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商店》
幼儿园小班商店教案

幼儿园小班商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商店的基本知识,认识商品、价格、货币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商店:让幼儿观察商店的环境、布局和商品种类。
2. 商品分类:教幼儿将商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食品、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
3. 认识价格:让幼儿了解价格的概念,学会读取商品价格标签。
4. 货币认识:教幼儿认识人民币,了解不同面额的货币。
5. 购物体验:组织幼儿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消费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商店、商品、价格和货币等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读取价格标签,正确使用货币进行购物。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商店环境,培养观察力。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参与模拟购物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法:通过商店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商店环境的图片、商品模型、价格标签、货币等教具。
2. 经验准备:让幼儿提前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和价格。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补充。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教师展示商店环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商店、商品、价格和货币等基本概念,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商品分类: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商品,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4. 价格学习:教师出示商品价格标签,教幼儿学会读取价格,认识价格概念。
5. 货币认识:教师展示不同面额的货币,教幼儿认识并了解货币的使用。
6. 购物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拓展幼儿的消费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商店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商店教案

幼儿园小班商店教案第一章:认识商店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商店的基本概念,知道商店是卖东西的地方。
2. 帮助幼儿认识商店中的常见物品,如水果、玩具、衣物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商店的概念,展示商店的图片,让幼儿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商店。
2. 带领幼儿观察商店中的物品,引导他们说出物品的名称和用途。
3. 通过游戏让幼儿模拟购物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章:学习货币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硬币,了解硬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硬币进行购物。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幼儿展示不同面值的硬币,让他们认识并说出硬币的名称。
2. 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用硬币购买物品,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3. 设计一些数学题目,让幼儿运用硬币进行计算,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
第三章:购物礼仪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购物时的基本礼仪,如排队、不打闹、礼貌用语等。
2. 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 帮助幼儿学会在商店中与别人友好相处。
教学内容:1. 讲解购物时的基本礼仪,让幼儿知道在商店中应该如何行为。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购物场景,引导他们实践所学礼仪。
3. 设计一些情景题,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第四章:学会感恩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感恩的概念,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动。
3. 帮助幼儿学会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讲解感恩的概念,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感激的人和事。
2. 通过故事和实例让幼儿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3. 设计一些活动,让幼儿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第五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帮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1.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说出保护环境的方法。
幼儿园角色游戏《商店》

主题名称:《商店》
预设目标:
1.知道超市里的物品以及种类,及知道卖东西的是营业员。
2.当顾客的时候要有礼貌。
3.能大胆地表演,突出各人物特征,学会与同伴积极交往。
4.提高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次:10月3日下午
主题由来:通过这段时间来幼儿对于各角色的模仿有了较好的认识。在小吃店的游戏中延伸出了超市。超市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孩子们能从超市里获取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里面的各种角色及道具幼儿兴趣点高。因此我们开展此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好地将生活经验结合到角色游戏中来。
师:今天游戏你想当什么?(按幼儿意愿教师给他戴上挂饰,并分好组。)
二、过程指导:
(一)爱护玩具,不争抢玩具。
Hale Waihona Puke (二)同伴间友好相处。(三)听到音乐要把玩具送回家。
(四)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适时进行指导。
