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讲义
四个课程教学要点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讲授本课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 三、为什么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 四、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音乐美学
相关课程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音乐各学科理论基础》 《音乐各学科理论基础》 中外音乐史》 《中外音乐史》 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中外音乐作品欣赏》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等等
音乐美学
主讲教师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王德芳副教授
开篇的话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使学生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和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主要内容 ,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和 方法 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教学重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本课 的主要内容 介绍本课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产 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32学时 教学时间: 学时
第三章
音乐的内容
第一节 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与复杂性 第二节 音乐的形式与其表现内容在人心理中的转换机制
一、某些“符号对应”的表现手法 某些“符号对应” 直觉类比性” 同构联觉” 二、“直觉类比性”与“同构联觉” 三、音乐的基本要素及其组织形式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1.空间、方向——高低 空间、方向 空间 高低 2.程度、幅度 程度、 程度 幅度——强弱 强弱 3.节奏、速度 节奏、 节奏 速度——快慢频率 快慢频率 4.紧张度 紧张度——张弛 紧张度 张弛
思考题:怎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 思考题:怎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
第二章
音乐的形式
一、所谓音乐的形式,在此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音乐的形式既反映了构成音乐的 所谓音乐的形式,在此指的是整个音乐构成的外部表现特征。 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关系, 各种基本要素的外部组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音乐自身特殊的内部组织规律及由此而揭示的音乐本 而关于音乐的本质,历来有“自律论” 他律论”音乐美学观点的分歧、争论。 质。而关于音乐的本质,历来有“自律论”和“他律论”音乐美学观点的分歧、争论。 自律论” 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 “自律论” 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音乐的自身形式之中,不同的音乐作品是以不同的具体形式 来呈现的, 音乐的内容即音乐的形式” 所以, 自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形式主义音乐美学” 来呈现的,“音乐的内容即音乐的形式”。所以,“自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形式主义音乐美学”。 其代表人物有【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斯特拉文斯基“ 其代表人物有【奥】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俄】斯特拉文斯基“我的音乐什么都没有表 达……【两晋】嵇康《声无哀乐论》。 【两晋】嵇康《声无哀乐论》 他律论”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虽然离不开具体的形式,但是形式只是反映内容的手段和途径。 “他律论”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虽然离不开具体的形式,但是形式只是反映内容的手段和途径。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者”(荀子)。凡“他律论”者都认为音乐的本质内容存在于创作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免者” 荀子)。凡 他律论” )。 三度”人群之中,存在于人际(艺术)交流、情感交流及体会,以及情感宣泄和升华之中—— 的“三度”人群之中,存在于人际(艺术)交流、情感交流及体会,以及情感宣泄和升华之中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孟子)。所以“他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其为“情感主义音乐美学”。代表人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孟子)。所以“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孟子)。所以 他律论音乐美学”又称其为“情感主义音乐美学” 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音乐家、作曲家。 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以及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音乐家、作曲家。 二、纵观音乐历史,中外音乐的形式不管如何的发展变化,均离不开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均离不 纵观音乐历史,中外音乐的形式不管如何的发展变化,均离不开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开构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组织形式。 开构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组织形式。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音乐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今后从事音乐创作、表演和教学等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 音乐美学的定义2. 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3. 音乐美学的研究意义二、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1. 音乐的形式美2. 音乐的内容美3. 音乐的风格美4. 音乐的意境美三、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1. 古代音乐美学2. 近代音乐美学3. 当代音乐美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美学价值。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为什么研究音乐美学?二、讲授1. 讲解音乐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如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意境美等。
3. 阐述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从古代、近代到当代。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分析其美学特点。
2. 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风格、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课堂讨论1. 针对某一音乐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其美学价值。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1. 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美学价值。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基本范畴等知识。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如论文、报告等。
3. 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音乐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音乐美学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音乐作品音频、视频资料4. 互联网资源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美学基础-音乐美
(一)音乐美
学习目标
1、掌握音乐美的构成要素 2、了解流行音乐的起源 3、了解通俗歌曲的几大特征 4、掌握通俗歌曲演唱训练的常用方法 5、通俗歌曲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19:46
(一)、音乐的含义
