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风湿热患儿护理常规
风湿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风湿热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风湿热(rheumaticfever)系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过度反应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结缔组织的病变,尤其好侵犯关节、心脏、皮肤,部分可累及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
急性发作后可遗留程度不同的心脏损害,特别是瓣膜损害的反复发作易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些年很少见到典型病例。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多发于气候多变和寒冷季节。
发病前1~3周常有咽炎、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多在5-15岁发病。
(2)全身症状: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小儿可有鼻出血、腹痛,常伴多汗、心慌、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等。
(3)关节炎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痛,约发生在70%的病例,多发生于大关节,急性期可有红肿热痛,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
(4)心脏炎表现:①心尖区第1心音减低,似胎心音或钟摆律,心前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②心动过速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体温下降、休息、睡眠时心率仍>100次/min;③过去无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病程中心尖部新出现Ⅱ级以上粗糙、高调全收缩期杂音,可同时有轻微、柔和、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或心底部舒张期杂音;④心包炎可有心前区疼痛,胸骨左缘可闻及心包摩擦音,X线检查可有心影(坐位)呈烧瓶样增大等心包积液征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检测心包积液;⑤病情严重时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⑥25岁以下青年发生无其他原因可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5)舞蹈病表现:①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颜面或上肢明显,下肢轻微;②可在睡眠时消失;③多为5-15岁儿童;④女性多于男性;⑤可以单独出现,不伴有其他风湿热表现;⑥预后良好;⑦抗风湿治疗有效;⑧发病缓慢,开始表现轻微,逐渐加重。
(6)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环形红斑为轮廓清楚、边缘隆起、压之退色、中央苍白的淡红色环形红斑,无凸起、无瘙痒,热水浴和热毛巾使红斑明显。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免疫科风湿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饮食中应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
2.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
能等检查,以及心电图、X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
3.科学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或停止
药物。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控制炎症反应: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一般伴有炎症反应,应采取
控制炎症的措施,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疼痛和
关节肿胀等症状。
5.管理疼痛:对于疼痛患者,可以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此外,可以尝试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
6.应激管理:避免过度的精神和身体应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睡
眠质量。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7.适当锻炼: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8.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寒
冷和潮湿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9.规律就诊:按医生的要求和治疗计划定期就诊,进行治疗效果的评
估和调整。
定期进行特定检查,如关节X线、超声波等。
10.保持积极心态:免疫科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和改善。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医生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儿科风湿热护理查房课件
该患儿在使用洋地黄药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 答:(1)静脉推注洋地黄药物时,速度宜慢,每次推注时间大于 15min,最好在动态心电监护下进行,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至 少听心率1min,如婴儿心率<110次/分,幼儿<100次/分,学龄前 儿童<80次/分,该患儿为学龄儿童,所以当心率<70次/分或较前次 减少20次/分,应暂停给药,立即报告医师。
• 答:洋地黄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迷走神经系 统的直接兴奋作用是洋地黄的一个独特优点。洋地黄类的药物有地 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
洋地黄中毒有什么表现?洋地黄中毒后应怎么处理?
