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一章辨析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 —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 唯物主义B. 二元论C?唯心主义 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 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 循序渐进D. 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1]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A4.C5.D6.A7.B8. A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17.B 18.A 19.D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大一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

大一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

大一马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和本质是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E、实践2、物质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E、多样性3、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A、共性和个性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C、整体和部分关系D、一般和个别关系E、本质和现象关系4、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A、冰——水——汽B、光微粒说——光波动说——光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觉结合E、麦粒——植株——麦粒5、运动和静止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关系B、普遍和特殊关系C、质和量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E、内容和形式关系6、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C、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关系问题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7、世界统一性在于A、它矛盾性B、它可知性C、它物质性D、它存在性E、它规律性8、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E、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9、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因为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物质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运动C、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D、运动和物质都是实体E、运动与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10、意识是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B、人类社会历史产物C、人类特有精神活动D、物质世界主观映象E、人脑机能和属性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A、尊重客观规律B、通过实践C、超脱客观规律制约D、不讲任何条件E、掌握必要物质手段12、发展实质是A、事物一般变化B、运动C、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D、量变E、过程13、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E、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14、矛盾范畴所包含两种基本属性是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E、共性和个性15、事物发展方向、趋势是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有规律地向自己对立面转化C、向没有矛盾方向转化D、向矛盾激化方向转化E、向矛盾调和方向转化16、矛盾问题精髓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问题C、矛盾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关系问题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关系问题17、量和事物关系是A、直接同一B、并不是直接同一,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量C、量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D、在一定限度内,量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根本变化E、量对事物实际存在是无关紧要18、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是A、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B、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环节D、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E、辩证否定就是绝对否定19、共性和个性关系是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0、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表现为A、量变就是质变B、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21、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A、物质和精神B、联系和发展C、运动和静止D、实践和认识E、时间和空间22、列宁物质定义理论意义是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E、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3、承认相对静止意义在于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条件B、是认识事物惟一途径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尺度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前提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前提24、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物质关系是A、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形式B、形式和内容关系C、一般和个别关系D、整体和局部关系E、不可分离关系25、意识是社会产物,是指A、意识是通过社会劳动创造B、意识离不开集体和社会C、意识是社会基础D、意识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E、意识是人脑机能和属性26、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是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变化C、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统一体产生D、消除矛盾双方对立E、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是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前提B、促使事物灭亡C、促使矛盾激化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发展E、规定事物转化可能和发展趋势28、唯物辩证法所讲矛盾是指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矛盾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矛盾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自相矛盾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E、任何事物都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属性29、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事物本质联系B、事物必然联系C、事物稳定联系D、客观E、事物本身固有30、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目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E、意识能够创造发明规律二、辨析题:1、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

马哲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

马哲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哲学是( 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6、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 C )。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7、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以观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D )A、历史性B、真理性C、科学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C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的体现2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C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D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23、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D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2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B )A、等同的B、一致的C、可相干的D、整体和部分关系2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态度应是(B )A、剖析它的根源,从局部上保留它B、具体分析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以它为对立面,作为批判的靶子D、它是根本错误的,要全部抛弃它的内容28、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C )A、对立统一B、革命性和批判性C、实事求是D、理论联系实际29、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B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思想C、共产主义精神D、无私奉献30、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支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31、世界观就是(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32、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3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D )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3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A )A、只有剥削阶级的哲学B、既有剥削阶级的哲学又有被剥削阶级的哲学C、只有劳动人民的哲学D、哲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二、多项选择题1、一个哲学素质较高的人( ABCD )A.能高瞻远瞩B.有宽广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C.有很强的全局与整体观念D.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秋毫的能力E.能全面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ABCDE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BD )。

专升本政治马哲各章辨析题

专升本政治马哲各章辨析题

专升本政治马哲各章辨析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

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本辨析题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错误)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

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马哲第一章习题答案

马哲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单选1、B2、A 3 、D 4、 D 5 、B多选:1、AC2、ABDE3、ABC4、 ADE5、 BD判断分析:1、该说法是错误的,答案要点: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还是辩证的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

2、该说法正确。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其中材料1、2、3是因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此要么事与愿违,要么令人啼笑皆非;材料4,5则生动揭示了辩证法的有关原理,从而要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要么取得了实践的巨大成功。

【答案要点】(1)材料1中奶牛需要定期挤奶,这是它的生理要求,到了适当的时候不挤牛奶,牛奶就会挤不出来了,主人想把奶积攒起来是忽视了奶牛产奶的这种规律性,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会使实践归于失败。

