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59讲止咳平喘药概述: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第十三节-止咳平喘药
2021/3/15
26
[桑白皮]
2021/3/15
27
[桑白皮]
甘、寒。归肺经。 为桑科小乔木植物桑的根皮。生用,蜜炙 用。 功效:润肺平喘,利水消肿。
2021/3/15
28
应用:
用于肺热咳喘。本品性寒入肺经,能泻 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
可分为:
清肺止咳平喘药:长于清泻肺热,治肺热 咳喘;
化痰止咳平喘药:兼能化痰,宜于痰阻咳 喘;
润肺止咳药:兼能润肺,宜于阴虚肺燥之 咳嗽。
2021/3/15
1
病机与配伍:
因咳喘多夹痰,由痰阻引发咳喘,~化痰 止咳平喘药;
咳喘而邪气甚者,夹有兼证,~止咳平喘 药及治疗兼证的药物。
2021/3/15
2
[苦杏仁]
2021/3/15
3
[苦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西伯利亚 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晒干,生用。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021/3/15
4
应用:
用于多种咳喘证。本品苦泄降肺气,兼 能宣肺,有较好的止咳平喘作用,为治 咳喘之要药。药性平和,对咳喘之证, 皆可配伍使用。
2021/3/15
9
应用:
用于咳喘痰多证。本品既可降气化痰, 又可止咳平喘,宜于痰浊阻肺而致咳喘 者。
治痰壅气逆,咳喘胸闷,~白芥子、 莱菔子同用,如“三子养亲汤”;
治痰涎壅盛,咳喘久咳之证,~厚朴、 陈皮、半夏,如“苏子降气汤”。
2021/3/15
10
用于肠燥便秘。对咳喘有痰兼大便秘 结者为宜,~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 同用。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禹白附性味:味辛、甘,性温。
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中药禹白附有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经。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皂荚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通窍开闭。
主治:用于咳喘胸闷,中风口噤,癫痫、喉痹。
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白前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二)清化热痰药桔梗性味归经:性平,味苦、辛。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前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主治: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外感风热,降气化痰】川贝母归经:归肺、心经。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适合阴虚肺热燥咳】浙贝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心经。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主治: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痰证◇止咳平喘药:制止、减轻咳嗽、喘息◆性能特点:◇性味:温、凉◇归经:肺◆功效应用:◇化痰:痰证●痰阻于肺:咳喘痰多●痰蒙心窍:癫痫、昏厥●痰蒙清阳:眩晕●痰扰心神:夜寐不安●肝风夹痰:中风、惊厥●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痰核、瘰疬、瘿瘤●痰凝肌内、流注骨节:阴疽流注◇止咳平喘:咳嗽、喘息(外感、内伤)◇分类●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运用配伍◇药证相符◇癫痫、惊厥、眩晕、昏迷: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常相互配伍:咳喘多夹痰,痰多易咳嗽◇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外感:配解表散邪药◇火热:配清热泻火药◇里寒:配温里散寒药◇虚劳:配补虚药◇痰核、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配温阳通滞散结药◆使用注意◇药性温燥者刺激性强,痰中带血慎用◇表证咳嗽,不宜单止咳,宜疏解清宣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性能特点:◇性味:辛、苦,温燥◇归经:肺、脾、肝◆功效应用:◇温肺祛寒、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配伍方法:◇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使用注意:◇性偏温燥,不宜热痰、燥痰证天南星、禹白附禹白附:辛、甘,温。
有毒。
归胃、肝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辛温燥烈有毒◇祛风痰、止痉:风痰证中风,惊风、癫痫,破伤风◇散结消肿: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孕妇忌用◆不同点:◇禹白附:升散上行,兼止痛:○痰厥头痛、眩晕◇天南星:燥湿化痰:寒痰、湿痰咳嗽半夏、天南星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燥湿化痰:湿痰、寒痰证◇消肿止痛:疮疡、痰核,毒蛇咬伤(外用)◇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不同点:◇半夏:湿痰、寒痰要药,善化脏腑湿痰○湿痰眩晕○痰饮内盛、胃气失和,夜寐不安●降逆止呕:各种呕吐。
止咳平喘中药有哪些
止咳平喘中药有哪些如果咳嗽严重,喉咙有痰,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的给自己选择止咳平喘的药物来改善,但是很多人选择止咳平喘的药物都是会选择中药来给自己改善和调节,中药中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有很多,止咳平喘之后可以改善喉咙有痰的现象,止咳平喘也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的现象,止咳平喘选择中药对身体也没有什么伤害,那么止咳平喘的中药有哪些呢?①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主要用于寒痰犯肺所致的喘咳痰多、色白、质稀,口鼻气冷,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以及痰湿阻滞经络所引起的关节酸痛、痰核流注、瘰疬,或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中风痰迷、癫痫惊狂等证。
常用药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白前、桔梗、旋覆花等。
