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建设和与改造技术原则宣贯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及应用原则
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及应用原则远方遥控型配网自动化(DA)的优点是:(1)加快故障区域的隔离,缩短了故障处理过程。
(2)加快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3)减少对系统的冲击次数。
(4)网络的重构和优化可以在满足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改善电压质量和降低网损。
3 用户故障电话投诉系统配电网内有大量的分支线和配电变压器及相应的保护器具和操作闸刀,通过这些设备与广大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于分支线、配电变压器及其低压侧故障造成对部分用户停电时,不具备实时控制的手段。
用户故障电话投诉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该系统建成后,根据停电用户的投诉电话,确定停电用户的电网位置,按照网络拓扑结构来判别配电网的故障范围。
以图5为例,当故障停电的用户都属于配电变压器2的供电范围,则可判定是在配电变压器2供电的范围内发生故障;当停电的用户分散在分支线1供电的两个或几个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则可判定为分支线1发生故障;如果停电的用户分散在几条分支线的范围,则可能为主干线发生故障,依次类推。
反之,若仅仅只有一个停电用户来投诉本用户停电,则很可能是用户内部的线路发生故障。
显然,带有地理背景的配电网接线图,以及从用电营业管理系统获取有关用户历史信息,是处理故障投诉电话的基础。
该系统的采用,不仅可弥补配电网实时信息量的不足,还可建立电力部门和用户间的良好关系,及时回答用户较关心的停电原因、恢复送电时间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改善对用户的服务质量。
4 调度SCADA系统调度SCADA系统除了采集变电站内属于配网的实时信息外,还应通过馈线远方终端(FTU)采集10kV柱上开关、环网开关柜等设备的实时信息,开发必要的应用软件,建设通信通道。
调度SCA-DA不仅应具有一般常规的功能,还应根据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要求、配电网的特点,实现以下一些新的功能:(4)设备定位。
5 配电网分析应用软件配电网分析应用软件主要包括:(1)网络建模,(2)网络拓扑,(3)状态估计,(4)负荷建模和校准,(5)配电网潮流,(6)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7)网络结构重构和优化。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电力行业中,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对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技术原则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的目的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能够有效的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内容;技术原则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
电力系统正在朝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配电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电自动化具有涉及范围广、技术复杂的特点。
我国的电网在经过不断的改造建设后,扩大了电网变电站的分布范围,优化了电网的网络结构,提高了电网设备的水平,进而给电网10kv的配电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以及配电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发电环节主要对元件进行保护,以降低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为目的;输电网主要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以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目的;配电网则以馈线保护为主,以防止配电网出现不稳定情况为目的。
配电网实现自动化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是一种为城乡的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技术。
2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技术原则2.1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配电网自动化指的是在实现我国城乡电网自动化和实用化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传输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对配电网的生产、经营、运行等方面进行管理的综合全面性的管理系统。
其涉及范围较广,层次比较多,在我国各地还处于试点环节。
其中的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馈线终端三层结构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在主干网的通信方面也达成了共识。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管理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以及抄表计费管理系统等内容。
7.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
11111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625— 2013 代替 Q/GDW 625— 2011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 技术规定
Technical rule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nd retrofit of standardized design
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 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 Q/GDW 1738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配电自动化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并通过 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和快速故障隔离。 〔Q/GDW 382,定义 3.1〕 3.2 配电自动化系统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实现配电网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故障处理、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连等功能,主要由配电自动化 系统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子站(可选)、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 〔Q/GDW 382,定义 3.2〕 3.3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 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即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简称配电主站),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 采集、运行监控、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等功能,为配电网调度运行、生产及故障抢修指 挥服务。
