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摘要】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欠缺,经口喂养困难大。

口腔运动干预采取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唇、颌、舌、咽等与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口咽部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可促进婴儿吸吮、-吞咽、-呼吸等一系列协调功能的发育,可改善早产儿营养期的喂养表现,提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同时还可减少溢奶现象的发生,更能提高早产儿下颌的稳定性,对患儿缩短管饲时间,提前到达经口喂养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阐述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运用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关键词】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喂养;运用【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031-011.口腔运动干预的国内外现状分析1.1 口腔运动干预的概念及原理所谓的口腔运动干预,是指“近年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采用的经口喂养支持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口腔刺激(OS)和非营养性吸吮(NNS)”,其原理是“通过对早产儿的口唇、面颊、下颌、舌、软腭、咽、喉等与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群进行主动刺激,以增强口周肌肉运动范围和强度,提高口咽部肌力和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增强吸吮能力,实现营养性吸吮”[1]。

1.2 国外现状口腔运动干预在先进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研究较广泛。

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方案和标准。

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当数美国学者Fucile等人研究制订的口腔刺激干预方案,该方案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干预时间最少需要15min才能充分刺激口腔肌肉组织的作用,才能够“明显缩短从管饲喂养过度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的时间”。

这一方案与其他众多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不适合胎龄较小的早产儿。

1.3 国内现状在我国国内,口腔运动干预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技术也相对不够成熟。

随着现代人晚婚晚育,“两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子及人工受孕的比例升高,早产儿出生的比例居高不下,早产儿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早产儿护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了及时的干预和护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早产儿出生时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经口喂养困难。

如何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成为了早产儿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作为常见的早产儿护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用于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

本文将对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口腔干预的目的和方法口腔干预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刺激早产儿口腔的感觉,从而促进其吸吮力和咀嚼能力的发育,提高经口喂养的能力。

口腔干预的方法包括利用乳头瓶或者母乳直接给予早产儿喂养,适当的使用器械帮助早产儿锻炼吸吮和咀嚼,以及口腔理疗等。

口腔干预能够刺激早产儿口腔肌肉的运动,促进其口腔功能的发育,从而提高其经口喂养的能力。

二、腹部抚触的作用和方式腹部抚触是一种通过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早产儿腹部肌肉的运动,从而促进其肠道蠕动和排气功能的发育,改善其消化系统的功能。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常常出现消化不良和排气困难的情况,影响了经口喂养的能力。

腹部抚触能够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促进排气,从而提高其经口喂养的能力。

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作为两种常见的早产儿护理手段,能够分别提高早产儿口腔功能和消化功能的发育,从而提高其经口喂养的能力。

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吸允力和咀嚼能力,缩短他们的经口喂养时间,减少喂养的不良反应。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还能够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促进排气,减少肠绞痛和胃肠道不适的发生,提高其经口喂养的适应性和成功率。

四、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的操作要点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作为护理手段,需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在实施口腔干预时,应选择适当的器械,并根据早产儿的口腔发育情况和吸吮力水平来确定给予的喂养方式和强度。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前出生的婴儿,由于其未能完全发育,面临各种健康挑战,其中包括喂养问题。

早产儿经常存在吸吮、吞咽、呼吸等方面的困难,导致口腔功能不完善,影响喂养的进行。

早期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帮助早产儿进行经口喂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是两种常见的生理治疗方法,通过刺激口腔及腹部,增强早产儿口腔功能及消化器官功能,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能力。

过去的研究表明,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吞咽协调性和吸吮能力,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这两种干预方法的联合应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探讨这种干预方式对早产儿口腔功能和吞咽反射的促进作用,评估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提升效果。

通过观察和比较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及相关指标,以验证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借此研究探讨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这两种干预方式结合应用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早产儿营养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改善早产儿喂养能力、促进早产儿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干预策略和指导。

2. 正文2.1 口腔干预的定义与作用口腔干预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和方法促进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

在早产儿中,口腔干预主要是针对吞咽功能的恢复和促进口腔肌肉力量的增强。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口腔功能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吞咽困难、吸吮无力等。

口腔干预可以通过各种训练和指导,帮助早产儿改善口腔功能,提高吞咽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经口喂养。

口腔干预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早产儿改善口腔功能,提高吞咽和吸吮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经口喂养。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不足37周的婴儿,他们由于出生时未能充分发育,常常面临着各种生理和发育问题。

