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注释

合集下载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小学语文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主人公小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成长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人文关怀,是小学生进行品读和学习的重要素材。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课文进行注释,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农村的百草园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小倩生长的地方——农村的百草园。

百草园是一片宽广的土地,春天时百花争艳,繁花似锦,夏天时稻谷金黄,秋天时玉米稻子成熟,农民们丰收了,小倩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生活简朴,充满了勤劳、朴实和快乐。

第二部分:去向城市的路途这部分讲述了小倩和父亲去向城市的路途,他们乘坐的是一辆长途汽车,途中风景秀美,小倩开心地欣赏着窗外的风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气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颠簸,在父亲引领下,小倩终于来到了城市。

第三部分:三味书屋这部分描述了小倩来到了城市,进入了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

三味书屋是一家茶馆,除了供人喝茶,还提供书籍供人阅读。

书屋的主人是位文化人,他热情地接待小倩,让她免费读书,并且还给她借书的机会,让小倩深受感动。

在这里,小倩打开了心灵之窗,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世界,懂得了做人的真谛。

这篇课文以小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变迁,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态度,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通过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这样的注释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情节,领会作者的用意,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注释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的探究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造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三味书屋的生活 (10—结尾)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叙述百草园是 “我”的乐园。 第二部分(9):这部分是前面和后 面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启下 为主) 第三部分(10-24)叙述三味书屋 的读书生活。
视觉 触觉 听觉 味觉

赏析第二段
描写的顺序
从整段来看,先整体后局部; 从第一层来看,由静物到动物; 从第二层来看,先总写后分写, 从动物到植物。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描写了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 表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再现了儿童 天真好奇的心理。
6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 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比喻、拟人、排比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 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 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 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0、朗读第七段,用四个字概括段意
雪地捕鸟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 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么?第一段包含了百草园哪些信息?如何 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 “似乎”和“确凿”? “似乎”“确凿”好像是矛盾的,实 际上准确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 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最末次的 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 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 不确定;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 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颜色 形状 声音 碧绿、紫红 光滑、高大、肥胖…… 长吟、弹琴…… 视觉
视觉、触觉 听觉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梳理及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梳理及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二、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三、字词积累1.生字词确凿(záo)菜畦(qí)皂荚树(jiá)桑椹(shèn)轻捷(jié)蟋蟀(xī shuài)斑蝥(máo)缠络(luò)臃肿(yōng zhǒng)珊瑚(shān hú)攒成(cuán)[积攒(zǎn)] 豁(huò)敛(liǎn)脑髓(suǐ)鉴赏(jiàn)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秕谷(bǐ)竹筛(shāi)书塾(shú)和蔼(ǎi)宿儒(sù 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倜傥(tì tǎng)淋漓(lín lí)拗过去(ǎo)[执拗(niù)] 盔甲(kuī)锡箔(bó)2.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

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学生交流)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

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

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本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文是以清代学者戴震的家庭教育为线索,叙述了戴震怀念百草园的情怀,并以此引发了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寻求,最终建立了三味书屋的故事。

以下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注释一坪:指庭院。

百草园是戴震祖母坪的悬念之处。

坐轮椅:戴震行动不便,需要借助轮椅。

信步:指散步。

戴震散步时,穿越三十多个坪,寻找百草园的原址。

悼念:指怀念。

戴震通过信步悼念百草园,表达了对百草园的思恋之情。

注释二文不对题:文是指文章,不对题即与文章主题无关。

年久失修:形容久未维护、保养,导致状况不好。

流连忘返:指久久不能离开,形容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舍不得离开。

注释三朴实:指简朴、不浮华。

草木萧疏:指草木稀少、十分萧杀。

居庙堂:指在朝廷中担任官职。

戴震入朝后,一直怀念百草园的从容自在。

谨慎缄默:指做事谨慎,言行克制。

注释四皎洁无瑕:形容月色明亮,没有瑕疵。

异物:指与众不同的物品。

用心良苦:指付出的心思十分艰辛。

情景交融:指景物和感情融合在一起。

注释五氏族:指同姓的家族。

恭逢:指隆重会见。

惠光:尊老的称谓。

待遇清贵:指受到优厚待遇。

三度:指三年。

注释六廉洁:指廉正、清正。

脍炙人口:形容文章、音乐等使人喜爱、受欢迎。

水火不辞:指为了公共利益,不惜忍受艰苦、困难。

注释七佳句:指优美的诗句。

贡品:指进献给朝廷的礼物。

注释八变化莫测:形容变化多端,无法预知。

傩:古代民间舞蹈仪式,用于驱邪。

眷念:怀念、思恋。

遇难成祥:指逢凶化吉,形势好转。

注释九骖:古代一种交通工具,类似于马车。

贫寒:形容贫穷。

多年修建:指多年以来的建设。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注释十了结心愿:指完成自己的愿望。

