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给排水工程中的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给排水工程中的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排水系统中的排气系统是确保排水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程中排气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以确保排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效果。
1. 排气系统的位置与布局在给排水工程中,排气系统的位置与布局应该经过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排气系统应该位于主管道的高点,以确保排气的顺畅。
在设计排气系统时,应该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阻塞,以确保排气畅通。
2. 排气设备的选择在给排水工程中,排气设备的选择对排气系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常见的排气设备有排气阀、自动排气阀和接触式排气器等。
在选择排气设备时,应考虑排气系统的使用环境、流量和压力等因素,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
3. 排气管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排气管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排气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设计排气管道时,应考虑排气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因素,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长度。
排气管道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耐压性、耐腐蚀性和密封性等方面,以保证排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4. 排气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为了确保排气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排气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工作。
排气管道应定期清理,防止积聚物的堵塞。
此外,排气系统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管理制度,及时处理排气系统的故障和异常情况。
5. 排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在给排水工程中,排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排气设备和管道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使用安全。
排气系统应采取措施防止有害气体的泄漏和环境污染,保护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健康。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中的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包括排气系统的位置与布局、排气设备的选择、排气管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排气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及排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遵循这些规范要求,可以确保排气系统在给排水工程中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GBT35077_ 2018局部排气通风系统安全要求内容
GB/T 35077-2018机械安全局部排气通风系统安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局部排气通风(LEV)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防止或避免人员接触工业环境中空气传播的有害物质的固定式工业用局部排气通风(LEV)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目的的局部排气通风(LEV)系统:——舒适通风;——作为工业过程的一部分输送空气;——不以保护人员为主要目的的油漆橱;——节约能源;——特殊用途、特殊净化和特殊防护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GB/T 33579机械安全危险能量控制方法上锁/挂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15706—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局部排气通风(LEV)系统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LEV) system排气系统exhaust system由以下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系统组成,把空气传播的污染物从空间去除的机械系统:——集气罩;——管道系统;——空气净化设备;——排气机或风机;——烟囱。
注:局部排气通风系统作为一个功能整体运行,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都会受其他部分的设计和性能影响。
3.2空气净化设备air cleaning equipment局部排气通风系统中,将污染物从所处理的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装置或装置组合。
3.3均衡balanced局部排气通风系统中所有支管同时实现预期空气流量的状态。
3.4导流板baffle凸缘flange为改善或加强排放源和集气罩区域空气流向而在排放源或其周围设置的局部围挡。
3.5支管branch集气罩和干管或二级干管的连接管道。
地下车库排气口建设标准 2.5m
地下车库排气口建设标准 2.5m
地下车库排气口建设标准通常是根据当地的建筑规范和相关法
律法规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建设标准需要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标准,根据一般规范,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尺寸通常需要
大于等于2.5m,以确保足够的通风和排气效果。
这个尺寸标准可能
会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和当地的规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之前需
要详细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者当地建筑管理部门。
2. 安全标准,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保障车
库内部的安全。
这可能涉及到排气口的位置、数量、布局等方面的
规定。
3. 材质标准,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建设需要选用耐火材料和耐腐
蚀材料,以确保在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排气口能够正常使用,
不会因为受损而影响排气效果。
4. 管理标准,除了建设标准之外,地下车库排气口的管理和维
