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学复习总结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牙源性中央性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发病机制是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周或根周组织感染,没能得到合理治疗,炎症直接蔓延到颌骨内,进而向周围骨髓扩散,向外再累及包绕骨髓的密质骨和骨膜。
影像学表现1.检查方法:发生在下颌骨照下颌骨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
发生在上颌骨照颌片和华特位片。
●2周前X线表现阴性。
●骨质破坏期:早期骨小梁破坏而导致的轻微骨密度减低。
随病变进展,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不清。
病原牙根尖周骨质破坏最严重,骨密度最低。
●病变局限期:骨质破坏区和硬化区同时存在。
骨破坏区中可有死骨形成,为骨髓炎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可有骨膜反应,表现为密质骨外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修复期: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影像。
死骨脱落导致骨缺损,病理性骨折错位愈合导致颌骨畸形。
鉴别诊断(主要与骨肉瘤鉴别)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发病机制主要是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进而侵犯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
影像学表现影像检查方法:X线平片是主要检查方法;下颌骨升支侧位、下颌骨升支切线位下颌骨横断颌片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少。
具体表现下颌骨升支侧位片表现:下颌骨升支乃至下颌体弥漫性骨密度升高(骨膜成骨的表现),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表现:密质骨外有成堆骨质增生。
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有时可见线状骨膜反应。
下颌骨体横断颌片表现:下颌骨体密质骨表面有轮廓光滑、不同程度隆起的密度增高影像。
(是骨膜成骨的表现)。
CT检查:骨小梁破坏消失而出现骨髓腔内密度减低影像,骨密质破坏和骨膜下成骨。
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成骨型骨肉瘤鉴别二、含牙囊肿、角化囊性瘤、成釉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好发年龄、病理分型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含牙囊肿好发部位:下颌第三磨牙区好发年龄:虽然本病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影像学表现1.含牙囊肿的X线表现特点是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阴影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未萌出牙(恒牙多见,也可是埋伏多生牙)2.囊壁常包绕着此牙的冠根交界处,但有时因投照角度的影响牙冠或牙冠和牙根的一部分包含在囊腔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重要知识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重点章节梳理+必背重点试题放射防护三个主要原则:1 实践的正当性:首先判断X检查的必要性;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3 个人剂量的限制:限制个人所受总照射量。
口腔放射防护的具体方法1 减少照射时间:(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2)提高记录和现象系统的灵敏度;(3)提高成像质量减少重复检查。
2 屏蔽防护:(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4)使用持片器;(5)患者防护屏蔽;(6)工作环境的屏蔽。
3 减少无效X线量:(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4 距离防护:(1)从事X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曝光时必须与X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放射损害;(2)X线检查时,焦点距患者皮肤应具有一定距离;(3)在接受X线检查时,除受检部位外,应使身体的其他部位尽量远离有用线束及其照射部位。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根尖片投照技术: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方便) 2.平行投照技术(成像好,用持片器)1 X线平片检查种类——口内片和口外片2 口内片检查种类——根尖片、5555翼片、5555片等;3 口外片检查种类——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踝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1)患者位置:患者坐在专用口腔治疗椅上,椅座呈水平位,背托呈垂直位,调节椅子高度,使患者口角与术者腋部相平,以利术者操作。
口腔影像学知识点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学内容。
2 早在 1895 年伦琴宣布发现 X 线。
3 根尖片由美国人 C.E.Kells 1896 年4 月或5 月拍摄了美国第一张根尖片。
4 体层摄影技术由意大利 Vellebonna 于 1930 年发明体层摄影机。
5 口腔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 X 线,灰阶超声或 CT 扫描等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或进行治疗的学科,是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
6 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制是,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防治和建立放射防护标准的基础。
7 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⑴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8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 X 线的透过系数,(4)与 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9 X 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 X 线头影测量片等。
10 儿童 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 5°- 10°。
11 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12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