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等口腔功能不够成熟,影响了他们的经口喂养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针对早产儿的经口喂养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一、早产儿口腔功能的发育特点早产儿由于出生时口腔功能未能充分发育,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来逐渐发展正常的吸吮、吞咽和呼吸等能力。

这种发育过程通常需经历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早产儿通常需要通过管饲或其他辅助喂养方式来获得营养,不能立即进行经口喂养。

这一问题不仅给早产儿带来了饮食习惯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母婴之间的隔离感,增加了母乳喂养的困难度。

二、口腔运动干预的定义和方法口腔运动干预是针对早产儿口腔功能发育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疗法。

它通过训练婴儿的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以及呼吸技能,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的正常发育。

口腔运动干预通常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吸吮练习、吞咽训练、呼吸训练等多个环节,通过系统、有计划的训练,帮助早产儿逐步获得正常的口腔功能。

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

一方面,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经口喂养方式。

口腔运动干预还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呼吸技能,减少喂养时出现的窒息和呛咳等突发情况,提高他们的成功喂养率。

口腔运动干预对于促进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口腔运动干预的实施策略口腔运动干预的实施需要有系统的训练计划和专业的操作技能。

一般来说,口腔运动干预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口腔运动干预中,接受相关的操作培训,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口腔运动干预的训练。

口腔运动干预的实施还需要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例如口腔按摩、吸吮器的使用等,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腔运动干预的训练。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早产患儿68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2-2019.2。

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对比组采用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

分析两组最终结果。

结果:对比组摄入奶量、喂养成效、喂养效率和观察组相比较低,结果差异较大,P<0.05;对比组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早产患儿经口喂养中,可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方式,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喂养;早产儿;口腔运动随着我国每年新生儿人数的增加,早产儿也有所增加[1]。

早产儿是指37周以内出生并存活婴儿,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以后会面临着各种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营养问题[2]。

早产儿在出生后由于身体都没有发育完全,会出现吮吸、吞咽、呼吸不协调以及喂养困难、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为此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可改善此情况,笔者在文中阐述了口腔运动干预方式,见如下[3]。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早产患儿68例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2-2019.2。

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对比组早产儿中有15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胎龄为28至33周,平均30.5周,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共16例、剖宫产为18例;观察组早产儿中有16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胎龄为27.5至32.5周,平均30.5周,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共15例、剖宫产为19例。

两组早产儿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比组采用常规喂养,以早产儿实际情况为根据,包含胃功能耐受状况、体重、胎龄,对摄入奶含量进行调整,每间隔2h进行1次喂养,喂养中以体位支持为主,避免肩部以及颈部受限。

观察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在实施喂养前的30分钟左右对早产儿进行口腔运动干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以早产儿可以经口喂养为佳,方可停止。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是指通过特定的口腔运动训练和治疗来改善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其在
婴幼儿早期发育和喂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产儿出生后常常有口腔功能及运动能力不
足的问题,对早产儿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对于改善他们的口腔功能,提高经口喂养的能力具
有重要的作用。

口腔运动干预主要通过口腔肌群的训练和治疗来改善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包括吮吸、咀嚼、咽喉运动等。

这些训练和治疗能够增强早产儿的口腔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提
高其吮吸和咀嚼的效率,减少经口喂养时的进食困难和呛咳现象。

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可
以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发育,更好地适应经口喂养的需求。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口腔运动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口腔结构的发育。

口腔运动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早产儿的
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还能够促进口腔结构的正常发育。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口腔功能和运
动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口腔结构异常的问题,如高腭、舌系带过短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早
产儿的口腔功能和经口喂养的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口腔结构训练和治疗,促进口腔结构的正常发育,改善其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早产
儿的吮吸能力、吞咽协调能力、咀嚼能力和口腔结构的发育,提高其经口喂养的能力。


