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折线图
基于python爬虫的天气预报数据获取及可视化毕业设计任务书
![基于python爬虫的天气预报数据获取及可视化毕业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133f6c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5.png)
基于python爬虫的天气预报数据获取及可视化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对天气的关注增加,天气预报数据的获取与可视化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话题。
本项目旨在通过基于Python爬虫的方式获取天气预报数据,并将其可视化,以便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天气状况。
二、项目内容与目标1. 数据获取:通过编写爬虫程序,自动从指定的天气网站获取相关的天气预报数据。
获取的数据应包括城市名称、日期、天气状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2. 数据存储:将获取的天气预报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3. 数据清洗: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不必要的信息或者修复错误的数据。
4. 可视化展示:基于获取到的天气预报数据,设计合适的可视化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等,展示不同城市的未来一周天气变化情况。
5. 用户交互:设计一个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城市并查看该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
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日期或时间段,实时查看天气变化。
三、项目技术与方法1. 爬虫技术:使用Python编写爬虫程序,通过模拟http请求获取天气预报数据,并使用正则表达式或BeautifulSoup等库进行数据解析和提取。
2. 数据存储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或MongoDB等,用于存储获取到的天气预报数据。
3. 数据清洗与处理:使用Python相关库,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修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可视化技术:使用Python的数据可视化库,如Matplotlib、Seaborn等,设计并绘制合适的图表展示天气变化情况。
5. 用户交互:设计一个简单而直观的用户界面,使用Python的GUI 库,如Tkinter、PyQt等,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功能。
四、项目计划安排1. 第一周:熟悉爬虫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天气预报数据的获取途径与来源,初步设计爬虫程序的结构与流程。
2. 第二周:开始编写爬虫程序,完成天气预报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功能部分并进行初步测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a431b19a5fbfc77da369b138.png)
日期(日)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1 2 34 56 7
日期(日)
气温( ℃ )
我们的日期—气温变化柱状图
35
记录日期:9月1日——9月7日
35
记录内容:每天的最高气温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日)
注意事项
经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 后,我们要对天气日历中所 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这段时间天气变化的特 点。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很 多的问题。
扬沙
常见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
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云量 晴、多云、阴…… 降水量 雨、雪、冰雹……
风 西北风、东南风……
气温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
北川6月6日17时天气预报
今夜晴到多云,明天多云 偏东风3级 气温18到29度
北川6月8日17时天气预报
今夜有阵雨或雷雨,雨量中到大 雨,局部暴雨。明天中雨转小雨
鞋子容易湿掉
不能开车 雾
看不清
走路不方便
带雨衣、雨伞
雨
云
缓解高温
风 要多穿衣服
走路困难
凉爽
?
常见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晴 多云 阴
小中 大
雨
雪
雷电 雾 风
防晒
不要忘了带雨具
防雷击 防冻、防压
不宜参加晨炼 注意交通安全
谁最关心天气?
气象工作者、工人、农民、 学生、旅客、运动员 ……
总之我们都很关心天气
青蛙在动物界被称为“活晴 雨表”。当空气干燥时,青蛙 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 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 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 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 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e745e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a.png)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系列:气候统计图的十二大类型和判读方法近年来,气候知识成为高考的主干。
气候资料统计资料分析气候特点出现多元化、多维度综合考查。
统计资料除了传统文字、表格和和经典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外,出现各种变式和相关综合考查:考查气温顺降水特点、天气气候特点、气候分布成因及相关气候应用能力。
除了考查差不多气温顺降水特点以外,如考查气温降水变率、时刻变化(如季节)、分布概率、干湿度、雪线变化、自然带分布景观及规律、工农业城镇布局等等。
以下仅以气温顺降水统计变式图为例分析说明。
一、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气候气温顺降水特点此种图最常见,是气候考查的基础和重点。
1. 从气温曲线的弯曲方向可判定南北半球。
曲线下凹为南半球,上凸为北半球。
如图1,甲气候在南半球,乙气候在北半球。
2. 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和相对高度,能判定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运算气温年较差(气温曲线最低和最高处的气温差)。
仅从图2看,气温曲线相对高差(曲线坡度)最大的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其次是温带季风气候(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⑨),然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⑦),最小的是热带的气候(从大到小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①)。
3. 从降水量柱状图能够读出全年降水量。
如图2,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的气候(除热带沙漠气候外),其次为亚热带的气候,再次为温带的气候,最少的为寒带的气候。
变化规律与气温年变化大小相反。
二、气温顺降水点状图:气温顺降水时刻变化及气候类型图3中12个点分别表示一地12个月的气温顺降水状况,从图中能够判读1月、7月(代表冬夏季)的气温顺降水特点及其组合情形,由此来判定气候类型。
但此图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气温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候特点有一定难度。
注意:纵横坐标不一定分别表示降水和气温,有时反过来表示。
该图1月气温(10~15℃)比7月低,降水比7月多,应属地中海气候。
一周天气表折线统计图
![一周天气表折线统计图](https://img.taocdn.com/s3/m/41ba57d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9.png)
一周天气表折线统计图
一周天气表折线统计图真详细如下:
一周天气表折线统计图记录数据操作如下:
收集一周的气温数据,输入excel表中。
选中所有的数据,点击插入——折线图。
选择—种折线图的样式,直接点击生成折线图。
#如图是某市6月上旬一周的天气情况,根据这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两幅图提供的
(1)星期三温度最高28℃,
这一周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星期三;
(2)星期三温度最高28℃在本周最高,
最高温度中25℃在本周最低,
这一周中温度的极差是:28-25=3°℃;
(3)由折线图可知:本周气温度数是: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8℃,星期四:26℃,星期五:25℃,星期
六:26℃,星期日:27°C。
众数是25°C;
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25,25,25,26,26,27,28,
处于最中间的是:26,
中位数是:26°C;。
幼儿园大班课件《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课件《多变的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3d4c24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7.png)
鼓励孩子参与环保活动
1 2
参与垃圾分类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了解不同垃圾 的处理方式。
参加植树造林 组织孩子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了解绿色植物对改 善环境的作用。
3
关注环保公益 引导孩子关注环保公益活动,如环保知识讲座、 环保主题绘画比赛等,积极参与其中。
THANKS
感谢观看
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
02
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
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
03
位于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
物免受伤害。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解
蒸发
水在太阳辐射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进入大 气中。
降水
水汽在遇冷条件下凝结成云,云在达到一定 规模后形成降水。
应对不同天气措施
晴天
注意防晒、补水,避免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雨天
雪天
雾霾天
携带雨具,注意防滑, 避免涉水行走。
注意保暖,穿着防滑鞋, 避免在雪地中长时间逗
留。
减少外出,佩戴口罩,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02
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晴天、多云和阴天
晴天
天空无云或少云,阳光充足,气 温较高,适合户外活动。
多云
利用棉花、彩纸等制作云朵、雨滴等元素
云朵制作
将白色棉花撕成小块,粘贴在蓝色卡纸上形成云朵形状,注意 云朵的大小和分布要自然。
雨滴制作
用蓝色或透明纸张剪出小圆形作为雨滴,粘贴在灰色卡纸上, 或用蓝色水彩笔在灰色卡纸上画出雨滴形状。
组合成完整作品并展示
将制作好的背景板和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天气场景作品。
04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分层次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分层次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9a86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8.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分层次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同学们:练习开始了,希望你认真审题,细致做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练习。
祝你收获满满,学习进步,榜上有名!一、填空题1.制作,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2.气象预报:明天金华阴有小雪,气温3℃—11℃,北风3级。
在这则气象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
3.右图是小科记录的2023年1月19日的天气,这一天的天气是,小科用小风旗测得的风向是,风速等级为。
他还测了当天9时的气温(如右图),气温为。
4.通过对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可以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我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的步骤是(填序号)。
①数据收集②发布天气预报③天气会商④生成数值天气预报⑤气象员做出预报二、判断题6.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
()7.制作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8.我们应该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9.天气现象可以从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方面描述。
()10.《气象科技小报》要写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三、单选题11.关于制作天气日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天都要安排成员进行记录B.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天气C.周末和假期可以不用进行记录12.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B.尽量每天在不同地点进行观察记录C.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13.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请出行车辆注意安全”,明天适合的活动是()。
A.晒被子B.室外打羽毛球C.室内看书14.小科在整理天气日历时,不能记录在“我的天气日历”中的是()。
A.台风B.四季如春C.雾霾15.在做天气日历时,下面做法比较科学的是()。
A.忘记记录时后面补记一下B.相同天气可以不记C.记录时分类别记录详细四、综合题16.天气日历。
(1)根据表格回答,1月1日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当天的天气是。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053119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a.png)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1、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科学探究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能用嬉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观赏漂亮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学问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打算: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二.活动观赏天气现象1.相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细致视察,相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老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老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观赏,老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展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1.布置任务:设计用嬉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交待嬉戏规那么与留意事项。
4.学生嬉戏。
