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二下4单元)群文阅读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课题:群文阅读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画知识树,走进文本。
同学们,黑板上画着一棵茂盛的知识树,一棵“神话”之树,上面有我们语文书第四单元中四篇神话故事的题目,它们分别是《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以及上个星期我们布置预习重点研读的同步阅读上的三篇文章:《黄帝与蚩尤之战》、《伊娥》、《在金羊背上飞行》。
相信接下来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复习回顾1.说说本单元四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三要素来概括)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生反馈预设:《盘古开天地》:很久以前,天地不分,宇宙混沌一片。
盘古醒了以后用斧头劈开天地,并顶天踏地,不让天地合在一起。
天地形成之后,盘古累得倒下。
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精卫填海》:炎帝的的小女儿在东海淹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用嘴衔来树枝和石块,想把东海填平。
《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的困苦,勇敢地盗取火种,造福人类,而他遭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女娲补天》:本文将了天破了窟窿,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把天不好了。
请用上以下句式来回答:我最喜欢,因为【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是为了学生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同时是对学法的回顾,为后面的群文阅读做好铺垫,让教材之间有一个整体的整合。
】三、群文阅读,感受神话的神奇1.小组合作学习。
(1)用三要素概括《黄帝与蚩尤之战》、《伊娥》、《在金羊背上飞行》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 二下2单元)群文阅读《奉献暖人心》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奉献暖人心
《 奉 献 暖 人 心 》
《叶》
赏读《奉献暖人心》 自读要求: (1)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2)边读边把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 (3)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片段分享或精彩赏析: 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 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说为什 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 注意:在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看到哪篇文章的哪 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请大家看到***文章,第 几自然段的第几句话)
2、讨论:你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吗?,是通过什 么感受到的?
3、你喜欢小河吗?为什么?
《小熊的意外收获》
1、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小熊”?为什么? 2、讨论:读完之后,在你心中小熊是个什么样的角 色?
《最后一片银杏树叶》
1、讨论:银杏树爷爷是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谢谢你啊,小河》
1、交流:这首诗歌有什么的特点?
我发现诗歌里有好多相同的句式,看谁读的 美!(佳句鉴赏): 小河急急地冲过 小河缓缓地流过 小河浅浅地淌过 谢谢你啊,小河!
朗读天地: 带问(?)号的句子怎么读?带感叹号(!) 的句子怎么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拓展: 叮咚,叮咚,是谁在山上弹琴? 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 里见!大海里见!
2、质疑:为什么结尾说“孩子们再也不忍心向他提 什么请求了”?
希望孩子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心中种一棵“爱之 树”,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颗“爱之树”结出 爱的果实,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让我们这个社会充 满爱。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群文阅读优秀教案
那些可笑的家伙——寓言故事群文阅读张鑫教材分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出现三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
本册教材的课文内容也包含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并且教材不仅注重课内的阅读积累,同时也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本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万字。
所以,课外阅读也可拓展相应的寓言故事,让孩子的阅读面更广。
五单元围绕“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文章。
每个故事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寓言故事的出现,让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本单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上“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开展,表达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开展。
本堂课选择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蕴含在短小的故事之中。
故事浓缩成了常用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这些寓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给人启发。
并且,本课选择的寓言故事都是古代经典的寓言,在高段课本中出现过这些寓言的古文。
提前学习了解寓言故事的方法,可以为高段学习对照译文学古文打下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寓言故事,如《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
本学期又出现了两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这类型的寓言都是根据故事主人公的一些“可笑之处〞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有了初步的接触,能读懂故事的意思,并知道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但是,学生还不具备运用一些方法去找出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的道理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能读懂故事的大致意思。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并且有主动阅读的习惯。
在教室,我们还设置了图书角,让学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书。
所以,绝大局部学生已经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另外,学生每天会有3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也让学生已经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本单元选编了《麻雀》、《茶馆》、《草船借箭》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题材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历史故事,还有现实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教学素材:准备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概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麻雀》、《爬天都峰》、《秋天的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这些文章题材丰富,既有动物故事,也有写景抒情,还有寓言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章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此外,学生对于群文阅读的策略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本单元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略读、精读、群文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资源;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本单元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群文阅读:教师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六上部编语文四单元群文阅读设计
