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2019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口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初年,田氏在齐国夺取政权,于是“(卿大夫)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卫国因国力衰弱,于周显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46年)“更贬一号曰侯,服属三晋(赵魏韩)。
”上述史实表明,此时A. 贵族集团退出了政治舞台B. 诸侯分封秩序日益完善C. 宗法观念的社会影响深刻D. 政治统一进程明显加快【答案】C【解析】【详解】田氏代齐后仍使齐康公“奉其先祀”,被贬爵的卫国国君“服属三晋”,均可体现传统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田氏和三晋均为贵族,他们掌握了原齐国和晋国的政治权力,A项错误;诸侯国政权更替和诸侯爵位变迁都能反映对周朝分封秩序的破坏,B项错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无法直接体现统一趋势,D项错误。
2.马王堆汉墓1号墓(西汉初长沙国垂相利仓妻子墓)出土遣策竹简312枚,逐件记载了随葬物品:用漆木质鼎盛放的羹,用竹b盛放的肉食品,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汉初A.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B. 王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C. 社会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D. 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墓葬遣策竹简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初主要的社会经济生产部门和产品,推断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随葬品规模主要反映墓主的身份地位,与王国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马王堆汉墓是社会上层成员的墓葬,“奢华”不适用于整体社会生活,C项错误;“长沙国垂相”不一定是豪强地主,也无法体现田庄经济,D项错误。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
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
”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
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
这充分说明甲骨文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2.云梦县出土的秦朝竹简《为吏之道》内容庞杂,主要是儒家处世言论的杂抄,另外还有其他诸侯国发法律的摘抄。
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秦人思想来源的多元化C.官吏执法有严格的章程D.朝廷对官吏培养制度化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扩大了封建官吏选拔的渠道C.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D.标志汉代教育系统正式建立4.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
据此可知,科举制A.解决了考试弊端B.扩大了统治基础C.实现了公平公正D.促进了诗歌繁荣5.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一精英班(含答案)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一)(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2.“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
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3.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
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4.唐朝明确地将国家政务划分为大事和小事,小事由门下省审核决定,送交皇帝“划可”,大事则奏请皇帝批准。
这反映了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实行分层决策机制C.门下省权力不断扩大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5.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
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6.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7.明正德、嘉靖年间松江府人陆楫针对政府当局的“禁奢”政策,写文为奢侈辩护道“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而“奢则其民必易为生”,陆楫的理论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思想观念C.代表了晚明社会的思想主流D.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8.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周练历史试卷(3)(Word版 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上)周练历史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2.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
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
”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5.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
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尖子生第六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口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初年,田氏在齐国夺取政权,于是“(卿大夫)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卫国因国力衰弱,于周显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46年)“更贬一号曰侯,服属三晋(赵魏韩)。
”上述史实表明,此时A. 贵族集团退出了政治舞台B. 诸侯分封秩序日益完善C. 宗法观念的社会影响深刻D. 政治统一进程明显加快【答案】C【解析】【详解】田氏代齐后仍使齐康公“奉其先祀”,被贬爵的卫国国君“服属三晋”,均可体现传统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田氏和三晋均为贵族,他们掌握了原齐国和晋国的政治权力,A项错误;诸侯国政权更替和诸侯爵位变迁都能反映对周朝分封秩序的破坏,B项错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无法直接体现统一趋势,D项错误。
2.马王堆汉墓1号墓(西汉初长沙国垂相利仓妻子墓)出土遣策竹简312枚,逐件记载了随葬物品:用漆木质鼎盛放的羹,用竹b盛放的肉食品,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汉初A.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B. 王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C. 社会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D. 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墓葬遣策竹简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初主要的社会经济生产部门和产品,推断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随葬品规模主要反映墓主的身份地位,与王国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误;马王堆汉墓是社会上层成员的墓葬,“奢华”不适用于整体社会生活,C项错误;“长沙国垂相”不一定是豪强地主,也无法体现田庄经济,D项错误。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六)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能力测试(六)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都有早商铜器的发现。
在郑州曾经发现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
由此推理商朝( )A .青铜器生产出现区域化B .青铜冶铸技术成就斐然C .官营冶铸业占主导地位D .青铜器制造业规模巨大2.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
这主要说明( )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3.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陈友谅兵败投降B .朱元璋讨伐陈友谅C .刘基智取安庆城D .朱元璋兵败安庆城5.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
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六模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六模试题(含解析)1.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动物遗骸,其中有如今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獐、竹鼠,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犀牛、大象;甲骨文中还有猎获100头以上的犀牛及狩猎大象的记载。
这说明A. 捕猎是商朝最主要的经济活动B. 商朝没有动物保护的观念C. 商朝黄河流域气温较今天温暖D. 商王过分夸大了自己战功【答案】C【解析】【详解】河南省安阳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地区,却出现了热带地区的动物遗骸,只能说明商朝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比我们今天温暖,适合热带动物的生存,答案为C。
材料内容不能表示捕猎是商朝最主要的经济活动,A错误。
商朝时期人民生活除了农业外,还需要狩猎作为补充,不是没有动物保护的观念,而是生活所迫,为解决温饱,B错误。
材料内容有待考证是否真实,不能说商王夸大了战功,D错误。
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普遍流行“人耕十亩”的经营规模。
对这种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 精耕细作农业的持续发展B. 人地矛盾的不断尖锐C. 农民耕作能力的不断衰退D. 古代典籍记载不可信【答案】A【解析】【详解】从汉代“今农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到明清时期“人耕十亩”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耕地由人均二十亩变成了十亩。
明清时期的耕作技术比汉朝时期的先进,按道理人均数应该多于汉朝,但是事实上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农业更注重精耕细作,答案为A。
材料没有提到人地矛盾,排除B。
材料内容不是讲能力衰退,而是精耕细作,C错误。
史书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排除D。
3.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
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A. 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 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C. 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 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中“官、职、差遣”制度及其具体的划分规则可知,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方法,D项正确。
【推荐】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
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
《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六模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六模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 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C.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C正确。
街鼓废除不能说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作用问题,故B排除。
材料反映宋代坊市制度已经崩溃,不是城市管理更加严格,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2.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