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口腔影像实验报告总结
口腔影像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设备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图像,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口腔影像实验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报告对我所进行的口腔影像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口腔影像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的口腔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解读口腔影像。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为日后的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在口腔影像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口腔影像设备,如X线机、CT机、MRI 等。
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拍摄到不同部位的口腔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设备的操作方法,比如调节曝光时间、选择扫描模式等。
四、实验结果通过口腔影像实验,我们成功获取了一系列的口腔影像。
这些影像清晰可见,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口腔内各个组织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我们对这些影像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发现了一些口腔疾病的病理表现,如龋洞、牙龈炎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正常影像特征,如牙齿的排列、骨骼的形态等。
五、实验心得口腔影像实验是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设备和分析影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口腔影像学。
在实验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1. 设备操作的重要性口腔影像设备的操作技巧对于拍摄到清晰的影像是非常关键的。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如调节曝光时间、选择扫描模式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拍摄到更清晰的影像。
2. 影像分析的复杂性口腔影像在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对影像的分析和解读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在实验中,我发现正确解读影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对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3.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在进行口腔影像实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实验室的其他人员的安全。
比如,在操作X线机时,要注意佩戴防护服、戴上防护眼镜等。
六、结论通过口腔影像实验,我对口腔影像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医口腔影像学考题总结
北医口腔影像学考题总结第一篇:北医口腔影像学考题总结口腔影像学试题总结 06级选择题24个,每个1分,有相当一部分是精品课程里的模拟题上面的。
前几道是英文题干总体来说还好吧。
印象中比较冷僻的有第一题给了四组人名,问哪一个没得过诺贝尔奖填空题16个空,每个一分。
辐射效应剂量的国际单位是(),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是()。
引起颌骨发育异常的辐射剂量为()下颌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放射防护的原则()()()许勒位又叫()问答题7*2 纤维性关节强直和骨性关节强直一般用哪个片位来检查?基本X线表现是什么?颌骨肉瘤的X线表现。
读片题,一共54分。
第一大题主要是看三张片子,上面有箭头指着一些结构,或为正常或为病变,让填空。
第一个片子不知道是邻面龋还是根面龋,答哪个的都有,看着也不太清楚,位置也比较尴尬。
另外一个是根尖周肉芽肿。
第二个片子是以张上颌后部几颗牙的根尖片,有一个牙有充填体,旁边有个低密度区,貌似后来老师说的应该是冠折,还有一个箭头指着上颌窦的骨壁,还有一个好像是喙突。
第三个是一个正常的全口曲面断层片。
指着一些正常的结构,包括硬腭、舌骨、翼突、软腭、上颌窦壁?相当一部分我也不确定,轻拍。
第二大题是一个牙源性角化囊肿的曲面断层片,还是挺典型的。
让描述病变部位、X线诊断、以及诊断依据。
第三大题先是许勒位,后是CBCT,应该是个骨关节病,主要是要描述它的病变特点并作出诊断。
第四大题有两张片子,先是一个腮腺造影的充盈片,后是排空片,有病史描述,题目要求写出两个片位,描述病变特点,作出诊断,应该是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考试时候片子都是放大屏幕上的,一些细节可能看不太清楚,最好能平时把典型表现及常用描述术语烂熟于心,书到考时方恨少啊。
09级选择(1*24)都比较简单,又考了诺贝尔奖的那个。
有个牙根折裂的选不是其表现的我不知道是选有外伤史还是选只发生在后牙。
填空(1*16)辐射效应剂量的国际单位是(),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是()。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在这一段的口腔影像科的学习与实践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医生的角色可不仅仅是白大褂加口罩,背后是满满的责任与使命。
每一张影像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我在这里的收获与感受。
一、影像的魅力1.1 理解与观察刚踏入口腔影像科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些许紧张。
初次接触CT、X光,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这些技术可真是神奇,瞬间可以看到牙齿内部的秘密。
每当看到影像上清晰的骨骼结构,心里那种惊叹之情难以言喻。
学会了如何分辨牙髓炎、根尖病变,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牙医侦探”。
影像就像一扇窗,透视出隐藏在患者口腔深处的问题。
1.2 细节的重要性每一张影像都是一个细致的拼图。
像是破译密码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那些微小的阴影,常常意味着潜在的问题。
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能在影像中发现小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大麻烦,真是一种成就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埋藏已久的宝藏,心里满是欣喜。