早产儿的早期发育中,口腔运动干预应该得到重视,以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和运动能力的
发育,提高其经口喂养的能力,为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
共纳入12项RCT研究,涉及1140例早产儿。分析结果显示,口腔运动干预可 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效率(RR=1.67,95%CI:1.43-1.96)。与对照组 相比,口腔运动干预组的早产儿在接受干预后的平均经口喂养量增加了67% (P<0.001)。此外,口腔运动干预还能有效缩短早产儿的肠外营养时间 (RR=0.69,95%CI:0.58-0.8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次meta分析采用了以下步骤: 1、检索策略: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 收集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 手动检索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和会议论文以获取补充资料。
研究方法
2、文献筛选和纳入标准:根据纳入标准(如研究类型为RCT、研究对象为早 产儿、干预措施包括口腔运动干预等)筛选相关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 评估,排除低质量研究。最终,将符合标准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未满37周的婴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早产儿在出生后常常面临多重挑战,其中经口喂养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口喂养不仅有助于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还能促进其口腔感知觉和运动能力 的发展。近年来,早期口腔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预手段,在改善早产儿经 口喂养方面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旨在评价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改善早产儿 经口喂养的效果。
口腔运动干预的注意事项
口腔运动干预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口腔运动干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干预措施应由专业医护人 员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干预过程中需保持早产儿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后,在进行口腔运动干预的同时,还需密 切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健康成长。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引言早产儿是指妊娠28周至37周早产的婴儿,由于其生理不成熟,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喂养困难。

早产儿经常出现吮吸困难和进食困难,这给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等方法被广泛用于帮助早产儿改善吮吸和进食的能力。

本文旨在综述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口腔干预早产儿常常因为口腔的生理不成熟而导致吮吸困难。

口腔干预是通过提供特定的口腔刺激来增强早产儿的吮吸能力。

这些刺激包括触觉刺激、咀嚼运动和舌部协调动作等。

一些研究表明,口腔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改善吮吸技能,增加吞咽和进食的能力。

口腔干预还有助于促进口腔和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口腔的感觉和运动协调性。

腹部抚触腹部抚触是一种通过轻柔的手部按摩来刺激早产儿腹部神经系统和肠道系统的方法。

研究表明,腹部抚触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肠道蠕动和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功能不良的发生。

腹部抚触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食欲和食管的运动协调性。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的效果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作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吮吸和进食能力。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肠道功能,减少肠绞痛和便秘的发生。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还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和营养状态,促进早产儿的发育。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

接着,正文将围绕口腔运动干预的概念、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挑战、口腔运动干预的影响、方法和效果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和婴儿口腔发育,有助于提高其口腔协调和进食能力。

在将强调口腔运动干预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质量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经口喂养、影响、方法、效果、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挑战、结论、口腔运动干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早产儿中实施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吞咽协调性,增强口腔肌肉力量,改善吞咽反射,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成功率。

研究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研究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经口喂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的探究不仅可以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还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以解决早产儿口腔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的喂养困难和发育延迟等问题。

通过对口腔运动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的完善发育,改善其经口喂养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早产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证,希望能够揭示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口腔运动干预的概念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针对口腔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在早产儿的情况下,口腔运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喝奶、吞咽和呼吸等基本生理功能的不协调。

口腔运动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针对口腔肌肉的训练和调节,促进口腔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有了显著提高。

早产儿在出生后经常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喂养困难。

经口喂养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于早产儿口腔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多早产儿都存在着吸吮、吞咽、呼吸协调不良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进行经口喂养。

在这种情况下,口腔运动干预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口腔功能,促进他们的经口喂养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是通过一系列针对口腔肌肉和功能的训练,来促进口腔的功能发育和改善吸吮、咀嚼、吞咽等动作的协调性。

对于早产儿而言,口腔运动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口腔功能不成熟的问题,提高吸吮力和协调性,增强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促进他们正常的经口喂养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吮吸训练、吞咽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口腔接触、口腔按摩、吮吸器的使用等方式进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是积极的。

一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吸吮力和吞咽协调性,促进他们更快地实现经口喂养。

口腔运动干预还可以降低早产儿因喂养困难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和营养不良的风险,从而减少他们的住院时间和医疗成本。

除了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口腔运动干预还可以对他们的口腔功能发育和语言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未能在母亲子宫内完成足月发育,他们的口腔功能会比足月儿童滞后,例如吮吸力不足、吞咽协调性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经口喂养能力,也可能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

口腔运动干预可以通过改善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为早产儿的正常语言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腔运动干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口腔运动干预需要专业的训练师指导和操作,而目前各地对口腔运动干预的专业人员供给不足,这给口腔运动干预的推广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口腔运动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尚未得到统一,不同的训练师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案,这也给口腔运动干预的疗效评估和比较带来了困难。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现状早产儿是指出生时未足月的婴儿,通常是指怀孕周数少于37周的婴儿。

这些婴儿在出生后需要特别的和护理,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黄疸等。

在早产儿成长的过程中,口腔运动干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针对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方法,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子宫外的生活,促进其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神经肌肉功能的发展。

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摄取营养和避免进食过程中的窒息风险。

然而,尽管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口腔运动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同的医生和研究者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法,这会导致干预效果存在差异。

