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作业主题单元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一、单元内容概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就像是我们要去认识两个特殊的小伙伴,知道他们长啥样,还有绕着他们跑一圈有多远。
二、作业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小朋友能准确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就像能清楚地描述小伙伴的外貌特征一样。
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管是给边长算周长,还是给周长算边长,都不在话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小朋友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让他们用小棒拼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特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能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像发现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小秘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小朋友们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奥秘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
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因为计算周长的时候一个小马虎就可能算错啦。
三、作业内容。
# (一)基础过关型作业。
1. “图形特征我知道”作业内容: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分别标注出它们的边和角,然后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就像是给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小伙伴画个像,然后介绍它们。
通过画图和描述特征,可以让小朋友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巩固基础知识。
答案示例:长方形:画图(略,简单画出一个长方形,长的边标注为长,短的边标注为宽,四个角标注直角符号)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画图(略,画出一个正方形,四条边都标注为边长,四个角标注直角符号)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周长计算小能手”作业内容: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最基础的周长计算题目,让小朋友们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 =(长 + 宽)×2,正方形周长 = 边长×4。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
我参加了一个数学竞赛,其中的一个单元要求设计一份不同于平时的
数学作业,我想出了一个想法:让学生通过拼图游戏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和
公式。
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角形拼图游戏,包括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角,同时提供一个空白的三角形图形可以让学生填入缺失的信息。
学生需
要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来填
写缺失的信息。
例如,如果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的信息,学生需
要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和缺失的角。
游戏的难度随着学生
的学习进度逐步升级,更复杂的三角形和公式也会逐步出现。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估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自己对
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估。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表现在标出相应的等级,包括
A(完美)、B(良好)、C(一般)和D(需要进一步提高)。
如果学生
评估为D,则需要重新完成作业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技能
和理解。
我的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获得了一等奖,因为它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兴趣
和需求,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三角形性质和公式的深入理解。
通过这份作业,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的各项性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同时,自我评估表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和独立性,使学生具
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这份作业不仅创新,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
更多的成果。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背景介绍•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等奖作业设计案例是指在各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点•设计要体现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数学知识。
•融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使作业设计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
一等奖案例分享1.单元:平面图形与坐标图–设计目标:巩固平面图形的属性和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案例要点:设计一个迷宫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和坐标系,利用坐标定位解决迷宫问题。
–奖励点:增加难度级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出不同的难题,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2.单元:代数与方程式–设计目标: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和解方程的能力。
–案例要点:设计一个跳跃游戏,学生通过代数运算和解方程,计算出跳跃的力度和方向,进而完成游戏任务。
–奖励点:增加游戏情节,设置更多的关卡,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单元:数据与概率–设计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案例要点: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学生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计算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等统计指标,并根据概率理论回答相关问题。
–奖励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调查的主题,并要求他们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结语•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参考以上案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续)作业设计要点(续)•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提供充足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模板篇一:小学数学主题单元设计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篇二:主题单元设计模板_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模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趣味导课,初步感受基本形。
触摸、猜谜和画画,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2.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2)说说有关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正确的用纸方法。
4.撕撕、画画喜爱的各种基本形,进行记忆想象。
5.趣味展示、评价。
6.拓展学习。
教师总结,欣赏擅长用基本形画画的艺术家的作品,开拓视野;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画画和撕撕已认识的各种基本形,可用比赛形式比比哪位同学说、画、撕得又多又好。
2.摆摆玩玩,游戏导课。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让学生拼出各种有趣的物体。
(2)教师导入新课: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3.观察感受,探究认知,启发想象。
(1)初步感受: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本中的上海浦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说一说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起来的。
六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作品
六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作品
针对六年级数学单元的作业设计,下面是一份优秀的作品:
主题:小数的加减法
任务1:小数的认识和比较
要求学生了解小数的定义、意义和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比较大小。
可以通过展示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与整数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任务2:小数的加法
要求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小数相加计算题。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加的应用场景。
任务3:小数的减法