二、与患者的沟通2.1 建立信任在影像科,和患者的沟通同样重要。
每一次的检查,患者都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来的。
作为医生,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信任,真是一门艺术。
轻松的聊天,友善的微笑,能够让患者放松不少。
看到他们的眼神慢慢放松,心里也跟着暖暖的。
2.2 解读结果影像结果出来后,向患者解释时,我总是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医学术语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比如,告诉患者有牙周病的时候,我会说:“你的牙齿周围有点炎症,需要我们一起对付它。
”这样,他们就能更容易理解。
看到患者明白了我的解释,眼中露出的安心,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值。
2.3 给予关怀有时候,患者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帮助,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特别是一些需要治疗的病例,患者难免会感到焦虑。
那种时候,我会尽量陪伴他们,耐心解答问题。
毕竟,医生不仅是治病的,更是心理上的支柱。
小小的关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团队的力量3.1 密切合作在口腔影像科,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口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口腔影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包括常规的牙片、口腔全景片、颌骨X线片等。
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牙齿的形态、结构、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到颌骨的形态、结构、骨量、骨密度等情况。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颌骨的三维形态、颌骨骨量及颌骨中的骨质疾病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MRI检查:MRI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髓腔、腺体、血管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口腔超声检查:通过口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囊肿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观察到颌面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可以观察到颌骨骨代谢情况,对于颌骨骨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7. 荧光激光检查:荧光激光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龋齿情况,对于龋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口腔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牙片(Periapical radiograph):牙片是口腔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单个牙齿的根尖周围情况,对于根尖周围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2. 口腔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口腔全景片是一种全景式的口腔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全貌,对于智齿牙胚、阻生牙、牙槽囊肿、颌骨骨质疾病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3. 颌骨X线片(Cephalometric radiograph):颌骨X线片是一种用于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关系及功能等情况的检查方法,对于口腔颌面正畸、颌面外科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4. CT三维重建图像(CT 3D reconstruction image):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将颌骨的三维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口腔颌面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口腔影像诊断学总结要点
e) 照射方式:外照射(多向>单向)、内照射、混合照射。
2.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a) 种系的放射敏感性:进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敏感性越高
b) 不同个体发育时间的放射敏感性:一般规律是敏感性随个体发育过程逐渐降低。植
入前期的胚胎对射线对敏感。
c) 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
优点 缺点
分角线技术 操作简便
拍摄多根牙时,图像变形、失 真明显
平行投照技术 图像较准确、真实地显示牙及 牙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 操作费时,需要用持片夹和定 位装置
正常图像 1. 牙颈部 Burnout 征象 cervical burnout:有时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造成低密
度影像,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部龋混淆。 2. 牙槽骨(牙槽突):正常高度达牙颈部
合翼片 bitewing radiograph 能同时显示上下颌多个牙的牙冠、牙槽嵴顶。 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及穿通的程度, 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确定牙槽嵴顶的破坏性改变。
上颌前部合片 anterior maxillary occlusal radiograph 正常图像能显示上颌前部全貌:切牙孔、鼻中隔、上颌窦、鼻泪管、上前牙、腭中 缝。 常用于观察上颌骨前部骨质变化及乳、恒牙的情况。
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是应特别注意:减少照射时间,进行必要的屏蔽, 提高 X 线的透过稀疏和 与 X 线源保持一定距离四个方面
第四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X 线平片应用最为普遍,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 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 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 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X 线头影测量片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一、口腔影像的基本原理1. 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影像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
