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
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
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
绪论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她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丰富和发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错。
(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 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
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合作都是错误的。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选择题题库
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2012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2010完整版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培根、洛克B.斯密、李嘉图C.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2.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4.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6.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认识—实践—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相对性B.能动性C.绝对性D.普遍性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1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1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生产力的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1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5.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1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7.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8.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9.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20.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21.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属于资本周转过程中的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D.停工时间22.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它的利润率一般BA.高于社会平均水平B.低于社会平均水平C.等于社会平均水平D.等于其剩余价值率23.商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A.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B.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C.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D.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24.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A.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B.同股息成反比,同利息率成正比C.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D.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2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26.垄断资本家在售卖商品时,一般都会采用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市场价格D.计划价格2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发生本质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C.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D.其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2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9.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共产党宣言》D.《哥达纲领批判》30.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西工大马原20120613大题答案
Q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如下为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的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
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
Q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Q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
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
(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马原,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马原,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生产方式B .地理条件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 .生产力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 .上层建筑是指()A .社会的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社会生产关系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 .社会形态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11 .社会革命根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 .实现社会公平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
绪论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根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她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也包括列宁的继承和开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丰富和开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错。
〔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事实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那么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 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根底,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事实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与西方兴盛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冲突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表达和高度概括,它提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和开展的内在动力。
冲突分析法是相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的开展,离不开与世界兴盛资本主义的沟通与合作,须要汲取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这表达了冲突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认、相互排斥、相互别离的。
这表达了冲突的斗争性。
冲突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冲突的两个根本属性,二者是不行分割的。
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合作都是错误的。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
马原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觉——知觉——表象正确答案:C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C、《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D、《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正确答案:C3.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正确答案:B4.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正确答案:B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人民民主专政B、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答案:C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正确答案:A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正确答案:D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A、矛盾的特殊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答案:A9.概念、判断、推理是:A、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B10.“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C、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正确答案:A11.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是正确认识B、真理是社会规律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D、真理是自然规律正确答案:C1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2012年到2018年马原考研政治真题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1.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 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 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 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 还因为()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答案】A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B 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答案】B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 占领华尔街” 抗议活动中, 示威者打出“ 我们是99%” 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 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 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
17.“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 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答案】BCD18.2011年4月, 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 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012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2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word文档,Ctrl+F可以搜索)一、单项选择题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 (A)形象性(B)能动性(C)客观性(D)抽象性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11.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教育(B)管理(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利己主义(B)拜金主义(C)自由主义(D)享乐主义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A)c+v+m(B)c+v(C)v+m(D)c+m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工会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C)参与制(D)资本输出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公司(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意识形态不同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 (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B)理在事先(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A)军队和政府机关(B)哲学和政治思想(C)数学和思维科学(D)道德和法律思想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实行等价交换(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D)资本输出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三、简答题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马原35个简答题参考答案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
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
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
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
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
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单击添加文本
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第36页)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
?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8.述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2页)[日期:2012-06-24] 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网作者:admin 阅读:19次[字体:大中小]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马原复习题及完整版答案
绪论答案搜集与整理:卢未来第一次整理时间:2012年6月17日第二次更新时间:2012年6月18日修正部分错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德国古典哲学中代表着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果的学者是( C )A、亚当·斯密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革命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阶级性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致力于无产阶级专政。
D、致力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不相适应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是(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4、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 B )A、美国爆发的B、英国爆发的C、德国爆发的D、法国爆发的15、在19世纪40年代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是(B )A、列宁B、马克思和恩格斯C、圣西门D、欧文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B )A、基本内核B、合理内核C、精髓D、核心20、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BCD )A、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2、最早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是( ACD)A、亚当·斯密B、恩格斯C、马克思D、大卫·李嘉图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有( ACD )A、傅立叶B、康德C、欧文D、圣西门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那些方面( ABCD)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6、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有( ABD )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C、革命性优先于科学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性运动有(AC )A、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C、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俄国的十月革命8、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9、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B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体现在( AC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16、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1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的革命实践有(ABC )A、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B、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C、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D、十月革命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AD )A、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理论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原因在于( BCD )A、这种品质是马克思提出来的B、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C、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D、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20、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A、学习理论B、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和发展D、解放思想三、判断说明题1、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原选择题参考答案1哲学的第一章是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a、 B.哲学是一种理论的、系统的世界观C.哲学和世界观没有区别D.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
“一切都为我准备好了”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是否承认(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的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5、“上帝在我心中”的观点是(c)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b)a、起源与派生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7。
首先是桥梁的设计图,然后是桥梁的施工图,表明(b)A.意识产生材料b.意识转化为材料C.意识决定材料D.意识创造材料8、把世界的本质单纯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是(c)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b)a、没有寂静。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2c、运动就是物质D。
除了运动,物质没有其他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c)a.它的具体性b.客观性c.客观实在性d.变化、运动性11、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这样,才能(a)a.确定地区分事物b.理解事物的统一性c.理解运动的形式d.理解运动的原因1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13。
“世界上只有运动的物质”,这是(d)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难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14、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意识对材料D的依赖。
中国大学MOOC马原线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私人资本所有制
D.
法人资本所有制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8单选(2分)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
得分/总分
A.
康帕内拉等人
B.
马布利、摩莱里等人
C.
托马斯·莫尔等人
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9单选(2分)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下列哪一个()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6单选(2分)
“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得分/总分
A.
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
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
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
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7单选(2分)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1单选(2分)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得分/总分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单选(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实践的观点
B.
人民群众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得分/总分
A.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实现全民所有制
中国大学MOOC马原线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得分/总分
A.
劳动价值理论
B.
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单选(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得分/总分
A.
实践的观点
B.
人民群众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5单选(2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得分/总分
A.
价值形成过程
B.
价值实现过程
C.
价值增殖过程
D.
劳动过程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6单选(2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得分/总分
A.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D.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7单选(2分)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得分/总分
A.
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B.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
私人资本所有制
D.
法人资本所有制
正确答案: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她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等为代表的丰富和发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答:错。
(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 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容和和发展的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
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合作都是错误的。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将唯物辩证贯彻到底。
)4、和谐就是无矛盾。
答:错。
从哲学上讲,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
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制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要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
答:错误。
这种说法违背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指事物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由于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自由是纪律的基础,纪律是自由的保证。
没有自由,人们的思想就会僵化,失去创造力;没有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我们既要纪律又要自由,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8、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应如何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国家间关系。
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容和和发展的在动力。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贯穿于矛盾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我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两国既有贸易发展的和谐友好发展合作关系,又存在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纠纷,譬如钓鱼岛事件,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与日本合作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因素,同时也要提防日本与我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摩擦,婉转的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
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容和永恒发展的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认识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关系的指导意义?(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贯穿于矛盾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4)社会和谐稳定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而改革和发展要通过斗争性来实现,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原理,和谐不是否认矛盾的存在,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消极维护,而要深化改革,为稳定创造条件,并推动它的发展。
(4)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存在条件,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解决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团结。
11、辩证否定观的容。
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1)矛盾的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相互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系统。
(2)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系统。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和谐社会并不是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的双方处于又统一又斗争的良性互动状态。
又统一又斗争的良性互动状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事物之间有差异才能互补互利。
( 3 )要把握好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的和谐状态发展。
要分析矛盾的性质,即双方是同一性占主导地位还是斗争性占主导地位。
对同一性占主导方面的矛盾,要发展其有利的方面,防止矛盾激化,对于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矛盾,要及时解决,使矛盾向新的层次转变。
第二章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辩证关系: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第二,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性的标准。
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
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
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