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弃酒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敬慎》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敬慎》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敬慎》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①,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②,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③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

”谷阳曰:“非酒也。

”子反又曰:“退,酒也。

”谷阳又曰:“非酒也。

”子反受而饮之,醉而寝。

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夫谷阳之.进酒也,非以妒子反,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注】①麤衣:粗布衣服。

②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

③竖:此处指僮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B.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C.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D.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闻余教”与“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余”字含义不同。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落实巩固提高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2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落实巩固提高

,[学生用书P24])一、(2015·临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

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

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

2017年初三二模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二模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二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少.与王安石游()(2)以吝故不及.()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安石何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2分)A. 嫉恶如仇B.左右逢源C.春风化雨D.客观理性(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每空2分)(1)年轻(2分)比得上12.(2分)王安石为人怎样?13.(4分,每空2分)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14.(2分)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先主不从.()(2)明日大会.诸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13.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先主宽厚仁爱B.张飞求贤若渴C.关羽简单粗暴D.马超知错就改11.(4分)(1)听从(2分)(2)会合(或:聚会、集会)12.(3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期末试卷汇编之课外文言文

上海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期末试卷汇编之课外文言文

上海市松江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6分)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2分)(1)及.其稍长(2)或.抄录2.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人用荻草画画,教他写字。

B.老夫人用荻草在地上画,教他写字。

C.老夫人用荻草画画,教他读书写字。

D.老夫人用荻草在地上画,教他读书写字。

3.从本文看,欧阳修长大后能够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原因是:⑴;⑵(2分)【答案】1.(2分)(1)等到(2)有时2.(2分)B3.(2分)⑴母亲教导有方⑵自己勤奋学习【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此句的关键词,如“以:用……来干什么。

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书:动词,写。

故选B。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虽然欧阳修家里贫穷,但是在母亲教导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

黄浦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变成课内的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7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高二语文留意事项: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无论时代怎么改变,劳动教化不行丢弃,劳动精神须要弘扬。

原委什么是劳动教化?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化的实践形态不尽相同,大家对劳动教化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劳动,有人认为劳动教化就是让学生干活,有学校搞“劳动一日游”,有人则把劳动作为惩处手段,等等。

劳动教化的泛化、窄化、异化现象同时存在。

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化的看法》(下文简称《看法》)阐明白劳动教化的基本内涵。

劳动教化不是简洁地让学生去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殊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酷爱劳动,敬重一般劳动者”,这是劳动教化的本意和初衷。

要从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动身,“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实行敏捷多样方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当前,学生体力劳动严峻缺乏,不想劳动,轻视劳动,动手实践少,看不起一般劳动者。

针对这样的现状,《看法》强调“有目的、有安排地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避开用文化课学习取代劳动教化,也避开把劳动教化等同于嬉戏消遣。

当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不是不要脑力劳动,而是要“手脑并用”,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

各地和学校劳动教化的详细内容应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平安适度,有序进行。

而我们在谈论劳动教化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同时,不应遗忘多样性中的统一,留意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建、奉献的劳动精神的弘扬。

劳动教化要留意指导每个学生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建美妙的生活,坚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宏大的观念。

劳动教化不确定要搞出多少新花样,重要的是对基本内容要求的坚守,从小学到高校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弘扬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严谨细致、持正守度的劳动品质。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文言文文本阅读(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

”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

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

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

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

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

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

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

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

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

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

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

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

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不侮鳏寡,不畏强御。

”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

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注释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注释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注释引言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齐国历任重要职务,对于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都有着深刻的贡献。

然而,在他的晚年,他却选择了弃酒,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弃酒的原因随笔《弃酒文》《弃酒文》是管仲在弃酒后所写的一篇随笔,通过文言文的方式表达了他弃酒的动机和内心的变化。

