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H=﹣2878kJ/mol②C4H10(g)+O2(g)=4CO2(g)+5H2O(g)△H=﹣2658kJ/mol③C4H10(g)+O2(g)=4CO(g)+5H2O(l)△H=﹣1746kJ/mol④C4H10(g)+O2(g)=4CO(g)+5H2O(g)△H=﹣1526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 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4.(3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5.(3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B.1:2C.2:1D.4:16.(3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燃烧,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3C.1:2D.1:17.(3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二元化合物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8.(3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图: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A.B.C.D.二、非选题9.(15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 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反应2min 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 A= ,v B ;(2)化学方程式中,x= 、y= 、p= 、q=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H 0;(填“>”、“<”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①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 .10.(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⑧将B和H 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 ,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H的化学式是 .11.(15分)如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③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12.(15分)如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1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B 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 ;(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 ;(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 ,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 ;(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 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图2反应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B.Mg(OH)2为不溶性弱碱,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NaOH+NaHCO3=Na2CO3+H2O的离子反应为OH﹣+HCO3﹣=CO32﹣+H2O,故C不选;D.NaOH+HNO3=NaNO3+H2O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故选D;故选:D。

2010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0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0•山东)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2与18O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点.【解答】解:A、16O2与18O2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16O与18O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D、1.12 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做这类题目要细心.2.(4分)(2010•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3.(4分)(2010•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离子键的形成.【分析】利用离子键的定义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解决此题.【解答】解: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故A错误;B、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为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化学键的定义、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等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如: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必须依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不能错误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问题,此题为好题.4.(4分)(2010•山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1)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3)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主要成分为烷烃,性质稳定,密度比金属钠小,可用来保存金属钠;(4)乙酸中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乙酸乙酯中含有酯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具有酸性,其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Na2CO3反应.【解答】解:A、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故A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正确;C、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故C正确;D、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故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尤其要注意苯的物理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做萃取剂.5.(4分)(2010•山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C.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A 正确;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产物不同,故B错误;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氧化物,以及氯气的重要性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视教材中重要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该记忆的应强化记忆,才能避免错误发生.6.(4分)(2010•山东)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配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和滴定.【专题】压轴题.【分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42﹣时,不能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解答】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应先加入盐酸,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 7.(4分)(2010•山东)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 sp[Fe(OH)3]<K sp[Cu(OH)2]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图象找出可用来比较Fe(OH)3与Cu(OH)2溶度积常数点,可用b、c进行计算;由a点变到b点,PH增大,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不会增大溶液的PH;Kw只与温度有关;注意分析处在曲线上的点与曲线外的点有什么区别.