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15ba7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5.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对网络配置、通信协议、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实验中使用了若干台个人计算机,其配置包括:处理器_____、内存_____、硬盘_____等。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测试工具:Ping、Tracert 等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PC 等。
2、按照设计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将设备进行连接。
本次实验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互联的简单网络。
3、为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实验二:网络通信协议的分析1、在搭建好的网络中,选择两台 PC 进行通信。
2、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并观察返回的结果。
3、利用 Wireshark 抓包工具捕获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分析其中的协议字段,如 IP 头、TCP 头、UDP 头等,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在服务器上配置 Web 服务,安装 IIS 组件,创建网站,并设置相关的权限和访问规则。
2、从客户端访问服务器上的网站,验证 Web 服务的可用性。
3、配置 FTP 服务,设置用户账号和权限,进行文件上传和下载测试。
实验四:网络安全的实现1、在路由器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特定 IP 地址或端口的访问。
2、启用防火墙功能,设置安全策略,防止网络攻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分析成功搭建了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配置正确的网络参数,确保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准确传输。
实验二结果分析Ping 命令测试显示网络连通性良好,Wireshark 抓包分析揭示了数据包在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对 IP 协议和 TCP/UDP 协议的工作机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a38e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3.png)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提高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服务搭建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跳线等连接线缆。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
命令行工具,如 CMD 终端。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计算机节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连接。
2、使用网线将各个设备按照设计的拓扑结构进行物理连接。
(二)IP 地址规划与配置1、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分配合理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2、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网络设置界面或命令行工具进行 IP 地址的配置。
(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1、登录交换机和路由器,设置设备名称、管理密码等基本信息。
2、配置交换机的 VLAN 划分,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隔离。
3、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四)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1、在一台计算机上搭建 Web 服务器,安装 IIS 或 Apache 等服务软件,并配置网站内容。
2、从其他计算机上访问搭建的 Web 服务器,测试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五)网络安全设置1、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
2、启用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对特定的 IP 地址或端口进行访问控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物理连接正常,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正常。
(二)IP 地址配置结果通过查看计算机的网络设置和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IP 地址的验证,确认各节点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配置正确,网络内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三)网络设备配置结果交换机的 VLAN 划分成功,不同 VLAN 之间的计算机无法直接通信,实现了网段隔离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bb45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d.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相连接而成的。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局域网,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局域网的构建方法和技术;3. 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三、实验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星型拓扑结构。
这意味着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交换机)上。
2. 连接硬件设备:将计算机和交换机通过以太网线连接起来。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与交换机直接相连。
3. 配置网络设备:通过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设置每个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具有唯一的IP地址。
4. 测试网络连接:打开每台计算机的终端,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接。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局域网。
每台计算机都能够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共享文件和资源。
通过ping命令,我们还测试了网络的可达性和延迟情况,结果显示网络连接良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学会了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且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体会到了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实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3f62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d.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0f71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c.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61db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0.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c9ce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3.png)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cf8a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b.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A》实验报告(5篇范例)
