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章 面积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五章面积【知识点归纳总结】1. 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2,dm2,cm2).【典型例题】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 C.平方米D.公顷.分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顷.由此可知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解: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故答案为:C,B.点评:此题考查对各种面积单位大小规定的理解,会灵活选择面积单位.2.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公亩=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1公亩=100平方米.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典型例题】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哪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A、9平方分米B、90平方分米C、900平方分米分析:先分别把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数,再比较得解.解:因为9平方分米=0.09平方米,90平方分米=0.9平方米,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所以0.9平方米,也即90平方分米的这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2.【典型例题】例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分析:由于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用48除以2先求出长加宽的和,再根据长和宽的比是7:5,把长看作7份,宽看作5份,长和宽共7+5份,由此求出一份,进而求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即可.解:一份是:48÷2÷(7+5),=24÷12,=2(厘米),长是:2×7=14(厘米),宽是:2×5=10(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4×10=140(平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40平方厘米.例2:小区前面有一块60米边长的正方形空坪,现要在空坪的中间做一个长32米、宽28米的长方形花圃,其余的植上草皮.(如图)①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求解;(2)草皮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1)32×28=896(平方米);(2)60×60-896,=3600-896,=2704(平方米);答:花圃的面积是896平方米,草皮的面积是2704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题思路点拨】(1)常规题求正方形面积,先求出边长,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求长方形面积,分别求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面积公式要记牢.(2)其他求法可通过分割补,灵活性高.【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0米,半个球场的面积是()平方米.A.38B.140C.280D.762.6平方米=()平方分米.A.6B.60C.6003.一个长方形菜园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A.2公顷B.20公顷C.200公顷D.2000公顷4.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A.10个B.100个C.10000个5.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比较合适.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6.“9000平方米〇9公顷”,比较大小,在〇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7.有三块面积不同的花布,分别是11平方分米、110平方分米和1100平方分米.从这三块花布中选择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的做桌布,应选择()A.11平方分米B.110平方分米C.1 100平方分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B.用一根铁丝无论是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大C.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D.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9.用18根1米长的木棒围长方形,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平方米.A.14B.16C.18D.2010.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A.1平方米B.1公顷C.1平方千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80公顷=平方米450000平方米=公顷96000公顷=平方千米350平方千米=公顷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13.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稻田可以分成个边长是20米的稻畦.14.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周长是.15.李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a米,宽b米.如果长增加3米,那么面积增加平方米,周长增加米.16.“鸟巢”占地20公顷,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个“鸟巢”的占地面积.17.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4分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18.如图长方形中,摆了6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20.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判断对错)21.一根绳子长38分米,围了一个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所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是342平方分米.(判断对错)22.12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判断对错)23.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五.应用题(共4小题)25.一块长方形绿化带的面积是2800平方米,长是200米,现在宽不变,将长增加到800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26.红旗广场有一块长方形绿地,面积是6800平方米.现在把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和3倍,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27.王大爷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种玉米.这块地长800米,宽450米,平均每公顷收玉米15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28.某市争创环保城市,要将公园内一个长方形扩大绿化面积.原来公园的面积是600平方米,宽15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到28米,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整个篮球场的面积,再除以2即可求出半个球场的面积.【解答】解:28×10÷2=280÷2=140(平方米)答:半个球场的面积是140平方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解决问题.2.【分析】高级单位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解答】解: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故选:C.【点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代入数据列式解答,求出的单位是平方米,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再把平方米化成公顷.【解答】解:100×200=2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2公顷答:这个菜园的面积是2公顷.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的灵活应用.4.【分析】1平方米的正方形其边长是1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每条边能分成10个1分米的线段,所以分成边长1分米正方形的个数是(10×10)个.【解答】解:1米=10分米,10×10=100(个),即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100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把大正方形分割成小正方形的方法.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解答】解: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6.【分析】低级单位平方米化高级单位公顷除以进率10000,即9000平方米=0.9公顷,0.9公顷<9公顷.【解答】解:9000平方米=0.9公顷0.9公顷<9公顷即9000平方米<9公顷.故选:B.【点评】平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是10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7.【分析】低级单位平方分米化高级单位平方米除以进率100.11平方米=0.11平方米,110平方分米=1.1平方米,1100平方分米=11平方米,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1.1平方米,即110平方分米.【解答】解:11平方米=0.11平方米110平方分米=1.1平方米1100平方分米=11平方米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1.1平方米,即110平方分米.