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

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

2.唐代设立政事堂,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二省关系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

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

B. 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

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4、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

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

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

5、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

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6、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

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

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

7.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

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

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

8、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

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

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 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

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 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9、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

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这反映明英宗时()

A.决策权归于阁臣 B.内阁制正式确立

C.阁臣地位略有上升 D.专制皇权受到制衡

10、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

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

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11、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12、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

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封建政府的发展战略调整B.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C.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D.江浙经济结构根本改变

13、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

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14、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

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

A.苏州纺织业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15、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

跪九叩头礼”。但是,马戛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国礼节”。随行的副使斯当东记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这反映出()

A.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确切定论 B.历史解释应摒弃当事人记录

C.历史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D.历史记述会受主观因素影响

1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

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差异反映了()

A.清朝对外政策发生转变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列强资本输出步伐放缓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