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怀圣寺

合集下载

广州怀圣寺的导游词

广州怀圣寺的导游词

广州怀圣寺的导游词广州怀圣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山脚下,是一座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佛教寺庙。

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作为广州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怀圣寺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怀圣寺的魅力吧。

首先,让我们来到寺庙的正门——山门。

怀圣寺的山门高大壮观,门顶上有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怀圣寺”三个大字。

山门两侧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肃穆的氛围。

进入山门,我们便踏上了参观寺庙的征程。

怀圣寺内的建筑群以殿堂为主,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其中,最为庄严肃穆的当属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要建筑,供奉着佛教的主要神像,是信徒们祈愿祈福的场所。

殿内的主尊佛像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每天都有许多虔诚的信徒前来祈福。

大雄宝殿的屋顶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离开大雄宝殿,我们来到怀圣寺内的藏经楼。

藏经楼是保存佛经和藏书的地方,里面收藏着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献。

进入藏经楼,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古旧的经书。

佛教经典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佛教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怀圣寺的藏经楼也成为了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宝贵资源。

除了上述建筑之外,怀圣寺内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景点。

比如,寺庙后方的石阶可以通往白云山的山顶,游客可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登山健身。

此外,寺庙内还有一片幽静的草坪,供游客休憩和放松身心。

这里的环境清幽宜人,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怀圣寺还拥有许多文化活动和庙会,如佛诞节、除夕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和信徒前来参与,期间还会举行各种佛事仪式和表演。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增加了怀圣寺的知名度。

怀圣寺作为广州重要的佛教寺庙,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迹。

寺内的建筑和景观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同时也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如果你对佛教文化感兴趣,或者想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舒适,怀圣寺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广州的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胜古迹

广州的名声古迹有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

1、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

该慕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3、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

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

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从林。

4、五仙观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

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 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5、莲花塔也是明代砖塔。

该塔坐落在番禺莲花山上。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举人李惟凤等建塔,原名"文禺塔”。

因莲花山多砺石,又名"石砺塔"。

又因其东西山坡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故又称”狮子塔"。

广州怀圣寺

广州怀圣寺

广州怀圣寺作者:陆琦来源:《广东园林》 2019年第6期陆琦LU Qi怀圣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寺名为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南海百泳续编》载:“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

” 广东是我国最先传入伊斯兰教的地区之一。

阿拉伯旅行家、商人苏烈曼(Suleyman)在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写的《印度中国闻见录》记述:“中国商埠为阿拉伯人麋集者,曰康府(即广州)。

该处有伊斯兰掌教一人、教堂一所……”。

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伊斯兰教建筑。

苏烈曼记述的教堂,很可能是延续至今的广州怀圣寺。

按目前史学界、宗教界较为一致的说法,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阿拉伯帝国)遣使至唐①,伊斯兰教于此时始传入中国。

唐宋时期西亚的大食商人、传教士经由两条路线来华:陆路自波斯经由我国新疆到达长安、洛阳等地的“丝绸之路”;海路从波斯湾绕马来半岛至中国东南沿海的商业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称为“香料之路”。

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路秉杰先生认为怀圣寺“是我国现存最古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寺中的光塔,迄今所知为国内孤例。

……该寺为研究我国海外交通史、建筑史与伊斯兰宗教史的重要实例。

”②1996年,怀圣寺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相传为阿拉伯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与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捐资修建。

元至正三年(1343年)寺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

明成化年间及以后又多次重修,现存格局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规制。

大殿梁下题字:“唐贞观元年岁次丁亥鼎建,民国廿四年岁次乙亥三月廿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大明成化三年岁次丁亥秋九月二十日戊午重建”;“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岁次乙亥腊月十七日乙己再重建。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2 966 m2,建筑总面积1 553 m2,整体采用中国传统的纵轴式院落形制,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道门、三道门、看月楼、礼拜堂和藏经阁,建筑多采用木构架体系。