要求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小数相减计算题。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减的应用场景。
任务4:小数的综合运用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小数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食谱配料的计算问题等。
评估方式:
1. 任务1可采取口头问答或写作形式进行评估。
2. 任务2和任务3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考察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3. 任务4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问题,考察学生对小数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二、单元目标:1.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3.四则运算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找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加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加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二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积木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乘法接龙”,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乘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四课时: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除法挑战”,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规律。
2.学习:利用教学实例和练习题,教授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练习和应用。
4.小结: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则和要点。
第五课时:1.复习:通过数学游戏“四则运算大挑战”,复习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2.错题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解答。
3.拓展:通过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总结四则运算的应用和要点,鼓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1.手抄题板法:利用手抄题板和算式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练习。
2.导入情境法:通过数学游戏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学实例和练习题;2.数学游戏材料:找规律、积木计算、乘法接龙、除法挑战、四则运算大挑战;3.手抄题板和算式卡片。
四年级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主题:四则运算。
二、单元学习目标。
1.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知识要点整理。
1. 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各部分关系:和 = 加数+加数;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 例如:3+5 = 8,8是和,3和5是加数。
如果知道和是8,一个加数是3,那么另一个加数就是8 - 3 = 5。
2. 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各部分关系:差=被减数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差 + 减数。
- 例如:8 - 3 = 5,8是被减数,3是减数,5是差。
如果知道被减数是8,差是5,那么减数就是8 - 5 = 3。
3.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各部分关系:积 =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
- 例如:3×5 = 15,15是积,3和5是因数。
如果知道积是15,一个因数是3,那么另一个因数就是15÷3 = 5。
4.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 各部分关系:商 = 被除数÷除数;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
- 例如:15÷3 = 5,15是被除数,3是除数,5是商。
如果知道被除数是15,商是5,那么除数就是15÷5 = 3。
5.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一、单元主题: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作业目标。
1. 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 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有趣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作业内容与形式。
1. “算式小火车”计算练习。
作业内容:制作一列小火车的图片,每个车厢上有一道10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如23 + 12、45 20等,一共10节车厢。
让学生从车头开始,按顺序计算每个车厢上的算式,并把答案写在车厢下方。
设计意图:这个形式就像开小火车一样有趣,比起普通的竖式计算练习更能吸引二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
而且按照顺序计算,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认真仔细的习惯,就像小火车不能脱节一样,每一道算式都要准确计算。
2. “购物小能手”实际应用。
作业内容:给出一份简单的超市商品价格表,例如苹果5元一斤,香蕉3元一斤,铅笔2元一支,笔记本8元一本等。
然后设置一些购物场景的问题,如“小明有20元钱,买了3斤苹果和2支铅笔,还剩多少钱?”或者“小红带了30元,她想买4本笔记本,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设计意图:小朋友们对购物都很熟悉,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购物场景中,他们会觉得特别亲切。
而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能真正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数学可不是只在书本上的东西,而是和他们的零花钱、买东西息息相关的。
这就像让他们在超市里当小会计一样,可有趣啦。
3. “数字拼图”加减法创意作业。
作业内容:把1 9这9个数字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数字,例如(1、2、3),(4、5、6),(7、8、9)。
然后给学生出一些规则,比如用第一组数字中的任意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再用第三组数字中的一个数字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如12 + 7或者31 9。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这样的算式,并且计算出结果。
还可以鼓励他们把算式写得好看一些,像在做数字拼图一样。
二年级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二年级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主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知识目标。
1.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例如:34 + 25 = 59,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4+5 = 9,十位3+2 = 5。
- 减法如56 - 32 = 24,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6 - 2 = 4,十位5 - 3 = 2。
2.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 像23+32,可以先算20 + 30 = 50,再算3+2 = 5,最后50+5 = 55。
- 对于减法45 - 23,先算40 - 20 = 20,再算5 - 3 = 2,结果是20+2 = 22。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 例如:一班有30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问二班有多少人?这就是求比30多5的数,用30+5 = 35(人)。
(二)作业类型与设计。
1. 基础巩固型作业。
书面作业。
- 竖式计算练习:- 25+36.- 48 - 29.- 56+23 - 18(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填空:- 在34+27的竖式计算中,先算()位上的()加(),再算()位上的()加()。
- 比56少23的数是()。
口头作业。
- 每天进行10道口算练习,如32+15、45 - 30等,可以让家长出题或者使用口算卡片。
2. 拓展提升型作业。
解决问题。
- 学校图书馆原来有45本故事书,又买来23本,借出去18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 小明有32颗糖果,小红比小明多12颗,小刚比小红少5颗,小刚有多少颗糖果?数学思维挑战。
-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 □3.+2□.-5 6.- 找出规律填数:- 23,32,41,(),(),68。
3. 实践操作型作业。
制作数学手抄报。
- 主题为“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容可以包括计算方法的总结、自己做错的题目分析、有趣的数学故事等。
“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作业优化设计——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为例
·策略“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作业优化设计———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为例文|张军林一、作业设计理念为了有效贯彻“双减”政策要求,重视作业设计的优化和革新,在坚持全面育人基本导向的前提下,处理好作业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作业的完成和探究中,在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当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大单元教学”“重视单元整体”。