下面是对《弃酒文》的翻译和注释:彼有援历至者强圉之来几乎辟良宰之题颂旨,又弗免所阙蜃墙。

扰历历于渊壑焉,冯封封于蒙昧,乍旦乍暮焉尽阕乎饮体也。

宰良宰焉于贞人修其好德焉。

屟贵儿以枉良宰殆,不恶以终绪这天地而鸣继者产也。

然山穷,水复不能远味;事穷,功复不能自立也。

故必臧之以风住天地,必游之极而终也。

于为用心好行而得未若处奈何之骥,又有墙阱焉以道得可同而以心自高世,谁忍无以为也哉。

当彼旬月之时,而龙将齐云,羽之数也而须攘未胁而脆蝓不加也。

故飞斗升起而不摇;牛马科如而不通也,彼为目至于以禄,食惟肆厌一之午;宰河至于以货,于食大腯犹之骥而处子複;以亡其成家;以亡含族焉。

昆仑之茅而山鼠来,宰方德其惟所怜而身缓焉。

易者憔悴则弗可食,力仍若役无可斩。

宰使器则男而无厌,殆能州及其目;翻译和注释:彼有 <–彼指代的是旬月中的天。

援历至者强圉之来 <–援历至者指代的是酒,并非喝酒。

几乎辟良宰之题颂旨,又弗免所阙蜃墙 <–题颂旨指的是对酒的赞美和渴望。

扰历历于渊壑焉,冯封封于蒙昧 <–渊壑指的是痛苦和困扰,蒙昧指的是迷茫和无知。

乍旦乍暮焉尽阕乎饮体也 <–乍旦乍暮指的是整天整夜,阕乎饮体指的是过量饮酒。

宰良宰焉于贞人修其好德焉 <–宰良宰指的是自律和控制欲望。

屟贵儿以枉良宰殆,不恶以终绪这天地而鸣继者产也 <–贵指的是贪欲和享乐,继者产指的是后代。

然山穷,水复不能远味;事穷,功复不能自立也 <–山穷水复指的是生活困境,事穷指的是没有机会。

【强化专练】专题20 文言文复习之《说苑》专练 0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强化专练】专题20  文言文复习之《说苑》专练 0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说苑》专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4小题,共17分)“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言至公也。

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

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子胥将之吴,辞其友申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

”申包胥曰:“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

虽然,子亡.之,我存之。

”于是乎观楚一存一亡也。

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固将图之。

”申包胥不罢朝,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

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救楚。

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功成受赐,是卖勇也。

”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

”晋侯以.为中军尉。

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

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

”二三子曰:“不知所贺。

”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

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

是吾言当也”(节选自《说苑•至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日/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B.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C.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D.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私于其子孙也”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总结——课外文言文

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总结——课外文言文

届上海市各区县初三二模总结——课外文言文————————————————————————————————作者:————————————————————————————————日期:2017届初三二模汇总——课外文言文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有足疾①,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③”。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②筇:竹名。

③勃窣:匍匐而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道人得诗径去.() (2)足疾大作.()12.朱文公的神态经历了由“”到“”的变化,他“亟令人寻逐道人”的目的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4分)13. “得诗径去”表现了道人的内心状态;朱熹的可贵之处在于(4分)11.(2+2分)(1)离开(2)发,发作12.(1+1+2分)大喜叹息追索其诗13.(2+2分)心虚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黄浦区明帝说日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

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

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

元帝不得不在健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

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集合训练一

集合训练一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 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 在穷僻之城,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 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人做学问这件事,不是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人做学问这件事,不是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一 个人独自学习,没有朋友相互交流切磋, 个人独自学习,没有朋友相互交流切磋,就必然见识褊狭 浅薄而难以有所成就;长久地住在一个地方, 浅薄而难以有所成就;长久地住在一个地方,就必然浸染 成习惯而不能自己觉察出来。不幸生长在穷困偏僻的地区, 成习惯而不能自己觉察出来。不幸生长在穷困偏僻的地区, 没有足够的车马费可以外出,仍然应当广博地学习、 没有足够的车马费可以外出,仍然应当广博地学习、仔细 地询问,援引古人以作考证,来探求事情是非的根由, 地询问,援引古人以作考证,来探求事情是非的根由,也 许可以得到十分之五六的真理。 许可以得到十分之五六的真理。
•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已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我已 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岁了
•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有做人臣的却戏弄他的国君的呀! 哪有做人臣的却戏弄他的国君的呀!
•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点燃蜡烛的光辉,比起摸黑行路,哪一个更好呢? 点燃蜡烛的光辉,比起摸黑行路,哪一个更好呢? 日落时,傍晚,引申为年老。 (1)暮:日落时,傍晚,引申为年老。 ) 哪里。 戏弄。 他的。 (2)安:哪,哪里。戏:戏弄。而:却。其:他的。应 ) 译出反问语气。 译出反问语气。 点燃。 昏暗。孰与:连词, (3)炳:点燃。昧:暗,昏暗。孰与:连词,表示疑问 ) 语气,用于比较,比对方怎么样。 语气,用于比较,比对方怎么样。