②清化热痰药。
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痰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痰稠色黄,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以及痰火上扰的心烦不安、痰迷心窍的中风、癫狂,或痰火凝结、瘿瘤瘰疬痰核等证。
常用药有前胡、瓜蒌、浙贝母、川贝母、天竹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海藻、昆布、胆南星、黄药子、礞石、胖大海、猪胆汁、罗汉果、木蝴蝶、冬瓜子等。
③止咳平喘药。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失宣降、痰壅气逆的咳喘证。
常用的药物有杏仁、紫苏子、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矮地茶、鼠曲草、洋金花、百部、紫菀、款冬花、白果等。
此外,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痰热急惊、湿热水肿、肠燥便秘等证。
1、化痰作用:桔梗、前胡、皂荚、南星、贝母煎剂或流浸膏有祛痰作用,桔梗和前胡的作用较强,皂荚次之,在给药1小时后分泌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
款冬花效果较差。
家种、野生川贝母醇流浸膏均有显著祛痰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
2、镇咳平喘作用:半夏、桔梗、款冬花、苦杏仁等有镇咳作用:桔梗镇咳作用较强。
款冬花醇浸膏对哮喘患者(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多数有效,但远期疗效较差。
化痰止咳平喘药部分服后可增加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而有祛痰作用。
中医《中药学》PPT课件-化痰止咳药
2020/6/12
29
2.祛风止痉:既能化痰,又善息风止 痉,常用于风痰诸证:
① 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
半夏、川乌、白附子 即青州白丸子
② 风痰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③ 风痰癫痫 半夏、全蝎、僵蚕 五痫丸 ④ 破伤风 白附子、天麻、防风 玉真散
2020/6/12
30
3.消肿止痛 (外用)治 : ①痈疽肿痛 大黄、天花粉 如意金黄散 ②瘰疬痰核
多年生 草本旋 覆花或 欧亚旋 覆花的 干燥头 状花序 生用或 蜜炙用
欧 亚 旋 覆 花
• 白前
为萝摩科 多年生草 本柳叶白 前或芫花 叶白前的 干燥根茎 及根。切 ຫໍສະໝຸດ ,生用 或蜜炙用芫花叶白前
芫 花 叶 白 前
柳 叶 白 前
• 皂荚
为豆科 落叶乔 木皂荚 的干燥 果实。 生用, 或焙焦 研末用
川贝母 为百合科 多年生草 本川贝母、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或梭砂贝 母的干燥 鳞茎。生 用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梭砂贝母
川贝母
暗 紫 贝 母
甘 肃 贝 母
梭砂贝母
• 浙贝母
为百合 科多年 生草本 浙贝母 的干燥 鳞茎。 生用。
珠贝
大贝 湖 北 贝 母
川贝母 浙贝母
共性
性味:苦,寒凉 功用: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一、性味: 性均寒凉 味多甘苦咸
二、功用: 1.清化热痰——治热痰证。 2.清肺热——治肺热咳嗽或肺燥痰咳。 3.软坚散结——治痰火瘰疬,瘿瘤等。
(部分药物)
2020/6/12
50
桔梗
Jiegeng RADIX PLATYCODONIS
《神农本草经》
• 桔梗
最新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PPT课件
▪ 天南星《本经》
1. 燥湿化痰: ①顽痰:燥烈之性胜过半夏,配半夏、枳实 ②湿痰:配半夏、陈皮、茯苓 ③热痰:配黄芩、瓜萎、胆南星 ④寒痰:配细辛、干姜、半夏、 2. 祛风止痉:善祛经路之风痰 ①风痰阻络、肢体麻木、口眼歪斜---配川乌、白
附子、半夏、防风等。 ②破伤风--玉真散(白附.白芷.南星.天麻.防风.羌活) ③风痰眩晕: 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苔白、脉懦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1)
2.止咳平喘药 (1)掌握:杏仁(附: 甜杏仁) 苏子 百部 枇杷叶
葶苈子 (2)熟悉:紫菀 款冬花 桑白皮 白果(附: 银杏叶) (3)了解:马兜铃 矮地茶 洋金花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本章掌握药和熟悉药的功能与主治。 2. 领会:本章药物的分类特点及配伍理气药与健
半 夏《本经》
1. 燥湿化痰:
(1)湿痰:----治湿痰之要药—二陈汤(治痰祖方) (2)寒痰:----配干姜、砂仁以温中祛痰; (3)热痰:配黄芩、知母、瓜蒌等清化热痰药。 (4)风痰(无形痰)—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术,麻)
2. 降逆止呕: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呕药 (1)寒饮呕吐: (痰饮呕吐偏寒者)---小半夏汤( (2)胃虚呕吐:---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 (3)胃热呕吐:配黄连、竹茹等清胃之品。 (4)妊娠呕吐:配苏梗、砂仁、竹茹等。
十枣汤重在水饮停蓄胸腹。 2.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痰滞经络)--白芥子散 (2)阻疽流注--阳和汤(鹿胶.桂.姜.熟地.麻黄.甘草)
旋复花《本经》
1.降气行水化痰
(1)痰涎壅肺、咳喘痰多 寒者兼有表证配姜、夏、细辛— 金沸草散; 热者配瓜蒌, 前胡, 桔梗, 桑皮, 大黄—旋复花汤; 顽痰胶结者配配浮海石、海蛤壳、半夏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瓜蒌: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竹沥:清热滑痰白前:降气祛痰止咳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天竺黄:痰热惊痫中风痰壅黄药子: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海蛤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尿消肿制酸止痛海浮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通淋礞石:消痰下气平肝镇惊二.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枇杷叶:清肺止咳和胃降逆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肺疗痔白果:敛肺平喘止带缩尿胖大海:清宣肺气清肠通便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痉定痛一.重镇安神药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琥珀:安神定惊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珍珠:安神定惊明目除翳解毒敛疮润肤祛斑二.