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音响技术的发展史和知识

合集下载

音响hifi发展历程

音响hifi发展历程

音响hifi发展历程音响HiFi(High Fidelity)一词源于英文,意为高保真。

音响HiFi是一种追求音质的技术,旨在实现音质的高保真还原。

下面将介绍音响HiFi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音响HiFi还未出现,人们只能用简陋的录音设备和低保真的扬声器来欣赏音乐。

直到1925年,美国电气工程师Harold Arnold成立了无辐射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扬声器。

这一创举为音响HiFi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音响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33年,美国电子工程师Edwin Herbert Colpitts发明了脉冲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技术,该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为音频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948年,英国科学家Tom Kilburn和Frederic Callend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Manchester Mark 1,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现数字音频的计算机。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音响HiFi迎来了全面的发展。

1958年,美国企业家Paul Klipsch在美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以岩盆为座的音箱,开创了岩音箱的先河,也进一步改善了音响的音质。

此后,日本和欧美各国的音响品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音响产品,使音响HiF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音响HiFi进一步进入大众家庭。

随着艾佐瓦尔泰普推出了第一台由数字音频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输出的数字CD音响,人们开始迎来了数字音频时代。

1982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CD播放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高质量的音乐。

19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响HiFi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数字音频技术日益先进,高解析度音频成为了主流,音响HiFi开始走向纯数字化。

此外,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受限于电线连接,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实现音乐的无线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和舒适感。

音响的发展历程

音响的发展历程
音响的发展历程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四、场效应管音响
1.设计特点
场效应晶体管在音响数字化的今天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应用于音响领域的场效应管包括结型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而后者又分为LDMOS、VMOS及近年出现的U H C、IGBT等,并且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其优点有:①高输入阻抗容易驱动,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比较小;②输入结电容小(反馈电容),输出端负载的变化对输入端影响小;③电源利用率高;④驱动负载能力强;⑤布局走线合理,整机稳定性高,信噪比佳,音乐细节有很好表现;⑥场效应管更好的热稳定性,抗辐射性和较低噪声;⑦转换速率较高,高频特性好;⑧场效应管的失真多为偶次谐波失真,听感好;⑨高中低频能量分配适当,声音有密度感,低频潜得较深,音场较稳,透明感适中,层次感、解析力和定位感均有较好表现,具有良好的声场空间描绘能力;⑩失真度低于晶体管,比胆管大一些。
音响设计草图
音响问卷调查表
请您在所选项上打上对号(√)。
1.请选择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段是:
A.70后B.80后C.90后
3.您的专业是:
A.电子类B.计算机类C.艺术类D.其他
4.当您购买音响时,最主要是考虑哪一方面的问题:
A.品牌B.价格C.性能D.造型E.其他
5.您喜欢购买的音响是哪种风格:
五、数字音响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声音可以通过电声技术来传输和放大。

以下是音响发展历程的一些关键时刻:
1. 真空管时代:20世纪早期,真空管成为首个被用于放大声音的技术。

这些管子利用电子流来放大音频信号,并且能够在电子设备中产生音频波形。

2. 磁带录音机:1935年,AEG公司首次引入了磁带录音机,这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磁带以其较高的音频质量和可擦除的特性而受到欢迎。

3. 立体声技术:20世纪50年代,立体声技术开始普及。

立体声通过使用多个音箱和多个声道来增强音频体验,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更真实的音乐环境。

4. 液晶显示屏:20世纪80年代,液晶显示屏广泛应用于音响设备中。

这种屏幕可以显示音频信息、歌曲标题和设置选项,提供更方便和直观的操作方式。

5. 数字音频技术:20世纪80年代,数字音频技术开始出现。

数字音频通过将声音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进行处理,确保更准确和无损的音频传输和重现。

6. 蓝牙技术:21世纪初,蓝牙技术引入到音响设备中。

蓝牙技术使得音频无线传输成为可能,消除了传统耳机和音箱与播
放源之间的有线连接。

7. 智能音箱:近年来,智能音箱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设备集成了语音助手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音乐播放、查询信息等。

总之,音响发展经历了从真空管、磁带录音机、立体声技术到液晶显示屏、数字音频技术、蓝牙技术和智能音箱的演进。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音响设备变得更加方便、多样化和高品质。