怀圣寺PPT课件

怀圣寺PPT课件
15
滩池
滩池是伊斯兰教徒礼拜的露天场地, 周边砌斑岩(俗称“鸭屎石”)栏板, 为明代石雕风格。栏板表面雕刻花草、 八仙道具、鸟、鱼、麒麟等图案,这是 违背伊斯兰教图案不能有生物的规定, 估计该地曾作道教关宇或这些栏板是从 其他道观迁来。
16
怀圣寺详析——空间序列——礼拜堂
17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建,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用砖墙 石梁架空防潮,巨大的钢筋混泥土 桁架支撑着大面积钢筋混泥土凹曲 状斜屋面,屋面上铺绿色琉璃瓦, 极具民国时期“中国固有式”仿古 建筑风格。
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 ??
7
怀圣寺详析——建筑区位与年代
在广州古代的蕃坊区域内 ,许多街巷名保存了珍贵的历史信息。这 些街巷名或由阿拉伯语音译过来,或是国人彼时对他国的称谓 。通 过对这些街巷名称的解读,可以推断出古代蕃坊的大致范围.
甜水巷 — — —甜水, 阿拉伯语音译 , 意即中国山岗 ; 仙邻街 — — —仙邻 ,阿拉伯语音译 ,意即中国 ; 大食街 ( 今光塔路 ) 、 大食巷 ( 今惠福路) — — —大食 ,彼时国人 对阿拉伯的称谓, 可知该处是阿拉伯人聚居区域; 诗书路 — — —诗书 ,狮子的谐音,狮子国是国人当时对斯里兰卡的 称谓 ,该路是斯里兰卡人的聚居区 ; 鲜洋街 ( 今海珠路 ) — — —鲜洋, 阿拉伯语音译 ,意即送别; 蓬莱北街— — —蓬莱北 ,阿拉伯语音译 ,即光塔上宣礼之声“真主 至大”; 擢甲里 — — —阿拉伯语音译 ,意即小巷 ; 伊斯兰教学者马逢达在 《广州蕃坊考 》一文中 ,依据这些名称独 特的街巷分布 ,推断出广州古代蕃坊的范围( 图 1) — — —北起中 山六路 ,南至惠福路 ; 东起朝天路,西至人民路 。
18
怀圣寺详析 ——其它建筑

怀圣寺

怀圣寺
岭南地区的清真古寺总体布局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采用中轴对称式, 最典型的就是广州怀圣寺;另一类采用自由灵活的园林式布局,如 广州的濠畔寺、小东营清真寺、肇庆城西清真寺、泉州清净寺等。
广州怀圣寺
广州濠畔寺
岭南地区清真寺建筑——中国建筑特点
岭南清真寺的围合和空间划分为了适应伊斯兰教教义精神和岭南地区气 候特征,都做了特殊处理,例如地面架空,墙体四周多门窗,礼拜殿建 筑硬山顶加四周廊的重檐屋顶形式等。建筑中的装饰装修则是最能体现 地域性特殊的地方,如黑色的梁柱、犹如龙舟的屋脊、鹰爪式的屋角起 翘等,都反映出岭南特殊工艺和装修装饰在清真寺建筑中的运用。
怀圣寺详析 ——平面布局
清真寺的基本空间要素 , 主要包括礼
拜殿 、月台、 望月楼以及邦克楼。其 典型的形制通常有一个封闭的庭院,围 绕院落建有一圈拱廊和柱廊 ,朝麦加的 一边加宽做出礼拜殿 ,礼拜殿和廊均向 院落敞开。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后 ,其清 真寺的建筑形制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建筑 形制充分结合, 怀圣寺内部的建筑空间 组织就是其中的范例。
中国 怀圣寺光塔
伊斯兰建筑要素——以怀圣寺为例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 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仅在不重要的部分使用。
伊斯兰建筑要素——以怀圣寺为例
纹样: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 用的纹样,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
伊斯兰建筑要素——以怀圣寺为例
哈拉布,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不符合中国 人心理上对建筑的认同,使人感到建筑外 观和使用功能存在着矛盾和不协调。
怀圣寺详析——空间序列——前门与仪门
怀圣寺详析——空间序列——三门
怀圣寺详析——空间序列——看月楼
看月楼悬挂清代康熙皇帝题字的门额,看月楼实为一层门楼, 没楼可上。下部红砂岩墙体为凸弧状斜面,保留唐代特色,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精选5篇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精选5篇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精选5篇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广州怀圣寺导游词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1怀圣寺在市区光塔路,内有光塔,又称光塔寺。