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平肝息风药一.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收湿敛疮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散风止痒罗布麻叶:平肝清热降血压利水二.息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止痒解毒散结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安息香:开窍辟秽行气活血一.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黄芪:补气升阳益胃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太子参:补气生津刺五加: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解毒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饴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红景天:益气平喘活血通脉绞股蓝: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二.补阳药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蛤蚧:补肺气定喘嗽助肾阳益精血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生津骨碎补:补肾活血续伤冬虫夏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紫河车:温肾补精养血益气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仙茅: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寒除湿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海马:补肾助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三.补血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何首乌:补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四.补阴药南沙参:清肺养阴祛痰益气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石斛: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黄精:滋阴润肺补脾益气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凉血止血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天冬:滋阴降火清肺润燥润肠通便玉竹: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墨旱莲:滋阴益肾凉血止血女贞子:滋肾补肝清虚热明目乌发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哈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楮(chu)实子:滋阴益肾清肝明目利尿收涩药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止带;外用收湿敛疮生肌莲子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诃(he)子:涩肠敛肺下气利咽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芡实:益肾固精补脾祛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明目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固崩止带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麻黄根:收敛止汗糯稻根:止汗退热益胃生津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石榴皮:涩肠止泻止血杀虫涌吐药常山:涌吐痰饮截疟瓜蒂: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藜芦:涌吐风痰杀虫疗疮杀虫燥湿止痒药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硫黄: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轻粉:外用攻毒杀虫内服利水通便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露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铅丹:外用拔毒止痒敛疮生肌;内服坠痰镇惊攻毒截疟土荆皮:杀虫疗癣止痒拔毒消肿敛疮药斑蝥:攻毒蚀疮破血逐瘀散结消癥蟾酥: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升药:拔毒去腐炉甘石:明目去翳收湿生肌儿茶: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大蒜: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毛茛:发泡止痛攻毒杀虫。
中药学职称基础知识: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性能特点: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凉,多入肺经,辛开苦降,温以散寒,凉可清热。
功效: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使用注意:
①温燥药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②寒凉药性的清化热痰药,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③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④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之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⑤根据痰之成因以审因论治,如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分类: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有的兼能消肿止痛。
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多入肺经,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分别具有宣肺止咳、清肺止咳、润肺止咳、降肺止咳、敛肺止咳及化痰止咳之功。