配电自动化建设和与改造技术原则宣贯
集成型方式适用于配电一次网架和设备条件比较成熟,配电 自动化系统初具规模,各种相关应用系统运行经验较为丰富的地 区。
配电自动化的五种实现方式
A.5 智能型
智能型方式是在标准型或集成型的基础上,通过扩展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储能装臵/微电网的接入及应用功能,在快速仿真和预警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配电网自愈控制,并通过配电网络优化和提高供 电能力实现配电网的经济优化运行,以及与其它智能应用系统的互 动,实现智能化应用。
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2009年10月31日-2009年11月3日,统稿单位和编写组》。
2009年11月4日-2009年11月5日,公司生技部在北京组织统稿单 位、编写组和有关专家对《原则》进行集中统稿,按照评审会议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原则》有关章节和内容,于11月上旬形成本稿。
四、主要条款说明
第6.1.3条 本条明确了配电主站的软硬件配臵要求。考虑到配电
网海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需要以及智能化功能的应用,应分散前臵系
统和应用服务器的负荷,大型配电主站应采用多前臵多应用服务器; 中型配电主站应采用多前臵双应用服务器;小型配电主站应采用双前
臵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可根据应用需求合并使用。
四、主要条款说明
第3章 本章共列出了7个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分别是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SCADA、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馈 线自动化,在定义与内涵上,与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
1、配电自动化 2、配电自动化系统 3、配电SCADA 4、配电主站 5、配电终端 6、配电子站 7、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的类型
配电自动化的五种实现方式
A.1 简易型
简易型方式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准实时系统, 采用故障指示器来获取配电线路的故障信息。开关设备采用重合器 或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的开关设备,通过开关设备之间的逻辑配合 (如时序等)就地实现配电网故障的隔离和恢复供电。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5]1899号)(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家电力[2015]290号)(简称“行动计划”)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工作部署,为落实好公司《关于印发<南方电网公司加快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南方电网计[2015]91号文)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相关要求,抓住机遇,建设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配电网络,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一、工作思路根据公司加快配电网(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公司优化主网、做强配网、升级农网的总体原则,结合公司配电网现有网架和装备水平,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客户全方位服务水平为中心,完善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配电网网架结构、提高装备水平、提高配电自动化覆盖度、减少低电压台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为主要措施,逐步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结构合理、适度超前、智能环保的现代化智能配电网。
实行差异化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建设标准,合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提升最后一公里供电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表1 配电网建设改造关键指标表指标单位2014年2017年2020年1.供电可靠率% 99.35 99.75 99.86其中:中心城市(区)% 99.95 99.98 99.99 城镇% 99.80 99.90 99.93乡村% 99.16 99.71 99.852.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小时57.0 22 12其中:中心城市(区)小时 4.4 2 0.8 城镇小时17.5 9 6.4乡村小时73.6 25.5 13.53.综合电压合格率% 98.50 98.85 99.20其中:中心城市(区)% 99.94 99.96 99.97 城镇% 96.92 97.95 98.79乡村% 96.50 96.80 97.304.110kV及以下线损率% 6.25.05 5.005.乡村户均配变容量kVA 1.55 1.9 2.06.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20 50 90三、重点方向(一)完善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供电可靠性需求,整合和优化已有标准化成果,对公司现有配电网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及时修订完善,补充新能源、微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完备的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2020年前完成公司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修订。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的重要议题。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改造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有效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内容。
一、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概述智能电网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能源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运行、管理和服务的电网。
而配电自动化是指在配电网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装置,实现对电网中各种设备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主要包括智能化远程监控、智能化远程控制、智能化远程故障定位和智能化远程维护等内容。
1.智能化远程监控智能化远程监控是指通过先进的通信网络和监控系统,对配电网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自动化装置等。
通过智能化远程监控,可以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智能化远程控制是指通过远程通信和控制系统,对配电网中的设备进行远程的开关操作和调节控制。
