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8.环境放射性监测8.1
环 境 放 射 性 监 测
常用的检测器即利用上述效应工作
电离型检测器 利用电离效应 气体
闪烁型检测器 利用光效应
半导体检测器 利用电离效应 固态半导体
2021/7/23
21
第五节 放射性监测
5.1 监测对象及内容
监测对象
现场监测 对应用核技术的内部场所的监测
个人剂量 对从事与核有关专业人员以及公 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2021/7/23
26
小结和练习题
本章要点 环境放射性的来源 三种核衰变 半衰期计算 复习题
p285 1、2、3 作业
p285 4、6
2021/7/23
27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处于 “动态平衡”。当环境质量偏离稳态时环境质 量随之变化。若在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 即发生“瞬态局部严重污染”,即突发性环境 污染事故。它是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 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 污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 事故
环境监测 对外环境的放射性水平监测,对 象有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
环境监测的主要核素有:α放射性核素和β放
射性核素
2021/7/23
22
放射性监测
监测内容 放射源强度、办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 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含量、空间照射量
或电离辐射剂量
2021/7/23
23
5.2 放射性监测方法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 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 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可使其原子电离, 也能灼伤皮肤。
2021/7/23
6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γ衰变
γ衰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与防护方法
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与防护方法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是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在地表及地下水中的表现形式。
这些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铀、钍、钚等放射性元素在矿床中的含量较高。
然而,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研究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及相应的防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中放射性元素的来源与分布放射性元素的来源放射性元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地球的形成过程。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主要来源于地球早期放射性元素的积累,地幔和地核中的放射性元素则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放射性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
在一些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花岗岩、伟晶岩、磷酸盐岩等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较高。
此外,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成矿带,如我国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
矿床中放射性元素的潜在危害矿床中的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辐射:人体长时间暴露在放射性元素辐射环境下,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基因突变,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2.内部辐射:人体摄入放射性元素后,放射性物质在体内衰变产生的辐射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3.遗传危害:放射性元素对遗传物质的损伤可能影响后代的健康,导致遗传性疾病等。
防护方法针对矿床中放射性元素的潜在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方法至关重要。
防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防护:在矿床开采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如隔离、覆盖、填充、通风等,降低放射性元素的暴露风险。
2.个人防护:矿工等从事矿床开采的工作人员应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减少放射性元素的接触。
3.健康监测:对矿工等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放射性元素引起的疾病。
4.环境监测:对矿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放射性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5.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对矿床开发利用的监管,确保放射性元素的安全控制。
企业环境监测与改善制度
企业环境监测与改善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环境监测与改善工作,并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通过监测环境情形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供应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 监测责任与义务2.1 企业负责人应确定一名环境监测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承当责任。
2.2 环境监测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独立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随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监测结果。
2.3 全部员工应搭配环境监测负责人的工作,供应必需的帮助和支持,如供应相关数据、出示场合等。
3. 环境监测内容3.1 大气环境监测:包含空气质量、噪音等指标的监测。
3.2 污水排放监测:对企业废水排放进行监测,记录排放量、水质监测、达标情况等。
3.3 废物处理监测:监测废弃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情况,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3.4 环境安全监测:对企业内部环境安全指标进行监测,包含有害物质浓度、放射性物质等。
3.5 其他监测内容:依据实际需要,可以对特定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如土壤质量、辐射水平等。
4. 环境监测频率与方法4.1 监测频率:依据不同环境监测内容和法规要求,订立合理的监测频率,确保掩盖全面且及时有效。
4.2 监测方法: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监测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监测设备与设施:选用符合要求的监测设备与设施,定期维护和校正,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4.4 监测记录与报告: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认真记录,并依据需要,编制监测报告上报给相关部门或机构。
5. 改善措施与效果评估5.1 监测结果分析:环境监测负责人应依据监测结果,分析环境情形,并确定需要改善的重点方向。
5.2 改善措施订立:依据监测结果分析,订立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5.3 改善效果评估:对实施的改善措施进行评估,确保改善效果实现预期,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范文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范文一、引言放射性物质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其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危害性。
因此,对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危害和管理方面进行探讨,为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及危害1. 放射性物质的特性放射性物质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放射性衰变:放射性物质会自行发生放射性衰变,释放出射线或颗粒。
(2)半衰期: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指该物质衰变到原来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放射性物质具有不同的半衰期。
(3)辐射:放射性物质通过射线和颗粒释放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包括:(1)损伤生物组织:放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导致细胞变异、组织坏死甚至癌症等疾病。
(2)辐射污染:放射性物质的不当处理和管理会导致辐射污染,对环境中的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和生物的健康。
三、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措施为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措施: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放射性物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放射性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理等环节,并强化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和检查。
