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法制类节目社会意义探究

法制类节目社会意义探究

法制类节目社会意义探究1. 引言1.1 法制类节目的定义法制类节目是指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节目。

这类节目以介绍法律法规、解读案例、普及法制知识、宣传法治精神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遵法意识,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

法制类节目通常会邀请法律专家、法学教授、律师等相关人士进行解说和讨论,通过专业的授课和案例分析,使观众对法律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类节目不仅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推动社会法治建设的作用。

随着法治观念的不断普及和强化,法制类节目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这些节目,公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美好,增强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法制类节目的出现和发展,使公民更加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 法制类节目的普及与影响法制类节目的普及与影响是指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普及法制观念,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制类节目在我国的影响力和普及度逐渐增加。

通过这些节目,公众可以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制素养,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

法制类节目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国家法律制度,增强对法律的信任,引导公众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类节目还可以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水平。

法制类节目的普及与影响对于推动法治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增强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法制类节目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法律知识,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2. 正文2.1 法制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分析法制类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广大的社会公众。

这包括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他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关注程度各不相同。

电视法制节目的建设历程

电视法制节目的建设历程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观察与思考》是最早涉及法制内容的电视节目,但是由于它新闻节目的定位及数量有限,它还称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法制节目,而它出现的意义不在于舆论监督和普及法律知识,在于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之所以把它定为电视法制节目的源头,是因为它最早在完整的节目中呈现法制内容。
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是上海台在1985年5月22日首次试播的《法律与道德》,它在试播了十期之后,在同年的11月份正式定名开播,每周三晚播出,次日重播,节目时长为20分钟。《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不局限于一种格局,它包括了案例报道和人物专访等,主要是用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进行法制教育,难以用实例反映的法律知识和常识,则是以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意性。这个节目一直以良好的状态稳步发展,在1992年它被调整到了上海东方台,每周三8:20首播,时长也是20分钟,不同的是东方台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改版。
在同年的12月,中央台最早的法制节目也开播了,即《规矩与方圆》,每周一期,时长20分钟。不过由于当时的状况受许多条件制约,且中央台在准备上也没做足,使得节目的影响不大,遂在1986年底,中央台决定停办。1988年初中央台恢复法制节目,改名为《社会瞭望》,同年7月,《社会瞭望》与《观察与思考》合并。到了1989年,中央台再次开办法制节目,定名为《社会经纬》。
Hale Waihona Puke 但1983年后,受到当时社会舆论和人员调整的影响,《观察与思考》的播出断断续续,曾经还停办过一段儿。1988年7月,新闻部重组建评论组,将《观察与思考》和《社会瞭望》合并,改名为《观察思考》,在每周日黄金时间固定播出,它注重在反映、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视点,逐步向焦点性节目转变。而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成立评论部,决定停办《观察与思考》,创办《焦点访谈》。

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创新

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创新
关 的 法 律 法 规 。不 能 自认 为 对 法 律 法
电视 台《 法治 在线 》 和北 京 电视 台《 法
治 进行 时》 。它 以 新 闻作 为 表 现 形 式 , 特 点 是 第 一 时 间 以 现 场 报 道 的 方 式 展 现 案 件 的 真 实 情 况 , 敏 锐 的触 角 、 以 独
法制节 目的制作往 往需要很 多编 辑 、记者 的配合 。调查类法制 节 目还
百姓 的欢迎 。
诉、 无信 访 , 多报道都 将陈燕 萍称作 很
“ 无法 官 ” 如果 不知 陈燕 萍其 人 , 三 。

听 “ 无 法 官 ” 定 会 立 刻 联 想 到 她 三 ,
没有法 官 资格 , 比如 “ 三无人 员 ” “ 、 三
无产 品” 等 , 样 的称呼有欠 妥 当。 等 这
的是 中央 电视 台的《 庭审现场》 这类节 。 目选取 的大都是 已经做 出终审判 决且 能够公开审理 的案件 , 最具特色 的就是
观 众 能 够 感 受 到 节 目 的“ 行 时 ” “ 进 与 目
犯 罪分 子 的犯罪 动机 。 教授 其犯 罪 手 法等 。特别是 对于价值 观和人生 观并
20 0 2年 春 节 , 特别 关 注》 借 助集 团 《 《 楚天都市 报》 的发行 网络 , 楚天都 向《 市报 》 的订 户赠送 了《 特别关 注》 春节 “ 号” 志 8 杂 0多万册 , 迅速 提 高 了刊物
万份 , 单期 发行量突破 30万大关 。 0 仅
次于 《 读者 》位 居全 国第 二。 ,
电视 台每 天中午播 出的 《 日说 法》 今 。
节 目 的 主 要 形 式 是 通 过 分 析 现 实 中 的 案例 以及 演 播 室 中专 家 的解 答 来 普 及 法 律 知 识 。 由 于 这 类 节 目选 取 的 案件 都是 发 生在 人们 身边 的事 情 , 专 家 的 点 评 也 很 浅 显 易 懂 。 此 很 受 老 因

论电视类法制节目现况

论电视类法制节目现况

论电视类法制节目现况摘要:电视传媒作为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公众整体的法律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公众整体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法律知识匮乏。