![《计算机网络A》实验报告(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cbcc70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b.png)
《计算机网络A》实验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计算机网络A》实验报告教师评阅记录表【重要说明】λ学生提交报告册最终版时,必须包含此页,否则不予成绩评定。
λ本报告册模板内容格式除确实因为填写内容改变了布局外,不得变更其余部分的格式,否则不予成绩评定。
报告是否符合考核规范□ 符合□ 不符合报告格式是否符合标准□ 符合□ 不符合报告是否完成要求内容□ 是□ 否报告评语:报告成绩:评阅人签名(签章)****年**月**日目录λ教师评阅记录表λ实验实习综述报告实验实习综述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编号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指导教师杜欢实验实习地点学生姓名易彤学生学号 2018211603 学院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所在班级 04051802 实验一:网络命令与使用一、实验实习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实习设备(环境)及要求(软硬件条件)WIN10 系统,笔记本电脑三、实验实习项目、内容与步骤1.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 2.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60000byte,然后改变数据包大小,比较结果; 3.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 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4.练习ftp 内部命令,并完成从一台ftp 服务器上下载一份文件。
四、实验实习所得结果及分析输入指令ipconfig/all 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的信息输入指令 ping 192.168.1.103 –l 60000 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 60000byte查看本地计算机的 ARP 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五、实验实习结果分析和(或)源程序调试过程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个实验,希望在今后深入学习,去把这些知识弄懂。
实验二网络服务器建议与使用一、实验实习目的及要求掌握 HTTP 服务器和 FTP 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https://img.taocdn.com/s3/m/342e47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4.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05ff1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6.png)
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仿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通过仿真工具对网络模型进行构建和分析,观察不同参数设置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实际网络的设计、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具体仿真软件名称作为仿真工具,该软件具有强大的网络建模和性能分析功能,能够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拓扑结构的模拟。
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上进行,计算机配置为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容量。
三、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首先,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边缘节点。
中心节点作为服务器,边缘节点作为客户端。
通过设置不同的链路带宽和延迟参数,模拟了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情况。
(二)网络协议的配置在构建好网络拓扑结构后,我们配置了常用的网络协议,如 TCP/IP 协议。
设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三)流量生成与性能监测为了测试网络的性能,我们使用了流量生成工具,模拟了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如文件传输、视频流、语音通话等。
同时,通过内置的性能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网络的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性能指标。
四、实验步骤1、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在项目中绘制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添加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并连接它们之间的链路。
3、为链路设置带宽和延迟参数,例如,将某些链路的带宽设置为10Mbps,延迟设置为 50ms。
4、配置网络协议,为每个节点设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5、启动流量生成工具,选择流量类型和流量强度,例如,生成一个持续的文件传输流量,速率为 5Mbps。
6、运行仿真实验,观察网络性能指标的变化。
7、调整参数,如增加链路带宽、减少延迟、改变流量类型和强度等,重复实验,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网络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带宽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当链路带宽增加时,网络的吞吐量显著提高,延迟和丢包率降低。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0d1e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b.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98e3510740be1e650e9ae8.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信管1202班 0202张军李辉实验时间:实验一网线制作 XX-01-06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认识网线(双绞线)、串行线、并行线和网线制作工具2、掌握各种标准的网线线序排列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内容:1. 直通线的制作1) 利用剪线钳剪下所需的双绞线的长度,至少0.6m,最多不超过100m。
然后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cm。
2) 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要确保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3) 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4) 用测线仪测试做好的网线,看是否合格。