【解答】解:A、由b、c两点对应数据可比较出K SP[Fe(OH)3]与K SP[Cu(OH)2]的大小,K SP[Fe(OH)3]=c(Fe3+)•(OH﹣)3=c(Fe3+)•(10﹣12.7)3,K SP[Cu(OH)2]=c(Cu2+)•(OH﹣)2=c(Cu2+)•(10﹣9.6)2,因c(Fe3+)=c(Cu2+),故K SP[Fe(OH)3]<K SP[Cu(OH)2],故A正确;B、向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不会导致溶液中的c(OH﹣)增大,故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故B错误;C、只要温度不发生改变,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即Kw)就不变.该题中温度条件不变,故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相等,故C正确;D、b、c两点分别处在两条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故两点均代表溶液达到饱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pH、水的离子积等,对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处理,找出数据(或坐标点)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明确坐标点所表达的涵义;对溶度积和水的离子积有正确的理解.该题型重在考查综合能力,如分析(比较)、理解(转换)等.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8.(14分)(2010•山东)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ⅠSO2+2H2O+I2═H2SO4+2HIⅡ2HI H2+I2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0.1mol/(L.min)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64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b 是原来的2倍.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向右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b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a.NaNO3 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已知2H2(g)+O2(g)═2H2O(I)△H=﹣572KJ.mol﹣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80%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专题】图像图表题;热点问题;守恒思想;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根据已知的反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氧化性的强弱,利用三个已知反应可得到分解水制氢气的反应来解答;(2)由图可知,2min内H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然后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再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来计算即可;利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HI的平衡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3)根据氢离子浓度的变化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并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分析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4)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1mol水放出的能量,再利用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来计算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解答】解:(1)因硫酸在常温下稳定,则反应Ⅲ常温下不发生,故a错;由反应Ⅰ可知,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SO2>HI,即SO2的氧化性比HI的弱,故b错;由反应Ⅰ×2+Ⅱ×2+Ⅲ可得到2H2O═2H2+O2,则该循环中消耗水,需要及时补充水,故c正确;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O2的同时产生2molH2,故d错;故答案为:c;(2)由图可知2min内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1mol ,则氢气的浓度为=0.1mol/L,用氢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由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可知v(HI)为0.05mol/(L.min)×2=0.1mol/(L.min);2HI(g )H2(g)+I2(g)开始浓度1molL 0 0转化浓度0.2mol/L 0.1mol/L 0.1mol/L平衡浓度0.8mol/L 0.1mol/L 0.1mol/L 则该温度下K1==,又2HI(g )H2(g)+I2(g)与H2(g)+I2(g )2HI(g)互为逆反应,则它们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即H2(g)+I2(g )2HI(g)的化学平衡常数K==64,对该反应,当温度不变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不变,K不变,故a错;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是原来的2倍,故b正确;物质的量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快,后随浓度的减小,速率增大的程度变小,故c错;由反应方程式及原来的量与后来的量成正比,则这两种情况下建立的平衡为等效平衡,即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相同,故d错;故答案为:0.1mol/L.min;64;b;(3)由水的电离平衡为H2O⇌H++OH﹣,则硫酸电离出的c(H+)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当Zn消耗了H+,c (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NaNO3,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则不会生成氢气;加入NaHSO3会和H+反应,降低c(H+),则反应速率减慢;Na2SO4的加入,离子不参与反应,则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后,Zn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Cu,则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向右;b;(4)由2H2(g)+O2(g)═2H2O(I)△H=﹣572KJ.mol﹣1可知,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2KJ×=286KJ,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为×10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较复杂,考查的知识点多,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移动、电化学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2分)(2010•山东)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①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2Al+2OH﹣+2H2O═2AlO2﹣+3H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将碱洗槽液中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b .a.NH3b.CO2c.NaOH d.HNO3②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为 2Al+3H2O﹣6e﹣═Al2O3+6H+ .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利用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 N 处.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牺牲阳极保护法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1)①有气泡冒出因2Al+2OH﹣+2H2O═2AlO2﹣+3H2↑;因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3)根据金属的防护,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答】解:(1)①铝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洗槽液中有AlO2﹣,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2﹣+3H2O+CO2═2Al(OH)3↓+CO32﹣或CO2+2H2O+AlO2﹣═HCO3﹣+Al(OH)3↓;若加HNO3,生成的沉淀还会继续溶解.