普通公众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节目的法制导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对社会的气候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电视类法制节目对公众法律意识提高的促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类法制节目;法律意识;引导作用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所谓电视类法制节目,有资料这样介绍说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交类节目”,或是以“电视为载体,借助电视的制作和表现手段,以宣传法制为主题,以法制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为切入点的各种节目形态。

”“法制节目的主要功能应是发挥传媒的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功能,来满足读者对法制信息和法律知识的两种需求,并传播法律思想,提升观众的法律意识,塑造观众的法律信仰。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在电视节目之中就已经有了反应法制的内容,但主要内容大多是政治性的法律事件,并且此类电视节目很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政治宣传。

在这个时期中,普通公众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仅仅局限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样肤浅的层面,常以家规代替国法。

在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与法律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对大多数人来讲,法律只存在于法院和法庭,凡是要上法院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人。

如果问普通公众关于法律的概念,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法律离他们很远,法律给他们最直接的印象是监狱或者是犯人。

这与我们国家长久以来的历史传统有关,儒家文化至今还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法律与良民无关,中国人民怕打官司的这种法律文化也与这种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法的观念上强调义务本位。

这种义务本位,强调权威服从和履行的观念,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义务,以暴力、惩罚、强制、专政为特征,法律条文多禁止性规范,而缺少权力性规范,忽视和轻视人的独立人格、自由、尊严和利益。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内容提要]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异常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矛盾的出现,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随着人们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提升。

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今日说法》、《庭审纪实》、《法治进行时》等一批优秀的法制节目以及与法制有关的新闻报道。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法治节目如沐春风?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他们在成功的同时又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本文试图说明和阐释的。

本文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分析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举了若干法治节目的发展案例,意在总结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节目经验,以此得出我国法治节目的特点以及法治节目陷入瓶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人文化未来发展1985年,上海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电视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电视法制节目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

虽然这类节目在我国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但是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提高,一批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经济与法》等应运而生,他们成长在我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也见证着中国社会法治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一、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和参考文献中还没有“中国电视法治节目”一词,多数学术研究者提到这一概念时用到的文字都是“中国电视法制节目”。

但我个人认为,“电视法治节目”要比“电视法制节目”更加贴切。

对中国法制节目现状的探讨

对中国法制节目现状的探讨

对中国法制节目现状的探讨在上了巢立明老师的《电视视野中的法制》后,对国内外的法制类电视栏目有了系统的了解,并且听到了许多对于我来说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

现在我就几个比较有想法的方向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首先先谈一下我对当今国内法制栏目的现状的了解。

纵观当今国内的法制类栏目,无外乎两种模式:一是举案说法,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二是纪实类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

举案说法类的节目的模式比较固定,一般遵循着“案例还原——专家分析”的流程,这样的模式即保证在一期节目内能还原出案件的重点情节,又能有专家对其中涉及法理的分析,保证了短时间内有充实内容,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普法工作较有利,能以这种“就事论事”的形式,直观鲜明的让观众从中了解所需推广的法律内涵。

而纪实类的节目,通常走的是“案情模拟再现——主持人设问串联——片尾给出案情的最终结果(如公安机关的处理,法院的判决等)”的流程。

这样的模式高度还原了案情的始末情节,让观众能身临其境的跟踪体验案情的发展,对于重大的有标志性、教育性、启发性的案件,这个类别的节目能行之有效的使其所包含的法律内涵深入人心。

但是上面的两类节目,又分别有不同的弊端。

纪实类节目的弊端是受因其特点而产生的制约性。

它需求“高保真”的还原性导致了它节目需要用时特别长,这在节目的拍摄和剪辑上对工作人员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制作团队,制作出来的节目就会缺乏可看性,吸引度大大降低,就很难达到法制类节目的目的。

除此之外,若是一般的小宗案件,很少存在值得单独拿出来剖析的价值。

这在节目内容的选材上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否则就没有满足我们对法制类节目的要求。

综合的来说,就是这类节目在硬件上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我国现在的电视制作水平来说,需要面对很大的考验。

举案说法类节目则面临着软件上的困境。

基于我国国民法律知识水平的有限及法律法规涉及范围广的事实来看,观众在收看这类节目的时候会有很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类是看过之后,就很难记得其中准确的法律内涵,只是模糊的对这类现象有个认识,类似“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看过的东西不过脑、不留恼;另一类则是在看过几个相类似的案例之后,会产生混淆的感觉,对于几个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不能清晰的区别。

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1、萌芽1985年1月25日,中央电视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对
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进行终审判决进行全国、全世界的直播
2、开端1985年5月22日,上海卫视《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开播标志着中国法
制类节目正式出现
3、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4、繁荣1999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
5、壮大1999—至今
二、法制类电视节目故事化概说
1、概念
2、特点
三、故事叙事者与节目故事化
1、作为主持人的叙事者
2、作为记者的叙事者
3、作为采访对象的叙事者(当事人、旁观者、警察、专家等)
4、作为旁白的叙事者
四、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问题
1、过分叙事的出现
2、人文关怀的缺失
3、法理性含量的控制
4、娱乐化倾向
5、报道意义的失衡
五、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故事化的发展趋势
1、法理性与情理性的融合
2、重视人文关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节目
六、小结。

浅析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创新

浅析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创新

浅析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创新1. 引言1.1 法制电视节目的定义法制电视节目是指以法律为主题内容,用电视传媒手段制作的节目。