是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古清真寺之一。

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派他的母舅阿布?宛葛素前来广州,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怀圣寺就是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意。

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专供洗礼的水房。

教徒们常在星期五“主麻日”和伊斯兰教节日前来聚礼。

广州交易会期间,许多阿拉伯商人前来做礼拜。

光塔高三十六米余,它的圆形塔身、笔尖形的塔尖显示了阿拉伯特有的建筑风格。

在每次礼拜前,就有人登上塔顶高喊“邦克”,招呼伊斯兰教徒快来做礼拜,故该塔最初叫“邦克塔”。

当时阿拉伯教徒常在晚上登塔点灯,为阿拉伯船舶指引航向。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2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

位于越秀区光塔路56号,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来以来,广州为我国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那时广州的阿拉伯富商最多,他们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规德宏大的清真寺,即今日的怀圣寺,寺的命名表达了中外教民对圣人穆罕默德的尊从和怀念。

该寺礼拜大殿置于院庭的正面,它是3间带周围廊、歇山重檐绿琉璃,带斗拱的古典式建筑,巍然耸立在带雕石栏杆的大平台上,充分显示了大殿的高贵威严、石栏杆板上的雕刻各异,有葫芦、扇子、伞盖、花卉、狮子、游鱼等物,极为活泼生动。

大殿内部洁白明亮,用木地板及三面拉门,殿内装饰虽少,但很整洁大方。

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故名怀圣寺。

地处古阿拉伯商聚居的“蕃坊”。

寺名“怀圣”是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之意。

光塔金鸡

光塔金鸡

光塔金鸡作者:陈鸿钧来源:《广东造船》2015年第01期摘要:怀圣寺光塔始建于唐朝,高耸的光塔自古以来便是广州城坊中的一处显著标志。

光塔上的鸡形风向仪用以观测季风,并为往来船舶引航。

用鸟形物件作风向仪在中国历史悠久。

关键词:光塔;金鸡;风向仪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Huaisheng mosque light Pagoda was intially built in Tan dyansty.It is a outstanding landmark in Canton ever since long time ago.It being anemoscope has changed through history.Keywords: light Pagoda;Goldencock;anemoscope怀圣寺光塔自古以来便是广州城坊中的一处显著标志,卓然高耸,史籍昭彰,业已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史迹,为海内外所瞩目。

(蕃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寺。

轮囷直上,凡六百十五丈,绝无等级。

其颖标一金鸡,随风南北。

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

下有礼拜堂。

半天缥缈认飞翚,一柱轮囷几十围。

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

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南宋方信孺的《蕃塔》诗,载于其诗文集《南海百咏》。

方氏以诗载咏古迹,俱是实录。

该诗第一次明言光塔上设置一金鸡,随风南北,实际上是古代的风向仪。

古时航海商贸,测知风情至为重要,故于高耸珠江边的光塔置一随风旋转的金鸡以观测风向。

风是大自然之物,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测知风向和风速的重要性,并发明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仪器来观测。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一“伣”字,学者研究,认为是一种风向器,可能是系于风杆上的布帛、茅草或羽毛之属,用来测风向的。