5) 打开测线仪电源,将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如果网线合格,远程测试器也应该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若接线不正常,则按下述情况显示:1当有一根网线如3号线断路时,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端3号等都不亮○2当有几条线不通时,这几条线的灯都不亮;当网线中少于2根线连通时,灯都不亮。
○ 3当两头网线乱序,例2,4线乱序,则显示如下:○主测试器不变:1-2-3-4-5-6-7-8-G 远程测试端为:1-4-3-2-5-6-7-8-G4当网线有2根短路时,○则主测试器显示不亮,而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灯都微亮,若有3根以上(含3根)短路时则所有短路的几条线号的灯都不亮。
2. 交叉线的制作按照直通线制作的操作方法,一端A类,一端B类,即可完成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结果制作好的直通线,将直通线网线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器,主机指示灯从1-8逐个顺序闪亮,远程测试器也按1-8的顺序依次闪亮。
双绞线制作好后,经远程测试器测试后,也制作成功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次制作完成后,双绞线有一个水晶头因为压接力度较小,使水晶头较大,很难放进测试器插口,勉强放进去后,测试器指示灯也没有正常亮起,后经重新制作后,指示灯正常亮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二 Web服务器的配置和组建工作组对等网XX-01-06篇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7252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各种设备和系统,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和技术。
本篇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我们深入理解了各种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易懂,但容易出现单点故障;而星型拓扑结构可靠性较高,但需要大量的物理连接。
实验二:网络协议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和FTP等。
通过抓包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我们了解了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
例如,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通过IP地址和端口号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HTTP协议是应用层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攻击手段,如DDoS、SQL注入和跨站脚本等。
通过搭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例如,防火墙可以通过过滤规则,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作出响应。
实验四:无线网络实践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通过配置无线路由器和接入点,我们实现了无线网络的搭建和连接。
例如,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需要设置SSID和密码来保护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受到信号强度和障碍物的影响,需要合理布置设备位置。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网络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使用ping、traceroute和iperf等工具,我们测试了网络的延迟、丢包率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例如,ping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情况;iperf命令可以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1b91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b.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所用的实验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了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实验。
三、实验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2. IP地址规划,根据设计的网络拓扑,合理规划IP地址,包括子网划分、IP地址分配等。
3. 配置网络设备,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4. 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测试各设备之间的连通性,确保网络配置正确。
5. 故障排除,模拟网络故障,如网络设备故障、IP地址冲突等,通过排查和调试解决故障。
四、实验步骤。
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包括两台主机、一台交换机和一台路由器的局域网拓扑结构。
2. IP地址规划:根据设计的网络拓扑,将IP地址规划如下:主机1,192.168.1.2/24。
主机2,192.168.1.3/24。
交换机,192.168.1.1/24。
路由器,192.168.1.254/24。
3. 配置网络设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配置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包括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4. 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在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各设备之间的连通性,确保网络配置正确。
5. 故障排除,模拟了网络设备故障和IP地址冲突的情况,通过排查和调试解决了这些故障。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我们成功设计并配置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网络连通性良好。
在模拟故障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了网络故障排除的能力。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7561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5.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7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bdb92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b.png)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涉及通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交叉学科,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理解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习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协议的运行过程。
4、培养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的能力,提高应对实际网络问题的经验。
5、加深对网络性能优化和安全防护的认识,了解相关技术和策略。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
2、交换机和路由器,型号分别为_____和_____。
3、网络线缆、网线钳、测线仪等布线工具。
4、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内容(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与搭建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连接多个接入层交换机,以及一个路由器连接外网。