2. 许可制度的建立设立放射性物质管理的许可制度,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放射性物质使用、处理等行为进行许可和监管。
3. 放射性物质的严格管控建立放射性物质的严格管控机制,包括储存设施的建设、放射性物质的登记管理、入库出库的记录和核查等。
同时,加强入口和出口的监管,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非法流通和滥用。
4. 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立和使用对于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屏蔽、个体防护用具和控制区域等,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 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其对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责任意识,熟悉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和操作规程,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和事故处置能力。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排放B. 汽车尾气C. 土壤侵蚀D. 燃烧化石燃料答案:C2. 以下哪种污染物不属于水体污染的范畴?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3. 环境监测中,土壤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重金属含量B. 有机污染物C. 土壤湿度D. 土壤pH值答案:C4. 环境噪声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噪声的主要来源?A. 交通噪声B. 工业噪声C. 建筑施工噪声D. 植物生长答案:D5.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监测的内容?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量C. 土壤肥力D. 生态系统功能答案:C6.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固体废物的监测指标?A. 化学需氧量B. 重金属含量C. 有机物含量D. 放射性水平答案:A7.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目的?A. 评估环境质量B. 制定环境政策C. 预测环境变化D. 制造污染源答案:D8.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方法?A. 现场采样B. 实验室分析C. 遥感监测D. 人工模拟答案:D9.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电子显微镜D. 离心机答案:D10.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方法?A. 数据整理B. 数据分析C. 数据预测D. 数据销毁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监测中,大气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一氧化碳D. 颗粒物答案:A, B, C, D12. 环境监测中,水体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化学需氧量B. 悬浮固体C. 氨氮D. 总磷答案:A, B, C, D13. 环境监测中,土壤污染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哪些?A. 重金属含量B. 有机污染物C. 微生物数量D. 土壤湿度答案:A, B, C14. 环境监测中,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量C. 生态系统功能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15.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哪些?A. 气相色谱仪B. 质谱仪C. 电子显微镜D. 光谱仪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第八章.
天然铀
3. 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40K
209Bi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称为天然放射性本 底,它是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准。
(二)人为放射性核素
1.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地下核爆炸冒 顶事故
大气层核试验 核动力航具事故
放射性尘埃
2. 核工业
原子能核电站
核动力潜艇
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污染:“三废”排放物
原子能反应堆
3.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
放疗
示踪试验 发 光 钟 表
化 疗
4.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放射性物质 标志
稀土金属矿的开采、提炼— —排放“三废”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
表8.2 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核素
40K 226Ra 232Th 238U
受照射部位 器官分类 器官名称 全身、性腺、 红骨髓、眼晶体 职业性放射性 工作人员的年 最大容许剂量 当量①/Sv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 广大居民年 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 最大容许剂 员和居民的年最大容 量当量②/Sv ① 许剂量当量 /Sv
第一类 第二类
5×10-2
5×10-3 3×10-2 ②
5×10-4 1×10-2
表8.1 品质因数与照射类型、射线种类的关系
照射类型 射线种类
x、γ、e 中能中子(0.02MeV) 中能中子(0.1MeV) 快中子(0.5~10MeV) 重反冲核
品质因素
1 5 8 10 20
热中子及能量小于0.005MeV的中能中子 3
外照射
β -、β+、γ、e、x
内照射 α 裂变碎片、α发射中的反冲核
2023大学_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2023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2023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划分,包括: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2、环境监测的特点是:1、综合性监测手段, 监测对象,数据处理。
2、连续性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追踪性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3、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它们是: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4、水样分析测定之前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当测定含有机物的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是,需进行消解处理。
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消解后的水样要求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解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干式消解法和微博消解法等。
当水样中的预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富集与分离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常用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5、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记为化学需氧量(COD)6、环境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包括: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7、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有:8、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作用:一直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具体为加入生物抑制剂,如测N P时加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调节PH,如测定重金属例子的水样常用硝酸酸化指PH 为1-2,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也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定硫化物,加入坏血酸,防止硫化物被氧化9、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在酸性介质中,让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___540nm______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10、在废水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16、在废水监测中,以下哪些属于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总有机碳等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几次?3次,城市管网污水,刻在一年的丰水期。
广西大学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环境监测重点