可以远程实现开关设备的断路和合闸操作,实现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和调节操作,以及对配电线路的开闭操作等。
通过智能化远程控制,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快速响应和实时调节,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智能化远程故障定位智能化远程故障定位是指通过智能化监测和分析系统,对配电网中的故障进行远程实时定位和诊断。
通过智能化远程故障定位,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和故障原因,为故障的快速处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操作指导。
智能化远程维护是指利用先进的远程通信和维护系统,对配电网中各种设备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的诊断和维护操作。
通过智能化远程维护,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问题,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1.配电自动化设备建设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需要配备先进的配电自动化设备,包括智能化远程监测装置、智能化远程控制装置、智能化远程故障定位装置和智能化远程维护装置等。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原则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原则一、总体原则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建设需满足以下十大总体原则:1)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宜以提升配网生产管理水平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以配电配网调度和配电网的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以挖掘资源和整合信息为重要手段,以强化配电自动化项目管理和实用化应用为抓手,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应用水平,实现对配电网的监视和控制,满足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共享和综合应用需求。
2)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应满足相关国际、行业、企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按照“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析现状、优化设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信息共享、增强效益、充分利用、适当改造、上级重视、专业协作”的总体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3)配网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必须针对具体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完全套用单一模式,应在全面评估实施区域的供电可靠性指标、配电网架特点、配电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简易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和智能型等不同类型的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不同实现方式可以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并存。
4)配电自动化宜结合配电网一次网架的建设与改造进行,避免仅为实施配电自动化而对配电一次网架进行大规模改造;配电自动化改造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应选择模块化、少维护、低功耗的设备,通过继承或适当改造,充分利用原有一次设备、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资源,对新上系统和设备应考虑先进、可靠、经济、实用的方针,注重性价比;配电网规划应考虑配电自动化建设和改造需求。
5)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尤其应注重实用化要求,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信息交互与服务共享,实现功能扩展和综合应用;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功能要求以降低运维的难度和工作量,尽量扩大覆盖范围以实现规模效益;应根据实施区域特点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步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
6)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扩展性、延伸性、兼容性和可靠性要求,首先是要做好规划,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摸清本企业配网的信息资源,重点设计和解决好DMS/SCADA和GIS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系统对外接口、信息交换机制、图/模/库建立及转换上要考虑周密,解决好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的关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系统数据信息的交互、集成、共享和综合应用,减少功能交叉和冗余,避免重复投资。
配电自动化功能要求及实施原则
据转发等功能。
2 . 馈线 自 动化
谷。 使 电网负荷变化趋于平衡 , 提高设备 的必然趋势。 配电自动化投资大, 是一项
的利用率、 降低供 电成本: 在事故情况下, 系统工程 ,需根据各个区块的不同特点、
馈线 自动化的主要任务一是数据采 自 动切除预先安排好的非重要负荷, 保证 社会用电需求, 技术经济基础条件、 配电 集和监视控制( 配网 S C A D A功能) , 包括 对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监视耗电大户 网结构、 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对供 电可靠性 对干线、支线和配电变压器负荷的测量, 和非重要用户用电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负 的要求等方面统一考虑, 妥善处理好局部 及对环网开关、 负荷开关、 重合器、 分段器 荷高峰时发出警告信号. 让其自行减少负 和整体、 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制订出整体 进行避峰让 电. 达到系统负荷总量平 规划和实施原则。 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和控制: 二是馈线 荷 。
动化系统传送数据和接受操作命令 . 以实 行情况下, 监视用电负荷, 搞好计划用电,
现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和统计、 开关操作 、 缓解电网的供需矛盾 : 在配 电网紧急情况 填 电压和力率控制、 报表打印、 事件告警、 数 下,对用电负荷实行监控 ,进行削峰、
三、 配 电 自动化 实施 原则
故障时自动确认故障线段, 迅速隔离故障 衡 。
实施配电自动化应坚持贯彻统筹规
划、 分步实施 、 先进实用、 安全可靠的规划 实施配电自动化还应根据城市经济
线段 ,及时恢复对非故障线段的供 电. 缩 小故障停电范围和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 间, 提高对用户供 电的可靠性。
4 . 抄表计费自动化
用户可 自 行编辑、 绘制各种图表并提供多 期对线路和配 电设备进行 多 口径的统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智慧电厂)
6、10kV电缆设备选型:
供电区域类型
10kV电缆变电 站出线截面
10kV电缆主干 10kV电缆分支线截
