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地形图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xxx地形图(航测)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

编写人:

技术负责人:

2018年2月26日

目录

1、任务概述1

2、测区概况1

3. 工作内容1

4、作业依据1

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2

6、项目实施方案2

6.1、作业流程2

6.2、一般规定3

6.3、控制网设计4

6.4、航测外业4

6.5、航测内业6

7、质量控制与保障7

8、上交的成果资料:7

1、任务概述

为加快乐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地矿测绘院下属单位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的乐都区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2、测区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乐都区达拉乡、雨润镇辖区内,达拉乡测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雨润镇测图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测区属地形较为复杂、村庄稀疏,林木覆盖密度较小,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

3. 工作内容

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24平方公里。

4、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6)《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10)《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1)《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

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

1)飞行平台:智能鸟固定翼kc1600

2)航摄仪:sonny A7r,焦距35mm,像素3600万

3)空三加密:软件HAT

4)内业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MapMatrix

5)内业数字化编辑软件南方CASS9.1

6)科傻控制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V1.0、三维数字地球LSV1.0 等。

6、项目实施方案

6.1、作业流程

6.2、一般规定

采用智能鸟固定翼kc1600无人机野外航测数据采集,采用MapMatrix和cass9.1软件进行数字化制图。

本测区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02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2米。

6.3、控制网设计

采用青海省CORS系统,利用已知的控制点为起算点。

6.4、航测外业

6.4.1航测设计

依据《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5.2.3要求确定基准面高程,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航摄分区的划分和航线布设。

达拉乡测图范围雨润镇测图范围1)摄区划分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4相对航高;在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型前提下,分区应尽量划大;当地面高差突变或有特殊要求时,分区界线可以破图廓划分。

2)航线布设方向

航线按东西向直线飞行。特定条件下,亦可根据地形走向与专业测绘的需要飞行;常规航摄航线应与图廓线平行敷设。某些情况下,

航线应沿图幅中心线敷设;测图控制作业非常困难的地区,可根据用户的设计要求,敷设控制航线。

3)摄影时间

航摄季节应选择本摄区最有利的气象条件,并要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地表植被和其他覆盖物(如:积雪、洪水、沙尘等)对摄影和测图的不良影响,确保航摄像片能够真实地显现地面细部。选择航摄时间,既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光照度,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一般根据摄区的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选定。

4)像片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5)补摄和重摄

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他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线进行。补摄航线的两端一般需超出漏洞外两条基线。

6.4.2像控点测量

1)本测区共布设像控点50个,像控点全部采用白色反光带。

2)像控点的加密:局部地区进行像控点加密。均选刺在线状地物交角良好的交点上或影像小于0.2mm的点状地物中心,高程变化较小,在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便于联测的目标。点位实地的判刺精度为图上0.1mm。

3)像控点联测:像控点联测采用GPS RTK测量技术。对采用RTK 测量技术进行的像控点的平面和高程作抽样检验。

6.5、航测内业

6.5.1 空中三角测量

空三加密所用软件为HAT采集像点坐标数据,且用PAT-B光束法平差程序解算坐标及高程。

6.5.2航测立体采集

航测数字立体测图利用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建立立体模型,定向建模主要是利用空三加密的结果,采用全自动空三数据导入方式,在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采用批处理的方法完成各个立体模型的建立。

6.5.3地形图的制作

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立体模型以后,在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主要通过跟踪矢量化立体模型的方式生成数字线划图,图层的分类和编码严格按照国标进行分类和编码。

1)成图方法:严格执行两个像对一幅图测制,并不超过图幅边界测图,每幅图都使用通过本图幅中心线的像对进行测制。采用MapMatrix内部格式室内判读测图,再用CASS软件编辑、注记和整饰成图。

2)地形图要素分类和图式: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804—93)的要求分层绘制。图式采用《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基本比例尺1:2000。

4)成图软件:南方CASS9.1成图软件。

7、质量控制与保障

为保证数字化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检查,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检。检查员对作业组自检修改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由公司质检部对检查员上交的成果资料进行最终检查,最后由重庆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组织进行验收。

各级检查员的检查工作必须踏踏实实的进行,保证所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满足甲方要求。

8、上交的成果资料:

按合同约定提交成果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 。3700万像素,焦距35mm 。 六、技术设计 6.1作业流程 技术设计 测区踏勘 基础控制测量 航空摄影+GPS 摄站坐标获取 检查验收 外业检查、验收 内业空三加密 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DEM 获取 选点、埋石、布标 内业检查验收 数字产品制作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精度分析 成果验收、提交

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XXXX土地开发整理 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技术总结报告 1、慨述 1. 1任务依据及要求 为满足XXXX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建设及近期规划 用地需要, XXXX国土资源局决定在项目区实施1:2000地形图测量工 作,并委托XXXX公司完成该项工作。 本项目区含本乡XXXX三个行政村,总面积约9.2km2 1.2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XXXX境内,测区概略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XXX°XX′XX″,北纬XX°XX′XX″,平均海拨高程约500米。属浅丘地貌、沟谷宽敞、沟谷内多水田坡地多旱地和少量果园,成片树林较少,居民地均为散列式分布,房屋以砖房为主,房屋周围多竹林和散树及零星果树,有部分蔬菜地。 区内交通方便,镇与乡、村与村之间有道路相连,路面材料多为水泥,居民地之间均有小路连接。 1.3完成工作量及人员组成 1.3.1建立E级GPS控制网共30点。 1.3.2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量界内8.5平方公里,

界外100米。实际测量面积9.2平方公里。 1.3.4 人员及设备组成 拟共投入中海达GPS四台套、全站仪三台、作业组6个,于2006。年7月至2005年8月完成E 级GPS控制测量及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 4技术依据 1.4.1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下称《规范》)CJJ 8-99; 1.4.2 TD1001-9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下称《规程》); 1..4.3 CH5003-94《地籍图图式》; 1.4.4 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下称《图式》); 1.4.5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GPS规程); 1.4.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 第26号; 1.4.71984年9月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 程》(简称:土详规程); 1.4.8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1.4.9 Q/GCWDQA8-02-2002《检查规定及质量评定标准》:(A版); 1.4.10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下称《规范》);

1:2000地形图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xxx地形图(航测)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 编写人: 技术负责人: 2018年2月26日

目录 1、任务概述1 2、测区概况1 3. 工作内容1 4、作业依据1 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2 6、项目实施方案2 6.1、作业流程2 6.2、一般规定3 6.3、控制网设计4 6.4、航测外业4 6.5、航测内业6 7、质量控制与保障7 8、上交的成果资料:7

1、任务概述 为加快乐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地矿测绘院下属单位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的乐都区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2、测区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乐都区达拉乡、雨润镇辖区内,达拉乡测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雨润镇测图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测区属地形较为复杂、村庄稀疏,林木覆盖密度较小,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 3. 工作内容 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24平方公里。 4、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6)《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衡水市景县MMM镇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衡水市景县***镇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单位名称 二○○八年七月十二日

衡水市景县***镇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编写者: 审核者: 单位名称 二○○八年七月十二日

目录 1 任务概述 (1) 2 作业依据 (1) 3 测区已有资料 (1) 4 数学基础 (2) 4.1 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2) 4.2 地形图分幅 (2) 5. 控制测量 (2) 5.1. GPS控制测量 (2) 5.1.1 选点与埋石 (2) 5.1.2 GPS测量的观测要求及数据处理 (3) 6 地形图测绘 (4) 6.1 图根控制测量 (4) 6.2 野外数据采集 (4) 6.3 数字化编辑 (5) 6.3.1 数据格式 (5) 6.3.2 编辑的基本要求 (5) 6.3.3 编辑的内容 (6) 7 质量保证措施 (8) 8 上交成果 (8)

1 任务概述 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委托,由****承担衡水市景县***镇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该项目位于衡水市景县***镇,测区位于东经116°11′—116°14′,北纬37°44′—37°46′,项目工作内容包括:基础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全野外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制。 项目工作量为1:2000数字化地形图约4平方公里。 测区位于衡水市,地形类别为平原。成图目的为满足城镇规划使用,测区居民区内地物比较复杂,通视困难。居民区外地物相对简单。 2 作业依据 (1)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 (2)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3) GB 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4)GB/T 17160-199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5)CH 1002-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6)CH 1003-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7)《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书”。 本技术设计书是依据工程所需和测区情况所编写,当上述规范、图式等与本技术设计书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3 测区已有资料 甲方提供的测绘范围线。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75分钟,正 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3700万像素,焦距35mm。 六、技术设计