X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能够穿透人体软组织,但被骨组织吸收,因此在X线影像中,骨组织呈现为白色,而软组织呈现为灰色。
这使得X线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情况,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2. CT影像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患者全面的三维解剖结构的影像。
CT 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更全面地显示牙齿、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等结构,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MRI影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影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
与X线和CT不同,MRI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对患者没有辐射危害。
MRI影像在显示软组织、神经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三种口腔影像技术各有优势,医生在选择影像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
二、常见口腔影像技术1. 数字X线数字X线是传统X线技术的升级,它通过数字化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计算机显示成数字图像。
数字X线能够在辐射剂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此外,数字X线还能够对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方便医生进行影像诊断和远程会诊。
2. Panoramic X线全景X线是一种特殊的X线技术,它能够在一张影像中显示出患者的全部牙齿、颌骨、颞下关节等结构,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口腔颌面部结构信息。
全景X线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的整体检查和诊断,对于全口牙齿的显示有独特的优势。
3. CBCT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口腔影像技术。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学习的口腔影像科实习阶段,我终于要出科了,心中感慨万千。
回首这段时光,仿佛还记得刚踏入科室的那一刻,既紧张又兴奋,眼前的设备和仪器让我既陌生又充满好奇。
一、初识影像学1.1 理论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理论学习上。
口腔影像学的知识真的挺庞杂的,从基础的X线知识到CT、MRI的应用,每一部分都让我感到新鲜。
有时候,在看着厚厚的书本时,我会想:“这就是我未来工作的基础吗?”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虽然有时有些枯燥,但那种系统性让我慢慢找到了逻辑和联系。
1.2 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才是真正的挑战。
第一次独立操作X光机时,我的手心全是汗。
虽然老师在旁边指导,但我仍然有些紧张,生怕操作不当。
随着不断的练习,我逐渐适应了设备的使用,拍摄牙齿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看到清晰的影像,我心里默默松了一口气,那一瞬间,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临床体验2.1 病例分析在临床方面,我接触了很多病例。
有些病人带着复杂的病史,让我在分析影像时必须认真细致。
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我都忍不住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比如,有一位老奶奶因牙痛来就诊,影像显示她的牙根周围有感染。
我仔细分析后,意识到如果不及时处理,她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影像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与患者息息相关的责任。
2.2 患者沟通和患者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我发现,很多患者对影像检查有些恐惧,尤其是拍CT时的“噪音”让他们心里不安。
我尝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告诉他们这些影像如何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看到患者渐渐放松,我的心里也倍感欣慰。
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信任。
2.3 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一次检查都是多部门协作的结果,从接待护士到放射科医生,大家的配合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尤其是在复杂病例讨论时,集思广益的氛围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才能克服困难。
口腔影像学个人整理
第二章口腔放射生物学动的电磁波。
X线和r射线都是电磁辐射。
或是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这些粒子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
正电的离子。
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态,这一过程称为激发作用。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因素:1)与辐射有关的因素——辐射种类、剂量、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剂量率达到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分次照射,照射方式(内照射、外照射、混合照射)2)与机体有关的因素——种系(进化越高越敏感),不同个体发育时间(;人类在受孕35天对辐射很敏感,常引起先天畸形;育龄妇女应在月经周期第1-10天内进行),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高度敏感的有淋巴组织、骨髓、性腺、腮腺、胚胎组织;中度敏感的有视觉器官、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肺肾的上皮细胞;轻度敏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不敏感的是肌组织、骨组织、结缔组织),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DNA>mRNA>rRNA和tRNA>蛋白质)。
儿童在牙齿未发育完全时接受30Gy以上的放射,牙齿的发育就会迟缓或停止,同时颌骨的发育中心亦受损伤,致使颌骨短小。
