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对比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对比林建忠【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该院方便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n=30)和利培酮组(n=30),给予氨磺必利组患者氨磺必利治疗,给予利培酮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评分(20.1±3.9)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5.4±2.6)分、总分(54.3±4.8)分与利培酮组阳性症状评分(19.4±4.2)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6.8±2.9)分、总分(56.7±5.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19.1±5.2)分与利培酮组(24.6±5.4)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利培酮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利培酮组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疗效显著,用药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氨磺必利对PANSS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优于利培酮.【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3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作者】林建忠【作者单位】漳州市福康医院门诊部,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多发。
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及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及关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临床运用较为广泛,是当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1]。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林兆武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林兆武摘要】目的:评价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110例,随机对照分组,利培酮组、氨磺必利组各55例,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连续8周。
结果:8周后,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BPRS、SDSS低于治疗前,氨磺必利组SDSS低于利培酮组,两组GAS、TESS评分高于治疗前,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BP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药物在减轻精神症状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氨磺必利不良反应风险更低,更有助于改善患者大体功能、社会功能。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疗效【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21-02【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tolbutamide will benefit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securit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3to August 2015,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total of 110 cases selected object, randomized grouping, risperidone group, tolbutamide will each 55 cases,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drug treatment, for 8 weeks. Results After 8 weeks, tolbutamide will group and risperidone group BPRS, SDSS is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tolbutamide, SDSS lower than that of risperidone group, two groups of GAS, TESS sco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tolbutamide will be lower than that of risperidone group,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of tolbutamide will group and risperidone group BPRS, the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two drugs in alleviating mental symptom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ut the tolbutamide shall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a lower risk of more help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gener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Key words】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Tolbutamide will benefit; The curative effect精神病是临床常见病,我国精神病发病率高达20%[1]。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其中常用的两种。
本文旨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氨磺必利是一种强效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正性症状。
它主要通过锂离子通道的阻断来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利培酮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受体来发挥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一项对5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疗效观察中,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联合治疗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阳性症状和消极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患者的总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联合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较好。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便秘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多数是暂时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相对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更好地被患者接受和耐受。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长期治疗中,未见明显的肝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小。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临床医生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尤其是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联合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显著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特定患者可能对药物治疗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混乱、社交障碍等症状。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它们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的效果,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患者。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它通过减少多巴胺的作用来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氨磺必利还具有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能够减少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利培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它通过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平衡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与氨磺必利相比,利培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运动障碍、嗜睡、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等,而利培酮则会引起体重增加、睡眠障碍、泌乳素增高等不良反应。