广西大学环境工程考研专业课环境监测重点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力孙裕生刘秀英合编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计算(原子吸收或者是做过的实验内容)第一章绪论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环境监测的分类一定要清楚;2. p4 环境污染的特点;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3. p5 环境监测的特点(必须掌握); 4. p6 监测技术(要掌握);监测技术概述这一部分内容要熟悉; 5. p7 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概念及特点(要了解);6. p9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这部分内容要掌握)7. p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它的两个分类;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 p31(倒数3、4行)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医院污水等。
2. p32-p33监测项目---每种监测类别至少能说出6、7种监测项目;3. p34 (2-5行)第一类??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这两类中,一类的要背下来,二类不要求记下来;4. p34 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原则――A、B、C三类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5. p34、p35 (二)监测分析方法的分类这一部分要看一下6. p35、36 表2-1各类监测分析方法测定项目这个表要熟悉,考根据物质选方法;7. p37 监测断面设置原则;8. p39 采样点位的确定―前面三段内容:“设置监测断面后??各设一个采样点” (这一部分一定要熟悉); 9. p40 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了解);10.p41-42 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1.p43 “综合水样”的概念;12.p45 采样水样注意事项(1),这一部分一定要记住; 13.p51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干灰化法)。
”这一段要记住; 14.p52 干灰化法15.p52 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有过滤、??层析等”这一句话;16.p55 固相萃取法(SPE)――“固相萃取法的萃取??特殊填料”这一段话;17.p56 吸附法――“常用于水样预处理??和疏基棉等”这句话; 18.p57 离子交换法――“广泛应用的是??即离子交换树脂。
环境检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射 性 衰
β负,电子俘获-x ) 3、母体——子体(较低能级或基态子体)
变
+γ+α(或β)(同质异能跃迁)
的
类
型
第4页,本讲稿共55页
1.α衰变(4He核-α粒子) 226Ra → 222Rn + 4He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第5页,本讲稿共55页
(三) 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 放射性活度(A): 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的放 射性活度A的定义式是 A=dN/dt
5、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预处理 (三)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第33页,本讲稿共55页
(一)样品采集
1、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沉降物包括干沉降物和湿沉降物,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爆炸所产
生的放射性尘埃,小部分来源于人工放射性微粒。 对于放射性干沉降物样品可用水盘法、粘纸法、高罐法采集。
湿沉降物系指随雨(雪)降落的沉降物,其采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
采集的水样根据需要可供作各种放射性监测分析。
第36页,本讲稿共55页
4、食品、生物样品: ——于收获季节在田地里布设的采样点位采集粮食的样品后混合; ——对已收获的粮食在存放处的上、中、下各层均匀采集后混合。 ——蔬菜应采集不同类型品种的样品。
连续监测是在现场安装放射性自动监测仪器,实现采样、预处 理和测定自动化。
对环境样品进行放射性测量和对非放射性环境样品监测过程一样, 也是经过:
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选择适宜方法——仪器测定
第32页,本讲稿共55页
(一)样品采集
1、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2、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 3、放射性水样的采集
4、食品、生物样品的采集
1R=2.58 × 10-4 C.kg-1 照射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0章)】【圣才出品】
2.环境优先污染物 答: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 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 一类物质。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4 / 1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规定了 13 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 举其中的 6 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八步。 【答案】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 处理;综合评价 【解析】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一监测方案制订一优化布点一样品采集一运
四、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 度)及其变化趋势的方法。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样品采集一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综合评价等。
《环境分析与监测》八套试题与答案
《环境分析与监测》考试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测定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
、。
、。
4.在一条采样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米时,只在水面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后水的颜色。
8.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水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9.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是。
10.由于底质(沉淀物)比较稳定,一般每年在期采样1次。
11.当河流断面宽度在100~1000米时,监测断面上应设条采样垂线。
12.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位是。
、两种。
14.一条理想的标准曲线,对其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的要求是。
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
17.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渗漏可能造成带状污染,此时地下水样的采集宜用设置监测井。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2.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B、进行定量分析C、分离混合物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3.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
A、普通电热蒸馏水B、全玻二次蒸馏水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4.大气采样时,多孔筛板吸收管气样入口应是()。
A、球形上部的导管口B、球形旁边的长导管口C、上述两个导管口都可以D、随便哪一个导管口5.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
A、24小时B、48小时 C、72小时 D、96小时6.采集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
A、铁制B、铅制C、不锈钢制D、塑料制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A、0.72B、0.74C8.采集溶解氧水样应在现场固定,固定方法是()。
A、加入MnSO4溶液B、加入碱性KI溶液C、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 D、只要塞紧瓶塞9.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环境放射性监测
监测方法
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定期对 空气、土壤、水体等进行采样 和分析。
案例
法国某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
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核电站周围环境 的放射性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未发现异常升高。
核废料储存与处理设施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确保核废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的安全运 行,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和扩散。
监测方法
对核废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的各个关键 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废料池、处 理车间和储存仓库等。
伽马能谱分析
通过测量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的伽马射线能量, 确定不同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浓度。
剂量率测量
使用剂量计测量环境中的辐射剂量率,评估人体 受到的辐射剂量。
表面污染测量