轿车音响的发展史

轿车音响的发展史
一 、轿车音响的发展史
1、汽车音响的发展史
轿车音响的发展史,也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子技术的每项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推动着轿车音 响的发展。
(1)早在1923年,美国首先出现了装配无线电收音机的轿车,随后许多轿车 都步其后尘。
(2)20世纪50年代 出现半导体技术后,轿车收音机出现了技术革命,用半导体逐步取代了电子
(5)今天 轿车音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向大功率多路输出、多喇叭
环回音、多碟式镭射CD等方向发展。
世界音响制造商也将轿车音响辟为一个专门 的工业部门,针对轿车的特殊环境,充分考虑车厢 的音响效果,采用高新技术制造轿车音响设备,其 播送的音响效果完全能与家用音响相媲美。
2、汽车音响的特点
(1)结构紧凑 (2)使用环境恶劣。 (3)电源要求高。 (4)抗干扰能力强。 (5)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
管,提高了轿车收音机的寿命。
(3)70年代初 卡式收录机进入市场,一种可播放卡式录音带的车用收放两用机出现在轿
车上,同时机芯开始应用集成电路。
(4)80代末 一般轿车音响多以一个卡式收放两用机与一对扬声器为基础组合,
扬声器分左右两路声道,有的置于仪表板总成的两侧,有的置于 车 门,有的置于后座的后方, 收放两用机输出功率多在20W左右。
汽车的运行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包括振动、高温、噪音、电磁 波等都会干扰车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轿车专用的音响设备对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的要求都要比 家用音响严格,而且价格不菲。

高端音响技术的巅峰之作

高端音响技术的巅峰之作
02
高端音响的特点包括宽广的音场 、清晰的声音定位、低音强劲而 深沉、高音细腻而明亮等,能够 呈现出非常逼真的音响效果。
高端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高端音响开始起步,当时的音响设备主要采 用电子管技术,声音较为柔和。
20世纪70年代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音响设备开始数字化, 音质更加清晰。
20世纪60年代
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04 高端音响技术的前景与展 望
人工智能与高端音响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端音响带来更智能化的控制和调节,例如语音识别、自适应音效 调整等。
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优化音响系统的性能,提高音质效果,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听音体 验。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音响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支持多种音频压缩格式,如MP3、 AAC等,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解压技 术,确保音频质量不受损失。
音频修复与编辑
具备音频修复功能,能够去除噪音 、改善音质;同时支持音频剪辑、 混音等编辑功能,满足专业制作需 求。
扬声器技术
高品质驱动单元
防震与隔音设计
采用高性能的驱动单元,如高音扬声 器、中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确保 音频输出的清晰度和动态列
总结词
智能化的音乐体验与简洁的操控方式
详细描述
Sonos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音响领域的品牌,其高端音响产品系列包括Sonos One、Sonos Beam和 Sonos Playbase等。这些产品均支持Wi-Fi连接和语音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语音助手 轻松操控音乐播放、音量调节等,享受智能化的音乐体验。
无线技术与高端音响的结合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端 音响系统也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无 线连接方式,例如蓝牙、Wi-Fi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1、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的具体含义.单位dB是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的,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个单位就是贝尔(Be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其表达式是: Bel=lg(P/Po)P是被测量的功率Po是参考功率:Bel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将Bel除以10就是dB表达式是B=10lg(P/Po),dB=20lg(E/Eo),dB=20lg(I/Io). 2.什么是Hi-Fi?什么样的音响器材才Hi-Fi?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智能音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音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音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音响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

无线网络和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智能音响设备访问互联网、播放音乐、从事家庭自动化、甚至控制其他智能设备等。

本文将阐述智能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领域,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智能音响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语音合成技术。

当时,电子音乐家Max Mathews可通过计算机生成音频信号,并发明了最早的语音合成器。

之后,语音识别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家用智能音响产品。

第一代智能音响产品以语音助手为主要特点,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等。

第二代产品则结合了语音助手和音乐播放功能,如亚马逊的Echo、谷歌的Home等。

此外,由于互联网普及和物联网技术不断推动,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智能音响等与智能家居连接的设备的发展。