故选:B.【点评】把平方分米化成平方米,再看哪个选项与1平方米最接近.8.【分析】A.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完成平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据此判断.B.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据此判断.C.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D.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A.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此说法错误.B.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因此,用一根铁丝无论是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大.此说法正确.C.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如: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是50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0厘米.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因此,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此说法错误.D.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如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是5平方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因此,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此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9.【分析】要使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必须围成长和宽最接近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相当于18米长的木棒,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8÷2=9(米)①长8米,宽1米;②长7米,宽2米;③长6米,宽3米;④长5米,4米;5×4=20(平方米)答: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20平方米.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确定长方形的形状是长5米,4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10.【分析】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S=a×a,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100×10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答: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S=a×a解决问题,注意单位换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①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S=a2,据此即可得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②正方形的面积已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①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②因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所以1000×1000=1000000平方米;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或1千米).故答案为:100,1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12.【分析】(1)高级单位公顷化低级单位平方米乘进率10000.(2)低级单位平方米化高级单位公顷除以进率10000.(3)低级单位公顷化高级单位平方千米除以进率100.(4)高级单位平方千米化低级单位公顷乘进率100.(5)高级单位平方千米化低级单位公顷乘进率100;化低级单位平方米乘进率1000000.【解答】解:(1)80公顷=800000平方米(2)450000平方米=45公顷(3)96000公顷=960平方千米(4)350平方千米=35000公顷(5)4平方千米=400公顷=4000000平方米.故答案为:800000,45,960,35000,400,4000000.【点评】平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是10000,公顷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稻田的面积、每个稻畦的面积,然后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解答.【解答】解:400×400÷(20×20)=160000÷400=400(个)答: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稻田可以分成400个边长是20米的稻畦.故答案为:4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4.【分析】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以及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4×4=16(平方厘米)4×4=16(厘米)答: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周长是16厘米.故答案为:16平方厘米,16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周长和面积单位的不同.1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如果长增加3米,那么面积增加的是长3米,宽b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如果长增加3米,周长增加(3×2)米;据此解答.【解答】解:3×b=3b(平方米)3×2=6(米)答:面积增加3b平方米,周长增加6米.故答案为:3b、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6.【分析】首先把1平方千米化成公顷数,用1乘进率100,然后求100公顷里面有几个20公顷,用100除以20;即可得解.【解答】解: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20=5(个)答: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5个“鸟巢”的占地面积.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7.【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乘2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则可知正方形的周长,用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即可求得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12+4)×2=16×2=32(分米)32÷4=8(分米)8×8=64(平方分米)【点评】本题主要考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再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决本题.18.【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摆了6个小正方形,宽摆了4个小正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因为1×1=1(平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则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6×4=24(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4条边长都相等,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周长公式:C=4a,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一定相等,如果边长相等,那么周长一定相等.因此,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面积、周长的意义.20.【分析】高级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即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解答】解: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1.【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求出围成正方形的面积,然后与342平方分米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9×9=81(平方分米)81平方分米≠342平方分米.答: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分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2.【分析】把12平方分米乘进率100化成1200平方厘米,再与8厘米相加.【解答】解:12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1208平方厘米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3.【分析】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在这里只是以正方形为标准认识面积单位公顷,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状.以此解答.【解答】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求出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差即可.【解答】解:(1)11×4=44(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平方厘米.(2)12×12﹣8×8=144﹣64=80(平方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五.应用题(共4小题)2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长方形的宽不变,长由200米增加到800米,也就是长扩大4倍,那么面积就扩大4倍,据此解答,注意单位换算.