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b;②铝为阳极,会发生氧化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必须有水参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或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故答案为:2Al+3H2O﹣6e﹣═Al2O3+6H+;HCO3﹣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l(OH)3沉淀;(2)电镀铜时用铜做阳极,阳极上铜被氧化,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用铜作电极可及时补充电镀液中消耗的Cu2+,保持其浓度恒定,采用石墨无法补充Cu2+,故答案为: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3)金属的防护有牺牲阳极保法和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法,若K置于N处,必须让被保护的金属接电源负极;若开关K置于M处,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N;牺牲阳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盐类的水解、电解、电镀以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知识,考查较为综合,做题时注意把握好Al、AlO2﹣、Al(OH)3等物质的性质,掌握电解、电镀等知识的原理,了解金属的防护措施,难度不大,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厚积而薄发. 10.(16分)(2010•山东)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该气体.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d → e → c → b →f装置D的作用是 安全瓶,防止倒吸 ,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 铁粉 ,充分反应后,经 过滤 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 偏低 .【考点】硫酸亚铁的制备;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专题】综合实验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此题为二氧化硫的验证,利用其特殊性质漂白性来分析;(2)利用实验仪器的连接,安全瓶的使用以及尾气吸收来分析;(3)利用二价铁与三价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析;(4)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检验二氧化硫的一般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证明有二氧化硫;(2)收集二氧化硫应先干燥再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要从c口进气,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为二氧化硫易于氢氧化钠反应,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E的作用为尾气处理.故答案为:d;e;c;b;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故答案为:铁粉;过滤(4)用pH试纸测定方法为:将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氢氧化铁的含量比硫酸亚铁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氢氧根的含量减少,使铁的含量减少.故答案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的中央.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偏低.【点评】本题借助于实验考查基础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来说聚铁不是很熟悉,但是铁与亚铁之间的转化还是很容易实现的,起点高,落点低,是一好题.11.(8分)(2010•山东)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 间歇性的 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 散热 装置.(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 纯碱 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 增强体 .玻璃钢具有 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 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 bc .a.深埋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c.用作燃料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考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1)根据反应物投入的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越高的知识结合题目信息来分析;(2)根据生产玻璃所用的原料以及发生的反应原理来回答;(3)根据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的构成情况以及玻璃钢的性能来回答;(4)根据废旧的合成材料可再生利用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解:(1)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的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故答案为:间歇性、散热;(2)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原理为: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故答案为:纯碱;Na2CO3+SiO 2Na2SiO3+CO2↑、CaCO3+SiO 2CaSiO3+CO2↑;(3)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填: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故答案为: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塑料深埋很久不会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酚醛塑料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复合材料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12.(8分)(2010•山东)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1)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 SP2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 范德华力 结合在一起.(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H>Si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 < 120°(填“>”“<”或“=”)(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PbBaO3 ,每个Ba2+与 12 个O2﹣配位.【考点】碳族元素简介;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专题】压轴题.【分析】(1)石墨是层状结构的,每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的三个碳原子成σ键,键角为120°(这些都是实验数据得出的),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2)根据吸电子能力强的原子电负性大分析;(3)首先判断价层电子对数目和有无孤电子对,进而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4)利用均摊法计算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1)石墨每个碳原子用SP2杂化轨道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无限的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与碳环平面垂直的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并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这些平面网状结构再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层状结构.因碳纳米管结构与石墨类似.故答案为:SP2 ;范德华力;(2)根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已知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故有C >H>Si,故答案为:C>H>Si;(3)SnBr2分子中,S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是=3,配位原子数为2,故Sn含有孤对电子,SnBr2空间构型为V型,键角小于120°,故答案为:<;(4)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含有Pb4+:8×8=1个,Ba2+:1个,O2﹣:12×=3个,故化学式为PbBaO3,Ba2+处于晶胞中心,只有一个,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共有12个,故每个Ba2+与12个O2﹣配位.故答案为:PbBaO3;12.【点评】此知识点为选修内容,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子杂化方式、电负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晶胞结构等知识,知识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题目难度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能利用模型解决问题,侧重于方法.13.