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合集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

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氨磺必利和利培酮。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来减轻幻觉、妄想等正性症状。

利培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对消极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两种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有着不同的药理作用。

鉴于目前临床上对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副作用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医生和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能够全面了解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各方面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晰的药物选择指导,为患者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通常在15-35岁之间首次发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混乱等症状。

在治疗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药物选择参考。

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主要包括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安全性目的:探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4-1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和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6周时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87.5%,与利培酮的8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92,P>0.05)。

氨磺必利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利培酮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P<0.05)。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2、4、6周时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氨磺必利组治疗6周时的PSP评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氨磺必利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氨磺必利的安全性更高,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对于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

利培酮对代谢、内分泌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氨磺必利在低剂量应用时对阴性症状有效,高剂量应用时对阳性症状有效[2-3]。

在安全性上,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耐受性较好,出现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较少,且较为轻微,经过对症处理即可得到缓解,不影响患者的继续服药。

为探索这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开展本次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11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及安全性对比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及安全性对比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Sep 29(17)精神分裂症在精神性疾病中最为严重,复发率与致残率很高,并具有慢性迁延性[1]。

临床资料指出[2],精神分裂症复发后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社会功能缺陷。

使用合适种类的药物能够控制病情,降低复发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及安全性对比General Anesthes ia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and General An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姚玲(襄阳市安定医院,湖北襄阳441052)摘要:目的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改善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临床治疗效果上作用差异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但氨磺必利可促进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1 ̄8174(2018)17 ̄2702 ̄02二酯酶抑制剂,属于非甙类强心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作用,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和心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动脉,扩张血管[5,6]。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药物介绍1、氨磺必利氨磺必利是一种苯丙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多巴胺D2、D3受体,并可影响血清素、甲状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等,可降低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2、利培酮二、疗效观察1、疗效评估我们在临床应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评估其疗效:(1)总体评价: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自我评价。

(2)症状分析:包括幻觉、妄想、情感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3)生理指标:包括体重、血压、心率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早已显现。

经过我们多次观察,不难发现:使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

症状分析方面,患者幻觉、妄想、情感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明显,总体评价较为满意。

同时,在临床应用中还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相对稳定,且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多负面影响。

三、安全性观察(1)药物安全性:包括在规定剂量下是否出现过药物过敏、持续头痛等情况,有无药物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冲突等。

(2)副作用:包括因药物使用而出现的体重增加、口干、便秘、兴奋、视觉障碍、胃肠不适等。

(3)不良反应:包括因药物使用而出现的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在我们的观察中,使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未发现药物过敏、持续头痛等情况,也没有出现药物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冲突等问题。

副作用方面,患者体重增加、口干、便秘、兴奋、视觉障碍、胃肠不适等较为常见,但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另外,不良反应方面,极少出现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情况。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其中常用的两种。

本文旨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氨磺必利是一种强效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正性症状。

它主要通过锂离子通道的阻断来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利培酮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受体来发挥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对5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疗效观察中,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联合治疗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患者的总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联合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较好。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便秘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是暂时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相对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更好地被患者接受和耐受。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长期治疗中,未见明显的肝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小。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临床医生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尤其是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联合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显著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特定患者可能对药物治疗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混乱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干预,以控制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女性患者中,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因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对女性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它们分别属于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关于其在女性患者中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我们来看一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听、妄想和思维紊乱。

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负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在女性患者中的疗效与男性患者相当,但在副作用和耐受性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女性患者,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药物的使用和调整剂量。

我们来看一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女性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等问题。

在女性患者中,由于性激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显著。

一些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女性患者中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甚至可能诱发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疾病。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女性患者时,需要密切监测其糖脂代谢指标,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在女性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认可。

这两种药物对女性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更加关注和谨慎。

未来,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这两种药物在女性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目的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具体疗效以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比较。

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以及诊断标准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具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周期为8w,在对其疗效进行评定时,采用阴性与阳性量表以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在对不良反应进行具体评定时,用症状量表进行具体评定。

结果经过8w的治疗,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6%,治愈率为15.8%,而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1%,治愈率为23.7%,对这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对这两组的阴性量表以及CDSS减分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具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对患者的体重增加方面要比利培酮小。

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氨磺必利的总体疗效跟利培酮的具体疗效相似,但是在改善阴性症状以及情感症状方面,氨磺必利的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小。

标签: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取代了之前的舒必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氨磺必利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经过我国的大量医学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以及阳性症状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先后有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来某院进行治疗,这些患者都符合我国的精神障碍与具体的诊断标准,其PANSS的总分不低于60分,患者的年龄在17~54岁,患者的病程都不超过5年。

医院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32.6岁,平均病程为35.1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33.8岁,平均病程为39.4个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便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药物说明1. 氨磺必利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多巴胺D2和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增加多巴胺D3受体的亲和力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2. 利培酮二、疗效观察1. 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短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两者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进行治疗。

在长期治疗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疗效差异开始显现。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对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而利培酮虽然在减轻患者的阳性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但在负性症状的改善上表现不佳,长期使用易出现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三、安全性观察1. 不良反应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和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利培酮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紊乱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被证实为相对安全的药物。