【解答】解:2800×(800÷200)=2800×4=11200(平方米)11200平方米=1.12公顷答:面积是11200平方米,合1.12公顷.【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26.【分析】因为长方形的面积S=ab,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当长和宽都扩大若干倍时,面积的扩大倍数就是长宽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得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即可.【解答】解:6800×(4×3)=6800×12=8160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81600平方米.【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7.【分析】首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然后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800×450÷10000×15=360000÷10000×15=36×15=540(吨)答: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54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注意: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28.【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S=ab,那么a=S÷b,据此求出原来公园的长,然后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600÷15×28=40×28=112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面积是112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1. 教材简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编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上一学年的知识,同时为下一学年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具体包括: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 分数4. 统计5. 数学广角6. 年、月、日7. 面积8. 混合运算每个单元后面都配有相应的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解读3.1 位置与方向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方向的辨别方法,学会用上、下、左、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分数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分数,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4 统计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5 数学广角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年、月、日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7 面积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8 混合运算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从知识体系上看,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是组合数学的初步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本单元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就更加系统全面,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例1,与二年级相比,不仅元素(排列的数字)要多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的元素;例2的数据也由原来的两件上衣与两件下装变成两件上衣与三件下装;例3与二年级相比,素材不同,而且多了一个元素。
另外,在二年级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单元则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四能”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

走进昆虫馆的大门,在长廊的北面有蝴蝶谷,南面有气象馆, 东北面是水域区,东南面是爬行动物区,西南面有陆地区,西 北面是生态馆,请你把这些馆名填在适当是位置。
北 昆虫馆长廊
蝴蝶谷 气象馆 水域区
爬行区 陆地区 生态馆
你知道吗,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 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 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人教版 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 下册
位置与方向
授课老师:
早晨, 太阳从东方升起。
傍晚, 太阳从西方落下。
今天刮 东南风。
生活中的位置知识
我能在夜空中 找到北斗星。
大雁每年从 北方飞往南 方过冬。
早晨起来,当你面对太阳时, 你的前面是( 东)面, 你的后面是( 西)面, 你的左面是( 北)面, 你的右面是( 南)面,
指南针
司南
罗盘
人教版 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 下册
快来回忆一下!
南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
东
左西右东来绘制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北
进口 放射科
口腔门诊 出口
外科 骨科
1.骨科在口腔门诊( 东)面,在 外科( 南)面。 2.从放射科向( 东)走,到外科; 再向( 南)走,到骨科;从骨科 向( 西)走,到口腔门诊。
北
10米
第一小学
图书馆
商店
在第一小学东面40米的地方有一个商店,西边20米 的地方有一个图书馆,请标记出商店和图书馆的位置。
1.长颈鹿馆西面有(大熊)馆和
(鳄鱼)馆。
2.狐狸馆在梅花鹿馆的( 西)面,
在鳄鱼馆的(南面)。
3.从梅花鹿馆走( 东北)方向,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七章 小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七章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小数的意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然后,顺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的分类:①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②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典型例题】分析:(1)首先要搞清小数的位数,有一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1;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就是0.01,…,以此类推;(2)这个小数的最后一位数是0,整数部分是2,表示2个一,一个一是10个0.1,2个一就表示20个0.1,据此解答.解:2.0的计数单位是 0.1,它含有 20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故答案为:0.1,2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解答时一定要看清小数的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分析:5个十即50,10个百分之一即10×0.01=0.1,这个数是50+0.1,据此解答.解:10×0.01=0.1,50+0.1=50.1;故答案为:50.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例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判断对错)分析:根据无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解:因为循环小数的位数无限的,符合无限小数的意义,所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性质及改写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改写: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典型例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据此判断即可.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2: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00,把0.2600化简是0.2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首先在13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把0.2600化简就是把末尾的两个0去掉.解:根据分析:不改变13的大小,把13改写成两位小数是:13=13.00;0.2600=0.26;故答案为:13.00;0.26.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改写和化简方法.【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数中,()是无限小数.A.6.484848B.3.1415926……C.6.010*********2.下列小数中,两个零都读的是()A.20.02B.2.002C.20.203.通过“整数和小数”的复习,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是()A.在0.1和0.2之间有无数个小数B.4.895保留两位小数是4.90C.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D.★÷△=9…6,△最小是74.0.9和0.90比较()A.大小相同,意义相同B.大小相同,意义不同C.大小不同,意义相同5.大于4.1小于4.9的小数有()个.A.7B.8C.无数6.下面的数中去掉0大小不变的是()A.100B.10.0C.1.00D.0.100 7.与“4.30”相等的数是()A.4.03B.3.4C.0.43D.4.300 8.把6.0400化简是()A.6.4B.6.40C.6.04D.6.040 9.把5020.50这个数()位上的零可以去掉后,与原小数相等.A.百B.个C.百分10.