洗心革面:指改正自己的错误、过去的行为。

反思:指对过去反省、检查,以便改进。

注释十一郁郁葱葱:形容植物繁茂的样子。

寻章摘句:指查找和摘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

其名言曰:他这样说的名言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课文 -回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课文 -回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如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在茫茫读书路上历经艰辛的文章。

它揭示了鲁迅先生对于阅读和学习的热爱,也展现了他探索知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注释。

第一段: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名言。

鲁迅先生以此为开篇,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为学习读书,读尽名著,文章自然高妙。

鲁迅先生把它引用在这里,显然是想表达他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我小时候,除课本以外的读物并没有多少,只记得有个叫做《三字经》的东西,别的并不知道。

前几天偶然得到一本《千家诗》,觉得很新鲜,好像是上了一个台阶,欣然看之,遇有不懂的,便问师长或别人。

鲁迅先生在这里回顾了自己读书的经历。

他说自己小时候只有课本和《三字经》这样的简单读物,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得到了一本《千家诗》,才发现原来读书可以如此的有趣和充满新奇。

这时的他,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始对读书充满了憧憬和渴望。

《千家诗》上的许多字,都是人名、地名、唐诗里的典故等等,并且不注音,我看了愁眉苦脸。

耐心勉强地查,又不记得,我的耳根子很差。

然而,只要站在阳台上,有一会儿空闲,我便是一本书在手上,啃吧啃吧。

换句话说,读书对我,不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本领,而是一种慰藉和寄托。

这一段描述了鲁迅先生在阅读《千家诗》时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那个年代的诗词不像现在那样便于阅读,除了生僻字多、不注音之外,还要了解人名、地名和诗句里的典故等等。

鲁迅先生因为自己的耳根子不好,不容易记住,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能够啃吧啃吧地看书,他把读书看成是一种慰藉和寄托。

我的先生以为我是胡闹。

他们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自己去痛苦,去印证一些看起来和自己实际境遇不相干的东西。

可是我大概从那时订下我的志向,那就是读书,不过我并请自己当学究,一做学究,便是违反了我对读书的初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1.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都有些什么事儿,结合文章概括。 学入学礼仪(第10段) 我问“怪哉”虫的事(第11-15段) 老师教我读书(第16段) 我偷偷到小园中玩耍(第17-19段) 师生一起朗读(第20-23段) 我上课偷偷玩纸盔甲,画画儿(第24段)
研读文本·三味书屋·先生形象
2.作者眼中他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 外貌描写: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2)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3)动作描写:如“他总 是微笑起来,而 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4)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佣优,一座皆惊呢。”
研读文本·三味书屋·先生形象
2.作者眼中他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词修饰 方法二:借助“准确的形容” 表达喜爱之情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菜 畦 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 ﹚皂荚树
植 物
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桑 椹
石井栏的“光滑”:长年累月,少年鲁迅
鸣 蝉 ﹙长吟 ﹚
﹚黄 蜂 ﹚叫天子
﹙伏 ﹙直窜
﹚动 ﹚物
经常摸; 叫天子“直窜”:鸟儿机灵敏捷,儿童羡
研读文本·百草园·自然之“乐”
4.(积累拓展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 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1开.这断一砖段来描写,景有物时,会有遇近见景蜈,有蚣远;景还;有有斑静蝥态,,有倘动若态用;手有指视按觉住、听它觉的,脊 梁还,有便味会觉啪。的百草一园声的,一从切后,窍在喷少年出鲁一迅阵的烟心雾目。中何显得首那乌样藤生和机木勃莲勃藤,情缠络 着根趣,是盎木 有然莲 像。有人试莲形根据房的此一,对般 吃着的 了一果 便段实 可景, 以物描何 成写首 仙的乌,方有我法臃于做肿是简的常要分根常析。拔。有它人起说来,,何牵首连乌不 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 样tip。s:如试果从不写怕景刺顺,序、还句可式以、摘用到词覆、盆感官子、,修像辞小等珊方瑚面珠任选攒其成一的品小味球语,句又。 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钱钟书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他在北京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以及他与家乡南洋和故乡绍兴的联系。