音乐,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 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表达人们 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听觉 艺术。
1、分解式训练法。 作为初学者,在选择方法时,可大体依据这九种方法, 总体进行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唱法。 (1) 浑厚深沉且松弛的声音,宜选择含声与通俗美声唱法
并综合目前现有样式歌曲中的音乐形式与声音色彩分类的内容
(2) 轻柔甜美且流畅的声音,可选择轻声、清声及通俗民族唱法
曲、曲艺唱法
(3) 明亮集中且音域较宽的声音,可选择通常型或通俗民族、戏
19:46
练习一:先进行U(吁)短音与长音练习。
训练要求: ① 长音最长能达到20秒,在低音部体会胸音的 振动感。 ② 发音时候,气挂住声。 ③ 寻找说话的自然感觉,声音不要太满。
19:46
练习二:哼鸣练习,打开通往头声的信道,稳住 喉头,为高音练习做准备。 训练要求:
闭口哼鸣,即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张开保持兴
19:46
二、简答题
1、简述流行音乐的形成、发展及普及。
2、简述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源。 3、通俗歌曲教学训练中有哪些常用方 法? 4、通俗歌曲作品分析应注意那些方面?
19:46
19:46
目标检测
一、填空
1、音乐美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 2、音乐艺术大致可以分为------、--------、-------、---------、
音乐美学
一1.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2. 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又称拍子。
3.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4.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5. 音乐内容”的不同内涵内容即情感内容即“形象”、“意象”、“动象”内容即形式二1.略2.一、感觉欣赏过程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主要满足于是否悦耳,好不好听。
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未经大脑仔细思索,人们通过听觉反映出对音乐音响的感觉。
这是未经专门音乐训练的人都可能做到的,当然是较肤浅的欣赏。
如果对感觉欣赏作一些恰当而力所能及的要求,那么欣赏者在这一阶段的欣赏中的收益将大得多,也为进一步欣赏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感性欣赏过程感性欣赏是在感觉欣赏基础上,进一步体验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一定的感情共鸣,有时也可能唤起某些联想。
这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生活经验,有初步的音乐知识。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感情体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既要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同时也将自己的感情也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
三、理智欣赏过程理解欣赏是在感情欣赏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欣赏者去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了解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是如何运用和配合,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2 心理学法3 社会学法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 讲稿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讲稿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几点:
一、音乐形式美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乐曲结构的组合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
优美动听的音乐形式能够打动人心,产生审美愉悦。
音乐形式上的丰富多变也体现了音乐的发展。
二、音乐表达美
音乐能够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内涵。
听众通过音乐也能体会到这种情感,产生美的感动。
三、音乐语言美
音调的组合变化形成音乐语言。
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声的协调,展示音乐语言的美。
音乐语言的新颖独特也体现音乐创作的创新。
四、音乐表现美
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诠释,将音乐表现得更丰富生动。
表现手法的丰富
性也是音乐审美的一个方面。
五、音乐习惯美
听众长期对某种音乐形式的欣赏也会形成一种审美习惯。
熟悉的音乐方式容易产生共鸣,也会成为一种美的体验。
六、音乐想象美
音乐能唤起人的想象,把听众带入音乐描绘的景象中。
音乐描绘的想象世界也成为一种美的领域。
通过多角度理解音乐美学原理,能更深刻地领悟音乐之美,提高音乐鉴赏力。
这需要听众持续地音乐学习与实践。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和批评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2.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3. 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2.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 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音乐常识,引出音乐美学概念。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研究什么?二、讲授新课1.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
2. 讲解音乐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等。
3. 分析音乐美学的基本方法,如形式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社会历史分析法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音乐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掌握情况。
2. 提问: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讲解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包括音乐作品的形式分析、情感分析、社会历史分析等。
2.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作品审美鉴赏方法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音乐作品鉴赏文章。
音乐美学课前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对音乐美学的无限热爱和敬畏,与大家共同探讨这门神秘而深邃的学科。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音乐美学:探寻音乐之美》。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情感的载体,自古以来就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从远古的岩画、陶器,到今天的音乐会、音乐剧,音乐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而音乐美学,正是我们认识、欣赏和创造音乐之美的重要途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音乐美学的定义。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现象中的美学问题的学科,它探讨音乐的本质、特征、规律以及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美。
音乐美学不仅关注音乐的形式,更注重音乐所蕴含的内涵和情感。
在音乐美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音乐之美:一、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宏伟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德彪西的《月光》则以柔和的旋律和宁静的和声,营造出一幅梦幻般的画面。
二、音乐的情感美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流露,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当我们听到激昂的进行曲时,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振奋;而听到柔美的摇篮曲时,则会感到温馨和安宁。
三、音乐的文化美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比如,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富有浓郁的民间风情;而西方古典音乐则以其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和声,展现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
四、音乐的技术美音乐的技术美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演奏技巧上。
