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发展

合集下载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一、初唐:唐诗的准备阶段。

试探总的趋势由齐梁旧风向盛唐气象过渡。

两个重要现象:1.一大批宫廷诗人承袭齐梁绮丽的风气。

追求诗歌的词藻和声律,而最终导致了律体的完成。

2.为数不多的卓杰之士,批判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强调诗歌的风雅兴寄,从而导致试探风起的转变。

初唐诗人的特点:继承加变革二、盛唐:唐代诗歌的鼎盛期、顶端充满“爱国主义和爱国热情”反映在文坛:积极浪漫的诗歌成为创作主流。

代表人物:李白安史之乱使开唐以来的矛盾集聚,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歌得到发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总结盛唐,开启中唐,杜甫应运而生。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高适以乐府歌行见长,风格苍凉雄健,岑参后期诗歌磊落奇骏。

三、中唐:再盛期。

大历时期是一个低谷时期,但也是对盛唐诗歌的继承,多沿袭他们的文风。

》大历十才子;山水田园诗: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刘禹锡、李益;奇崛派诗人:代表韩愈、孟郊,又称“韩孟诗派”,孟郊独创风格是古拙瘦硬用语奇险;“山水诗人”: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诗歌风格:“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古文运动:领导者:韩愈、柳宗元。

是一场以复古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的重点在于对文体的改革,同时也兼及文风、文学语言的改革。

特点:1.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古紧密结合,具有政治革新意义;2.文体改革与进步的文学观点紧密结合。

四、晚唐:夕阳期。

感情情绪十分浓厚。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代表贾岛、姚合;有的着力艳丽,写闺中女儿之情思,如温庭筠、韩偓;有的淡薄诗风,如司徒空、陆龟蒙;有的讽喻时事,表达动离之感,如皮日休、罗隐。

在散文上出现小品文创作,继承韩柳的古文传统,用尖锐的笔锋,讽刺时事。

唐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包括盛唐时期、李白与杜甫的贡献、诗歌题材的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及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一、盛唐时期1.1 时代背景:盛唐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氛围浓厚。

1.2 诗人群体:盛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王之涣、杜牧、李商隐等。

1.3 诗歌特点:盛唐时期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情感深沉为特点,描写了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

二、李白与杜甫的贡献2.1 李白的创作: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为特点,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

2.2 杜甫的贡献: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的社会写实为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2.3 影响与传承: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

三、诗歌题材的多样化3.1 自然题材:唐诗中自然题材丰富多样,描绘了山水、花鸟、季节等自然景观,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2 社会题材:唐诗中也涉及社会题材,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3 思想题材:唐诗中也涉及思想题材,探讨了人生哲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四、艺术形式的创新4.1 诗歌体裁:唐诗中出现了律诗、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体裁,丰富了诗歌的形式。

4.2 诗歌技巧:唐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3 诗歌音韵:唐诗中的音韵优美和谐,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五、唐诗的影响与传承5.1 文化影响: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

5.2 文学传承: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唐诗的启示。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和五言绝句。

乐府民歌是古代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它以歌唱形式传承民间故事和民间情感。

五言绝句则是一种由五个字组成的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明快。

这两种形式的诗歌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唐诗的发展1.初唐时期(618-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步阶段,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叙事和抒情为主,描写了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2.盛唐时期(713-76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期,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量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中唐时期(765-827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阶段,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现实,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

4.晚唐时期(827-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阶段,代表作家有李商隐、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量为主,形式独特,意境深远。

三、唐诗的特点1.艺术风格独特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形式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注重音韵的协调和意象的生动。

唐诗的艺术风格既庄严典雅又活泼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思想内涵丰富唐诗不仅形式美,而且思想内涵丰富。

唐诗作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的思量和感悟。

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得唐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心。

3.题材广泛多样唐诗的题材广泛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个人情感等方方面面。

唐诗作家通过各种题材的表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社会的多样性。

4.语言优美流畅唐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字句精确,音韵和谐。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 个阶段。

1、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2、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

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3、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4、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

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

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5、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

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发展阶段、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诗的起源唐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

这些古代诗歌为后来的唐诗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唐代诗歌开始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二、唐诗的发展阶段1.初唐时期(618-712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开端,以杜甫、李白为代表的诗人活跃于此时期。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点。

2.盛唐时期(712-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以王之涣、王之焘、王之涣、王之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涌现出来。

他们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

3.中唐时期(755-820年)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诗歌创作的热情有所减退。

然而,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仍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叙事性和抒情性为主。

4.晚唐时期(820-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衰落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以杜牧、温庭筠为代表的诗人仍然在这个时期保持了一定的创作活力,他们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要特点。

三、唐诗的主要流派1.豪放派豪放派是唐诗的一大流派,以李白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豪情万丈,气势磅礴,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个人豪情。

2.婉约派婉约派是唐诗的另一大流派,以王之涣、杜牧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温婉细腻,注重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感受。

3.田园派田园派是唐诗的重要流派,以王维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以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要特点,富有诗意和哲理性。