又通“綄”字,汉《淮南子·齐俗》曰:“辟若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闲定也。

广州古建筑

广州古建筑

广州古建筑一说到广州古建筑图片,最为有名建筑有怀圣寺、黄埔古港、五仙观、广州公社旧址等广州标志性建筑。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

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广州古建筑图片怀圣寺怀圣寺介绍:怀圣寺是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专供洗礼的水房寺内的光塔。

怀圣寺位于中国广州越秀区光塔路56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广州古建筑图片黄埔古港黄埔古港简介: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

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

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广州古建筑图片五仙观五仙观简介:五仙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

现寺观建于明洪武十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

五仙观依山而建,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

五仙观为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完好,玲珑新巧。

后殿东侧裸露的一块红砂岩,上有巨大的脚印凹穴,古人一向认为这是仙人拇迹,重点保护下来。

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广州古建筑图片广州公社旧址广州公社旧址建筑概况: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

广州怀圣寺导游词广州怀圣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圣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七路怀圣路,始建于公元537年,是中国南方佛教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寺庙之一。

以下是广州怀圣寺的导游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怀圣寺的历史。

怀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537年,当时的南齐武帝将石头塔转移至此,并赐名为“万佛塔寺”。

隋唐时期,怀圣寺逐渐兴旺发展,成为岭南地区佛教的中心,曾因为在唐代高僧法果的修行和弘法上做出重要贡献而被称为“广州法果寺”。

到了明清时代,怀圣寺更是成为广东地区佛教学术研究、文化、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怀圣寺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佛教活动、文化、宗教事务的重要场所之一。

首先游客们会看见怀圣寺的入口,入口处是一座古老的石牌坊,上刻有“怀圣寺”三个大字。

石牌坊两边有对称的的石狮,很是威严。

进入寺内,游客们会看到万佛塔。

万佛塔是怀圣寺的标志性建筑,高45.9米,为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塔,主体为砖木结构,塔身共十二层,外观石雕、砖雕、木雕精美,顶部覆盖金箔,是广州古代上古城及其周边建筑遗迹中,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现存瘦西湖景观塔。

塔内有一座莲花宝座,供放佛像。

万佛塔不仅是怀圣寺的重要标志,更是南方佛教灵感的源泉、广东建筑史的珍贵资料、岭南地区木石结构塔式的典范,被誉为“中国南方石雕、木雕、砖雕艺术中的巨匠之作”。

除此之外,怀圣寺还有意境静美的观音阁和大雄宝殿。

观音阁位于寺院中心,始建于元代,当时为为朝山的官员议事之所,明代时改建为供奉观音菩萨。

观音阁为砖木结构,四层楼高,建于两座石台之上,外观构造精细,散发出迷人的古典气息。

观音阁内供奉有一尊金身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置身其中,感受到深沉的佛教文化氛围。

大雄宝殿是怀圣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代,明初时就曾多次重修。

大雄宝殿布局一气呵成,气势恢宏,殿中供奉着弥勒如来、释迦牟尼、药师佛等众佛。

殿内壁画亦格外精美,多为昭示佛教教义的图像和佛经小说的插图,充分体现了明朝时期的将空灵飘渺与浓郁世俗气息相融合的特殊美学品位。

你没见过的广州之五(终结篇)

你没见过的广州之五(终结篇)

你没见过的广州之五(终结篇)终结篇展示广州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样本选取一以贯之,展示你少见乃至没见过的。

一般人以为闷声发大财的广州只是商业城市,没什么了不得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天大的误解呐!不说别的,就建筑及构筑物而言,广州就有许多的第一,唯一,或曲折故事:譬如成吉思汗孙子的墓,国民政府代理主席的墓,中国现存最早古代园林遗迹,中国最早混凝土建筑,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地……还是上图吧:这是位于越秀山南麓的一个很少人留意的牌坊,上面勒石“楚庭”二字,乃广州别名。