护也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确保排气口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可能包括定期的清洁、检查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总的来说,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尺寸、安全、材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在具体建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规定和要求,并且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排气口的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主机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过滤器:1.1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程度等,严格按照计算结果,确定空气滤清器的额定风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录1)。
1.2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过滤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气过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过滤效率、粗过滤效率和其他技术参数。
1.3对于拖拉机等道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不应低于75%(水平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或87%(垂直安装复合空气滤清器)。
多环境运行的车辆应配备带旋流管的两级沙漠空气滤清器,粗滤效率不低于90%。
空气过滤器试验所用粉尘不得低于JB/T9747标准的要求。
1.4根据国家路况,空气滤清器必须配备安全滤芯。
并应配备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装置。
1.5确保空气过滤器清洁,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为保证空气滤清器出口的密封,采用圆管,接口处需加法兰和挡块,保证密封不松动。
1.7为方便维护和清洁,应在空气过滤器的底端安装集尘袋,并确保集尘袋不靠近高污染的地方。
1.8空气滤清器进出水管的方向避免了弯头接头的现象。
2、中冷器:2.1 根据发动机相关技术参数,利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见附录1和方法)。
2.2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和车辆的空间大小,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尽可能增加迎风面积。
2.3 为提高进气效率,降低增压后的空气压降,中冷器进、出风口表面应尽量光滑,并保证各处无死角和急弯连接和圆角。
还应考虑腔室尺寸和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的最大气压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II发动机250 kPa,欧III发动机300kPa ,时间不少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水管的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水管的直径。
2.5 在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规定零件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清洁无残留。
3、管道:3.1 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水冷散热器一起通过缓冲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通过悬挂缓冲垫固定在车架上,考虑到两部分的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改进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因振动造成松动和泄漏,各接口必须配备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两硬管间距不小于2乘以管道直径。
汽车排气系统
汽车排气系统
汽车排气系统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将引擎燃烧后产生的
废气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出车辆外部。
一辆汽车的排气系统通常由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包括排气歧管、消声器、喉管、尾管等。
排气歧管
排气歧管是引擎排气系统的起点,其主要作用是将引擎排出的废气从不同气缸
汇集到一起,并导向后面的排气系统。
排气歧管的形状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引擎的性能和效率。
消声器
消声器是排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排气系统产生的噪音。
消声器内部通常装有吸音材料,通过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气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喉管
喉管是排气系统中的一个连接部分,其作用是连接消声器和尾管,将减少噪音
的废气导向到尾管中。
喉管的设计和材质也会影响排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尾管
尾管是排气系统的末端部分,其作用是将消声器中处理过的废气排放到车辆外部。
尾管的形状和设计不仅影响排气系统的效率,还会对车辆的外观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排气系统在车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引擎的性能
和排放,还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应该注意排气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以保障车辆的正常使用和行驶安全。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标准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目录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2、适用围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2、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2.2 排气背压2.3 功率损失比2.4 净化效率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2.6.2 传递函数2.7 尾管噪声2.8 定置噪声2.9 振动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3.1 系统布置3.1.1 布置原则3.1.2 间隙要求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3.3 排气管径的选取3.4 消声器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部结构3.5 补偿器3.5.1 波纹管3.5.2 球形连接3.6 橡胶吊环3.7 隔热部件3.8 材料选择3.8.1 排气管、消声器组件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一、主题与适用围1、主题: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围: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