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之证。
例题:
温化寒痰药的功效是
A.利水渗湿,温肺化饮
B.清热燥湿,化痰止咳
C.泻热通便,止咳平喘
D.温肺祛寒,燥湿化痰
E.温肾助阳,散寒蠲饮正确答案:D。
止咳平喘药
矮地茶
药材来源: 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
全株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一、祛痰止咳平喘 1.止咳祛痰兼能平喘 2.药性寒凉,治疗喘咳无论寒热均可使用 3.作用机理:中枢神经镇咳干咳 4.祛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除 二、清利湿热 湿热黄疸、水肿 三、活血化瘀 1.活血化瘀,通血脉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2.活血化瘀,通经血滞经闭
二、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作用不强,单用效果不明显,可以使用甜杏仁(油
多毒低)。一般常配伍柏子仁、郁李仁。
用法用量:
1.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 2. 一般生用,炮制将损失苦杏仁甙,降低疗效。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紫苏子
• 药材来源: 唇形科草本植物紫 苏的成熟
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第十八章 止咳平喘药
概述
一、含义
• 以解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
咳嗽证和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 导致咳喘之证的病因颇多,既有外感所致,又有内
伤诱发,并有寒热虚实之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1、咳嗽: 2、喘:
二、功效与主治 药物均有止咳或平喘功效,主治咳喘证。 清肺止咳或泻肺平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止咳平喘、清肺化痰、降逆止呕 1.入肺经清肺热,降肺气而化痰止咳 (1)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多用 (2)风火燥热所致的咳嗽 2.入胃经,清胃热降胃气胃热的呕逆
用法用量:
1.止咳平喘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2.叶上有毛,炙掉或刷掉毛,便于服用 3.蜜炙,可以增强滋润作用
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苦、辛、涩,平。归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
止咳平喘药(罗汉果白果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紫苏子苦杏仁)
止咳平喘药(罗汉果白果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紫苏子苦杏仁)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味多辛苦,性有温寒之别,以止咳平喘为其主要作用,分别有宣肺,清肺,降肺,敛肺和化痰的功效。
可治咳嗽气喘。
止咳平喘药包括马兜铃、苦杏仁、紫苏子、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洋金花、满山红等。
罗汉果别名:拉汗果,假苦瓜,长单果科目:葫芦科药性:甘,凉功效: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主治:咳喘,咽痛、便秘用法:煎服,10至30克。
或开水泡服注意:罗汉果性凉,体质虚寒者慎用。
白果英文:Ginkgo Seed别名:银杏子,公孙树子科目:银杏科药性:甘、苦、涩,平。
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主治:哮喘痰嗽、带下,白浊,遗尿用法:煎服,5至10克。
捣碎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桑白皮别名:桑根皮、桑根白皮、白桑皮、桑皮药性:甘,寒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清肝降压、止痛主治:肺热咳喘、水肿、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病用法:煎服,5至15克。
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注意: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者禁用。
枇杷叶药性:苦,微寒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用法:煎服,5至10克。
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款冬花药性:辛、微苦,温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主治:咳嗽气喘用法:煎服,5至10克。
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炙用紫菀别名:青菀,紫蓓,返魂草根,夜牵牛。
药性:苦、辛、甘,微温功效:润肺止咳化痰主治:咳嗽有痰用法:煎服,5至10克。
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百部英文:Stemonae, Radix药性:甘、苦,微温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治: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用法:煎服,5至15克;外用适量。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紫苏子药性:辛,温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咳喘痰多、肠燥便秘用法:煎服,5至10克。
煮粥食或入丸、散注意: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苦杏仁英文:Pruni Armeniacae, Semen别名:苦杏仁、杏仁核、杏子、木落子、杏梅仁药性:苦,微温。
中药学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天竺黄 Concretio Silicea Bambusae [性味归经] 寒,甘。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安神。
竹沥
Succus Bambusae [性味归经] 寒,甘。归心、肺、 胃经。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白前
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性味归经]微温,辛,甘。入肺经。 [功效] 泻肺降气,下痰止嗽。治肺 实喘满,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应用]