四.小结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2、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路】1、学生在相识了温度计的运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
因此在教学中将运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拟重要的地位。
保证学生较顺当地获得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根底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索,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沟通活动和构造性探究作为本课的根本教学方式。
两款天气预报APP产品分析
![两款天气预报APP产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5e28097c1cfad6185fa7b3.png)
两款天气预报APP产品分析天气预报APP应该是大家手机里面必备的APP之一,它可以方便我们随时随地查看天气信息。
如今互联网的革新让天气预报的作用更加丰富起来,我们除了可以查看最基本的天气信息外,还可以获得基于天气的各种指导信息,比如穿衣、运动、洗车等。
由于天气预报作为一款基础应用,它所对面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而不同的用户会有各自不同的需求。
有的用户可能就只需要最基本的气温、阴晴等信息,有的用户可能对降雨信息特别敏感,或许还有一些冲浪爱好者需要准确的风级信息。
在天气应用中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添加上去,如何平衡各种用户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APP既界面简洁,又要尽量照顾到一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那么就先从用户的需求着手分析。
不同用户查看天气预报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原因,但是总结起来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天气预报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从这个本质的需求可以得到一些常见的具体场景。
想在未来某一天安排一项活动,看看天气是否适合。
晚上睡觉前看看天气来决定第二天穿什么衣服。
去某个地方出差或者旅游,根据当地天气情况来选择携带合适的行李。
想了解一下当天不同时段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有多少,是否会下雨。
看看未来几天天气的趋势,是会凉快一点还是会更热,有没有降雨等。
看看室外的空气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户外活动。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场景,由于不同用户的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可能还会有很多其他使用场景。
但是这些基础的使用场景基本上可以涵盖了大多数用户的使用情况,从这些场景中可以抽象出用户一些基本需求,进一步得到一款天气预报APP需要具有的一些基本功能。
有未来几日的天气预报信息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度以及晴雨情况可以查看多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能够查看空气质量其中温度和晴雨情况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信息。
由于天气预报类APP的数据都是调用气象局的信息,因此在数据源上各类应用并未太大差异。
要想赢得用户的青睐,就需要在信息的处理以及界面设计上下功夫。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附目录)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a158ed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f.png)
2022青岛版科学(2017)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11 一天的气温【教材分析】《一天的气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一课时。
以“一天的气温变化”这一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气温、怎样测量气温,通过整理分析气温数据,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给出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以及思考指向“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学生意识到一天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一时段内不同地点的气温,了解气温不同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测量出来的。
②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指导学生认识百叶箱,并且学会利用百叶箱测量一天的气温,并进行科学记录。
③整理气温数据,描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折线图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整理观察到的数据并归纳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每天在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气温,坚持一个月。
指导学生课后观测并记录气温,既巩固了观测气温的方法,通过观察记录也能纵向了解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
本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测量气温并探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会收集数据、处理信息,同事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缺乏用专业科学的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另外收集证据后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收集了气温数据后,如何使用折线图等形式处理这些数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c3c3194b73f242336c5ff5.png)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教材分析: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精河县第二小学科学教案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研究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单元教学目标:一、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数据的图表化_范杰_高密市城南中学
![数据的图表化_范杰_高密市城南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a6e514a300a6c30c229fd2.png)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编辑和格式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图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信息的多样化表示,弘扬热爱生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置数据源;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五、教学策略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制作图表进行分析。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老师仅起引导启示的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任务。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图表的制作:
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来解决:
任务一:把同学春节前后体重对照表转化为簇状柱形图
小提示:
1、创建图表的前提:首先选中要做图表的数据区域
2、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或插入菜单—图表
设置疑问:让同学去解决
师生共同学习图表的构成,熟悉图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二)、图表的编辑(三)、图表的格式化【搜索/】关键词:图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展示网上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图表应用,然后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一下图表的修饰。
图表修饰的两个小技巧:
1、要对图表添加内容:用右键单击图表的任一位置—选择图表选项
2、图表进行修饰:双击图表中要修改的内容。
{※教师大屏幕展示事先准备好的高密天气预报图表}
高密天气预报折线图来源:[搜索]:/weather/101120608.shtml#7d
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 天 气
![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 天 气](https://img.taocdn.com/s3/m/3823c33fee06eff9aef807e8.png)
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师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
这两天的本地报纸。
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活动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出示“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
(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板书晴天多云阴天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炎热天凉爽天第二节课3、、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ddf25e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78.png)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11 一天的气温时间课时:1课型:新授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气温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应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重难点】使用折线统计图等形式整理气温数据,归纳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前置作业】学生准备:[PPT2出示]搜集有关气温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初步了解气温教师准备:[PPT2出示]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使用视频、课前指导部分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测量气温并进行记录,获取气温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愉快的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大家都去了哪里玩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游玩的照片吧。
2.[PPT3出示]观察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
[板书课题]《一天的气温》二、探究新知(-)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1.师:现在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都是多少呢?我们来测一测。
2.[PPT4出示]活动要求:四人一组,使用温度计,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地点测量温度,记录数据,限时3分钟。
3JPPT5出示]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点的环境及测量到的温度汇总记录在课件的记录表中。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记录表,横向、纵向比较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5.生交流发现: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阳光下温度最高,背阴的地方温度低。
6.[PPT5出示]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会受到阳光、风、建筑物等等因素的影响。
7.师:我们一直在说的温度,其实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气温。
[PPT6出示]气温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城固天气预报24小时 城固 天气预报
![城固天气预报24小时 城固 天气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8d1c19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d.png)
城固天气预报24小时城固天气预报今天给各位分享城固天气预报24小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城固天气预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那我们会感到非常荣幸,现在开始吧!汉中明天天气汉中明天天气答:明天是适合上山的,你可以查一下你的城市明天的天气预报。
在这里能直接看到今天和明天的天气情况,目前游戏中玩家们是没有自己改变天气的能力的,所以只能根据天气决定自己的安排。
下雨天的时候不用浇水,可以在下雨天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成熟期比较长的作物来进行种植。
天气分为晴、雨、台风、雪、大雪5种,每天变化。
各个天气的概率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台风仅在夏天发生,大雪仅在冬天发生。
电视会进行明天的天气预报。
明天,全省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其中东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将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东部、东北部偏北风5级左右,阵风8级左右。
蜻蜓:蜻蜓低飞,阴雨来到。
蜘蛛:蜘蛛结网,天气变晴;蜘蛛收网,天气阴雨。
蝉:在炎热的夏日,蝉鸣,天气变晴。
青蛙:在春夏季节,青蛙叫声大,不久就会下雨。
我市冬小麦收获基本全部结束,今晚到17日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此轮降水对增加土壤墒情非常有利。
天气预报气温线怎么看天气预报气温线怎么看1、逐小时天气预报上有两根线,上面的那根线表示最高温度,下面的那根线表示最低温度,比如上面的那根线显示7,下面的那根线显示1,就是今天最高温度是7摄氏度,最低温度是1摄氏度。
2、-3~6℃是表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天气温在-3~6℃这个区间变化。
晚上一般气温低,白天的气温高。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
3、晴、多云、阴等等这些就是大气现象,根据云和降水量的多少划分,使人们最直观感觉到的天气。
风力风向。
风力由0级到18级表示由小到大,12级以上为台风。
4、在天气预报中,三条波浪线的图标是微风,看上去像个波浪,三条线条,最上面一条向上卷起,下面两条卷向下方。
折线统计图(含详细解答)
![折线统计图(含详细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5c82ce07c1cfad6195fa732.png)