(8分)(2010•山东)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 <7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B.2:3C.3:1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 实验③:v c= .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考点】75: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6: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77:元素周期律的作用;9H: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51D: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C.10(b-a)mol/L D.10(b-2a)mol/L5.(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二、非选题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I)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I)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 + + OH -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O (g) = 4C O (g)+5H O (l) 2878k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O (g) = 4C O (g)+5H O (g) 2658k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O (g) = 4C O (g)+5H O (l) 1746k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O (g) = 4C O (g)+5H O (g) 1526k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 5.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高考化学部分各省汇总答案

2010年高考化学部分各省汇总答案

2010年海南省高考化学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D C A AC C BD D B AC13、(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18-I A、D18-II(1)C2H4O2(2)(按教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共66分)五、(本题共24分)26.(本题共12分) 1)a b c 2)4CuSO 溶液或酸性4KMnO 溶液: 吸收HCl 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无水2CaCl 偏低 4)b d5)石蜡3CaCO 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OOlg27.(本越共l2分)3)A 通入溴水:红棕色褪去且溶液分层。

A 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4)3种 29. 1)32A:CH CH=CH 22B CH =CHCH Cl : (或22CH =CHCH Br )2)反应⑥:酯化反应 反应⑦:加聚反应 3)反应②:2NaOH/OH ,加热 反应⑤:252NaOH/C H OH ,加热4)保护碳碳双键 5)4种七、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Da anAn hui1—5 ABDCD 6—10 CBABC 11—15 DDCCD 16—20 AABCD 25.(14分)(1)三 VIA HClO 4 (2)2 H —Cl HS(3)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或[Ar]3d 104s 1)2Cu 2S+3O 2 2Cu 2O+2SO 2(4)SO 2(g )+2CO (g )===S (s )+2CO 2(g ) 1279-⋅-=∆mol kJ h 26.(17分)(1)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取代反应(2)(3)硝基、羧基 a 、c 、d (4)==== 高温(5) 27.(14分)(1)Al (OH )3(2)4LiMn 2O 4+4H ++O 2=8MnO 2+4Li ++2H 2O(3)烧杯、漏斗、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玻璃 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6.4(或6.36) 28.(13分) (1)a 、d 、e(2)Ag+Fe 3+=Ag ++Fe 2+(3)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 (NO 3)3溶液的pH ②配制相同pH 的稀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内(4)不同意。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2010国标2010国标07 2010国标08 2010国标09 2010国标10 2010国标11 2010国标12 2010国标13 2010国标26 2010国标27 2010国标282010国标362010国标372010国标382010北京2010北京062010北京072010北京082010北京092010北京102010北京112010北京122010北京252010北京262010北京272010北京282010山东2010山东092010山东102010山东112010山东122010山东132010山东142010山东152010山东282010山东292010山东302010山东312010山东322010山东332010浙江2010浙江072010浙江082010浙江092010浙江102010浙江112010浙江122010浙江132010浙江252010浙江262010浙江272010浙江282010福建2010福建062010福建072010四川26 2010四川27 2010四川28 2010四川29 2010广东2010广东07 2010广东08 2010广东09 2010广东10 2010广东11 2010广东122010广东222010广东232010广东302010广东312010广东322010广东332010海南2010海南012010海南022010海南032010海南042010海南052010海南062010海南072010海南082010海南092010海南102010海南112010海南122010海南132010海南142010海南152010海南162010海南172010海南182010海南192010海南202010江苏2010江苏012010江苏022010江苏032010江苏042010江苏052010江苏062010江苏072010江苏082010江苏092010江苏102010江苏112010江苏122010江苏132010江苏142010江苏152010江苏162010江苏172010江苏182010江苏192010江苏202010江苏21【鸣谢整理人员:2010国标(番中唐荣会)2010北京(外校刘敏)2010山东(外校刘敏)2010浙江(仲元陈谦明)2010福建(外校刘敏)2010安徽(外校刘敏)2010天津(外校刘敏)2010重庆(仲元陈谦明)2010四川(仲元陈谦明)2010广东(仲元陈谦明)2010海南(番中唐荣会)2010江苏(番中唐荣会)】2010国标2010国标07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2010国标0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2010国标0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2010国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u 64一、选择题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 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10.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I-2TiO2/S++3I-―→2TiO2/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会减少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2010年高考化学部分各省汇总 答案范文

2010年高考化学部分各省汇总 答案范文

2010年海南省高考化学题参考答案13、(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18-I A、D18-II(1)C2H4O2(2)(按教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个人整理 仅供参考22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共66分)五、(本题共24分)26.(本题共12分)个人整理 仅供参考221)a b c 2)4CuSO 溶液或酸性4KMnO 溶液: 吸收HCl 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无水2CaCl 偏低 4)b d5)石蜡3CaCO 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OOlg27.(本越共l2分)3)A 通入溴水:红棕色褪去且溶液分层。