二、智能音响技术的应用领域智能音响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下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1.音乐娱乐智能音响设备能够通过互联网接入音乐服务平台,为用户播放歌曲、电台等,满足用户的音乐欣赏需求。

目前智能音响品牌已经和许多音乐服务平台进行合作,如亚马逊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

2.家居自动化智能音响设备可以与智能灯光、智能插座等智能家居设备连接,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家居自动化控制。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调节灯光亮度、打开空调、定时加热热水器等。

3.儿童教育智能音响设备可以作为儿童教育的工具,如语文听写、数字学习、绘本故事等。

它可以和家长一起陪伴孩子成长,满足现代人对于儿童教育的要求,对于家庭而言也具有相对的实用性。

4.智能助手智能音响设备可以通过语音搜索信息、打电话、发短信等应用场景,成为手机应用、电脑应用等的延伸。

从而可以在用户日常生活中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

三、智能音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智能音响技术中国家是市场正在快速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音响技术的发展史和知识

音响技术的发展史和知识

音响技术的发展史和知识1、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的具体含义. 单位dB是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的,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个单位就是贝尔(Be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其表达式是: Bel=lg(P/Po)P是被测量的功率Po是参考功率:Bel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将Bel除以10就是dB表达式是:dB=10lg(P/Po),dB=20lg(E/Eo),dB=20lg(I/Io).2.什么是Hi-Fi?什么样的音响器材才Hi-Fi?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音响技术及应用

音响技术及应用

家庭影院及多媒体音响系统
家庭影院音响系统
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多 声道音响系统、播放设备 等,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 验。
多媒体音响系统
适用于电脑、手机等多媒 体设备,提供高质量的音 频输出,满足用户听音乐、 看电影等需求。
系统配置与调试
根据房间大小、形状和用 户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 音响系统,并进行调试以 确保最佳音效表现。
在连接完成后,进行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测试,包括音频信号的输入、 输出、音量调节等功能,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调试技巧
针对测试结果,对音响系统进行调试,包括调整音量平衡、改善音 质、消除噪音等,以达到最佳音效效果。
系统性能评估指标
音质评估
01
通过客观指标如信噪比、失真度、频率响应等,以及主观听感
评价,对音响系统的音质进行全面评估。
80%
换能器原理
音响系统中的扬声器(换能器) 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实现声 音的重放。
音响系统组成与分类
音响系统组成
一般包括音源、功放、扬声器等部分,其中音源提供音频信号, 功放负责放大信号,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音响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场合和需求的不同,音响系统可分为家用音响、专业音 响、汽车音响等类型。
功放与扬声器
根据场地大小和音质要求,选 择合适的功放和扬声器组合。
其他辅助设备
考虑使用话筒、耳机、连接线 等辅助设备,以确保音响系统 的正常运行。
05
音响系统调试与优化
设备连接与测试方法
连接方法
根据设备接口类型和信号传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连接线和接头, 确保设备间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步骤
音量评估
02
测试音响系统的最大音量和动态范围,确保其能够满足不同场

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音响技术是指利用电声技术和音响设备来实现声音的增强、放大、传输和再现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音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音乐、电影、广播、会议、教育等领域。

音响技术的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升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音响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声技术的发展。

那个时候,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电流来产生声音,并通过扬声器将声音放大传播出去。

20世纪初,随着电子元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音响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从最早的电子管放大器到后来的晶体管、集成电路放大器,音响设备逐渐变得小巧而强大。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音响技术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音频的出现使得音频信号可以被准确地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大大提高了音质的还原和传输效果。

数字音频的应用涵盖了音乐录制制作、电影音效、电视直播、数字音乐播放器等方面。

音响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音源、音频处理器、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

音源是指声音的原始来源,可以是乐器演奏、人声演唱、电影片段等。

音频处理器则用来处理和调整音频信号,例如平衡音量、调整均衡器或添加音效。

音频放大器则负责将弱的音频信号放大到合适的功率,以便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扬声器则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从而产生可听到的声音。

音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音乐领域,音响技术的发展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音响系统的出现使得音乐可以在更大的空间中被欣赏,音乐会、演唱会等大型音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音响技术也为音乐制作和录制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使得音乐制作可以更加精细和专业。