折线统计图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6春•江苏校级期末)从一个城市的一周气温情况折线统计图中,不能看出()A.这周气温变化趋势 B.这周哪天气温最高C.气温变化的原因2.(2015•东台市模拟)在下面三幅图所示的时间与路程关系中,最符合龟兔赛跑这则故事的是()A.B.C.3.(2015•盐城校级模拟)邮箱装满油的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当汽车恰好剩油箱体积的一半时就加满油,接着又按原速度行驶,到目的地时邮箱中还剩有三分之一体积的汽油,设油箱中所剩汽油量为V,时间为t,则,V与t的图象是()A.B.C.D.4.(2015春•陆良县期末)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一段路,接着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南走一段路就到学校了.可以表示他从家到学校路线的图是()A.B.C.5.(2015秋•漳州校级期末)晚饭后,爸爸去洗澡,热水器里装有250升水,他洗了6分,用了一半的水,然后停止洗澡,6分后,小明去洗澡,他也用了6分,把热水器内的水用完.下面()幅图描述了热水器内水的体积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A. B.C.6.(2015秋•扬中市校级期末)小红去超市买东西,在路上遇到同学交谈了一会,然后去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回家,下面()比较准确反映了小明的活动.A.B.C.7.(2015秋•桐庐县期末)下面事件中,()最适合用如图来表示.A.某校六个班的人数B.某个月中6天的天气情况C.六个好朋友每天看书时间统计D.张明近几年的身高情况.8.(2015秋•南安市期末)“小明走路去上学,走了一段路后,走了一段路后,怕迟到就跑步到学校”.下图能反映这样描述的是()A.B.C.9.(2015秋•扬中市校级期末)淘气从家去书城,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淘气这一过程的图象是()A.B.C.D.10.(2014•公安县)星期天,小莉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哪个图描述了上面的叙述()A. B.C.11.(2014•广东)如图是内地某工厂工人的下半年月收入统计图,请问他的月薪增涨幅度最大的是()月.A.8月B.9月C.12月D.11月12.(2014•浦口区)淘淘和爸爸在家洗澡,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250升水,他洗了6分钟,用了的水,然后停止洗澡;6分钟后,爸爸又去洗,也洗了6分钟,把热水器内的水全部用完了.下面()图表示了水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A. B.C.13.(2014•高邮市)如图1是水滴进入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图2第二行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下列对应中正确的是()A.(1)﹣(a)B.(2)﹣(b)C.(3)﹣(c)D.(4)﹣(d)二.填空题(共6小题)14.(2016春•应城市校级期末)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15.(2016•泗阳县校级模拟)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1)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摄氏度;最低体温是摄氏度.(3)病人在5月6日18时的体温是摄氏度.(4)从体温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填“好转”或“恶化”)16.(2015•重庆校级模拟)李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运行图可以看出:①李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分.②返回时速度是每小时千米.17.(2015•衡水模拟)如图是李方和王刚400米赛跑情况的折线统计图.(1)跑完400米,李方用了()秒,王刚用了()秒.(2)第30秒时,李方跑了()米,王刚跑了()米.(3)前200米,()跑得快些,后100米,()跑得快些.18.(2015春•抚州期末)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根据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填空.(1)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分钟.(2)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每小时行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千米.19.(2015•天长市)如图是五(1)班某位同学六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①这位同学考的最高分是分,最低分是分.它们相差分.②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成绩是呈趋势.三.判断题(共2小题)20.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判断对错)21.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1小题)22.小英去上学,妈妈在她走后6分看到小英的作业本没有拿,便赶紧追了出去.下面是小英和妈妈走路所用时间和路程的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填空.(1)小英每分走m,妈妈每分走m.(2)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m.(3)照这样的速度,妈妈出发分后可以追上小英.五.操作题(共5小题)23.(2016春•江苏校级期末)下面是第一实小五年级各班班学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补充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完成下面各题.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9班男(人)23 24 25 25 26 27 28 29 30女(人)17 18 20 21 24 26 24 25 20(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实小第一实小五年级各班男生人数随着班级的升高基本都呈现的趋势.(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实小五年级班男生人数最多,班女生人数最多,班男、女生的人数最接近.(3)看了这两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24.(2015•福州)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①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甲飞机的飞行时间比乙飞机长.②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乙飞机的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25.(2015春•齐齐哈尔校级期末)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3)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解答.26.(2014春•寿县校级月考)星期天,圆圆随父母去旅游,先游览了A景区,后又游览了B景区.如图是出发后各时刻圆圆离家路程统计图.(1)他们时到达A景区,停留了小时.时到达B 景区,停留了小时.(2)B景区离圆圆家的路程是km.(3)他们下午时开始返回,下午时到家.27.(2012春•临安市校级期末)下面是李红和刘明两人校运会上800米赛跑行程图,看图回答问题.(1)跑完全程李红用了分钟.(2)李红到达终点后,刘明再跑分钟才到达终点.(3)李红平均每分钟跑米,刘明平均每分钟跑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200米.2016年08月15日2419868492@的小学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6春•江苏校级期末)从一个城市的一周气温情况折线统计图中,不能看出()A.这周气温变化趋势 B.这周哪天气温最高C.气温变化的原因【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趋势.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趋势.所以从一个城市的一周气温情况折线统计图中,不能看出气温变化的原因.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应用.2.(2015•东台市模拟)在下面三幅图所示的时间与路程关系中,最符合龟兔赛跑这则故事的是()A.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分析】根据图意,分别分析乌龟和兔子随时间变化它们的路程变化情况,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对于乌龟,其运动过程可分为两段,从起点到终点乌龟没有停歇,其路程不断增加,到终点后等待兔子的这段时间路程不变,此时图象为水平线段;对于兔子,其运动过程可分为三段,开始跑得快,所以路程增加的快,中间睡觉时,路程不变,醒来时追赶乌龟时,路程增加快;分析图象可知:符合龟兔赛跑这则故事的是图象是C;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乌龟和兔子随时间变化它们的路程变化情况以及图形特征判断即可.3.