线截面
面
A、B、C类 D类
≥300 ≥300
≥300
≥150
(300)
(240)
≥150
≥120
(300、185) (185、150、120)
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地区;A类供电区域及B、C类重要供电区
网调和各省应分别编制所辖电网的稳 定运行 规程, 省调应 将对网 调调管 辖系统 安全运 行有影 响的运 行方式 报网调 批准。 稳定运 行规程 一般两 年修订 一次, 遇电网 结构有 重大变 化时应 及时修 订。网 调和省调各自负责所辖电网安全稳定 措施的 制定, 并承担 相应的 安全责 任。
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10、配电室
⑴ 选址 新建小区原则上应使用配电室。配电室选址原则上应设置在地面 以上,尤其地势低洼、可能积水的场所不应设置地下配电室;如受 条件所限,配电室可设置在地下,不应设置在最底层。 ⑵ 基本技术要求 配电室进线选用负荷开关柜,配出一般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 合电器用于保护变压器,变压器绕组联结组别应采用Dyn11,变压 器容量一般选用630kVA(油浸式)、800kVA(干式)。
配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二、参考标准 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10370)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 配电网运维规程(Q/GDW 1519) 10kV及以下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创建活动验收细则(国家电 网运检三[2017]8号) 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需求编 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家电网运检三[2017]91号)
十三五配网自动化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一、建设原则和目标(一)基本原则1.坚持“网架与自动化建设并举”的原则。
在网络规划的同时,合理进行自动化节点的设置,确保规划与自动化(保护)的紧密联系。
2.坚持需求导向、经济实用原则。
以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快速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供电为主要目的,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配网运营效益。
(二)建设目标到2017 年,农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到2020年,整个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自动化程度应达到以下水平:1. 2017年前完成城区用户超1000户的10kV线路及其他区域用户超2000户的10kV线路、变电站10kV母线失压导致五级及以上电力事件的165段可串供母线的联络点、10kV重要用户或重点关注客户公用供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实现故障分级处理,主干线分段断路器节点、环网点实现遥控快速隔离和转供。
2.到2020年,所有区域10kV线路采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实现故障分级处理(金融高新区按自动化“三遥”建设)。
其他变电站10kV 母线失压可串供母线的联络点均实现遥控。
具体见以下配置原则。
二、自动化配置原则(一)10kV架空线路1.主干线配置分段断路器,采用10kV柱上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
在各自动化节点满足级差配合的情况下,主干线可考虑采用2台分段断路器实现三分段,第二分段断路器作为分支线断路器整定。
2.主干线总长度小于3千米,或整回线路装接中压用户少于5户(中压用户,以下类同)的,原则上不配置馈线自动化开关。
可调整安装存量具备通信终端的故障指示器。
3.主干线路超过8kM,在配置两级分段断路器的同时仍需增加自动化节点的,可增加电压时间型自动化负荷开关。
为提高线路分段能力,线路上可采用普通柱上开关。
4.对支线长度大于3千米(运行环境复杂的可按1.5千米),或装接用户达5户,应在线路T接处配置分界断路器,采用10kV柱上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
5.联络开关按断路器进行配置,采用10kV柱上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转型,智能电网已逐渐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建设的重
要方向。
智能电网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实现
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控、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从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有着重
要影响。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是将传统的配电系统升级为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配电设备和设施的改造、对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改造以及系统的集成与管理。
配
电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全面监控、控制和管理,提高配电设备的可靠性
和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中,改造配电设备和设施是第一步。
包括对开关设备、变压器、保
护装置等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远程监控能力。
通过安装智能开关设
备和智能保护装置,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
在配电网络的智能化改造中,主要包括对配电网络的通信和控制系统的升级。
通过应
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状态监测。
还可以通过通信系统实现对
配电设备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系统的集成与管理方面,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建立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力
系统的综合管理和运行优化。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分析,将电力系统的
数据集中管理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运维管理。
电科院_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1 已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单位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2 配电自动化建设覆盖规模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3 各类配电终端建设比例
目录
一 配电自动化概述 二 配电自动化技术路线 三 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效 四 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 五 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维管理规定