成人颌骨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放射性骨坏死。
临床应每年定期检查X线机的性能。
研究表明,在怀孕后的最初3周内对胚胎的照射大概不致引起活产儿的确定性或随机性效应摄全口21张口内片所致的平均骨髓效应剂量为0.142mSv;采用矩形遮线筒拍摄1张根尖片,一张全景片为,一张胸片为0.03mSv。
第三章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放射防护的三个原则、四项注意【三个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人员不超过1mSv)【四项注意】:减少照射时间、屏蔽防护、减少无效射线量、距离防护(甲状腺铅领可减少50%,铅橡胶裙可减少98%)、(100mA以下X线机的机房不少于24平方米,200mA 不少于36平方米。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首先,我们学习了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口腔影像学是指应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进行非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口腔X射线摄影、口腔CT、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技术。
我们学习了不同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不同影像技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其次,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技术。
口腔X射线摄影在口腔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技术要点。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正确的口腔X射线摄影姿势和操作技巧,掌握了常见的口腔X射线摄影位置和角度。
另外,我们学习了口腔CT技术。
口腔CT是一种微创的、非侵入性的口腔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组织和病变的直观展示能力。
我们学习了口腔CT的基本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处理技术。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通过模拟扫描和图像处理,掌握了口腔CT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其他口腔影像技术。
口腔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无创性口腔影像技术,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的显示效果较好。
口腔超声是一种无创性、非放射性的口腔影像技术,适用于颌骨发育和TMJ功能的评估。
口腔电子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和有益。
通过学习口腔影像技术,我对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和病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临床技术。
我认为,掌握口腔影像技术对于我以后的临床工作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们还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参加学术讲座,了解了口腔影像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我们讨论了一些口腔影像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等。
这些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对口腔影像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结起来,口腔影像技术是现代口腔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学习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口腔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影像) 章节重点梳理+必背重点试题口腔影像学是口腔颌面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光、CT、MRI等,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影像学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口腔影像学的主要内容和必须记住的重点试题。
一、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的基础知识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主要是通过采集人体组织的成像数据,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像,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X光、CT、MRI、超声波等。
2. 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的特点口腔颌面部影像技术主要是采用X光成像技术。
X光技术可以对口腔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分析,而且辐射剂量较小,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范围。
3.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检查包括口腔摄影、口内全景片、颅面X线照片、颅颌影像、CT、MRI等。
二、口腔颌面部影像的解剖学结构1. 颌骨及颞骨解剖结构颌骨是口腔颌面部很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着口腔牙齿的牙根和颌骨中的牙槽部。
额骨、上颌骨和下颌骨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骨骼。
2. 牙齿解剖结构牙齿是咀嚼和咀嚼的关键,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口腔黏膜是口腔颌面部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隔离了口腔颌面部其他部位,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影像学疾病与诊断1. 牙齿表面的变异牙齿表面的变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通过口腔摄影和颅颌片来检测到。
2. 牙根病牙根病是一种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不适症状。
它通常可以通过口腔X线片或颅颌片来检测。
3. 常见的骨折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外伤之一,可通过颅面X线照片、CT等来检测。
4. 鼻窦疾病鼻窦疾病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鼻腔和鼻窦囊实验室发生感染导致的。
