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情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技工学校发展调研的情况报告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熟练的操作人才,为了推动我省技工学校的发展,我们结合技术学院的实际,对技工学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省技工院校的现状
教育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职业提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带有恢复性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出现了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同传统产业相关联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萎缩,而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育的兴起必然有一个滞后期,由此导致整个职业职业教育一度陷入困境。

一个时期,就业困难,生源短缺。

职业教育难以为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力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各行
各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相当突出,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

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

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预示着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从学校布局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有技校,南北基本均衡。

从办学规模来看,全省技校大、中、小参差不齐,发展不一,有政府拨款办校的,也有自收自支的。

招生数量从1996年开始滑坡,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实际招生数不及计划招生数的50%,1999年为最低谷,实际招生数仅为各校所报的计划招生数的48.1%。

近几年,实际招生数又有所回升。

这主要体现在各地市的一些重点技校上,个别省(部)级重点技校招生数已远远超出所报计划数。

但也有个别技校处于几年未招生的尴尬境地,学校步入举步维艰或开始萎缩的困境。

在学生就业安置上,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及企业用工制度自主等方面的影响,也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40%充实到我省各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有30%改变所学工种从事一产或三产的工作;有10%的毕业生每年由学校集体组织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其它省市企业进行就业;20%的毕业生自谋职业。

而人才市场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企业和用人单位有些只需大、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纷纷加大砝码,提出要由本科生或研究生上岗。

因此导致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的“待岗”,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力,大部分企业使用未经培训人员直接上岗。

这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要积极地发展,而中等技工学校教育亟待发展的紧迫性也尤为不可忽视。

当前技工教育更应加强重视,合理调整,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优秀劳动
力人才的教育基地。

二、技工院校调整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为促进技工学校更好地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一度陷入困境的技工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0年提出了技工学校“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16字方针,指导和部署技工学校实施调整改革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从2000年11月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技工学校的调整改革,年年有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

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果。

基本完成了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化,学校树立了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就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机制。

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布局结构调整、骨干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增加了105所,达到430所,高级技工学校增加117所,达到274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还创办了技师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终身职业能力提高服务的综合职业培训体系。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就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教学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实习操作训练,以前对经济发达国家羡慕的先进设备用于职业培训,在我们今天为数不少的技工学校中成为了现实。

许多骨干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实现了与先进技术接轨,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在技校中已经不再是稀罕之物。

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呈现两旺的景象,招生从2001年开始止跌回升,2002、2003 两年招生总数持续增长,
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和众多骨干示范性技校招生数量创历史新高。

技工院校毕业生由于特色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相当多数的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订一空。

这都说明学校整体实力在大大的增强。

与此同时,全国技工学校开展的企业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社会其他类人员培训,数量也是持续增长。

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培训基地,许多学校成为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技工学校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要求。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将做出了部署安排,并重点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和再就业工作会的召开,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全国职教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都强调了在促进就业和再就
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再就业座谈会上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要求。

三是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发展快速上升时期,对技能人才巨大的需求,成为促进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制造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在复苏,同时,随着国外制造业向中国投资建厂,形成了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许多新的制造业基地,由此对高素质技工产生了强劲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

再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推进,需要通过加大对进入城镇和进城经商务工的转移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技工教育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就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专门组织了职业教育专题调研。

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央国债资金,按照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比例,首次对技工学校给以支持。

地方政府在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

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享受政府津贴。

一些地方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

五是新闻媒体及社会各方面开始普遍开始关注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近几年,通过地方劳动部门坚持不懈的宣传,进行舆论引导,技术工人的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技术工人、技能
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

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在逐渐改善。

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将来发展成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

六是在解决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政策上不平等问题方面有所突破。

“高级技校毕业生与大专生一视同仁”、“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首席技师享受政府津贴”等等,是近几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一系列落实高等级技工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让高技能人才的腰板逐渐硬了起来。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重学历而轻技能,对技校毕业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不够,技工待遇不高。

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接受技工教育和从事技工职业,导致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山东省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构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并发挥其作用的政策平台。

一方面强调技术工人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同时从前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决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一视同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

另外,山东还在全国首创了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从2004年起,对首批选出的104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政府津贴,对122位“山东省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2000元,对100名首席技师连续4年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1000元等。

七是“技工荒”引发“技校热”。

主要还是市场需求催热了技工教育。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理性多了,不再只看重学历,
而更加注重实用。

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身份“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

技校生就业率首次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

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

技校升温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

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级技工的紧缺尤为突出。

物以稀为贵,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成了稀缺资源。

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从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几乎每一类学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而明确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校,但在一个企业里到底需要几个会计,又需要多少个工人?可见,技校生的“抢手”就不难理解。

有关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巨大。

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底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

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今后将大有作为。

四、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全省各技工学校普遍都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技工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目前,技工教育处于历史发展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技校发展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也要有危机感,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

一是技工学校的发展是以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取胜,比其他类职业学校更早的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
的办学方向而占得先机。

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得到普遍认同,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都在调整办学方向,其发展趋势正在于技工学校趋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

