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布置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代替

密级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排气系统布置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排气系统布置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装置排气系统在整车上的布置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开发的M1类和N1类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SJ-BZ-30-2007 轿车最小离地间隙规范

3 术语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排气系统总容积:指包括排气歧管、催化器、消声器及排气管在内排气系统各部分容积之和。

3.2 整车最小离地间隙边界:根据《轿车最小离地间隙规范》(SJ-BZ-30-2007)确定的由接近角、纵向通过角、离去角、整车最小离地间隙、前后桥最小离地间隙等共同组成的边界线。

4要求

4.1排气系统初步布置容积估算

在总布置初期没有确定排气系统基本结构的条件下,初步的排气系统总容积按不小于发动机排量的10倍计算,其中消声器总容积按发动机排量的6倍的初步估算容积估计外形尺寸,前置消声器容积达到发动机排量的两倍以上。

消声器容积= 前置消声器容积+ 后置消声器

4.2排气管径的选取

4.2.1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排气背压及功率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管径,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常用转速噪声,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减轻整个消声器的质量,对整车轻量化及降低油耗起到积极作用。

4.2排气系统周边间距要求

4.2.1为避免车辆行驶及发动机振动带来的排气系统振动与周边物体发生碰撞,排

气系统与周边物体的基本安全间距应大于等于25mm。对于横置发动机,排气歧管罩与周边物体的前后方向间距应大于等于35mm,或满足其运动包络与周边物体间距不小于10mm的要求。

4.2.2排气歧管与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的推荐热间距:

注:1. 对于增压发动机,上表中的发动机排量以等效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排量计算。

2. 如果推荐热间距因空间不足而无法满足,且排气歧管和(或)冷却系统提供了较强的隔热结构,则允许以实际试验模拟或热流场CFD计算结果为依据确定排气系统与周边部件新的较小而又可行的热间距。

4.2.3排气系统与除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以外的周边部件的热间距

注:

(1)

油底壳与排气管软接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

(2)

软管的运动包络与排气系统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30mm。

(3)

驱动轴防尘罩运动包络与排气系统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30mm。

(4)消声器路径应布置在油箱加油口及通气口的对面一侧。

4.3排气系统的通过性要求

排气系统各部分的布置位置必须高于整车最小离地间隙边界。

4.4排气系统的不可见性要求

除消声器尾管外,排气系统的任何部分不得低于下述边界面:

4.4.1前边界面

由水平面绕Y轴正向旋转呈与空载地面5°夹角且与前保险杠下部或前下部装饰件、防撞板中最低者相切形成的平面向下偏置64mm的平面即为前方不可见区域边界面。

4.4.2侧边界面

由水平面绕X轴旋转呈与空载地面15°夹角且与侧围下边界(包括侧围下装饰件、进门踏板等)相切形成的平面向下偏置13mm(前后轮之间)和7mm(后轮之后)的平面即为侧方不可见区域边界面。

4.4.3后边界面

由水平面绕Y轴负向旋转呈与空载地面15°夹角且与前保险杠下部或前下部装饰件、防撞板中最低者相切形成的平面向下偏置13mm的平面即为后方不可见区域边界面。

4.5固定点要求

4.5.1对于每个催化器筒(与排气歧管集成的除外)和消声器筒,应至少有两个固

定点提供支撑,且俯视下同一个筒的支撑点的连线或围成的面积应尽可能覆盖筒的质心。

4.5.2对于长度超过1000mm的排气管中间应增加固定点。

4.6其它要求

4.6.1排气系统尾管管口不得指向车辆右侧。

4.6.2排气系统尾管管口应朝向地面或水平,以利于排水和防止水倒灌入排气管。

4.6.3为避免高温后消声器在车辆发生后碰时挤靠油箱引发燃烧事故,后消声器应

尽可能避免横向布置于燃油箱的正后方。如无法避免,应使后消声器的布置满足在发生后碰时后消声器与油箱不接触,以CAE后碰计算结果或后碰试验验证。

4.6.4为避免高温后消声器在车辆发生侧碰时挤靠油箱引发燃烧事故,后消声器布

置应在以下两种方式上选择:

4.6.4.1使后消声器的布置满足在发生50km/h侧碰时后消声器与油箱不接触,以

CAE后碰计算结果或后碰试验验证。

4.6.4.2消声器路径不通过车辆侧碰试验撞击区一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