• 答:(1)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 失常,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胃肠 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倦 怠、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 答:因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毒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控制 心力衰竭,但其副作用使患儿和家属都很担心,所以患儿及患儿家 属常出现悲观或抵触情绪,从而不能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因此使用 激素治疗前要向患儿家属讲解使用激素的必要性及短期使用的副作 用,减轻患儿家属的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 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心力衰竭的患儿,病情变化快,且反应 差,因此,应随时巡视并应细致观察呼吸、脉搏或心率的变化。发 现心率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必要时应专人守护。心力衰竭患儿常 在夜间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易致冠 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小儿风湿热
小儿风湿热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儿科常见的危害学龄期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变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其它器官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但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且多见。
有时首次发作即可使心脏受损,反复发作可使三分之二的病儿遗留慢性心瓣膜病。
【诊断】风湿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表现。
由于缺乏特殊诊断方法,目前仍沿用近期个性的琼斯(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包括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
心脏炎的诊断应具有以下四点之一:①新出现有意义的杂音,如心尖部收缩全期杂音或舒张中期杂音;②心脏增大;③心包炎;④心力衰竭。
次要表现包括发热,C反应蛋白阳性或白细胞增多,既往有风湿热史或有风湿性心瓣膜病。
显然主要表现较次要表现更有意义,两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可靠。
尤其是多发性关节炎、发热、血沉增快这组症状常见于幼年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关节炎及结核病毒。
另外,对早期风湿热以及不典型的轻症病例则需全面了解病史,细致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治疗的反应,综合分析才可达到明确诊断。
实验室诊断主要针对最近的链球菌感染和全身炎性状态的存在,如两者缺一,则难下诊断。
诊断过宽不但需要进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而且要进行长期的药物预防,这对病人的经济和精神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诊断过严则可能将症状不典型的心脏炎漏诊,以致发展为慢性心瓣膜病,造成终身残废。
此外确定风湿有无活动性也是诊断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下面三种情况提示风湿活动的持续存在,即:①体温不正常,体重不增加,运动耐量不恢复;②心律不正常,易有变化,脉搏快速;③血沉快,C反应蛋白不转阴性,抗链球菌抗体滴定度不下降或白细胞未恢复正常。
【治疗措施】在风湿热的治疗方面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①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病情进展造成心脏发生不可恢复的改变;②根据病情轻征,选用合理的抗风湿药物使危重病儿避免死亡,对一般病便能及时控制症状,减少患儿痛苦;③控制及预防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防止疾病复发;④风湿热为一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的疾病,在反复及长期用药过程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的发生,故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关充足,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分泌物排泄。
2.休息高热者要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轻者或恢复期病儿适当下床活动。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饮食高热期间因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年长儿童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婴幼儿根据病情酌情减少奶量,喂奶间增加喂水次数,以降低体温并保进毒素排泄。
4.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朵贝尔氏液、洗必泰溶液等漱口,每日3-4次,以防止口腔炎。
5. 注意隔离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如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除给止咳祛痰药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
7. 呼吸衰竭的患儿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和吗啡类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8. 收集标本时按正规操作采样,如留取痰液、血液标本时,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容器应清洁干燥。
9.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等,做到随时配合抢救。
10. 做好出院指导。
心肺脑复苏及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1. 使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保证按压效果,术者以一手张根按压年长儿胸骨上1/3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赖身体和肩臂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率60-80次/分;新生儿用双指按压胸骨下1/3处,按压率120次/分;婴儿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双拇指按压,按压率100次/分;幼儿用单掌按压。
2.迅速接好心电监护仪各导联,在监护下进行复苏,认真填写特护单,记录复苏情况。
(二)建立有效通气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患儿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使气道拉直,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左手捏紧病人鼻腔,术者深吸气,对准病人口部吸气,然后松开鼻孔,右手紧压腹部使膈肌上升建立被动呼吸,并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儿童、幼儿、婴儿根据年龄吹气:14-16-20次/分。
风湿病护理常规
风湿病护理常规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病人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发热、头昏、乏力、纳差等。