电司运检〔2012〕31 号关于印发《湖北省电力公司配电 网全过程闭环管理办法(试行)》等8 项规章制度的通知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试行)》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一 配电自动化概述 二 配电自动化技术路线 三 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效 四 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 五 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维管理规定
计算机资源负载率 2)备用空间(跟区)
系统节点分布 I、III区数据同步
1)可接入工作站数 2)可接入分布式数据采集的片区数 1)信息跨越正向物力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 2)信息跨越反向物力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
≤20秒 ≤5分钟 ≥99.9% <40% ≥20%(或 是10G) ≥40 ≥6片区 <3s <20s
推广提升建设
2012年完善《南方电 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 规范》《南方电网配电 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南方电网配网自动化 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技术 方案》等;2013年南 方电网15个主要城市 配电自动化建设纳入正 常建设规划。
2017年前完成桂林等批复城市配电自动化推广建设,省会城市和主要 城市2015年前完成用电调度推广建设。
五、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一)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总体要求
1、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 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通过采 集中低压配电网设备运行实时、准实时数据, 贯通高压配电网和低 压配电网的电气连接拓扑, 融合配电网相关系统业务信息, 支撑 配电网的调度运行、 故障抢修、 生产指挥、 设备检修、 规划设计 等业务的精益化管理。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宣贯
负 荷
注释:
依据区域负荷历史数据和预测结果,可分析出负
荷变化趋势近似S型曲线。区域的负荷成长特性
与其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般可分为慢速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和缓慢增长饱和期三个阶段。这三个 阶段的长短与区域大小和建设进度有关,区域越 大,每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S型曲线越平滑;
慢速增长期
快速增长期
负
(a)S型曲线
3.15 转供能力 transfer capability 在某一供电区域内,当电网元件或变电站发生停运时,电网转移停运元件或 停运变电站负荷的能力,一般可量化为可供转移的负荷占该区域总负荷的比 例。 3.16 应急能力 emergency capability 在发生突发事故时,电网维持或及时向重要用户恢复供电的能力。 22
量化计算分析方法
• 优选和评估配电网规划方案, 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满足配电 网精益化管理的要求。
5 吸收科研成果和调研实践
• 充分吸收已有科研结果,中国电科院对配电网规划相关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 专题研究。
• 充分吸收配电网规划的实践经验,参与了公司配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及部 分省级公司配电网规划的编制、评估和评审工作。
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农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规划(技3 术原则)指导意见
3 公司提出建设现代配电网
• 以全新的思路、标准来规划、建设和管理配 电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城乡 配电网协调发展、配电网与上一级电网协调 发展,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客户多元化用 电需求。
规划,不再分别编制城网规划和农网规划,本次导则的编制将统筹考虑城乡 电网发展的技术需求,编制统一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供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智能电网逐渐成为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性保障,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线路保护、电能质量控制、故障诊断、远程监测、智能调度等多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电力损耗率,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动操作方式进行配电。
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难以保证供电质量和安全,面临着很多问题。
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建设和能源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
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制定出多项政策和标准,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配电自动化的投入力度。
同时,各地电力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型配电自动化技术,推动传统配电网向智能配电网的转型,提高电力供应效率,降低电网运行成本、改善用电环境。
改造方面,重点是对传统的配电自动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技术装备,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确保电网运行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
首先,要加强对线路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智能化保护、自适应保护等功能,提高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加强对电能质量的控制,通过智能化调节控制,有效降低负载对电网的冲击和损害,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还要增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和远程监测能力,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全面监测、保护和管理。
总之,新型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水平,实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
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1.1概述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各项功能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相关环节众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一次系统、二次系统改造的工作量也非常大,一次性完成建设无论从时间还是经济上均有难度。
做好配网自动化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术原则配网自动化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配网自动化规划应该与配电网架及配电设备规划相结合,配电设备需要具备适自动化的条件。