1.咳嗽气喘 本品主入肺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
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 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
如: 风寒咳喘,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即三拗汤; 风热咳嗽,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如桑菊饮; 燥热咳嗽,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肺热咳喘,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性味归经]
微寒,苦、甘。归肺、心经。 [功效] 消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Indications]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本品性寒味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
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用于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 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 母以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
3.心下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半夏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心下痞满, 湿热阻滞者,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 降,开痞散结,如 半夏泻心汤;治痰热结胸, 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治梅核气,气郁 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以行气解郁, 化痰散结,如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概述一、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药,称为平喘药。
二、功效与主治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喘息,2兼有化痰或者祛痰三、性能特点1药性没有规律性,有的偏温,有的偏寒,有的是比较平和。
2药味,绝大多数都有苦味,根据五味理论,体现了苦能降泄的特征, 个别药物有辛味或甘味。
3归经,都归肺经。
4升降浮沉,以沉降为主。
5毒性,少数的药物有毒,不能过用,,比如白果、苦杏仁或者洋金花, 四、配伍应用1寒热虚实外感风寒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寒药,外感风热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热药,肺寒咳喘,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肺的药,肺热壅滞,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药。
燥邪犯肺,配伍润燥的药物。
虚主要是内伤,气虚,配伍补气药物。
阴虚,配伍补阴的药,相对来说,配伍补血的可能性小。
痰是导致咳嗽气喘最重要的一种继发病因,一定要配伍祛痰的药。
有痰的,首先要治痰。
湿盛的,除了祛痰,还可以配伍除湿的药物。
五、使用注意1外感咳喘,必须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2痰多咳喘,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3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地注意用药安全。
具体药物介绍苦杏仁一、功效1止咳平喘不祛痰杏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两方面的功效,长于苦降肺气。
对于咳嗽气喘,不管寒热虚实,不分外感内伤,都可以广泛地使用,关键在于配伍,但是杏仁在苦降的同时,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外感,外感风寒、风热、燥邪。
外感风寒===麻黄汤,麻黄配杏仁,一种相使的配伍关系,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用杏仁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杏苏散,紫苏配杏仁。
外感风热===银翘散、桑菊饮,杏仁配伍薄荷、桑叶、菊花外感燥邪,尤其是温燥===桑杏汤,配伍桑叶能够清肺润燥止咳。
内伤咳嗽,也可以用,肺气虚或者肺阴虚,出现咳嗽气喘,用杏仁配伍补虚的药。
杏仁没有祛痰的作用,如果咳喘有痰,或者痰比较多,一定要配伍相应的祛痰药物。
中药学实验课-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胆南星
功效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用法用量
3~6g。
LOGO
来源
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
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
饮片性状鉴别
发酵加工而成
形状 方块状或圆柱状
颜色 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
质感 硬
气味 微腥
温化寒痰药-旋覆花
功效
降气,化痰,行水,止呕
用法用量
3~9g,包煎。
清热化痰药-川贝母
LOGO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用法用量
3~10g。
来源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
肃贝母或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
饮片性状鉴别
的鳞茎
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 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 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 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 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 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 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 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止咳平喘药-款冬花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