序号标注:一、概述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以“裙文阅读”为主题,旨在通过阅读一系列与传统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合理的裙文阅读课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裙文作品。
二、背景介绍1. 裙文阅读:裙文阅读是指一种以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阅读材料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课程中,裙文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本单元以传统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文王破釜》、《大禹治水》等作品,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三、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a.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b.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教学内容a. 传统神话:选择《文王破釜》、《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并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情操。
b. 历史故事:选取《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传统,培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c. 民间传说:挑选《白蛇传》、《嫦娥奔月》等民间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美好情感。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b. 阅读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风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c. 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思维,交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通过阅读教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通过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用词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 积极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并能简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涉及以下几篇课文:1. 《大家都做错了》- 目标: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 活动:小组阅读,讨论问题,展示答案。
2. 《皮皮的花园》- 目标:理解故事,学会描述花园的变化。
- 活动:观察图片,配对词语,描述花园的变化。
3. 《小洞里的太阳》- 目标:理解课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
- 活动: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重述故事。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 引入新课文的主题。
-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预活动:-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提出可疑的词语或句子。
- 教师给予解释和帮助。
3. 阅读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并展示答案。
4. 理解活动:- 学生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
-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5. 总结活动:- 回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3. 观察学生合作和表达的情况,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写作、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走近科学儿童诗
二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走近科学儿童诗议题:走近科学儿童诗阅读篇目:《植物妈妈有办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的语言》文本分析:部编本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单元主题,编排有介绍自然奥秘儿童诗《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为了加深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次组文阅读课我有意选择了三篇科学儿童诗。
这三篇科学儿童诗都是寓情趣与科学知识于一体,语言生动,韵律优美。
同时这三篇儿童诗来自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把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和感悟,还为学生搭建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植物妈妈有办法》介绍了大自然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大自然中能够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而《大自然的语言》则是告诉我们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不同文本的阅读螺旋上升,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特点,还能习得儿童诗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儿童诗,了解科学儿童诗节奏鲜明、言语有趣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调动学生喜欢并热爱阅读科学儿童诗的兴趣。
3. 培养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提取文章关键信息,为初步的概括能力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板块一:引入首篇,初识科学儿童诗的语言特色1. 歌曲导入:《春天在哪里》听着大家熟悉的音乐《春天在哪里》,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在草地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自然是充满神奇的,有的人把它唱了出来,有的人把他画了下来,有的人把他拍了出来,还有的人把他写进了诗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儿童诗,去瞧瞧诗里的大自然在告诉我们什么秘密?(板书:走近科学儿童诗)2. 引出文本:《植物妈妈有办法》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儿童诗《植物妈妈有办法》,同学们还记得吗?老师想出示一小节请一位同学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植物妈妈运用了什么办法,让她们的孩子去旅行。
3. 对比体会儿童诗的语言特色。
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活页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同时能在教材有限的古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不强,语文素养整体不高,所以,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群文阅读的课堂让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能掌握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修正完善,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经典古诗词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措施的整体突破,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更多更深层次感受古诗词独特的意境和文学魅力,进而品味中华经典古诗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古诗词群文阅读,所探求的不单单是读懂“这一组诗”,更要为学生搭好一座桥。有了这一座桥,学生就能触摸到古诗更多的脉搏,看到一个更加五色缤纷的诗的世界,触类旁通地掌握更多的学诗方法。因此,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还要做好多方面拓展工作。
4.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体系
明确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的评价方式,从学生诗词储备量、诗词鉴赏能力、诗词阅读能力的角度,以及教师课堂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运用