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聚焦常规作业设计,还应及时回应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大单元学习的作业设计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推进大单元教学的作业设计,在助力作业设计革新的同时,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和提质。
二、单元内容分析(一)课标分析大单元作业是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大概念”“结构化”相关概念的延伸。
“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是以长作业的方式,将单元中零散的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整合,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力图通过主题化学习设计的理念实现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内化,突出“做”作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大单元作业内容以及形式,一改传统书面作业类型,从动手实践、绘画交流到游戏竞赛、社会调查,再到角色扮演等,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
(二)教材内容分析“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钟表钟面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分”这一时间单位,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够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也能完成几时几分、几时半的读写。
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是运用时间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因此,在进行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呈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场景时刻,帮助学生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深化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数学学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单元作业设计
2021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学科加油站 课题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作业一
班级 姓名
评价等第:
☆☆☆☆☆
1、列竖式计算
5858+2323= 9070-2404= 50002-8107=
2、递等式计算,带*的巧算
*765-284-165 48-12÷6 *19×7 72÷8×8
3、判断题
(1)有2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 (2) 左图中有3个钝角三角形。
( )
4、选择
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好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个形如
的
四连块正向下运动,你必须进行以下( )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A.顺时针旋转,向右平移
B.逆时针旋转,向右平移
C.顺时针旋转,向左平移
D.逆时针旋转,向左平移
5、综合应用
养鸡场养了48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一半,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学生自评:
我能独立完成作业 ☆ ☆ ☆ 我习惯主动检查与订正 ☆ ☆ ☆ 我愿意探究数学问题 ☆ ☆ ☆
评价标准:。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单元整体设计:《表内乘法》单元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单元整体设计:《表内乘法》单元为例元作业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通过分析、整合、重组后形成的作业体系。
设计单元作业是避免重复性低效作业过多,作业整体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
单元作业的设计要点目标性围绕单元核心概念和主要教学目标构建单元作业目标体系,和课程与教学有效呼应与对接,让作业成为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整性整体考虑课时作业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可有效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出现和碎片化。
统整单元作业,是对一些知识点的倾斜或分解;对另一些知识点的压缩或整合。
单元作业的统整,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的共性,紧扣学科本质,契合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理解、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反馈性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单元的作业设计还有以下功能的体现:1.触发功能,触发学生回忆起课堂新知的功能。
2.检验功能,检验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层次的功能。
3.反思功能,有效引发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效果,并重温与回顾的功能。
《表内乘法》单元作业的目标与结构在设计单元作业的目标与结构时,应注重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的整合,注重学生整体要求和个性差异的融合。
从而使得作业目标更科学,作业结构更合理。
本文以人教版《表内乘法》两个单元为例,探讨在单元整合与拓展的基础上,以思维发展为导向、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创新优化作业形式为手段的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和方法。
《表内乘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程框架中,乘法的基本概念构成了学习多位数乘除法、乘法运算性质以及其后分数、小数和比例等其他主题的学习基础。
同时,表内乘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达到计算准确、迅速。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计算教学的要求,以及人教版的相关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如下单元作业目标:具体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总共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一、单元主题。
图形与几何——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作业目标。
1. 让学生深刻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边的长度关系和角的特点。
2. 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 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与图形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三、作业内容。
# (一)基础过关。
1. “我来当小侦探”题目:小明说他画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小红说那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小红说得对吗?为什么?答案:小红说得不对。
因为这个四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长方形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而正方形不仅四个角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类似侦探推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考查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区分能力。
2. 周长面积小计算。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长方形周长=(8 + 5)×2 = 26(厘米),面积=8×5 = 40(平方厘米);正方形周长=6×4 = 24(厘米),面积=6×6 = 36(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是最基础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旨在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 (二)能力提升。
1. “变身魔术师”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
如果把它的长减少2厘米,宽增加2厘米,它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答案:原来长方形面积=10×6 = 60(平方厘米)。
变化后的长是10 2 = 8(厘米),宽是6+2 = 8(厘米),此时变成了正方形,面积=8×8 = 64(平方厘米),面积增加了64 60 = 4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个题目需要学生先算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再算出变化后的图形面积,然后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对长方形边长变化与面积变化关系的理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计算的能力。
初中数学二年级《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一、设计目的本单元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计内容三、设计要求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题量和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作业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活动。
4.作业设计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作业设计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此不疲。