在电影领域,音响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影的视觉效果与声音效果相辅相成,只有通过优秀的音响技术,电影才能更好地将故事传达给观众。

7.1环绕声和杜比全景声等先进的音响技术为观众创造了更加逼真的听觉体验,增强了电影的沉浸感。

此外,音响技术在广播、会议和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台通过音响技术将声音传播到各个角落,使得听众可以随时随地收听节目。

音响技术基础

音响技术基础

用户反馈
收集用户对音响效果的意 见和建议,针对性地进行 优化和改进,提高用户体 验。
05 音响技术中的新技术
数字音频技术
1 2 3
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音频技术是一种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 信号的技术,它具有更高的音质、更低的噪音和 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音频工作站
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一种集音频录制、编辑、混音 和母带处理于一体的软件,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 音频处理和混音效果。
02
音频源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整个 音响系统的音质有着至关重要的 影响。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是音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负责将音频信号放大,以驱动 扬声器系统。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音质对整个音响 系统的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扬声器系统
扬声器系统是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的设备。它由 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组成,负责播放不同频段的声音。
电子管时代
20世纪初,电子管技术开始应用于音响设备, 提高了音质和音量。
数字音响技术
20世纪末至今,数字音频技术逐渐普及,带 来了更高的音质和更丰富的功能。
音响技术的应用领域
音乐与演出
音响技术广泛应用于音 乐会、剧院、演出等场 合,提供优质的音响效
果。
电影与电视
音响技术在电影和电视 领域中用于创造逼真的 音效,增强观众的观影
数字音频接口
数字音频接口是一种用于连接音频设备和计算机 的接口,它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音频传输。
无线音频技术
无线音频传输
无线音频传输是一种通过无线方式传输音频信号的技术,它能够摆 脱线材的束缚,实现更加自由和方便的音频传输。
蓝牙音频
蓝牙音频是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音频传输协议,它能够实现高质量 的音频传输和低延迟的语音通话。

音响技术doc

音响技术doc

第一讲“音响技术发展史”内容提要一、谁是留声机的鼻祖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二、谁第一个发明了具有录放功能的留声机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

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

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

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

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三、谁发明了圆片形(盘式或蝶形)唱片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四、谁第一个发明了磁记录的录音机1898年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五、盘式与筒式唱片相比优点有那些与筒式唱片相比优点:1、盘式唱片更容易大规模复制;2、盘式不易变形,容易保存;3、改变了纹路方向,放音时唱针对唱片的损伤更小。

1912年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六、何时出现电气录音技术,何时出现电唱机?1924年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成功设计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七、什么是LP、SP和EP?193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1945年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dPlay,简称SP)。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331/3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Microgroove),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音响的秘密

音响的秘密

音响的秘密一、音响的发展历程音乐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产生,伴随着人类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而不断发展。

从最初的传说中的海豚音,到上个世纪的电台、唱机及其演进的扩音器和音箱,再到今天的便携式听诊器、耳机、音响等等,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盛唐时期的黄钟大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音、七声,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洋音乐体系,音乐的演化与传承历经千年变革与演化,音乐越发完善,其表达力也越来越强大。

二、音响的衍生品随着音乐的发展,音响也应运而生。

音响,顾名思义,即声音的声响,其实是由一系列装置构成的系统,由声源、信号放大器、传输线缆和喇叭等组成。

音响作为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在音响产业的推动下,音响的相关产品也呈现出了将音乐带到生活的巨大想象空间,诸如台式音响、耳机、便携式音箱等等。

而近年来,其他的音乐周边产品也开始快速发展,如音乐播放器软件、音频设备、音乐游戏等等。

这些都表明着音乐正慢慢地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需求。

三、音响的技术特点音响的技术特点非常显著,其所要求的设备与技术是一切属于音乐领域的技术设备最完善的。

音响设备不仅需要领先的音效把握能力,同时还需要卓越的电声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作为支持,通过调节高低音和音量的各项参数来实现音质的不同效果,以让更多的听者享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体验。

而在近些年中,随着通讯和计算的飞快发展,音响的互联和高清化成为了一个大趋势。

高质量的音频网络传输与文件存储已经成为音响的一项美好愿望,并出现了更加智能化的互联音响,相信未来音响还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四、音响的设计要素音响的完美表现,除了精湛的大师级技艺外,最为关键的是设计要素。