2.皮肤黏膜情况,有无红斑、皮疹、皮损及肢端硬化、雷诺现象,观察口腔、外阴黏膜有无溃疡、霉菌感染。
3.关节肿胀、压痛的情况,有无晨僵、畸形。
4.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有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有无水肿、尿少、高血压等。
情绪、心理状态。
5.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家庭应对及社会支持。
护理措施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根据病人病情及护理等级,指导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急性期多卧床休息,保持关节功能位。
2.饮食宜清淡易下滑,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增加光敏食物,如有并发症按医嘱治疗饮食执行。
3.遵医嘱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重并记录,高热者做好高热护理,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4.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5.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病人,留意预防感染。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弭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1.留意口腔、皮肤黏膜的清洁卫生,做好防晒,尽量制止使用化妆品。
2.适当运动,留意功能锻炼,劳逸结合。
留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3.定期到门诊复查,遵医嘱调整药物的用量及决定能否妊娠。
坚持心境舒畅,制止情绪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
2.贫血情况。
3.肺部情况:肺间质纤维化。
4.神经压迫症状。
5.关节周围皮损情况:由于血管炎引起。
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
护理措施1.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闲,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
3.饮食:营养丰富,纠正贫血。
4.缓解期的病人应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5.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保持正确体位。
风湿免疫科护理常规
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病床,并及时通知医师。
二.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
三.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者,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合适的卧位。
四.新入院病人,应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五.责任护士采集主观、客观资料,并对病人进行入院宣教。
六.按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按医嘱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七.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
八.及时准确执行医嘱,认真制定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九.入院24小时内按医嘱留取大、小便,及其他的标本并及时送检。
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相关要求,做好患者交接。
十一.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十二.根据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十三.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并保护患者隐私。
十四.病人出院做好出院指导。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嘱患者适度活动,避免外伤,急性期卧床休息。
四.患者疼痛时遵医嘱用药,必要时给予理疗。
五.缓解期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给予辅助工具。
六.注意患者关节保暖。
七.做好皮肤护理,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外出时采取遮阳措施,有活动功能障碍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一)关节表现: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以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
可有滑膜炎症状和关节结构破坏的表现:晨僵、关节痛与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及特殊关节症状。
风湿热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风湿热急性期应注意什么?
风湿热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风湿热急性期应注意什么?发表时间:2020-04-15T06:40:38.96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2期作者:党璨灿[导读] 风湿热是一种由于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急性发作后容易留下各种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其中以瓣膜病变最是显著,容易形成风湿性心脏病,致使人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
党璨灿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 629200风湿热是一种由于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急性发作后容易留下各种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其中以瓣膜病变最是显著,容易形成风湿性心脏病,致使人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
有人曾用“舔过关节、狠咬心脏”来形容风湿热发作的感受。
那么到底风湿热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风湿热急性期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风湿热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疾病侵犯的部位和程度,具体症状有以下几种:1.心脏炎这种症状发生率较高,大约占四到五成,多以心内膜炎和心肌炎常见,心肌炎较轻的患儿症状不明显,但严重者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2.皮肤症状皮肤症状主要有两种:皮下小结与环形红斑。
皮下小结常见于风湿热患儿,常伴有严重的心脏炎,通常是起病后数周会出现。
环形红斑也较常见于患儿,在躯干以及四肢近端侧出现环形或者半环形的红斑,受热时尤其明显,但是环内的皮肤是正常的,边缘会出现轻微隆起。
3.舞蹈病多发生在女孩身上,常在发病后的一到六个月出现,主要特征有四肢及面部的肌肉不受自身控制、无目的地进行快速运动,比如歪嘴伸舌、耸肩缩颈、挤眉弄眼、语言和书写障碍等,尤其在情绪兴奋时更为明显,随着入睡会消失。
4.发烧患儿大多会出现持续性低热,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短期高热,伴有疲倦萎靡、多汗、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以及鼻出血等症状,有时可能会出现腹痛。
5.关节炎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热临床症状,在患病儿童中可占50%到60%。