6.1作业流程 6.2 一般 规定 采 用YS-2 00 无人机野 外航 测数 据采 集, 采用 UAS Mas ter7. 0和cass9.0软件进行数字化制图。 本测区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浅谈1:2000航测地形图测绘方法

1:2000地形图测绘航测作业方法探讨 一、像控点的布设与选刺 1.像控点布设 根据本测区的地形特征和航摄资料情况,本测区采用以下布点方案。 (1)根据航飞资料,由于航飞方向是东西方向飞行,所以采用双模型布点和三条基线5点法布设。 (2)由于测区有些地区植被繁茂,地形复杂,个别地方采用了航线网三条基线5点法。测设像控点较困难时,采用3条基线布设4个点。 (3)特殊情况布点。 当遇到像主点落水或被云影、阴影等覆盖,不能按正常情况布设像控点时,视测区地形具体情况以满足内业控制点加密和测图为原则布设控制点,其像控制点布设方法及要求符合规范。点位在像片上的条件适当放宽。 航线首未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时互相偏离一般不大于半条基线。上下对点布在同一立体像对内。尽量了避免两控制点同时向中线同侧偏离,出现同侧偏离,最大不得超过1条基线。 2.像控点的选刺 点位均刺于目标清晰,反差适中的影像小于0.3mm的点状地物。刺于30o至150o的线状地物的交叉点,拐角点,房角,墙拐角内外位置等。像片条件,像片整饰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控制像片的整饰:平高点正面以直径7mm的红圆圈整饰,在圆圈注旁出点号;高程点整饰圆圈直径为7mm,其余与平高点相同。像片反面用圆珠笔圈出刺孔,并标注点号,加文字说明和略图,实地检查、并由刺点者、检查者签名。 同一航线刺点片的整饰。当刺点点位不在主片时,不转刺主片上,但转标并注记点号和标明刺点片的航线号及像片号;不同航线的像控制点与邻航线公用时,也不转刺,但同样转标并注记点号和标明刺点片所在的航线号及像片号。 二、空中三角测量 本测区空中三角测量,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VirtuoZo NT3.5和JX-4 AATM/PATB自动空三测量加密软件。采用全片密集自动选点、点位均匀分布方式,构网力度强,航线区域网局部平差与光束法整体平差技术,可增强粗差检错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构网的系统误差,提高加密精度和可靠性。 1、准备工作 测区内覆盖测图范围的航片,将原有的航片影像格式转换为tif格式文件。 根据外业所提供像控点、检查点的成果资料、航摄鉴定资料,按空三工作顺序,在工作站输入像控点成果,航片内方位元素数据,并进行认真校核以确保原始数据无误。 按航线网在工作站输入相应的航片*.tif文件。 2、加密测量 (1)加密点的坐标测量,由软件程序自动进行,经趋近平差解算优选后,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平地、丘陵地优于0.005mm;山地、高山地优于0.008 mm,模型连接误差,平面△S≤0.06m像×10-3(m);高程△Z≤0.04m像fk×10-3/b(m)。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工程概述 1、工程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效劳 2、工程实施地点 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 3、工程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工程〔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30.13"-110°43'12.48"之间,北纬29°15'15.05"-29°23'33.49"之间。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区整体规划长度16.5公里,测区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工程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平安作业根本要求?CH/Z 3001-2021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21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标准?CH/Z 3003-2021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标准?CH/Z 3005-2021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21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GBT18314-2021); 7、?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标准?〔GB/T15967-2021〕;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来源之迟辟智美创作 二、地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平安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高空数子航空摄影丈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高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例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丈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丈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物检检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把持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 续航时间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

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3700万像素,焦距35mm. 六、技术设计 图4 数码航空摄影丈量工作流程图