音响产品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外形设计、内部电子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等各个方面,必须合理设计和统一谐调,以保证音乐传递和呈现的最佳效果。

而入门级的场合,除了需要有音效、造型和价格等方面的考量,还有设备的档次、样式和功能等明确的要求。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音响系统技术发展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音响系统技术发展

汽车机械制造中的音响系统技术发展音响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车辆提供了音乐、导航、通信和娱乐等功能。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音响系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从音响系统技术的发展历程、创新技术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历程汽车音响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汽车音响系统是通过无线电来传输音乐和广播,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音质较差且容易受到干扰。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声音的传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为音响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立体声技术的出现使汽车音响系统的听觉效果更加真实和立体。

立体声技术通过左右声道的分离,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然而,当时的音响系统仍然较为笨重,占据了车内大量的空间。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音响系统逐渐向小型化、高性能化发展。

磁带式音乐播放器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在车上随时随地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

然而,磁带播放器的音质有限,且易受震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二、创新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音响系统吸纳了更多创新技术,提供了更多功能与可选项。

1. CD/DVD播放器:随着CD和DVD技术的成熟,磁带逐渐被淘汰,CD和DVD播放器成为音响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CD和DVD的数字音质较好,容量更大,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CD和DVD 播放器还可以播放各种格式的音乐、视频和图像。

2. MP3播放器和蓝牙技术:MP3播放器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音响系统的便携性和音质。

通过蓝牙技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可以无线连接到音响系统,实现音乐无线播放和通话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多媒体选择和互联互通的便利。

3. 车载导航系统:音响系统与导航系统的结合,使驾驶变得更加安全、便捷。

现代汽车音响系统中的导航系统通过GPS定位,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和行驶路线,并提供导航指引,为驾驶者提供方便。

4. 音效处理技术:为了提供更好的音响效果,现代音响系统引入了各种音效处理技术,如均衡器、环绕声、虚拟低音等。

超薄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

超薄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

超薄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音响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超薄音响技术作为一项创新科技,为音响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薄音响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理论探索到现今的实际应用,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超薄音响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那时,随着对音响设备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设计更为紧凑、轻便的音响系统。

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箱的体积和厚度上。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材料、结构和振膜技术等方面,逐渐实现了音箱的超薄化。

到了80年代,随着电子元器件的不断发展,音箱的超薄化得到了更大的突破。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扬声器单元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起,以减小音箱的体积。

他们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封装技术,使得音箱的厚度大大减少,同时保持了较好的音质。

这一创新使得音箱更便携、易于携带,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音响设备的需求。

在90年代初,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超薄音响技术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

研究人员开始利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使得音箱的声音更加清晰、准确。

他们通过改善电路设计和引入新的算法,进一步提升了音质和音箱的性能。

此外,他们还结合了无线通信技术,使得音箱可以与其他设备无线连接,增加了其应用的灵活性。

21世纪初,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超薄音响技术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人们需要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音乐的便携式音箱,超薄音响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

此时,研究人员开始开发更小巧、更轻量级的超薄音箱,以适应市场需求。

他们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更高效的声能转换技术,使得音箱更加薄型化,同时保持了音质。

近年来,超薄音响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

除了个人娱乐和户外旅行,超薄音箱还广泛应用于商业场所、汽车音响系统等领域。

其优秀的声音表现和超薄的设计使得超薄音箱成为这些场合中的理想选择。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系列功能齐全的超薄音响产品,如带有蓝牙功能、防水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技术音响技术的发展史和知识1、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缩小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缩小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缩小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缩小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缩小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缩小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 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缩小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缩小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的具体含义. 单位dB是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的,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个单位就是贝尔(Be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其表达式是: Bel=lg(P/Po)P是被测量的功率Po是参考功率:Bel 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将Bel除以10就是dB表达式是:dB=10lg(P/Po),dB=20lg(E/Eo), dB=20lg(I/Io).2.什么是Hi-Fi?什么样的音响器材才Hi-Fi?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那么什么样的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才是Hi-Fi呢?迄今为止仍难以作出确切的结论。

音响界的专业人士借助于各类仪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出各种指标来决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响发烧友则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器材是否达到心目中的Hi-Fi。