student Parent society052群文阅读是一种将拥有相同或者相似主题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形成整体性阅读主题,围绕主题来开展教学,指导学生来对群文进行集中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增加课外阅读素材还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就是按照一定的主题来编排的,在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1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优势1.1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按照教材顺序来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逐一讲解,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
而引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多篇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来开展教学,并且阅读素材不局限于教材内,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水平来精心选择课外阅读素材,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仅如此,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而群文阅读是一种更加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究的阅读模式,这对于学生来说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也能够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
1.2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仅仅依赖教材上的课文和素材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需求。
将群文阅读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将教材中具有关联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来开展教学,同时还可以精心选择相同以及相似主题的课外阅读素材,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1.3 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对课文教材进行深度阅读,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内涵。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来讲解相关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对课文形成深度理解。
而采用群文阅读模式,教师带领学生来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难点,而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来帮助学生解决疑点和问题,能够实现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且还能够满足学生的拓展性阅读需求。
狐狸群文阅读
多面的狐狸——二年级群文阅读设计理念1.本次教学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学习利用默读、浏览、跳读、勾画、交流等阅读方法了解狐狸的多面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一个议题读书的兴趣,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语言。
2.初步培养学生通过一组文章全面认识,感受事物的能力。
3.还原学生课外真实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议题确定《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
故事中,狐狸的形象是狡猾的、仗势欺人的,而老虎则一个受骗者的形象。
在从前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抓住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在同组老师集体备课、教研时,有老师对狐狸形象提出异议,我就想,肯定也会有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就想上一节以“狐狸”为议题的群文阅读课,想通过一组有关“狐狸”的文本,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认识狐狸。
因此,就有了这个议题,有了这次全新的尝试!教学目标1.多文本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感受故事中的狐狸狡猾奸诈、善于狡辩、仗势欺人等不同形象。
2.通过视频、文字材料,引导孩子多途径了解真实动物世界中狐狸的生活状态。
3.通过童话、科普文章、诗歌的对比阅读,学习辩证地看待狐狸,培养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人和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默读、跳读、快速浏览和抓取主要信息的方法,多文本阅读,感受故事中的狐狸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狐狸,进而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人和物。
选文篇目: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狐假虎威》《酸的和甜的》《狐狸的清白》《火焰》,视频《狐狸的真实生活》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来了(出示狐狸图片)2.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狐狸我们就阅读几篇关于狐狸的文章,看看这些文章中的狐狸是不是和你说的这些词语一样呢?二、民主导学学习任务:这是一只怎样的孩子?(一)再次阅读《狐假虎威》,感受狐狸的仗势欺人1.引出学生刚学过的课文《狐假虎威》。
人教版部编版 群文阅读教学要领 课件(共58张PPT)
同立场都话可说 3.语文性 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议题示例:重庆读本(五年级下)
故事里的“冲突” 1.议题:“冲突” 2.语篇:《奇特的和平使者》《月桃花》《鸿门宴》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3时3 7分21. 8.1103: 37August 1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3时3 7分49 秒03:37: 4911 August 2021
点,要学会放弃。
西南大学于泽元论群文阅读
1. 基本定义
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 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
2. 教学环节
“精心选文”“凸显议题”“集体建构”和“形成共识”
倪文锦论群文阅读
1.群文的“文”,不只限于文章,是多文本类型阅读。 2.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简单相加,是将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
C、群文阅读基本元素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2.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辨析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词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研究1. 集体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默读,注意标注生字词并查找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做简要分享。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练1. 师生互动练: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
2. 小组讨论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下自己对课文中寓意的感悟和思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群文阅读:《有趣的问答歌》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有趣的问答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群文阅读犹如一股春风,乘着国家考试改革的契机,刮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而作为农村的小学,小学生的阅读量受条件的限制,更是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担心孩子们的课外阅读。
设计这节群文阅读课《有趣的问答歌》,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收集三则问答歌,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了解事物的特点,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自己能够创编出喜欢的问答歌。
群文篇目:《谁的胡子比腿长》、《谁会飞》《问答》执教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发现文本之间的关联,感受选文中问答的关系,感知事物的特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音韵美,读出童趣。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阅读文本,发现文本之间的关联,感受问答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问答之间的关系,能创编问答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玩游戏,引出课题。