它主要通过展示法律制度、宣传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等方式,向广大观众传递法治理念,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法制电视节目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播功能和社会意义,是推动法治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平台。

通过法制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可以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国家的法治水平。

法制电视节目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普法宣传片、法治专题报道、司法纪实节目等。

这些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专业性强的法律解读,也有贴近生活的法治案例,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通过法制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呈现,可以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1.2 法制电视节目的重要性法制电视节目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制电视节目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有力工具和载体,可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提高广大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公正、公正。

法制电视节目是打造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传播法治理念,宣传法治精神,弘扬法治价值观,引导公众遵纪守法、树立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意识。

法制电视节目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有力工具,可以倡导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规范行为规范,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法制电视节目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法制电视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法制电视节目的现状法制电视节目的数量日益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法制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类节目,涵盖了法律知识普及、案件解读、司法实践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浅议地方电视台法制类节目趋向

浅议地方电视台法制类节目趋向
引。
的《 法律一线通 》 等都着力在这方面加大报 道力度 。不管是从传递法律知识 、传播法治 信息 、解答法律难题 、提供法律援助 . 还是 满足受众 的参 与需求 , 搭建法制节 目与观众 双 向传播 的互动平 台,让普通观众为主角 ,
服 务民生 、 贴近百姓的节 目内容和多样化的 服务手 段是 电视法 制节 目未来 发展 的一种 趋向, 我们地方台的法制节 目 也要顺应这种 趋势, 摒弃 “ 假 、大、空”, 按照 “ 走基层 、 转 作风、改文风 ”活动 的要求 ,把镜头从机 关单 位转向普通百姓 。 二 、表现形式要多样化有新意
长期 以来 , 政法栏 目、 法制节 目重在普 法 和教育 的观点限制了我们创造的思维。一 部分业 内人士认为 , 法律是严肃的 , 普法类 节目 也要 “ 字正腔圆”,中规中矩 ,不能越 雷池 半步 , 在他们看来节 目 形式 的活波会挑 战法律 的严肃性 。其实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 的不 断加快 ,各种形 式的普法 教育持 续深 入, 学 习法律的渠道拓宽,各类法律知识得 到 了广泛传播 。加上 人们受 教育程度 的提 高 ,广大观众的法制意识 、法制观念得到 了 很大增强 , 法制节 目 不能再像从前那样 只带 给观众生硬的法律条款 、 法制说教和呆板 的 法制人物 , 而更多的是要让观众看了节 目 后 收获感悟和启迪 , 吸取经验和教训 ,增加见 识 和阅历 , 得到警示和教育。这样我们在节 目的表 现形式上 也要从法 律条 文的权威叙 事、呆板叙事 向人文叙事 、故事叙事转变 , 变过去 的生硬 “ 法律先行 ” 为 “ 故事开道”, 在故事 中诠释 法律 ,把说 案件 变为说 人叙 事, 将法律的传播由直接变为间接 , 让观众 在聆听人物故事 中感受法治 。在节 目中通过 去探 寻和剖析 当事人 的心路历 程 、性 格成 因、成长环境 、情感世界 、人生际遇 、行为 方式和生活态度 ,褪去法律教化的外衣 , 让 观众喜闻乐见 , 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办法制 栏 目的初衷 。当然 , 我们绝不能为收视率而 去杜撰故事 , 虚构故事 , 甚至去猎奇 ,去揭 露别人的隐私 , 否则我们可能 自己会惹上官 司 ,触犯法律。 驻马店电视台 《 法制经纬 》 子栏 目 “ 法 制故事” , 就是 围绕一个个故事展开 ,在节 目中充分体现 了案件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 人 物情节 化 、情 节悬念化 的故事化 表现 手 法。 例如我们做过一期名为 “ 当事人面对面” 的节 目, 就是把案例 中的双方 当事人请到演 播厅 , 参与故事 的叙述 。 故事情节在辅助画 面的背 景介绍 和 当事人 双方面 对面 的交锋 中 展开, 叙事双方构成 了一对矛盾体 , 通过 主持 人的调解 、引导 , 故事呈现出了戏剧化 的效果。当然 ,法制类 电视节 目的故事化表 现手法绝不 能走低俗化、媚俗化的道路 , 更 不能为了吸引观众而刻意制造故事 , 无病呻 吟,附庸风雅 ,游离于主题之外。而主要应 体现在节 目 语 态的通俗化 、叙事的艺术化 、 表现 的趣味性 、 视角的平民化、 法 理探案 的

纵论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纵论法制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案 例 说 法 粪 节 目可以 说 是 目前 为
件的报道, 让观众从中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等等. 这样才能达到法
律 教 育 的 目的 。同时 视 . 是 不
新闻节目之一,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 《 今日说法》 《 经济 与 法 》 这 报 纸 杂 志 . 不 是大 学 课堂 。 更
权 威分 析 , 时效 性 评 论. 到普 及 {律 知 识 达 去 馐 清 模 糊的 认 识 , 最 后 . 髑 新 闻 电l 有 浆 型 的案 例 外 除了 认真 地 选 择 对 于 那 些不 能 公 开
闻频 道 播出 的 《 冶在 线 》 法

法制 类 电视 新 闻节 目 的发

法制娄电视新 闻节 目在整个电视传 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萤委和独特的。
{ 去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精辟地指出:
“ 社会新闻向来是逭求轰动效 应的 传媒 最钟爱的东 西。Ⅱ和性、 Ⅱ 惨剧和罪行总能