关于0.45的组成,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0.4和0.05组成的B.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C.由4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D.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小数的基本性质:.1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1.2=5.04=32.0900=12=13.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后它的大小,计数单位变为.14.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个0.01组成的.15.0.1里面有个0.01,有个0.001.16.20.34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17.3个十和6个0.01组成的数是,5.2里面有个0.01.18.大于0.2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个,大于0.2小于0.3的小数有个.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大于7.01小于7.03的小数有无数个.(判断对错)20.9.66666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21.20.020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判断对错)22.5与5.00大小相等,表示的精确度也相同.(判断对错)23.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10.030可以简写成10.3.(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化简下列小数.5.60=0.0800=18.00=0.5000= 4.0080= 2.0100=1.850=10.010=300.300=五.操作题(共2小题)25.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0.35,1.2,2.65,3.2.26.画图表示小数0.23.六.解答题(共2小题)27.用小数表示出下面各图涂色的部分.28.在□填上合适的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有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无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由此判断.【解答】解:6.484848是有限小数;3.1415926……是无限小数;6.010*********是有限小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意义以及它们的分类.2.【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先依次读出四个选项中的数,再进行选择.【解答】解:选项A、20.02读作:二十点零二;选项B、2.002读作:二点零零二;选项C、20.20读作:二十点二零;所以,选项B中的两个零都读出来.故选:B.【点评】灵活掌握小数的读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因为在0.1与0.2之间的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本题说法正确;B、4.895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然后利用四舍五入法,即4.895≈4.90,说法正确;C、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说法错误,如8和9;D、☆÷△=9…6,因为余数总比除数小,△最小为:6+1=7,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数轴的认识.数轴上的点与数要一一对应的关系.4.【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知:0.9和0.90的大小相等;但0.9的计数单位是0.1.表示9个0.1,0.90的计数单位是0.01,表示90个0.01,0.9和0.90表示的意义不同;据此解答.【解答】解:0.9与0.90比较,大小相等,意义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小数性质和小数意义的掌握.5.【分析】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大于4.1而小于4.9的一位小数有:4.2、4.3、4.4、4.5、4.6、4.7、4.8,共7个,大于4.1而小于4.9的两位小数有79个,还有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有无数个;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大于4.1小于4.9的数有无数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6.【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在100、10.0、1.00和0.100中,只有1.00中的0都是在小数的末尾,所以去掉0大小不变;故选:C.【点评】明确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时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与“4.30”相等的数是4.30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应用.8.【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解答】解:把6.0400化简是6.04;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9.【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5020.50这个数百分位上位上的零可以去掉后,与原小数相等;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10.【分析】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也就是0.4,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也就是0.05;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由此判断.【解答】解:0.45中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0.1,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所以是由4个0.1和5个0.01组成的;选项B正确;4个0.1,也就是0.4,5个0.01,也就是0.05;所以0.45是0.4和0.05组成的;选项A是正确的;0.45的最低位是百分位,它是由4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C就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小数的意义以及组成进行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点评】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分析】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按要求改写即可.【解答】解:1.2=1.2005.04=5.04032.0900=32.09012=12.000故答案为:1.200,5.040,32.090,12.00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性质的运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13.【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0.300,它的大小不变;0.3是一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1,在末尾添上两个零后变成三位小数是0.300,所以计数单位就是0.001;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后它的大小不变,计数单位变为0.001.故答案为:不变,0.00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性质.14.【分析】5个一即个位上是5,9个百分之一即百分位上是9,其余数位上没有一个单位,用0补足,据此写出是5.09;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5.09是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0.01.它含有509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5个一和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5.09,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509个0.01组成的.故答案为:5.09,50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和计数单位,解答本题要理解个位上是几就是几个一,百分位上是几就是几个百分之一.15.【分析】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和0.01是相邻的计数单位;0.1和0.001之间隔了一个计数单位,所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10=100;由此求解.【解答】解:0.1里面有10个0.01,有100个0.001.故答案为:10,100.【点评】解决本题根据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行求解.16.【分析】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解答】解:20.34的整数部分是20,小数部分是0.34;故答案为:20,0.3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顺位顺序表,注意要牢固掌握,准确知道各个数位的位置.17.【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这个数位的数是几,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解答】解:3个十和6个0.01组成的数是30.06,5.2里面有52个0.01;故答案为:30.06,52.【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小数的认识,借助数位顺序表可加深对数位的认识及各数位上数字意义的掌握.18.【分析】根据大于0.2而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0.21、0.22、…,大于0.2而小于0.3的三位小数有0.211、0.221、…,大于0.2而小于0.3的四位小数有0.2111、0.2211、…,…,可得大于0.2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9个,大于0.2小于0.3的小数有无数个.