比如,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其高超的作曲技巧和演奏技巧,展现了人类对音乐的极致追求。
在探寻音乐之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方法:1. 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性,把握其内在逻辑。
2. 从音乐的形式、情感、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去分析音乐作品。
3. 学会运用音乐美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4. 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总之,音乐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音乐之美。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音乐学科中的地位。
2. 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 分析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音乐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 音乐美学的定义2. 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3. 音乐美学在音乐学科中的地位二、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学2. 音乐美学3. 音乐审美三、音乐美学的方法1. 分析法2. 比较法3. 评价法四、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1. 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美2. 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美3. 分析音乐作品的意境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音乐学科中的地位。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音乐美学?为什么音乐美学在音乐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二、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美学、音乐美学、音乐审美的概念。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音乐审美现象。
三、音乐美学的方法1. 教师讲解分析法、比较法、评价法等音乐美学方法。
2. 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音乐作品。
第二课时一、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美、情感美、意境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指定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学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所学心得,提出疑问。
三、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音乐美学的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美学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方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音乐美学理论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美学》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音乐美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兴趣,增强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理论的运用。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美学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音乐作品选段。
3.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音乐美学?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音乐美学?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音乐美的定义- 音乐美的本质- 音乐美的特征2.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 音乐美的构成要素- 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音乐美的欣赏方法三、案例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选段,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美学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音乐美学知识?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理论的应用:- 分析音乐作品的美学特点- 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美学差异2. 学生自主选择音乐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学分析成果,教师点评。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品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美学分析的能力。
3. 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对音乐美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音乐美学素养。
大学音乐美学教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音乐美学教程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地点:[具体地点]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的认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概述1. 音乐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2. 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3. 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二、音乐美的本质1. 音乐美的特征2. 音乐美的形式与内容3. 音乐美的表现与创造三、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1. 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2. 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3. 音乐作品的美学评价四、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1.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2. 音乐与文化的交融3. 音乐与社会的作用五、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1.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2. 审美鉴赏力的培养3.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分析音乐美的本质,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美的特征、形式与内容。
3. 讲解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
4. 探讨音乐与生活、文化、社会关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学鉴赏。
2. 分析作品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音乐美学知识。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音乐作品美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3. 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审美创造力。
4. 学生在日常生活对音乐的关注程度。
音乐美学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美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范畴和审美原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音乐美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欣赏和追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审美原则和音乐艺术美的欣赏。
2. 难点:音乐美学理论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音频、音乐美学相关书籍。
2. 学生准备:预习音乐美学相关概念,了解音乐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范畴。