在选择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项研究对比了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利培酮相对于氨磺必利在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上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利培酮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时比氨磺必利更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仅凭研究结果来选择治疗药物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治疗。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相关的指导和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氨 磺 必 利 与 利 培 酮 全 部 属 于非 典 型抗 精 神 病 的 药 物 , 现 在 我 们 国 家 有 报 道 称 氨 2结 果 磺 必利针对阳性以及阴性症状全部有治疗效果 , 利培酮的治疗效果确切 , 针 对 患 者 的 在 治 疗 8周 之 后 观 察 组 ( 3 5例 ) 患者的有效 率为 9 0 . 6 , 对照 组( 3 5例 ) 的 有 效 内 分 泌 以 及 代 谢 影 响 属 于 目前 关 注 的话 题 _ I l 。本文选取 2 0 1 0年 1 2月 到 2 O 1 2年 1 1 率为 5 4 . 2 , 两 组 比较 没 有 显 著 差 异 ( P >0 . 0 5 ) , 不 具有统计学意 义; 观察 组( 3 5例 ) 月的 7 0例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资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将 7 o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观 察 组 患 者 中 出 现 不 良反 应 事 件 的 共 有 6例 , 其 中 为 泌 乳 以 及 停 经 等 泌 乳 素相 关 的有 2例 , 和对照组各 3 5例 , 观察组患者使用氨磺必 利进行治疗 , 对 照 组 患 者 使 用 利 培 酮 进 行 发 热 的 患 者 有 1例 , 失 眠 的患 者 有 2例 , 恶 心 的 患 者 有 1例 。 对 照 组 ( 3 5例 ) 患者 中 治疗 , 观 察 组 和对 照 组 患 者 在基 线 以 及 治 疗 之 后 8周 实 施 血 压 、 体重 、 脉搏检测 , 为 患 出 现 不 良反 应 事 件 的 共 有 1 0例 , 其 中 为 泌 乳 以 及 停 经 等 泌 乳 素 相 关 的有 3例 , 心 电 者进 行 阳 性 以 及 阴 性 症 状 量 表 评 分 , 为患者进行精神分裂抑郁量表评分 , 比 较 两 组 患 图 QT延 长 的患 者有 2例 , 嗜 睡 的 患 者 有 2例 , 低 血 压 的 患 者 有 1例 , 天 冬 氨 酸 氨 基 者 的治疗效果 , 现将具 体报告汇报如下。 转 移 酶 升 高 的 患者 有 2例 , 两 组 比较 没 有 显 著 差 异 ( P >0 . 0 5 ) , 不具有统 计学意 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以便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药物说明1. 氨磺必利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多巴胺D2和5-羟色胺2A受体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增加多巴胺D3受体的亲和力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胰岛素抵抗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2. 利培酮二、疗效观察1. 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短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两者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进行治疗。
在长期治疗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的疗效差异开始显现。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对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而利培酮虽然在减轻患者的阳性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但在负性症状的改善上表现不佳,长期使用易出现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
三、安全性观察1. 不良反应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和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利培酮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代谢紊乱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临床应用中均被证实为相对安全的药物。
但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四、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氨磺必利在长期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症状,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项。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FAN G Hu a KON G Fa nc u n
.
PI Cu i c u i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Za o z h u a n g Me n t a l He a l t h C e n t e r , Z a o z h u a n g 2 7 7 1 0 3 , Ch i n a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s t u d y o b j e c t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r u g s ,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2 9 c a s e s , t r e a l e d w i t h r i s p e r i d 0 n e ) a n d s t u d y g r o u p( 2 9 c a s e s , t r e a t e d w i t h a mi s u l p r i d e ) .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M e t ho ds 5 8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c u r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Ma y 2 01 3 t o Ma y 2 0 1 6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自言自语、情感不稳定等。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本文就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1. 氨磺必利是一种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来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过去的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更少。
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口干、恶心等,但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具有类似的疗效。
一项比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的研究表明,两种药物在减轻阳性症状方面效果相似,但利培酮在减轻阴性症状方面表现更佳。
利培酮还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4. 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在高剂量下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心脏不适和运动障碍。
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定期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并发症的情况。
5.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有效药物。
在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经过临床试验设计,对病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结果显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安全性观察方面,两种药物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结论表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安全性观察、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幻觉、妄想、情感平板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氨磺必利主要通过增加多巴胺D2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多巴胺的过量释放,起到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利培酮则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通过作用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关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运动障碍、代谢紊乱等。
有必要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幻听、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但对于一些患者可能并不有效或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我们将观察并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摘要】该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
通过对照两种药物的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疗效评价显示,氨磺必利在缓解负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而利培酮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明显。
药理机制比较表明,两者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神经递质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
不良反应方面,氨磺必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问题,而利培酮则可能引发运动障碍等副作用。
综合评价显示,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及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首发、治疗、效果比较、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疗效评价、综合评价、临床应用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是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但它们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心情和情绪稳定性。
而利培酮是一种多巴胺和5-HT2A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调节多巴胺水平,还可以影响5-HT2A受体活性,因此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
