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中药退热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 免受凉感冒。发热时宜少量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 患者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水分。若体温过高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04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
切诊
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了解脉象变化,如脉象有力、无力、弦紧等。
按诊
触摸患者腹部,了解腹部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
03
中医护理方法
情志护理
1 2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增强信心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 理。
3
倾听与理解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其主诉,理解其 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
增加蛋白质摄入
避免空腹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等,有 助于身体的恢复。
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及时进食,以维持正常 的血糖水平。
症状护理
疼痛护理
对于胆胀引起的疼痛,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同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伸展 ,以免加重疼痛。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中药或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 医。
研究展望
01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效果。
02
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为更 多的胆胀(胆囊炎)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
03
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验证和完善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方案,为 中医护理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贡献。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胆胀是外科常见病。约70%慢性胆囊炎合并 胆结石,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向右肩 及背部放射,伴有高热、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等症状。个别患者可有黄疸,右上腹 压痛明显,腹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及肿 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胆总管结石以 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特征,并伴有黄疸、 寒战及高热等症状。
四、情志护理
护士以良好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的 行为,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性。根据每个 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劝慰开导。 同时尊重、同情、关爱病人。取得家属合 作,避免对病人有不良的精神刺激,帮助 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志舒畅,开散 郁之气,以达到情舒病除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服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以助药力。服药后注意 观察药物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七、健康指导
1.尽量减少食物中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不吃或减少吃 肥肉、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少吃 油炸食物,烹调食物应以清炖、蒸煮为宜。 2.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每日热量及新陈代谢 的需要。如豆类制品、菌菇类、瘦肉、禽类、海产及贝类 等。 3.应多食谷物和淀粉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维生素类食物, 多吃各种粗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食品。 4.多饮茶 。茶水有增加胆汁排泌的作用,同时茶叶不仅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5.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可刺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6.忌烈性酒和刺激性食物,避免用浓烈的调味品,戒烟。 7.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预防感染。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口苦咽干者,嘱其多漱口 或饮果汁等。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 律,勿受凉潮湿侵袭。
胆胀(胆囊炎)的护理
第十七页,共பைடு நூலகம்4页。
(二)发热 — 与术前胆囊感染,术后炎症反应有
关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患者在术后1日下午19时T37.5,
在38.5以下 ,不需给药。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应 及时告知医生,查明原因,并给予相应降温处理。 2.予以保持病室安静、通风凉爽、空气清新。 3.注意保持床单元及局部皮肤清洁,汗出多时,及时 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并更换衣裤和被单,以防 邪毒乘袭入侵。
精擦浴,擦拭额头.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等 部位 • 4当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密 切观察体温变化。
第七页,共24页。
三、治疗措施
• 一、保守治疗:给予抗炎补液活血化瘀对症治疗。 • 二、手术。
第八页,共24页。
四、保守治疗病人的护理
• (一)生活起居 •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食,多饮水,禁食高油脂食物。
第十九页,共24页。
(四)焦虑悲观— 与疾病反复发作,担心手术及预 后有关
1.根据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反应,详细介绍本病的治疗、 转归及预后情况,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 其顾虑 ,避免烦躁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加强情志护理,了解掌握患者的生活、饮食、睡眠情
况 ,各种操作应准确轻柔,以免给病人增加痛苦,使
第十一页,共24页。
• (四)情志调理
•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
绪。
• 2.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针 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 或顺情从欲法。
•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 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疼痛 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 等。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胆胀(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5例胆胀(胆囊炎)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使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症状护理和护理技术,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论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使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标签: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病始见于《内经》。