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一)文言文阅读(4小题,23分)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D.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经商,也指商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

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外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

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讼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

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佐之。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此病不起,政安迁之?”管仲曰:“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

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君曰,“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照朋而与竖习。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年。

竖刁牵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

赛谓内不量力?昔者秦之攻宜阳,韩氏急。

公伸朋谓韩君曰:“与国不可恃也,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

”公曰:“善。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和秦。

楚王闻之,惧,召陈轸,陈轸曰:“秦得韩之都一,驱其练甲,秦、韩为一以南乡楚,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其为楚害必矣。

苏辙《管仲》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管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

管仲曰:‘知臣莫若君。

’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

”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闲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

《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岂必人人而诛之!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

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选自苏辙《管仲》)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1)倍亲以适君()(2)二年而祸作()(3)不仁者远矣()(4)而属之宋襄公()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管仲病且死且焉置土石B.知臣莫若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杀子以适君蒙辞以军中多务D.昔先君之论云尔马之千里者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闲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

(2分)(2)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2分)20.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诫北宋当权者什么道理? (2分)17. (4分) (1)背弃;背叛(2)发生(3)远离(4) 托付评分标准:每写对一个,得1分。

共4分。

18. (2分) B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

共3分。

19. (4分) (1) (2分)世上不是没有小人,而是因为有君子当政让小人清闲,这样小人就无法发挥他们的才智。

评分标准:大意1分;关键词“闲”“奋”翻译准确得1分。

共2分。

(2) (2分)管仲知道小人不能重用,但却没有办法抵挡这些事情的发生,这样对国家大事又有什么好处呢?评分标准: 大意1分;关键词“御”“何益”翻译准确得1分。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

管仲,齐之贤臣也。

少好酒,日夜不辍。

尝与友游,饮酒甚欢,忘其所以。

归家,妻怒,曰:“君好酒,何不辍?今归,家事皆废,何以养子?”仲不以为意,仍饮酒自若。

一日,仲饮酒醉,友见之,曰:“君之酒,何其多也!吾闻之,酒能乱性,损德,伤身。

君宜少饮,以防其害。

”仲曰:“吾闻之,酒能养性,益德,壮身。

吾饮酒,非为乱性,损德,伤身,乃为养性,益德,壮身也。

”友不听,遂与之辩。

适齐桓公至,闻仲与友辩酒,命左右召仲。

仲至,桓公问:“仲与友辩酒,其言若何?”仲对曰:“君臣之道,如父子也。

父慈,子孝;君仁,臣忠。

吾友劝吾少饮,正以父慈子孝之道也。

”桓公曰:“善。

”遂命左右赐仲酒。

又一日,仲饮酒大醉,家僮告其妻,妻怒,曰:“君好酒,何不辍?今醉如此,恐伤其身。

”妻遂携酒至仲所,泣涕曰:“君宜少饮,以防其害。

吾不忍见君沉溺酒海,忘其所以。

”仲感动,遂罢酒。

自是之后,仲不复饮酒。

尝与友游,友问其故,仲曰:“吾闻之,酒能乱性,损德,伤身。

吾惧其害,故不复饮。

”友叹曰:“君真贤矣!吾虽劝君少饮,未能使君罢酒。

今君自罢,吾有何言?”遂与仲共游,不复论酒。

管仲弃酒,乃齐国之幸也。

后人传颂,以为美谈。

夫酒,非恶物也,然过饮则乱性,损德,伤身。

故君子慎酒,以防其害。

管仲弃酒文言文翻译:管仲,是齐国的贤臣。

他年轻时就喜欢喝酒,日夜不停地喝。

曾经和好友出游,喝酒非常高兴,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回到家,妻子生气地说:“你这么喜欢喝酒,为什么不戒掉?现在回到家,家事都荒废了,怎么养家糊口?”管仲并没有放在心上,仍然喝酒如常。