关节炎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肘部、膝部、腕部、踝部等大关节处,小关节偶尔可能会受到牵连。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科目。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免疫系统都不同于成人,所以儿科护理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方法。
以下是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帮助儿童保持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使用湿化器或蒸汽浴帮助缓解咳嗽和堵塞的鼻子。
-观察儿童的呼吸和食欲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腹泻腹泻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护理常规包括:-确保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
-提供轻食,如清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维持室温舒适,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做好手卫生,防止传染。
3.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
护理常规包括:-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儿童的体温,记录变化。
-帮助儿童保持室温适宜的环境。
-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敷布帮助退烧。
-避免儿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
-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取。
4.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大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如软熟食物。
-给予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如医生所嘱。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疼痛,及时报告医生。
5.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观察儿童是否表现出哭闹、耳痛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提供室温适宜、湿度适宜的环境。
-鼓励儿童保持体位上抬,有助于耳道引流。
-给予按时服药,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予儿童温柔的关怀和悉心的护理。
在帮助儿童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汇报。
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儿童可以更快地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小儿风湿热(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儿风湿热(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风湿热是儿科常见的危害学龄期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病变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其他器官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但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且多见。
有时首次发作即可使心脏受损,反复发作可使三分之二的患儿遗留慢性心瓣膜病。
二病因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均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①A 族β溶血性链球菌致病的抗原性;②易感组织器官的特性;③宿主易感性。
三临床表现在发病前1~3周可有咽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短期发热或猩红热的历史。
症状轻重不一,亦可无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常为急性起病,而心脏炎可呈隐匿性经过。
1.一般症状患儿精神不振、疲倦、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
有时可有腹痛,其甚者可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发热一般都不太高且热型多不规则,少数可见短期高热,大多数为长期持续低热,持续3~4周。
2.心脏症状根据病理显示,几乎所有病例的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
而小儿风湿热则心脏病变尤为突出。
心肌、心肌膜及心包均可受到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或全心炎,为小儿风湿热的最重要表现。
严重心脏炎可后遗风湿性心瓣膜病。
现按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及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叙:(1)急性风温性心脏炎症1)心肌炎:在所有小儿风湿热的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临床上有心肌炎表现的也甚多见。
轻者症状不多,如仅出现心率轻度加速或心电图有短暂的轻微变化。
重者呈弥漫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明显,常可并发心力衰竭。
心肌受累等征候。
2)心肌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
心尖部出现Ⅱ至Ⅲ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杂音向腑下及左背传导,呼吸与体位对杂音无影响。
此杂音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
3)心包炎:重症患儿可出现心包炎症状,多与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同时存在。
表现有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及明显呼吸困难。
发生急性风湿性心脏病变时,往往心肌、心内膜及心包同时受累。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主要是指对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护理常规:1.儿童感冒:对于婴幼儿感冒,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对于幼儿,应定期进行手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感冒期间,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
同时,可以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和清鼻剂,但要遵医嘱使用。
2.儿童腹泻:腹泻时主要依据病情进行饮食调整,如避免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并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同时要保持儿童肛周清洁,注意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3.儿童伤害:在儿童活泼好动的阶段,经常会发生摔伤或其他外伤,为此,家长需保持房间的安全卫生,防止跌倒等事故的发生。
对于儿童的伤口处理,首先要及时止血,并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最后进行适当的包扎处理。
4.儿童支气管哮喘:对于儿童的哮喘护理,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发作期,要及时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哮喘症状。
