12⎣⎡⎦⎤cos ⎝⎛⎭⎫2π3+2α+cos ⎝⎛⎭⎫2π3-2α =1+12cos 2α.由-π3<α<π3知-2π3<2α<2π3,-12<cos 2α≤1,故34<a 2+b 2≤3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二、实施教学过程∠=,请你帮忙计算出BAC45,75∠=,如果需要在以45,75BAC圆的区域内规划观光区,请求解出这个外接圆区域的面积。
变∠=,如果需要对三角形BAC45,75区域的面积.3. 三角形常用675°45°由acos A =bcos B =ccos C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cos C ,即tan A =tan B =tan C ,A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 正确;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2A =sin 2B ,2A 2B 或2A +2B =π, △ABC 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B 不正确;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B ,即sin (B +C )=sin B ,sin A =sin B , 则A =B,ΔABC 等腰三角形,C 正确;由正弦定理可得cos C =a 2+b 2−c 22ab >0,角C 为锐角,角,A B 不一定是锐角,D 不正确,故选AC.【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归纳判断三角形状的常见方法是:(1)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3)根据余弦定理确定一个内角为钝角进而知其为钝角三角形.分析新高考的变化,提出应对的策略。
多选题,重基础,公式的多方向,多角度的变形使用。
【例2】在○1√3cos C (a cos B +b cos A )=c sin C ,○2a sin A+B2=c sin A ,○3(sin B −sin A )2=sin 2C −sin B sin A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 题中已知Δ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当 时,求sin A ⋅sin B 的最大值.【解析】【分析】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计算得到3C π=,再计算11sin sin 2s 264in A B A π⎛⎫=-+ ⎪⎝⎭⋅,得到最值.【详解】若选①,则由正弦定理()3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 A B B A C C +=,20,A ⎛∈ ⎝法二:设∆22b a ∴+-ABC的周长为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体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重要一环,通过看角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把角进行合理的拆分,从而正确使用公式函数名称,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使用的公式,常见的有切化弦;三看结构特征,分析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变形的方向,如遇到分式要通分等。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学案教师版
第 1 页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学案一、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基本问题例1 在△ABC 中,(1)已知a =3,b =2,B =45°,求A 、C 、c ;(2)已知sin A ∶sin B ∶sin C =(3+1)∶(3-1)∶10,求最大角.点拨 (1)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先利用正弦定理求出角A ,再求其余的量. (2)先由sin A ∶sin B ∶sin C =a ∶b ∶c ,求出a ∶b ∶c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最大角.解 (1)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3sin A =2sin 45°,得sin A =32,∵a >b ,∴A >B =45°,∴A =60°或120°.当A =60°时,C =180°-45°-60°=75°,c =b sin C sin B =2sin 75°sin 45°=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c =b sin C sin B =2sin 15°sin 45°=6-22(2)根据正弦定理可知a ∶b ∶c =sin A ∶sin B ∶sin C =(3+1)∶(3-1)∶10, ∴边c 最大,即角C 最大.设a =(3+1)k ,b =(3-1)k ,c =10k ,则cos C =a 2+b 2-c 22ab =(3+1)2+(3-1)2-(10)22(3+1)(3-1)=-12.∵C ∈(0,π),∴C =2π3回顾归纳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变式训练1 (1)△ABC 中,AB =1,AC =3,∠C =30°,求△ABC 的面积;(2)已知a 、b 、c 是△ABC 中∠A 、∠B 、∠C 的对边,S 是△ABC 的面积.若a =4,b =5,S =53,求c 的长度.解 (1)1sin 30°=3sin B ,∴sin B =32,∴B =60°或120°,当B =60°时,A =90°,∴BC =2,此时,S △ABC =32.当B =120°时,A =30°,∴S △ABC =12×3×1×sin 30°=34.综上,△ABC 的面积为32或34.(2)∵S =12ab sin C ,∴sin C =32,于是C =60°或C =120°.当C =60°时,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21,∴c =21;当C =120°时,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61, ∴c =61.∴c 的长度为21或61. 二、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b 2=ac 且a 2-c 2=ac -bc .第 2 页(1)求∠A 的大;(2)求b sin Bc 的值.点拨 (1)利用cos A =b 2+c 2-a22bc 求解;(2)利用正弦定理对代数式b sin Bc进行转化.解 (1)∵b 2=ac 且a 2-c 2=ac -bc ,∴a 2-c 2=b 2-bc ,∴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bc 2bc =12,∴A =60°.(2)方法一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b 2=ac ,∴b a =cb.∴sin B =b sin A a =c ·sin A b ,∴b sin B c =sin A =sin 60°=32.方法二 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12bc sin A =12ac sin B∵b 2=ac ,∴bc sin A =b 2sin B ,∴b sin B c =sin A =sin 60°=32.回顾归纳 (1)在三角形的三角变换中,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基础.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角及边的关系,往往要利用正、余弦定理化成仅含边或仅含角的关系.(2)要注意利用△ABC 中A +B +C =π,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sin(B +C )=sinA ,cos(B +C )=-cos A ,tan(B +C )=-tan A ,sin B +C 2=cos A2等,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变式训练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4sin 2B +C 2-cos 2A =72.(1)求∠A 的度数;(2)若a =3,b +c =3,求b 、c 的值.解 (1)∵B +C =180°-A ,∴B +C 2=90°-A2.由4sin 2B +C 2-cos 2A =72,得4cos 2A 2-cos 2A =72,即2(1+cos A )-(2cos 2 A -1)=72.整理得4cos 2A -4cos A +1=0.∴cos A =120°<A <180°,∴A =60°.(2)由A =60°,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即b 2+c 2-a 22bc =12.∴b 2+c 2-a 2=bc ,∵a =3,∴b 2+c 2-bc =3.又b +c =3,∴b 2+c 2+2bc =9,∴bc =2.由⎩⎪⎨⎪⎧ b +c =3bc =2,解得⎩⎪⎨⎪⎧ b =1c =2或⎩⎪⎨⎪⎧b =2c =1. 三、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 A 、B 、C 是一条直路上的三点,AB =BC =1 km ,从这三点分别遥望一座电视发射塔P ,A 见塔在东北方向,B 见塔在正东方向,C 见塔在南偏东60°方向.求塔到直路的距离.解如图所示,过C、B、P分别作CM⊥l,BN⊥l,PQ⊥l,垂足分别为M、N 、Q.设BN=x,则PQ=x,PA=2x.∵AB=BC,∴CM=2BN=2x,PC=2x.在△PA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PA2+PC2-2PA·PC·cos 75°,即4=2x2+4x2-42x2·624-,解得x2=2(43)13+,过P作PD⊥AC,垂足为D,则线段PD的长为塔到直路的距离.在△PAC中,由于12AC·PD=12PA·PC·sin 75°,得PD020sin7522sin752P A P C xAC⋅⋅⋅==,=2(43)62753213413+++⋅⋅=(km).答塔到直路的距离为75313+km.回顾归纳(1)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程序是:①准确地理解题意;②正确地作出图形(或准确地理解图形);③把已知和要求的量尽量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顺序地解这些三角形;④根据实际意义和精确度的要求给出答案.