1.苦杏仁:性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
通便。
用量3-10g。
2.百部:性甘苦平,归肺经,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用量5-10g。
3.紫菀:性苦甘微温,归肺经,功效化痰止咳。
用量5-10g。
4.款冬花:性辛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用量5-10g。
5.紫苏子:性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用量:
5-10g。
6.桑白皮:性甘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用量
7.葶苈子:性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3-10g。
8.枇杷叶:性苦平,归肺胃经,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用量10-15g。
9.马兜铃:性苦微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量3-10g。
10.白果:性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敛肺平喘,收涩止带。
用量6-10g。
最新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课件
肺寒或外感风寒配杏仁、苏叶、陈皮、生姜 如杏苏散;
肺热或外感风热,配桑叶、菊花等方如桑菊饮
2.利咽---咽喉肿痛、失音
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 痛、渴喜冷饮,配甘草、山豆根、牛子、射干等
3.排脓---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此
为肺有内热、风寒外束、内热不能及时宣发疏散 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脓---肺痈。配甘草, 如《金匮》之桔梗汤。
1.清肺化痰:
①热痰: 肺热咳嗽, 痰黄稠粘不易咯配知母 浙贝等。
②燥痰: 配川贝、知母等。 ③肺热咳嗽: 配黄芩、桑白皮等。
2.宽胸散结:
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痞闷或作痛 ①胸痹证: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 痹不得卧。
近年来用治冠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通阳宣痹,活血祛瘀,芳香开窍 ——治疗冠心病三大法则。 ②小结胸证:痰热互结,配半夏、黄连— 小陷胸汤 ③治肺痈、肠痈、乳痈:配鱼腥草,败酱草, 公英,乳药等。
2.疏散风热---风热咳嗽 辛散能宣肺气而 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粘稠或咽 喉肿痛,配银花、连翘、薄荷、防风(性平和) 桔梗(性平和)
二前的比较:
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 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二胡的比较:
前胡与柴胡均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可用 于散风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 经而主降,柴胡则在肝胆而主升,这是两药的不 同点。
咽喉肿痛失音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配甘草山豆根牛子射干等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此为肺有内热风寒外束内热不能及时宣发疏散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脓肺痈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2.止咳平喘药 (1)掌握:杏仁(附: 甜杏仁) 苏子 百部 枇杷叶
20 止咳药
4
百部
甘苦微温 肺
5
※百部
1.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
嗽,皆可用之。为治肺痨咳嗽要药。 2.杀虫灭虱——蛲虫、头虱及疥癣等。
6
紫菀 苦辛甘微温 肺 根
7
款冬花
辛
微苦 温
8
紫 菀
款花
润肺化痰止咳——对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 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祛
痰
止 咳
14
白果
甘苦涩平 有毒 肺 种子
15
白 果
1.敛肺化痰定喘——喘咳痰多。
2.止带缩尿——带下,白浊,尿频,遗尿。
16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特点:性或温或寒,以止咳平喘为主要作用。 主治:咳喘。
掌握: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
苈子 熟悉:款冬花、紫菀、枇杷叶
1
苦杏仁
苦微温 小毒 肺大肠
2
紫苏子 辛温 肺大肠 种子
3
※苦杏仁
※紫苏子
1. 止咳平喘——咳嗽气喘。 2.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治咳喘之要药, 可治多种咳喘 病证。 降气化痰:痰壅气逆, 咳嗽气喘。
9
枇杷叶
苦微寒 肺胃 叶
10
枇杷叶
1.清肺止咳——肺热咳嗽。
2.〔清胃〕降逆止呕——胃热呕吐。 特点:清降肺胃
11
桑白皮
甘寒 肺 根皮
12
葶苈子
苦辛大寒 肺膀胱 种子
13
※桑白皮
※葶苈子
1.泻肺平喘——肺气壅盛之喘咳实证。 2.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力缓,长于清肺热, 用于肺热咳喘;皮 肤水肿。 力峻,重在泻肺中 痰涎,用于痰涎壅 盛,喘息不得平卧; 胸腹积水。
01-中药学-第8周-止咳平喘药
①泻肺平喘 ②利水消肿
①痰壅肺实咳喘 ②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煎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本品苦寒, 泻肺力强,肺虚寒喘促、脾虚肿满者禁用。
炒葶苈子可降低其寒性,增强疗效。不宜过
量,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等中毒症状
痨咳嗽 ②蛲虫病,头虱,体虱
煎服,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或研末调敷。久咳虚嗽宜蜜炙用,杀虫灭虱 宜生用。脾虚食少便溏者慎服
①泻肺平喘 ②利水消肿
①肺热咳喘痰多 ②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煎服,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泻肺 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本品性寒,
故寒痰咳喘,小便量多者,慎用
①咳嗽气喘 ②肠燥便秘
煎服,5~10g,打碎入药,生品入煎剂宜后 下。或入丸散。有小毒,内服不宜过量,婴
