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五篇
经历过战争以后才会感觉到和平来之不易,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也是许多人所追求的,
因此我们应当阅读战争与和平这本著作。关于《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
给大家整理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
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
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
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
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
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
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
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
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
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
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
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
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
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
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
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
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
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
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
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
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
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
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
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战争与和平》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
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
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
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
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
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
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
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样不凡。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
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
些并不重要的配角。书中许多人物的性格,也都在不断变化。
在拜读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
不仅仅只是一位作家,从书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对军事、哲学、历史等也有高度的透彻,对
他的喜爱与崇拜使我对这本家喻户晓的著作有点感想。
小说从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写到1821年俄国专制加强潜伏危机的时刻,以法国
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为主线。但内容并不全是以战争为话题。故事的主人
公青年公爵安德烈为了心中的信仰投身到“硝烟四起”的战争中去,把怀孕的妻子交给父亲
与妹妹玛丽亚照顾,在军中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
与荣耀。
而彼埃尔是安德烈留学归来的好友,身份高贵,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也
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了彼埃尔的这一点,便计划
把相貌美丽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仑嫁给了他。而同一时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败的安德
烈不幸受了重伤,身心也受到重创的他只好静静养伤。另一边的新婚后的彼埃尔,在不久
后就发现妻子爱仑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他为了卫护自己的名誉最终
与爱仑分居,内心陷入了纠结当中,直到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后慢慢开始找到了新的信仰。
在战场上的安德烈回到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逝世,这让安德烈顿时
感到人生已走到尽头,直到遇到活泼漂亮,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可父亲的强烈
反对,使得安德烈出国和娜塔莎无奈分开一年,娜塔莎最终奈不住寂寞与爱仑的哥哥阿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