(2)利用解斜三角形解决有关测量的问题时,其关键在于透彻理解题目中的有关测量术语.►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海里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处的乙船,设乙船按方位角为θ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求sin θ的值.解在△ABC中,AB=20,AC=10,∠BAC=120°,由余弦定理知:BC2=AB2+AC2-2AB·AC·cos 120°=202+102-2×20×10×12⎛⎫-⎪⎝⎭=700.∴BC=107第3 页第 4 页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B B C A C B B A C=∠∠,∴sin ∠ACB=A B B C·sin ∠BAC=·sin 120°=7.∴cos ∠ACB=7.∴sin θ=sin(∠ACB+30°)=sin ∠ACB ·cos 30°+cos ∠ACB ·sin 30°=7×2+7×12=14,.课堂小结:1.正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的两边和对角的关系,因此,可解决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其中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此时有一组解.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解,其解不确定. 2.余弦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两边及其夹角与对应边的关系,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它能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已知三边,求其他三角,其解是唯一的.(2)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及其他两角,此时也只有一解.3.正、余弦定理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形与几何产生了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在△ABC 中,A =60°,a =43,b =4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 C 解析 sin B =b ·sin A a =22,且b <a ,∴B =45°.2.在△ABC 中,已知cos A cos B >sin A sin B ,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C 解析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A +B )>0,∴A +B <90°,∴C >90°,C 为钝角.3.(2008·福建)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A.π6B.π3C.π6或5π6D.π3或2π3答案 D 解析 ∵(a 2+c 2-b 2)tan B =3ac , ∴a 2+c 2-b 22ac ·tan B =32,即cos B ·tan B =sin B =32.∵0<B <π,∴角B 的值为π3或2π3.4.在△ABC 中,A =60°,AC =16,面积为2203,那么BC 的长度为( ) A .25 B .51 C .49 3 D .49第 5 页答案 D 解析 S △ABC =12AC ×AB ×sin 60°=12×16×AB ×32=2203,∴AB =55.∴BC 2=AB 2+AC 2-2AB ×AC cos 60°=552+162-2×16×55×12=2 401∴BC =49.5.(2012·广东东莞模拟)△ABC 中,下列结论:①a 2>b 2+c 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②a 2=b 2+c 2+bc ,则A 为60°;③a 2+b 2>c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④若A ∶B ∶C =1∶2∶3,则a ∶b ∶c =1∶2∶3.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 A 解析 ①由a 2>b 2+c 2知A 为钝角,①正确;②由a 2=b 2+c 2+bc 知A =120°,②错;③由a 2+b 2>c 2,仅能判断C 为锐角,A 、B 未知,③错;④由A ∶B ∶C =1∶2∶3,知A =π6,B =π3,C =π2,∴sin A ∶sin B ∶sin C =12∶32∶1=1∶3∶2,④错.所以仅①正确.二、填空题6.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3 cm,5 cm ,其夹角的余弦是方程5x 2-7x -6=0的根,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 6 cm 2解析 由5x 2-7x -6=0,解得x 1=-35,x 2=2.∵x 2=2>1,不合题意.∴设夹角为θ,则cos θ=-35得sin θ=45,∴S =12×3×5×45=6 (cm 2).7.在△ABC 中,A =60°,b =1,S △ABC =3,则asin A=______.答案 2393.解析 由S =12sin A =121×c ×32=3,∴c =4.∴a =b 2+c 2-2bc cos A =12+42-2×1×4cos 60°=13.∴a sin A =13sin 60°=2393. 8.一艘船以20 km/h 的速度向正北航行,船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船的东北方向,1 h 后船在C 处看见灯塔B 在船的北偏东75°的方向上,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BC 等于________.解析 如图所示,sin 45sin 30BCAC =,∴BC=sin 30A C ×sin 45°=20122⨯, (km).9.(2012·广东广州一模)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2,第 6 页cos B =35.(1)若b =4,求sin A 的值;(2)若△ABC 的面积S △ABC =4,求b ,c 的值.解 (1)∵cos B =35>0,且0<B <π,∴sin B =1-cos 2B =45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sin A =a sin B b =2×454=25.(2)∵S △ABC =12ac sin B =4,∴12×2×c ×45=4,∴c =5.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22+52-2×2×5×3517,∴b =17.10.在△ABC 中,已知AB =463,cos B =66,AC 上的中线BD =5,求sin A 的值.解 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则DE ∥AB ,且DE =12AB =263,设BE =x .在△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D 2=BE 2+ED 2-2BE ·ED cos ∠BED ,5=x 2+83+2×263×66x ,解得x =1,x =-73(舍去).故BC =2,从而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283AC =2213.又sin B =306,故2sin A =2213306,sin A =7014.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5,c =7,且4sin 2A +B2-cos 2C =72.(1)求角C 的大小; (2)求△ABC 的面积.解 (1)∵A +B +C =180°,由4sin 2A +B 2-cos 2C =72,得4cos 2C 2-cos 2C =72, ∴4·1+cos C 2-(2cos 2C -1)=72,整理,得4cos 2C -4cos C +1=0,解得cos C =12,∵0°<C <180°,∴C =60°.(2)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 即7=a 2+b 2-ab ,∴7=(a +b )2-3ab , 由条件a +b =5,得7=25-3ab ,ab =6,∴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
《正余弦定理复习课》教案
《正余弦定理复习课》教案教材: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授课教师:浙江省温州中学邹琼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注意定理的变式及合理选用公式;(2)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3)掌握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4)能运用两个定理转化三角形中的一些边角关系式。
2.过程与方法:(1)体会解三角形的实质就是由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联立得到方程组,由方程的思想求解未知的边角;(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两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三角形各种类型的判定方法;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
难点: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例题】已知△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已知c=8,C=60o【问1】你能否解此三角形?【设计意图】此问主要是想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中六个基本元素,任何一条正余弦定理的公式都对着四个未知量,所以必须要有三个已知量才能求解。
渗透解三角形问题中的方程思想。
【问2】若固定A、B两点,符合题意的点C的运动轨迹是什么?【设计意图】此问的目的之二是回顾正弦定理的内容,三角形中一边和其对角确定,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确定的,学生容易回答点C的轨迹是以AB为60o圆周角所对弦、半径确定的圆;同时利用几何画板的优势,把图形静与动的相对关系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把握,A、B、C三点共圆的图形可对接下来一些问题的研究提供数形结合的依据。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总结教案