它通常可以通过X光和CT扫描来诊断。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检查和分析口腔内部的影像,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口腔影像学的重要性。
二、口腔影像学基本概念口腔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影像,并对影像进行解析和诊断的学科。
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口腔影像学有助于发现口腔结构的异常,包括牙齿、根管、颌骨等,并对口腔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三、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照射X射线颇周围组织的吸收情况来获取影像。
常见的X射线技术包括常规X射线、全口X射线、口内X射线等,它们可以帮助检测牙齿的蛀牙、根尖周围病变以及颌骨的病变等。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口腔结构信息。
通过CT可以获取三维的口腔影像,更好地观察牙齿、根管和周围组织的病变。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影像。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对于口腔肿瘤、颌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4.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声波的传播来获取影像。
在口腔影像学中,超声常用于检测颌骨囊肿、颌骨骨折等病变。
四、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正畸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牙齿和颌骨发育情况,辅助正畸治疗的规划和判断疗效。
2. 口腔外科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颌骨囊肿、肿瘤、骨折等病变,指导手术的进行和监测治疗效果。
3. 牙髓病学:口腔影像学对于检测根尖周围病变、根管感染等牙髓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牙体牙髓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蛀牙、牙齿结构异常等病变,指导修复治疗的进行。
口腔影像诊断学总结要点
a) 种系的放射敏感性:进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敏感性越高
b) 不同个体发育时间的放射敏感性:一般规律是敏感性随个体发育过程逐渐降低。植
入前期的胚胎对射线对敏感。
c) 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
反比。人体各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的顺序:1.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
射线分割照射每次 2Gy,累计计量 20Gy,口腔粘膜则出现融合性粘膜炎,急性损伤
不存在累积性效应。
涎腺损伤最早出现口干,腮腺、颌下腺可有疼痛、肿大变硬
人体的浆液性腺泡(腮腺)对放射线高度敏感,而黏液腺泡(舌下腺、小涎腺)相对不
敏感
放射对涎腺功能的影响:流,后期减低
非随机效应(确定效应):到达阈值后悔出现的改变,如咽痛、白内障
第三章 口腔 X 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防护主要的原则 3: 1. 实践的正当性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 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普通人员不超过 1mSv
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是应特别注意:减少照射时间,进行必要的屏蔽, 提高 X 线的透过稀疏和 与 X 线源保持一定距离四个方面
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成人颌骨接受总剂量超过 65Gy 照射时,可发生颌骨
坏死,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
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发生放射性
骨髓炎 随机效应:使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致癌及遗传性疾病
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交织——X 线:颗粒状 下牙槽——密质骨厚,松质骨少,骨小梁网状——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 密度影 3. 骨硬板 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骨白线。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条状 影像。 4. 牙周膜: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条状影像,厚度约 0.15-0.38mm,宽度均 匀一致 5.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 6. 上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翼钩、翼板 7. 下颌切牙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 8.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常见:颏孔 9. 下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下颌股外斜线、下颌管、下颌骨下缘
口腔影像复习
心脏左房增大X线表现:主要向后、右、左、上四个方向增大。
后前位:1.右心缘双弓影;2.左心耳和肺动脉段突出;3.左支气管抬高。
右前斜位和左侧位:1.左心房突出;2.食管向后上移位。
心脏左室增大X线表现:主要向后、向左、向下增大。
后前位:1、心尖向下延伸,左侧横隔下移;2、相反搏动点上移;3、左室段增大、延长。
左侧位和左前斜位:心后间隙变窄或消失。
中央型肺癌X线、CT: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
X线表现:间接征象:1.局限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炎;3.肺不张。
直接征象:1.肺门肿块;2.支气管造影及体层摄影可显示肿瘤侵及支气管的改变。
CT:1.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狭窄闭塞;2.肺门肿块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3.纵隔侵犯;4.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X线分型和表现:分为: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
X线表现:增生型:癌瘤成块向腔内生长;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胃壁僵直,蠕动消失;贲门、胃底区病变可在胃泡内显示软组织肿块。
溃疡型:癌瘤表面形成大而浅的溃疡;龛影突于胃轮廓内(腔内);龛影呈盘状、半月状、边缘不规则;环堤(龛影周围透亮带)隆起粗厚,内有指压迹、裂隙征;(上述龛影+环堤称半月综合征)附近粘膜粗糙杵状,环堤外中断。