(2015•盐城校级模拟)邮箱装满油的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当汽车恰好剩油箱体积的一半时就加满油,接着又按原速度行驶,到目的地时邮箱中还剩有三分之一体积的汽油,设油箱中所剩汽油量为V,时间为t,则,V与t的图象是()A.B.C.D.【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本题如果从正面分析很难找出函数的图象,因为加油的过程汽车是静止还是运动不能确定,但是本题作为选择题出现可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因为汽车最后到目的地时油箱中还剩有体积的汽油,所以函数图象最后一定不与x轴相交,可排除D;又因当汽油恰剩油箱体积的一半时就加满油,所以函数图象中间的最低点一定不与x轴相交,故可排除C;因为汽车加油后一定有一段函数图象处于上升阶段,故可排除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图象,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知横纵坐标所表示的意义,正确分析自变量在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4.(2015春•陆良县期末)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一段路,接着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南走一段路就到学校了.可以表示他从家到学校路线的图是()A.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分析】依据地图上方向辨别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知:小明先向上走,再向左走,再向下偏左走,到达学校,由此找出路线图即可.【解答】解: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一段路,接着向西走一段路,最后再向西南走一段路就到学校,小明走的路线应该是B.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关键是弄清楚地图上的方向规定.5.(2015秋•漳州校级期末)晚饭后,爸爸去洗澡,热水器里装有250升水,他洗了6分,用了一半的水,然后停止洗澡,6分后,小明去洗澡,他也用了6分,把热水器内的水用完.下面()幅图描述了热水器内水的体积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A. 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热水器中的水量看作单位“1”,爸爸用了水量的(250×)剩下的水是小明用去的,爸爸、小明共用去了(6+6)分钟,另为中间停止了6分钟,所以图中的时间应该是(6+6+6)分钟,列式解答再对照上图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热水器内剩余水量为:250×=125(升),时间为:6+6+6=18(分钟),答:爸爸洗完澡水箱内的水量是125升,爸爸和爸爸都洗完澡所用的时间是18分钟.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小军洗完澡后水箱内的水量与小明、爸爸都洗完澡所共有的时间.6.(2015秋•扬中市校级期末)小红去超市买东西,在路上遇到同学交谈了一会,然后去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回家,下面()比较准确反映了小明的活动.A.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填空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小红离家的距离变化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小红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3)途中休息后到超市,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4)在超市买东西,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5)从超市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只有选项A符合这一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懂图意,再根据图意进行分析、判断.7.(2015秋•桐庐县期末)下面事件中,()最适合用如图来表示.A.某校六个班的人数B.某个月中6天的天气情况C.六个好朋友每天看书时间统计D.张明近几年的身高情况.【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填空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的趋势.【解答】解:A,表示某校六个班的人数,选用条形统计图;B,表示某个月中6天的天气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C,表示六个好朋友每天看书的时间统计,选用折线统计图;D,表示张明近几年的身高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但是它的身高是逐渐增高,而不是下降.所以此图不符合张明近几年的身高情况.因此,以上事件能用此图表示的是六个好朋友每天看书的时间统计.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8.(2015秋•南安市期末)“小明走路去上学,走了一段路后,走了一段路后,怕迟到就跑步到学校”.下图能反映这样描述的是()A.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通过观察四幅折线统计图,图A和图C不符合小明的行为.小明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离家的距离原来越远,通过观察,图B描述了小明的行为.【解答】解:小明先走后跑,也就是速度由慢到快,离家的距离原来越远,通过观察,图B 描述了小明的行为.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统计图的能力.9.(2015秋•扬中市校级期末)淘气从家去书城,中途休息了几分钟,到书城买完书后直接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淘气这一过程的图象是()A.B.C.D.【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所给的条件,分析出时间与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再从选项中找出符合的答案.【解答】解:淘气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2)途中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3)途中休息后到书城,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4)在书城借书,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5)从书城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只有选项C符合这一变化.故选:C.【点评】这类题目关键是找出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分好段求解.10.(2014•公安县)星期天,小莉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哪个图描述了上面的叙述()A. 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莉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莉的行走路线.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描述选择合适的折线统计图.11.(2014•广东)如图是内地某工厂工人的下半年月收入统计图,请问他的月薪增涨幅度最大的是()月.A.8月B.9月C.12月D.11月【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7月到8月,8月到9月,9月到10月,10月到11月,11月到12月的工人月薪增涨幅度,然后比较即可得出月薪增涨幅度最大的月份.【解答】解:7月到8月的月薪增长(1100﹣1000)=100元,增幅为:100÷1000=10%,8月到9月的月薪增长(1170﹣1100)=70元,增幅为:70÷1100≈6.36%9月到10月的月薪增长(1240﹣1170)=70元,增幅为:70÷1170≈5.98%10月到11月的月薪增长(1300﹣1240)=60元,增幅为:60÷1240=4.84%11月到12月的月薪增长(1450﹣1300)=150元,增幅为:150÷1300=11.5%因为11.5%>10%>6.36%>5.98%>4.84%所以11月份到12月份月薪增涨幅度最大;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单位“1”,根据“(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12.