A 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4)3种 29. 1)32A:CH CH=CH 22B CH =CHCH Cl : (或22CH =CHCH Br )2)反应⑥:酯化反应 反应⑦:加聚反应 3)反应②:2NaOH/OH ,加热 反应⑤:252NaOH/C H OH ,加热4)保护碳碳双键 5)4种七、30.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Da an个人整理仅供参考22An hui1—5 ABDCD 6—10 CBABC 11—15 DDCCD 16—20 AABCD 25.(14分)(1)三 VIA HClO 4 (2)2 H —Cl HS(3)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或[Ar]3d 104s 1)2Cu 2S+3O 2 2Cu 2O+2SO 2(4)SO 2(g )+2CO (g )===S (s )+2CO 2(g ) 1279-⋅-=∆mol kJ h 26.(17分)(1)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取代反应(2)(3)硝基、羧基 a 、c 、d (4)==== 高温个人整理 仅供参考22(5) 2714分)28 1..C 11.C ⑵钠 硅 ⑶3323AlNH H O+++()3Al OH ↓+43NH + ⑷()3Al OH OH -+222AlO H O +⑸()2Mg OH⑹()337Mg Al OH CO 26.(14分)(1)①4NH OH +-+32NH H O ⋅②废水中的NH 3被空气带走,使3232NH H O NH H O ⋅+€D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2)①放热△H=-273kJ/mol<0(反应为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②42(aq)2O (g)NH +++-322H NO ()(l)aq aq H O +()+△ H=-346kJ/mol ③5:6 27.(13分) (1)(2)淀粉KI 试纸变蓝 (3)22Cl Br -+22Br Cl -+(4)打开活塞b ,将少量C 中溶液滴入D 中,关闭活塞b ,取下D 振荡。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解析】本题考查卤代烃与烯烃的有关性质。4—溴环己烯含有两种官能
团:溴原子、碳碳双键。当它与酸性KMnO4溶液作用时,溴原 子不变,碳碳双键断裂产生新官能团,①不符合要求,A、D不 正确;当它在酸性条件下与H2O作用时,二者发生加成反应引入
羟基,②不符合要求,B不正确;当它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答案】B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 生成次氯酸
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7【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锂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
时,将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生碳碳双键,③符合要求;当
它与HBr反应时,破坏碳碳双键,引入溴原子,④符合要求,C
正确。
【答案】C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
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3 : 1 B. 5 : 3
C. 2 : 3 D. 1 : 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等知识,从 能力要求看,它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观察“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发现:(1)实验①与实验②达 平衡时,A的浓度相等,实验③达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实验 ②、实验③达平衡需要的时间比实验①短。由此说明:(1)实验②与 实验①比较,平衡未发生移动;实验③与实验①比较,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了。(2)实验②、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加快了。再进一步分析应 得出如下结论:(1)与实验①比较,实验②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 剂”,实验③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2)升温时,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一)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1.(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3.(3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4.(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5.(3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6.(3分)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7.(3分)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8.(3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二、非选题9.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③;.(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实验③:v c=.10.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1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 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12.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③的反应类型是;(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熔点:Si3N4>NaCl>SiI4B.沸点:NH3>PH3>AsH3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分析】A、从晶体的类型比较;B、从是否含有氢键的角度比较;C、从非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D、从金属性强弱的角度比较;【解答】解:A、Si3N4为原子晶体,NaCl为离子晶体,SiI4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不同晶体的熔点高低按照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顺序,故有Si3N4>NaCl>SiI4,故A正确;B、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和AsH3不含氢键,沸点的高点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AsH3>PH3,故顺序为NH3>AsH3>PH3,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S>P,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金属性Na>Mg>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顺序为:NaOH>Mg(OH)2>Al(OH)3,故D正确.故选B.2.(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C.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分析】A、锂的性质不同于钠,与镁的性质相似;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C、根据盐酸和亚硫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反应能否进行;D、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解答】解:A、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故A错误;B、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反应可以发生,故B正确;C、盐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BaSO3沉淀,故C错误;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在加热条件下,氨气可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故D错误.故选B.3.(3分)(2010•全国卷Ⅰ)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分析】A、铁和非氧化性的酸反应生成亚铁盐;B、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有正二价和正三价两种;C、离子反应要遵循电荷守恒;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解答】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盐,Fe+2H+=Fe2++H2↑,故A错误;B、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B错误;C、氯化亚铁溶液能被稀硝酸氧化,3Fe2++4H++NO3﹣=3Fe3++2H2O+NO↑,故C错误;D、铜和三价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铜不能置换出铁,即2Fe3++Cu=2Fe2++Cu2+,故D正确.故选D.4.(3分)(2010•全国卷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PH<7 C.常温下,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PH=8.0 D.若1mLPH=1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溶液的PH=11【分析】A、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来分析稀释后的pH;B、根据离子对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平衡移动及溶液的pH;C、根据常温下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来分析;D、根据酸碱混合及溶液的pH=7来分析NaOH溶液的pH.