二是职业教育面对更开放的市场,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民办教育已经存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服务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民办教育将以其更加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将以其优势资源和国外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将在市场中与技工学校形成竞争对手。

三是要认识到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正处于适龄学生高峰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后,适龄学生总量会有大幅度缩小,培训市场中的生源大战会加剧,这时候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实力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砝码。

优胜劣汰,市场选择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因此,技工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技工学校就业热、招生冷。

“硕士易找,技工难求”。

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不少前来招聘人才的企业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升温,一些制造业大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缺口逐渐显现。

部分技工学校三、四月份时毕业生就被“抢购”一空了,迟来的企业只能预订明年才毕业的“青苗”。

然而伴随着就业“热”的暖风,很多技工学校却不得不面对招生“冷”的尴尬困境。

“就业火爆招生遇堵”。

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我们抢毕业生,一边是我们四处奔波求着各个中学找生源,这种奇怪现象就是技工学校的真实处境。

最让技工学校头疼的,是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人为障碍。

不是学生不
愿意上技校,问题是我们下去招生就像打游击的,需要躲避一些区县中学的封杀。

为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的给所属职业中专供应生源的任务,中学一般都不让我们进校宣传。

只能通过各种关系给中学校长、老师做工作,才能把招生简章发到学生手里,请客吃饭是经常的事。

由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等学校都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遇到“封堵”。

由于一些中学“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技校没有机会向学生直接宣传,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

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才计入升学率,上技校则不算。

因此,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但不引导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反而可能阻止。

这实际上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没法公平竞争。

“技校发展要过三道坎”。

当前,随着经济升温、技工短缺,以培养“蓝领”为己任的技工学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然而,社会观念陈旧、办学规模狭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步伐。

到学下咨询报名的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发的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可以看出,“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多数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

不少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

反映在招生上,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当“白领”,很少有人愿意下车间,当个技术工人。

“初中-高中-大学”的道路仍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这直接
影响了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3、生源紧张,招生困难。

一是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招生逐年扩增,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使以往那种“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有所缓解,从而全面出现了上高中、升大学的热潮。

再加上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更为普高热推波助澜,使技工教育招生与高中教育招生相比呈下降趋势,“上技校、学技能”受到冷落。

这一热一冷,加大了教育体系结构的不平衡。

二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了一大批县办技校、技工班和社会力量办技校,一轰而起办技校在当时属形势所需,也为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工人。

但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低层次,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和质量,已不适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4、企业不活,就业不畅。

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未稳,在一片减员增效的呼声中,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大大下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这是造成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观上以往劳动部门管理技校期间,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劳动部门管理技校在招生、就业、分配方面的优势已基本丧失,而管理技校方面的劣势及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协调正在显现,此外企业用工自主制度不够完善,往往被理解为企业想用谁就用谁,想招谁就招谁,政府监管不力,再加上劳动监察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90个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从而造成了技校毕业
生就业难的问题。

5、经费短缺,发展滞后。

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更新缓慢也是技工学校的普遍苦衷。

技工教育经费短缺,在我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教委对中专、职高每年都下拨为数不少的教学经费,而同是搞职业教育的技校却分享不到,使其竞争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由于经费的十分短缺,导致了技工教育在加快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上的后劲严重不足。

从全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是工业大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

发展经济,人才是基础,要在近几年充分做好人才的储备与积累,为山东的经济腾飞,做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准备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要进行扶持,尤其要集中精力,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我省全国重点技校和省(部)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技术学院的扶持力度,使其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学校的作用,以避免个别学校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在生源素质、教学时数、专业设置等方面流于形式,进而取消了很多技校特有的优势专业,导致恶性循环。

6、专业僵化、人才断层。

我省各技工学校所设的专业,主要是根据地域的不同,企业的不同,所设的专业亦不同。

各学校,尤其是重点技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其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配到各企业的学生都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

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不管是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是否具备,都抢开热门专业,丢失了原有的优势专业;还有部分技校,守着原有的专业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大大下降;个别技校教学条件不具备,却盲目地开办学校。

由于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滞后,使新技
术传授遇到困难;另外,由于我省目前经济状况不景气,企业技工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如若经济一旦好转,生产线有技术的工人严重缺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如车、钳、铆、电、焊、水暖等工种)现己断层,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已充分显现。

7、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困难。

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兑现困难。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实际操作能力强见长,这也正是技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所在。

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以等级划分的,目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工人的技术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我省技校毕业的学生经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82%的毕业生取得了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但这一体现技术工人特长和操作水平的证书,在学生就业后,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形同虚设。

一般单位只认可人事部门的工人等级证,而不认可劳动部门的等级证,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得到应得的报酬,技术工人的优势在现实工作中得不到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生勤学苦练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青年对技工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了技校的生存与发展。

8、技工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各技工学校从数量上讲,虽然各地市基本均衡,但随着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逐步呈现出布局的不合理性。

学制的灵活性不足,从八十年代技校学生三年制教学一直沿袭至今。

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介入,技校招生秩序较为混乱,出现了个别学校为抢生源,做虚假广告,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疏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师资,四无设施,五只求赚钱,影响了技校的招生声誉。

还有的学校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及设备的不完善;办学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