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1.1 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 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使车噪声测量方法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58-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4759-95 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3 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系统可靠性达到10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以上。
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C 401-2006玉柴发动机应用开发技术规范(进气系统、排气系统)2006-03-31发布2006-05-08实施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Q/YC 401-2006前 言本规范由玉柴股司技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技术中心、销售公司应用开发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卓松芳。
杨仕明于2003年9月进行过部分文字描述的修订。
崔华标于2005年10月对进气量、排气量、中冷器流量、冷却系统散热面积这四个表格的局部数据进行了补充完善式的修订。
许国卫于2006年3月修订时做了很大的改动,主要是根据2005年一年来对全国各地整车评审和测试工作的参与为基础,进行了更具有操作性的改进,并且以尽可能多的图片(以前版本没有一张图片这次修订共有图片约300张)描述来加深理解使之在配套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玉柴的知识产权,本文修订作者许国卫声明,对外使用时,电子版只提交PDF文档,纸版可以对外发布使用。
注意:本规范实施之日起原《Q-YC401-2005车用柴油机配套设计技术要求》作废!更改记录更改日期 更改通知单编号 更改标记 处 数 更改经办人 备 注目录1.范围 ………………………………………………………………………………………………?2.发动机悬置系统……………………………………………………………………………………?3.进气系统……………………………………………………………………………………………?4.排气系统……………………………………………………………………………………………?5.冷却系统……………………………………………………………………………………………?6.燃油系统……………………………………………………………………………………………?7.润滑系统……………………………………………………………………………………………?8.电器系统……………………………………………………………………………………………?9.动力输出系统………………………………………………………………………………………?10.空压机和制动系统…………………………………………………………………………………?11.转向系统……………………………………………………………………………………………?12.驱动附件系统 ……………………………………………………………………………………?13.维护接近性要求及其它要求………………………………………………………………………?14.德尔福电控单体泵系统……………………………………………………………………………?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玉柴发动机应用开发技术规范,主要适用于车用发动机(这里特指柴油机和LPG或 CNG单燃料发动机)的配套开发设计、安装评审和整车测试。
排气系统消声器设计技术规范
排气消声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目录一、主题与适用范围1、主题2、适用范围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称说明及功用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2、设计参数的设定2.1 尺寸及重量2.2 排气背压2.3 功率损失比2.4 净化效率2.5 加速行驶车外噪声2.6 插入损失及传递函数2.6.1 插入损失2.6.2 传递函数2.7 尾管噪声2.8 定置噪声2.9 振动3、系统及零部件的设计3.1 系统布置3.1.1 布置原则3.1.2 间隙要求3.1.3 吊钩位置的选取3.1.4 氧传感器孔的布置3.2 消声器的容积确定3.3 排气管径的选取3.4 消声器3.4.1 消声器的截面形状 3.4.2 消声器内部结构3.5 补偿器3.5.1 波纹管3.5.2 球形连接3.6 橡胶吊环3.7 隔热部件3.8 材料选择3.8.1 排气管、消声器内组件3.8.2 消声器外壳体四、参考文献列表一、主题与适用范围1、主题:本指南规定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排气消声系统的系统匹配,零部件设计。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装汽油M1、N1类车的排气消声系统设计。
二、排气消声系统的总成说明及功用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排气管、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消声装置、隔热部件、弹性吊块等。
一般地,排气系统具有以下一些功用:(1) 引导发动机排气,使各缸废气顺畅的排出;(2) 由于排气门的开闭与活塞往复运动的影响,排气气流呈脉动形式,排气门打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能量,气体排出时会产生强烈的排气噪声,气体和声波在管道中摩擦也会产生噪声,因此在排气系统装有排气消声器来降低排气噪声;(3) 降低排气污染物CO,HC,NOX 等的含量,达到排气净化的作用;典型的排气消声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三、设计应用1、设计规则和输入:1.1 排气系统能很好的将废气顺畅排出,满足发动机的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1.2 排气系统设计能满足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要求,具体如下: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使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制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GB1495-2002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58-93 汽车加速行使车外噪声测量方法GB18352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365-93 声学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测量方法GB/T475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1.3 排气系统零部件必须能经受1000℃的高温要求以及气流冲击,并保证排气系统可靠性达到10万公里或者三年(先到者为准)的要求,并要求在三包期内插入损失不得减少6dB(A)以上,功率损失不得增加3%以上。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规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一般要求 (2)5 项目实施内容及程序 (3)6 设计开发主要工具与试验/测试设备要求 (4)7 坐标系与有限元几何结构 (5)8 排气系统CAE结构分析 (6)9 系统试验方法与要求 (6)附录A 排气系统正向设计开发程序流程图 (7)附录B 排气系统逆向设计开发程序流程图 (8)附录C 排气系统主要试验/测试设备/仪器要求 (9)附录D 排气系统开发资料准备清单 (10)前言为规范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时主要参考了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和排气系统企业的最新相关工程规范。
