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陈冬;徐璐;赵珂【摘要】Objective:To compar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misulprid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misulpride, while Risperidone treated group was orally taking Risperidone.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s, schizophrenia symptom score and drug sid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of Amisulpride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Risperido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positive symptoms, negative symptoms, general psychopathology a well as the total score of Amisulpri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Risperido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1); The inci-dence rates of sleepiness and myotonia of Amisulprid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isperido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 05). Conclu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misul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Risperidone, bu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sleepiness and myotonia are higher.%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第4、第6周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价值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工作节奏、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各种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

由于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疾病,因而患者在发病后治愈率差,且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反复发作,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将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现象,为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2-3]。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临床出现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用药物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4]。

当前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我院针对上述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43岁,平均(36.1±2.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45岁,平均(39.8±1.2)岁。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中。

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氨磺必利和利培酮。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来减轻幻觉、妄想等正性症状。

利培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对消极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两种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有着不同的药理作用。

鉴于目前临床上对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通过比较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副作用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医生和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能够全面了解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各方面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明晰的药物选择指导,为患者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通常在15-35岁之间首次发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混乱等症状。

在治疗上,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药物选择参考。

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主要包括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

予以氨磺必利治疗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总结。

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统计后P<0.05。

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5%)进行比对,组间统计后P>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予以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其治疗效果雷同,但是从阴性症状改善情况来看,氨磺必利药物更具优势,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34-02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攻击行为,不仅对患者自身的影响较大,同时会伤害周围的人。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

鉴于此,此研究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进行探究,现将具体治疗流程和结果进行以下表述。

1.对象与方法1.1 基础信息此次研究入选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其入院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

其后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均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1例。

研究组(n=31)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1例,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39.46±6.78)岁,其病程均在3个月至1年之间。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目的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具体疗效以及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比较。

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以及诊断标准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具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8例,对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周期为8w,在对其疗效进行评定时,采用阴性与阳性量表以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在对不良反应进行具体评定时,用症状量表进行具体评定。

结果经过8w的治疗,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6%,治愈率为15.8%,而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1%,治愈率为23.7%,对这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对这两组的阴性量表以及CDSS减分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的具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对患者的体重增加方面要比利培酮小。

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氨磺必利的总体疗效跟利培酮的具体疗效相似,但是在改善阴性症状以及情感症状方面,氨磺必利的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小。

标签: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取代了之前的舒必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氨磺必利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经过我国的大量医学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以及阳性症状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先后有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来某院进行治疗,这些患者都符合我国的精神障碍与具体的诊断标准,其PANSS的总分不低于60分,患者的年龄在17~54岁,患者的病程都不超过5年。

医院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32.6岁,平均病程为35.1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33.8岁,平均病程为39.4个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药物治疗。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它们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我们来看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药理作用。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和5-羟色胺5-HT2A受体拮抗剂,它通过抑制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

而利培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它主要是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来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

两者在药理作用上有一定的差异,也使得它们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效果。

我们来比较一下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在临床疗效方面,一些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一些负性症状。

利培酮相对于氨磺必利在改善负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上则表现得更好一些。

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氨磺必利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运动障碍和代谢紊乱等,而利培酮则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和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

在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选择。

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因此患者需要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发布时间:2022-01-03T09:10:49.26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19期作者:黄群[导读]黄群(贵阳市精神病医院女病区二级专科医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观察组为氨磺必利治疗,同期对照组则为利培酮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4.44%,对照组83.33% ,P<0.05;治疗前2组PANSS评分均较高P>0.05,治疗后PANS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56%,对照组为16.67%,P<0.05。

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前者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并提升疗效,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安全性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科疾病,关于其确切病因未能彻底阐明,一般认为与精神心理压力较高、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等有关,好发于在青壮年阶段。

患者的起病缓慢,其症状表现各异,主要可出现情感、行为、思维等方面的障碍或者多重人格,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的智力正常以及意识清晰,然而随着病情进展认知功能受损,可诱发智力衰退,甚至精神残疾[1]。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如氨磺必利以及利培酮均是该类患者的常用药物。

以下将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或者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及其用药安全性。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均值为(41.7±0.3)岁;患病时间为5个月~8年,均值(2.6±0.5)年。

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24~69岁,均值为(41.6±0.5)岁;患病时间为4个月~9年,均值(2.7±0.3)年。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

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实施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与参照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结论: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氨磺必利效果优于利培酮,两组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点,患者群体多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属于缓慢性或者亚急性发病,会对患者的感知、情感、思维及行为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在临床中有妄想、意志消沉、幻觉、认知减退等表现。