广州还有任嚣城、番禺、羊城、穗城等别名呢。

立此牌坊,是告诉人们,最早建成的广州城就是在这一带了。

不说大家或不知道,广州建城之初,从越秀山放眼四处,差不多都是水茫茫一片啊!沧海桑田之说,用在这里准确极了!很多人不知广州是三朝古都。

具体哪三朝?南越,南汉,南明也。

亭子护着的是“第一朝”时的越王井,据说是南越王赵佗所掘,为王府专用,严禁私汲。

相传赵佗能够治理国家81年,活了104岁,不但熬死了全部儿子(皇位被迫传孙子),而且还一口气熬死了秦始皇、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刘邦、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及汉景帝等九个皇帝,全靠长期喝这井水。

越王井又称越井、赵佗井、九眼井,位于连新路,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口井。

这是南越王宫考古发掘现场。

宫殿规模非常大,位于中山路、北京路一带。

图中展示的“曲流石渠”到底是哪个时代的遗迹?是南越国的还是南汉国的?现在考古人员尚未说得清楚,看来弄清楚它尚需时日,特别是需要出土更多的物证。

位于小谷围岛的南汉德陵,俗称刘王冢,这是墓内及随葬陶瓷。

墓的规模较大,有可能是岭南第二个地方王朝的陵寝。

据专家推断,此墓为南汉国奠基者刘隐的陵墓。

据《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述,刘隐死后其弟刘岩称帝,追尊其为襄帝。

这是位于西湖路的南汉时期的皇家园林“药洲”。

唐末(公元907至971年),刘岩在广州称帝,号南汉,广州改称兴王府。

刘岩在此修建豪华的御花园,史称西湖或仙湖。

广州有哪些寺庙

广州有哪些寺庙

广州有哪些寺庙广州人最熟悉的寺庙是华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宫、黄大仙庙、怀圣寺和菠萝庙(南海神庙)。

其中怀圣庙是伊斯兰教的庙堂。

其中光孝、六榕、华林、海幢四寺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1、三元宫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

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

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

相传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又名玄)为炼丹而建,初名越岗院.鲍靓之女的姑,善长医药,与晋代著名医药家葛洪结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红艾为医方,活人无算”,逝世后人们在此设的姑殿以纪念。

越岗院自东晋建后,几经荒废,于明万历及崇祯时重修,始用三元宫之名(一说清顺治年间改建为三元宫)。

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2、光孝寺光孝寺位于广州人民公园之北,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广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说,此话虽未必正确,但该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该寺始建于三国,寺名屡变,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

唐代仪凤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此后殿宇日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六榕寺六榕寺花塔在朝阳北路,广州著名的佛教古寺。

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州著名的古迹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

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时,该寺僧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书“六榕”二字。

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广州20个鲜为人知的“之最” ,你知道几个?

广州20个鲜为人知的“之最” ,你知道几个?

1、你可能不知道出生广州的伍秉鉴,在清朝时期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首富。

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也只有700万两,他的资产已有约2600万两。

2.你可能不知道小蛮腰是中国第一高塔!3.你可能不知道三元古庙是1841年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自发抗击外敌的策源地!4.你可能不知道光塔路上的怀圣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5.你可能不知道白云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黄婆洞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6.你可能不知道镇海楼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7.你可能不知道泮溪酒家是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由粤人李文伦于1947年创办,1958年由国家投资改建,由著名园林建筑专家莫伯治设计园林建筑,于1960年复业,占1.2万平方米!8.你可能不知道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原名博济医院!9.你可能不知道光复路是近代报刊的发源地,清末民初,曾有百多报馆云集于此!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上下九茶楼兴旺也带旺了报业,但那时多数都是“租报纸”。

茶客用一半的钱“租”一份报纸去饮茶,饮完茶后还给报贩。

10.你可能不知道大小马站与流水井周边曾云集数百家宗族书院,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11.你可能不知道广州十三行繁荣发达,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广州为清朝唯一对外贸易港口!12.你可能不知道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13.你可能不知道在19世纪末,只有0.3平方公里的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14.你可能不知道六榕寺是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15.你可能不知道建于民国初年的南方大厦是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