判别重放声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有性能优良的器材和软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听音环境。

因此,如何正确衡量音响器材的Hi-Fi程度,还存在着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差别。

3.音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音响系统整体技术指标性能的优劣,取决于每一个单元自身性能的好坏,如果系统中的每一个单元的技术指标都较高,那么系统整体的技术指标则很好。

其技术指标主要有六项:频率响应、信噪比、动态范围、失真度、瞬态响应、立体声分离度、立体声平衡度。

一、频率响应:所谓频率响应是指音响设备重放时的频率范围以及声波的幅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一般检测此项指标以1000Hz的频率幅度为参考,并用对数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频率的幅度。

音响系统的总体频率响应理论上要求为20~2 0000Hz。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电路结构、元件的质量等原因,往往不能够达到该要求,但一般至少要达到32~18000Hz。

二、信噪比:所谓信噪比是指音响系统对音源软件的重放声与整个系统产生的新的噪声的比值,其噪声主要有热噪声、交流噪声、机械噪声等等。

一般检测此项指标以重放信号的额定输出功率与无信号输入时系统噪声输出功率的对数比值分贝(dB)来表示。

一般音响系统的信噪比需在85dB以上。

三、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音响系统重放时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静态时系统噪声输出功率之比的对数值,单位为分贝(dB)。

一般性能较好的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在100(dB)以上。

四、失真:失真是指音响系统对音源信号进行重放后,使原音源信号的某些部分(波形、频率等等)发生了变化。

音响系统的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谐波失真:所谓谐波失真是指音响系统重放后的声音比原有信号源多出许多额外的谐波成分。

此额外的谐波成分信号是信号源频率的倍频或分频,它是由负反馈网络或缩小器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

高保真音响系统的谐波失真应小于1%。

2.互调失真:互调失真也是一种非线性失真,它是两个以上的频率分量按一定比例混合,各个频率信号之间互相调制,通过放音设备后产生新增加的非线性信号,该信号包括各个信号之间的和及差的信号。

3.瞬态失真:瞬态失真又称瞬态响应,它的产生主要是当较大的瞬态信号突然加到缩小器时由于缩小器的反映较慢,从而使信号产生失真。

一般以输入方波信号通过放音设备后,观察缩小器输出信号的包络波形是否输入的方波波形相似来表达缩小器对瞬态信号的跟随能力。

五、立体声分离度:立体声分离度表示立体声音响系统中左、右两个声道之间的隔离度,它实际上反映了左、右两个声道相互串扰的程度。

如果两个声道之间串扰较大,那么重放声音的立体感将减弱。

六、立体声平衡度:立体声平衡度表示立体放音系统中左、右声道增益的差别,如果不平衡度过大,重放的立体声的声像定位将产生偏移。

一般高品质音响系统的立体声平衡度应小于1dB。

4.音响系统重放声音的音域及音频范围是如何划分的?各个频段对音乐的表现如何?音响系统的重放声音的音域范围一般可以分为超低音、低音、中低音、中音、中高音、次高音、高音、特高音八个音域。

音频频率范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频段,即低频段(30~150Hz);中你频段(150~500Hz);中高频段(500~50 00Hz);高频段(5000~20000Hz)。

其中,30~150Hz频段:能够表现音乐的低频成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劲有力的动感。

150~500Hz频段:能够表现单个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是低频中表达力度的部分。

500~5000Hz频段:主要表达演唱者语言的清晰度及弦乐的表现力。

5000~20000Hz频段:主要表达音乐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发破。

5.音响发烧友有哪些常用术语。

音响发烧友常用的术语较为抽象,常用的术语如下:1.神经线:主要指输送低电平(毫伏、微伏级)、小电流的信号线。

一般神经线为音频、视频两用,较高级的神经线两端的插头为镀金的RCA插头,并在导线的表面涂有防静电保护层。

2.发烧线:主要是指截面较大、股数较多的音箱信号传输线。

品质较高的发烧线是采用无氧铜等材料制成的。

3.煲机:所谓煲机类似于机械类机器的摩合期,即将音响器材工作一定时间后,使机器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使各级缩小器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此时重放的声音为最佳。

