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4237)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小学杨卫东

引子

东台市弶港镇小学是一所濒临黄海的农村小学,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为渔民的后代,他们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家乡就是大海,大海就是家乡,得天独厚的湿地,桅杆林立的渔港,飘渺远去的船帆,远足与野炊过的沙滩,都给他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遐想……

一、背景与规划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纲要》同时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我校领导班子敏锐地感受到,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其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黄海之滨,不仅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还有辽阔秀美的滩涂湿地。走向“校本”,开发和利用富有特色的社区资源,让教学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不仅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必将成为学校走向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一大亮点。

二、探索与实践

在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利用渔港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盘安排实施步骤,精心设计,规范运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把社区资源引入教师视野,让教师率先走进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观念放在研究活动的首要位置。

1、针对课程特点,开展师资培训。

我们参照专著《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结合东台市教育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意见,连续举办理论讲座,同时印发了《“研究性学习”与新的教学理念》等多种资料。通过学习,教师们深入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把握了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关系,对如何编制实施方案,怎样启动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课程管理等有了全面地了解,对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2、定期座谈交流,汇集选题素材。

我校教职员工,大多是本地出生,不少教师曾有过海洋生产的经历,对社区资源有

较深的了解。于是,我们结合理论学习,定期召开座谈会,引导大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可供学生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分类收集素材。经过整理,最终形成的课题设计涉及渔业生产、海鲜的食用、滩涂开发、旅游资源、弶港名人等十几个方面,共100多个子项目,教师的热情物化为具体的思路。

3、建立指导小组,提炼研究主题。

我们根据教师任教学科,结合个性特长,建立了多个指导小组,分别指导三到六四个年级。同时,鼓励指导老师根据自身知识背景、学生实际水平确定研究的层次,提炼相应的主题,以吸引学生参加。

(二)把社区资源引入学生视野,让学生成为资源开发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1、举办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

2003年10月,我们聘请了校外辅导员、镇原任宣传委员杨九华同志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以“大海孕育了弶港,大海养育了我们”为主题的社区资源专题讲座,讲座从“弶港是渔文化的发祥地”、“弶港是海洋生物的王国”、“弶港是英雄花开的热土”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家乡弶港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革命历史。

详实的数据,丰富的事例,生动的讲述,使全体师生关注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到一天时间,学生的意向选题就达到了五十多项。

2、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走近家乡。

我们及时引领师生把关注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走近家乡海,拥抱大自然。三年级学生对海防团长孙二富、烈士崔中鉴的事迹追慕不已;四年级(2)班以春季鳗鱼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数量、价格的统计、分析,了解了物稀为贵与市场供求的相关知识。五(1)班学生对弶港有趣的船名产生了兴趣,五(2)班学生多方收集中华鲟的资料,探求弶港为何会成为“水中大熊猫”的安乐窝,五(3)班学生跟着老渔民唱起了“渔号子”。六年级学生则对旅游项目的开发描绘起心中的蓝图……

3、确定年级重点,让开发形成梯度。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指导小组逐渐确立了年级的研究重点。三年级:多样的海洋生物;四年级:发展的渔业生产;五年级:独特的地形地貌;六年级:诱人的开发前景。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更加明晰的梯次上升的探究方向。

(三)把社区资源引入课程建设,整合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就内容来说应是典型的地方课程,由于它没有课程标准和统一的教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组织。为了研究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打造富有特色的精品学校,课题组的同志将编写校本教材列入了议事日程。学校成立了以丁富林校长为主任的乡土教材编委会,以指导性、发展性为原则,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筛选与整合。

三、效果与特色

我校对社区资源的开发,注意了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受到了明显的成效:

1、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得到了改变。

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活动、参与社区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观念获得了更新。他们不仅懂得以发展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更懂得了在课程建设中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思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平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已成为普遍的追求。

2、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这表现为学生的问题多了,思路广了,课堂表现更活跃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们撰写了极富真情实感的体验性日记和习作1000多篇。

3、学校办学品位得以提升。

早在2001年,学校课题组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获盐城市优秀论文二等奖;“我为大海添光彩”主题活动方案被东台市教育局评为“十佳方案”。2002年3月,“利用渔港社区资源,开展小学研究性学习”被列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2003年,这一课题又被市局列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2004年,《忙碌的海边娃》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被《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全文刊载。校本教材《渔家的孩子爱大海》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广泛关注,开发和利用渔港社区资源,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校被盐城市教育局评为“乡土资源开发特色学校”。

四、分析与展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要使它成为现代的“活”的课程,还需要我们对社区特色资源不断研究和开发,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才会使它对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产生恒久的影响。

1、用好校本教材。

充分发挥教材实践性强的特点,提高教师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让教材成为学生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向导,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活动方案。在实践与探索中编写它的续篇——学生成果集锦,努力构建完善的校本资料体系。

2、建立活动基地。

首先是在当年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我镇蹲门村)建立一个德育基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在东台市弶港中华鲟人工培育站,建立一个珍稀动物观摩基地。第三,建立海洋生物标本馆,让更多的同学及其家长参与标本的采集。

3、扩大辅导队伍。

在抓好校内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一支由熟悉渔港社区资源的老渔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校外兼职辅导队伍,为学生活动赢得更多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4.关注活动进展。

编发《活动追踪》小报,展示师生活动成果,通报课题研究进展,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