采纳YS-200无人机野外航测数据收集,采纳UAS Master7.0和cass9.0软件进行数字化制图. 地形图分幅按50cm×50cm矩形分幅.图名应采纳地舆名称(自然村)、行政或企(事)业单元名称进行命名.图名简练,唯一. 6.3、控制网设计 采纳河北省CORS系统,利用已知的控制点为起算点. 依据《高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5.2.3要求确定基准面高程,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航摄分区的划分和航线布设. ①摄区划分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应年夜于1/4相对航高;在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型前提下,分区应尽量划年夜;本空中高差突变或有特殊要求时,分区界线可以破图廓划分.分区摄影基准面的高度(h 基),以分区内具代表性的高点平均高程(h 高)与低点平均高程(h 低)之和的二分之一求得. ②航线布设方向 航线按工具向直线飞行.特定条件下,亦可根据地形走向与专业测绘的需要飞行;惯例航摄航线应与图廓线平行敷设.某些情况下,航线应沿图幅中心线敷设;按专业测绘的要求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敷设航线;水域、海区惯例敷设航线时,应尽可能防止像主点落水,要确保所有岛屿覆盖完整,并能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LT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 。3700万像素,焦距35mm 。 六、技术设计 6.1作业流程 技术设计 测区踏勘 基础控制测量 航空摄影+GPS 摄站坐标获取 检查验收 外业检查、验收 内业空三加密 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DEM 获取 选点、埋石、布标 内业检查验收 数字产品制作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精度分析 成果验收、提交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2、项目实施地点 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 3、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30.13"-110°43'12.48"之间,北纬29°15'15.05"-29°23'33.49"之间。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区整体规划长度16.5公里,测区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南召县1比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

南召县1比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 1任务概述 南召县位于豫西南,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古有“北扼、南控荆襄咽喉”之称。位于重要地理分界线“岭-淮河”线上,是南方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境域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简册)/2946平方千米(当地政府)。总人口60万人(2002年)。共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分22个,约2.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6%。山区和丘陵面积占96.6%。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处与温暖带交错的边缘,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 受省地质博物馆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单位在南召县的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 2测量工作容 1)基本控制测量:在省CORS下采用网络RTK布设一级GPS控制点。 2)1:2000地形图测量。测绘围由业主现场指定。 3工作量 根据测区实际情况,按照规要求,核算工作量见表3-1。 表3-1 市1: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

4设计方案 4.1技术依据 4.2 平高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1°;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平面控制测量 4.3.1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能够满足本次测绘要求则不再布设平面控制点,但在使用前需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否则在测区围用网络RTK布设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和等外高程控制点。 4.3.2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4.3.3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点位选择 (1)控制点要尽量布设在村庄四周开阔的区域,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固,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并应在点之记中注明。 (7)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4.3.4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控制到测区边界,分布基本均匀,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 4.3.5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埋设普通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铸。根据实际情况在硬化道路上可以使用路面镶嵌标志,镶嵌路面标志时需在地面刻划方框。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1.测区概略 谷歌略图围(附图) 测区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一样种类,地形起伏较大,境海 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天气,均匀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2.项目任务 2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测区的图根控制丈量、1: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围线中阴 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依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含无人机航空拍照、外业像片控制丈量、外业地形图调绘、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 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写等。 3.测区已有资料剖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供给围线(围线中暗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 )及比率尺为1:10000的测 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作业依照 4.1. 4 .1.

4 .1. 4 .1. 4 .1. 4 .1.1、CH/Z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2、CH/Z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3、《1:500、1:1000、1:2000航空拍照丈量业规》; 4、《1:500、1:1000、1:2000航空拍照丈量外业规》; 5、CH/Z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拍照丈量外业规》; 6、CH/Z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拍照丈量业规》;