本规范由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工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 类和N 类机动车辆用的排气系统设计与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52.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试验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与试验方法GB16170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T 14365 车辆定置噪声测试方法QC/T 631 汽车消声器总成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8297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Q/CC JT003 汽车消声器技术条件3 术语3.1汽车排气系统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用于控制车辆排气污染和排气噪声的装置。
排气温度设计标准规范是什么
排气温度设计标准规范是什么
排气温度设计标准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建设排气系统时所需要遵循的温度相关的规定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气温度设计标准规范。
1. 烟气排放标准:烟气排放标准是指对于不同类型的排气设备,要求其排出的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这些限值可以是针对特定污染物(如SO2、NOx、颗粒物等)的浓度限值,也可以是和燃料使用和烟气处理相关的其他指标(如烟气中的氧气含量、烟气的温度等)。
2. 烟道温度设计:烟道温度设计是指在烟道系统中,为了满足安全性、热效率和烟囱功能的要求,对于烟道内燃烧产物的温度进行设计的过程。
烟道温度设计要考虑燃料的特性、燃烧过程中的热损失和传热要求等因素,以确保烟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烟气热回收使用:烟气热回收利用是指在项目设计中考虑利用烟气中的热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烟气中的热能可以通过换热器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加热水、蒸汽或其他流体,并在工业过程中进行能量转换和利用。
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在设计烟道系统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烟气热回收利用的需求和可行性。
4. 烟囱高度设计:烟囱高度设计是为了确保烟气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并保证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而进行的设计。
烟囱高度的设计要考虑排出的烟气和风的速度、温度差、烟气扩散和排放高度限制等因素,以满足烟气的排放和扩
散的要求。
通过遵循这些排气温度设计标准规范,可以确保排气系统的设计满足环保和安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烟气处理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sae j402-2005
sae j402-2005SAE J402-2005是一项关于内燃机排气系统的标准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排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性能要求,旨在提高排气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引言、主体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SAE J402-2005标准的背景和重要性。
我们将强调内燃机排气系统在车辆和其他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以及SAE J402-2005标准对于确保排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所起的作用。
主体部分将详细介绍SAE J402-2005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我们将首先介绍标准中涵盖的范围,包括适用的内燃机类型和排气系统组件。
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标准中规定的设计要求,包括排气管道的尺寸和形状、消声器的类型和材料、排气系统的安装位置等。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标准中关于排气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的要求,包括噪音水平、排气流量和排放物的控制等。
在主体部分的不同段落中,我们将详细描述每个要求,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我们将使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术语,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同时,我们将使用段落和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结论部分将总结SAE J402-2005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
我们将强调标准的作用,包括提高排气系统的效率、减少噪音和排放物的污染、增强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等。
此外,我们还将强调标准对于汽车和其他机械设备制造商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本文将按照SAE J402-2005标准的结构和要求,对内燃机排气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通过引言、主体和结论的结构,清晰地传达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
通过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以及丰富的词汇和清晰的语句,文章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范文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排气系统改装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标准
排气系统改装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标准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关注排气系统改装。
不过,由于改装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一些商家在市场上滥竽充数,提供低质量的改装服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为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保证道路安全,需要建立排气系统改装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排气系统改装。
排气系统是指汽车发动机的排出口至排气管之间的设备,包括进气管、中段管、消声器、尾段管等部分。
排气系统改装主要是在原有排气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或者改变,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如增强动力、降低油耗、提高排放等。