在稳定期,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5.儿童中耳炎:对于儿童中耳炎,要保持鼻腔通畅,避免鼻塞。
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对于有耳鸣、耳闷等症状的儿童,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还有其他一些老少皆宜的儿科常见疾病,如儿童疱疹、水痘、肺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护理常规,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量增加营养摄入,定期进行药物治疗和复查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特殊生理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使他们对各类疾病的易感性较高。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卫生意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科必备知识之风湿热
儿科必备知识之风湿热病因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
在该菌引起的咽峡炎患儿中,大约0.3%~3%于1~4周后发生风湿热。
皮肤及其他部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会引起风湿热。
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有:①链球菌在咽峡部存在时间愈长,发病的机会愈大;②特殊的致风湿热A组溶血性链球菌株,如M血清型(甲组1~48型)和黏液样菌株;③患儿的遗传学背景,一些人群具有明显的易感性。
临床表现急性风湿热发生前1~6周常有链球菌感染后咽峡炎病史。
有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
风湿热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
风湿热有5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
发热和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主诉,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1.一般表现急性起病者发热在38~40℃,热型不规则,1~2周后转为低热。
隐匿起病者仅为低热或无发热。
其他表现有精神不振、疲倦、胃纳不佳、面色苍白、多汗、关节痛和腹痛等,个别有胸膜炎和肺炎。
如未经治疗,一次急性风湿热发作一般不超过6个月;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可反复发作。
2.心脏炎首次风湿热发作时,一般于起病1 ~2周内出现心脏炎的症状。
初次发作时以心肌炎和心内膜炎最多见,同时累及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者,称为全心炎。
(1)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安静时心动过速,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音低钝,可闻奔马律;心尖部可闻及轻度收缩期吹风样杂音,75%的初发患儿主动脉瓣区可闻舒张中期杂音。
X线检查呈心脏扩大,搏动减弱;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伴有T波低平和ST段异常,或有心律失常。
(2)心内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造成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表现为心尖部Ⅱ~Ⅲ/Ⅵ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向腋下传导,有时可闻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舒张中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风湿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风湿热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伴有关节炎、心肌炎,较少出现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
【护理常规】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2周,有心肌炎时绝对卧床,轻者4周、重者6~12周,至急性症状完全消失、血细胞沉降率接近正常时方可下床活动。
伴心力衰竭时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卧床3~4周,活动量依据心率、心音、呼吸、有无疲劳而调节。
恢复正常活动量所需时间:①无心脏受累者1个月。
②轻度受累者2~3个月。
③严重心脏受累伴心力衰竭者6个月。
2.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等,少食多餐,心力衰竭患儿应限制钠、水分摄入,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排便通畅。
3.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应饭后服药减轻刺激;皮质激素可引起精神症状、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等;洋地黄药物用药期间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及时解除患儿的各种不适,如发热、出汗、疼痛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注意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心律及心音变化,如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多汗、气促等表现,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6.降低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热型,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7.减轻关节疼痛疼痛时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避免患肢受压,移动肢体时动作应轻柔,可用热水袋热敷镇痛。
注意患肢保暖,做好皮肤护理。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受凉。
2.用药指导坚持长期预防用药,首选长效青霉素,每个月1次,至少坚持5年,最后持续到2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终身药物预防。
3.康复指导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封闭的地方,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发生链球菌感染时,应及时彻底的治疗。
4.复诊须知一般为2~4周门诊复查。
风湿性疾病症状护理常规
风湿性疾病症状护理常规一、关节疼痛与肿胀关节疼痛是关节受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也是风湿病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疼痛的关节可有肿胀和压痛,多为关节腔积液或滑膜增生所致,是滑膜炎或周围组织炎的重要体征。
【护理评估】要点1、询问患者疼痛的起始时间、起病特点、发病年龄、疼痛部位。
2、了解患者疼痛的特点、有无缓解方法,了解患者疼痛与活动的关系。
3、了解患者有无晨僵、晨僵持续的时间和缓解方法。
【常见护理问题】1、疼痛:慢性关节疼痛与局部炎性反应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关节持续疼痛有关。
3、焦虑与疼痛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有关。
【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关节肿胀伴体温升高、倦怠等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帮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尽可能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必要时给予石膏托、小夹板固定;为避免疼痛部位受压,可用支架支起床上盖被。