16.你可能不知道华林寺原名叫做西来庵,这一带又被称作“西来初地”,是6世纪时,印度高僧达摩在此登岸传教因而得名。

17.你可能不知道1995年9月,第十甫、下九路开辟为晚间步行街,时称“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中国的清真建筑
(五)扬州仙鹤寺
仙鹤寺又名清白流芳礼拜寺,位于江苏扬州南门街。同广 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齐为中国伊斯兰教东南沿 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 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 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在海内外 享有盛誉。
中国的清真建筑
(三)泉州清净寺
①指南宋清净寺,据吴鉴1350年撰《清净寺记》,宋绍 兴元年(1131)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 州城南部创建该寺。元至正九年(1349)泉州伊斯兰教长布尔罕 丁主持,金阿里捐资重修(参见《清净寺记》)。一些考证认为, 该寺和元代泉州其它清真寺一样,已毁于元末的战乱之中。
普哈丁先贤虽身份特殊、地位显赫,但他入乡随俗,尊重 地方民情,在兴建礼拜寺时,按照仙鹤的体形来布局:大门对 面的照壁为鹤嘴,大门堂为鹤头,向北的露天通道为鹤颈,礼 拜殿为鹤身,南北两厅房为鹤翅,南北两古井为鹤眼,南北两 棵柏树为鹤腿,大殿后的竹林为鹤尾。仙鹤寺因此而得名。该 寺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多为清代乾隆年间修复重建,一鹤翅、 一鹤眼和鹤嘴亟待恢复。现为中国模范清真寺、江苏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清真建筑
(四)杭州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 是中国沿海地区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另三处为:扬州的 仙鹤寺、泉州的清净寺和广州的怀圣寺)之一,在阿拉 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因寺院建筑结 构似凤凰展翅,故名。寺内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筑。正殿 没有梁架。殿顶上起攒尖顶三座是宋代的遗物。中间一 座上刻《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 修时设置的。寺内还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 远在五代,杭州与阿拉伯国家就有友好往来。如今,这 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小议广州怀圣光塔寺初创年代

小议广州怀圣光塔寺初创年代

小议广州怀圣光塔寺初创年代宋欣广州怀圣光塔寺是中国伊斯兰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公认的中国海上交通史和外贸史的象征之一,怀圣光塔寺的建造时间向来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缘起根据今看月楼匾额和拜殿正梁上的汉字书文,怀圣寺为“贞观元年岁次丁亥秋鼎建”,即627年。

考察伊斯兰教初创时的历史,穆罕默德是610年才首次接受“启示”,610至622年都在麦加艰苦地传道,屡遭迫害,直到622年转往麦地那,买下一处草舍传道,方才安定。

随后穆圣才率领信徒兴建了第一座清真寺,寺况仍然简陋,仅是用土坯围出的一块空地。

622年至627年,麦地那的穆斯林一直在同麦加的古莱什贵族征战,并忙于以武力清理本地的犹太教等其它教派。

628年,麦地那同麦加签订和约,穆罕默德才开始向周边部族和国家传教。

630年,穆斯林攻下麦加,伊斯兰教从此声威大振,统一阿拉伯半岛。

632年,穆圣归真,伊斯兰进入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开始武力征伐波斯、叙利亚、埃及等周边地随感漫议区,逐渐走向强盛。

从教史可见,627年伊斯兰教的力量仍较薄弱,甚至圣地麦加还未能占据,因此的确难以让人相信,此时在远隔万里的中国广州已建起伊斯兰寺院,因而我国的很多学者都支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晚至永徽二年(651)。