【解答】解:A、因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时促进电离,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则pH变大,即b>a,故A错误;B、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当加入NH4Cl,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由酚酞的变色范围8.2~10可知,此时溶液的pH可能小于8.2,不一定小于7,故B错误;C、因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7,则酸的pH一定小于7,即盐酸溶液的pH不会为8,故C错误;D、因酸碱混合后pH=7,即恰好完全反应,设碱的浓度为c,则1×0.1mol/L=100×c,c=0.001mol/L,则NaOH溶液的PH=11,故D正确;故选D.5.(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3﹣+2e﹣→3I﹣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分析】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解答】解: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A、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铂电极上放电,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电池工作时,I3﹣到Pt电极正极上得电子转化为I﹣,即反应为I3﹣+2e﹣=3I﹣,故C正确;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的浓度和I3﹣的浓度不变,故D正确.故选B.6.(3分)(2010•全国卷Ⅰ)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分析】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②为水解反应,③为消去反应,④为加成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结构可知,有机物中含C=C和﹣Br,①为氧化反应,得到两种官能团;②为加成反应,得到﹣Br和﹣OH两种官能团;③为消去反应,产物中只有C=C;④为加成反应,产物中只有﹣Br,则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③④,故选B.7.(3分)(2010•全国卷Ⅰ)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分析】根据n=计算磷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产物中n(Cl):n(P)的值,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析:参加反应的Cl2与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4:1.因此产物中n(Cl):n(P)=(1.74×2):1=3.48:1,则,即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1.52:0.48≈3:1,故选C.8.(3分)(2010•全国卷Ⅰ)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分析】根据二氧化硅晶体中结构单元判断硅、氧原子的位置关系,二氧化硅的最小环上含有6的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每个硅原子能构成四个共价键,每个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A错误;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故B错误;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C错误;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题9.(2010•全国卷Ⅰ)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40%;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0.06mol/L;(3)该反应的△H>0,其判断理由是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 B=0.014mol(L•min)﹣1实验③:v c=0.009mol(L•min)﹣1.【分析】(1)在溶液中,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且起始浓度不变,应为催化剂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根据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B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C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3)温度升高,A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4)根据v=计算v A,利用速率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实验②中v B,实验③中v c.【解答】解:(1)与①比较,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②为使用催化剂;与①比较,③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度率加快,化学平衡移动,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故答案为: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2)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 ﹣0.06mol/L=0.04mol/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0.04mol/L×2=0.08mol/L,故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40%;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0.04mol/L=0.06mol/L,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故平衡时C 的浓度为0.06mol/L,故答案为:40%;0.06mol/L;(3)因③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吸热,即△H>0,故答案为:>;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实验②中,v A==0.007mol(L•min)﹣1,所以v B=2v A=0.014mol(L•min)﹣1;实验③中,v A==0.009mol(L•min)﹣1,所以v C=v A=0.009mol (L•min)﹣1,故答案为:0.014mol(L•min)﹣1;0.009mol(L•min)﹣1.10.(2010•全国卷Ⅰ)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分析】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B可能为Na2CO3或K2CO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说明A为NH3•H2O或NH3;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可能为Al(OH)3或Mg(OH)2,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F为AgNO3;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该气体为CO2,说明E为酸溶液,且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说明E为H2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则该沉淀可能为BaSO4或AgCl,则C应为BaCl2,.根据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所以,能确定的是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故答案为:A:NH3•H2O或NH3;E:H2SO4;F:AgNO3;C:BaCl2;(2)不能确定的是D可能为Al2(SO4)3或MgSO4,B可能为Na2CO3或K2CO3,检验方法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故答案为:B:Na2CO3或K2CO3,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D: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11.