《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1]。
胆胀是以反复发作的上腹或右胁肋部隐痛、胀痛不适,或伴右肩区疼痛,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呃逆,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在胆。
常见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
本文主要针对我科收治的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5年6月~12月共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患者45例,给予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中医护理方案,其中男29例,女16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2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18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10例,小学文化程度者5例。
中医辨证属肝胆郁滞证型者28例,肝胆湿热证型者9例,胆腑郁热证型者5例,气滞血瘀证型者3例,胆腑郁热证0例[2]。
1.2方法1.2.1评估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病情、发病原因、既往史、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舌苔、脉象、心理状况等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主管医师对患者的辨证分型),实施证侯施护。
1.2.2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辩证分型、健康指导,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症状量化分级表及疗效评价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并填写此表。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煎药器具的选择
药材的浸泡
宜选用砂锅或瓦罐,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 保证药效和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
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以便于药效的析出 。
煎煮时间
煎服方法
第一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煮15-20分钟 ,以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用 200ml左右。
中药外敷法
药物选择
01
选用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姜黄、大黄、黄柏
等。
使用方法
02
将药物研成粉末,用蜂蜜或醋调成糊状,涂抹在胆囊区域,再
用保鲜膜固定,每日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
03
外敷药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
用。
中药灌肠法
药物选择
灌肠药物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如大黄、黄连 、黄芩等。
03
3. 饮食调理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 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
纤维的食物。
05
04
2. 健脾和胃
使用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如茯苓、白术、砂仁等,以改善患者消化 功能。
06
4. 情志调护
慢性胆囊炎患者因长期患病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等情绪,应加强情志调护,鼓励患者保 持乐观心态。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病例一: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重、发病急,中医护理方案强调清 热解毒、利胆排石。
详细描述
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发病急,中医护理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解毒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黄连、 黄芩、黄柏、栀子等,以清除体内热毒。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常规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常规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胆囊炎属于“胆湿热”证型,治疗时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常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一、饮食调理1.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胆囊炎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蒜等,以免刺激胆囊,加重炎症。
2.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摄入过多会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胆囊负担,因此患者需控制脂肪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肥肉、油炸食品等。
3. 温热补充:建议患者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白糖、姜汤、山药、红枣等,有助于温补脾胃,并促进胆汁的排泄。
4. 饮食分次:胆囊炎患者应将饮食分成小份,避免过度饱餐,增加胆囊的负担,同时有助于促进消化道功能正常运作。
二、穴位按摩1. 曲池穴:位于前臂屈腕横纹桡侧凹陷处,手腕靠近背面的一条纹肌肉中。
方法:用拇指按压曲池穴,每穴按揉1-2分钟,可舒缓腹痛。
2. 足内关穴:位于足背部,第1、2跖骨之间凹陷处。
方法:用拇指按揉足内关穴,每穴按揉1-2分钟,可以缓解恶心、呕吐等不适。
三、中药泡脚1. 准备材料:山楂、草果、茯苓各适量。
方法:将山楂、草果、茯苓一同煮沸,待水温适中后,将双脚放入中药汤中泡脚。
泡脚时间:每次泡脚约20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改善胆囊炎引起的腹痛、胀闷等症状。
四、精神调理胆囊炎患者在治疗中也需要进行精神调理,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参加瑜伽等放松身心,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五、按摩腹部1. 找准穴位:将双手握拳,用拇指指腹按压脐下一寸的脐骨下方凹陷处。
2. 按摩方法:用适当力度,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骨下方凹陷处,每次按摩约10分钟,可缓解胆囊炎引起的胀痛和不适感。
以上就是胆囊炎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患者可以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措施仅为辅助护理方法,治疗胆囊炎应首先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的概述胆胀是指胆囊积聚胆汁后产生胀痛感觉的一种病症。
它通常伴随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中医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治疗胆胀。
下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诊断在治疗胆胀之前,中医师会先进行全面的诊断,以确定病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气滞、血瘀或湿热等病理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方案一:活血化瘀如果胆胀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活血化瘀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食疗:多吃一些有活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桃胶和花生等。