儿慎用。阴虚咳嗽、大便溏泄禁用
①降气化痰, 止咳平喘
②润肠通便
①润肺止咳 ②杀虫灭虱
①痰壅咳喘气逆
煎服,3~l0g,打碎;或入丸散。气虚久咳、
②肠燥便秘
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①新久咳嗽,百日咳,肺
类药 苦杏
止仁 平 喘 药 紫苏
子
性味归经 苦,微温。 有小毒。归 肺、大肠经
辛,温。归 肺、大肠经
止 百部 咳 药
甘、苦, 平。归肺经
泻 桑白 肺皮 平 喘 药
葶苈 子
甘,寒。归 肺经
苦、辛,大 寒。归肺、 膀胱经
第 16 单元 5 种常用止咳平喘药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与注意
①止咳平喘 ②润肠通便
2012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止咳平喘药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桑白皮、葶苈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
3.下列药物的用法:百部、白果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
1.杏仁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1)咳嗽气喘。
(2)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
2.苏子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1)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2)肠燥便秘。
3.百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应用](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2)蛲虫病及头虱、体虱等。
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1 2 下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简单介绍具体的药物,那么第一味药物呢,苦杏仁。在传统的本草文献里面呢,就叫杏仁,没有这个苦字,凡是没有写苦的,就是指的苦杏仁,因为这个还有一类杏仁,它滋味本身不苦,一般很少作药用,作为食品,我们现在很多这个食品店,有些超市里面,有那种杏仁,作为食品吃的,比如说用杏仁来作饮料,承德的露露集团的,也是用的一些杏仁,也是这个甜杏仁,不苦的,一般作为食品,很少作为药品,所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杏仁,也就是我们书上的苦杏仁。杏这种乔木,那么是我们中医界应该是最熟悉的了,也和我们中医有很多传说的故事,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就把整个中医药的事业,就叫作杏林,把我们整个中医药的工作(称杏林)。这个是来源于一个传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叫董奉的医生,在这个庐山行医,不但医术很高明,而且不收诊断费的,所以很多患者都上门求医,求医以后呢,都在他住的地方种上杏树,时间一久了以后,他行医的地方,杏树成林,所以后来慢慢地把我们整个的中医界都称为杏林。我们既然从事了这个工作,现在有志于学习中医药这门学科,那我们对这个要有所知道,不然有人问为什么把中医叫作杏林,就是这样来的,与董奉这个传说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杏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两方面的功效,加上它本身是一个苦味的药,所以它长于苦降肺气,这个联系到五味的理论了,苦能降泄,它长于苦降肺气,所以这个药物对于咳嗽气喘,不管寒热虚实,也不分外感内伤,都可以广泛地使用,关键在于配伍,但是这个药在苦降的同时,前人认为杏仁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所以更多的是用在了外感,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或者外感燥邪。那么外感风寒,我们前面学麻黄,麻黄汤,麻黄常常以杏仁作为臂助,一种相使的配伍关系,那么这个时候,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那么用杏仁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黄汤、三拗汤,都属于这种情况,这个(是)外感风寒。杏苏散其实严格讲也是外感风寒,和紫苏这样的发散风寒的药物配伍使用。那么外感风热,这个银翘散,这个桑菊饮,那么里面和发散风热的薄荷、桑叶、菊花这一类,又能够清肺止咳的,尤其(和)桑叶一起配伍使用。那么外感燥邪,尤其是温燥,桑杏汤,那么配伍桑叶一起使用。所以它更多的是用在外感引起的,当然内伤,不是不可以用,完全可以用,和一些补虚的药(同用),也能够治疗因为这个肺气虚或者肺阴虚,而出现的这个咳嗽气喘,都是能用的。当然杏仁没有祛痰的作用,如果说咳喘有痰,或者痰还比较多,那么一定要配伍相应的祛痰的药物,这样子呢才有利于对痰咳、痰喘的这种治疗效果,这是简单的情况。另外杏仁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第二个功效。那么这个润肠通便和昨天讲的桃仁有相似的地方,是有效的,可以使用的,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对苦杏仁来讲,因为苦杏仁和桃仁一样,是有小毒的,有小毒,而且这个毒性呢,都是因为里面含苦杏仁甙,水解以后产生氢氰酸,微量的氢氰酸它可以使这个呼吸中枢安静,所以能够减轻咳嗽气喘的这样的症状,但是量过了,就会产生对中枢的抑制,会产生窒息性的死亡,那么作为一个润肠通便的药呢,要做丸散,而且量要相对地比较大,那么这个安全性呢,就比作为汤剂要差一些,所以也是一个不很理想的药物。这个桃仁和杏仁都能够止咳平喘和润肠通便,但是杏仁的止咳平喘作用呢,比桃仁要好一些,所以桃仁的止咳平喘作用呢,一般就不强调它,我们书上都没有,在正文里面,都没有把它列出来,但是有时候这两个药,可以配伍在一起,增强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使用的,比如古方的这种双仁散,桃仁、杏仁同时使用,但是桃仁更主要的是活血化瘀,杏仁没有这方面的功效,所以它对瘀血证当中是不用的,所以这是关于杏仁的一个主要的情况。另外桃仁要求去皮煎,那么用燀的方法,我们知道这样子使药材更加纯净,而且燀了以后,也有利于它有效成分苦杏仁甙的保存,它不容易水解,不容易使含量降低,而使这个止咳平喘的作用减弱,所以需要炮制。
第五十九讲 止咳平喘药概述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