(2010•全国卷Ⅰ)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 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验证CO的方法是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等回答;(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实验原理选择试剂;(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应有二氧化碳中氯化氢的除杂、干燥,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的吸收装置等,装置图:,故答案为:;(2)B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C中装有浓硫酸,干燥气体,在D中二氧化碳与碳反应产生一氧化碳,E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仪器标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B 饱和碳酸氢钠溶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液C 浓硫酸除去CO2中的水气D 干燥木炭粉与CO2反应产生COE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3)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故答案为: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4)一氧化碳燃烧有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12.(2010•全国卷Ⅰ)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 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名称是3﹣甲基﹣1﹣丁炔;(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4)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分析】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解答】解: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设A的分子式为C x H y,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x+,且65<12x+y=8x+28<75,x取正整数,所以x=5,y=8,所以A的分子式为C5H8,A含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3﹣甲基﹣1﹣丁炔;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则E是3﹣甲基﹣1﹣丁烯;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 的结构简式为,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H的结构简式为:.(1)通过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是3﹣甲基﹣1﹣丁炔,故答案为:;3﹣甲基﹣1﹣丁炔;(2)E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G和1、4丁二酸反应生成H,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则B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或两个碳碳双键,根据乙烯和乙炔的结构知,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该分子中只含一种氢原子,A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环就减少一个碳碳键,则C中应该含有两个碳环,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2010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0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全解全析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29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3>PH3;【答案】A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O,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O+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解析】A 正确,符合3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 3O 4中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 2++NO 3-+4H +=3Fe 3++NO↑+2H 2O ;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e 2+和H 2;【答案】A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 ,则a >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4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的pH=8.0D .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 溶液的pH=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全国1卷(2010全国1)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 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 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 第29题已经考过,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 3、PH 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 3>AsH 3>PH 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2010全国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解析】A 错误,因为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 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 错误,酸性:HCl >H 2SO 3>H 2CO 3所以通入后无BaSO 3沉淀,因为BaSO 3+2HCl=BaCl 2+H 2O+SO 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 3+2H 2O+CuSO 4=Cu(OH)2↓+(NH 4)2SO 4,接着Cu(OH)2 △ CuO+H 20,溶液中NH 3不能还原CuO 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CO 3>HClO,反应为:CO 2+H 20+Ca(ClO)2=CaCO 3↓+2HClO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答案】C【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 、B 、C 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 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推荐下载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推荐下载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5.(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2+(aq) 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 32-+2H +==CO 2+ H 2O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 2++SO 42-==BaSO 4¯正确DFeBr 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 2反应:2Fe 2++2Br -+2Cl 2==2Fe 3++4Cl -+Br 2错误,Fe 2+与Br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 ~G 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答题纸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0-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2SiO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4 33s p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C. 2-甲基-1-丙醇D. 2-甲基-3-丁炔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 .有机物不导电B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 .2SO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N0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7.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2N 和C0所含分子数均为ANB .1.7g 22H 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AN C .1mol22N a O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AND .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AN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 .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C .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D .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9.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 -、C I -、3N O -、Na +B .