关于该疾病治疗的药物较多,患者使用中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对此本研究主要对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总结为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对象为治疗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58例患者对象,将选取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象。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53岁,平均年龄为(44.5±2.57)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2.39)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55岁,平均年龄为(45.5±2.49)岁,病程为1-3.5年,平均病程为(2.25±2.41)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中各观察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时间范围2022年1月至12月,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氨磺必利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80.00%,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用氨磺必利治疗更具优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为慢性精神障碍,病因与遗传、妊娠问题、大脑结构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思维混乱、幻觉等阳性症状,同时存在焦虑、快感丧失、情感平淡等阴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智力衰退、认知功能损害、精神残疾等不良预后[1]。

针对首发患者,采取规范的药物治疗,可控制精神损害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其中,利培酮、氨磺必利为一线药物,均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在具体疗效、安全性方面,两药孰优孰劣仍无定论[2]。

现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2022年1月至12月),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均为男性,两组年龄为(33.11±6.25)岁、(32.87±6.29)岁,病程周期(3.23±1.40)个月、(3.16±1.35)个月,组间差异较小(P>0.05)。

入选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诊断;(2)首次临床诊断,无既往病史;(3)年龄18~70岁;(4)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4)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排除标准:(1)对利培酮、氨磺必利过敏;(2)器质性精神障碍;(3)伴严重躯体疾病;(4)存在自杀倾向;(5)不依从用药方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摘要】该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

通过对照两种药物的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疗效评价显示,氨磺必利在缓解负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而利培酮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明显。

药理机制比较表明,两者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神经递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不良反应方面,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问题,而利培酮则可能引发运动障碍等副作用。

综合评价显示,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首发、治疗、效果比较、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疗效评价、综合评价、临床应用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但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情和情绪稳定性。

而利培酮是一种多巴胺和5-HT2A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调节多巴胺水平,还可以影响5-HT2A受体活性,因此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在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劣,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药物选择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摘要】摘要:本文比较了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两者的药理作用,分析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

通过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利培酮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佳,而氨磺必利在负性症状方面表现较优。

我们也评估了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及安全性。

结论指出,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副作用、安全性、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建议、未来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己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增加5-HT水平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如幻听、妄想等。

而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的活动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尽管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对于哪种药物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药物选择建议。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效果比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药物选择指导。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探讨两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鲍晓丽【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利培酮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均治疗8周.采用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PANSS)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9%(59/64),经χ2检验,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培酮相比,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3【总页数】1页(P123)【关键词】利培酮;氨磺必利;首发精神分裂症【作者】鲍晓丽【作者单位】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4科,辽宁丹东1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当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其特点是疗效肯定,且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

利培酮、氨磺必利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常用药。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0~50岁;②PANSS量表总分≥60分;③首次发病;④入组前未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②有药物依赖及酒依赖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耿晓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CDSS)和阳性与阴性量表( PANSS)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阴性量表评分、CD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泌乳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是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患者体重、泌乳素的影响更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对照研究【作者】耿晓锋【作者单位】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代谢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为探讨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随机选取患者7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病程在60个月以下,且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病变者、严重内分泌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每组各38例。

利培酮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49岁,平均(27.9±7.9)岁;病程1~56个月,平均(22.3±15.4)个月;氨磺必利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8~46岁,平均(28.5±8.1)岁;病程1~51个月,平均(22.7±15.7)个月。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疗效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疗效
天津药学
T i a n j i n P h a r ma c y 2 0 1 7年
第2 9卷
第 3期
3 7
比较 氨 磺必 利 与利 培 酮对 首发 精神 分 裂 症 认知 功 能 的疗效
张玖 龙
( 天津市安定医 院, 天津 3 0 பைடு நூலகம் 2 2 2 )

要 目的 :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 裂症认 知功 能的治疗 效果 。方 法 : 将 1 2 3例首发精 神分裂症 患
者分 为氨磺 必利组 6 3人( 帕可 , 口服给药 , 8 0 0~1 0 0 0 m g / d ) 和利培酮组 6 0人 ( 维思 通 , 口服给药 , 4~7 m g / d ) , 两 组均治 疗 6周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6周分别采用 阳性 和阴性症状量 表( P A N S S ) 和副反应量表( T E S S ) 评估疗效及安全性 ; 采用词 汇流 畅性 、 数字广度 、 威斯康辛 卡片分类测 试( WC S T ) 评估两组 患者的认知 功能。结果 : 治疗前两组 患者 的精 神症状及认 知功能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P均 > 0 . 0 5 ) ; 治疗 6周后 , 两组 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 能评估均有改 善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两组在 治疗 6周后 , 在 词汇 流畅性 、 数 字广度 一顺 记 、 WC S T正 确应答 数 方 面氨磺 必利 组 [ ( 1 3 . 9 4- 4 - 3 . 1 2 ) 分、 ( 9 . 1 9± 0 . 8 6 ) 分、 ( 6 4 . 8 1 ±6 . 3 5 ) 次] 优 于利培酮组 [ ( 1 2 . 8 5± 2 . 8 5 ) 分、 ( 9 . 6 2±1 . 2 8 ) 分、 ( 6 2 . 1 7±6 . 1 7 ) 次] , 差 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两组间药物副反应无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氨磺 必利与利培酮 对首发 型精 神分裂 症 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相 当; 与利培酮相 比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 裂症 患者认 知功能改善更 为明显 。 关键 词 氨磺 必利 , 利培酮 , 精神分裂症 , 认知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效果以及安全性,但氨磺必利改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首发精神分裂症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类型,而同时临床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遏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1]。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是当前临床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类型,本次研究将对比二者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在本院接受救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5±5.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2±1.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8.7±5.8)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2.5±1.2)年。