针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比较,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在疗效、药理机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劣,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药物选择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服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服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8周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PANSS分量表评分和总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与利培酮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52-02Control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Wang Limei.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Guang'an City (Guang'an Municipal Mental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Guang'an 638000, China; Liang Bowe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Guang'an 638000, China【Abstract】Objecitve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ake amisulpride, compared to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he PANSS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Amisulpride will benefit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ondi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with risperidone efficacy and safety is equivalent to some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Amisulpride;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为一种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常常在青壮年时期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各种症状各异的综合征,可涉及到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认知功能等方面[1]。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陈茹茹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陈茹茹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或利培酮的治疗价值。
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止诊治的7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应用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则改为应用氨磺必利口服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4.62%(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26%,对照组为28.21%(P<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的治疗价值优于利培酮,可显著提升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耐受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价值精神分裂症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其病因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此类患者在行为、情感及知觉等方面均具有障碍性,其病呈现显著的迁延性特征,患病过程中病情容易持续性加重并反复发作,此类患者多运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予以治疗[1]。
利培酮及氨磺必利均是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文旨在探讨此两种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1.1常规资料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3月止诊治的7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39例,男女性别比为21/18,年龄区间处于21~64岁,均值(38.5±1.4)岁,病程1~34个年,病程均值(13.2±0.5)个月。
对照组:39例,男女性别比为20/19,年龄区间处于20~67岁,均值(37.8±1.6)岁,病程2~35个年,病程均值(12.9±0.4)个月。
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利培酮口服治疗,初始服用剂量1mg/次*d,服用一周后可酌情增加至2~4mg/次*d,2周后可增加至4~6mg/次*d。
观察组则改为应用氨磺必利口服治疗,400/次,1次/d,治疗期间还需结合患者病情对服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如若服用剂量>400mg/d,则需每日分为2次口服,两组均持续口服治疗8周。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对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观察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观察。
氨磺必利是一种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幻觉、妄想和严重兴奋状态的症状。
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和复发率。
氨磺必利还可以缓解消极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
氨磺必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在观察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安全性时,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氨磺必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失眠等,严重的副作用有锥体外系症状和心律失常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儿童、孕妇等。
而利培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嗜睡等,严重的副作用有心律失常和白细胞减少等。
禁忌症包括肝功能不全、心脏病、癫痫等。
在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谨慎选择药物,及时监测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及时调整剂量和监测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窑 药学研究 窑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疗效和安全性
卢华涛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皮肤病结核精神病防治院药剂科袁山东烟台 264100
[摘要] 目的 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遥 方法 入选该次研究 64
渊25.0% 尧31.3% 尧43.7% VS6.3% 尧9.4% 尧15.6% 冤 比 较 袁 数 据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渊字2=4.267袁P=0.039 约30约0.05曰字2=6.063袁P=0.014约0.05冤遥 盂实验组激活性渊1.0依0.2冤分尧思维障碍渊2.0依0.6冤分尧偏执渊2.9依0.8冤分尧抑郁
渊1.1依0.3冤分尧攻击性评分为渊2.0依0.6冤分袁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渊t=18.407尧 P=0.000袁t=
17.287尧 P=0.000袁t=12.061尧P=0.000尧t=16.254袁P=0.000尧t=12.605尧 P=0.000冤遥 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LU Hua-tao Department of Pharmacy, Dermatology and Tuberculosis Psychiatry,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袁26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by computerized digital table. Each group received 32 cases, respectively. Ketone and amisulpride were treat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鄄 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68.7% vs. 90.6%)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730, P=0.030<0.05). 2.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25.0%, 31.3%, 43.7% vs 6.3%, 9.4%, 15.6%)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267, P=0.039<0.05; 字2=4.730, P=0.030<0.05; 字2=6.063, P=0.014<0.05). 3.experimental group activation (1.0依0.2) points, thinking disorder (2.0依0.6) points, paranoid (2.9依0.8) points, depression (1.1依0.3)points, aggression score (2.0依0.6) points,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 scal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18.407, P=0.000; t=17.287, P=0.000; t=12.061, P=0.000, t= 16.254, P=0.000, t=12.605, P=0.000). Conclusion Amisulprid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鄄 nia, and it has high safety. Its effect is recognized by patients and clinics. [Key words] Amisulpride;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儿童时期创伤、遗传、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中国精神分裂症终身发病率约为0.1%~0.2%,近年来因社会压力增大等原因,精神分裂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与首发时的疗效关系密切,若首发疗效不佳,则几乎不可能终身控制,复发率极高。
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药物。
该文采用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入组,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DOI:10.16662/ki.1674-0742.2019.06.106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吴徳武,陈晓兰,蒋新伟福建省尤溪县中医医院精神科,福建尤溪365100[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入组,选择氨磺必利治疗对象4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利培酮治疗对象60例纳入对照组,持续8周。