【解答】解: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没有限定位数,所以有无数个;大于0.2而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0.21、0.2.22、0.23、0.24、0.25、0.26、0.27、0.28、0.29,共有9个.故答案为:9,无数.【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注意根据满足题意的小数的位数判断即可.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的小数在7.01和7.03之间,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小数.【解答】解:大于7.01小于7.03的小数,没有说明是几位小数,可以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所以有无数个小数.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在两个小数之间有多少个小数的判定方法,应分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即可确定.20.【分析】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而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解答】解:9.66666是一个有限小数,而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21.【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20.020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是2.2,2.2≠20.020,所以小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5=5.0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5.00的计数单位是0.01,5的计数单位是1,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分析可知:5与5.00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度不相同,故原题说服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意义,注意小数的位数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23.【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10.030可以简写成10.03,但不能写成10.3,中间的0不能去掉;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化简方法.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解答】解:5.60=5.60.0800=0.0818.00=180.5000=0.5 4.0080=4.008 2.0100=2.011.850=1.8510.010=10.01300.300=300.3【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五.操作题(共2小题)25.【分析】数轴是规定了原点(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原点(0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负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都是正数.把一个长度单位平均分成10份,第份是0.1,再把0.1个长度单位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01,据此即可.【解答】解:【点评】本题是考查数轴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26.【分析】图形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小数0.23的涂色部分是23份,依此作图即可求解.【解答】解:作图如下:【点评】考查了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理解小数的意义的解题的关键.六.解答题(共2小题)27.【分析】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阴影部分为3份,用小数表示是0.3;可以分为两部分:左面为1,右面的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27份,用小数表示是0.27;与左面的单位“1”合起来为1.27.【解答】解:【点评】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28.【分析】观察数轴,从1.6到1.7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表示0.01,再结合数字所在的位置进行求解.【解答】解:填数如下:【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每个小格表示的数量,再进一步求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次课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以1为加数的加法应用及简单的减法运算,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掌握以1为加数的加法运算•能够使用简单的减法完成运算•通过游戏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以1为加数的加法应用,掌握简单的减法运算2.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并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游戏素材2.学生需要每人准备一份笔记本和笔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保持安静2.教师出示一张计算加法的大图,让学生观看一分钟3.教师呈现一张总结计算规律的图表,让学生思考一下计算加法的规律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以1为加数的加法应用,如1+4,1+3等2.给学生出示具体加法的题目,如1+5=6,1+6=7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答案3.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检验对加法的掌握程度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减法运算,举例说明减法的使用场景5.给学生出示如何使用减法的案例,如10-3=7,5-1=4等,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答案6.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对于减法的基础掌握游戏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玩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2.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3.通过多种游戏,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计算和思维能力总结环节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重点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2.教师检查学生的笔记,并对学生的准备作业进行评分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游戏测试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2.教师布置作业,测试学生的数学计算和理解能力教学反思1.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明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2.游戏形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点,需要多加利用3.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练习的数量,尽量多给学生时间练习,巩固知识点。
(新课标)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重难点教学解析

(新课标)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重难点教学解析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认识,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感悟除法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掌握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整理的方法。
1、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中对余数的处理。
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例1】计算80÷4时,可以这样想:()个十除以(),商是()个十,就是()。
也可以想:()×4=80,所以80÷4=()。
【解答】8;4;2;20;20;20;被除数是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例2】口算下面各题。
900÷3=540÷2=360÷6=【解答】300;270;6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按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例3】估算下面各题。
495÷5≈ 418÷7≈ 602÷3≈【解题分析】将495四舍五入到500;418四舍五入到420;602四舍五入到600,在计算即可。
【解答】100;60;200;【例4】妈妈176颗糖把分别装在6个同样的罐子里。
请你估算一下,平均每个罐子大约装几十颗糖?【解题分析】根据总量÷单量=数量可以列式计算。
因为题目要求估算,所以可以对176进行四舍五入到十位得到180。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一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三年级下册课程目标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1.测量。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动身,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X 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X文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视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师:先请同学们观赏一幅图片。