此外,也可以饮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如川芎茶和红花茶。
- 中药熏蒸:可以使用一些中药熏蒸的方法来改善胆胀。
常见的方法是将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和川芎等,放入蒸锅中蒸熟,然后让患者躺在蒸汽中吸入药香。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胆囊的循环和功能。
-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气血的流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胆经和胃经相关的穴位来舒缓胆胀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和足三阳等。
方案二:清热利湿如果胆胀是由湿热引起的,清热利湿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增加对清热利湿食物的摄入。
常见的清热利湿食物包括苦瓜、芡实和黄瓜等。
- 中药煎剂: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煎剂,如栀子、金银花和白茅根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清除湿热、改善胆胀症状。
-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腹部上使用罐子来吸引湿热体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湿热的排出,并改善胆胀症状。
拔罐通常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方案三:调理脾胃脾胃功能失调通常是导致胆胀的原因之一,调理脾胃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和清淡的蔬菜水果。
同时,避免吃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明确诊断。
02
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理念及原则
中医护理理念
整体观念
胆胀病机的传变与整体有关,因 此,在护理时需要从整体出发,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 、生活环境等方面,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健 康的根本,胆胀的发生与体内阴 阳失衡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 中需要关注阴阳平衡,调整机体 内部环境的平衡状态。
扶正祛邪
胆胀后期正气亏损,邪气稽留, 需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在护 理过程中应注重扶正祛邪,促进 机体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原则
辨证施护
胆胀患者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 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辨证施护,针对性强。
用药护理
中医治疗胆胀多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在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合调理
胆胀患者多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 因素,需要综合调理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 方面,促进机体康复。
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认识疾病、预 防疾病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 患者全面康复。
03
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 、舒适,避免噪音 干扰。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程,胆胀可分为急性胆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高血脂等。
发病机制
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胰液反流和高血脂等因素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引 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胆胀(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
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隔物灸,取穴神阙、中脘、建里、期门、日月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
6.遵医嘱针刺运动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治疗,取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
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的概述胆胀是指胆囊脱力、胆胆囊扩大或胆胆道梗阻所导致的胆囊膀胱胀满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肝脏疾病等。
中医护理方案可帮助缓解胆胀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胆胀是由于体内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药调理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平衡体内气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胆胀胆囊脱力等症状。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胆囊炎引起的胆胀。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化湿的作用,可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胆胀。
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最好在中医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在中医看来,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调整饮食是缓解胆胀症状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避免辛辣食物:过多摄入辛辣食物会刺激胆囊,加重胆胀症状。
应该避免辣椒、生姜、蒜等辛辣食物。
•多摄入蔬果:蔬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毒。
建议每日摄入五蔬果。
•少食多餐:避免大量进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持胃肠道的正常运作。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胆胀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肩颈按摩:在肩颈部位找到夹筋穴和肩井穴,用指腹轻轻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放松肩颈肌肉和调理胆胀症状。
•肚脐周围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如气海穴和中脘穴,帮助促进消化和胃肠蠕动,缓解胆胀。
按摩时要轻柔、温和,避免用力过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如果症状加重或长期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此文中提及的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结论胆胀是一种胆囊脱力或胆胆道梗阻所导致的症状,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胆胀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和不舒服的感觉。
中医认为,胆胀主要是由于胆气郁结、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针对胆胀的症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调理方案。
1.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胆胀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首先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炸鸡、辣椒等。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功能的调理。