对比治疗前后PANSS 评分以及个人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TESS)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8周后,观察组PANSS 总分、TESS 分别为(14.3±5.2)分、(56.7±11.3)分,低于对照组(28.2±8.5)分、(61.5±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2、2.024,P=0.000、0.046<0.05)。
观察组失眠/嗜睡、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29.55%低于对照组18.33%、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4、5.851,P=0.010、0.016<0.05)。
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的降低PANSS 评分,改善社会功能,同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
参照组实施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实施氨磺必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与参照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结论: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氨磺必利效果优于利培酮,两组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作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点,患者群体多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属于缓慢性或者亚急性发病,会对患者的感知、情感、思维及行为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在临床中有妄想、意志消沉、幻觉、认知减退等表现。
关于该疾病治疗的药物较多,患者使用中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依赖性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对此本研究主要对氨磺必利及利培酮药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总结为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对象为治疗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58例患者对象,将选取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象。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53岁,平均年龄为(44.5±2.57)岁,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2±2.39)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为36-55岁,平均年龄为(45.5±2.49)岁,病程为1-3.5年,平均病程为(2.25±2.41)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中各观察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董黎【摘要】目的探究氨磺必利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ANSS评分、TESS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ANSS评分、T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中,实行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3【总页数】2页(P103-104)【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作者】董黎【作者单位】孝感市康复医院精神科,湖北孝感 43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常见精神科疾病,尚不存在确切的发病原因,以15~45岁为首次发病年龄,具有病情易反复及病程迁移等鲜明特点,存在造成个人丧失社会功能导致精神残疾的可能性,客观上加剧家庭及社会层面负担,现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2]。
同时,自1952年发现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良好以来,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研发进程飞速发展,由经典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向向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转变,而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大脑内神经通路多巴胺D2受体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多用药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例如:糖脂代谢紊乱、认知损害、泌乳素水平、心脏毒性及过度镇静等。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氨磺必利及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39.1±5.3)岁,病程为1~34个月,平均病程为(19.64±1.75)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38.5±5.8)岁,病程为1~36个月,平均病程为(19.73±1.82)个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耿晓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CDSS)和阳性与阴性量表( PANSS)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阴性量表评分、CD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泌乳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是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患者体重、泌乳素的影响更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对照研究【作者】耿晓锋【作者单位】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徐州 2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代谢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为探讨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随机选取患者7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病程在60个月以下,且入院前所有患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排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病变者、严重内分泌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每组各38例。
利培酮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49岁,平均(27.9±7.9)岁;病程1~56个月,平均(22.3±15.4)个月;氨磺必利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18~46岁,平均(28.5±8.1)岁;病程1~51个月,平均(22.7±15.7)个月。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耿英华【摘要】目的对比探讨采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2014-02-2015-12收治确诊的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51例,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均治疗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ANSS(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CD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评分,以及TE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与对照组8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减分、CDSS减分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体质量增加、泌乳素升高、失眠、头痛、血压异常与空腹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与利培酮疗效基本一致,但氨磺必利更有利于患者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改善,并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可靠.【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07【总页数】3页(P750-752)【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安全性【作者】耿英华【作者单位】123000 阜新市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成为临床上的一线用药,不仅疗效获得了肯定,并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当前国内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对阴性及阳性症状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1]。