这儿风景怎么样?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品?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品?(生:平均分)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
你有没有想到?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生:可以。
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
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一)认识1/2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本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何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何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何是之一而不是之二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由于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二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二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点归纳总结】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典型例题】例1.直接写出得数.160÷4=24×50=0÷23=60×80=688÷1=10×10=630﹣90=0×99=400÷5=930÷3=【分析】根据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答】解:160÷4=4024×50=12000÷23=060×80=4800688÷1=68810×10=100630﹣90=5400×99=0400÷5=80930÷3=310【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典型例题】例2.下面的除法算式中,商的末尾是0的是()A.230÷2B.650÷6C.700÷5【分析】要确定哪个商末尾是0,需要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判断即可.【解答】解:A、230÷2=115,商的末尾没有0,故不选A;B、650÷6=108…2,商的末尾没有0,故不选B;C、700÷5=140,商的末尾有0,故选C;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解答此题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判断即可.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典型例题】例3.一个数的4倍是800,这个数是()A.200B.804C.3200【分析】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解答】解:800÷4=200;答:这个数是20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除法的意义及应用.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章 面积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五章面积【知识点归纳总结】1. 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2,dm2,cm2).【典型例题】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 C.平方米D.公顷.分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顷.由此可知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解:小军和他的家人居住在面积是11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们在桌面面积是90(平方分米)的桌子上用餐;故答案为:C,B.点评:此题考查对各种面积单位大小规定的理解,会灵活选择面积单位.2.小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公亩=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1公亩=100平方米.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典型例题】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哪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A、9平方分米B、90平方分米C、900平方分米分析:先分别把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数,再比较得解.解:因为9平方分米=0.09平方米,90平方分米=0.9平方米,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所以0.9平方米,也即90平方分米的这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2.【典型例题】例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分析:由于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所以用48除以2先求出长加宽的和,再根据长和宽的比是7:5,把长看作7份,宽看作5份,长和宽共7+5份,由此求出一份,进而求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即可.解:一份是:48÷2÷(7+5),=24÷12,=2(厘米),长是:2×7=14(厘米),宽是:2×5=10(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4×10=140(平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40平方厘米.例2:小区前面有一块60米边长的正方形空坪,现要在空坪的中间做一个长32米、宽28米的长方形花圃,其余的植上草皮.(如图)①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即可求解;(2)草皮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1)32×28=896(平方米);(2)60×60-896,=3600-896,=2704(平方米);答:花圃的面积是896平方米,草皮的面积是2704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解题思路点拨】(1)常规题求正方形面积,先求出边长,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求长方形面积,分别求出长和宽,代入公式即可求得,面积公式要记牢.(2)其他求法可通过分割补,灵活性高.【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0米,半个球场的面积是()平方米.A.38B.140C.280D.762.6平方米=()平方分米.A.6B.60C.6003.一个长方形菜园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A.2公顷B.20公顷C.200公顷D.2000公顷4.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A.10个B.100个C.10000个5.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比较合适.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6.“9000平方米〇9公顷”,比较大小,在〇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7.有三块面积不同的花布,分别是11平方分米、110平方分米和1100平方分米.从这三块花布中选择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的做桌布,应选择()A.11平方分米B.110平方分米C.1 100平方分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B.用一根铁丝无论是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大C.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D.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9.用18根1米长的木棒围长方形,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平方米.A.14B.16C.18D.2010.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A.1平方米B.1公顷C.1平方千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80公顷=平方米450000平方米=公顷96000公顷=平方千米350平方千米=公顷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13.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稻田可以分成个边长是20米的稻畦.14.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周长是.15.李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a米,宽b米.如果长增加3米,那么面积增加平方米,周长增加米.16.“鸟巢”占地20公顷,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个“鸟巢”的占地面积.17.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4分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18.如图长方形中,摆了6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cm2,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三.判断题(共5小题)19.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20.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判断对错)21.一根绳子长38分米,围了一个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所围成正方形的面积是342平方分米.(判断对错)22.12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判断对错)23.