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总结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变形形式(边角转化)a =2R sin A ,b =2R sinB ,c =2R sin C ;sin A =a 2R ,sinB =b 2R ,sin C =c2R ;a ∶b ∶c =sin_A ∶sin_B ∶sin_Ccos A =b 2+c 2-a 22bc ;cos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2.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3bc ,则A=___________解:(1)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3bc 2bc =-32.又因为0<A <π,所以A =5π6.2.(2015·北京卷)在△ABC 中,a =3,b =6,∠A =2π3,则∠B =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 ,即332=6sin B,所以sin B =22,所以∠B =π4.答案:π43.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等于( )A .-223 B.223 C .-63 D.63解析:利用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1532=10sin B,所以sin B =33,因为大边对大角(三角形中),所以B 为锐角,所以cos B =1-sin 2 B =63.答案:D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62b ,A =2B ,则cos B 等于( ) A.66 B.65 C.64 D.63解析:选C 因为a =62b ,A =2B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62b sin 2B =b sin B ,所以622sin B cos B =1sin B ,所以cosB =64. 5.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Bcos C +c sinBcos A =12b ,且a >b ,则B =( )A.π6B.π3 C.2π3D.5π6解析:选A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cos C +sin C sin Bcos A =12sin B ,所以sin A cos C +sin C cos A =12,即sin(A +C )=12,所以sin B =12.已知a >b ,所以B 不是最大角,所以B =π6.6.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6,则b =________.解析:因为sin B =12且B ∈(0,π),所以B =π6或B =5π6,又C =π6,所以B =π6,A =π-B -C =2π3,又a =3,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即3sin 2π3=b sinπ6,解得b =1. 答案: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ac ,c =2a ,则cos C =( )A.24B .-24C.34 D .-34解析:选B 由题意得,b 2=ac =2a 2,即b =2a ,∴cos C =a 2+b 2-c 22ab =a 2+2a 2-4a 22a ×2a=-24.8.在△ABC 中,AB =3,BC =13,AC =4,则边AC 上的高为( )A.322B.332C.32D .3 3解析:选B 由题意得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32+42-(13)22×3×4=12,∴sin A =1-⎝⎛⎭⎫122=32,∴边AC 上的高h =AB sin A =332.9.(2017·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cos B =a cos C +c cos A ,则B =________.解析:由2b cosB =a cos C +c cos A 及余弦定理,得 2b ·a 2+c 2-b 22ac =a ·a 2+b 2-c 22ab +c ·b 2+c 2-a 22bc ,整理得,a 2+c 2-b 2=ac , 所以2ac cosB =ac >0,cosB =12.又0<B <π,所以B =π3.答案:π3考点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1.在△ABC 中,已知三边a =3,b =5,c =7,则三角形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解析:何种三角形取决于最大的角.最长的边所对的角最大,由余弦定理知: cos C =a 2+b 2-c 22ab =-12<0,所以C 为钝角.答案:C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sin B =ac ,(b +c +a )(b +c -a )=3bc ,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解析:选C ∵sin A sin B =a c ,∴a b =ac ,∴b =c .又(b +c +a )(b +c -a )=3bc ,∴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bc 2bc =12.∵A ∈(0,π),∴A =π3,∴△ABC 是等边三角形.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a cosB =(2a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 因为c -a cosB =(2a -b )cos A , C =π-(A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cos A , 所以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cos A , 所以cos A (sin B -sin A )=0, 所以cos A =0或sin B =sin A , 所以A =π2或B =A 或B =π-A (舍去),所以△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 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a =5,b =4,cos C =45,则△ABC 的面积是( )A .8B .6C .4D .2 解析:因为cos C =45,C ∈(0,π),所以sin C =35,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5×4×35=6.答案:B2.已知△ABC 的面积为32,且b =2,c =3,则( )A .A =30°B .A =60°C .A =30°或150°D .A =60°或120° 解析:因为S =12bc sin A =32,所以12×2×3 sin A =32,所以sin A =32, 所以A =60°或120°. 答案:D3.(2018·云南第一次统一检测)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π2,a =6,sin 2B =2sinA sin C ,则△ABC 的面积S =( )A.32 B .3 C. 6D .6解析:选B 由sin 2B =2sin A sin C 及正弦定理,得b 2=2ac ,① 又B =π2,所以a 2+c 2=b 2.②联立①②解得a =c =6,所以S =12×6×6=3.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B =π6,C =π4,则△ABC 的面积为( )A .23+2B .3+1C .23-2D .3-1B [∵b =2,B =π6,C =π4.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 ,得c =b sin Csin B =2×2212=22, A =π-⎝⎛⎭⎫π6+π4=712π,∴sin A =sin ⎝⎛⎭⎫π4+π3=sin π4cos π3+cos π4sin π3=6+24. 则S △ABC =12bc ·sin A =12×2×22×6+24=3+1.]课后演练1.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b,则B 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 解析:选B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sin B ,∴sin B =cos B ,∴B =45°.2.在△ABC 中,已知b =40,c =20,C =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A .有一解B .有两解C .无解D .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sin B =b sin Cc =40×3220=3>1.∴角B 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3.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a sin A =bsin B ,∴sinB =b a sin A =2418sin 45°=223.又∵a <b ,∴B 有两个解, 即此三角形有两解.4.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sinB -a sin A =12a sin C ,则cosB 为( )A.74 B.34 C.73 D.13解析:选B ∵b sin B -a sin A =12a sin C ,且c =2a ,∴b =2a ,∴cos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4a 2=34.5.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223,a =3,S △ABC =22,则b 的值为( )A .6B .3C .2D .2或3解析:选D 因为S △ABC =12bc sin A =22,所以bc =6, 又因为sin A =223,所以cos A =13,又a =3,由余弦定理得9=b 2+c 2-2bc cos A =b 2+c 2-4,b 2+c 2=13,可得b =2或b =3. 6.