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A. 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B. 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C. 《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六.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六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美国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期是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作者这样认为的主要理由是( )A.工业革命之前人均社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B.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了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C.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变D.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2.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A. 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B. 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C. 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D. 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3.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与当时的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 )A.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B.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C.民选议会掌握立法实权D.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4.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而是希望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
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①《唐璜》②《红与黑》③《高老头》④《巴黎圣母院》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5.“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6.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安徽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天子作为中央政府王室的首脑,对天下有宏观管理权。
但从直辖关系来说,天子只辖诸侯而不辖大夫;同样,诸侯只辖大夫但不辖其家臣。
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
这反映出周代A. 家国同构而异质B.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益彰C. 中央集权遭破坏D. 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主要反映了周代家国同构的特性,而没有体现出其异质性,故排除A 项;周代还没有形成官僚政治,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代宗法制与行政管理互相补充,故选D项。
【教育资料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末自测卷三
浙江杭州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生活的祖国在右图的()A.①B.②C.③D.④2、据战国策记载,秦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此农业生产技术是()A.用牛耕种 B.水排C.耧车 D.翻车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4、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5、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豪放雄壮”的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D.关汉卿6、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活字印刷品⑤烟叶残渣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8、下图是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
该组织系统最早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9、下图是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资料,仔细观察图表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在中国占有优势 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C.民族工业趋向衰落 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1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1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该做法()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 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 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2.唐代设立政事堂,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
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
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 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二省关系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B. 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4、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5、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6、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
”可见,朱熹意在说明()A.立纲纪以求稳定 B.循理性而求王道C.正君心以申民本 D.省刑罚而薄税敛7.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这种官方哲学()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8、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这些措施()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 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 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9、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
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
这反映明英宗时()A.决策权归于阁臣 B.内阁制正式确立C.阁臣地位略有上升 D.专制皇权受到制衡10、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1、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12、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政府的发展战略调整B.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C.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D.江浙经济结构根本改变13、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
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14、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这反映出当时()A.苏州纺织业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15、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
但是,马戛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国礼节”。
随行的副使斯当东记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
这反映出()A.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确切定论 B.历史解释应摒弃当事人记录C.历史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D.历史记述会受主观因素影响1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
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
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差异反映了()A.清朝对外政策发生转变 B.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C.列强资本输出步伐放缓 D.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17、清制规定督抚拥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有严格限制。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因此逐渐形成。
该现象说明当时()A.政治危机开始出现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18、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
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
由此可见,赫德认为()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19、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当时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得当 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A.企业内迁与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C.东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21、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材料表明孙中山()A.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 B.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C.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 D.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22、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23、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遭人民解放军炮击。
人民解放军总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
这一声明体现了()A.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旧中国屈辱的不平等外交历史的结束C.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共寻求外交解决紫石英事件的办法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C.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25、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
这反映出( )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26、近代西方一位思想家说:“要怎样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呢?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要能够控制他的感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性和他的良知。
”这反映他A.主张知行合一 B.倡导理性生活 C.赞美人性光辉 D.反对专制统治27、有学者认为,希腊多个城邦并存的局面,以及各邦公民政治下普遍的权力分散,推动了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制衡,从而造就了古希腊的长期繁盛。
从史学角度看,这种认为属于()A.史学定论 B.历史解释 C.历史事实 D.史料整理28、古代雅典僭主通常借助社会中下层力量推翻贵族统治,实行个人统治。
僭主常常大兴土木,修建神庙等公共建筑,举办或者推广进行宗教崇拜的公共节日。
据此可知,当时僭主政治客观上()A.创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B.推动了城邦制度的发展C.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衰落 D.催生了雅典的宗教信仰29、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
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
这反映出罗马法()A.强调实物证据 B.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C.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保证了公正公平30、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C.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3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
这表明()A.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 B.宪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C.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D.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地位32、2000年6月2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德国并在德国议会发表了题为“与德国和法国共同组成先锋队”的长篇演讲,突出强调了法德两国在欧盟内的核心作用,有意回避了德方主张中的“邦联”或“联邦”字眼,最后希拉克以“德国万岁!”和“法国万岁!”结束了他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