(2)①材料2中鲁人认为使用二倍的治疗半身不遂的“偏枯之药”的剂量就能使死人起死回生,这种简单类推的做法违背的哲学原理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叠加过程,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②鲁人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事物变化有质与量的差别,我们不能混淆两者的界限。

每一种事物的用途有大有小,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决不能无限度地乱用,更不能机械地只从量的大小上类推。

(3)材料3过江者和鲁人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理。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靠主观愿望做事,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特点,这样做事情才会成功。

(4)①齐人由于猎狗本领不强,所以打猎不成,后来他就回家耕田,耕田就赚到钱,有了钱就买了好的猎狗,有了好猎狗就捕到了很多猎物。

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狗是最关键的,得到猎狗才能到猎物,所以主要是买到好的猎狗,为了买猎狗,他去耕田,赚了钱就可以买到,买到之后打了猎物他会赚更多的钱,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题库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BA.革命性和批判性B.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辩证性和彻底性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D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 A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则表明 D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9、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A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 B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A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D.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14发展的本质是CA事物的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二、多项选择题 5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BCD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E、存在与物质同一性的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BDE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E物质的根本属性3、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BC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E.后者为前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4、人脑和意识的关系ABD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人脑自生的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E.人脑的生理活动就是意识活动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B D.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6、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BCDEA.“独中又自有对”B.“反者道之动”C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D.无独必有对E.“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1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A 旧唯物主义是行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0、“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 矛盾的同一性D 矛盾的斗争性1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 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内容与形式互相作用规律1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辨析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马哲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一、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1、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篇)一书中明确)指出,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

有人认为后一句话也是正确的,这无疑是错误的。

2、正确意识的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想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思想同样也是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3、矛盾就是对立错,矛盾是对立和统一,并不是矛盾就是对立。

4、白马非马不对,违背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白马的特殊性,马是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不是运动和发展,是连续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否定就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是片面的,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即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即肯定有否定。

3辩证的否定是了解与发展的环节,即克服有保留。

7、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对,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对,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运动的指导作用9、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错,价值规律能对资源实行配置,是基础配置,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市场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失灵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库[1]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库[1]

辨析: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逻辑证明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

其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

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逻辑证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理论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已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计划、方案。

但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但是我们老师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在最后)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完整word版)马原试题第一章

(完整word版)马原试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一章一、判断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凡是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对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一切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错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观念”的产物。

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康德的先验论。

错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错“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错唯心主义是一元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方法必须坚持,已过时的个别理论要修改。

对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错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错“白马非马"的命题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对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对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对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错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对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一因多果。

错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对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要由自然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对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对意识的本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错人的大脑是自我感觉的产物。

错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和宇宙万物。

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对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对割裂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论和唯心主义。

对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对“此亦彼也,彼亦此也。

考研政治马哲第一章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马哲第一章精选习题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察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对⾃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以这些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它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它是世界观和⽅法论的统⼀,对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

2.D 【解析】)“⼼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种夸⼤⼼理因素作⽤的唯⼼主义观点,可见,D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性的不⼀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A项本⾝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

主张意识是⼈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样的东西,是B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D项中的客观唯⼼主义观点。

3.C 【解析】本题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很容易得到答案C,因为选项ABD的叙述明显有缺陷或错误的。

4.D 【解析】本题中的观点坚持⽤物质世界本⾝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然界,但是它孤⽴地、静⽌地、⽚⾯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然界的⼀切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以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5.B 【解析】本命题承认感觉的内容是可观的世界,且是对客观世界近似正确的反应;感觉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D 【解析】题⼲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说,即“⾦、⽊、⽔、⽕、⼟”等观点。

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7.D 【解析】科学实践观的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命变⾰的关键。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主义的错误,从⽽创⽴了唯物史观。

8.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以事实为依据,⽤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世界和⼈的认识绝对化和凝固化,通过概括⾃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成果揭⽰⾃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哲_辨析题

马哲_辨析题

绪论辨析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马哲第一章辨析题

马哲第一章辨析题

三、辨析题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马哲考试辨析题及论述题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错误。

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

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答:错误。

(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四、论述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两者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科学概括和抽象。

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认识而今后将被发现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

因而它是共性,具有绝对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指物体、物质结构及其具体属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深化;它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界,不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因而它是个性,具有相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辩析题练习(2010-01-05 17:36:27)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

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者是有区别。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答案要点〕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

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迁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

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

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13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

首先,人L 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
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

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它使用功能中的社会性是由人赋予和设定的,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成的社会后果。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自身的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因,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是随社会实践和自身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作为人脑的延长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在根本上是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