(五)幼儿游戏,教师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并指导幼儿游戏。
(六)引导幼儿按角色进行游戏,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进行交流,不抢别人的玩具。用音乐提示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表演顾客的幼儿先熟悉购物的程序。
2.材料投放:
(1)商店——各种商店物品:电脑、货柜、多种多样的食品、各种玩具、冰柜、冰棒等冷饮食品、塑料袋、纸币、服务员卡片、玩具、等;
(2)小吃店——桌椅、餐具、炊具、灶具、各种食品等;
(3)娃娃家——煤气灶等厨房用具玩具,玩具水果、面条、青菜等,玩具娃娃;
第二次活动,幼儿对超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能较好地使用对话问候语。超市里的营业员能按类摆放物品。收拾游戏材料时有更多的小朋友参与。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商店的基本概念和商店中各种角色的职责。
1.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商店场景图、角色卡片、商品卡片、购物车等。
2.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商店场景,包括货架、收银台、顾客区等。
2.3 人员准备:邀请几位家长或老师扮演商店员工和顾客。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商店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商店中的物品和角色。
3.2 角色分配: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店员、顾客)。
3.3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商店中的购物过程。
3.4 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第四章:活动拓展4.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4.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商店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商店中各个角色的意义。
4.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创意活动,如绘制自己设计的商店或制作商店广告。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2 收集幼儿在小组讨论和创意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活动延伸6.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实体商店,观察商店中的角色和购物流程。
6.2 社区参与:组织幼儿参观社区附近的商店,了解商店的经营活动和各个角色的职责。
6.3 角色游戏竞赛: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竞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向幼儿讲解商店的基本概念和购物流程。
7.2 示范法:教师或家长扮演商店角色,为幼儿示范购物过程。
7.3 情境教学法:创设商店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商店角色和购物技巧。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商店角色游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商店的基本知识,如商品分类、买卖流程等。
3. 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4.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学会整理商品、保持商店卫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商店模型、商品模型、货币模型、购物清单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模拟商店环境,包括货架、收银台、购物区等。
3. 材料:纸、笔、剪刀、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模拟商店,引导幼儿观察商店的布局、商品的分类等。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商店的基本知识,如商品分类、买卖流程等。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过程,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4.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购物心得,引导幼儿总结商店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实体商店,加深对商店的认识。
2. 区域活动:设置商店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商店角色游戏。
3. 创作展示:组织幼儿绘制自己设计的商店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商店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商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商店角色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定期召开教师会议,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案内容。
六、活动内容1. 学习商品分类: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商品,如食品、玩具、衣物等,并讲解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2. 学习货币知识: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面值的货币,如人民币、硬币等,并教授幼儿如何进行找零。
3. 购物模拟: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过程,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商品和货币知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商店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商品分类和货币使用。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商店的基本概念和购物流程。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数学和计算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商店场景布置:包括商店招牌、商品展示架、收银台等。
2. 角色卡片:包括店长、店员、顾客等。
3. 商品卡片:包括水果、蔬菜、零食等。
4. 购物清单和货币卡片。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商店的基本概念和购物流程,引导幼儿观察商店场景和角色卡片。