(2)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必须始终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要目标,切忌盲目求全,主站建设以实现SCADA、馈线自动化(FA)为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建设高级应用功能。
(3)不应片面追求全面实现“三遥”,对于不具备“三遥”条件的区域可以先行建设“一遥”或“二遥”系统。
(4)通信网络建设宜采用主干通信网络和分支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原则。
避免单个主干网络过于庞大,应以某个变电站或大型开闭所(配电室)供电半径范围为界限,便于维护与管理。
(5)系统建设预留标准接口,便于条件成熟时与相关自动化系统集成,综合利用、共享信息,避免自动化“孤岛”现象。
二、建设前提条件判断是否具备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条件,首先要看外部需求情况。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城市(主城区)人均GDP大于4万元、负荷密度大于20MW/km2,则说明其社会经济发展已到了一定的水平,对电力依赖程度很大,对供电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应该考虑建设配网自动化。
另外,还要看配电网一次网架、配电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具备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条件。
如果一个城市的供电可靠率(RS)指标已达到99.9%(AIHC约是8.2小时)以上,则说明该地区一次网架与管理基础已经比较好了,需要通过应用配网自动化继续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建设目标配网自动化建设规划要有量化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供电可靠性改进目标:包括AIHC减少的时间、负荷转供缩短的时间、故障抢修缩短的时间等等。
有了这些指标,才好确定系统应该怎么建、自动化覆盖率是多少等。
昆山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改造原则及实施方案
昆山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改造原则及实施方案按照《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和《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配电网应根据区域类别、地区负荷密度、性质和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相应的接线方式。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宜简洁,并尽量减少结构种类,以利于配电自动化的实施,一次设备应满足遥测和(或)遥信要求,需要实现遥控功能的还应具备电动操动机构和自动化接口。
因此配电一次网架和设备改造原则如下:1.1 一次网架改造原则(1)每条线路的总负荷不宜过大,每段线路间的负荷均匀,正常供电方式下能满足线路N-1准则,重要地区满足线路N-2准则。
(2)每条线路一般由不同变电站馈出,个别出线由于通道等原因由同一变电站馈出,也安排由不同主变供电。
(3)中压架空线路运行电流控制在安全电流的2/3以下,预留转供负荷裕度,超过时采取分流或新出中压线路等措施。
柱上负荷开关具有承受16~20千安/4秒短路电流的能力,可带负荷不停电操作。
(4)合理安排、科学分布支线负荷,原则上每一支线首端在合适位置安装分断开关;用户装接容量大于等于800kVA时在资产分界点处装设进线自跳开关。
保证支线或用户内部故障时具备切除故障的能力。
(5)新建居住区中压开关站接线简化,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并设置联络开关。
开关柜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并有自动化接口,具备“五防”闭锁功能,配置带电指示器(带二次核相孔)和电缆故障指示器。
(6)新建居住区配电室中压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带联络开关,开环运行。
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联络开关,必要时设置低压备自投。
(7)为防范柱上配电变压器过载和输出电压偏低,变压器的最大电流不宜高于额定电流的80%,超过时应考虑新增布点或增容改造。
(8)分布式电源与地区配电网相适应,分布式电源容量不宜超过接入线路安全容量的10%~30%,否则应采用专线接入。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应装设专用的并、解列装置和开关。
1.2 设备自动化改造原则自动化建设原则:(1) DTU、FTU终端按“三遥”配置进行建设,确保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对于无线公网通信方式的终端,暂停使用遥控功能。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也在快速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提供的需求,电力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在过去的几年中,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而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电网改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
智能电网的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包括了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原有配电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在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更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供电的高效和可靠。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要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
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设备等。
这些智能设备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还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智能算法对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共同合作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改造。
政府应该加大对智能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
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科研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为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成果。
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希望未来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总体结构
第6章“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改造”,主要规范了配电自动 化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和配置要求。对配电主站、配电终端、 配电子站和馈线自动化等部分的建设与改造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7章“信息交互”,主要明确了信息交互的功能要求和实现方 式,并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与相关应用系统间信息交互的内容进行了 规范。
