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十个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孩子沟通的十个步骤

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大概办法是什么。很多时候家长跟孩子沟通不好,是因为家长自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无法体会孩子的感受,也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于是就以“家长意志”代替“理性思考”。糊涂又脾气暴躁的家长,遇到一个执拗的孩子,沟通的结果当然是孩子受苦,家长抱怨。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孩子不喜欢预约的谈话。家长想谈的时侯,孩子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如果我跟孩子沟通两个小时,那么有一个小时是我在听孩子说,半个小时我跟孩子在讨论,多分钟我来表达对孩子的要求。这样讨论的结果。孩子感觉不到是我在提要求,而是他自己有了新的目标和行动方法,自己要努力了。这样的沟通效果就成为“孩子自己要努力学”,就能达到沟通目的。

二、听孩子的表达。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

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注意,记住了,家长是“倾听”,绝对不要拿出家长的架子来居高临下打断孩子的表达。你是一个听众,在这个阶段,你不要做任何评价。网上的一个小故事。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去学校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能讲话。

气愤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嘲笑了我一番,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中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

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倾听"的重要意义。

三、边听边应答。尊重孩子的表达,不要打断孩子的叙述。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一边听一边应答。与孩子沟通,不要急于谈自己的意见,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边听边点头,边附和孩子的观点,除非是完全错误的,一般要附和一下。即使是明显错误的,也要等孩子说完后再表达。西方有句谚语: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四、认同孩子的一般观点,同情孩子的遭遇,家长耐心的引出希望解决的“问题”。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奖赏。如果孩子和父母谈话时受到批评,他会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奖励而是惩罚,这将伤害他继续与父母直接交流的积极性。孩子没有很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对待生活学习生活上的很多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孩子的观点一般是片面的。这样“片面的”观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历程,家长绝对无

法代替。“绝知此事要躬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孩子必须要经历长过程。所以,对待这些片面的观点,家长应该理解、引导,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个人遭遇也会因为没有生活经验而倍感困惑,这时向家长倾诉,是想得到理解和安慰。孩子的遭遇和感受在成人、家长眼中看来是幼稚、无聊、甚至可笑的,但是,孩子本身的感受是慎重、执着的。比如,跟小朋友的一个小误会,家长看来无所谓,不就是两个小屁孩在闹不愉快么,过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就是天大的困难了。家长在倾听的时候,在恰当的时机引出早就预备好的“谈话问题”。家长只要预先有准备,总能找到机会谈论“问题”。比如,从孩子与同桌说话,谈到老师的态度,谈到课堂记忆的内容,顺便就谈到“学过的知识怎样不会忘记”。再比如,通过爸妈在厨房的工作,谈到“统筹安排时间”的问题,怎样做事情效率高,顺便就会谈到作业时间问题。

五、共同分析不同观点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在观念和意见上存在差异。比如,家长认为先做好作业再吃饭,可是孩子认为先吃好饭,再休息一会,然后做作业比较好。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晚上9点以前回家,而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晚一点回来。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差异,沟通就难免失败。再比如,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再提高一点,孩子没有这样的感觉,只是顺口答应家长的要求,并不会付诸实施。这些差异为家长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以便重新思考原有

的教养方式和限制措施,与孩子一起商议和制定新的制度,从而帮助孩子发展有用的社会技能。家长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这些观点的原因,也要引导孩子明确表达出自己观点,还要说出孩子自己观点的原因。如果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大,一时难以协调,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期望,耐心地进行解释,从而使差异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冲突。六、互相讨论,如果你跟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恭喜你,那就直接进入第八个环节;如果观点不一致,那就从第六个环节继续进行吧。当家长把自己观点说出之后,要说出支持观点的事实根据。比如,家长提出要求“你下次数学要考85分”,就要同时说出这样要求的理由,“只要你计算准确,计算题不丢分,就可以达到这个成绩了。”这时应该引导孩子就家长的观点以及理由说出孩子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家长与其自己表达观点和理由,不如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孩子就会表达自己观点。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自己有了目标和计划”,学习动力将会激发出来。比如上边的那个例子,家长引导孩子说出“怎样改变计算错误”,并且与孩子一起讨论“改变计算错误”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七、找到共同感受,在家长与孩子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要不断找到共同的感受。家长要体会孩子面临困难时的感受,孩子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帮助,而不是有人来告诉他做错了。需要有人来体会他的郁闷尴尬,而不是嘲笑他的失败。家长找到跟孩子的共同感受,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