对物体表面进行放射性测量,以检查是否存在放 射性物质污染。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和异常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要点一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点二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活动,提供监测数据和信息 ,促进监测工作的公开透明和民主监督。
05
环境放射性监测案例研究
核设施周围环境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评估核设施运行对周围环境的 放射性影响,确保公众健康与
统计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放射性分布特征和规律。
模型预测
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预测未来环境放射性趋势和变化。
监测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遵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 组织制定的监测标准和指南。
国家法规
遵守各国政府制定的环境放射性监测 法规和标准,确保监测活动的合法性 和规范性。
HJ-1325-2023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
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放射性测井的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使用、贮存和运输等活动应遵循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放射性测井活动中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
地质勘探相关放射性测井活动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1806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T15849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18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 logging利用γ射线、中子与钻井周围岩石等介质的相互作用,或者用注入油井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作为示踪剂确定流体在井管内或地层孔隙间的运动状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寻找油气藏和油气井工程的地球物理方法。
本标准中放射性测井包括γ测井、中子测井和放射性示踪测井。
3.2放射性测井仪radioactive logging device利用射线与地球岩层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与地球岩层作用后的射线来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设备。
一般由放射源与探测器等组成,主要分为γ测井仪和中子测井仪。
3.3井下释放器in-well releaser盛装放射性示踪剂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点或定时将示踪剂释放到井内的一种装置。
3.4中子发生器neutron generator利用直流电压,通过(d,n)等反应产生中子的射线装置,是脉冲中子测井仪的一个关键部件。
本标准特指测井中子发生器,一般由密封中子管和外接电路组成。
3.5源库radioactive source repository用于贮存、放置和保管测井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专用库房设施。
3.6临时存放库temporary repository设置于放射性测井工作现场或附近,用于测井工作期间临时存放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专用存放设施。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范本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范本是为了保障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利益,防治放射性事故,规范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行为,促进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制定。
第二章法律、法规和标准第二条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三章机构和责任第三条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应当由使用单位设立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责。
第四章放射性物质的分类和管理等级第四条放射性物质应当根据辐射危害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因素进行分类,并确定相应的管理等级。
第五章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和验收第五条放射性物质的采购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放射性物质的质量和安全。
第六章放射性物质的储存第六条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第七章放射性物质的使用第七条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八章放射性物质的运输第八条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九章放射性物质的事故应急预案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放射性物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对放射性事故的准备工作。
第十章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检测第十条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性。
第十一章放射性物质的废物处理第十一条放射性物质的废物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十二章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培训第十二条使用单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三章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处理第十三条相关部门应当对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
第十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范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到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以上是一个____字的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范本,仅供参考。
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监测工作必须依法进行,并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加强对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和发布。
第四条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障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不得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第五条环境监测机构是指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站等。
第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依法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编制环境监测规划和方案,明确监测和工作计划,并按照规定的周期和频率进行监测。
第九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等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第十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测量。
第三章环境监测内容第十一条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放射性物质和污染源等。
第十二条空气质量监测应当包括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的监测,针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应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体的监测,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
第十四条土壤质量监测应当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酸碱度等指标的监测,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五条噪声监测应当对城市、交通、工业、建筑等噪声源进行监测,控制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十六条放射性物质监测应当对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确保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污染源监测应当对各类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等进行监测和治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规范
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规范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核能的特殊性质,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成为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工作。
因此,建立规范、科学的监测体系,确保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监测范围和对象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核电厂周边环境以及核电厂内部的放射性物质排放和浓度。