排气系统改装不仅仅是简单的更换部件,更包括对排气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然而,由于排气系统改装技术相对简单,一些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激烈,不少商家为了赚钱,采用低质量的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改装,从而出现了种种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噪音过大、排放超标、漏气、动力下降等。
更加严重的问题包括影响行车安全、损坏发动机等。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存在,建立排气系统改装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标准实在必须。
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对排气系统改装行业进行规范,包括技术、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监管。
其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排气系统改装质量检验标准,确保改装后的汽车满足国家法定标准。
最后,在汽车检验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排气系统的检查,以避免因改装导致的行车安全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制定排气系统改装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标准,包括如下方面:一、改装机构的质量标准排气系统改装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因此改装机构的资质和质量也是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的方向。
改装机构需要满足相关法规的证明,如工商经营许可、消防安全检查、税务登记等。
此外,技术团队的资质也应该符合要求,包括国家认证证书、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等。
二、改装材料与零部件的质量标准改装材料和零部件的品质对改装后的汽车性能、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改装机构应该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和零部件。
发动机各主要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发动机各主要附件系统设计规范一、进气系统1、空气滤清器:1.1 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度等严格按计算结果,确定空滤器额定空气流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1.2 参照国际标准规定并结合我公司Q/FT A002《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滤清效率、粗滤效率等技术参数。
1.3 牵引车等公路运输车辆,粗滤效率应不低于75%(卧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或87%(立式安装复合式空滤器),自卸车等经常在工地上,或在灰尘较多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应配装粗滤效率不低于90%的双级带旋流管的沙漠空滤器。
空滤器试验用灰尘应不低于JB/T9747标准要求。
1.4 根据国内道路状况,空滤器必须加装安全滤芯。
并且应配装空滤器阻塞报警装置。
1.5 确保空滤内部清洁,各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
1.6 空滤器出气口为了保证密封,应用圆形管,并要求接口处有一凸缘和止口,以保证密封和不会松动。
1.7 为了保养和清洁方便,在空滤器最底端部位要加装排尘袋,并保证排尘袋子不靠近污染大的地方。
1.8 空滤器进出管走向避免肘关节现象。
2、中冷器:根据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先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的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根据水冷散热器的外形尺寸及整车空间尺寸,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并尽可能加大迎风面积。
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增压后的空气压降,应尽量使中冷器进、出气口内表面光滑,并保证各连接和圆角处无死角、急弯。
还应考虑气室大小、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最大空气压力,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
欧Ⅱ发动机取250kPa,欧Ⅲ取300kPa,时间均为不低于2分钟。
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气管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气口直径。
大中型客车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排放系统设计规范本文档旨在为大中型客车的排放系统设计提供一些规范和指导。
排放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减少车辆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设计原则排放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环保性:排放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性:排放系统应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有效性:设计应通过合理配置各部分的排放控制设备,以提高排放系统的效能。
有效性:设计应通过合理配置各部分的排放控制设备,以提高排放系统的效能。
- 可靠性:设计应考虑排放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可靠性:设计应考虑排放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 经济性:排放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经济性:排放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技术要求排放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排放限值:客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物浓度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排放限值:客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物浓度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 尾气处理设备:设计应包括尾气处理设备,如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和释放。
尾气处理设备:设计应包括尾气处理设备,如催化剂、颗粒捕集器等,以减少排放物的产生和释放。
- 冷启动控制:设计应考虑车辆冷启动时的排放控制,如使用预热装置等,以减少冷启动时的排放峰值。
冷启动控制:设计应考虑车辆冷启动时的排放控制,如使用预热装置等,以减少冷启动时的排放峰值。
