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孟子两章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孟子》二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 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 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 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 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 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 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 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 “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提出中心论 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 仁' 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 一天下。孟子还主张 ' 性善 ' 论。 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

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 读准字的音

寡( ) 夫 ( ) 域 2、 通假字

亲戚畔之 二、解词 人和 域民 固国 失道 学习本文 1、本文的论点?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

' 仁政' 说,主张以' 仁政' 来统 畔:prn

) 戚( ) 粟( )

叛,背叛 和:人心所向, 域:限制。 固:使……巩固。

道:天道,失道就是违背道义。

上下团结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快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大概内容。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畎亩()傅说()胶鬲()空乏

2、通假字

法家拂士拂:b l 弼,辅弼。

衡于虑衡:heng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词

所以动心忍性忍:使……坚韧。

而后作作:奋起,有所作为。

学习本文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 和” 后,点,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先论证“生于忧患”

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

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 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孟子》二章测试

2 .“而”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何苦而不平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而山不加增

D. 环而攻之而不胜 面山而居

3 .句中红色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多助之至 4 .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一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

已,战就一定胜利。

B. 行拂乱其所为一一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C. 曾益其所不能一一增加他所不能得到的益处。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一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 .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 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 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

“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A. 1 .朗读时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必先/苦其/心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 C. D.

B. 必先苦其心志

C. 所以动心忍性

D. 人则无法家拂士 使……痛苦

坚韧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到了极点

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 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D. 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 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D

解析: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但是)

委而去之(然后,表示承

接关系)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但是,转折关系)

关系)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承接关系),而山不加增(但是,转折关 系)

D. 环而攻之而不胜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关系) 5、A

解析: 城”是

在说城

池之小, 包围起来攻打但却不能取胜,

自测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何苦 而不平(并列

3、C

析: C.所以动心忍性 使……坚韧 4、C

解析: C.曾益其所不能一一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A.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 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