浸润型:癌瘤浸润胃壁各层;局限浸润: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狭窄;胃体呈葫芦状;胃窦呈漏斗状;胃壁双重阴影;弥漫浸润:胃腔整体狭窄,胃壁僵硬无蠕动,呈皮革囊状,粘膜皱襞平坦消失,排空快。
良恶性骨肿瘤X线鉴别: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性移位,无转移;局部骨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分界清晰,边缘锐利,皮质变薄,但保持其连续性;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周围软组织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其边缘也清楚。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骨质呈浸润性骨质破坏,病变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可有中断;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被肿瘤侵犯破坏;多长入软组织形成软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牙齿影像知识点总结
牙齿影像知识点总结牙齿影像学的常见技术牙齿影像学的常见技术包括X射线、CT、MRI等。
X射线是最常用的一种牙齿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牙齿的结构、牙根的形态和位置、牙齿周围的骨骼情况等。
X射线有两种常见的技术,分别是常规X射线和数字化X射线。
常规X射线是将牙齿置于X射线的影像胶片上,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观察牙齿的结构;数字化X射线则是将牙齿的影像数字化处理,可以进行电脑图像处理和存档。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得图像的技术,C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的牙齿影像,可以观察牙齿内部的形态和情况,对于复杂的根管治疗和牙齿拔除手术等有很大的帮助。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技术来获得图像的技术,相比于X射线和CT,MRI对于软组织的成像更为清晰,可以观察到牙齿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对于颌面部的肿瘤、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牙齿影像学的应用牙齿影像学的应用包括牙齿相关疾病的诊断、牙齿的治疗规划和监测治疗效果等。
通过牙齿影像学可以对牙齿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如牙齿的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炎等,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到病变的范围、位置和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牙齿影像学也可以用于牙齿的治疗规划,如牙齿拔除、种植手术、根管治疗等,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牙齿的形态和周围的骨骼情况,为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此外,牙齿影像学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根管治疗后的效果评估、种植牙后的植入体位置和稳定性评估等,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到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牙齿影像学的解读牙齿影像学的解读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解读常规X射线时,医生需要考虑牙齿的形态、牙根的形态和位置、牙齿周围的骨骼情况等,通过测量骨骼密度和观察影像的细微变化来判断是否有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ORAL &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任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象第一节口内片(intraoral film and the normal signs)一根尖片(radiciform film)1 适应征:牙体,牙周及根尖病变2 正常表现(1)牙体结构(dental structure)enamel 高密度dentin 较高密度cementumpulp cavity 增龄性变化;生理病理性变化—继发牙本质;髓石;髓腔及其变化。
(2)牙周结构(periodontal structure)牙齦(gum):不显影牙槽骨(alveolar process)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高密度,连续性好骨密质—颌骨外周骨松质—骨小梁结构。
上颌呈颗粒状;下颌呈网状注意:牙槽嵴顶,前牙为▲,后牙为梯形;牙槽嵴顶距牙颈的距离约为1㎜。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0.15-0,38㎜(3) 其他颌骨解剖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窦,颧突,喙突,上颌结节,翼钩;颏棘,营养管,颏孔,外斜线,下颌管(3)牙胚及乳牙颌骨内,外周有致密的圆型线状影,不同时期牙胚影,牙根发育未完善时呈喇叭口样,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
二牙合翼片(Bitewing film)1 适应征:邻面龋,髓石,充填物边缘情况及早期牙槽突的变化。
2 表现:上下牙冠几牙槽嵴顶形态。
三牙合片(Occlusal film)(一)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xillary1 适应征:上颌前部骨质,前牙区病变2 表现:上前牙,上前牙牙槽骨其他结构扑:腭中缝,鼻腔,上颌窦(二)occlusal film of posterior maxillary1 适应征:上颌后牙及牙槽突骨质2 表现:后牙牙体牙槽突其他结构:上颌窦,鼻腔(三)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ndibular1 适应征:下颌前牙,前牙区骨质病变2 表现:下前牙,营养管,颏棘,下颌下缘(四)Transection occlusal film of mandibular1 适应征:下颌埋伏牙,口底异物,颌下腺导管结石,骨折移位,下颌骨膨胀性病变。