但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四、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项。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症状进行控制,但在临床应用中,很多患者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疑虑。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讨论,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它们都具有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氨磺必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症状,而利培酮则在D2受体上起到拮抗作用。

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和患者对于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一组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共计100例。

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氨磺必利治疗,另外50例患者接受了利培酮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相似。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等数据,观察并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患者症状的缓解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经过治疗观察,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均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

两者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幻觉、妄想、情感障碍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在两种药物的疗效方面并未发现明显差异,治疗效果可以认为是相似的。

在安全性方面,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氨磺必利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障碍、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且容易引起体重增加等问题;而利培酮则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胰岛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且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严重后果。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均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临床应用时,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自言自语、情感不稳定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本文就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1. 氨磺必利是一种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来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过去的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更少。

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口干、恶心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类似的疗效。

一项比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的研究表明,两种药物在减轻阳性症状方面效果相似,但利培酮在减轻阴性症状方面表现更佳。

利培酮还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 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心脏不适和运动障碍。

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定期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并发症的情况。

5.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有效药物。

在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经过临床试验设计,对病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安全性观察方面,两种药物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结论表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安全性观察、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情感平板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氨磺必利主要通过增加多巴胺D2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多巴胺的过量释放,起到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利培酮则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通过作用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关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运动障碍、代谢紊乱等。

有必要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幻听、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但对于一些患者可能并不有效或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我们将观察并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摘要】该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

通过对照两种药物的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疗效评价显示,氨磺必利在缓解负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而利培酮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明显。

药理机制比较表明,两者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神经递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不良反应方面,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问题,而利培酮则可能引发运动障碍等副作用。

综合评价显示,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首发、治疗、效果比较、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疗效评价、综合评价、临床应用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但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情和情绪稳定性。

而利培酮是一种多巴胺和5-HT2A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调节多巴胺水平,还可以影响5-HT2A受体活性,因此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在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劣,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药物选择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摘要】摘要:本文比较了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两者的药理作用,分析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

通过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利培酮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佳,而氨磺必利在负性症状方面表现较优。

我们也评估了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及安全性。

结论指出,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副作用、安全性、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建议、未来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己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5-HT水平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如幻听、妄想等。

而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的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尽管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对于哪种药物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药物选择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效果比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选择指导。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探讨两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常用的药物,但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仍有待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联合治疗组在临床效果上表现出显著改善,疗效评价也得到了肯定。

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机制还有待深入探究。

结论部分指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临床意义。

这一研究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展望。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临床观察、疗效评价、治疗机制、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临床效果、进一步研究、临床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相当比例同时伴有抑郁症状,这使得治疗更加复杂和困难。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两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对于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仍然存在争议,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改善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症状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

目的在于验证此联合治疗方案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以及了解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临床上治疗这一人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精神症状和抑郁症状的痛苦,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耿晓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CDSS)和阳性与阴性量表( PANSS)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阴性量表评分、CD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泌乳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是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患者体重、泌乳素的影响更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对照研究【作者】耿晓锋【作者单位】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代谢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为探讨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随机选取患者7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病程在60个月以下,且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病变者、严重内分泌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每组各38例。

利培酮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49岁,平均(27.9±7.9)岁;病程1~56个月,平均(22.3±15.4)个月;氨磺必利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8~46岁,平均(28.5±8.1)岁;病程1~51个月,平均(22.7±15.7)个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观察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观察。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幻觉、妄想和严重兴奋状态的症状。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和复发率。

氨磺必利还可以缓解消极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

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安全性时,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氨磺必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失眠等,严重的副作用有锥体外系症状和心律失常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儿童、孕妇等。

而利培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嗜睡等,严重的副作用有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心脏病、癫痫等。

在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谨慎选择药物,及时监测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剂量和监测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常常伴有幻觉、妄想、情感障碍和思维混乱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文将就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

氨磺必利还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和情绪障碍。

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的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对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可以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

而另一项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观察结果显示,利培酮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疗效更为明显。

虽然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安全性问题。

这两种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等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重视。

这两种药物还存在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具有心血管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心脏不良反应的风险。

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还可能增加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仔细权衡利弊。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密观察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Amisulpride)和利培酮(Risperidone)都是常用的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它们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来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氨磺必利的优势在于其对负性症状的疗效更好。

负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典型症状,包括情感平淡、冷漠、社交退缩等。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对于改善患者的负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比之下,利培酮对负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两种药物在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方面也有所不同。

氨磺必利相对来说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包括头晕、乏力等。

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体重增加、心律失常等。

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运动障碍,如震颤、僵直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上有所差异。

氨磺必利在改善负性症状方面效果更好,利培酮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氨磺必利相对来说不良反应较少,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

方法选取我院8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组,利培酮治疗组(40例)采取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治疗组(40例)采取氨磺必利治疗。

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QTc延长、血压下降、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氨磺必利治疗组疗效和利培酮治疗组相同,P>0.05;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社会功能状态、躯体健康状态、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