一、概述
《原则》明确了实施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工作所应 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配电自动化应以提高配电网的 供电可靠性和改善供电质量为目标;以实用化为检验配 电自动化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志;避免仅为实施配电自动 化而对配电一次网架进行大规模改造等原则要求,为公 司系统各单位进行配电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改 造工作制定了明确、可操作的规范性技术要求。
附录C “配电主站软硬件配置”,描述了不同 规模配电主站的硬件配置方案以及不同应用需求 下的软件配置方案,同时对配电主站二次安全防 护也提出了具体配置要求。
附录D “典型应用场合的信息表”,描述了典 型应用场合下所需要采集的遥信、遥测、遥控和 电能量等信息。
四、主要条款说明
第3章 本章共列出了7个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分别是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SCADA、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 馈线自动化,在定义与内涵上,与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
二、编写过程
2009年8月11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召开了《原则》框 架讨论会,讨论《原则》的编写大纲,形成了基本框架。
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8日,编写组根据专业分工,对照同 期编制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形成了《原则》初稿。
2009年8月30日-2009年9月16日,编写组在征求系统内有关单位、 设备厂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导则》的修改情况,对《原则》初 稿进行修改完善。
三、总体结构
第1章“范围”,主要说明本标准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32项标准、 导则、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 第3章“术语和定义”,共7条,与《导则》保持一致。明确了配 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等术语的定义。 第4章“总则”,是本《原则》的核心章节。主要对配电自动化 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等环节,五种实现方式以及配电自动化 系统、信息交互以及一次系统、通信等内容提出了总体性要求。 第5章“配电自动化对一次网架和设备的要求”,主要明确了实 施配电自动化的一次网架基础和对一次设备配套建设改造的原则和 相关技术要求。
第8章“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主要明确了配电通信 系统的骨干层和接入层通信网络的具体要求,以及主要通信方式的 技术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总体结构
附录A “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描述了简易 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和智能型等五种方 式的基本描述和适用对象。
附录B “配电自动化系统指标”,列举了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指标,以及配电主站、配电终 端以及配电子站的技术性能指标,明确了环境条 件、使用范围和抗干扰等具体要求。
2009年10月12日-2009年10月23日,《原则》在公司系统各单 位及总部发展部、安监部、营销部、农电部、基建部、智能电网部、 国调中心等部门和国网信通公司范围内征求意见。
2009年10月24日-2009年10月28日,统稿单位和编写组针对 《原则》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对《原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送审稿。
一、概述
《原则》突破了“配电自动化即馈线自动化”的传统 思维模式,首次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简易型、实 用型、标准型、集成型和智能型等五种配电自动化实现 方式,以及不同方式的同期并存原则,有效地兼顾了各 供电企业所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配 电网现状和配电自动化需求的差异性,能够有效指导公 司即将开展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一、概述
《原则》在总结我国配电自动化以往的实践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对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的基 本目的和技术原则、选择实施区域的主要考虑因素、针 对不同条件的配电自动化实现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及 各组件的配置原则与功能指标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 信息规划与交互原则,以及对配电通信系统的要求等技 术内容进行了规范。
《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2010年3月
一、概述
为有效指导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公司组织编制了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简称《导则》和《配电自 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简称《原则》)。 其中,《原则》是在《导则》的指导下编写,因此在 章节安排和内容把握上基本与《导则》保持风格一致, 在描述上,《原则》是《导则》的深化和细化。
二、编写过程
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0月30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 专家在上海召开《原则》审查会,评审专家对《原则》送审稿提出了 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2009年10月31日-2009年11月3日,统稿单位和编写组根据专家 意见,在上海集中讨论修改完善《原则》。
2009年11月4日-2009年11月5日,公司生技部在北京组织统稿单 位、编写组和有关专家对《原则》进行集中统稿,按照评审会议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原则》有关章节和内容,于11月上旬形成本稿。
二、编写过程
2009年7月24日,公司智能部会同生技部、科技部、 国调中心组织召开了“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工作讨论 会”, 会议确定了生技部负责组织制订《原则》。具体 的编制工作由国网电科院牵头,上海电力公司负责起草 《原则》的建设部分;福建电力公司负责起草《原则》 的改造部分;北京、浙江、宁夏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 国网信通公司作为配合单位。编写组共计20人。
2009年9月17日-2009年9月18日,统稿单位召集编写组以及相关 专家在福建厦门集中,召开《原则》初稿统稿会。会后,根据初稿 统稿会意见对《原则》初稿进行了修改。
二、编写过程
2009年9月24日-2009年9月26日,公司生技部会同智能部组织 专家在南京召开《原则》初稿审查会,对《原则》初稿提出了进一 步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会后,编写组对《原则》初稿进行了修改 完善,形成《原则》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