下面是本课文的注释: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指北京市西城区百草园路及周边地区。

这里是药材市场的所在地,也是历史文化名街。

三味书屋:钱钟书在北京的住处,位于北海公园内,学名“圣人书屋”。

第一部分黎明:清晨,太阳刚刚升起。

黎明时分的空气清新,有利于身心健康。

褪黑素:一种人体内的激素,能够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疏肝散:中药方剂,清热疏肝。

在钱钟书的文章中,常提到中药,反映了他的家乡文化和心理特征。

园子:庭院。

北京的传统建筑,都建有庭院,习惯上叫做园子,是人们休息、娱乐、观赏自然风光的地方。

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创办于1902年。

资生堂:日本化妆品品牌,1917年创立于东京。

取经:指《西游记》中的故事,唐僧带领弟子取经西天,取回真经。

广州酒家: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家老字号餐厅,以制作粤菜为主。

石碣: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地名,因岩石众多而得名。

被子房:钱钟书在绍兴的住所,位于绍兴市柯岩镇,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千房”之首,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品茗:喝茶,泡茶。

品茶具有饮料茶叶的品质与品味,也是品德文化的重要表征。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为抵御金兵入侵而英勇作战,最终被害。

其精神不屈不挠,宣扬民族精神,被后人推崇。

梅兰芳:中国京剧大师,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美学鉴赏力,被誉为“梅派”代表人物。

中外合资:意为中外合作,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共同合作成立的企业。

渔家:指钱钟书的家乡绍兴市上虞区的水乡风情,充满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

这里有名为“婺源十二景”的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名圆明园,清代乾隆皇帝建造。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刹”之一。

塔派:佛教寺庙,建筑通常高大、气势恢弘,以建筑造型优雅美观著称。

例如北京市著名的白塔、灵光寺塔等。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由清代作家文征明所著的散文,通过描写作者从生活中的百草园到圆明园的三味书屋的转变,表达了追求自由、志向高远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注释1:百草园百草园是文征明的宅院,园内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象征着丰富的生命力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注释2:小鸟文中提到的小鸟主要是指受困于百草园的鸟,它们被困在园内无法自由飞翔,象征着作者在狭窄的环境中无法展开自己的才华和追求自由的心。

注释3:大雁大雁是一种候鸟,象征着自由和迁徙。

文中提到的大雁是指在文征明离开百草园之后,他目睹的一群飞过南天门的候鸟,自由自在地飞向远方,与囚禁在百草园的小鸟形成鲜明的对比。

注释4: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文征明在逍遥洞内的一间小屋,屋内供奉着他喜欢的三味书。

这里象征着作者追求知识的精神家园和自由的境地。

注释5:逍遥洞逍遥洞是文征明的隐居地,他在这里度过了晚年时光。

逍遥洞象征着作者远离尘嚣的心灵栖息地,也是他追求自由和精神寄托的地方。

注释6: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效果,使读者对所表达意义有更深的体会。

注释7:追求自由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从受困于百草园的小鸟到目睹自由自在的候鸟的转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意味着作者希望在生活中能够实现自我解放和追求意义。

注释8:志向高远文中提到了作者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和对社会的向往,希望能够为社会带来良好风俗。

注释9:生命意义作者在文章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提到了“穷愁唯寻问,富贵不深思”,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人内心追求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意义的有价值的东西。

注释10:文征明文征明(1586年-1642年),字子明,号东篱,江苏金坛人,明末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明末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南京吏部主事,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由的追求。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发表于1979年的散文,作者张爱玲。

本文通过回忆儿时的百草园和感叹成年后的三味书屋,展现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迁和情感回忆。

下面是对该篇散文的逐段注释。

第一段:百草园是作者小时候的游玩之地,包括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

这一段简要地给读者介绍了文中的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带来的心情和感受的转变。

第二段:这一段作者回忆起了百草园的一些微小的事情,如捉到的小虫子、偷吃的葡萄等。

这些细节揭示了作者对儿时的百草园的美好回忆和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三段:作者提到了成年后的三味书屋,相比于百草园的逍遥和无忧,三味书屋则更加安静和寂寞。

作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喜好和情感变化。

第四段:这一段作者描述了成年后的生活,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却感到心理上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对家人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动的描写,作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第五段:这一段作者回到百草园,希望找回儿时的快乐和自由,但却发现百草园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有当初的美好景象,给作者带来了失落和无奈的感受。