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五.应用题(共4小题)25.一块长方形绿化带的面积是2800平方米,长是200米,现在宽不变,将长增加到800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26.红旗广场有一块长方形绿地,面积是6800平方米.现在把长和宽分别扩大到原来的4倍和3倍,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27.王大爷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种玉米.这块地长800米,宽450米,平均每公顷收玉米15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28.某市争创环保城市,要将公园内一个长方形扩大绿化面积.原来公园的面积是600平方米,宽15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到28米,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整个篮球场的面积,再除以2即可求出半个球场的面积.【解答】解:28×10÷2=280÷2=140(平方米)答:半个球场的面积是140平方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解决问题.2.【分析】高级单位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解答】解: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故选:C.【点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3.【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代入数据列式解答,求出的单位是平方米,根据10000平方米=1公顷,再把平方米化成公顷.【解答】解:100×200=2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2公顷答:这个菜园的面积是2公顷.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的灵活应用.4.【分析】1平方米的正方形其边长是1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每条边能分成10个1分米的线段,所以分成边长1分米正方形的个数是(10×10)个.【解答】解:1米=10分米,10×10=100(个),即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100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把大正方形分割成小正方形的方法.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解答】解: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6.【分析】低级单位平方米化高级单位公顷除以进率10000,即9000平方米=0.9公顷,0.9公顷<9公顷.【解答】解:9000平方米=0.9公顷0.9公顷<9公顷即9000平方米<9公顷.故选:B.【点评】平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是10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7.【分析】低级单位平方分米化高级单位平方米除以进率100.11平方米=0.11平方米,110平方分米=1.1平方米,1100平方分米=11平方米,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1.1平方米,即110平方分米.【解答】解:11平方米=0.11平方米110平方分米=1.1平方米1100平方分米=11平方米最接近1平方米的是1.1平方米,即110平方分米.故选:B.【点评】把平方分米化成平方米,再看哪个选项与1平方米最接近.8.【分析】A.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完成平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据此判断.B.根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据此判断.C.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D.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A.因为周长和面积不是同类量,所以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此说法错误.B.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因此,用一根铁丝无论是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大.此说法正确.C.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如: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4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是50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0厘米.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因此,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此说法错误.D.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周长公式:C=(a+b)×2,如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是5平方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因此,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此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9.【分析】要使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必须围成长和宽最接近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相当于18米长的木棒,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8÷2=9(米)①长8米,宽1米;②长7米,宽2米;③长6米,宽3米;④长5米,4米;5×4=20(平方米)答: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20平方米.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确定长方形的形状是长5米,4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10.【分析】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S=a×a,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100×10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答: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S=a×a解决问题,注意单位换算.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①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S=a2,据此即可得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②正方形的面积已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解答】解:①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米;②因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所以1000×1000=1000000平方米;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或1千米).故答案为:100,1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12.【分析】(1)高级单位公顷化低级单位平方米乘进率10000.(2)低级单位平方米化高级单位公顷除以进率10000.(3)低级单位公顷化高级单位平方千米除以进率100.(4)高级单位平方千米化低级单位公顷乘进率100.(5)高级单位平方千米化低级单位公顷乘进率100;化低级单位平方米乘进率1000000.【解答】解:(1)80公顷=800000平方米(2)450000平方米=45公顷(3)96000公顷=960平方千米(4)350平方千米=35000公顷(5)4平方千米=400公顷=4000000平方米.故答案为:800000,45,960,35000,400,4000000.【点评】平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是10000,公顷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13.【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块稻田的面积、每个稻畦的面积,然后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解答.【解答】解:400×400÷(20×20)=160000÷400=400(个)答: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稻田可以分成400个边长是20米的稻畦.故答案为:4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4.【分析】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以及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4×4=16(平方厘米)4×4=16(厘米)答: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周长是16厘米.故答案为:16平方厘米,16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周长和面积单位的不同.1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如果长增加3米,那么面积增加的是长3米,宽b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如果长增加3米,周长增加(3×2)米;据此解答.【解答】解:3×b=3b(平方米)3×2=6(米)答:面积增加3b平方米,周长增加6米.故答案为:3b、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6.【分析】首先把1平方千米化成公顷数,用1乘进率100,然后求100公顷里面有几个20公顷,用100除以20;即可得解.【解答】解: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20=5(个)答: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5个“鸟巢”的占地面积.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单位间的进率.17.