4.摩机:所谓摩机源于英文Modify,意为修正、修饰。

发烧友对音响系统内的元器件或线路进行更换、改造,使其升级,称之为摩机。

5.爆棚:所谓爆棚是指音响器材在重放时,当乐曲进入高潮时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气氛。

6.胆机:胆机是指采用电子管制作的缩小器。

电子管缩小器温暖通透的音质让老一辈发烧友至今难以忘怀。

7.石机:所谓石机是指采用晶体管制作的缩小器。

8.胆石机:即为电子管与晶体管混合制作的音响器材。

一般将电子管作为前级缩小器,晶体管作为后级缩小器。

9.环牛:所谓环牛是指环形变压器,它与普通变压器相比漏磁较小。

10.大水塘:大水塘是指电源滤波电容,一般为10000μF以上的大容量电容。

11.靓声:指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质很好,达到了高保真的要求。

12.解析度:指音响器材的重放声具有一定的透明度,给人以"清澈见底"的感觉。

13.染色:所谓染色是指重放过程中由于声波的振动使其它物体或材料出现共振而产生的重放声中没有的声音。

它对重放的效果是有害的。

14.咪头:指各种话筒。

15.补品:指对音响系统进行改造时所使用的质量较高的元件。

6.音箱应如何放置?音箱位置的正确放置是获得良好放音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摆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2米,并保持同一水平。

音箱的左右两边与墙壁的距离应该相同。

音箱的前面不应有任何杂物。

2.音箱的高音单元与听音者的耳朵应保持同一水平线,听音者与两只音箱之间应为60度夹角,听音者的身后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3.两个音箱两侧的墙壁在声学上应保持一致,即两侧的墙壁对声波的反射应相同。

4.如果音箱声波的方向性不宽,可将两只音箱略向内侧摆放。

5.对于小型音箱如果感觉低频不够,可将音箱靠近墙角摆放。

7.音响器材在连接时需注意哪些问题?音响器材各级之间的配接较为重要。

如果连接不当不仅会影响器材的重放效果,甚至会损坏器材。

1.器材连接的基本要求:(1)信号电平的匹配:在连接音响器材时一定要注意各器材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电平的差异。

如果前级器材输入信号的电平过大,会产生非线性失真,反之则会降落氏重放系统的信噪比,甚至无法推动下一级器材的缩小器,因此在配接时要注意器材之间的电平不应相差过大。

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信号电平不适配时,必须通过衰减电路使输入的信号电平降低,或通过缩小电路使输入信号的电平提升。

对于一般的动圈式话筒输出电压为几毫伏,因此需要设有一级缩小电路将信号缩小后送至前置缩小电路。

对于录音座、CD唱机及LD机,由于其输出信号的电平达0.755~1V以上,因此可以直接送入前置缩小器。

(2)阻抗的匹配:在Hi-Fi音响器材中,比如晶体管功率缩小器的输出阻抗为低阻抗,而电子管功率缩小器等器材的输出阻抗为高阻抗。

如果它们与扬声器连接时阻抗不匹配,会使缩小器的输出功率分配不均,或因阻尼过大使扬声器的瞬态特性变差。

阻抗匹配的连接一般有平衡式和不平衡式两种。

所谓平衡式是指传输信号的两芯屏蔽线对地的阻抗相等。

所谓不平衡式是指两芯屏蔽线中,其中有一根接地。

当平衡输出与不平衡输入相连接时,必须通过加匹配变压器进行匹配。

2.接插件的连接方法:在Hi-Fi音响器材中,器材的连接是依靠各种接插件来完成的,常用的接插件有以下几种。

(1)二芯插头:主要用来传输各种器材之间的信号以及作为话筒输入信号的输入插头。

按其直径分为有2.5mm、3.5mm、6.5mm三种.(2)莲花插头:主要用于在音频器材和视频器材之间作线路的输入和输出插头。

(3)卡侬插头(XLR):主要用于话筒与缩小器之间的连接。

(4)五芯插座(DIN):主要用于卡式录音座与缩小器之间的连接,它可以将立体声输入和输出信号集中在一个插座上。

(5)RCA插头:RCA插头主要用于器材中视频信号的传输。

(6)F、M插头:它主要用于视听器材中射频信号的输入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