代中国正处在 一种政治 、 经济的辖 型时期 , 社会 畅销, 为抓住公众. 势必受把这些登上头版头条, 占据电视新闻
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 会冲突频繁发生 , 刑事犯罪 的开场 ”法制类电视新闻节 目的这种先天优势. 使得它逐渐
与民事冲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成 为 荧屏 上新 的 收 视热 点 之一 。

同时. 他 当然。 法制
但 却 正 在成 为
道几乎和发生的时间同步, 甚至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 . 它们都可
除了时效性以外.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性。 比如, 北京电 视台的《 法制进行时》, 它的节目内 诉观众, 最近在删 L 又发生了几起 抢劫案等等. 警示受众. 防止
首先 在 指 导思 想上 不

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节目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

法制节目是指在电视媒体上,通过各种形式来介绍和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和法律素养的一种电视节目。

现状当前,电视法制节目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些媒体在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打造出了一批精品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数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大电视台每年播出的法制节目超过1000档,这些节目涵盖了各个方面,如:选择经典的法律题材、真实案例、全球相关法治动态、人民法院工作现场、重大案件公开宣判等。

内容此外,由于法制节目的特殊性质,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目前,类别多样,如有名校课程录播,优秀案例点播,法制微电影推介,法治动画片编写等等,广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注意。

观众群体观众也经历了变化。

以前,观众往往是年过40岁,重视节目的知识性和娱乐性,但现在随着年轻观众的加入,法制节目的呈现也向年轻化、多元化发展。

不仅吸引着当前的法律工作者、律师和研究生,更是大热门的律师培训和司法考试备考的必备媒介。

发展方向但是,法制节目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法制节目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路径方向上,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着重强化内容可以说,当前法制节目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内容的数量比质量多,这也导致了很多法制节目在节目内容和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节目内容和质量,每个节目都应该持有一定的法律价值,不能让法制节目空洞、平庸。

深化普法理念法制节目应更大程度的使用“普及法律知识”的功能,针对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推出更加系统、科学、严谨的节目,让普法教育从根本上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

尤其是在针对大众的普法教育方案中,要把握好宣教语言的难易程度,尽可能让更多的居民清楚、理智地认识到诸如知识产权,信用等法律易出现的问题,并教他们应当如何避免、解决,避免社会黑盒机制。

强化节目收视效果法制节目也需要超越自我的“文化品位”和“制作技术”水平及优异的表演形式,以节目打破口碑德评估法制节目中的强势态势。

谈新形势下的电视法制节目

谈新形势下的电视法制节目
开 工 建 设 的 ? 手 续 不 全 , 地 产 商 又 是 房
后期制作和电视各种传播方式 ,提升受 众的视听冲击力 , 增强节 目的可视性 、 实
用性 。
首先 , 法制节 目要讲究编排 。改变东

节 目的表 面现 象 报道 转 入挖 掘 现
象 报 道 的 深 度 。 报 道 浮 于 表 面 , 在 价 内 值 白 白 流 失 。 无 暇 或 无 力 做 深 入 调 查
和背 景分 析 , 光掠 影 。 比如说 , 浮 笔者 所做 的 电视节 目《 制 民生 》 法 曾报 道过 《 难办 的房 产证 》 ,只在 于表 现 因房地 产商 没有 按时 办理 房产 证 给业 主 带来
至开办 了专业的法制频道。 但是 , 从另外

个 角 度 看 ,电 视 法 制 节 目也 暴 露 出 不
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通过随行 律师之一特殊形式随时 向观众介绍法律
知 识 。 以说 , 三 档 法 制 节 目都 有 着各 可 这 自的 鲜 明 特 色 ,而 这 正 归 功 于 节 目开 办
的 经 济 、 会 生 活 联 系 比 较 密 切 的 法 律 社 领 域 , 的 放 矢 地 加 以 策 划 , 力 寻 找 有 努 与 百 姓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的 切 入 点 , 法 制 使 节 目富 有 贴 近 性 、 用 性 和 人 情 味 。 实

电 视

调 。系列 报道 、 度报道 、 景报 道 和 深 全 现场直播 等多种 形式 的综 合运用 , 使 将 法 制节 目从 表面 信息 传播 的窠 臼 中解

可能性。这种转变趋势要求 电视法制节 目的策划人 和制作人必须具备这样一个 理念 : 不求~档节 目抓住所有观众 , 但求

法制故事类节目发展策略

法制故事类节目发展策略

法制故事类节目的发展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法制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很多法制节目面临着节目形式普遍趋同、选题匮乏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分析和节目案例解剖来了解受众对法制节目的需求,据此来探索法制故事类节目的发展方向,有效的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来改进现有的法制节目和主持人风格,从而探寻出法制节目的发展新天地。

关键词:法制故事类节目;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法制故事类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存在的不足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的一种重要类型,法制故事类节目经过2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也成为了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

但法制故事类节目的“繁华”现象背后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节目定位及形式趋同,这是目前法制节目最大的问题,有特色的栏目太少,“克隆”现象非常严重,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台之间等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难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节目内容法制含量不够,现在有的节目很多都是注重情节扣人心弦,节目结束后仔细体味才发现只是故事讲得很精彩,可是法律知识却很少,节目传递的有效信息和法制精神都远远不够。

