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的起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土楼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晋朝前后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原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影响,汉族人大规模南迁入赣、闽、粤等地,他们被称为“客家人”。由于居于“客”的地位,他们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卫盗匪的骚扰和土著人的排挤,便按照中原的传统建筑技术,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住宅,并不断进步发展,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9米以上的土建筑。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100至200多间房,均匀布列各层,宏伟壮观,犹如古希腊的城堡。这种土楼房的建筑材料是未经锻炼的生土及其“土”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