4.宫廷派宫廷派是唐诗的另一重要流派,以白居易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多以宫廷生活和政治事件为题材,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四、唐诗的代表作品1.《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慨。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一、初唐时期(618年-713年)初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诗人们主要受到了南朝文学的影响,以及早期的魏晋乐府民歌的影响。

初唐时期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之作。

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和抒发。

二、盛唐时期(713年-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期,也是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众多,才华横溢。

盛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豪放派的杜甫、白居易,也有婉约派的李商隐、王之涣等。

盛唐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更有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他们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三、晚唐时期(755年-907年)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末期,也是唐代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压力,他们的作品多表达了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晚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有抒情、写景、议论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代表诗人有杜牧、李贺、杜牧等。

晚唐时期的诗歌语言更加自由,表现出一种豪放的风格,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总结起来,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诗人。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唐诗的起源开始,通过四个部份的详细阐述,揭示唐诗的发展历程。

一、初唐时期(618年-755年)1.1 李白的诗歌创作:李白是唐代初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狂放著称。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杜牧的新乐府运动:杜牧是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提倡恢复乐府诗的创作,将乐府诗与五言绝句相结合,形成为了新乐府运动。

这一运动使得唐代诗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

1.3 王勃的古文运动:王勃是唐代初期重要的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提倡以古文为基础创作诗歌,倡导用古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当代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运动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二、盛唐时期(755年-847年)2.1 杜甫的社会批评:杜甫是唐代盛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社会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而著称。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愤怒和呼吁。

2.2 白居易的咏史抒怀:白居易是唐代盛期的重要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歌颂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量和对时代的关心。

2.3 孟郊的边塞诗:孟郊是唐代盛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体面和边塞生活为主题,通过对边塞的描绘和对守边士兵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边塞人民的关心和敬意。

三、晚唐时期(847年-907年)3.1 李商隐的婉约诗:李商隐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柔媚为特点,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3.2 杜牧的豪放诗:杜牧在晚唐时期再次崛起,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回顾
词语积累 洗濯 踯躅 葳蕤 勖勉 靡费 渐染 鼓噪 肄业 贻误 慰藉 巉岩 诟骂 管窥蠡测 大笔如椽 溘然长逝 流觞曲水 火中取栗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夙兴夜寐 诗句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 ,(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长太息以掩涕兮,( )

魏晋南北朝: 乐府民歌—— 南歌清新,多写爱情,如《西洲曲操:《蒿里行》《短歌行》 《龟虽寿》;曹丕:《燕歌行》; 曹植: 《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初唐(建国后近百年) 盛唐(开元天宝时期) 按表现内容:山水田园;边塞 按表现风格:现实;浪漫 中唐 晚唐
元曲 元曲四大家
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 战国:《楚辞》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开创了 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现存最早的长篇 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 五言诗获得发展,代表作《古诗十九首》;汉 赋成熟而独具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 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总结期末试卷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之源 汉 汉乐府 魏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明清 数量多 佳作少 晋 陶渊明 南北朝 民歌 谢灵运 谢脁 庾信
《楚辞》:浪漫主义之源 《古诗十九首》 汉赋
隋唐 优秀诗人众多 近体诗 宋 词的出现 代表诗人 元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陈子昂:从理论上和创作上积 极倡导改变诗风,可说是盛唐 诗歌的前驱。 《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
山水田园: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及生活,“诗中有画”。 王维:《鸟鸣涧》《使至塞上》《观猎》 《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孟浩然:《过故人庄》《春晓》 边塞:描绘西北边疆的壮丽风光和豪迈的军旅生活, 歌颂了边防将士英勇的战斗精神。 岑参:《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 王昌龄:时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出塞》(秦时明月) 《从军行》(青海长云)《芙蓉楼送辛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唐
新乐府运动:采用新题材,写作新乐府,以 反映民生疾苦,揭示时弊。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 (词) 孟郊:《游子吟》;“郊寒岛瘦” 贾岛:《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 李贺:人称“诗鬼”; 《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 《南园十三首》(五)
晚唐
政治、经济恶化,王朝摇摇欲坠。因此这时 的诗歌也大都染上凄凉哀伤的色彩。表现忧 国忧民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行》《泊秦淮》《赤壁》 李商隐:《夜雨寄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昨夜星辰昨夜风) 合称“小李杜”
初唐
初步摆脱了齐梁诗风(反映面窄、仿古、 追求形式华美) ,扩大了题材内容,促使诗歌 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五言、七言律诗的形 式得以定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 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在狱咏蝉》《易水送别》
【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盛唐
现实:以杜甫为代表。反映盛唐向中唐 过渡时期社会现实。人称“诗圣”。杜 诗由于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重大 事件,被后人称为“诗史”。五律、七 律写得更多,代表了近体诗的最高成就。 总风格为“沉郁顿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春 望》《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三吏”、“三别”。
盛唐
浪漫:以李白为代表。人称“诗仙”、“百 代词曲之祖”。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 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 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以抒 写美好的抱负、强烈的爱憎,形成了壮浪纵 恣的独特风格,继屈原之后,发展了古典诗 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总体风格可 说“雄奇飘逸” 。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 《蜀道难》:《菩萨蛮•平林漠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