伊斯兰教史上的首座宣礼塔,学术界有认为是公元645年埃及开罗兴建的阿麦尔・印本阿斯大清真寺宣礼塔,有认为是656年扩建麦加禁寺时所建。

那么光塔于627年修建的确偏早,然而就算是稍晚于这个年代,光塔也是世界上至今保存的最古老的宣礼塔之一,由此可见确定怀圣光塔寺的建立年代对于世界伊斯兰教史具有重大意义。

二、唐建说与宋建说关于怀圣光塔寺创建年代曾有“宋建说”和“唐建说”两派。

“宋建说”的代表有著名学者白寿彝先生,他在民国时期即提出了怀圣寺和光塔建于南宋的观点。

根据《桯史》作者岳珂回忆幼时所见怀圣光塔寺为蒲氏之宅,白先生将创建时间定于某蒲姓蕃商定居广州之后,约1091至1191年,但是白先生并不反对唐代时广州可能另有伊斯兰寺院和宣礼塔。

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中国第一座清真寺

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中国第一座清真寺

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中国第一座清真寺广州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位于越秀区中山六路光塔街。

怀圣寺坐北朝南,总占地达3800平方米。

主轴线依次为三道门、望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

二门上用中文书写“怀圣寺”,三门上挂“教崇西域”牌匾。

望月楼建于明代,是一座红墙绿瓦的楼阁。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采用插拱,形式古朴大方,墙体是红砂岩砌筑,四周各开一拱门、券门,南北券门分别通向庭院,东西券门各接廊房,廊庑里镶有该寺历代碑文。

礼拜殿于1935年重建时将原来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绿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月台为“咸水石”砌筑,只有雕刻精美古朴的栏杆为明代的遗物。

寺门西南隅为著名的光塔;正面为看月楼;楼后为月台、水房、东西回廊等;再后为礼拜殿。

殿坐西朝东,礼拜时面向圣地麦加。

礼拜寺造型庄严肃穆,比例、色彩、装饰均具西亚风格。

寺的整体采用中国轴体对称布局,层层深入,逐步展开。

光塔已经屹立千年光塔怀圣寺内还有一座光塔。

光塔原名“怀圣塔”,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

该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

原塔尖有一只能随风转动的金鸡。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金鸡为台风所堕,此后塔尖先后换上亭、金鸡、葫芦和十字架等物。

1905年改为拱形礼帽式。

现在所看到的圆拱形塔尖顶为1935年所建。

塔高36米,塔体为圆柱形。

塔内不分层,有两道螺旋梯绕塔心而上塔顶。

光塔位于怀圣寺内,它的得名之由来有三:一是光塔原名怀圣塔,因作呼礼用,亦叫做“呼礼塔”,波斯文音为“邦塔”,“邦”、“光”音近,故称“光塔”;二是光塔塔身光滑,而又俗称为“光塔”;三是古代光塔还是一座导航的灯塔,古代在夜间常悬灯于塔顶,通宵达旦,其时珠江离怀圣寺不远,光塔白天悬旗,晚上挂灯,实际已起到了船舶航行的灯塔作用,通往海上丝绸之路和海外归来的货船见到塔,便知广州到了。

由此看来,怀圣寺和光塔实际上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中国海外交通史与伊斯兰宗教史的重要史迹。

岭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实践——以广州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岭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实践——以广州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岭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实践——以广州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摘要: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发展新思想,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岭南类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大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遗存类型,但也存在物质遗存占比小、活力不足的问题。

在广州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街区的规划实践中,积极融入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文化+”理论,立足于解决以上问题,并力图在评估、保护与利用、“规建管”方面有所探索。

关键词:文化自信;岭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性城镇景观;“文化+”;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1、引言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拥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沉淀,是中国“海丝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支撑,是广州打造“多元文化遗产城”的先行片区,也是越秀建设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抓手。

在街区保护规划实践中,针对街区历史特色弱化、传统风貌不突出、文化活力薄弱的普遍现象,贯彻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城市修补”的新理念,避免过度商业化,着力探讨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的保护、发展与提升的新路径。