在△ABC 中,2a cos A +b cos C +c cosB =0,则角A 的大小为(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2a cos A +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 =0,即2a cos A +a =0,∴cos A =-12,A =2π3.7.(2017·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B(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2bB .b =2aC .A =2BD .B =2A 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sin B +2sinBcos C =sin A cos C +sin(A +C ),即2sin Bcos C =sinA cos C ,又cos C ≠0,故2sinB =sin A ,由正弦定理可知a =2b .8.在△ABC 中,AB =6,A =75°,B =45°,则AC =________.解析:C =180°-75°-45°=60°, 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C =ACsin B ,即6sin 60°=AC sin 45°,解得AC =2. 答案:29.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A =π4,b 2sin C =42sinB ,则△ABC 的面积为____.解析:因为b 2sin C =42sin B , 所以b 2c =42b ,所以bc =42, S △ABC =12bc sin A =12×42×22=2.答案:210.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2,cos C =-14,3sin A =2sin B ,则c =________.解析:∵3sin A =2sin B ,∴3a =2b . 又a =2,∴b =3.由余弦定理可知c 2=a 2+b 2-2ab cos C , ∴c 2=22+32-2×2×3×⎝⎛⎭⎫-14=16, ∴c =4. 答案:411.已知△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os A =78,c -a =2,b =3,则a =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可知,a 2=b 2+c 2-2bc cos A ⇒a 2=9+(a +2)2-2·3·(a +2)·78⇒a =2.答案:212.(2017·全国卷Ⅲ)△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60°,b =6,c =3,则A =_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C c =6sin 60°3=22,因为0°<B <180°, 所以B =45°或135°.因为b <c ,所以B <C ,故B =45°, 所以A =180°-60°-45°=75°. 答案:75°13.在△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知72=52+BC 2-2×5×BC ×cos 120°, 即49=25+BC 2+5BC ,解得BC =3.故S △ABC =12AB ·Bc sin B =12×5×3×32=1534.答案:153414.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 法一: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a 2+b 2-c 22ab ,因此a 2=a 2+b 2-c 2,得b 2=c 2,于是b =c , 从而△ABC 为等腰三角形.法二: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2sin Bcos C , 因此sin(B +C )=2sin Bcos C ,即sin Bcos C +cos Bsin C =2sin Bcos C , 于是sin(B -C )=0,因此B -C =0,即B =C , 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15.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sin A ,sinB ,sin C 成等差数列,且a =2c ,则cos A =________.解析:因为sin A ,sin B ,sin C 成等差数列,所以2sin B =sin A +sin C .由正弦定理得a +c =2b ,又a =2c ,可得b =32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94c 2+c 2-4c 22×32c 2=-14.答案:-141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2,cos B =35.(1)若b =4,求sin A 的值;(2)若△ABC 的面积S △ABC =4,求b 、c 的值. [解] (1)∵cos B =35>0,0<B <π,∴sin B =1-cos 2B =45.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 ,∴sin A =a b sin B =25.(2)∵S △ABC =12ac sin B =45c =4,∴c =5.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22+52-2×2×5×35=17,∴b =17.17、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为c b a ,,,已知b c A b a 3,sin 2==(1)求B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2,求b a ,的值答案:解:(1)A b a sin 2=,⇒=A B A sin sin 2sin 21sin =B , 30=B 或 150,b c >,所以 30=B ……………………6分(2)由 30cos 2222ac c a b -+=解得⇒=+-03222a ab b b a =或b a 2=…………① …………9分又⇒==∆3230sin 21ac S ABC 38=ac …………② b c 3=…………③由①②③⎩⎨⎧==24b a 或22==b a …………14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教案
铭智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教师姓名授课日期授课时段课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重难点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步骤及教学内1.正弦定理:asin A=bsin B=csin 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1)a∶b∶c =sin_A∶sin_B∶sin_C;(2)a=2R sin_A,b=2R sin_B,c=2R sin_C;(3)sin A=a2R,sin B=b2R,sin C =c2R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2.余弦定理:a2=b2+c2-2bc cos_A,b2=a2+c2-2ac cos_B,c2=a2+b2-2ab cos_C.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b2+c2-a22bc,cos B=a2+c2-b22ac,cos C=a2+b2-c22ab.3.S△ABC=12ab sin C=12bc sin A=12ac sin B=abc4R=12(a+b+c)·r(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r.4.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容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1. 在△ABC 中,若A =60°,a =3,则a +b +csin A +sin B +sin C=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正弦定理及等比性质知a sin A =b sin B =c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 而由A =60°,a =3,得a +b +c sin A +sin B +sin C=2R =a sin A =3sin 60°=2.2. (2012·福建)已知△ABC 的三边长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其最大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 -24解析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从小到大依次为a ,b ,c , 由题意得b =2a ,c =2a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a 2+2a 2-4a 22×a ×2a=-24.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3. (2012·重庆)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A =35,cos B =513,b =3,则c=________. 答案145解析 在△ABC 中,∵cos A =35>0,∴sin A =45.∵cos B =513>0,∴sin B =1213.∴sin C =sin [π-(A +B )]=sin(A +B )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45×513+35×1213=5665. 由正弦定理知b sin B =csin C ,∴c =b sin Csin B =3×56651213=145.4. (2011·课标全国)在△ABC 中,B =60°,AC =3,则AB +2B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27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AB sin C =3sin 60°=BCsin A, ∴AB =2sin C ,BC =2sin A .又A +C =120°,∴AB +2BC =2sin C +4sin(120°-C ) =2(sin C +2sin 120°cos C -2cos 120°sin C ) =2(sin C +3cos C +sin C )=2(2sin C +3cos C )=27sin(C +α), 其中tan α=32,α是第一象限角, 由于0°<C <120°,且α是第一象限角, 因此AB +2BC 有最大值27.