- 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应包括排放系统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以实时监测排放情况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应包括排放系统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以实时监测排放情况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3. 设计流程排放系统设计的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需求分析:确定客车的排放要求和设计目标,如排放限值、运行工况等。
供排气系统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2篇)
供排气系统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1)设备安装前,应将施工部位清理干净,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和足够的施工照明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并使施工区符合环保要求。
(2)应根据设备布置事先在一期混凝土浇筑时埋设吊装、转运锚钩,锚钩材质、规格应按设备重量5倍进行强度计算后选择。
(3)设备吊装时应按设备重量和设备尺寸选择吊装工具。
(4)检查设备内部,应用安全行灯或手电筒,不得使用明火。
拆卸设备部件应放置稳固,装配时严禁用手插入连接面或探摸螺孔,取放垫铁时应防止手指被压伤和切断。
(5)设备清扫分解时,场地应清洁,并有良好的通风,使用的清洗有机溶剂应妥善保管,使用后的溶剂应立即回收,用过的棉纱、布头、油纸等应收集在有盖的金属容器中。
清扫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明火作业。
(6)可拆卸部分的部件应放平放稳,对精密易损件应加以保护。
(7)设备试运转应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进行。
运转时,不应擦洗和修理。
(8)压力气罐安全阀应送到工程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校验,然后进行安装。
(9)气罐上压力表计、压力传感器以及控制盘柜上的自动化组件等应经具有校验资质的单位和人员校验合格并贴合格标签后方可使用。
(10)空压机试运行时,试验人员应至少两人。
(11)空压机试运转前,应检查系统设备和管路以及系统阀门开启或关闭的正确性,并将空压机安全卸载阀调至卸荷状态。
应将空压机控制状态切换在手动状态,点动检查空压机电机转动方向,方向准确后方向继续进行。
空压机启动后,应使其在空载状态下运转正常后再逐步调整使其缓慢上升至额定压力,试验过程中应派专人对气罐和控制盘柜上的仪表及自动化组件进行监护。
供排气系统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2)排气系统设备安装涉及到气体的处理和疏导,安全技术规程对于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以确保操作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安全技术规程:1. 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位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定安装位置。
排气阀的管径设计要求标准
排气阀的管径设计要求标准排气阀的管径设计要求标准是为了确保排气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其中包括以下参考内容:1. 根据设备的工作参数确定排气阀的最小和最大管径。
排气阀的管径应足够大,以确保排气的顺畅和快速。
根据设备的排气量或容积和最大工作压力,确定排气阀的最小和最大管径。
2. 根据设备的工作温度确定排气阀的材料。
排气阀的材料应能够耐受设备的工作温度,防止因温度过高而熔化或变形,或者因温度过低而脆化。
3. 根据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确定排气阀的类型。
排气阀可分为手动排气阀和自动排气阀两种类型。
手动排气阀需要人工操作进行排气,适用于排气频率较低的系统。
自动排气阀能自动排气,适用于排气频率较高的系统。
4. 根据排气系统的压力损失要求确定排气阀的流量特性。
排气阀的流量特性应与系统的压力损失要求相匹配,以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或过小的流量。
5. 根据排气系统的安全要求确定排气阀的压力等级和密封等级。
排气阀的压力等级和密封等级应能够满足排气系统的安全要求,防止因压力过高或泄漏而导致事故发生。
6. 根据排气系统的噪音要求确定排气阀的噪音水平。
排气阀的设计应考虑降低噪音水平,以提供一个低噪音的工作环境。
7. 根据排气系统的维护要求确定排气阀的结构设计。
排气阀的结构设计应方便维护和清洁,以确保排气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
8. 根据排气系统的环境要求确定排气阀的防腐蚀和耐久性要求。
排气阀的外表面材料和内部零件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和耐久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以上是排气阀的管径设计要求标准的参考内容。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标准规范进行详细的设计和验证。
汽车喷漆房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汽车喷漆房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简介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适用于汽车喷漆房的通风系统,以达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维护室内压力的目的。
设计方案
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两者协同工作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送风系统
送风系统应选用高效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通过送风口将空气送至室内。
送风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 确保送风口数量、位置合理;
- 平均风速不能超过1.5m/s;
- 空气洁净度达到ISO6级。
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主要负责将室内的废气、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排风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 确保排风口数量、位置合理;
- 平均风速不能低于0.5m/s;
- 排出的废气、有害气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控制系统
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均需安装自动控制系统,以维护室内空气质量。
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 控制系统可实现自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自动调节送风、排风量;
- 控制系统应具备报警功能,当空气质量异常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结论
设计合理的汽车喷漆房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室内废气、有害气体浓度,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车辆的健康安全。
以上的设计方案可供参考,但最终方案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1、目的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
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
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
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