2.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商店角色(如店长、店员、顾客)。
3. 角色扮演:每组根据角色卡片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购物活动。
4. 购物环节:顾客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商品,向店员询问价格和数量,进行计算和支付。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购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商品价格、支付方式等。
四、活动延伸:1. 创意扮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商店角色和购物场景。
2. 数学计算:教师提出购物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问题。
3.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购物清单、货币计算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如角色扮演、社交能力等。
2. 收集幼儿的创意作品,如商店角色、购物场景等。
3. 评估幼儿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进步。
六、活动材料:1. 商店场景布置材料:商店招牌、商品展示架、收银台等。
2. 角色卡片:店长、店员、顾客等。
3. 商品卡片:水果、蔬菜、零食等。
4. 购物清单和货币卡片。
5. 计时器。
七、活动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顾商店的基本概念和购物流程。
2. 讲解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将要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 分配角色,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4. 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角色卡片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购物活动。
5. 购物环节:顾客根据购物清单选择商品,向店员询问价格和数量,进行计算和支付。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商店》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商店(角色游戏区)年龄班:小班观察:商店开张了,第一次游戏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参加,她们对新游戏区都很感兴趣。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提着篮子、拿着钱包都来到商店,围在了收银台前。
靖宇在商店柜子里拿了一瓶王老吉走了。
两位售货员面对这些顾客有些不知所措,两个人都不说话,一会儿看着老师,一会儿看着顾客。
盺媛对着我说:“他们好挤啊!”过了一会儿,李杰小声地问:“你要买什么?”羽辉说:“我要买苹果。
”李杰转身把柜子里的苹果,递给羽辉,羽辉拿起苹果走了。
一旁的盺媛也学着李杰的样子开始问:“你要买什么?”金彬说:“我要吃棒棒糖。
”盺媛在货柜中没找到,说道:“我们没有棒棒糖。
”金彬说:“都没有我喜欢的棒棒糖,不好玩!”(物品按糖果类、蛋糕类、饮料类、水果类分类摆放,便于售卖)新创设的商店前排起了两条队伍,变得有秩序了。
茵岑提着购物篮到了售货员面前,售货员立嘉马上说:“欢迎光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蛋糕。
”“好的。
”转身指着蛋糕问:“你要这个吗?”茵岑说:“我要红色的。
(商店前有秩序的队伍)(幼儿使用雪花片当游戏货币)分析:幼儿的游戏热情很高,加之有了一定购买经验,在交往、语言表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售货员能大胆主动有礼貌的用角色语言与顾客进行互动交流,角色意识逐渐增强。
扮演顾客的幼儿能尝试使用教师放在钱包里暗示性的钱币——雪花(幼儿按照购物单点数物品)(收银台桌面上堆满顾客归还的商品)分析:幼儿带着购物单进商店购物,并根据购物单上的标识用角色语言与售货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购物需求,幼儿社会化语言得到了发展。
“购物单”设计生活化的图形标识和数字直观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在看一看,找(新增透明塑料盒、面包夹)(师幼共同制作收纳筐)游戏推进四:(顾客购买商品,售货员打包蛋糕)(售货员制作糖果)分析: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很容易被别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不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两名售货员同时离开商店,教师应帮助幼儿通过思考与协商解决问题。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

商店角色游戏小班游戏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商店的基本概念和商品种类1.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购物交流1.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4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商店道具(商品、收银台、购物车等),货币卡片,角色卡片2.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模拟商店环境,包括商品展示区、收银台、购物区等2.3 人员准备:邀请家长或教师扮演商店员工,协助幼儿进行游戏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商店的基本概念和商品种类,引导幼儿观察商店环境3.2 游戏规则说明: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包括购物流程、支付方式等3.3 角色分配: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顾客、收银员等)3.4 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幼儿根据角色卡片进入商店进行角色扮演3.5 游戏进行:幼儿在商店中进行购物活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完成交易3.6 游戏总结: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总结,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商店游戏,记录购物过程4.2 主题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与商店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商店广告、设计商品等4.3 