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5. 已知圆的半径为4,a 、b 、c 为该圆的内接三角形的三边,若abc =16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 .2 2B .8 2 C. 2D.22答案 C解析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8,∴sin C =c8,∴S △ABC =12ab sin C =116abc =116×162= 2.题型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思维启迪: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个数的判断.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sin A =32. ∵a >b ,∴A =60°或A =120°.当A =60°时,C =180°-45°-60°=75°,c =b sin C sin B =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sin B =6-22.探究提高 (1)已知两角及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 (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 π6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解析 ∵A +C =2B 且A +B +C =π,∴B =π3.由正弦定理知:sin A =a sin B b =12,又a <b ,∴A <B ,∴A =π6.题型二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思维启迪:由cos B cos C =-b2a +c ,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2a +c 得: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 2a +c , 整理得: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0<B <π,∴B =23π.(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 ∴13=16-2ac ⎝⎛⎭⎫1-12,∴ac =3. ∴S △ABC =12ac sin B =334.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探究提高 (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 (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A2+cos A =0.(1)求角A 的值;(2)若a =23,b +c =4,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2cos 2A2+cos A =0,得1+cos A +cos A =0,即cos A =-12,∵0<A <π,∴A =2π3.(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A =2π3,则a 2=(b +c )2-bc ,又a =23,b +c =4,有12=42-bc ,则bc =4, 故S △ABC =12bc sin A = 3.题型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2012·课标全国)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 C +3a sin C -b -c =0. (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思维启迪: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再利用和差公式可求出A ;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相结合,可求出b ,c .解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 因为B =π-A -C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又0<A <π,故A =π3.(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探究提高 在已知关系式中,若既含有边又含有角.通常的思路是将角都化成边或将边都化成角,再结合正、余弦定理即可求角.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1)若c =2,C =π3,且△ABC 的面积为3,求a ,b 的值;(2)若sin C +sin(B -A )=sin 2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1)∵c =2,C =π3,∴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a 2+b 2-ab =4. 又∵△ABC 的面积为3,∴12ab sin C =3,ab =4.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2)由sin C +sin(B -A )=sin 2A , 得sin(A +B )+sin(B -A )=2sin A cos A ,即2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cos A ·(sin A -sin B )=0, ∴cos A =0或sin A -sin B =0, 当cos A =0时,∵0<A <π, ∴A =π2,△ABC 为直角三角形;当sin A -sin B =0时,得sin B =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a =b ,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代数化简或三角运算不当致误典例:(12分)在△ABC 中,若(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审题视角 (1)先对等式化简,整理成以单角的形式表示.(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可以根据边的关系判断,也可以根据角的关系判断,所以可以从以 下两种不同方式切入:一、根据余弦定理,进行角化边;二、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边化 角.规范解答解 ∵(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b 2[sin(A +B )+sin(A -B )]=a 2[sin(A +B )-sin(A -B )], ∴2sin A cos B ·b 2=2cos A sin B ·a 2, 即a 2cos A sin B =b 2sin A cos B .[4分]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知a =2R sin A ,b =2R sin B , ∴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sin A cos B , 又sin A sin B ≠0,∴sin A cos A =sin B cos B , ∴sin 2A =sin 2B .[8分]在△ABC 中,0<2A <2π,0<2B <2π,∴2A =2B 或2A =π-2B ,∴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2分] 方法二 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得: a 2bb 2+c 2-a 22bc =b 2a a 2+c 2-b 22ac,[6分]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a 2-b 2)(a 2+b 2-c 2)=0, ∴a 2-b 2=0或a 2+b 2-c 2=0.[10分] 即a =b 或a 2+b 2=c 2.∴△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12分]温馨提醒 (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对所给的边角关系式一般都要先化为纯粹的边之间的关系或纯粹的角之间的关系,再判断.(2)本题也可分析式子的结构特征,从式子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可判断图形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3)易错分析:①方法一中由sin 2A =sin 2B 直接得到A =B ,其实学生忽略了2A 与2B 互补的情况,由于计算问题出错而结论错误.方法二中由c 2(a 2-b 2)=(a 2+b 2)(a 2-b 2)不少同学直接得到c 2=a 2+b 2,其实是学生忽略了a 2-b 2=0的情况,由于化简不当致误.②结论表述不规范.正确结论是△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而不少学生回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高考中的解三角形问题典例:(12分)(2012·辽宁)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角A ,B ,C 成等差数列.(1)求cos B 的值;(2)边a ,b ,c 成等比数列,求sin A sin C 的值.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性质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考查转化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题策略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直接求得B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化到只含角或只含边的式子,然后求解. 规范解答解 (1)由已知2B =A +C ,A +B +C =180°,解得B =60°, 所以cos B =12.[4分](2)方法一 由已知b 2=ac ,及cos B =1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2B =sin A sin C ,[8分] 所以sin A sin C =1-cos 2B =34.