有一天,管仲喝得酩酊大醉,好友看到他这样,说:“你的酒量怎么这么多!我听说,酒能扰乱人的本性,损害道德,伤害身体。

你应该少喝一些,以防其害。

”管仲说:“我听说,酒能培养人的本性,增进道德,强健身体。

我喝酒,不是要扰乱本性,损害道德,伤害身体,而是为了培养本性,增进道德,强健身体。

”好友不听,于是和他辩论。

恰好齐桓公来到,听说管仲和好友辩论喝酒,命令左右召见管仲。

管仲弃酒公文言文翻译

管仲弃酒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管仲者,齐之贤臣也。

昔者,齐桓公与管仲会饮于庭,酒酣耳热,桓公谓仲曰:“寡人闻之,君子好酒,何也?”仲对曰:“臣闻之,酒者,所以养性也。

然而,君子之所以好酒,非为酒之味美,乃为其能陶冶性情,使人心旷神怡。

然酒亦有害,过量则伤身,故君子知酒之利,亦知酒之害,故能自制而不沉溺其中。

”桓公曰:“然则,仲之饮酒,何如?”仲对曰:“臣之饮酒,非为饮酒而饮酒,乃为养生而饮酒。

然臣自省,饮酒虽有益于养生,然过量则伤身,损德。

是以,臣愿弃酒,以自修其德,养其性。

”桓公闻之,默然良久,曰:“仲之言,深得我心。

寡人亦知酒之害,然未能自制。

自今而后,当与仲共戒酒,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是,管仲遂弃酒,不复饮。

桓公亦随之戒酒,齐国上下,咸遵管仲之教,饮酒之风渐息。

【翻译】管仲,乃齐国之杰出臣子也。

昔日,齐桓公与管仲在宫廷中设宴欢饮,酒至半酣,耳热心跳之际,桓公对管仲言道:“寡人听闻,君子喜饮美酒,这是为何?”管仲答道:“臣闻,酒者,养性之物也。

然而,君子之所以喜酒,非因酒味之美,而是因其能陶冶性情,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然酒亦有害,过量则伤身,损德。

因此,君子知晓酒之利,亦明白酒之弊,故能自我克制,不沉溺其中。

”桓公问道:“那么,仲之饮酒,又是如何?”管仲答道:“臣饮酒,非为饮酒而饮酒,乃是为养生而饮酒。

然臣自省,饮酒虽有益于养生,但过量则伤身,损德。

因此,臣愿弃酒,以修养己德,涵养性情。

”桓公听后,沉默良久,说道:“仲之言语,深得寡人之心。

寡人亦知酒之弊,然未能自制。

自今而后,当与仲共戒酒,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于是,管仲毅然弃酒,不再饮。

桓公亦随之戒酒,齐国上下,皆遵从管仲之教诲,饮酒之风逐渐消弭。

管仲弃酒文言文答案

管仲弃酒文言文答案

管仲弃酒文言文答案1. 文言文《管仲弃酒》如何翻译翻译;齐桓公为大臣准备了酒席,约好中午开席。

结果管仲迟到,于是桓公举杯罚他喝酒,管仲就把杯中酒倒掉了一半,桓公就问道:“有约却迟到,罚杯又倒掉酒,从礼节上讲能说得过去吗?”管仲回答说:“臣听说酒进了嘴舌头就伸出来,舌一伸出来就会说错话,说错话的人就会惹来杀身弃尸之祸。

臣算计了一下,与其身遭弃尸,不如弃掉些酒。

”原文是;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管仲弃酒》体现了管仲小心谨慎的做事原则。

2. 后人为纪念伯牙子期而写的诗文有哪些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一友已足伯牙绝弦哀友逝,管仲割席厌友弃. 知己难寻一生觅,深情厚意祁一已. 空谷悠岩古木森,风回云醉阻瑶琴. 高山流水,樵子指相吟. 祭曲哀哉泪不禁,心知一去再难寻. 十三弦断,从此绝清音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不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 以上是我的回答,望楼主采纳.。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训俭示康(节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答案:1.A;2.C;3.D;4.D;解析:(1)速,招致(2)(应为戌)(3)(①为正面例子,②文中只讲奢豪,文中未涉及其败)(4)(人莫之非,即人莫非之,人们不指责批评他,并等于认为他可以豪侈)(5)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在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颓弊:败坏。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齐桓公饮酒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

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

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

且夫发仓囷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

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材料二: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