此外,早餐要吃好,不要空腹,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稀饭、馒头等。
2. 调理情绪:胆胀与情绪波动有一定关系。
情绪不稳定、郁闷、烦躁等都可能加重胆胀的症状。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运动、休闲娱乐、聊天、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和缓解胆胀的不适感。
3. 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胆胀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黄连、苦参、山药等。
可以采用煎剂、颗粒或者草药膏剂的形式进行服用。
在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避免草药的不良反应。
4. 身体调理:通过适当的按摩和运动可以促进胆气的顺畅流动。
可以使用指尖或掌心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刺激腹部经络的流动,并促进胆气的排泄。
此外,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胆胀的症状。
5.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胆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阳经的胆经、足太阳经的阳明胆经、手太阳经的手太阳小肠经等。
可以在穴位上用适当的力度按摩,每天坚持数分钟,有助于缓解胆胀。
总结起来,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饮食、调理情绪、中草药调理、身体调理和穴位按摩。
在采取这些护理方案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限酒,以免加重症状。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胆胀的中医病因病机。
- 掌握胆胀的中医辨证分型。
- 熟悉胆胀的中医治疗方法。
2. 技能目标:
- 能够正确评估胆胀患者的病情。
- 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
- 能够为胆胀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胆胀的中医病因病机
-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
- 病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
2. 胆胀的中医辨证分型
- 肝胆湿热型:右胁胀痛,口苦,厌食,大便不畅。
- 气滞血瘀型:右胁刺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
- 脾胃虚弱型:右胁隐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3. 胆胀的中医治疗方法
- 饮食调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辛辣。
- 药物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
- 中医外治法:针灸、拔罐、推拿、穴位按摩等。
中医护理查房胆胀
中医护理查房胆胀中医护理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治疗的医学体系,通过中医的特有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其中,胆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示患者感觉胆囊或胆道有一种胀气的感觉,通常伴有腹部不适,甚至疼痛。
下面将从中医护理的角度,对胆胀进行查房护理。
查房护理的第一步是询问病史,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发作史和治疗史。
根据患者的主述和家属的回答,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病因,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色、舌质等来判断病情。
胆胀多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等病机引起,故患者可能面色发黄,目眩,舌苔厚腻,苔色黄腻等。
此外,还要观察腹部的形态和皮肤的触感,有无压痛、肿胀等异常。
针对胆胀症状,中医护理首先要调理肝胆,清热化湿。
可以通过中药来达到此目的。
例如,黄连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排石。
苦参汤可以疏肝解郁,清热祛湿。
饮食方面,要避免辛辣刺激,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粥等。
此外,要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导致胆囊排空功能下降,易引起胆石。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中医护理还注重疏导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肝胆湿热、肝郁气滞多与情绪不舒畅有关,所以要教导患者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读书、运动等来缓解情绪。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外,还要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
胆胀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腹部压痛、压力感等物理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因为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
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定期针对性地评估疗效。
同时,还要加强宣教,教育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避免误食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中医护理查房胆胀要从病史询问、望诊、调理肝胆、调理饮食、疏导情绪、观察病情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胆胀是指胆囊及胆道系统内有气体积聚,引起胀痛或不适的症状。
中医认为,胆胀多由饮食不当、情绪紧张等引起,可通过中医护理方案来缓解胆胀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对有胆胀问题的人群有所帮助。
方案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对缓解胆胀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和按摩方法:1.伏兔穴:位于足部外侧背部,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摩该穴位,每次按压5-10秒,每天多次重复。
2.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用手指轻轻揉搓该穴位,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3.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突起与肘横纹交叉处。
用拇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压10-15秒,每天多次重复。
方案二:中药煎剂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胆胀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煎剂:1.木香煎剂:取香附、木香各10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10分钟,每日餐后温服。
2.章丘茯苓煎剂:取章丘茯苓、白芍各15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20分钟,每日分2次餐后温服。
3.苍术煎剂:取苍术、厚朴各12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15分钟,每日分2次餐后温服。
方案三:饮食调理饮食是引起胆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减少胆胀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1.少吃辛辣食物:辛辣刺激会加重胆囊的负担,因此要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煎炸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
3.注意饮食时间:正常的饮食时间可以帮助促进胆囊的排空和消化。
方案四:情绪调理情绪紧张是导致胆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的情绪调理可以缓解胆胀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情绪调理方法:1.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胆胀症状,如散步、太极等。