核电厂周边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放射性物质浓度,以及食品、农产品等人类摄入食物途径的放射性物质摄入量。
核电厂内部监测主要集中在燃料元件组件、冷却和蒸汽环路等关键部位的放射性物质浓度。
二、监测方法和技术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应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和测量等环节,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γ射线测量、α射线测量和β射线测量等。
同时,在选择监测方法时应考虑到环境介质的特殊性,如水样和土壤样品的不同处理、前处理等。
三、监测设备和仪器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需要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仪器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监测设备和仪器需要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监测过程中,还应采取适当的质控措施,如并行采样、复检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频率和报告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应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
监测频率的确定应考虑到核电厂运行状态、环境变化和环境介质的敏感性等因素。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监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改善措施等内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进行公示和共享。
五、应急响应和处理核电厂环境放射性监测中应设置应急响应机制和处理方案,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和应对。
应急响应和处理应基于科学、规范的原则,并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应对不同程度的放射性事故制定相应的预案和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公众的损害。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
19
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8
50
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8
(三)专设排放口 对于液体流出物,排放口的选取应避开 集中取水口,经济鱼类产卵场,回游路 线和水生生物养殖场。此外,液体流出 物排放口应选在对流出物扩散条件好的 水域。
51
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9
(四)流出物的监测 对流出物排放进行监测有以下几个作用: • 估算年排放总量 • 检验“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效能 • 及时发现偶然误排 • 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判断事故排放量 • 为设施运行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辐射源项 • 改善公共关系
本底调查的作用 对于大范围普查性的本底调查,其目的 是事先确定的,这类调查的目的往往是获 得平均水平,比如公众平均接受的陆地γ 剂量率,地面附近宇宙射线,环境及室 内氡水平等。
15
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5-1
本底调查主要目的有: • 在拟评价核与辐射设施的周边范围内,
确定天然放射性本底状况; • 确定由于大气层核试验、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事故、其他邻近核与辐射设施所产 生的人工放射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环 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所引起 的辐射剂量;
16
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5-2
• 判断本底贡献处于正常范围还是存在异 常;
• 确定本底基线,以便为今后运行时的环 境影响作比较。
• 为核及辐射设施在运行寿期终了实施退 役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分类
根据人类与环境的密切程度及对自然环境 的改造程度,由近至远、由小到大,可将 环境分为四类:即
①聚落环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环境,如 院落、村落、城市等人类居住区域;
②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和基地, 其范围包括整个生物圈的四个组成部分, 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③地质环境,主要指地壳层; ④星际环境,指地球及宇宙空间。
3、酸雨和空气污染 随着工业发展和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愈来愈多,造成雨、雪、雾、露等呈酸 性,统称为酸雨。现在,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硫化物 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有些烟雾大都经过高烟筒排放,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可以漂洋过海,到达几千千米之处, 因而酸雨又被称为“跨国界的恶魔”。目前,酸雨已成为 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 构,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贫瘠,植被破坏, 影响植物的发育;其次是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落在江 河中,造成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由于水源酸化致使金属 元素溶出,对饮用者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此外,酸雨还 会腐蚀建筑物。
脆弱的海洋生态失去平衡。由于人类不断向大海排放污染 物,大量建设海上旅游设施……近年来发生在近海水域的 污染事件不断增多。海洋污染主要有原油泄漏污染、漂浮 物污染和有机化合物污染及赤潮、黑潮等。全世界1/3的 沿海地区(在欧洲是80%的沿海地区)遭到了破坏。
6、生物多样性锐减 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在过去的两亿年中,每27年中才有 一种植物从地球上消失,每世纪有90多种脊椎动物灭绝。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生态
10、混乱的城市化 随着城市数量的迅速增加,城市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人 口密集、工厂林立、交通频繁等造成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与生态破坏。
2023年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案
2023年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案____年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案1. 背景介绍放射性疾病是一种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疾病,具有广泛的危害性,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放射性污染的迹象,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制定一个科学、规范的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确保对放射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全面、准确、及时;2.2 原则: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公正性、透明性、可持续性。
3. 工作组织3.1 成立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组,包括监测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代表;3.2 工作组设立主席和副主席,负责指导和协调监测工作;3.3 工作组设立专门的行政协调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4. 监测网络布局4.1 设立放射性疾病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总体管理和指导;4.2 在重点城市、核能站点、核废料处理厂、放射性物质储存库等地方设立监测站点;4.3 建立与国际放射性疾病监测机构的合作交流机制。
5. 监测方法与内容5.1 采用多种监测手段进行放射性疾病监测,包括远程遥感监测、现场监测、生物监测、环境样品采集等;5.2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等;5.3 建立完善的监测仪器设备体系,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6.1 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6.2 加强监测数据的统计、比对和分析工作,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6.3 建立数据共享和公开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公正和透明。
7. 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7.1 根据监测数据和现有风险评估模型,对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风险进行评估;7.2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装备调配等;7.3 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
8. 信息发布与宣传8.1 建立放射性疾病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报告;8.2 加强对公众和媒体的宣传,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8.3 加强对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指导和培训。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安全与环保要求考核试卷
B.