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常常伴有幻觉、妄想、情感障碍和思维混乱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文将就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阳性症状。

氨磺必利还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症状和情绪障碍。

利培酮则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的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对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可以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

而另一项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观察结果显示,利培酮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疗效更为明显。

虽然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安全性问题。

这两种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便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症状、心律失常等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重视。

这两种药物还存在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具有心血管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心脏不良反应的风险。

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还可能增加患者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仔细权衡利弊。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其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性问题,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严密观察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比较蔡长源【摘要】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及疗效。

方法:选取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

氨磺必利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患者则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持续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利培酮组(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利培酮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5%;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安全有效,氨磺必利优于利培酮。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14【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疗效【作者】蔡长源【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福康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是临床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用药物,两药均属于苯甲酰胺类,临床上归类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

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药物为奥氮平、利培酮针,氨磺必利则在2010年才正式在我国上市,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考证[2]。

本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观察对比疗效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漳州市福康医院2012年接收的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属于首发住院治疗,没有服用过其它抗精神病药物;排除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有自杀倾向、酒及药物依赖者。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和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

两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它们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是减少多巴胺的神经传递,从而减少幻觉、妄想和思维奔逸等症状。

利培酮是一种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还可以调节情绪和改善情感稳定性。

一项临床研究比较了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入
选了20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治疗12周。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近,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

研究评估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利培酮组的疗效更好。

利培
酮组的总有效率为88%,氨磺必利组为76%;利培酮组的平均PANSS评分下降了23.4分,
氨磺必利组为16.8分;利培酮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

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类似,包括体重增加、嗜睡、口干等。

综上所述,利培酮比氨磺必利更适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不仅可以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和生活质量,而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似。

当然,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治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应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0例。

利培酮治疗为对照组,氨磺必利治疗为观察组,比较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阴性症状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氨磺必利治疗,与利培酮比较,可更好地缓解阴性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疗效;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疾病,但其发病缓慢,早期并无典型症状,若未能及时诊治,可导致其持续发展,甚至迁延难愈,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

首发精神分裂症指的是初次发生精神分裂症,这类患者症状相对轻微,智力、认知等方面也基本正常,同时无明显的精神残疾或认知障碍等倾向,是治疗的最有效时机[1]。

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多采取抗精神病药物干预,比如利培酮与氨磺必利等。

为了进一步比较这两种药物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我院就收治的80例患者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0例,入组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

入组对象均为首次发病,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愿意配合研究,同时排除严重脏器病变、恶性肿瘤、身体残疾、其他精神疾病、本研究药物过敏体质等患者。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均值(35.41±4.16)岁。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5岁,均值(35.23±4.64)岁。

一般资料,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予利培酮治疗,开始按照每天1mg剂量用药,根据耐受情况在两周内增加至目标剂量,维持剂量为每天4-6mg治疗,其中每天剂量≤2mg时,1次/d,超过该范围时则每天早晚各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特征是思维紊乱、幻觉、妄想和情感不稳定。

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疗法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的抗精神分裂药物,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效果进行比较。

氨磺必利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氨磺必利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作用来减少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氨磺必利对负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相较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运动副作用的发生,并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氨磺必利的起效较快,通常在用药后的几天内就可见到症状的改善。

利培酮也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主要通过对多巴胺D2和5-羟色胺2A受体的拮抗作用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利培酮不仅具有对正性和负性症状的疗效,而且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作用。

利培酮的起效时间较长,通常需要连续用药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效果比较如下:
1. 疗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减少幻觉、妄想和情感不稳定等症状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两者在对负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2. 起效时间:氨磺必利的起效时间较短,通常在用药后的几天内就可见到症状的改善;利培酮的起效时间较长,需要连续用药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3. 副作用:氨磺必利相较于利培酮,副作用较少,特别是在运动副作用方面。

利培酮可能会引起运动副作用(如震颤、僵硬等),尤其在高剂量使用时更为明显。

4. 安全性:两者在标准剂量下均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氨磺必利时应避免与具有心律影响的药物(如心律宝、普萘洛尔等)联用,以免出现心律失常。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都较好,但起效时间和副作用方面略有差异。

选择哪种药物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最好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