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
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
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º,以大于120º为宜。
整个系统的管道转弯数应尽可能少,一1般情况下不多于6个。
排气尾管段的方向应与水平面纵向下弯5º~10º,出口方向应尽可能指向地面的车身投影的纵向中线。
2.3.3 排气管道及消声器的材料,除卡车和低档乘用车可以采用镀铝钢板及卷管外,排气管道和消声器一般应采用SUH403、SUH409等耐热不锈钢板、管,以保证排气系统的外观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排气管壁厚一般应大于1.2 mm,双层管≥2×0.5mm。
对于消声器的板厚和层数等,除要考虑系统的质量外,同时应根据车型档次、系统的成本、制造技术水平、开发周期等因素综合考虑。
为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对排气系统的影响和管道连接时的精度要求,可以在管道中采用金属编织层波纹软管及柔性管件。
2.3.4 排气管道与周围相邻件间的间隙(考虑到制作误差10mm),两件间无相对运动的(如固定在一起的),其设计间隙不得小于15mm;在公共法线方向(或接近)有(或可能有)相对运动的相邻件,自运动件的最大运动极限位置始起计,其设计间隙不得小于30mm。
在公共切线(或接近)方向有(或可能有)相对运动,而其他方向无相对运动的相邻件,在垂直于运动方向的相对间隙,其设计值一般不得小于15mm。
2.3.5 对于需要隔离热源或怕热的相邻件,其设计间隙一般不得小于50mm。
必要时,应协调“怕热件”的系统工程师,在“怕热件”或其承载件上采取隔热措施。
也可以在排气系统件上采取隔热措施,以结构简单,布置、安装、维修方便,成本低、不产生噪声等为原则,决定在那个部件上采取隔热措施。
2.3.6 排气管道间的连接结构方式和密封,应以结构简单,布置、制造、安装、维修方便,重量轻、成本低,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密封性好为原则。
连接结构的方式可以采用平面双孔(或三孔)法兰、平面密封垫片或凹坑加平面密封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球面或锥面密封,用单侧活动法兰等结构。
对于排气管道件的制造要求,应在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中注明。
2.3.7 排气系统支撑悬挂装置的布置设计2.3. 7.1 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系统主支撑悬挂副的位置以设置在消声器体上为宜(采用一副的,应靠近中部;采用两副的应分置在两端),可获得最佳支撑,NVH和寿命。
2.3. 7.2 当消声器的尾管伸出消声器体的长度超过300 mm时,应在尾口附近适当位置设置尾管支撑悬挂副。
2.3. 7.3 当排气系统中配有质量较大的部件时(如三元催化器、净化器等),应在其附近相连件的适当位置设置支撑悬挂副。
22.3. 7.4 排气系统中其他部位的支撑设置,应根据系统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及其与车架、底板件结构、距离等条件进行设置。
2.3. 7.5 排气系统支撑悬挂件的结构方式,一般采用在车架或排气管上固定伸出连接吊钩或吊板等金属件,二者之间采用纯或带编织层的橡胶结构件。
2.4 排气净化装置的布置设计2.4.1 排气净化装置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氧化转化器(简称净化器-下同)是车辆机外排放净化功能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性能决定了除发动机和燃油系统本身的排放性能之外运行车辆的环保性能。
一般而言,排气净化装置的布置距发动机排气歧管口的距离越近越好。
由于排气净化装置的三元催化器或净化器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大,工作温度较高(700℃~930℃以上),车辆需在发动机附近布置的元件较多,有的元件尚需避开高温。
因此其布置可能需要距排气歧管口有一定的距离,但根据其工作特性和具体发动机对其的要求,一般最大距离不得超过一定值(1200mm)。
对于采取两级催化的排气净化装置,前级催化器布置的距岐管口近一些,甚至紧接歧管口(称为紧耦合型),第二级根据周围相邻件的布置空间及其装调方便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布置。
2.4.2 排气净化装置的连接方式的要求与排气管道间的连接结构方式和密封等要求相同。
但有时需根据总体设计及排气系统等对催化器的连接要求进行,有时需要将催化器设计为一个单独的连接总成,以便更换维修;有的则需将催化器体直接焊接在某段排气管上。
2.4.3 氧传感器的布置必须满足氧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否则将损坏氧传感器或使其信号传递错误,造成ECU判断错误而错误控制供给,进而损害发动机和催化装置。
因此,在进行氧传感器的布置设计时,要求氧传感器的感知端朝下,使氧传感器体的轴线与水平面成大于10°角,以避免发动机冷启动时冷凝水凝聚在氧传感器壳体合感知陶瓷之间。
为避免在氧传感器前的排气管中有冷凝水凝聚,冷启动时将水滴吹到氧传感器上,应将排气管布置成在氧传感器前高、后低的向下倾斜形式。
并在排气系统装置图的技术要求中注明氧传感器连接螺纹规格、扳手规格和扭紧力矩值的范围。
2.5 消声器的设计方法2.5.1 消声器安装位置的布置应首先查找、估算及测量要求作消声处理的发动机噪声数据(A声级和倍频带声压级等),并确定辐射噪声的部位和传播噪声的主要途径,从而选择消声器安装的最佳位置。
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以及确定的具体指标,确定允许噪声的标准限值,计算消声器所需要的消声量。
根据需要的消声量、空气动力性(排气背压)以及其它要求,确定消声器的类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消声器。
一般而言,消声器安装位置越靠近发动机消声效果越好。
但是,由於发动机附近能够安装排气系统的空间都非常有3限。
所以大都布置得比较靠后。
往往是在限定的空间内来设计布置消声器。
对于采用双级消声器的系统,前置消声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发动机排气口。
2.5.2 消声器的容积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其容积越大插入损失越大。
用于乘用车的消声器,其容积一般不小于8倍的发动机排量,以10倍为宜。
这时,恰当的调整消声器内的孔、管、腔等的配置,可减小发动机的动力损失,并使消声器排噪获得较好的音质。
对于采用双级消声器的系统,前置消声器容积应达到发动机排量的两倍以上。
这时所说的消声器容积= 前置消声器容积+ 后置消声器容积。
推荐的消声器容积计算公式和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见附录3。
2.5.3 消声器的长径比当消声器容积保持不变时,只改变其内径与长度,L/D越小,空腔越扁,截面积的扩张比m越大,最大衰减量也随之增大,但消声频率范围变得较窄。
因此,应选取适当的长径比。
其经验推荐值为:3<L/D<42.5.4 消声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检验方法等,按《QC/T631-2005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执行。
通过反复试验、验证,进行修改后确定设计方案。
4附录1排气系统及消声器设计输入资料发动机型号:生产厂家:消声器总成性能设计目标[例]附录2推荐的几种消声器容积的计算公式一、《柴油机设计手册》介绍的公式:其中:n-发动机转速;t-冲程数;i-气缸数;vh-单缸排量(L );k-系数,取1000-5000二、美国某公司推荐公式:其中:n-发动机转速;T-冲程;N-气缸数;Vh-发动机排量;Q-系数;取5-6三、英国某公司推荐公式:其中:n-发动机转速;Vh-发动机排量;i-气缸数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 如图1。
nitV K V h 2⨯⨯=NT V n Q V h⨯⨯⨯=1000in V V h/1=消声器容积与排气系统插入损失之间的关系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