(2014•浦口区)淘淘和爸爸在家洗澡,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250升水,他洗了6分钟,用了的水,然后停止洗澡;6分钟后,爸爸又去洗,也洗了6分钟,把热水器内的水全部用完了.下面()图表示了水量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A. B.C.【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热水器中的水量看作单位“1”,聪聪用了水量的(250×),剩下的水是爸爸用去的,聪聪、爸爸共用去了(6+6)分钟,另为中间停止了6分钟,所以图中的时间应该是(6+6+6)分钟,列式解答再对照上图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答.【解答】解:聪聪洗完后热水器内剩余水量为:250×(1﹣),=250×0.6,=150(升),时间为:6+6+6=18(分钟),答:聪聪洗完澡水箱内的水量是150升,聪聪和爸爸都洗完澡所用的时间是18分钟.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聪聪洗完澡后水箱内的水量与聪聪、爸爸都洗完澡所共有的时间.13.(2014•高邮市)如图1是水滴进入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图2第二行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下列对应中正确的是()A.(1)﹣(a)B.(2)﹣(b)C.(3)﹣(c)D.(4)﹣(d)【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先根据容器的上下的大小,判断水上升快慢和对应的图象,再对题中的每一种结论进行判断.【解答】解:在只有容器不同的情况下,容器中水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图象与容器的形状有关.A、由于容器的形状是规则圆柱体,所以水的深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匀的沿直线上升,(1)﹣(b),A错误;B、由于容器的形状是规则圆柱体,所以水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也是均匀的直线,时间和水的高度的商应该是固定值,并且比(1)上升慢(2)﹣(c),B错误;C、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宽上窄,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慢后快,表现出的图形为先缓后陡,(3)﹣(a),C错误;D、由于容器的形状是下窄上宽,所以水的深度上升是先快后慢,表现出的图形为先陡后缓,(4)﹣(d),D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根据实际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共6小题)14.(2016春•应城市校级期末)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数量的增减变化.【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数据的变化趋势,更容易比较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解答】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数量的增减变化.故答案为:数量的增减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较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单个数量与总量的关系.15.(2016•泗阳县校级模拟)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1)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3)病人在5月6日18时的体温是39摄氏度.(4)从体温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好转.(填“好转”或“恶化”)【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1)由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护士每隔12﹣6=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折线图中最高的点表示温度最高,最低的点表示温度最低,由此即可求出答案;(3)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他在5月6日18时的体温是39摄氏度;(4)曲线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个病人的病情好转了.【解答】解::(1)由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护士每隔12﹣6=6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摄氏度,最低体温是36.8摄氏度;(3)他在5月6日18时的体温是39摄氏度;(4)从体温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好转.故答案为:(1)6;(2)39.5,36.8;(3)39;(4)好转.【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16.(2015•重庆校级模拟)李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运行图可以看出:①李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②返回时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①观察统计图,可知李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40﹣20=20分钟;②求返回时得速度,就用家到图书馆的总路程除以返回时用的时间即可.【解答】解:①40﹣20=20(分钟);②返回时用的小时数:120﹣100=20分钟,20分钟=小时返回时速度:5=15(千米);答:①李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②返回时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故答案为:20,15.【点评】此题考查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仔细观察领悟图意,获取信息,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即可.17.(2015•衡水模拟)如图是李方和王刚400米赛跑情况的折线统计图.(1)跑完400米,李方用了()秒,王刚用了()秒.(2)第30秒时,李方跑了()米,王刚跑了()米.(3)前200米,()跑得快些,后100米,()跑得快些.【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横坐标表示跑得时间,纵坐标表示跑得路程;实线表示李方跑的过程,虚线表示王刚跑的过程;分别找出它们的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读出数据求解.【解答】解:(1)跑完400米,李方用了90秒,王刚用了80秒;(2)第30秒时,李方跑了200米,王刚跑了150米;(3)前200米,李方跑得快些,后100米,王刚跑得快些.故答案为:90,80;200,150;李方,王刚.【点评】本题先读懂图例,根据图例读出数据,再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18.(2015春•抚州期末)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根据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填空.(1)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20分钟,在图书馆借书用40分钟.(2)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15千米.【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统计图知,小华骑车从家去图书馆借书,行驶20分钟后停留了20分钟,继续前行,又经过20分钟后,共行驶了5千米到达图书馆,在图书馆逗留40分钟后骑车回家只用了20分钟;据此可以求得小华去的时候的平均速度及返回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20+40=60分钟=1小时,5÷1=5(千米),(2)20分钟=小时,5÷,=5×3,=15(千米),答: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20分,在图书馆借书用40分.