社区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实体商店,了解商店运营模式,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5.2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5.3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商店游戏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6.2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游戏难度和节奏6.3 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机会6.4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教育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购物知识7.2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7.3 采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7.4 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八章:活动调整8.1 根据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兴趣,适时调整游戏内容和难度8.2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8.3 定期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8.4 结合幼儿的反馈和家长的建议,不断优化活动方案第九章:活动评估与反馈9.1 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9.2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9.3 收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进步9.4 教师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活动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第十章:活动后续10.1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进行商店角色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10.2 开展与商店相关的主题活动,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领域10.3 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活动经验和成果,增进家校合作10.4 定期进行教案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解析本文详细编写了一个针对小班幼儿的商店角色游戏教案,包含十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商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商店,角色游戏区,年龄班:小班饭前自由活动时间,几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整理近期收集的废旧材料。
李杰看到了一个手提包,兴奋的跑来跟我说:“老师,我妈妈也有一个这样的包包,用来装钱和手机。
”我问道:“那我们可以用这个钱包干什么,”李杰一脸自豪的说道:“钱包游戏当然装钱啊~我当爸爸的时候就可以拿着钱包去买东西了~”其他小朋友听到了,也来源围着我们兴奋的说着最近跟着爸爸妈妈买的好吃的,好玩的。
显而易见,幼儿已经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有了同外部交往的欲望和需要。
于是,在师幼共同讨论下,将班级其中一家“娃娃家”调整成为“商店”。
通过师幼共同的环境创设诱发幼儿自发自主地进行游戏。
1、对活动感兴趣,能积极主动的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2、初步了解购物流程,能用角色语言进行预期购物或售卖。
目标 3、初步建立并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能主动的使用礼貌用语与顾客进行交图流。
片1、柜子、收银机、钱包、购物篮、帽子、材料旺仔牛奶、水果、蛋糕、玩具等商品; 投放 2、创设“商店”角色区角。
游戏角色扮演,在商店游戏中买卖物品。
玩法, 游戏推进一 :观察:商店开张了,第一次游戏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参加,她们对新游戏区都很感兴趣。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提着篮子、拿着钱包都来到商店,围在了收银台前。
靖宇在商店柜子里拿了一瓶王老吉走了。
两位售货员面对这些顾客有些不知所措,两个人都不说话,一会儿看着老师,一会儿看着顾客。
盺媛对着我说:“他们好挤啊~”过了一会儿,李杰小声地问:“你要买什么,”羽辉说:“我要买苹果。
”李杰转身把柜子里的苹果,递给羽辉,羽辉拿起苹果走了。
一旁的盺媛也学着李杰的样子开始问:“你要买什么,”金彬说:“我要吃棒棒糖。
”盺媛在货柜中没找到,说道:“我们没有棒棒糖。
”金彬说:“都没有我喜欢的棒棒糖,不好玩~”观察一脸不高兴地提着空篮子回家了……第一次游戏在忙碌拥挤中结束。
分析(商店开张啦~) (商店前围满了顾客)分析:在师幼共同创设“商店”环境后,幼儿自发的进行游戏。
但由于小班幼儿缺乏开“商店”的经验准备及购物经验不足,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如:售货员胆怯甚至不懂如何跟顾客交流;顾客随意拿走物品,买东西时不会排队,缺乏购物经验;商店中物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的需求。
在游戏中,李杰主动跟顾客交流,询问顾客需要购买什么物品时,盺媛看到了也模仿着李杰开始了与顾客交流。
幼儿这种通过观察、互相模仿,学习同伴的经验,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发现幼儿对新游戏“商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因为缺乏经验及材料不足而无法产生游戏情节时,我提供了以下支持:1、知识经验方面:针对幼儿经验缺乏的情况,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给幼儿看图片、视频等手段来丰富,使幼儿了解购物时要遵守秩序,付完钱才能把物品带回家,明确了游戏规则。
2、家园合作方面:通过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商店并购物,进一步明确商店购物的流程,并让幼儿有目的地去了解售货员的工作内容,了解售货员如何与顾客交流、调整如何跟顾客打招呼,帮助幼儿明确售货员职责,丰富游戏情节。
推进3、活动材料方面:针对活动中材料单一、不足的问题,与幼儿讨论:“你们想(附在商店里买到什么,”并进行统计,最后师幼共同收集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图) 有效的分类、整理,帮助幼儿明确分类的概念。
(物品按糖果类、蛋糕类、饮料类、水果类分类摆放,便于售卖) , 游戏推进二 :观察:新创设的商店前排起了两条队伍,变得有秩序了。
茵岑提着购物篮到了售观察货员面前,售货员立嘉马上说:“欢迎光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蛋糕。
”分析立嘉答道:“好的。
”转身指着蛋糕问:“你要这个吗,”茵岑说:“我要红色的。
”立嘉拿了一块草莓蛋糕,放进茵岑的购物篮里,说到:“给你,给我钱啊。
蛋糕一块钱。
”茵岑打开钱包,将一块雪花片放到立嘉手中,“给你~”“再见~”顾客妮妮进到商店,售货员子萱有礼貌的问道:“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妮妮提着购物篮一直不说话。