2. 提问:同学们对音乐美学有什么了解?在学习音乐美学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二)新课讲授1. 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a. 概念: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美的学科,涉及音乐的形式、内容、风格、审美价值等方面。
b. 范畴:音乐美学的范畴包括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内容美、音乐的风格美、音乐的情感美等。
2. 审美原则a. 概念:审美原则是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包括音乐作品的和谐、统一、对比、变化等。
b. 内容:音乐作品的和谐是指音乐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是指音乐作品的整体性,对比是指音乐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化是指音乐作品的动态发展。
3. 音乐艺术美的欣赏a. 概念:音乐艺术美的欣赏是指人们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到的美,包括音乐的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情感美等。
b. 方法:欣赏音乐作品时,可以从音乐的形式、内容、风格、情感等方面进行感受和分析。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美学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审美原则和音乐艺术美的欣赏。
2. 提问:同学们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对音乐美学有什么新的认识?五、课后作业1. 阅读音乐美学相关书籍,了解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音乐美学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音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音乐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音乐作品鉴赏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音频或视频。
2. 音乐美学相关书籍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音乐美学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学习音乐美学很重要?二、讲解音乐美学基本概念1. 音乐美学的定义和内涵。
2.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美学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如音乐情感、音乐风格、音乐结构等。
四、音乐作品鉴赏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2. 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并总结作品的音乐美学特点。
3. 各组代表进行作品鉴赏展示,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作品鉴赏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作业布置1. 阅读音乐美学相关书籍,了解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尝试运用音乐美学理论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讨论等。
2. 作品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如对音乐美学元素的分析、对作品情感的把握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如阅读笔记、作品分析等。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美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2. 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分析音乐、评价音乐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其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起源与发展2.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3. 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4. 音乐美学的基本方法5. 音乐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音乐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音乐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欣赏与评价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4.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2. 提出问题:音乐美学在我国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二、讲授1. 音乐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2. 音乐美学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音乐美学基本概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讲授1. 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
2. 音乐美学的基本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欣赏与评价的方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音乐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音乐美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三、音乐欣赏与评价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
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四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与评价。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总结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美学的关系。
二、讲解音乐美学基本概念和范畴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如音乐美、音乐美感、音乐审美等。
2. 音乐美学的范畴:如音乐风格、音乐表现手法、音乐结构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美学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美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鉴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音乐美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音乐作品美学鉴赏1. 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美学鉴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与音乐美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音乐美学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音乐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美学鉴赏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在音乐美学方面的兴趣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2. 音乐美学的主要理论3.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2. 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作品音频、音乐作品文本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准备音乐作品鉴赏笔记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美的关系。
2.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二)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1.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如音乐美、音乐美学、音乐审美等。
2. 分析音乐美学与其他艺术美学的区别,如视觉美学、听觉美学等。
(三)音乐美学的主要理论1. 介绍音乐美学的主要理论,如情感说、形式说、社会说等。
2. 分析各种理论在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1. 介绍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方法,如情感体验、形式分析、文化背景等。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音乐作品。
(五)音乐作品鉴赏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2. 每组学生分别从情感体验、形式分析、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笔记。