3)从业人员法律专业素质较低,导致他们做的是法制节目,说的却是外行话,主持人在节目中不能准确、规范的使用专业法律用语,或者是混淆一些定义。

另外由于本身的法律知识的欠缺,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嘉宾、专家交流时不知他们所“云”,更无法将专家的话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传达给受众。

另外还有一部分节目为了追求自然亲切,选择主持人时只追求口语化,常会出现普通话不够标准等问题。

4)内容选择过于狭隘,目前国内的法制节目关注刑事、民事案件比较多,相比起来,对于行政法、合同法、国际法等方面的话题关注的明显不够。

在节目内容上对历史上和国外的案件关注的略显不够,往往为了追求轰动的效果或是一时的收视收听率,关注大案要案,忽视了很多虽小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

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

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

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法治节目是指以法治为主题,以宣传普法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教育公民法律意识为目的的电视节目。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视媒体以宣传为主要任务,法治节目并不常见。

当时,电视节目主要是政治宣传为主,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

法治节目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然而,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视媒体也逐渐开始重视法治节目的制作。

在这一时期,法治节目主要以法制宣传为主导,通过讲解法律知识、普及法治理念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节目包括《法治面对面》、《法治天下》等,让普通观众了解到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法治节目也逐渐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推出以法治为主题的大型晚会节目,如《法制大众评审》、《全球法治风采》等。

这些节目通过选秀、竞赛等形式,打破了传统法律节目的传播方式,使法治知识更加生动、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法治节目也开始向网络平台延伸。

各大视频网站推出了一系列以法律为主题的栏目和节目,如《律师来了》、《鹿鼎记》等,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观看法治节目,方便快捷。

到了现在,法治节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以法治为主题的栏目和节目,不仅包括法律讲座、普法知识普及,还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读。

法治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宣传,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和法律意识,还加强了法律意识形态的传播。

总的来说,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从宣传到普及、从电视到网络的过程。

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电视媒体的内容,也有效地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法治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法治节目将会继续发展壮大,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视法制类节目

电视法制类节目

电视法制类节目作者:彭婷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1期一、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一)《法律与道德》首开法治类节目先河1985年5月,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治栏目。

在《法律与道德》节目的开头,曾经有这样一支歌:“法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法,学法,懂法,护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这支歌在今天看来,虽然略带有劝导的意味,但是它准确地概括了法治节目的使命。

(二)中央电视台一系列法治节目相继推出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台的龙头老大,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治节目。

《观察与思考》、《规矩与方圆》、《社会经纬》以及综合社交栏目《与你同行》相继与观众见面。

同时各地方台的法制节目也在不断增加,南京电视台开办的《法制园地》,江苏的《法与大众》等,随着电视饱有量的提高,大批优秀的法治节目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法治节目出现新类型——庭审节目1994年4月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南京台对此案进行了全程转播。

自此,南京台的《法庭传真》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庭审节目的诞生。

(四)蓬勃发展的电视法治节目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办的法治节目的电视台到达150多家。

再加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大量涉及法制题材的栏目,“法制”成了新闻栏目的主题,并且这时期的电视法制节目,不但数量大幅度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改观。

例如央视在1996年推出的《社会经纬》栏目,节目每周一期,设置了“举案说法”、“经纬专递”、“法在身边”、“是非公断”等多个板块,法治节目的可观性大为增加。

(五)电视法治节目的繁荣1998年12月27日和1999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法治进行时》和《今日说法》两档法制节目。

《法治进行时》每星期设立七个不同的板块,集成有庭审现场的诉讼案件,也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更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迅速成为一档知名的品牌栏目。

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法制类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制栏目、节目,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同时,其发展到今日,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面对荣誉和问题,电视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在下面的这组文章中,本刊特约请专家、学者,电视法制节目负责人、制作人,就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制约节目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拓展的空间等展开研讨,各抒己见。

本文将以河南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为例,分析我国电视节目中的法制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法制类电视节目现状发展正文: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法制节目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增强国民法制意识的需要而出现的。

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

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电视法制节目经过2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和水平,成为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质量稳步上升和品牌建设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

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6月15日,全国共有八家电视台开办法制专业频道,其中包括五家省级台法制频道和三家市级台法制频道。

除法制频道外,各地电视台还开办了许多法制栏目,这其中包括央视、省级卫视和众多的地方台。

面对如此众多的法制节目,地方台从各个方面都无法于央视和省级卫视相提并论,那么,地方法制节目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如何发展呢?一、关于河南电视台法制节目法制频道是河南电视台唯一的法制专业频道,全国唯一的以自办栏目为主,不播电视剧的省级法制新闻资讯频道。

自2001年12月31日开播以来,秉承“大普法、大治法、大服务”的宗旨,以法律为主线,向社会延伸,普及法律知识,倾注人文关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见证河南法制进程,以公平,公正和责任感树立了维权先锋的形象,法制频道已经成为河南观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第一维权频道!伴随着法制频道节目的不断播出,一批优秀的栏目也成长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河南法制报道》、《特别调查》荣获全国十佳法制栏目殊荣,《故事会》、《走进法庭》等栏目在观众心目中已耳熟能详,众多节目荣获全国大奖,部分主持人也已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主持人,主持人程云荣获中国金话筒提名奖,丁瑜获法制类栏目十佳主持人,法制频道的忠实观众70%以上为大专本科学历和高职位白领阶层,70%以上为社会的中高收入阶层,法制频道也成为河南省毋庸置疑的品牌地面频道。