3.心理疏导: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与亲友交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AA
知识缺乏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适当简明讲解疾病病因,手
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讲解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皮试、胃肠减压等)
及术后注意事项。 3、向患者简明描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消除其恐惧。 4、嘱其术前睡眠要充足,要预防感冒。
术后护理
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
绞痛。饮食应避免过油及刺激性的食品,留意适当休息。
2、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肥肉、油煎、油炸 等高脂食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配合术前准备:①禁食;②抗感染治疗,可用 头孢2代或者3代、甲硝唑等药物;③补液,防治水电酸 碱平衡失调;④解痉止痛,可用654-2、VitK1;⑤利胆, 常用50%的硫酸镁;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加 重则随时做好手术的准备。
胆胀(胆囊炎)护理方案
•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 总结分析报告
主要内容
1、病史简介 2、胆囊结石相关知识 3、护理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 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 指肠乳头。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 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 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 胆石病(cbolelithiasis)是胆囊和胆管发生结 石的疾病,在我国常见而多发。
术后护理诊断/问题
低效性呼吸型态 舒适的改变 营养失调
排尿形态改变-留置导尿管 口腔粘膜的改变
潜在并发症创口感染
低效性呼吸形态
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术后创口疼痛、全麻有关。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1. 胆胀的定义与症状胆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或胆道内胆汁排出不畅,引起胆汁堆积和胆囊扩张。
胆胀可导致胆囊疼痛、胀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胆胀与体内湿热、痰浊、气滞等有关。
2. 中医病因与辨证施治2.1 病因分析中医认为,胆囊与肝脏、脾胃、胃肠道等器官密切相关,并与气滞、湿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有关。
常见的胆胀病因包括:•肝胆湿热•脾胃功能失调•胆囊功能障碍•情绪因素2.2 中医辨证与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对胆胀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肝胆湿热胆炎型–辨证特点:黄疸、胸闷、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舌红等。
–治疗方案:清热除湿、平肝熄火,方药如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
2.脾胃虚弱型–辨证特点:腹胀、便溏、口淡、舌质淡、脉缓等。
–治疗方案:补益脾胃,方药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3.气滞胆石型–辨证特点:胆绞痛、胁肋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治疗方案:行气通络,方药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等。
4.情绪失调型–辨证特点:胸闷、脘腹胀满、易怒、舌质淡红、脉弦数等。
–治疗方案:疏肝解郁、调和气机,方药如柴胡益气汤、逍遥散等。
3.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饮食调理饮食对胆胀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胆囊;•近期忌食油炸、煎炒食物,可选择蒸煮、炖煮等清淡烹调方法;•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有助于消化和排便;3.2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胆胀的调理作用也被广泛运用。
常见的中草药有:•黄芩:清热解毒,可用于肝胆湿热型的胆胀;•熟地黄:补益脾胃,可用于脾胃虚弱型的胆胀;•枳术:行气通便,可用于气滞胆石型的胆胀;3.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和气机,促进胆汁排泄和胆囊收缩。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缓慢揉腹:顺时针方向以掌心轻柔揉腹,可促进腹部气机流通;•肝俞穴按压:位于胸脊交感神经节水平,用力按压可缓解胸闷症状;•足三里穴按摩:位于小腿前外侧,用力按摩可调和气机,舒解胆囊疼痛;3.4 调节情绪情绪因素常影响胆囊功能,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也包括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长时间情绪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学习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瑜伽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4.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胆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病情不同,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医师指导:在使用中医草药、按摩等护理方法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意见,避免不当使用;•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护理方案只是辅助治疗手段,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精】胆胀的护理
(二)右胁胀满不适 •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
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等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
• 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 关系。
•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
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等穴。 •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等穴。 • 7.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足三里等穴。
(四)纳呆
一·常见症候要点
• (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 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
•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 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
•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 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 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 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
•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 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 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右胁疼痛 •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 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 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 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等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页,LF