使用网线和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按照设计的拓扑结构进行物理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注意线缆的类型和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二)网络设备配置1、交换机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设置交换机的名称、管理 IP 地址等基本信息。
划分 VLAN(虚拟局域网),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配置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参数,优化网络性能。
2、路由器配置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使其能够与内网和外网进行通信。
设置路由表,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路由转发。
启用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使内网中的主机能够访问外网。
(三)网络协议分析使用 Wireshark 网络抓包工具,抓取网络中的数据包,对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HTTP 等进行分析。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实验报告-范本31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实验报告-范本31](https://img.taocdn.com/s3/m/f2d34c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e.png)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实验-实验报告-范本31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简述本次实验要求达到的目的,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实验的具体要求。
)目的:通过组建局域网,了解双绞线的制作标准,掌握双绞线的制作过程和应用掌握网络的配置过程和应用,学会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掌握基本的网络命令,能够排除一般的网络故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功能能够简单的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把电脑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共享要求:网线制作(1)直通线制作(2)交叉线的制作(3)网线测试(4)进行连网配置(5)IP地址的配置二、实验内容(请根据电子版实验指导书撰写如下内容:实验环境、实验子项目名称、实验步骤、实验运行结果)直通线制作按所需长度准备一根网线用压线钳剥去网线外皮约2-3CM。
露出里面4对芯线按照568B的顺序将线排列好并将线拉平直插入RJ-45水晶头(注意:水晶头的簧片边向上,并且不要让线散开和顺序乱)针脚序号12345679线对颜色橙白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用力将线推向水晶头内,在水晶头顶端看到线内的铜线芯,说明已到位。
用压线钳将水晶头钳紧(注意:网线外层的保护皮应固定在水晶头的护套内,以保证网线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网线另一端步骤按以上1-5制作2、交叉线制作1)__5)同直通线制作方法第6步将线序的排列改为568A针脚序号1234569线对颜色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3、网线测试将网线两端插入测试仪的两个RJ-45 端口,打开测试仪开关(S档为慢速),如果是直通线,则测试仪上两边的指示灯1-8脚的灯一一对应亮起来,否则说明网线不通。
如果是交叉线,则左右两边的指示灯应该是1-3,2-6,3-1,4-4,5-5,6-2,7-7,8-8,否则说明网线不通。
通过测试仪判断那根线没做好,须剪掉水晶头重新做线。
4、进行联网配置安装、配置IP协议5、IP地址的配置1)鼠标右键点击桌面“网上邻居” ,选择“属性”2)对“本地连接”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属性”3)选择TCP/IP协议并点击“属性”4)当局网中互联的每台机器上述配置完毕后,进入如下测试:在MS-DOS模式下执行如下命令:Ping 192.168.1.1 (注:IP地址根据实验中实际地址输入)三、实验分析与小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有待优化思路)在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排线顺序将线插入水晶头,然后用压线钳将其夹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3bc2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9.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以及学习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内容1.搭建实验环境2.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3.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4.实现文件传输功能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a.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并配置虚拟机软件。
b. 安装并配置Ubuntu操作系统。
c.配置网络适配器,设置网络参数。
2.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a.在虚拟机中创建一个服务器程序和多个客户端程序。
b. 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服务器程序与客户端程序之间的通信。
c.测试一对多的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3.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a.修改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使其能够接收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b.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实现服务器程序与多个客户端程序之间的并发通信。
c.测试多对多的网络通信是否正常。
4.实现文件传输功能:a.修改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增加文件传输的功能。
b.实现服务器程序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在本地磁盘。
c.实现客户端程序向服务器端传输文件。
d.测试文件传输功能是否正常。
四、实验结果1.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能够成功建立起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
2.实现多对多的网络通信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能够接收来自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实现并发通信。
3.实现文件传输功能,并成功进行测试,确保服务器端能够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文件,并保存在本地磁盘,同时客户端能够向服务器端传输文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搭建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并成功实现一对多的网络通信、多对多的网络通信和文件传输功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连接不稳定、数据传输速度较慢等,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网络技术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dfa7f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7.png)