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

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

’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

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

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

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

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

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选出3处。

(3分)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D我有天下E以来F绝不G放赦。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D8.1管仲处理政事,擅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2在柯地与鲁国的会盟,齐桓公想要违背同曹沫的盟约;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0.○1管仲侍奉公子纠,兵败被囚,后被鲍叔推荐为相;错误!管仲为政,屡次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或答具体事,以下三件事答出一个即可:桓公袭击蔡国,管仲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管仲借桓公北伐山戎的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管仲借助柯地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管仲列传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侯,统一天下,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则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适民情;”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管仲为政,擅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重视经济的发展,谨慎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知道用先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莫非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辅佐王室,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鼓励并顺从好的,纠正并制止不好的,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这大概说的是管仲吧二、鱼7. D8.⑴过去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但并不出名;⑵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裔,他的臣子却打算替他报仇,这是天底下难得的贤者啊;9.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10.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智伯复仇,说明豫让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改名换姓扮作刑徒,入赵襄子内宫修治厕所,怀中藏着匕首,打算刺杀赵襄子,说明豫让是一个勇敢、舍生取义的人;译文豫让是晋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但并不出名;他转而离开侍奉智伯,智伯对他很是尊重宠信;智伯讨伐赵襄子时,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之后三家瓜分了他的地盘;赵襄子最痛恨智伯,将他的脑壳施以油漆之后作为饮酒之器;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咳士人应该为知己者效死,女子则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现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替他复仇而万死不辞,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我的灵魂才能无憾无愧”于是他改名换姓扮作刑徒,入赵襄子内宫修治厕所,怀中藏着匕首,打算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时,内心有所警觉,让人拿下修治厕所的刑徒讯问,原来是豫让,怀中藏着兵器,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随从们打算杀了他,但襄子说“他是个仁义之人,我且网开一面吧;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裔,他的臣子却打算替他报仇,这是天底下难得的贤者啊;”最终放了豫让;三、马说7 A8 1他写文章,思维广阔,当时擅长写文章,作诗词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2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9安石文学行义// 不减扬雄/ /以吝故不及10.甲:抒发了对统治者摧残人才、不重视人才和埋没人才的愤恨和不满; 乙:对别人说他不被重用、命运不济看的非常淡泊;翻译: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四、爱莲说7、 D8、1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2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9、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10、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翻译;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时候,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五、教学相长7、C8、1亲和融洽,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乐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可以称为好的教育方法了2君子既懂得促使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做别人的老师;9、道而弗牵则和 / 强而弗抑则易 / 开而弗达则思10、教学相长;引导、勉力、启发“开导、督促、启发”亦可参考译文:君子既懂得促使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因此君子教育学生明白道理,加以引导,而不是强牵着学生;加以鼓励,而不是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是直接告诉;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学生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开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就能启发学生思索;亲和融洽,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乐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可以称为好的教育方法了;六、河中石兽7D8、1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9、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10、讲学家考虑的沙性、石性的特点,而老河兵考虑到的是沙性、石性以及水流的反激之力的特点;参考译文: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七、桃花源记7、C8、①开始时洞内很狭窄,越往前走就越开阔宽敞,这个人就突然消失了;他看见这里有数十公顷良田;②他于是就在这里开垦耕种,作为世世代代的事业;9、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10、甲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乙文: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超凡脱俗的情怀;译文:荥阳县有一个姓何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是一个有名望的人士;荆州的长官征请他任别驾从事史官职,他不就任,反而隐居起来修身养志;他经常到田间和农家,看人们在院坝上收获粮食;有一天,忽然有一个高约一丈的人,身穿稀稀落落的单衣,头戴棱角冠巾;这个人来到这里,轻轻地举起自己的双手跳起舞来;这个人对他说道:“你曾经见过韶舞没有我跳的就是韶舞;”这个人一边跳舞一边离开,他跟着这个人追去,径直追到一座山上;山上有一个洞穴,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个人叫他进洞去,他便跟着进入了洞穴;开始时洞内很狭窄,越往前走就越开阔宽敞,这个人就突然消失了;他看见这里有数十公顷良田,于是就在这里开垦耕种,作为世世代代的事业;他的子孙至今还定居在这里耕作生活;八、出师表7、A8、1我常常想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对上敬畏天、对下畏惧大臣们; 2唐、虞天下太平的原因,实际上就是用的这个办法;9、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10、诸葛亮:淡泊名利、忠诚、感激刘备唐太宗:谦虚谨慎、善于反思、有自知之明翻译: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人们说,是天子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天子更应该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功;’易经上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自满而以谦逊为贵;’做了天子,如果只认为自己尊贵崇高,不保持谦逊恭谨的态度,倘若自己有过失,谁还会冒犯尊颜向他提意见呢我常常想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对上敬畏天、对下畏惧大臣们;天虽然高,却能听到地上的议论,怎能不畏惧天呢公卿百官,都在下面注视着我,这怎能不让人畏惧呢因此,帝王即使常怀谦逊恐惧之心,恐怕还是不能称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魏徵说:“古人说:‘做事情都有个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结束;’希望陛下保持常谦常惧的准则,一天比一天更谨慎,那么国家就会永远稳固,不会倾覆;唐尧、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九、醉翁亭记7. D8. 