休息过久易发生肌力减弱、关节挛缩、压疮、骨质疏松、心肺耐力降低等,故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休息时间,必要时应用适当的运动治疗以减少或避免上述症状的发生。
2、活动: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活动对恢复和维持关节功能的作用,鼓励缓解期的病人多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
活动的方式须循序渐进,先使用适当的方法减轻关节疼痛,再缓慢的增进关节活动度,然后再做肌力训练,最后再加强耐力训练。
活动量应控制在病人能忍受的程度。
3、协助病人减轻疼痛(1)为病人创造适宜的环境,避免嘈杂、吵闹,或过于寂静,以免病人因感觉超负荷或感觉剥夺而加重疼痛感。
(2)合理应用非药物性止痛措施:如松弛术、皮肤刺激疗法(冷敷、热敷、加压、震动等)、分散注意力。
(3)根据病情使用蜡疗、水疗、磁疗、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也可按摩肌肉、活动关节,防止肌肉痉挛和关节活动障碍。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告诉病人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和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
护理常规二、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关节僵硬常在晨起时表现最明显,故又称为晨僵,晨僵是判断滑膜关节炎症活动性的客观指标。
【笔试】护理专业知识模拟题(附详细解析)
【笔试】护理专业知识模拟题(附详细解析)1.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最严重的症状是( )A.高热B.意识障碍C.呼吸衰竭D.循环衰竭【答案】C【解析】极期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
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最严重的症状。
2.患者女,26岁。
全身大面积开水烫伤送来急诊。
四肢、后背大面积烫伤,创面红肿、大水泡。
未受伤范围包括头、面部、颈部、会阴,以及前胸、腹部约8个手掌大的皮肤。
估计其烧伤面积为A.63%B.67%C.77%D.82%【答案】D【解析】烧伤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双上肢(18%)+双下肢(46%)+后背(13%)+(前胸腹部13%-8%)=82%。
3.某颅脑外伤病人,晨起,出现了以下哪些症状,怀疑该患者出现了cushing反应( )A.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慢B.血压升高,脉搏快,呼吸慢C.血压升高,反应慢,呼吸慢D.反应慢,脉搏快,呼吸慢【答案】A【解析】颅内压急剧升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指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库欣(Cushing)反应。
4.成人和小儿脊髓末端分别止于( )A.第1腰椎、第2腰椎B.第2腰椎、第3腰椎C.第3腰椎、第4腰椎D.第1腰椎、第3腰椎【答案】D【解析】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脊髓横截面图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下端呈圆锥形,成人平于第一腰椎、新生儿则平第三腰椎。
5.某顺产妇,产后2小时,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脉搏加快,经检查,出血量约300ml,造成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软产道裂伤B.胎盘剥离不全C.子宫收缩乏力D.凝血功能障碍【答案】C【解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4类。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6.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是A.人、环境、健康、护理B.人、社会、健康、护理C.病人、环境、健康、护理D.人、环境、健康、心理E.人、家庭、健康、护理【答案】A【解析】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和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学龄前儿童发热的护理特点
体温监测
学龄前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不适感,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并定期 询问孩子是否有不适症状。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控制体温。
休息和充足水分
让孩子多休息,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 入。
饮食调整
学龄前儿童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
。
THANKS
感谢观看
发热患儿的护理课件
目 录
• 发热概述 • 发热患儿的护理原则 • 不同年龄段发热患儿的护理特点 • 发热患儿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及预防措施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01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的情况 ,通常以腋下温度37.5℃以上为 标准。
02
发热是由于体内炎症反应或其他 疾病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 导致体温升高。
注意过敏反应 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 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退热药物与其他解热镇痛药、抗 感冒药物、止咳化痰药物等可能 会发生相互作用,使用时应遵医 嘱。
05
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及 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保持患儿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 入,以增强其免疫力。
婴儿发热的护理特点
01
02
03
04
体温监测
与新生儿类似,婴儿也需要密 切监测体温变化,一般每4-6
小时测量一次。
降低室温
适当降低室内温度,以减少发 热时的不适感。
保持水分平衡
婴儿发热时容易出汗,需要保 持水分平衡,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热患儿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遵医嘱限制活动量。
关节疼痛时,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患肢受压,移动肢体时动作轻柔,注意患肢保暖。
3.饮食正常饮食。
心力衰竭者少量多餐并适当地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4.密切观察病情
(1)心脏受累时,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心音,面色、呼吸、情绪等,协助一切生活护理,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2)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用药护理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健康教育
(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避免剧烈活动,给予心理支持。
(2)定期门诊随访。
坚持每月深部肌注120万U长效青霉素,至少持续5年,最好持续到25岁,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者,宜终身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