3. 各组分享鉴赏成果,教师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美学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3. 鉴赏笔记:检查学生撰写鉴赏笔记的质量。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音乐美学著作,了解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
2. 收集并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撰写鉴赏文章。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音乐美学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音乐美学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音乐美、音乐审美、音乐美学史等。
2. 掌握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 音乐美的定义和特征2. 音乐审美的内涵和意义3. 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二、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3. 音乐美学的应用领域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理解2. 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1. 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的把握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音乐美?音乐美有哪些特征?”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的定义和特征- 结合实例,分析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美的本质和特征。
2. 音乐审美的内涵和意义- 讲解音乐审美的概念,分析音乐审美的心理机制。
- 强调音乐审美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音乐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和流派?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如和谐、对比、统一等。
- 分析这些原则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2.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讲解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等。
- 结合实例,说明这些方法在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针对某一音乐作品,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音乐美学境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2. 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音乐美的表现形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2. 音乐美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
2. 音乐美学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学生自备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为什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二、讲授新课1.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美、音乐美学、音乐美的表现形态等。
2. 讲解音乐美的表现形态,如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音色美等。
3. 结合具体音乐作品,分析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三、案例分析1. 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分析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音乐美的角度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美,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音乐美的表现形态。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音乐美。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表达能力。
2. 介绍音乐美的感知方法,如听觉感知、视觉感知、情感感知等。
3. 讲解音乐美的鉴赏方法,如分析音乐结构、理解音乐内涵等。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各组汇报鉴赏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美的感知、鉴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美的表现形态的理解程度。
音乐美学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题:《音乐之美:探秘古典音乐的魅力》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对音乐审美的兴趣。
2. 通过欣赏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
2. 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教学难点:1. 古典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古典音乐作品音频。
3.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美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美学吗?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授1. 介绍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如音乐审美、音乐美感、音乐审美价值等。
2. 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音乐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介绍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
三、音乐作品欣赏1. 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四、互动环节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背景。
2.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音乐美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能力。
3. 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2. 收集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并撰写简要赏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和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2 心理学法3 社会学法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
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
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5、在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表情性6、音乐感性材料的现实基础:1)音乐音响现象的现实:舒伯特《魔王》,魔王形象充满诱惑性③音乐音响2)音乐音响运动的现实基础:丁善德《扑蝶》表现儿童扑蝶、蝴蝶飞舞、儿童欢快喜悦的心情第二章1、音乐的形式:构成音乐各种要素的组织和安排2、音乐形式的构成:1)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节奏、音程、音高、音色2)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旋律、复调、和声、曲式、配器(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以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为基础)【传统作曲技法、现代作曲技法】3)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中介环节——形式美的法则:①和谐法则:对称,多样统一,整齐②冲突法则:有冲突才有和谐才有对比,如现代先锋派音乐/谭盾现代音乐③回归法则:音乐要回归社会贴近生活,如原生态音乐3、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艺术形式的存在方式,首先取决于它的感性材料的性质,或者说取决于由此而形成的主体的接收方式):1)时间的表象:音乐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中,但这个时间又不是现实的时间过程,它是由音乐自身的变化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时间表象,不是客观的现实存在,只能存在与音乐的进行当中,并通过听众的感觉去体会到。