电视法制节目

电视法制节目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1985年12月,央视法制节目开播----《规矩 与方圆》;
1986年《规矩与方圆》停播,1988年更名 为《社会瞭望》,1988年7月《社会瞭望》 与《观察与思考》合并为《观察思考》。
1994年之前法制节目:湖南台《社会生 活》、南京台《法制园地》、山东台《道德 与法制》等。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2、快速发展(1994-2003) 2003年,凤凰卫视《文涛拍案》运用评书 的形式。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3、繁荣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04-至今) 2004年,央视索福瑞《中国电视栏目成长 报告》;
2004年,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开播: 《中国法治报道》、《道德观察》、《大家 看法》、《法律讲堂》、《忏悔录》、《庭 审现场》、《天网》、《心理访谈》等。 “方圆剧场”和“天地剧场”。
2、法制节目的核心要素 法理内涵
案例分析
法律精神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法理内涵: 法理性是法制节目的本质所在。 法制节目不仅仅是对案件的展示,而
应该是对案件所蕴含的法律和社会正义 予以阐释,是对案件在法律原则下分析 和提炼,即法理的揭示。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第一节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历程与特质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
3、繁荣时期(2004-至今) 江苏卫视《迷情追击—探案俱乐部》。“案 发”、“排查”、“鉴识”和“真相大白” 四个环节。
香港无线《百法百众》法制娱乐类节目。
北京电视台BTV-3“法治时段”,11:30《现 场说法》、12:00《法治进行时》、12:20 《大家说法》。

论法制节目直播的前景——以《现场》节目为例

论法制节目直播的前景——以《现场》节目为例

116广电视角论法制节目直播的前景——以《现场》节目为例于海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社教节目中心社会与法频道,北京 100020)摘要:电视法制节目具有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受众法律意识的社会功能。

电视法制节目通过不同形式的具体案例,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我国法制进程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节目不仅要关注和理解个体人物的命运,而且要关注和理解宏大的视野和叙事。

电视法制节目将人的意识融入节目本身,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关注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发展和情感,使受众获得更多的共鸣、启迪和觉醒。

关键词:法制节目;直播建设;《现场》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16-02一、法制节目电视直播发展历史概述电视直播是指事件发生时,即时播出的节目。

在第二层意义上,它可能指互联网上的流媒体电视。

现场直播的节目包括新闻广播、早间节目、颁奖典礼、体育节目、真人秀,偶尔还有电视剧集。

从早期的电视节目出现到1958年左右,电视直播节目被广泛使用,除了《我爱露西》和《荒野猎人》这样的电视剧。

虽然录像带是1956年发明的,但它每小时的成本是300美元(相当于2019年的2821美元),这意味着它只能逐步得到运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流派如肥皂剧,才完全放弃了现场直播。

随着录像机(VTR)的普及,许多娱乐节目在播出前被录制和编辑,而不是直播。

大多数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进行直播,因为它们是提供最新天气预报和突发新闻报道的重要媒介。

当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网络将打破常规的节目安排,在所有时区播放实况“特别报道”。

当地电视台在收看恶劣天气警告或当地重大突发新闻报道时,会突然插播定期节目。

电视直播经常被用作一种手段,即使是在脚本节目中,也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在吸引受众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

许多电视新闻节目,特别是北美的地方新闻节目,也将电视直播作为一种手段,使节目显得更加精彩来吸引受众。

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和出现的新特点,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我国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指出我们要切实解决法制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过分追求法律层面的案情介绍,忽略道德宣传,与司法的关系有失偏颇,节目内容低俗化等问题。

应该使今后的电视法制节目内容更加民生化,节目双向互动传播更加广泛,更具国际化视野。

【关键词】中国;法制电视节目;发展历史;节目特点;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它的出现,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法制的恢复与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我国法制宣传在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也是电视自身拓展表现领域,干预社会的必然结果。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法制电视节目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门类,并且是大众收视的一个热点。

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走过青涩,逐渐向成熟与深化的阶段发展。

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1、第一阶段:1985年-1993年1985年5月22日上海电视台的《法律与道德》试播,这是我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档正式的法制栏目,它标志着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开端。

《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不仅有案例报道还有法制焦点人物的专访等,主要用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进行法律教育。

对难以用实例反映的法律知识,则采用小品的形式表现,起到了很好的法律教育效果。

到1992年该栏目正式改版,短短十年时间里,全国有50余家省市电视台开办了法制节目,其中南京开办的《法制园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规矩与方圆》,江苏台的《法与大众》等都在收视、业内评价、观众反馈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一阶段,我国的法制电视节目从无到有,渐成气候,走过了开创阶段,为我国电视法制栏目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二阶段:1994年-1998年1994年到1998年,我国电视法制栏目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

这一时期的法制新闻栏目一方面是内容更加丰富。

各电视台不仅在法制新闻源的发掘上狠下功夫,而且在深度上也不断开拓;另一方面是节目类型的多样化渐成气候,以《今日说法》为代表的“以案说法”类和“案件聚焦”类节目渐趋成熟。