本次研究纳入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对比观察了两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科2014-02—2015-12收治确诊的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18~50岁,PANSS评分在60分及以上,病程均低于60个月,均为首次发病,并未服用过任何的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或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有药物与酒依赖者,自杀倾向严重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房华;孔凡存;皮翠翠【摘要】目的:探究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极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58例,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和研究组(29例,采用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的治疗效果明显较佳,治疗之后,研究组的PANSS(阴性与阳性综合征量表)评分、CDSS(卡尔加精神分裂抑郁量表)评分以及TE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PANSS评分、CDSS评分减分值差异较大,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较佳,且安全性较高。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herapeutic drug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9 case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and study group (29 cases, treated with amisulprid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AN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CDSS (Carle plus Depression Scale) score and TESS (adverse reaction symptom scale)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NSS score, CDSSscor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arge,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sulpride and risperidone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s good. Its safety is high.【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21【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氨磺必利【作者】房华;孔凡存;皮翠翠【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山东枣庄277103;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山东枣庄277103;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山东枣庄277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初期表现为冷漠、冲动、言语凌乱,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情感障碍等,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对患者的工作与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及早治疗能够有效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1]。
临床上常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为探究两种药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本研究以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并比较采用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58例,按照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和14例;年龄为24~52岁,平均(37.2±2.5)岁;病程为4个月~3年,平均(1.7±0.8)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4例和15例;年龄为26~51岁,平均(37.8±2.2)岁;病程为5个月~4年,平均(1.9±0.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近期为接受任何抗精神药物治疗。
排除妊娠期妇女、心、肝、肾功能不全、意识模糊、颅内发生病变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041808)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如下:口服,第一天服用1mg,从第二天起每日2mg,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最高不超过6mg。
疗程为2个月。
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齐鲁制药有限公司,H20113231)进行治疗,阳性症状患者剂量为600mg左右,阴性症状患者剂量为50~300mg之间,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最高不超过1200mg。
疗程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CDSS评分以及TESS评分。
PANSS评分一般包括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阳性症状量表,各30项内容,用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减分值越大,治疗效果越好;CDS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抑郁相关症状,减分值越大,治疗效果越好;TESS评分用于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包括行为毒性、化验、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分数越高,不良反应的情况就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进行检验;用()来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进行检验。
以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在治疗之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的PANSS评分数据差异小,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明显降低,减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CDSS评分比较在治疗之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的CDSS评分分别为(13.26±2.18)分和(13.94±2.41)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药物治疗之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CDSS评分分别为(8.46±1.68)分和(5.72±1.19)分,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减分值分别为(4.80±2.16)分和(8.22±2.51)分,数据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经过不同药物治疗之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TESS评分分别为(9.68±2.31)分和(5.64±2.56)分,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5)。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指患者由于遗传或是外界刺激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感情淡漠、自言自语、多疑敏感,还会出现失眠、头晕头痛、异常兴奋等多种症状[2]。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情感障碍,严重者会出现精神衰退,造成精神残疾[3]。
另外,患者有时受幻觉、妄想、逻辑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对于自身以及他人都造成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治疗[4]。
相关研究指出,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非典型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应以小剂量作为起始适量能够让患者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一般以多巴胺拮抗剂和5-羟色胺为主,这两种药物成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受体亲和力较高,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6]。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非典型药物,利培酮能与肾上腺素能受体、H1-组胺能受体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7],同时,利培酮是一种较强的D2拮抗剂,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与典型抗精神药物相比,但它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较少,因此安全性较高[8]。
并可通过对5-羟色胺以及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降低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的几率,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9]。
与氨磺必利相比,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较早得到应用,该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较少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效果较佳[10]。
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药物,该药物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相结合,对于D2、D3受体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阴性症状,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11]。
并且对于边缘系统的受体D2、D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从而避免锥体外体系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临床上对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临床治疗效果众说纷纭,卢绍龙[12]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的安全性更高;孟丽华[13]认为氨磺必利无论从疗效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结果均优于利培酮;耿英华[14]认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疗效均较为显著,但是氨磺必利更有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且安全性也更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PANSS评分、CDSS评分以及TESS评分测量,PANSS用以评估患者阳性、阴性以及一般精神病理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CDSS评分则用以评估患者抑郁状况,包括抑郁、自杀以及自我贬低等方面的内容;TESS评分则用以估量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的不良反应状况,包括行为毒性、化验、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PANSS评分、CDSS评分以及TESS评分均处于较高的状态,且两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