2 表现:下颌体下颌牙断面颏棘,舌及口底软组织影(五)Transection 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xillary at incision position上颌前部阻生牙的定位第二节口外片及正常表现(Extrabuccal film and the normal x-ray manifestation)一华氏位片(water`s position film)1 indication 上颌窦病变:骨折及肿瘤颧骨病变颧弓病变眼眶区病变2 normal manifestation上颌窦颌间间隙及颧骨下缘与上颌窦外侧壁外的连续性颧骨及颧弓眼眶外侧壁及下壁二颧弓位片(zygomatic arch position film)1 indication颧骨,颧弓占位性病变及外伤2 normal manifestation颧骨颧弓呈弓型三下颌骨升枝切线位1 indication升枝膨出性病变,增生及破坏性病变2 normal manifestation 颌间间隙清晰升枝内外侧整齐,连续性好四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schuller position)1 indication髁突骨折、关节脱位、关节先天畸形髁突肿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 normal manifestation关节间隙:上间隙较宽;前间隙最窄;下间隙较窄髁突:椭园形,密度高,表面连续整齐开口位时,髁突位于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关节结节,关节凹:关节结节高度:7mm,斜堵54°关节凹表面致密,连续五、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摄片1 indication 张口受限患者2 normal manifestation 同侧位片六、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片(根尖片水平移位投照定位法)及上颌前部切牙横断牙合片是确定上颌埋伏牙的有利片位。
定位片投照方法:先拍平片,并确定参照牙,然后改变水平角度(一般为15度)拍片。
阅片:以参照牙为准,埋伏牙移位程度大者,说明其位于唇侧,埋伏牙移位程度小者,说明其位于腭侧。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一、曲面体层片(pantomography)1 indication上颌体层下颌体层全口牙摄影上颌骨折下颌骨折牙周病上颌骨肿瘤下颌肿瘤龋病牙断根与上颌窦的关系炎症乳恒牙交替关节强直牙根形成情况下颌骨形态变异阻生牙相关阻力2 normal manifestation髁突,关节间隙:升枝后缘,下颌体下缘;下颌管,颏孔;下颌牙体及牙周结构清楚;上颌窦低密度影,窦底形态上颌牙体及牙周结构清楚上颌结节,喙突及颌间间隙清楚第四节普通造影检查第五节数字减影造影术第六节普通造影检查CT、MRI、ULTRA SONIC(自学)CT、MRI、ULTRA SONIC(自学)牙及牙周疾病X-ray diagnosis of dental and periodontal disease第一节龋病(caries)1、浅龋(superficial caries)位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常用牙合翼片检查邻面浅龋圆弧形、低密度、边缘欠光滑2、中龋(intermedicate caries)位于牙本质浅层口大,圆弧形低密度影;髓腔内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3、深龋(deep caries)位于牙本质深层,或以与髓腔相连巨大龋洞,低密度影齲洞与髓腔密切相关4、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位于充填物或嵌体的四周充填物或嵌体的周维有线性或不规则低密度影第二节牙髓病(disease of pulp)一、临床上牙髓病摄X片的目的及意义1 了解牙髓钙化及牙内吸收情况2 了解髓腔(根管)及根尖孔发育情况,以利于确定治疗方案。
3 了解牙隐裂,邻面龋,畸形中央尖等病因引起的牙髓病,以利于治疗。
二、牙髓钙化性变(pulp calcification)1 局限性钙化――髓石(pulp stone)位于髓腔(室),圆形,高密影或针形2 弥散性钙化――髓腔闭锁(钙化)无髓腔结构或髓腔完全消失三、牙内吸收(dental internal absorption)1髓腔影扩大,且无明显髓腔形态。
2根管不规则增宽(根折时根管规则性增宽)3伴有根尖病变(如根尖组织不同程度吸收)第三节根尖组织疾病(disease of periapical tissue)一、急性根尖周炎(acute periperiodontitis)1、急性浆液期――无明显改变2、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根尖周不规则低密度影二、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1、慢性根尖脓肿(chronic periapical absocess)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骨白线,外周可伴有骨质增生。
2、根尖肉芽肿(periapical granuloma)根尖周低密度影,圆或椭圆,周界清,无骨白线。
3、根尖囊肿(periapical cyste)根尖周低密度影,圆或椭圆,边界青且规则,骨白线明显(伴感染时,白线消失)三、致密性骨炎(condensing ostitis)根尖区骨小梁增粗,密度增加,骨髓腔消失。
根尖牙周膜增宽。
四、牙骨质增生(hypercementosis)牙根粗大、密度增加;牙周膜间隙变窄,有时消失。
五、牙骨质(cementoma)早期病变:根尖牙骨质破坏,导致低密度影。
中期病变:部分牙骨质或球形牙骨质小体形成,导致低密度影及钙化影。
成熟期病变:高密度钙化团影,周边有线性投透射影;牙周膜间隙及骨硬板清楚。
第四节牙周病(disease of periodontal tissue)一、牙周病的共同特点1、X片位选择牙合翼片位:用以观察早期牙周炎牙槽脊骨质吸收情况。
根尖片:用以观察牙槽骨的整体吸收情况。
采用平行长焦距投照法较好。
曲面体层片:观察上下牙槽骨的吸收情况。
2、X线片在牙周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观察牙槽骨吸收类型水平吸收:如成人单纯性牙周炎。
上部牙槽脊吸收缺失。
垂直吸收:牙齿一侧或一面的牙槽骨垂直向不均匀吸收,呈楔形、角形、弧形。
混合型吸收:以上两种皆有。
如青少年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程度轻度:吸收达根长的1/3中度:吸收达根长的2/3重度:吸收大于根长的2/3了解牙周病的发展趋势活动期:牙槽骨吸收为主。
骨硬板不清,骨纹理紊乱且稀疏。
牙周间隙增宽,可伴有根吸收。
静止期:骨质吸收的边缘整齐,光滑。
骨皮质密度增强。
骨纹理增加、增粗。
牙周间隙变窄。
结合临床了解骨内袋类型二、成人牙周炎1、单纯性成人牙周炎:骨水平吸收吸收程度达1/3—1/2骨皮质变化不明显古松质上部吸收快牙周膜间隙变化不明显2、复合型成人牙周炎:复合型骨吸收吸收程度达1/3—3/3骨皮质吸收古松质紊乱、密度减低牙周膜间隙增宽;或消失龈下石明显三、青少年牙周炎全口或多数牙的牙周组织改变:变性坏死、吸收牙槽脊变化:垂直吸收为主的混合性吸收,且程度大骨皮质密度减低、模糊不清骨松质疏松,密度减低牙周膜间隙增宽或消失局限型者,上述改变仅局限于个别牙第五节牙体损伤(dental trauma)一、牙外伤1、牙脱位完全性脱位:牙周膜间隙增宽;或牙缺失嵌入性牙脱位:牙周膜间隙消失,伴有牙槽突骨折2、牙折冠折:牙冠区不同方向的线性低密度影,规则或不规则。
根折:根部低密度线性影,牙骨质连续性中断冠根折:线性低密度影贯穿牙冠及牙根二、楔状缺损(wedge-form defect)三角形低密度影。
用以了解楔状缺损与髓腔的关系。
第六节牙根折裂多为纵裂;根管变宽甚至牙根分离;伴根尖吸收及牙槽突吸收。
第七节牙齿发育异常(tooth dysplasia)一、牙体形态异常1、畸形中央尖早期:圆锥形牙尖及髓角。
晚期:圆锥形牙尖及髓角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根尖低密度影(牙根发育不全)2、畸形舌侧窝、舌侧尖、牙中牙3、融合牙牙冠融合:牙冠影融合在一起,牙根分开压根融合:牙根影融合在一起,牙冠分开冠根融合:牙冠牙根影融合在一起――巨大牙4、牙根异常:了解牙根的数目和形态二、牙齿结构异常1、牙釉质发育不全釉质层变薄釉质密度减弱,或缺损邻接点消失其余牙体及牙周组织正常2、乳光牙本质牙本质密度减低釉质剥脱、牙冠短小、牙周间隙增宽髓腔变窄或闭塞三、牙齿数目异常1、多生牙:数目增加,锥形,且小2、先天性缺失:相应解剖区无牙结构;牙数目减少四、阻生牙(impacted teeth)拍片目的1、确定阻生牙的位置,必要时拍定位片2、确定组生牙的方向3、组生牙的健康状况4、阻生牙形态(包括根的数目及形态)5、与邻牙的关系及邻牙的健康状况6、骨组织的情况第6章颌面骨炎症讲稿概述概念: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