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重难点解决的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轻罗小扇”、“夜市”、“夜游”等。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

(2)对苏轼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的了解。

(3)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记承天寺夜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2)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轻罗小扇”、“夜市”、“夜游”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学生能够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注意一些难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教师进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 练习课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3. 写一篇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

4. 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教案「篇一」《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

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

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

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自由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不正确的指出。

3.老师范读4.学生齐读5.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念”“盖”“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指名学生读(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语法。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语法。

3.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苏轼生平和文学成就的掌握。

3. 领会课文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代夜游的美好氛围。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1 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1.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记承天寺夜游》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2 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美好景象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5. 朗读与背诵5.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5.2 学生自愿上台背诵课文,给予评价和鼓励6. 课堂小结6.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7. 作业布置7.1 要求学生回家后熟读熟记《记承天寺夜游》7.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8.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好友相伴竹柏影间漫步夜游乐观豁达珍惜友谊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观赏文中月景,理解非常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的非常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争论、赏析教学过程:(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 ),字( ),号( ),北宋( )家,( )家。

他是( )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依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ìng ( ) 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

(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老师范读。

(听准读音,留意停顿和断句。

)(3)同学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依据课下说明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

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由于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转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闲步”、“月光如水”、“禅房花木深”等。

(3)分析文中描绘的景色、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朋友之间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分析文中描绘的景色、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

(2)对文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3)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记承天寺夜游》,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描绘的景色、情感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欣赏、相互鼓励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分析并总结文中描绘的景色、情感和意境。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以“夜游”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课后注释,解释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5.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写一篇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

4.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夜游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 对比分析:将《记承天寺夜游》与其他苏轼的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其风格特点。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提升其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中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相关文学作品等,增加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散步时,有没有注意过周围景色的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是如何描绘夜晚景色的。
-写景状物的深层情感把握:学生往往能够理解表面的景色描写,但难以深入体会作者寓于景色中的情感。
-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如对“承天寺”的历史背景、“夜游”的文化意义等知识的理解。
举例解释:
-在突破语言理解难点时,教师可通过词义解释、古今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
-针对写景状物中的情感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方法,体验作者的情感。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真正理解和欣赏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举例解释:
-在讲解作者情感时,可着重分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体现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发扬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生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文学的贡献。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课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5. 赏读品味(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

(2)体会苏轼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风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 结合课文,分析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审美情趣。

3. 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审美情趣的把握。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画像和古代寺庙的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的身份,体验夜游承天寺的情景。

3.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分析苏轼与其他文学家的不同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等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夜游承天寺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解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夜游承天寺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记承天寺夜游》。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2)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承天寺的夜景,引起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记承天寺夜游》,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2)学生自主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择一两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解释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夜游承天寺的感受。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承天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优秀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优秀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分析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3.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式;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理解“记”字的含义。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旨。

4.背诵课文(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哲理思想。

(2)分享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策略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积极回答问题。

2.教学效果: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效果较好。

3.学生反馈:学生表示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深入学习苏轼的其他作品。

4.教师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轼的一篇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理解“记”字的含义请大家注意,这篇文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关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教学目标: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教学重难点: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教学步骤: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播放一组月色图让大家欣赏。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二、简介作者。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作者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三、读熟课文。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讨论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巩固。

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四、读懂课文。

1、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读课文,欣赏月景。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多媒体展示“赏月图”)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讨论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六、感悟作者复杂的心境。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难点。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豁达情怀和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难点。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苏轼的豁达情怀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苏轼的人生哲理和课文的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苏轼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解读课文的文化背景,阐述苏轼的豁达情怀。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句式、文化背景等方面。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苏轼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人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味。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讲解难点。

4.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体会苏轼的写作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故事。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夜晚游览承天寺的场景。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深入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8.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关键词:月光、竹柏、闲人、夜游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学生对苏轼的文学思想和人生态度的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及其含义。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苏轼、承天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友情、人生哲理等主题,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文章表达技巧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词语做好标记。

(2)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感悟。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在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承天寺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苏轼笔下的夜游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5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3、了解背景,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意,背诵全文,揣摩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激趣)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展示目标:见前页。

(三)课前检测:1、注音:藻()荇()寝()2、填空:《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朝人,号()。

(四)精讲点拨:1、初步感知课文。

要求: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划分朗读停顿:(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庭下如积水空明提示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2、翻译理解。

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划出疑难词语,向同学或老师质疑。

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五)强化训练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提问后明确:因为月色很美,去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2、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把自己的失意寄托于欣赏月色。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课文大意。

3. 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 难点:领悟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记承天寺夜游》,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吧。

(学生朗读课文)师:读得不错,那谁来说说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个啥呀?生:好像是苏轼晚上去承天寺玩。

师:对,那他为什么大晚上要去承天寺呢?生:因为他睡不着。

师:非常好,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生:有月光,还有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师:嗯,那你们觉得苏轼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生:有点悠闲。

生:还有点高兴。

师:很好,那大家再仔细读一遍课文,找找文中能体现他心情的字词。

(学生再次朗读并思考)师:谁找到了?生:“欣然”能体现他很高兴。

师:不错,还有吗?生:“亦未寝”也能看出来,他的朋友也没睡,好像很巧。

师:太棒了,那大家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师:真不错。

那大家想想,苏轼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生:他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师:对呀,他虽然被贬了,但还是很乐观,这种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呀?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中,对于一些难点的引导还可以更加细致,让学生能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同时,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文学背景和主题。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语言和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轼诗词,激发学生对苏轼的喜爱之情。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查阅工具书或注释,理解其意义。

(三)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搜集苏轼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后作业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记承天寺夜游》的文学背景、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对苏轼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文章主题:《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绘承天寺夜景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绘承天寺夜景的美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虚实相生:文章以实写承天寺夜景为主,又以虚写月光、云彩等景象为辅,使文章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重难点解决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

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欣赏影片,初步感知
课文视频
四、疏导字词
遂至( ) 亦未寝( )
藻荇( ) 竹柏( )
五、指导朗诵(配乐)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自然分组,选出中心发言人。

八、合作探究,品味文本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提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这月色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皎洁空灵
比喻
3.你是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两层意思:
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二、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九、拓展练习:
1.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

2.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景色。

十、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人张怀民
情郁闷乐观豁达惆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