四、作业设计1.选择题设计题目一:以下哪个图形没有点对称?A.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D.长方体题目二:如果一只鸡的重量是2千克,它的体重是80%肉,那么它的重量是多少千克?A.0.4B.2C.16D.1.62.解答题设计题目一:小明的妈妈昨天给他80元,小明拿出40元去买书,还剩下多少钱?题目二:一个罐子里有1500ml水,我们用500ml的杯子倒了三杯水,还剩下多少水?3.应用题设计题目一:爸爸带着儿子去买一袋橙子,橙子是20元一袋,爸爸买了两袋橙子,还剩下20元零3块钱,那么爸爸带了多少钱去买橙子?题目二:手机公司今年计划卖出1000部手机,工厂已经生产了800部手机,还有多少部手机需要生产?五、作业要求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2.仔细阅读题目,提高注意力,认真作答。
3.解决问题思路要清晰,计算过程要正确。
4.答案要写清楚,规范。
5.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及时提交。
六、作业时间安排第一天:选择题设计第二天:解答题设计第三天:应用题设计第四天:检查订正七、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答案的正确性进行评价。
对于完成好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动画
常规资源
纸片、图形若干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课前预习案的发放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 针 对 该 专 题 所 选 择 的 活 动 形 式 及 过 程 ) 教学评价
精品 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一、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 99 页和第 102 页例题分别比较两个几分之一和两个同分母的几分之几的大小。这 两道例题都有两部分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认识分数,二是比较分数的大小。 例题以认识分数为重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直观地体会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 小。第 99 页例题要求学生在同样大的圆纸片上分别表示出它的 1/2、1/4 和 1/8,其 中 1/2 是已经认识的一个分数,1/4 和 1/8 是新学习的分数。例题让学生在折纸活动 中 体会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感受这些分数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并填写“>”或“<” 表示两个分数间的大小关系。第 102 页例题在比较 3/5 和 2/5 的大小前,先要求学生 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也是通过折纸及表示分数的活动,先进 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主题单元问题 1.什么是分数?请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分数。2.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3.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
专题划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加减计算
专题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所需课时
2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 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 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最终达到能 通过折纸或画图等方法表示成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明确它们的含义。
精品 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பைடு நூலகம்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学科领域 (在 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三年级 所需时间 5 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 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
本单元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分数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它是整数概 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 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 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 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 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 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 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 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专题问题设计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二分之一的四分之三的含义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优质资源光盘
常规资源
小黑板,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
其他 学 习 活 动
活设 动计 形( 式针 及对 过该 程专 )题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 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 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 1 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 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加减计算
所需课时
3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知道了分数的含义后学习的,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概念弄明白了,大小比较也就简单 了,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本专题主要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大 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
发 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评价 专题二
精品 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 生 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所以这节课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成了几项活动,体现出了数 学课堂活动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新的数学课堂特色。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 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及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比较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3.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4.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关于分数的应用的问题。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分母不同,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怎样判断? 2.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的大小怎样判 断? 3.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对应课标
精品 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 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 1 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情感与态度: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不会有困难。本单元教 材不要求概括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只要求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进行比较。 “想想做做”中,每一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前,教材都先让学生在图形上表示出有关的 分数,清楚地表明了教材的两点意图:一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是基础;二是在 本册教材中比较分数的大小不离开图形直观。 二、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第 104 页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分母不超过 10)。例题让学生把一个长方 形的 3/8 涂上红色,2/8 涂上绿色。在涂颜色的活动中,从两次一共涂了 8 份中的 5 份,理解 3/8+2/8=5/8,又从涂的红色比涂的绿色多 8 份中的 1 份,理解 3/8-2/8 =1/8。本单元教材中不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以对分数的理 解支持计算。
所 选 择 的
课前分组
一、创设情境──分一分:为学生每张桌准备一袋学具,一是在课的开始创造了使全体学生人人都 能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在分学具的过程中回忆“平均 分”的意义,为学习本节知识做好铺垫。三是同桌两个人在把一个彩色大圆片“平均分开”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地初步感知了二分之一的意义。 二、折一折。 (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半个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每个同学举起自己分得的个彩色圆 片让大家看一看。 (2)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四分之一,涂上颜色。并想 一想:你是怎么折的? (3)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二,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