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大量日播栏目的出现和以此为基础的频道专业化趋势。

继《今日说法》后,北京台的《法制进行时》、湖南台的《零点追踪》等日播节目也相继问世。

另外,有些电视台在尝试开办法制专业频道,如长沙台的政法频道、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率先在省级卫视中迈出频道专业化的步伐。

2004年12月28日,央视西部频道变脸为“社会与法”专业频道。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已有8家电视台开办了法制频道,其中省级台5家( 山西、黑龙江、河南、陕西、新疆),市级台3家( 长沙、太原、烟台)。

目前全国在播的法制栏目有60余个。

1.2 当前法制类电视节目形态与功能1.2.1 当前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形态考察随着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其节目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化,纵观我国当前的法制类电视节目,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第一、法制谈话类。

(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谈话说法节目是个案专题节目、庭审纪实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特殊表现形式。

我国的谈话说法节目是近年才出现的。

当一些人自觉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又积极鼓励这种行为时,法律便从庄严的法庭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们不再满足于“森严的法庭、闪烁的警灯、刀光剑影的打斗、与世隔绝的铁窗以及‘正襟危坐’的法律报告”,而是渴望了解熟悉的日常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了解普通老百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谈话节目倡导“面向大众,普法为本”,将人文关怀注入荧屏,把镜头对准自我意识觉醒、追求个体权利、思想日益活跃的当代人群,尊重平民意识,适应了人们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更高层次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符合这个多元化时代的特征,它很有可能形成未来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主流走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内容提要]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异常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矛盾的出现,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随着人们法制意识逐步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不断提升。

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今日说法》、《庭审纪实》、《法治进行时》等一批优秀的法制节目以及与法制有关的新闻报道。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法治节目如沐春风?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他们在成功的同时又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本文试图说明和阐释的。

本文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分析我国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举了若干法治节目的发展案例,意在总结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节目经验,以此得出我国法治节目的特点以及法治节目陷入瓶颈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人文化未来发展1985年,上海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电视法制栏目《法律与道德》,电视法制节目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

虽然这类节目在我国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但是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增强,整个社会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法律知识的需求量都在提高,一批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如:《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经济与法》等应运而生,他们成长在我国迈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也见证着中国社会法治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而在以往对于法制新闻和法制节目的研究领域,一直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制”。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何谓“法治”新闻?何谓电视“法治”节目?本文将围绕这两点进行展开。

一、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在我国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和参考文献中还没有“中国电视法治节目”一词,多数学术研究者提到这一概念时用到的文字都是“中国电视法制节目”。

但我个人认为,“电视法治节目”要比“电视法制节目”更加贴切。

本文将对提出的这个全新的概念进行详细的阐释。

(一)关于“法治新闻”的含义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的兴起是首先表现在新闻领域,因此想要区别这两个概念首先就是要弄明白何谓“法治新闻”和“法制新闻”。

正如想要完全了解某人是怎么样的人,就必须把他放入其所处的地理、历史和家庭环境中,综合考察后,才能对这个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新闻性是“法治新闻”的根本属性“法治新闻”是两个词的组合:“法治”和“新闻”。

它的重点是新闻,也就是说法治新闻应该是众多新闻类型中的一种,它不是法规、法条,更不是法律文件,而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即具备新闻五要素(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时新性、趣味性)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应该以实现播出为前提,以追求真实为目的。

总之,“法治新闻”决不能脱离新闻本身而单独存在。

然而,“法治新闻”又不同与其它门类的新闻,因为前面的修订语限制了其是“法治”新闻。

除了拥有新闻的几大特性外,它还应该反映我国的法制建设,两者兼具,才是法治新闻。

3、“法治新闻”的含义实际上,政法新闻应该是双方面的,它既可以报道高高在上的法律制度的制定者,又可以报道普普通通的一名法律制度的执行者,并且在我国独特的国情下,“法治新闻”应该反映我国的民主进程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因此,显而易见用“法治”这个词来定义“法治新闻”更加合适。

(二)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起源与发展1、我国早期的法制传播我国最早的法律传播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

据史料记载,唐朝有一种报纸名叫“邸报”,这是最早通过新闻媒介来传播皇旨律令的一种方式。

皇帝的“制”、“诏”统一颁布的律、令等都是“邸报”登载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将法律通过“邸报”使得臣民共见。

这一时期的新闻媒介只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阶级而存在的。

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瓦解时期,法律方面的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当时的《上海新报》,不仅摘登皇帝新颁布的旨令、法律等,还专门开设《会审案件》的专栏来登载司法审判活动报道,这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早设立的法律专栏。

2、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发展历程(1)初步发展的电视法治节目1)《法律与道德》首开法治节目先河1985年上海开播的《法律与道德》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治栏目。

在《法律与道德》节目的开头,曾经有这样一支歌:“法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法,学法,懂法,护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这支歌在今天看来,虽然略带有劝导的意味,但是它准确地概括了法治节目的使命。

2)中央电视台一系列法治节目相继推出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电视台的龙头老大,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法治节目。

《观察与思考》、《规矩与方圆》、《社会瞭望》、《社会经纬》以及综合社交栏目《与你同行》相继与观众见面。

同时各地方台的法制节目也在不断增加,随着电视饱有量的提高,大批优秀的法治节目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2)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电视法治节目1)法治节目出现新类型——庭审直播1994年4月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南京台对此案进行了全程转播。