临床表现
• 体征
• Murphy征阳性 • 腹膜刺激征 • 可扪及肿大胆囊 • 黄疸
第16页,LF
临床表现
腹痛 表现为突发性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向右肩部、
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 时。此乃由于油腻饮食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致结石 移位并嵌顿于胆囊颈部,使胆汁排空受阻,胆囊强烈收缩所 致。 消化道症状
第11页,LF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成分主要为胆盐,磷脂酰胆碱和 胆固醇。一旦某些原因如脂类代谢异常导致胆汁的成分 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分饱和而析出, 即沉淀为胆石。 胆汁瘀滞
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原因。 其他如:肝硬化、糖尿病、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等。
第12页,LF
病理生理
常。
第17页,LF
临床表现
体征: 若继发感染,腹部可有明显
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痛。检查者将 左手平放于病人右肋部,拇指置于 右腹部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 病人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 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 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 性。
第4页,LF
胆囊结石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 肝脏的下面,其作用为储 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胆汁。 胆汁经胆囊管及胆总管排 入十二指肠内。胆囊结石 为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
第5页,LF
解剖生理
➢ 胆囊位于腹部的右侧,肝脏 的下面
➢ 胆囊储存和浓缩肝脏产生的 胆汁,胆汁经胆囊管及胆总管 排入十二指肠内
第6页,LF
第25页,LF
术前护理
1、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腹部体征 及有无寒战高热
2、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肥肉、油煎、油炸 等高脂食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配合术前准备:①禁食;②抗感染治疗,可用 头孢2代或者3代、甲硝唑等药物;③补液,防治水电酸 碱平衡失调;④解痉止痛,可用654-2、VitK1;⑤利胆, 常用50%的硫酸镁;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加 重则随时做好手术的准备。
饱餐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引起胆囊收缩,或睡眠时 体位改变致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颈部而导致胆汁排出 受阻,胆囊强烈收缩而发生胆绞痛。
较大的结石长时间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或 颈部,尤其在解剖学变异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者, 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临床可出现胆囊炎、 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
第13页,LF
2、手术方式 开腹胆囊切除术O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第23页,LF
手术类型
开腹胆囊切除术(O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小切口保胆取石法
第24页,LF
手术类型
对于无症状或无需立即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以及不适 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
非手术治疗可以分为:口服溶石治疗、灌注溶石法、 体外震波碎石(ESWL)、经皮胆囊镜超声波碎石术。
解剖生理
第7页,LF
解剖生理
第8页,LF
分类—部位
• 多为胆固醇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占 胆囊结 全部结石的50%。
石 • 多为胆色素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占
肝内结 全部结石的20%~30%。 石 • 多为胆色素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占
肝外结 全部结石的20%~30%。 石
第9页,LF
第21页,LF
胆囊结石的治疗
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最佳选择) 1、适应证:
➢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有临床症状 ➢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处,可致急性发作 ➢胆囊炎或胆囊坏疽穿孔 ➢慢性胆囊炎可使胆囊萎缩,胆囊无功能, ➢长期炎症刺激还可导致胆囊癌 ➢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第22页,LF
胆囊结石的治疗
CT及MRI检查亦能显示结石,但其价格昂贵,临床不作为 常规检查。
第20页,LF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它的治疗原则是 切除胆囊、取净结石、解除梗阻,甚至要修补胆管的缺 损,通畅胆道引流,避免胆道的损伤。
非手术治疗是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 使用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解痉止痛药 物等对症处理。对于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试用溶 石治疗或严密观察病情。
胆胀(胆囊炎)护理方案
第1页,LF
•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 总结分析报告
第2页,LF
主要内容
1、病史简介 2、胆囊结石相关知识 3、护理
第3页,LF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 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 指肠乳头。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 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 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 胆石病(cbolelithiasis)是胆囊和胆管发生结 石的疾病,在我国常见而多发。
病理生理
较小的结石可经过胆囊管排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 管结石。
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在通过胆总管下端时可损伤 Oddi括约肌或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此外,结石及炎症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可诱发胆囊癌。
第14页,LF
临床表现
症状 ➢胆绞痛:
脂餐诱发、睡眠时、阵发性、向肩背 放射 ➢胃肠道症状:
腹胀、恶心、呕吐、嗳气 ➢感染中毒症状:
分类—组成成分
第10页,LF
胆石类型
➢胆固醇结石: 80%位于胆囊内,外观灰黄色,
椭圆形,质硬,剖面呈放射状。X线不显 影。 ➢胆色素结石:
75%位于胆管,以胆红素为主。 外观棕黑或棕红色,多为泥沙样,质软 而脆,剖面呈层状。X线不显影。 ➢混合性结石:
60%胆囊、40%胆管,由胆固醇 、胆色素和钙盐等混合而成。因含钙盐 较多,X线显影(阳性结石)。
根据梗阻的程度和感染的程 度,会出现黄疸和寒战高热的情况
第18页,LF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 WBC、NEU%
• B超:首选 • CT • MRI
第19页,LF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病的主要手段,超声 常是第一线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胆囊内结石、胆囊壁增厚、胆 囊缺乏收缩,结果常是准确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