治疗前利培酮治疗组、氨磺必利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量表评分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

同时,氨磺必利治疗组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明显波动、QTc延长、血压下降、椎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

结论应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相比利培酮,临床疗效相近,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但用药安全性有保证。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引言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对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现阶段精神分裂症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其中利培酮、氨磺必利均属于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本次研究以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利培酮、氨磺必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80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本研究旨在观察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在安全性观察中也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仍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具有潜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研究、治疗、观察、注意事项1. 引言1.1 疾病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生物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依靠药物疗法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等。

现有的药物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不佳、副作用严重等,需要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1.2 治疗需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疗法是主要手段之一。

现有的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些患者对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或者出现药物耐受性问题。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成为当前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新型药物,具有潜在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引起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本文将深入观察和分析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治疗方法介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包括氨磺必利和利培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目的:分析研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本次讨论中的78例患者均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而出,將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42例,接受氨磺必利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等纳入对比研讨中。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一般病理学症状及PANSS阳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NSS阴性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8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高,但是氨磺必利治疗对PANSS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比利培酮更优,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Method:7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this study,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6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received Risperidone treatment)and 42 cases of study group(received Amisulpride treatment).Then,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general pathological symptoms and PANSS positive symptoms score,PANS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P>0.05).The PANSS negative symptom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2.50%,the control group of 88.57%,and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The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the clinical effect are significant,and the safety is high,but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Amisulpride treatment of PANSS negative symptoms are better than Risperidone,thus it is worthy to be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the clinical.[Key words] Schizophrenia;Risperidone;Amisulpride;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精神分裂癥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起病缓慢,初期不易被察觉,该疾病病程多迁延,并且呈反复恶化或加重,为此,及早进行治疗相当重要[1]。

近几年,对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因其疗效肯定,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已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一线药物[2]。

其中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目前临床中利培酮应用较广泛,而对氨磺必利的使用及研究较少。

为此,此次将78例患者纳入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在于分析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42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1~56岁,平均(33.57±6.89)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75±1.48)年;研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1~57岁,平均(33.92±7.08)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2.89±1.32)年。

所有患者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文献[3]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精神及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判定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阴性与阳性评分均大于59分;(2)无心脑血管病症者;(3)所有患者家属均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標准:(1)研究前两周内,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2)本次研究药物禁忌或过敏者;(3)存在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者;(4)哺乳期或妊娠期者;(5)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者。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组患者接受氨磺必利治疗,予以氨磺必利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0),口服,起始剂量男性为200 mg/d,持续用药2 d,在用药第3天,增加剂量到400 mg/d,在用药第5天,增加剂量到600 mg/d,在用药第7天,增加剂量到800 mg/d。

女性则为100 mg/d,持续用药2 d,在用药第3天,增加剂量到200 mg/d,在用药第5天,增加剂量到400 mg/d,在用药第7天,增加剂量到600 mg/d,持续用药。

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予以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起始剂量男性为2 mg/d,持续用药2 d,在用药第3天,增加剂量到4 mg/d,在用药第5天,增加剂量到6 mg/d,在用药第7天,增加剂量到8 mg/d。

女性则为1 mg/d,持续用药2 d,在第3天,增加剂量到2 mg/d,用药第5天,增加剂量到4 mg/d,在用药第7天,增加剂量到6 mg/d,持续用药至患者好转。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停止其他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等,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等副反应时,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适量的苯海索,对于严重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适量的佐匹克隆。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等。

采取PANS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一般病理学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量表,采取七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各项1~7分,总共23项,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精神症状越轻。

临床疗效可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采取PANSS减分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A:治疗前的总积分,B:治疗后的总积分,减分率=(A-B)/A×100%。

(1)痊愈:PANSS减分率超过75%;(2)显效:PANSS减分率49%~75%;(3)好转:PANSS减分率大于24%~50%;(4)无效:PANSS减分率未超过25%。

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痊愈率[4]。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情况比较治疗期间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

治疗后,两组患者一般病理学症状及PANSS阳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NSS阴性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的8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针对不良反应症状予以处理,未影响患者继续用药治疗,见表3。

3 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一种重性精神病症,患者发病较缓慢,是一组症状群构成的综合征。

临床相关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及进展与外部社会环境、患者本身心理易感素质等不良因素有着一定联系[5]。

该疾病起病较缓,或者呈现亚急性起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损伤、躯体神经症状、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障碍等,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患者病情进展,否则将出现精神残疾或精神衰退等[6]。

该疾病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呈现逐渐恶化或反复发作特征,这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作为一种苯丙异噁唑衍生物,该药物对多巴胺D2及5-HT2受体均有着较高亲和力,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7-8]。

氨磺必利是苯胺替代物类的一种精神抑制药物,可以选择性地和中脑边缘系统的D3及D2多巴胺能受体相结合,可以改善患者阳性症状,患者服用低剂量时,会优先和突触前D3及D2多巴胺能受体相结合,从而引起患者大脑中断,突触负反馈效果,使得患者中脑皮层、中脑边缘到前额叶系统内多巴胺释放都能够增加,进一步将改善患者阳性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