自此,南京台的《法庭传真》栏目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一种新类型—庭审节目的产生。

2)蓬勃发展的电视法治节目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办的法治节目的电视台到达150多家。

再加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大量涉及法制题材的栏目出现,“法制”成了新闻栏目的主题,并且这时期的电视法制节目,不但数量上有大幅度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改观。

例如央视在1996年推出的《社会经纬》栏目,节目每周一期,设置了《举案说法》、《经纬专递》、《法在身边》、《是非公断》等多个板块,法治节目的可观性大为增加。

(3)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繁荣1998年12月27日和1999年1月2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法治进行时》和《今日说法》两档法制节目。

《法治进行时》通过对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迅速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

(本文将在第二章着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这两档栏目的迅速窜红,标志着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走向了繁荣。

二、中国电视法治节目定为探索——以BTV《法治进行时》为例本章将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自身发展过程为依托,通过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一类成功的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特点。

就像人们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法治节目蓬勃发展的21世纪初,有相当一批成熟的法治节目都是因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得以成功的。

下面仅以BTV《法治进行时》为例。

《法治进行时》从开始创办就将定位放在了民生新闻上。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原《法治进行时》栏目制片人)徐滔曾经说过:“绝不能把民生新闻看作一种技巧,民生新闻应该是一种姿态,一种放下媒体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和老百姓心贴心的姿态。

”《法治进行时》具备了最好也是天然的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作为地方电视媒体的优势本地化。

换句话说,由于节目在北京地区播出,所以栏目将“民生新闻”理念做足做透,不仅单纯在内容上本土化,更重要的是语境上的本地化,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

《法治进行时》在栏目定位上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立体的内容架构内容是衡量电视节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在2007年以前,《法治进行时》每天的节目基本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信息,它表示的是动态性法治消息,这部分满足了观众对于日播类栏目的“时效性”诉求。

第二部分是专题,每天一个专题,每天一个形式,每天一种风格。

周一是以京城大案要案的侦破纪实为特色的“现场目击”。

周二是以解决身边的法律为特色的“法治热线”。

周三是以与犯罪分子面对面访谈为特色叫“现场交锋”。

这是全国第一个固定播出的针对犯罪分子的访谈节目。

周四是以庭审为依托讲述诉讼故事为特色的“法治纪事。

周五是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重演骗局提高人们防范意识为特色的“现场提示”。

周六是以征询犯罪线索、通缉犯罪嫌疑人为特色的“法网追踪”。

周日是以播报城市警情为特色的“治安播报”。

该节目是全国第一个警情分析类节目。

这七个专题的设立,保证了整体栏目涵盖内容的全面性,也保证了每天节目的新颖性,和观众形成了“约会”意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的再利用。

例如一条消息,栏目可以从消息本身报道,也可以揭示犯罪人心路历程,还可以利用其它的案犯没有落网做一期通缉,对于同样一个新闻素材,由于7天完全不同的“主题策划”,使栏目记者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对一条法制新闻,一个法律事件进行加工,这不但保证了整个栏目内容素材的多样性,也同样节约了成本。

(二)跨行的资源重组“法治进行时”之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新闻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拍摄案件进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了与整个北京公安系统的组织联动,这使“法治进行时”获得了大量的独家素材。

在今天的媒体竞争中,时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但时效恰恰不是《法治进行时》的优势,《法治进行时》属于科教中心的节目,不具备新闻栏目的播出条件。

法制新闻特别是公安新闻往往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几乎所有案件的结果,媒体都可以报道,而几乎所有案件的侦破过程,都是媒体的禁区。

因为这里涉及很多机密和政治影响。

但“法治进行时”却获准可以全程追踪报道案件的侦破。

这是因为,《法治进行时》和北京警方在多年合作中建立了一种信任和默契,“法治进行时”在重大新闻发生时没有违背诚意。

下面举例说明。

2003年5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生了乐园洗浴中心内七人被杀的特大案件。

《法治》领导团队从案发的第二天就派出了一组记者全程跟踪,历时28天后,案件告破,但考虑到案件的影响,北京警方一直不同意播出。

后来有的媒体在网上披露案件情况。

面对自己的独家被抢,《法治进行时》仍然遵守承诺绝不让素材外泄。

虽然失去了独家的报道优势,但这是为了求得长期合作的必要损失。

还有一个案例。

2004年4月18日上午9点多,一辆橘黄色的东风牌大货车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疯狂地逆向行驶,22辆汽车因躲闪不及被大货车撞坏,警方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果断地将大货车司机击毙。

案件发生后,许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法治进行时》的报道虽然较其他新闻单位晚,但是栏目的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事件的发生过程,更重要的是,只有《法治进行时》在报道中从法律的角度解释了当时警方是在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将大货车司机击毙的。

从而解开了公众心中的疑惑。

这两个案例说明,所谓《法治进行时》的独家并非是案件本身的独家,而是通过多年形成的“跑口”优势从而获得独家的画面和独家的观点。

观众对《法治进行时》有种本能的依赖,那就是每逢大事必看《法治进行时》,因为在这里总有最权威、最独特的新闻报道,《法治进行时》能够做到在大事面前不失语,甚至总会有震人心魄的现场画面呈现给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