第六段:这一段描述了作者对儿时的记忆的迷惘和漠然,对成年后的生活的消沉和矛盾心态。

作者意识到自己无法回到儿时,无法再拥有百草园的美好,也无法完全适应成年后的生活。

第七段:最后一段,作者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反思,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变化,人们无法永远停留在某个时刻,也无法逃避成长带来的变化。

通过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逐段注释,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主旨。

本文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经历的回忆,展现了变迁和成长带来的情感变化,并探讨了人与时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重点】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注释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1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 2 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3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4,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5,紫红的桑椹6;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7,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8的叫天子9 (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10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11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螫12,倘若13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14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15藤和木莲16藤缠络17着,木莲有莲房18 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19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20,像小珊瑚珠21攒22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23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24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25。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26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27。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28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娱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导语今天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文、教案、ppt课件、阅读答案等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和学习带来帮助!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鲜活的笔触描绘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变迁。

通过这样的手法,作者既展现了时光的变迁,又展现了人生的沧桑。

文章从最初的百草园开始,一步步向读者展示了从乡村小路到现代小文库的变迁,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场景。

文章一开始就对百草园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那是一片似画非画,似诗非诗的地方。

前面是一块开得冲霄的松柏林,中间转着许多绿林小道,随处连绵着疏林穿竹。

”这里展现了百草园的旷野之美,拉近了读者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接着作者描绘了那里的人们:“来来去去一些爱联句对的诗人,一些愛写木刻画的画家,一些喜传道喜布施的僧尼。

”使我们对百草园感到更加亲切。

接下来,文章描写了“百草园”逐渐凋敝的过程,也透过这一过程,衬托了“三味书屋”的辉煌。

文章采用一系列精彩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比如描述小文库时说:“发现用人倦怠的微型太阳。

没有人再摘阳枝,曦横湖畔。

”使人们更加赞叹。

读者通过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热爱。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令人感慨万千,是一篇广受好评的优秀篇章。

这篇文章深刻描绘了一个乡村小路变身为现代小文库的过程,其中不仅通过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变化的历史进程,让我们看到了时代进步的印记,还有作者对于家园动人的眷恋。

这是一篇具有广泛阅读价值,引发人们深刻思考的优秀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描绘精湛,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和意义的课文。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以谈论读书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对人生的影响。

1.百草园:古代宫廷内的一个花园,其中种植了各种草木花卉。

2.朝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如唐朝、宋朝等,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单位。

3.雪芹:指清代作家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

4.难兄难弟:形容关系极为亲密的朋友。

5.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主张“知行合一”,闻一多的学术启蒙者之一。

6.黄庭坚: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代表作有《寄黄几复》等。

7.三味书屋:明代文学家冯润所建的一所书屋,以其藏书丰富、外借热心而著名。

8.茶余饭后:表示工作、学习结束后闲暇的时间。

9.班门弄斧:比喻在懂行的人面前卖弄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11.生死存亡:表示事关生命的问题,极为重要。

12.千金散尽还复来,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示对学问的执着和不懈追求,不顾一切地向学问追求。

13.酒肆:酒馆。

14.肝胆相照:形容情谊深厚的朋友关系。

15.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喻挽救极其危急的局面只有放手一搏。

16.抱残守缺:形容不肯改进、固步自封的陈旧思想和不合时宜的行为。

17.殊途同归:形容不同的途径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统编本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由周汝昌创作,是一
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儿漫画成长故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简单、清晰,充满了乡土气息。


面是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注释:
一、人物介绍
文章主要围绕小女孩儿漫画的成长经历展开,她在百草园的竹林中度过了童年,成年
后深造进三味书屋,文中描述了她儿时聪明机智,饶有兴趣地帮助母亲念书,母女俩在田
间游玩,她渴望懂文化,出去读书,阅读后对书的感悟,以及最终她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
的知识分子。

二、环境描写
作者通过描写百草园竹林的景色、小女孩儿漫画在百草园度过的愉快时光,以及三味
书屋丰富的藏书和知识的积累,展现了不同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

三、童年成长
文章通过小女孩儿漫画在百草园中牵着母亲回家,帮助母亲念书,以及在田间游玩等
情节,描绘了她聪明机智、心灵纯真、善良勤劳的形象,表现出她勤奋好学,渴望知识,
不断学习,逐渐发展和成长的特点。

四、读书体验
在三味书屋读书后,小女孩儿漫画深受书籍的熏陶,她感慨自己在三味书屋学习了知识,看到了世界。

这一过程是她得到启迪的学习过程,使她的认识得到了新的拓展。

五、文化改变
文章最后表现了小女孩儿漫画的成长和知识的改变,她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