4.1. 7、CH/Z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拍照规》; 4.1.8、GB50026-2007《工程丈量规》; 4.1.9、CJJT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丈量技术规; 4.1.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1.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 平面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纳1954城建独立坐标系。 高程系统:高程采纳“大沽高程系,等高距为1米。 控制丈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图根点精度,有关于周边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偏差不该大于图上,高程中偏差不该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地形图精度: 点位中偏差(mm)高程中偏差(mm) Ⅰ、ⅡⅢ、ⅣⅠⅡⅢⅣ 地物点注记等高注记等高注记等高注记 等高线点线点线点线点 2 困难时:隐蔽和困难地域,高程中偏差可 放宽倍 此中:点位中偏差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的中偏差;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与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高速公路 1 比2000 地形图及控制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国家测绘局CH/Z 3003-2010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2.国家测绘局CH/Z 3004-2010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 12898-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4.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7929-1995 《1:5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5.交通部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6.交通部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当规范、图式与本技术设计书要求 有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2.2坐标系统与成图规格 1.平面系统: 本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00′ 2.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成图格式:分段提供测区总拼图(dwg格式) 4.成图比例尺:1:2000 5.基本等高距:1 米 6.图上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平方分米注记点不得少于15个,高程注至0.1 米 7.电子图X坐标按7位整数、Y坐标按6 位整数输入,小数部分全部为三位。 .3 主要技术要求 1.测图范围 路线长度为52公里左右(含正线38公里及比较线约14公里), 一般路线带宽为600 米(以设计线为中线每侧300米), 互通范围扩大并包含连接线范围, 淮

盐高速范围长度为4公里,宽度约200米(以淮盐高速为中心两侧各100米)。具体范围详见提供的1:1万地形图测图区域线。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四等GPS测量: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3cm; 一级GPS测量:相对四等GPS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3cm; 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全中误差不得大于± 10mm最, 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25mm。附合水准路线长度≤ 25km,控制网节点间长度≤ 17km。 由于该项目与在建234省道相交,所以平面及高程均应与234 省道控制成果进行联测,平面及高程联测数量宜在3 个以上。 3.地形图精度要求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 0.6m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0.5m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 平地≤± 0.27m,丘陵地 ≤± 0.40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平地≤± 0.33m,丘陵地≤± 0.50m。 树木稠密的隐蔽地区, 上述2 条的限差放宽0.5 倍。 3、设计方案 3.1技术途径 沿设计的公路中心线进行航空摄影,航摄比例尺为1: 20000 左右;沿中心线两侧交叉布设四等、一级GPS点,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联测像片控制点,像片控制点按单航线网布设;航线网空三加密;航测数字化测图;DTM制作;外业补测、补调;内业编辑成图;资料整理提交;过程检查、最终检查贯穿于各个工序。

风电项目1:2000地形图测绘专业设计书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2 测区概况 (3) 3资料状况 (3) 4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3) 4.1作业依据 (3) 4.2 基本规定 (4) 4.3 成图精度 (5) 5技术方案 (5) 6航空摄影 (7) 6.1 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 (7) 6.2 航空摄影的实施 (7) 6.3 摄影质量控制措施 (8) 6.4 成果资料的检查 (8) 6.5 安全生产和风险规避 (9) 7 基础控制测量 (9) 7.1 控制网布设与选点埋石 (9) 7.2 GPS观测与计算 (10) 7.3 高程控制测量 (13) 8航测外业技术要求 (13) 8.1 像片控制测量 (13) 8.2 调绘 (15) 8.3 外业高程点补测 (17) 9航测内业技术要求 (18) 9.1 空中三角测量 (18) 9.2 数据采集 (19) 9.2.1作业环境准备 (19) 9.2.2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19) 9.3 图形编辑 (22) 10 质量保证措施 (25) 10.1 质量管理 (25) 10.2 检查流程和方法 (25) 10.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25) 检查验收的要求: (25) 11 项目计划安排 (26) 12 成果提交 (26)

1 项目概述 1.1 任务来源与目的 XXXX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受XXXX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20年8月承担了XXXX风电项目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总体规划测区范围面积为56.33平方千米。包括航空摄影、基础控制网布设、像片控制测量、空三加密、航测内业立体采集和数据编辑,1:2000航测地形图(DLG)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0.02平方公里升压站位置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为确保测绘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结合本测区特点,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XXXX 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本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 1.2工期及作业范围: 2020年8月28日前提交最终测量成果; 作业范围如下图:红色范围线为测区范围线。 略。 2 测区概况 略。 3资料状况 3.1 已有资料 1)测区范围,kmz格式; 2)风场机位和道路拐点坐标和面积(xlsx格式,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说明文件(txt格式)。 3.2待收集资料 1)需收集GPS网D级点(或国家四等以上级别三角点)不少于3个,国家四等水准点不少于4个。平面坐标系为:2000国家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2)运用卫星导航连续运行跟踪站网(CORS)。 4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 4.1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2)《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1 前言 1.1主要工作内容 (1)获取增城市市域范围内约1650平方公里真彩数码航片。 (2)沿增从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广河高速公路测绘面积约216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3)中心城区6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修测。 (4)广汕路以北第一期测绘30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5)广汕路以北第二期测绘498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6)广汕路以南650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 1.2 技术依据 表1 技术依据