【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乘2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则可知正方形的周长,用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即可求得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12+4)×2=16×2=32(分米)32÷4=8(分米)8×8=64(平方分米)【点评】本题主要考察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再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决本题.18.【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摆了6个小正方形,宽摆了4个小正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因为1×1=1(平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则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6×4=24(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4条边长都相等,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一定相等.据此判断.【解答】解: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周长公式:C=4a,如果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一定相等,如果边长相等,那么周长一定相等.因此,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面积、周长的意义.20.【分析】高级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即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解答】解:3.1平方米=310平方分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21.【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求出围成正方形的面积,然后与342平方分米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9×9=81(平方分米)81平方分米≠342平方分米.答: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分米.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22.【分析】把12平方分米乘进率100化成1200平方厘米,再与8厘米相加.【解答】解:12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1208平方厘米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23.【分析】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在这里只是以正方形为标准认识面积单位公顷,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状.以此解答.【解答】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只能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求出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差即可.【解答】解:(1)11×4=44(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平方厘米.(2)12×12﹣8×8=144﹣64=80(平方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五.应用题(共4小题)25.【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再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长方形的宽不变,长由200米增加到800米,也就是长扩大4倍,那么面积就扩大4倍,据此解答,注意单位换算.【解答】解:2800×(800÷200)=2800×4=11200(平方米)11200平方米=1.12公顷答:面积是11200平方米,合1.12公顷.【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26.【分析】因为长方形的面积S=ab,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当长和宽都扩大若干倍时,面积的扩大倍数就是长宽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得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即可.【解答】解:6800×(4×3)=6800×12=8160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81600平方米.【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7.【分析】首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求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然后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800×450÷10000×15=360000÷10000×15=36×15=540(吨)答: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54吨.【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注意: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28.【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S=ab,那么a=S÷b,据此求出原来公园的长,然后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答】解:600÷15×28=40×28=112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面积是112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解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解读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解读如下: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评价应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努力以及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大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

【大单元教材解读】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01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02教材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03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解读心得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解读心得1参加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新教材解读培训,聆听了周小萍和舒爱武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触颇多。
她们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等等。
听了之后,对于一个从未教过三年级数学的我有信心教好孩子们,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面对教材修改教师不同的态度现阶段,面对教材修改老师呈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觉得数学越来越难教,有的认为教材无论怎么改都无所谓,有的认为不管教材变成怎样都会教。
新教材的改头换面,使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照本宣科,更不能对教材亦步亦趋了。
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
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但同时也对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感到很不适应。
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这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然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这种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凸现出来,这种不适应,是大多数教师会感慨教材越来越难教的根本原因。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的见解。
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对应的课标
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对应的课标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统计
一、对应的课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
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对应的课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一、教学内容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对应的课标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面积
一、对应的课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对应的课标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
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二、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对应的课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