这体现了文化和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学习的力量和重要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注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注释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之下批注: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它们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可知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1段批注: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3、3—6段批注: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4、9段批注: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5、21—24段批注:生动地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和“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
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1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2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3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4,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5,紫红的桑椹6;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7,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8的叫天子9(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10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11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12,倘若13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14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15藤和木莲16藤缠络17着,木莲有莲房18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19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20,像小珊瑚珠21攒22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23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24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25。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26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27。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28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29需要人们鉴赏30,这是荒园,人迹罕至31,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32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33,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34”,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35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36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37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38,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39。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40,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41也很渊博42,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43”,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44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45,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46,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47。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48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49。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50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51,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52。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53”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语出《幼学琼林·身体》),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语出《易经》,原为初九潜龙勿用),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语出《尚书》中的《禹贡》)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54,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语出《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是清末诗人刘翰所作的一首诗词)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55过去,拗过去。

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56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57”的,蒙在小说的绣像58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59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60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了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61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62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九月十八日。

①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②〔并〕连同。

③〔朱文公的子孙)这里指一家姓朱的人家。

朱文公,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谥号“文”,所以又称他朱文公。

④〔确凿(záo)〕确实。

⑤〔皂荚(jiá)树〕也叫“皂角树”,一种乔木,果实(皂荚)像扁豆,长七八寸,捣碎了泡水,可以洗衣服。

⑥〔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现在多写作“桑葚”。

⑦〔长吟:长声鸣叫。

⑧〔轻捷)轻快敏捷。

⑨(叫天子(云雀))一种形状像雀的鸟,飞得很高,叫得很响亮,喜欢捕食小虫。

①〔油蛉(líng):俗名“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褐色,能发出好听的鸣声。

②〔斑蝥(máo)〕一种昆虫,能飞,翅上有黄黑色斑纹。

这里是指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放屁虫”。

③〔拍〕拟声词。

现在写作“啪”。

④〔后窍〕这里指斑蝥的肛门。

⑤何首乌: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用作药物。

⑥〔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

⑦〔莲房〕莲蓬。

⑥〔拥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现在写作“臃肿”。

⑨〔覆盆子〕一种落叶灌木,有刺,开淡红色花,果实可食,又可用作药物。

⑩〔攒(cuán)〕凑在一块儿。

⑪〔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常给鲁迅讲故事。

下文的“阿长”也是指她。

⑫〔机关〕这里是秘密的童思。

⑬〔敛(liǎn)〕收拢。

①〔人迹罕( hǎn)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秕(bǐ)谷]籽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③〔系(jì)打结,拴。

④〔张飞鸟〕就是鹡鸰[ jílíng ],头圆而黑,额纯白,形状有点儿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

张飞(?一221),三国时蜀汉名将。

⑤〔叉袋〕一种装粮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结。

⑥〔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⑦〔罢〕现在写作“吧”。

⑧〔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

⑨〔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

可读作adei。

⑩(我的先生〕指寿怀鉴(1841-1930),字镜吾,清末秀才。

⑪〔扁〕上面题着作为标记或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牌。

现在写作“匾”。

①〔那里〕现在写作“哪里”。

②〔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西汉文学家。

以知识丰富、说话风趣著称,民间流传有他的很多传说。

③〔怪哉)传说中的一种奇怪的虫。

据说汉武帝在路上遇见这种虫,不认识是什么,就问东方朔。

东方朔说,这种虫是秦朝冤死在牢狱里的老百姓的化身,是忧愁结成的,放在酒里就会溶解。

“怪哉”的意思是“稀奇啊”。

④〔消释)溶解。

⑤〔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听先生)讲完新课,(我)将要回到座位上的时候。

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

上生书的时候,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所以说“退下来”。

⑥〔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⑦〔对课〕即“对对子”,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

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⑧〔言]指一个字。

①〔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②〔同窗〕旧时对同学的称呼,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

③〔戒尺〕旧时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长条形木板。

④〔人声鼎沸〕形容人声暄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沸,水开。

⑤〔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语见《论语•述而》。

原文断句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⑥〔笑人齿缺曰狗窦( dòu)大开〕语见《幼学琼林•身体》。

窦,孔穴、洞。

⑦〔上九潜龙勿用〕这是学生读《周易•乾》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初九,潜龙勿用。

”⑧〔厥(jué)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也是学生读《尚书•禹贡〉时念错的句子,原文为:“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借……厥包橘柚锡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