[12分]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方法二 由已知b 2=ac ,及cos B =12,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ac 2ac =12,解得a =c ,[8分]所以A =C =B =60°,故sin A sin C =34.[12分]解后反思 (1)在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中,对所给的边角关系式一般要先化为只含边之间的关系或只含角之间的关系,再进行判断.(2)在求解时要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判断使用哪个定理以及变形的方向.方法与技巧1.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内角和定理:A +B +C =π,A 2+B 2+C 2=π2中互补和互余的情况,结合诱导公式可以减少角的种数.2.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应注意灵活运用,如由正、余弦定理结合得sin 2A =sin 2B +sin 2C - 2sin B ·sin C ·cos A ,可以进行化简或证明. 失误与防范1.在利用正弦定理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时,有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2012·广东)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等于( )A .4 3B .2 3 C. 3 D.32答案 B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解析 在△ABC 中,AC sin B =BCsin A, ∴AC =BC ·sin Bsin A =32×2232=2 3.2. (2011·浙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A =b sin B ,则sin A cos A +cos 2B 等于( )A .-12B.12C .-1D .1答案 D解析 ∵a cos A =b sin B ,∴sin A cos A =sin B sin B , 即sin A cos A -sin 2B =0,∴sin A cos A -(1-cos 2B )=0, ∴sin A cos A +cos 2B =1.3.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2b cos C ,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答案 C解析 因为a =2b cos 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 =2b ·a 2+b 2-c 22ab ,整理得b 2=c 2,因此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4. (2012·湖南)△ABC 中,AC =7,BC =2,B =60°,则BC 边上的高等于( )A.32B.332C.3+62D.3+394答案 B解析 设AB =a ,则由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知7=a 2+4-2a ,即a 2-2a -3=0,∴a =3(负值舍去).∴BC 边上的高为AB ·sin B =3×32=33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5. (2011·北京)在△ABC 中,若b =5,∠B =π4,sin A =13,则a =________.答案523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应有a sin A =b sin B, ∴a =b sin Asin B =5×1322=523.6. (2011·福建)若△ABC 的面积为3,BC =2,C =60°,则边AB 的长度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于S △ABC =3,BC =2,C =60°, ∴3=12×2·AC ·32,∴AC =2,∴△ABC 为正三角形.∴AB =2.7. 在△ABC 中,若AB =5,AC =5,且cos C =910,则BC =________.答案 4或5解析 设BC =x ,则由余弦定理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得5=25+x 2-2·5·x ·910,即x 2-9x+20=0,解得x =4或x =5. 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cos A 2=255,AB →·AC →=3.(1)求△ABC 的面积; (2)若b +c =6,求a 的值.解 (1)∵cos A 2=255,∴cos A =2cos 2A 2-1=35,∴sin A =45.又AB →·AC →=3,∴bc cos A =3,∴bc =5.∴S △ABC =12bc sin A =12×5×45=2.(2)由(1)知,bc =5,又b +c =6,教务处签字:日期:年月日课后评价一、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二、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作业布置.s.5.u.根据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b+c)2-2bc-2bc cos A=36-10-10×35=20,∴a=2 5.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教师留言教师签字:家长意见家长签字:日期:年月日教育要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DOC范文整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授课方案教材分析这是高三一轮复习,内容是必修 5 章解三角形。
本章内容准备复习两课时。
本节课是课时。
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怎样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应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经过本节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经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研究,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
本章内容与三角函数、向量联系亲近。
作为复习课一方面将本章知识作一个梳理,另一方面经过整理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必修 5 的学习,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已经认识,但对于怎样灵便运用定理解决实责问题,怎样合理选择定理进行边角关系转变从而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学生还需经过复习提点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授课目的知识目标:学生经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研究,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合理采用定理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办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研究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能力。
感情目标:经过生活实例研究回顾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表现数学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并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精神。
授课方法研究式授课、讲练结合重点难点1、正、余弦定理的对于解解三角形的合理选择;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授课策略 1、重视多种授课方法有效整合;重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重视加强前后知识的亲近联系。
重视加强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意防备过于繁琐的形式化训练授课过程表现“实践→认识→实践”。
设计妄图:学生经过必修 5 的学习,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已经认识,但对于怎样灵便运用定理解决实责问题,怎样合理选择定理进行边角关系转变从而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学生还需经过复习提点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础复习——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请学生指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字母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字母表达式,指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字母表达式。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请在锐角三角形中推演余弦定理的得出,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顺利推演的时候,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推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推导,展示并解说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1是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结论本身的复习,活动2就是对推演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再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时候用正弦定理,什么时候用余弦定理”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得到:当已知和未知中涉及三边一角,用余弦定理;当已知和未知中涉及两边两角,用正弦定理。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进一步引导,三角形可解,就意味着三角形的边角是确定的,边角确定意味着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是一定的……(引导程度,视学生情况而定)