计算机网络_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解决网络问题的实践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多台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并安装了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和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 10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1、打开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
3、配置设备的端口、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参数,确保网络的连通性。
(二)网络协议的配置与分析1、配置 TCP/IP 协议,包括 IP 地址分配、子网掩码设置、网关配置等。
2、观察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使用 Wireshark 工具捕获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3、研究 ARP 协议、ICMP 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三)网络服务的配置与测试1、配置 DNS 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功能。
2、搭建 Web 服务器,发布网站内容,并从客户端进行访问测试。
3、配置 FTP 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功能。
(四)网络安全的设置与验证1、设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网络中的访问权限。
2、配置防火墙规则,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3、进行端口扫描和漏洞检测,评估网络的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满足实验要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网络链路状态稳定。
通过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连通,证明 IP 地址配置正确,子网掩码设置合理。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的数据包分析,深入了解了 TCP/IP 协议中数据封装、传输和控制的过程。
ARP 协议在获取目标设备的 MAC 地址时发挥了关键作用,ICMP 协议在网络故障诊断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NS路由模拟和Socket编程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NS路由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NS网络模拟器的基本操作;学习采用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的动态路由。
二、实验步骤这个实验主要是观察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使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差异性。
实验的结构如图1所示,节点n0会使用ftp将数据传送到n5,传送时间为0.1s~3.0s,在1.0s时,链路n1到n4发生问题,所以数据无法从n1到n4之间的链路传送。
在2.0s时,链路n1到n4问题解决,数据有可以从此路传送。
图1 网络拓扑结构TCL程序:静态路由执行方法1、运行TCl脚本运行成功后生成的文件2、运行Nam程序,观察结果(1)使用静态路由,传送数据从n0到n5的路径是n0----n1----n4---n5.(2)在1.0s时,n1到n4链路发生问题,因为使用静态路由算法,路由表不会更新,所以数据无法发送到n4.(3)在3.0s时,n1到n4链路的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数据又按路径n0----n1----n4---n5传送到n5.动态路由执行方式1、运行TCL脚本2、运行nam程序,观察结果(1)因为使用动态路由方式,所以一开始,节点与节点之间必须互换信息,以建立路由表,如图3-1图3-1图3-2(2)路由表建立后,数据传送的路径是n0----n1----n4---n5.如图3-2 (3)在1.0s时,n1到n4链路发生问题,因为使用动态路由算法,所以节点互相通信,因此n0到n5数据发送的路径更新为n0----n1----n2---n3----n5. 如图3-3图3-3图3-4(4)在3.0s时,n1到n4之间的链路恢复,节点互相通信后,路由表更新,因此n0到n5数据发送的路径也恢复为n0----n1---n4----n5.如图3-4Socket编程1.实验目的在实际的环境中,数据帧是网络数据层里传输的基本数据单位,数据的传输时要实现双工传输,而滑动窗口协议是其中能够实现双工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标准。
本实验模拟实现该协议在数据链路层上的数据传输过程是为加深大家对滑动窗口协议的理解。
2.实验要求(1)了解和掌握“基于UDP-无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机制和编程方法;(2)了解和掌握“基于TCP-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机制和编程方法;(3)编写一个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客户机发出数据请求命令,服务器根据其命令提供数据;(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左侧装订):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
3.实验指导基于TCP-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1)分别编写基于TCP协议的“简单聊天室网络通信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2)在单机上运行它们,验证其通信结果;(3)在多机上运行它们,验证其通信结果;(服务器端只需运行在一台主机上,客户端可在其它主机上运行,要知道服务器端所在主机的IP地址)。
其客户端主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图3.6 数据帧传输客户端流程图服务器端的流程图如图3.7所示:图3.7 数据帧传输实验服务器端流程图4.实验结果及展示客服端界面默认监听接口是4700客服端代码package lzf.socket;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x.swing.*;import java.io.*;import .*;public class SocketClient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static {try{ UIManager.setLookAndFeel(UIManager.getSystemLookAndFeelClassName());}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JPanel contentPane;JLabel jLabel1 = new JLabel();JTextField jTextField1 = new JTextField("127.0.0.1");JLabel jLabel2 = new JLabel();JTextField jTextField2 = new JTextField("4700");JButton jButton1 = new JButton();JLabel jLabel3 = new JLabel();JTextField jTextField3 = new JTextField();JButton jButton2 = new JButton();JScrollPane jScrollPane1 = new JScrollPane();JTextArea jTextArea1 = new JTextArea();BufferedReader instr =null;Socket socket = null;PrintWriter os=null;public SocketClient() {jbInit();}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public void run(){try{os=new Print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instr=new 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while(true){Thread.sleep(100);if(instr.ready()){jTextArea1.append("服务器: "+instr.readLine()+"\n");}}}catch(Exception ex){ex.printStackTrace();}}}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if(e.getSource()==jButton1){S tring ip=jTextField3.getText().trim();i nt port=Integer.parseInt(jTextField2.getText().trim());c onnectServer(ip,port);}if(e.getSource()==jButton2){String s=this.jTextField3.getText().trim();sendData(s);}}private void connectServer(String ip,int port){//连接try{if(jButton1.getText().trim().equals("连接")){jButton1.setText("连接服务器...");socket=new Socket(ip,port);jButton1.setText("正在聊天");MyThread t=new MyThread();t.start();}}catch(Exception ex){ex.printStackTrace();}}private void sendData(String s){//发送数据try{os = new PrintWriter(socket.getOutputStream());os.println(s);os.flush();this.jTextArea1.append("Server:"+s+"\n");}catch(Exception ex){e x.printStackTrace();}}private void jbInit() {contentPane = (JPanel) this.getContentPane();jLabel1.setFont(new java.awt.Font("宋体", 0, 14));jLabel1.setText("服务器名称");jLabel1.setBounds(new Rectangle(20, 22, 87, 28)); contentPane.setLayout(null);this.setSize(new Dimension(540, 350));this.setResizable(false);this.setLocation(350,200);this.setTitle("客户端");jTextField1.setBounds(new Rectangle(114, 26, 108, 24)); jLabel2.setBounds(new Rectangle(250, 25, 72, 28)); jLabel2.setText("端口号");jLabel2.setFont(new java.awt.Font("宋体", 0, 14)); jTextField2.setBounds(new Rectangle(320, 27, 108, 24));jButton1.setBounds(new Rectangle(440, 28, 73, 25)); jButton1.setFont(new java.awt.Font("Dialog", 0, 14)); jButton1.setBorder(BorderFactory.createEtchedBorder()); jButton1.setActionCommand("jButton1");jButton1.setText("连接");jLabel3.setBounds(new Rectangle(23, 57, 87, 28));jLabel3.setText("请输入信息");jLabel3.setFont(new java.awt.Font("宋体", 0, 14)); jTextField3.setBounds(new Rectangle(114, 60, 314, 24));jButton2.setText("发送");jButton2.setActionCommand("jButton1");jButton2.setBorder(BorderFactory.createEtchedBorder()); jButton2.setFont(new java.awt.Font("Dialog", 0, 14)); jButton2.setBounds(new Rectangle(440, 58, 73, 25)); jScrollPane1.setBounds(new Rectangle(23, 92, 493, 189));contentPane.add(jLabel1, null);contentPane.add(jTextField1, null);contentPane.add(jLabel2, null);contentPane.add(jTextField2, null);contentPane.add(jButton1, null);contentPane.add(jLabel3, null);contentPane.add(jTextField3, null);contentPane.add(jButton2, null);contentPane.add(jScrollPane1, null);jScrollPane1.getViewport().add(jTextArea1, null); jButton1.addActionListener(this);jButton2.addActionListener(this);this.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try{socket.close();instr.close();os.close();System.exit(0);}catch(Exception ex){ex.printStackTrac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JFrame.setDefaultLookAndFeelDecorated(true);SocketClient frm=new SocketClient();frm.setVisible(true);}}服务端界面服务端代码package lzf.socket;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x.swing.*;import java.io.*;import .*;public class SocketServer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static {try{ UIManager.setLookAndFeel(UIManager.getSystemLookAndFeelClassName());}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JPanel contentPane;JLabel jLabel2 = new JLabel();JTextField jTextField2 = new JTextField("4700");JButton jButton1 = new JButton();JLabel jLabel3 = new JLabel();JTextField jTextField3 = new JTextField();JButton jButton2 = new JButton();JScrollPane jScrollPane1 = new JScrollPane();JTextArea jTextArea1 = new JTextArea();ServerSocket server = null;Socket socket = null;BufferedReader instr =null;PrintWriter os=null ;//Construct the framepublic SocketServer() {jbInit();}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该线程负责接受数据public void run(){try{while(true){Thread.sleep(100);instr= new 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socket.getInputStream()));if(instr.ready()){ //检查是否有数据jTextArea1.append("客户端: "+instr.readLine()+"\n");}}}catch(Exception ex){}}}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if(e.getSource()==jButton1){int port=Integer.parseInt(jTextField2.getText().trim());listenClient(port);}if(e.getSource()==jButton2){String s=this.jTextField3.getText().trim();sendData(s);}}private void listenClient(int port){//侦听try{if(jButton1.getText().trim().equals("侦听")){server = new ServerSocket(port);jButton1.setText("正在侦听...");socket=server.accept();//等待,一直到客户端连接才望下执行 sendData("已经成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