(音结构本身的特征)2)虚幻的空间:声音必然依赖于空间与空间发生联系①音响的造型性:主要通过声音的高低和音色变化体现②特殊的空间移位:依靠人的听觉经验对于音乐的强弱变化产生的想象而实现。
(象征性,由听觉联想造成的心理幻觉)3)想象中的运动:音乐的形式存在于音响运动中。
音乐的运动与实际的物理性运动有本质不同,它是一种由音调的变换在人们内心中造成的运动表象,他本身并没有运动,但却由于人们的听觉想象而赋予人们一种“运动的感觉”。
4、空间知觉:指动物和人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主要涉及空间定向知觉以及对事物的深度、形态、大小、运动、颜色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觉。
5、音乐形式的规律:音乐的形式是在其现实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在进行提炼、加工和艺术概括的结果,………………….6、音乐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发展性]①无论外界如何刺激,音乐形式仍然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在调整和变革②音乐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和渗透性,如摇篮曲对音乐内容的制约性③音乐形式发展过程中的传统继承性,如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现代主义音乐,其传统根基是统一的第三章1、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①用文字语言或某种视觉形象加以描述的内容②无须用文字或形象加以说明,接受者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的那些由音响自身的逻辑所体现出的内容因素。
2、音乐中音乐性的内容(来自于音乐自身的结构逻辑性,不受听众的想象或联想的影响客观的存在于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成分):①基本情绪:一种非社会意义上的情感方式,纯粹建立在感觉之基础上,决定一部音乐作品的基本格调,不能体现音乐作品的深刻程度,作品越深刻他的依附性就越大独立性越小,反之则依附性越小独立性越大[大众化]②风格体系:并非单纯依靠感性能够体会,需要人们去归纳分析,在感受的过程中介入理性因素,决定同种基本格调的不同类型,将基本情绪的内容具体化[带有专业性]③精神特征: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意识的反映,也往往是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特征的反映,是高级审美活动的产物,决定基本格调的性质3、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分,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分。
1)音乐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绘画性内容:①音乐中的绘画性因素:线条、色彩、造型②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的标题音乐(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交响音画(鲍罗丁《中亚西亚草原》)、与视觉形象有关的某些标题或非标题音乐(贝多芬《田园交响曲》)③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a.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b.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c.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d.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e.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2)音乐中的文学性内容:①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过程、冲突(戏剧性)、抒情②与文学有关的几种音乐作品:歌剧与歌曲、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非文学体裁的标题交响乐和交响音诗(《幻想交响曲》)、无词歌和叙事曲③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几种主要的手段:a.通过音调和节奏的特征模仿或暗示文学中抒情和叙述两种表述方法(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b.通过象征性的音乐主题暗示情节发展的过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c.通过具有特定含义的音调象征特定事物(《马赛曲》的音调象征法兰西民族)、d.通过音乐性的冲突象征文学性的戏剧内容(《芬兰颂》)、e.听过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或象征某个概括性的文学主题(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4、无词歌和叙事曲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两种特殊题材,它背离了古典器乐曲严格的结构限制,与标题器乐曲截然不同,它包含的丰富的文学性内容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能够提供给人广泛的想象和联想。
5、(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系:1)音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见资料)2)音乐怎样表现感情: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
表情动作(名词解释)分为三种:①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较多的表现在戏剧、舞蹈以及造型艺术中,其中的身段表情也可能用一种间接的运动形态的类比方式体现在音乐中②言语表情,言语的语音、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一些表情手段,通过表情动作向音乐音调的移植和翻译,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音乐与感情运动的同构关系: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感情的变化发展,如《牧童短笛》,采用跳跃向上的音调进行,快速活泼的节奏和明亮的音色来表现牧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尽情玩耍的喜悦情绪;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和直接性:音乐与感情这二者所具有的非视觉性和非概念性所造成的音乐表现感情的单纯性与直接性)3)音乐表现感情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在千百年来的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积累起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以及曲式结构等表现方式。
要把同构原理和各民族各时代表现感情的独特方式结合起来,辩证的进行考察,如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4)(基本特征)音乐表现的感情是类型与个性的统一:音乐表现的感情有类型划分,这种类型就是感情性质的基本类型。
音乐所表现的感情不仅在其基本性质上有彼此相近的类型化的特点,而且还同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个性化的感情,音乐中表现的感情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渗透着作曲者的个性并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境相联系,如《悲怆》与《江河水》所表达的悲伤虽是同一情绪类型但是是不同的悲伤。
6、表情动作:心理学上把与情绪状况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具体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言表情,并认为这些表情动作是人的内在情绪状态所引起的机体变化的外部表现。
第四章1、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音乐创作是基础。
2、音乐创作的本质:1)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作曲家总是把自己的创作之于社会和时代之中,不会毫无目的的去从事创作,其创作情绪的由来和灵感的激发都是基于对生活的感受2)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作曲家可以运用音响的手段把自身对于时代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他也能把他人对于时代的感受综合到自己内心中来,这里所指的内心,正是他们对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体验。
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主要通过内在听觉的审美判断去选择符合于作曲家内心表现需要的各种音响手段,艺术创造自始至终都将受到审美活动的支配4)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音乐创作的具体手段总是体现在音响结构的创造上,,而这种创造的本质则在于把主观认识的真是改造成欣赏着能够听懂的客观貌似物,这种改造或转化来自作曲家的创造性想象力3、音乐创作的过程(想象力):1)对音乐创作过程的基本认识:①作曲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阶段(艺术创作的共性)②作曲家把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的阶段(创作的个性)2)精神创作:着手创作前,内心的构想不带有任何物质性的行为,他纯粹由心灵在创造、构建,就是音乐家的精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