11。
正余弦定理复习教案
正弦、余弦定理一. 教学内容: 正弦、余弦定理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正弦、余弦定理。
2. 难点: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cos ,cos ,cos .bc A ac B ab C 22;;a b注:在ΔABC 中,sinA>sinB 是A>B 的充要条件。
(∵sinA>sinB ⇔22R R>⇔a>b ⇔A>B )二、应用举例1、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文的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仰角与俯角是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②北偏本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③南偏本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 为坡比) 2、ΔABC 的面积公式(1)1()2a a S a h h a =表示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4abcS ab C ac B bc A R R ====为外接圆半径;(3)1()()2S 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
【典型例题】[例1] 已知在ABC ∆中,︒=∠45A ,2=a ,6=c 解此三角形。
练习:不解三角形,判断下列三角形解的个数。
(1)5=a ,4=b ,︒=120A (2)7=a ,14=b ,︒=150A (3)9=a ,10=b ,︒=60A (4)50=c ,72=b ,︒=135C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例2:在ABC∆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a b c .若cos sin a A b B =,则2sin cos cos A A B +=( )A .12 B .12C . -1D . 1 练习:在△ABC 中,22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B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0,]6π(B )[,)6ππ(C )(0,]3π(D )[,)3ππ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及求取值范围[例3]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练习:1、在锐角△ABC 中,BC =1,B =2A ,则ACcos A 的值等于______,A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π3<C <π2且b a -b =sin2Csin A -sin2C(1)判断△ABC 的性状;(2)若|BA +BC |=2,求BA ·BC 的取值范围. 3、在△ABC 中,cos 2B 2=a +c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 (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例4〗(2009浙江文)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5cos2A =,3AB AC ⋅=.(I )求ABC ∆的面积; (II )若1c =,求a 的值.练习: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5cos25A =,3AB AC ⋅=.(I )求ABC ∆的面积; (II )若6b c +=,求a 的值.正余弦定理实际应用问题〖例5〗(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 点北偏东45°,B 点北偏西60°的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 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203海里的C 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时,该救援船到达D 点需要多长时间? 已知在ABC ∆中,︒=∠45A ,2=a ,6=c 解此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与公式;2.掌握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3.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1.教学课件:包括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推导和相关例题;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本次复习课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与步骤如下:1. 复习正弦定理•教师介绍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数学推导进行解释;•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几何意义;•教师给出一些常见的例题,并让学生根据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2. 复习余弦定理•教师介绍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数学推导进行解释;•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余弦定理的几何意义;•教师给出一些常见的例题,并让学生根据余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3. 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例题,要求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并进行详细解析;•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总结与评价本次复习课通过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复习,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重要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的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复习课,看到了学生们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解决问题时愈发独立和自信。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学生对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巩固。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课后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和巩固。
同时,希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积极与教师互动,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注意:文档中无法展示数学公式,故省略了实际的公式,但在教学中需要详细讲解和推导相关公式,以保证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高三一轮复习,内容是必修5章解三角形。
本章内容准备复习两课时。
本节课是课时。
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应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
本章内容与三角函数、向量联系密切。
作为复习课一方面将本章知识作一个梳理,另一方面通过整理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5的学习,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已经了解,但对于如何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合理选择定理进行边角关系转化从而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学生还需通过复习提点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余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合理选用定理解决三角形综合问
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探究回顾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体现数
学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练结合
重点难点1、正、余弦定理的对于解解三角形的合理选
择;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策略1、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整合;
重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重视加强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