1.3 测区概况 增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因地处连接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航摄范围以行政境界为基础采用满图幅方式进行外扩设计。 1.4 气候状况 增城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度,年降雨量1869mm。 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5%,10~3月为干季,占雨量的15%。受地形影响,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正果最多年降雨量3049.1mm,南部石滩最少年降雨量只有877mm。夏季常有台风侵入,年平均2次,最多年达7次,也有无台风的年份,风力最大可达11级,对南部地区影响较大。

图1 增城市航摄范围示意图 1.5 飞行平台、航摄仪及摄影基地 飞行平台:运5 航摄仪:SWDC-4 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1.6 SWDC-4数码航摄仪简介 本次航空摄影测量项目拟采用国产 SWDC-4真彩数码航空摄影仪实施。 1.6.1 SWDC-4数码航空摄影仪

北京平原地区-数据采集

北京市平原地区 1:2000地形图航测更新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 (2015年)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015年4月

北京市平原地区 1:2000地形图航测更新测绘 专业技术设计书 (2015年) 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同意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安智明陈艳2015年 4 月 8 日 2015年 4 月 6 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次 1 任务概述 (1) 1.1任务来源 (1) 1.2测区范围 (1) 1.3任务量与完成日期 (1)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 2.2已有资料情况 (3) 3 引用文件 (4) 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 4.1地形图规格 (4) 4.2地形图精度 (4) 4.3地形要素分层和数据格式 (5) 4.4图幅接边 (5) 4.5产品种类和形式 (5) 5 设计方案 (5) 5.1成图方法及要求 (5) 5.2航区划分、像控点布设与外业像控点联测 (6) 5.3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9) 5.4内判测图 (11) 5.5外业调绘检测 (15) 5.6外业补测与测注高程点内容与方法 (21) 6 质量检查与措施 (23) 6.1各级检查验收依据 (23) 6.2质量措施 (23) 6.3检查内容和方法 (23) 7 安全环境管理 (25) 7.1安全生产规定 (25) 7.2环境要求 (26) 8 上交资料 (26) 8.1作业成果 (26) 8.2文档 (26) 9 附录 (27) 附录1:元数据填写示例 (27) 附录2:航测成图图历表 (29)

武汉市东西湖区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武汉市东西湖区1:2000地形图更新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1 项目概述.................................................................................................................................. - 3 -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 3 - 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 3 - 2.2 已有资料情况............................................................................................................... - 3 - 3 作业技术依据.......................................................................................................................... - 5 - 4 产品规格及精度指标.............................................................................................................. - 6 - 4.1 数学基础....................................................................................................................... - 6 - 4.2 产品规格....................................................................................................................... - 6 - 4.3 精度指标....................................................................................................................... - 6 - 5 设计方案.................................................................................................................................. - 7 - 5.1 资源配置....................................................................................................................... - 7 - 5.2 工艺流程....................................................................................................................... - 8 - 5.3 各工序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 9 - 5.3.1像片控制测量................................................................................................... - 9 - 5.3.2 空三加密........................................................................................................ - 13 - 5.3.3 DLG数据采集................................................................................................. - 14 - 5.3.4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 15 - 5.3.5 外业调绘及补调补测.................................................................................... - 15 - 5.3.6 数字线划图(DLG)编辑............................................................................ - 19 - 6 质量保证措施........................................................................................................................ - 20 - 7 上交成果................................................................................................................................ - 20 - 7.1 数据成果..................................................................................................................... - 20 - 7.2 文档资料..................................................................................................................... - 20 - 8 附录 ....................................................................................................................................... - 21 - 8.1 测区成图范围............................................................................................................. - 22 - 8.2 GPS观测手簿样式 ..................................................................................................... - 23 - 8.3 控制片整饰格式......................................................................................................... - 24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