1一会玩累了,我们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2偶然发现有个小舟从花间划出,我们把船夫喊过来,原来是寺里的僧人载着茶水来了;9.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10. 醉翁亭记写的是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2分雨后游六桥记写的是回到自然状态解脱和自由的乐趣;2分翻译:寒食节过后下了场雨,我说这场雨是为西湖洗却红妆,应当马上去与桃花话别,不要拖延了;午时雨停了,我偕同几位朋友来到了苏堤第三桥,被雨打落的花瓣在地上积了一寸多厚,苏堤游人很少,我们反而以此而快乐;忽然有穿着白绸衣的骑者奔驰而过,阳光照晃着白衣,加倍鲜艳美丽,朋友们穿着白色内衣的人都脱去了外衣;稍稍疲倦的时候,我们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脸上落花多的人被罚饮酒,脸上落花少的人被罚唱歌,作为娱乐;偶见花丛中划出一条小艇,叫近一看,原来是和尚送茶来了;我们每人小饮一杯茶,就随着小船高声唱着歌回去了;十、东阳马生7.B8.1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2明帝不允许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9.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10 不管地位有多么高,在老师面前总保持谦虚的态度,向老师请教态度要恭敬,理解要周到;翻译: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允许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十一、伯牙7. B8. 1王子献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献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就坐轿子去参加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9.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10.伯牙:抒发自己和钟子期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欣赏对方而庆幸和欣慰; 王子献:寄托对失去兄弟的痛苦、哀思,对兄弟的情深;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他就坐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他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十二、岳阳楼记7 B8.1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能被欧阳公所赏识2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怪,把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9.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10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和终身不得一见的遗憾、悲痛之情;译文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为什么要知道他们”苏轼回答说:“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5年了,可是遗憾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十三、湖心亭看雪7D.81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2我们前行,二更天时,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才回去;9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10. 是日更定矣是夕湖中人鸟声俱绝皆寂不闻人声翻译: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房屋,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茂盛,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前行,二更天时,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辨才大师,第二天才回去;十四陋室铭7. C8. 1 已经喝过酒,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2客人还想喝酒,但我的兴致己尽, 于是从小路回家了;9.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弹琴10. 乙居处修洁,竹林花圃皆可喜;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已经喝过酒,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琴声像悲鸣的风,微亮的月光,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出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竹园;那时何氏在竹间作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阴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了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十五曹刿论战7、A 其中C点点错了,应点在昭上,请改一下8、1俗话所说的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了牙齿就觉凉那就是说的虞园、虢国的关系;2分2 晋国是我的同族同宗 .难道会害我吗9、桓庄之族何罪 /而以为戮/ 不唯幅乎10、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甲文"庄公"和乙文"虞公"结局有何不同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庄公:听取曹刿正确意见和指挥,以弱胜强,击败齐国虞公:不听宫之奇良言相谏,最终国家被灭掉;启示:作为一国之君,在任何事情,特别是重大事情上,一定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将会自食苦果;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 2分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与我国同宗的,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7.C8.1等到元琰长大后非常好学,博通经史,并且精研佛学2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让他过沟9. 向所以退/ 畏其愧耻/ 今启其名/ 愿不泄也10. 1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大臣的进谏,广开言路;2 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翻译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等到元琰长大后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因为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原先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今天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弃酒阅读答案
【原文】
管仲弃酒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

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

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问习题】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2)就【坐】()
12.“管仲半弃酒”是为了【】(用自己的话答复)(4分)
1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

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意图的赞许。

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参考答案】
11.(4分)⑴盘算
⑵座,座位
12.(4分)避免酒后(喝多了酒)失言而招致杀身之祸。

13.(4分)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