从家中去图书馆,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故答案为:20,40,5,15.【点评】此题考查了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行驶时间与行驶路程的数量关系,以及利用统计图中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9.(2015•天长市)如图是五(1)班某位同学六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①这位同学考的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70分.它们相差30分.②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成绩是呈上升趋势.【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题;对应法;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1)认真观察统计图中标注的数据信息,即可进行解答;(2)依据统计图中分数曲线的变化趋势,即可得出这位同学的成绩变化趋势.【解答】解:①这位同学考的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70分.它们相差30分.②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成绩是呈上升趋势.故答案为:100、70、30;上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会观察统计图,运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三.判断题(共2小题)20.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判断对错)【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判断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因此,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1.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判断对错)【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专题】综合判断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四.应用题(共1小题)22.小英去上学,妈妈在她走后6分看到小英的作业本没有拿,便赶紧追了出去.下面是小英和妈妈走路所用时间和路程的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填。
探究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作文
![探究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2ee3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8.png)
探究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作文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信息来源,它能帮助我们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而要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数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数学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而这其中蕴含的复杂计算和模型建立,离不开数学的帮助。
首先,数学在天气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气象观测站会定期收集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多种数据。
然而,这些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有关天气变化的信息,需要经过数学运算和分析来得出有用的结果。
例如,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温度异常,从而提前预警。
其次,数学在天气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模型是基于一系列气象学原理和方程式构建的,通过对大气中的物理量进行计算和模拟,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这一过程离不开数学的支持,需要运用微分方程、统计学、概率论等数学知识。
例如,通过计算大气中的温湿度、风场等物理量的变化,可以预测下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精确的定量描述,如气温的范围、降水的概率等等。
此外,数学在天气预报的预测精度提升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预报模型的数学算法,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引入数据同化技术将实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计算融合,以修正模型的偏差和误差,从而提高预报的精度。
另外,通过运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结合雷达和卫星图像等观测数据,可以进行实时气象追踪和预警,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天气信息。
最后,数学还在天气预报的可视化展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将丰富的气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和计算,可以生成各种图表和图像,直观地展示天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例如,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可以生成气温、降水、风力等数据的柱状图、折线图,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中班天气预报活动教案范文
![中班天气预报活动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2b7c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知道天气预报的内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图片、天气预报卡片等。
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
3. 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作用,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幼儿观察天气图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创作:让幼儿用画笔或彩泥创作自己的天气预报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2. 开展户外天气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五、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天气预报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提高。
但在活动组织方面,仍需注意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活动效果。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天气预报的认识,使其能够理解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术语。
2. 培养幼儿的预测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天气线索预测未来天气。
3. 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七、活动准备1. 教具:天气预报图标卡片、天气模拟道具(如太阳、云、雨等)。
2. 材料:画纸、彩笔、贴纸等。
3. 环境:设置一个模拟天气预报的直播间,准备好相关道具和展示板。
八、活动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天气预报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