C.
D.
6.以下哪种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校准频次不符合国家标准?
A.
B.
C.
D.
7.在环境监测现场,以下哪项不是对仪器仪表运输与储存的基本安全要求?
A.
B.
C.
D.
8.关于土壤污染监测设备,以下哪项不是其环保性能的体现?
A.
B.
C.
D.
9.在进行环境监测时,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仪器仪表的环保要求?
1.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私自拆卸。()
2.所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都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
3.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校准可以随意进行,无需遵循固定的时间表。()
4.在进行化学污染监测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5.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完全不需要遵守空中交通规则。()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3. C
4. D
5. A
6. B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D
17. A
18. B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D
3. ABC
4. ABC
5. ABCD
6. ABC
7. ABCD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安全与环保要求考核试卷
四个选项之间以“)A. ” “B. ” “C. ” “D. ”的形式间隔。
```
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放射性污染 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 放射性监测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
(一)放射性核衰变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按一定能级运行的 原子所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又称 为核子。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能自发地改变核 结构,这种现象称核衰变。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 射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 β和γ 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大于82)自发放出 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 ,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 β 衰变可 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 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全部被阻时,形成的同一种符号( 正或负)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单位:库伦/千克,(C. kg-1), 旧 单位是伦琴(R),
1R=2.58×10-4C.kg-1
照射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在环境放射性监测中是一个重要的 概念.
(二)吸收剂量
定义: 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对辐射能的吸收量。 定义式:D=dε/dm
2、半衰期
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称为半 衰期。
(四)核反应
所谓核反应,是指用快速粒 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 和另一粒子的过程。
二、照射量和剂量
(一)照射量 只用于Χ或γ辐射和空气介质,它是表示Χ或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
大小的物理量。 定义:X=dQ/dm dQ是指在一个质量为dm的体积单元的空气中,由光子释放的所有
放射性的度量单位
1、放射性活度A——贝可,Bq 次/秒
性活度)
居里 Ci(1g纯镭-226的放射
1居里(Ci)=3.7 × 1010贝可(Bq)
2、吸收剂量D——戈瑞 Gy
3、剂量当量H——希沃特SV
4、照射量X——库仑/千克、(伦琴)
(三)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放射性活度(强度)
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A的 定义式是
A=dN/dt 式中:A—放射性活度,是放射性核素的核转变率,其专用单位是 Becquerel,简称贝可,用符号Bq表示,1Bq=1 sec-1 。d N—在时间间 隔d t内,处于该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的 核数目。比活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内所含有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 Bq.g-1。 两种放射源的活度相同时,只说明这两种放射源的核转变率相同,并 不能说明二者放射出的射线数目相同。
在人体组织中某一点处的剂量当量H等于吸收剂量与其他修正因数的乘积。H的 计算公式为: H=DQN 式中:Q为品质因子,亦称为线质系数,不同电离辐射的Q值列于表8-1。N为 其它修正系数,是吸收剂量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性修正因子的乘积, 对外照射源通常取N=1。 单位为SV(希沃特),1 SV=1 J. kg-1
式中:dε与dm分别代表受电离辐射作用的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 量与物质的质量.单位:Gy(戈瑞),1 Gy=1 J.kg-1。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物质,是衡量电离辐射与物质 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量。
吸收剂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单位为 Gy.s-1。
(三)剂量当量(H)--希沃特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