售货员又问了一遍:“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妮妮说:“蛋糕。
”子萱拿了一块三角形的蛋糕交给妮妮,妮妮摇摇头。
子萱又换了一块蛋糕交给妮妮,妮妮还是不满意。
售货员子萱都急坏了,冲着我说:“老师,她不要我拿的蛋糕。
”我说:“你店里除了这种三角形蛋糕,还有别的蛋糕吗,”子萱马上就问妮妮:“那你要圆形的蛋糕吗,有草莓和葡萄的,你要哪一个,”妮妮小声地说:“我要圆圆的草莓蛋糕。
”(商店前有秩序的队伍) (幼儿使用雪花片当游戏货币)分析:幼儿的游戏热情很高,加之有了一定购买经验,在交往、语言表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售货员能大胆主动有礼貌的用角色语言与顾客进行互动交流,角色意识逐渐增强。
扮演顾客的幼儿能尝试使用教师放在钱包里暗示性的钱币——雪花片,进行购物,这是幼儿象征性思维的表现。
在游戏中,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水平差异性,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较弱,不敢也不善于描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影响了角色之间的交流。
教师可提供适当帮助,以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1、游戏结束后,请有用到雪花片的幼儿介绍使用经验。
2、活动材料方面:针对小班幼儿不会说和不敢说的问题,我在娃娃家中设计并投放“购物单”,“购物单”上有很多生活化的不同类别的商品标志及代表数量的小圆点。
3、活动目标方面:增加“会手口一致正确点数数量5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4、通过拍摄视频并请幼儿观察、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并尝试解决问题。
推进(附图)(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化的图形标识和数字的“购物单”) , 游戏推进三 : 观察:游戏一开始,顾客们提着购物篮,按着购物单进行购物,游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顾客紫宸把购物篮放在收银台上,拿出购物单,对售货员说:“你好,我要一个苹果,一瓶可乐,还有两块圆形的蛋糕。
”然后把购物单交给售货员,售货员接过购物单说道:“好的”,转身拿出两块蛋糕,又去拿苹果,手不够用,就把蛋糕放在地面上,再去货架上拿了一个苹果,最后一起抱着放在桌面上。
顾客紫宸一边往购物篮里装东西一边说:“一个苹果两个圆形蛋糕,我的可乐呢,你没拿给我啊,”售货员又看了看购物单说道:“忘记了,忘记了”转身拿出一瓶可乐交给紫宸,然后对着物品数着:“1、2、3、4,没错了,给我四块钱”。
顾客紫宸一边拿钱一边小声嘀咕:“你刚刚还把我的蛋糕放在地板上,那样很脏的。
”游戏结束了,收银台桌面上堆满顾客们归还回来的物品,两位售货员花了很长的时间将物品一件件放回货柜。
他们对我说:“老师,好多东西,好累啊~”观察分析(幼儿按照购物单点数物品) (收银台桌面上堆满顾客归还的商品)分析:幼儿带着购物单进商店购物,并根据购物单上的标识用角色语言与售货员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购物需求,幼儿社会化语言得到了发展。
“购物单”设计生活化的图形标识和数字直观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在看一看,找一找,数一数的过程中,不仅无形中感知了5以内的数,还有了桉数取物、数物对应、手口一致点数的学习机会,为幼儿的自主化学习提供支持。
在游戏中,幼儿指出了把蛋糕放在地面上很脏,我没有干预幼儿,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请幼儿观察,等待幼儿发现问题,这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南》指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商店游戏结束后,幼儿在收拾游戏材料时遇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幼儿分类意识不够,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将数学分类经验迁移运用到游戏中。
调整 1、经验准备方面:请家长带着幼儿去蛋糕店,并鼓励幼儿有意识观察蛋糕店里推进是如何打包蛋糕。
(附2、活动材料方面:图) (1)增加透明塑料盒、面包夹。
将食物与其他物品分开放,游戏中的幼儿不仅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取放打包过程中也发展了手眼协调和小肌肉动作。
(2)幼儿收集纸箱,师幼共同制作收纳筐,游戏结束时,幼儿按类别归还物品。
3、环境创设方面:请幼儿将收集的纸箱按照货品的四个种类做上标识,放于商店的柜子旁。
(新增透明塑料盒、面包夹) (师幼共同制作收纳筐), 游戏推进四 :观察:盺媛来到商店,对售货员祝豪说:“你好,我要一个葡萄味的蛋糕,还有两包糖果。
”“好的。
”售货员可欣先发现了糖果没有了,对盺媛说:“糖果已经没有了。
”祝豪跟我说:“老师,糖果已经卖完了,太少了。
”我问:“那你会做糖果吗,”祝豪说:“我会,操作区有糖果纸,我会包糖果。
”可欣说:“老师,我也会,我也要去。
”接着两位售货员都跑去操作区,开心的包糖果。
不一会儿,商店门口就围了几位等候买东西的顾客,大声的问道:“售货员去哪里啦,为什么没有人啊,”观察分析(顾客购买商品,售货员打包蛋糕) (售货员制作糖果)分析: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很容易被别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不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两名售货员同时离开商店,教师应帮助幼儿通过思考与协商解决问题。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不应该限制与某个区角中。
制作糖果这个游戏情节,增进了角色游戏区和操作区的联系,教师暗示幼儿可以制作糖果放进商店卖,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将操作区的内容融入角色区,教师需要进一步的从材料及环境上给予幼儿支持。
1、对于两人同时去制作糖果导致商店无人看管的情况,师幼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最后达成一致:在物品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让一个人去制作,另一个人要留下看店。
每次游戏结束评出最佳员工。
2、扩大游戏区角,使商店更加开放自主,并且将操作区及美工区的材料(如:积木、糖果纸、超轻粘土等)融入到角色游戏区,鼓励幼儿根据意愿和需要自主选调整择材料进行制作,最后放进商店中进行买卖。
推进(附图)(将操作区及美工区材料融入到角色区角,提供丰富材料)填表说明:1、表格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行间距设固定值20,2、请尽量按表格要求填写~有特殊需要时允许对表格进行修改~但必须附上修改说明~修改但未附说明的不参与评审,3、文字表达要明确、简练~附图后需进行图片压缩~案例文件大小不超过5M, (((((((4、“游戏推进”次数可根据具体活动内容酌情增减,说明:预期目标是基于游戏来源而产生的~是推进调整活动的参考之一。
推进调整除了考虑预期目标之外~还应该观照儿童在活动中所反应出的兴趣、儿童所处的鲜活生活脉络、儿童表现出的实际发展需要等~应进行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全方面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