下面介绍第二十章,止咳平喘药。这一章的含义非常简单,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称为平喘药,这个(概念)就是没有学医也清楚。稍稍说明一点的,就是这个喘息,有时候也称为气喘,所以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能够减轻或者制止气喘的,这个喘证在今后《中医内科学》里面要学,这个地方一般不讲哮喘,那么中医的喘息包括了哮喘,但它的内涵更宽一些。因为这是从汉字的字义所决定的,《说文解字》说,什么喘,急息也,就是呼吸急促。所以我们中药里面有的平喘(方药),不完全的是治疗的哮喘,它指这个呼吸的急促的症状,把它缓解下来,使这个呼吸比较安静,它也属于平喘的范畴,所以只是对这个问题作一点说明。第二个问题,功效与主治,那也是很简单,这一类的药呢,第一能够止咳,那么就用于咳嗽,第二能平喘,那就用于喘息,对于这一章的药物,绝大多数两者功效都兼具,既能够止咳,又能平喘,所以很难分清楚它们止咳和平喘的主次,这也是不再往下细分的一个原因,其实止咳和平喘,是两个不同的功效,那么它们主治也是不同的,由于绝大多数药没有办法分止咳平喘的主次,所以我们仍然放在一起作为一章来处理,但是要注意到这并不绝对。不是每一味药,我们下面要学的,都是两种功效同时具有,有的止咳而不能平喘,没有平喘功效,比如说我们后面要学的这个百部,这些药就是这种情况,有的主要在平喘,止咳并不明显。象这个葶苈子这些,可能主要在于平喘,所以要注意不是每一味药,两个功效都一样,都有,有的是没有,这是在基本功效和基本主治。那么这一章药物的兼有功效呢,主要是化痰或者说祛痰,因为这个咳嗽或者气喘,虽然有多种病因可以导致,但是由于痰浊闭阻肺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而肺气上逆,是导致咳嗽气喘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所以治疗咳嗽气喘的时候,首先要祛痰,那么这一类的药物,本身就有祛痰作用,本身就是祛痰药,但是对大多数药来讲,祛痰作用不很强,与止痰平喘相比较,居于次要的位置,如果说它以祛痰为第一功效,那它就应该放在上面第十九章,它就应该是化痰药,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虽然有一定的祛痰或者化痰作用,但相对于止咳平喘来说,它要次要一些,它居第二位的,但是也有部分的药物,为了便于和相似的药物对比,或者按照过去的分类的习惯,可能它的祛痰或者化痰作用,比止咳平喘的作用还要重要一些,但是仍然放在了这个二十章,它是有历史的原因,或者和其它的原因,比如说为了和相似的药物对比,比如说我们后面要介绍的紫菀,就这种情况,它的祛痰作用也优于止咳平喘作用,但没有放在第十九章,所以这两章,十九章、二十章,过去是一章,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所以这也是其中的一些原因。所以这两章学习的时候呢,应当密切地结合起来,互相参照。第三个问题,这一章药物的性能特点,那么这个止咳平喘药的药性,和前面的化痰药的药性是一样的,没有规律性,有的偏温,有的偏寒,有的是比较平和,所以就需要特殊的记忆。因为它的药性关系到临床用药的选择,比如说偏温的,比较适合于寒证,那么偏寒的,适合于热证,这个首先是应该考虑的,所以学习这一章药物,学习药性的时候呢,也是和化痰药一样,比较困难一点,因为它没有规律,就要特殊地加以记忆,这是说药性。第二个方面,药味。前面第一个是药性,这个药味,我们结合前面五味理论,总论当中的,那么它能够反应止咳平喘作用特征的,就是苦味,苦能降泄,苦能泄当中,除了通泄、清泄以外,还有降泄,这个苦能降泄呢,就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够使上逆的肺气,下降,第二个是上逆的胃气,和降。那么止咳平喘药,它主要是使上逆的肺气,能够下降,能够肃降(肺气)。所以这一类的药物,根据五味的理论,一般来说,应该是苦味,体现了苦能降泄的这样一个作用的特征,但事实上在确定具体药物的味的时候,也没有完全作为一种性能来考虑,有时候也考虑到真实滋味,所以这一章的药物,绝大多数都有苦味,但它本身滋味也是苦的,比如杏仁,一般认为它是苦降肺气的,但是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苦味,所以叫作苦杏仁,其它的很多有苦味的药,在这一章都如此,本身的滋味就有这方面的特征,都是苦的。那么另外有的药,比如说有辛味,比如说象紫苏子、款冬花,那么是因为这一类的药,本身有一定的芳香的气味,也是与这个真实滋味没有完全抛开的,有的比如说桑白皮的甘味,也是因为它没有其它的味,滋味比较纯正,所以总体说来,那么苦是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能够反应性能的,在这一章的味,另外的味绝大多数都与真实滋味相关,但比较次要,涉及到药物的品种也比较少,不多,其中就那么三、四味药,所以就是学习的时候注意关于药味(的确定)。第三个性能就是归经,归经就非常有规律,也容易理解,容易记住,因为这个咳和喘都是肺气上逆,那么止咳平喘都使肺气肃降,那么作用的脏腑就是肺,所以这一类的药,都归肺经,这一点是非常统一的,如果从升降浮沉来说,那么它是沉降的,它是上逆的肺气,这个病势趋向是向上的,那么相对应的治疗,止咳平喘它的作用趋向呢就是向下的,所以以沉降为主的,那么有少数的药物有一定的毒性,比如说这个白果、苦杏仁或者洋金花,这些适当地注意有少数的药物有毒,不能过用,这是关于性能特点的五个方面。概述的第四个问题,配伍应用,这个配伍应用呢,还是一个寒热虚实,因为中医学对这个咳嗽,或者气喘的认识呢,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外感,一个是内伤,那么外感主要就是风、寒、热。所以这个配伍呢,还是考虑一个寒热虚实,如果说是外感的寒证,那么配伍发散风寒药,外感的风热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热的药,如果是一般的肺寒咳喘,那么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肺的药,那么因为肺热壅滞,这个肺气上逆出现的咳嗽气喘呢,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的药,那这就是寒热的问题。虚主要是内伤,咳嗽或者气喘,那么首先是气虚,那么就要配伍这个补气的药物,补肺气,补脾气,金和土,补土生金,所以主要配伍补气的药。另外这个咳嗽气喘,也可以阴虚,那么这个可以配伍补阴的药,相对来说,配伍补血的可能性小一些,但是总体就是一个虚,可以和不同的补虚药,其中主要是补气,这是虚。另外的实,那么刚才说了一个是风邪,外感有风邪,配伍这个解表的药,那么包括了前面的寒热了,另外如果有燥邪,燥邪犯肺,也可以引起咳嗽,那么可以配伍润燥的药物。另外更多的就是刚才谈到的痰,痰是导致咳嗽气喘最重要的一种继发的邪气,继发的病因,那么一定要配伍祛痰的药。如果说因为痰闭阻肺窍,而引起的咳喘,不去祛痰,只去止咳平喘,这个对证候的治疗是不利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咳嗽,往往是一个保护性的反应,是这个机体肺窍,把痰这种邪气,更好地驱除出来,你不去帮助机体因势利导,有效地祛痰,那么你制止了咳嗽动作的发生,那痰更不容易驱除,那可能这个咳喘更难治,所以有痰的,首先要治痰。那么痰和湿又是一体的,表现不同而已,如果湿盛的,除了祛痰,还可以配伍一些除湿的药物,总的一个是寒热虚实配伍,也适合于这一章。另外第五个使用注意,使用注意呢,也可以按照我们原来讲过的,比如说什么因证选药,等等,但是对这一章,意义都不是很大,它都有一定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简化,所以书上只强调了两条,一个就是外感,出现了咳喘,这个是因为邪气外束,肺失宣降,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那么这样子不利于祛邪,会闭门留寇。这个也适用于痰多的,同样的道理这个算一个使用注意,就是有表邪比较盛的时候,不能专门地止咳平喘,尤其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以免闭门留寇。那么第二,这个止咳平喘药当中,有的有毒性,适当地注意用药的安全。所以其它的,我们都可以忽略,把它淡化处理,所以相对比较次要,所以这样看来,这个概述部分的五个问题,重点就是一个问题,就是配伍应用,内容比较丰富一些,涉及到寒热虚实的每一个方面,其它的都比较简单,或者比较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