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Na +、2A L O -、3N O -、3H C O -C .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 +、Na +、3N O -、CIO -D .含大量0H 一的溶液中:23C O -、C I -、F -、K +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 .乙醇、甲苯、硝基苯 B .苯、苯酚、己烯 C .苯、甲苯、环己烷 D .甲酸、乙醛、乙酸 11.将0.4gNaOH 和1.06932N a C O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1L -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2C O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1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 .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 .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D .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1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 .2N O 通入4FeSO 溶液中B .2CO 通入2C aC l 溶液中C .3N H 通入3A L C l 溶液中 D .2SO 通入已酸化的32()Ba N O 溶液中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B .相同条件下,2mol 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C .0.11m ol L -⋅m 的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0.11mol L -⋅的醋酸钠溶液的pH D .1L11mol L -⋅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02的量大于1L 1mol L -⋅硫化钠溶液吸收2SO 的量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 .3H N O 溶液(24H SO ),适量2B aC l 溶液,过滤B .22()CO SO ,酸性4K M nO 溶液、浓硫酸,洗气C .3K N O 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 .253()C H O H C H C O O H ,加足量C a O ,蒸馏16.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 .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 4C l N H -+⎡⎤⎡⎤⎣⎦⎣⎦B .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O H H -+⎡⎤⎡⎤=⎣⎦⎣⎦ C .O.1 1mol L -⋅的硫酸铵溶液中: 244NH SO H ++⎡⎤⎡⎤⎡⎤⎣⎦⎣⎦⎣⎦ D .0.11mol L -⋅的硫化钠溶液中:[][]2O H H H S H S-+⎡⎤⎡⎤=⎣⎦⎣⎦17.据报道,在300℃、70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23222()6()()3()C O g H G C H C H O H g H O 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Cu-Zn-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充入大量2CO 气体可提高2H 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32C H C H OH和2H O可提高2CO 和2H 的利用率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 .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 .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 .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苯酚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B .等体积、等浓度的232()C aH C O +溶液和NaOH 溶液混合223332222C aH C O O H C aC O C O H O+---++−−→↓++C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222222FeHH O FeH O+++++−−→+D .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2224224I O H O I O H--++−−→+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 、Y 元素的金属性 X<YB .一定条件下,Z 单质与W 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2W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 .一定条件下,w 单质可以将z 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21.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氨水和NaOH 溶液,各加入10mL 0.11mol L-⋅3ALCl 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 .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 .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 .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22.由5mol23F e o 、4mol34F e o 和3mol Fe0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 并在高温下和23F e o 反应。

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0与23F e o 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 4:3 R .3:2 C ,3:1 D .2:l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第Ⅱ卷(共84分)四、(本题共24分)23.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同时含有三硅酸镁(2382M g Si O nH O)等化合物。

1)三硅酸镁的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某元素与镁元素不同周期但在相邻一族,且性质和镁元素十分相似,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铝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_ 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3)某元素与铝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半径比镁原子半径大,该元素离子半径比铝离子半径____(填“大”或“小”),该元素与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3ALO 、Mg0和2SiO 都可以制耐火材料, 其原因是______。

a3ALO 、Mg0和2SiO 都不溶于水 b .3ALO 、Mg0和2SiO 都是白色固体 c .3ALO 、Mg0和2SiO 都是氧化物 d .3ALO 、Mg0和2SiO 都有很高的熔点24.向盛有KL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4C C l 后滴加氯水,4C C l 层变成紫色。

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4C C l 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 1) 写出并配平4C C l 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

3)把KL 换成KBr ,则4C C l 层变为__色:继续滴加氯水,4C C l 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2C l 、3HIO 、3H BrO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 ~50mg /kg 。

制取加碘盐(含3KIO 的食盐)1000kg ,若庄Kl 与2C l 反应制3KIO ,至少需要消耗2C l _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25.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232()()2()190SO g O g SO g K J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a .23()2SO v o v =正逆() b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 .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2SO 和0.10mol2O ,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3SO 0.18mol ,则2()v o =______11mol minl--⋅⋅:若继续通入0.20mol 2SO 和0.10mol2O ,则平衡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n(3SO )<______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