重视加强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形式化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实践T认识T实践”。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必修5的学习,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
已经了解,但对于如何灵活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合理选
择定理进行边角关系转化从而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学生还需通过复习提点有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作为复习课一方面要将本章知识作一个梳理,另一方面要通过整理归纳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合理选用并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三角形综合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虽然是复习课,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讲题,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⑴重视教学各环节的合理安排:
在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新知进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与方法,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整合,以讲练结合法、分析引导法、变式训练法等多种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⑶重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⑷重视加强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
对于新知识的探究
必须增加足够的预备知识,做好衔接。
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筛选,把对学生后继学习中有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在新知识介绍之前进行复习。
⑸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形式化训练。
从数学教学的传统上看解三角形内容有不少高度技巧化、形式化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
程中应该注意尽量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
二、实施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提出课题
引例:要测量南北两岸A、B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在南岸选取相距A点的c点,并通过经纬仪测的,你能计算出A B之间的距离吗?若人在南岸要测量对岸B、D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该如何进行?
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变形:
• ・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余弦定理:
a2=b2+c2 —2bccosA;
b2=c2+a2 —2cacosB;
c2=a2+b2 —2abcosc.
cosA=;
cosB=;
cosc=.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三角形面积公式:
自主检测、知识巩固
典例导航、知识拓展
【例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求证:A=2B.
剖析:研究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边化角,二是角化边.
证明:用正弦定理,a=2RsinA,b=2RsinB,c=2Rsinc,代入a2=b 中,得sin2A=sinBsin2A —sin2B=sinBsinc 因为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所以sin工0.所以sin=sinB.所以只能有A—B=B, 即卩A=2B.
评述:利用正弦定理,将命题中边的关系转化为角间关系,从而全部利用三角公式变换求解.
思考讨论:该题若用余弦定理如何解决?
【例2】已知a、b、c分别是△ ABc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
若厶ABc的面积为,c=2,A=600,求边a,b的值;
若a=ccosB,且b=csinA,试判断△ ABc的形状。
变式训练、归纳整理
【例3】已知a、b、c分别是△ ABc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若bcosc=cosB
求角B
设,求a+c的值。
剖析:同样知道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利用正余弦定理边化角或角化边,从而解决问题,此题所变化的是与向量相结合,利用向量的模与数量积反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把本质看清了,问题与例2类似解决。
此题分析后由学生自己作答,利用实物投影集体评价,再做归纳整理。
课时小结
解三角形时,找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常用余弦定理,找两边两角之间的关系常用正弦定理
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① 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并常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化。
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可适当应用向量的数量积求三角形内角与应用向量的模求三角形的边长。
应用问题可利用图形将题意理解清楚,然后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综合
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材料三级跳
创设情境,提出实际应用问题,揭示课题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发现是解三角形问题,通过问答将知识作一梳理。
学生通过课前预热123.的快速作答,对正余弦定理的基本运用有了一定的回顾学生探讨知识的关联与拓展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面积公式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尤其是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形状。
此处列举例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选择定理进行边角互化。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几何、平面向量、正弦和余弦定理的基础上而设置的复习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有较多的处理办法。
从解三角形的问题出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采用的例题是精心准备的,讲解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开始的复习回顾学生能够很好的回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两个定理的变形公式不知,也就是说对于公式的应用不熟练。
设计中的自主检测帮助学生回顾记忆公式,对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训练。
学生还是出现了问题,在遇到个正弦方程时,是只有一组解还是有两组解,这是难点。
例1、例2是常规题,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求解问题,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帮助学生巩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三6班的学生,上课氛围非常活跃。
考
虑到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知道了定理的内容,没有
经历知识的发生与推导,所以兴趣不够,较沉闷。
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维活动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点。
教师应当"接受"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尽管它可能是错误的或幼稚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的"合理性,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而应努力去理解这些思想的产生与性质等等,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以便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由于这种探究课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往往以一种观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主动探究意识不强,思维水平没有达到足够的提升。
这些都是不足之处,比较遗憾。
但相信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善。
毕竟轻松愉快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天地,是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主阵地,是思想教育的好场所。
所以新课标下的课堂将会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