1、玩游戏:脑筋急转弯。
师出示卡片,就卡片上的问题问学生。
第一张问:什么瓜不能吃?答:傻瓜第二张问:什么时候1+2不等于3?答:算错的时候。
第三张什么门永远关不上?答:足球门2、引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还有哪些好玩的问答歌。
二、学儿歌《谁的胡子比腿长》1、出示PPT,自由读后指名读问句。
2、猜一猜:指名猜答案。
3、你觉得这首问答歌好玩在哪里?指名回答。
4、分两组拍手对读,一组问一组答,读出节奏感。
三、学民间儿歌《谁会飞》1、PPT出示第一、二句,指两名学生读,一个读问句,一个读答语。
2、PPT出示第三句,只出示问句,男生读,指名猜答案。
3、同桌互问互答。
4、仿编问答歌。
出示课件,学生创编。
5、汇报交流。
四、学儿歌《问答》1、PPT出示文本,生自由读儿歌。
2、理解儿歌。
(1)从儿歌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指名回答,读相应句子。
(2)PPT出示前半部分,分两组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普罗米修斯》,课外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卡德摩斯战毒龙》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能采用勾圈画等方法找到神话故事中的体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并尝试批注(提炼出人物形象)。
2、通过对比学习,理解突出神话故事中人物鲜明形象的描写(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3、通过感受人物形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各种阅读方式,准确找到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
2、渲染到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到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阅读任务表格选文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教学过程:一、猜神话故事名称导入(师说前半句,生补充神话故事名称)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拉弓射箭——《后羿射日》有一个大鸡蛋被劈开——《盘古开天地》天空、黑洞、五色石——《女娲补天》八月十五,仙药,飞翔——《嫦娥奔月》小鸟,衔石子,东海——《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从我们的祖先流传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我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的,这样的故事就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啦。
二、回顾概览同学们,远古人民,对自然界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就借助想像和幻想作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
同时神话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前几天学了一些关于改造自然的神话故事,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你们已经学过了对不对?那我们一起来说说文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先请你用:我觉得普罗米修斯是()样的,我从()这些句子感受到。
这样的模板回答。
汇报交流。
师生填表格(设计目的:回顾学习后知道神话故事中通过关键词句找到人物形象特点的阅读策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正确朗读故事,语音语调自然流畅。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4.能感受和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
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和道理。
2.自主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故事《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的相关图片和文字素材。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3.教学材料:故事内容的印刷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图片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学习故事: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讲解生词和理解关键点。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4.背诵:指导学生背诵故事中的一段话,并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1.暗示情感:与学生分享故事中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2.个人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形成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讲解作业:解释下节课的作业要求和目的,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我发现学生在故事理解和情感表达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但在语音语调方面,仍需继续加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还存在复述内容浅薄的问题,下一步需要重点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以后的教学,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在语文理解、语音表达和阅读理解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升。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
(部编版 二下4单元)11 整本教材阅读课—阅读指导课教案
(部编版二下4单元)11 整本教材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部编版二下4单元整本教材的阅读内容。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安排: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预导入
- 利用图片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
2. 快速阅读
- 让学生快速阅读整本教材,并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体理解能力。
3. 细节阅读
-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注重细节,理解关键信息,并回答与教材相关的问题。
4. 阅读理解
- 提供一篇与教材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5. 扩展阅读
- 提供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扩展阅读,拓宽知识面。
6. 总结归纳
-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本教案旨在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惯,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公鸡的聚宝盆》《红蜡烛》《倒读的童话》(主题丛书二下1)
备课人:寿光市侯镇五台小学姓名:孙振美
【课型】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意趣无处不在。
2.通过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在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在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在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主题丛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意趣无处不在。
2.通过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在阅读、交流、展示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彩色的梦》,欣赏了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散文《枫树上的喜鹊》,领略了《沙滩上的童话》的快乐气氛。
这节课我们继续在故事中感受想象带给我们的神奇与美好。
今天的我们要欣赏的是《小公鸡的聚宝盆》、《红蜡烛》、《倒读的童话》
1.出示阅读材料
2.运用所学的默读的方法读故事(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
二、阅读群文,
1.结合阅读要求,自主阅读
(1)找出你感觉故事中想象最奇特、最有意思的地方画出来,一会儿与同学分享。
(2)读好有问号、感叹号的句子的语气。
2.交流阅读感受,由浅入深
(1)我感觉故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有意思在哪里?———————————————————————————————————————
(2)我能正确读出问号、感叹号的语气
三、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
2、好文推荐:《小公鸡的聚宝盆》《兔子小雪》《理发师卡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