街区是广州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以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三大寺观为中心,总面积为34.9公顷。

2、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框架针对街区特色和历次规划编制特点,建立了集“保护—管控—复兴”于一体的规划体系,充分运用“城市修补”的规划设计方法,内容涵盖保护规划、控规优化与城市设计三大部分。

同时,规划结合管理需要合理区分“强制性—引导性”两部分内容,从明确界定保护对象和制定控制要求的强制性措施,到深入挖掘价值特色、修补历史要素和活化利用的引导性策划,着力构建提质优化、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依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经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可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特点本规划从维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出发,保护和延续街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考虑街区的发展和活力打造,突出以下四方面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怀圣寺
怀圣寺又称光塔寺,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建的第一座清真寺,距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

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

相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派他的舅舅阿拉伯著名传教士艾比宛葛素取海道到广州传教。

唐贞观元年,和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一起,捐资修建了怀圣寺,见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史迹。

为什么会取名怀圣寺呢,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意,据《南海百咏续篇》中记载,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故名怀圣寺。

怀圣寺曾在元朝被大火烧毁,后又重建,寺内的光塔一直保留下来。

怀圣寺占地约380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三道门、看月楼、礼拜殿和藏经堂,光塔位于殿的西南角。

与扬州仙鹤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各位团友我们已经到了,随我们下车看一看,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头道门开在了寺院的一角,而不是正中央,是为什么呢?因为早期清真寺大门的朝向有一个习惯,一般都开在寺院南墙东侧。

第二道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怀圣寺三个大字,第三道门写着教崇西域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伊斯兰教是从遥远的西方传播而来。

各位团友请看这就是看月楼,以砂岩筑墙,四面各开一拱券门,南北券门各通庭园,东西券门各接廊庑,门楣上为阿拉伯文赞词,天花板上饰有《古兰经》文。

该楼为康熙三十四年重建,专供从事宗教失误的阿訇登楼望月,以定封斋与开斋的时辰之用。

礼拜殿是1935年重建的,造型为中国宫殿式,是怀圣寺的主体建筑。

礼拜殿前的这两颗树历史也颇为悠久,左边这颗是龙眼树,右边这颗是凤眼果树,故怀圣寺又有龙凤寺之称。

内部装修采用了伊斯兰教色彩的阿拉伯文图案和植物花砖雕,但总体布局运用中国轴线对称的传统格局,前有月台,大平台的石栏杆是明代遗物,雕刻精致、古朴。

可容1000多人做礼拜。

广州有8000多人,怀圣寺是信徒们礼拜的主要场所。

在礼拜殿左侧碑亭内有元至正十年八月郭嘉重建怀圣寺碑——重建怀圣塔寺之碑记,这是怀圣寺最古老的一方碑。

走出礼拜殿是藏经堂,是了解怀圣寺最好的地方,这里有多种版本的《古兰经》和有关书籍。

光塔是怀圣寺中唯一尚存的唐代建筑。

光塔又叫怀圣塔、邦克楼、宣礼楼或唤醒楼。

是一座具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塔,塔底直径7.5米,向上逐渐缩小。

塔身外观光滑,塔内悬灯,以灯导航。

伊斯兰教徒每天必须礼拜五次,在礼拜前有人登塔顶呼唤邦克。

因邦与广州方言光的读音相近,所以广州人称该塔为光塔。

光塔是一座实心塔,从外表看没有层次,而在它的内部却有两条旋转的梯级,相对盘旋而上,洞门回旋到塔顶。

从底至顶各为154级砖阶,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

这种砖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影响,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仰望光塔,你会发现光塔有些倾斜,光塔东面一米不到的地方有
一口很深的古井。

著名的建筑学家陆元鼎说,恰恰由于古井吸掉了光塔底下的水而保护了光塔。

各位团友到底是是不是呢,下面有半个小时让大家自己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