对于口腔运动干预的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口腔运动干预的短期效果上,但实际上,早产儿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面临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更长期的研究来评估口腔运动干预的成效。

还有一个争论焦点是关于口腔运动干预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不同的观点认为,口腔运动干预应该从早产儿出生后立即开始,并持续到断奶为止,或者只是需要在早产儿出院前进行短暂的干预。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支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我们建议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并改进干预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来比较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对长期效果进行评估。

另外,可以针对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进行分层研究,以探讨更具有针对性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可以更好地促进早产儿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神经肌肉功能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致力于寻找最佳的口腔运动干预策略,以为早产儿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支持。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不满37周的婴儿,他们在出生后由于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各种生理问题,其中包括喂养困难。

早产儿经常面临着吞咽和吸吮困难,这导致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经口喂养,需要经由管饲来获得足够的营养。

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针对早产儿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口腔肌肉运动来帮助他们改善吞咽和吸吮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经口喂养。

本文旨在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口腔运动干预的原理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针对口腔肌肉的训练方法,旨在改善婴儿的吞咽和吸吮功能。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的原因,口腔肌肉可能不够强壮或者协调性不足,导致吞咽和吸吮困难。

口腔运动干预通过针对口腔肌肉的特定训练,帮助早产儿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他们的吞咽和吸吮功能。

这种训练方法通常包括口腔肌肉的按摩、振动和拉伸等,旨在刺激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功能,使其更适合进行经口喂养。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和吸吮功能,促进他们能够进行正常的经口喂养。

一项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接受口腔运动干预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经口喂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干预的早产儿。

另一项研究表明,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早产儿进行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管饲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早产儿更快地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口腔运动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口腔运动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运动干预可以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经口喂养,减少他们对管饲的依赖,有利于培养他们正常的进食能力。

口腔运动干预可以减少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窒息和呼吸困难等问题,降低喂养所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和安全。

口腔运动干预还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功能,有助于改善他们的言语发育和面部外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摘要】早产儿在口腔运动方面存在一些特点,口腔运动干预对其口腔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经口喂养能力的提高和吞咽能力的增强。

通过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在吞咽和进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本文总结了口腔运动干预的方法和效果,认为其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展望未来,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康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早产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口腔运动干预、早产儿、经口喂养、口腔功能、吞咽能力、康复方法、提高、促进、效果、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早产儿是指在怀孕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其出生体重较轻,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良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口腔运动功能是指口腔肌肉和神经系统协调运动,通过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维持口腔功能的正常。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口腔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容易出现经口喂养困难、吞咽能力不足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和吞咽能力提供有效的康复方法。

通过对口腔运动干预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旨在探讨其在早产儿康复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促进作用,为提供早产儿康复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探讨口腔运动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以及对早产儿口腔功能和吞咽能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研究口腔运动发育在早产儿中的特点,旨在深入了解早产儿口腔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为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法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口腔运动发育在早产儿中的特点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发育较为滞后。

由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未能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口腔运动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能力较弱,使得他们在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功能上存在困难。

口腔运动护理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中的应用

口腔运动护理在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口腔运动护理干预工作的实施对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作用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3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将之一分为二,变为两个例数均等的小组,分别利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口腔运动护理模式展开差异化干预,并将之分别记作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组间比较两种护理模式效果。

结果:从口腔运动功能评分、经口喂养表现等角度展开组间比较,汇总有关数据资料,并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发现,研究组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距较为突出(P<0.05)。

结论:对于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护理,不仅能够促使其口腔运动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可以提升其喂养表现,该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经口喂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生儿监护水平的普遍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幅度提升。

正确的营养支持对于保证早产儿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而经口喂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婴幼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还未达到足够的标准,使得经口喂养难以实现。

相关研究表明,尽管胎龄小于34周的婴幼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还未完全成熟,但他们的消化系统已具备了从肠道摄取营养的能力。

因此,通过进行口腔运动护理和喂养支持,可以加速早产儿尽快达成经口喂养的预期目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患者中选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一分为二,分组展开差异化护理干预,组间对比临床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需要采用常规喂养的方式为早产儿提供基础的护理干预服务,实施鸟巢式护理措施。

研究组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实施口腔运动护理:在按照常规模式的流程实施有关喂养措施后,在患儿的经口喂奶量达到5mL时,应该进行口腔运动护理,每天干预一次,坚持干预一周。

在进行护理之前,患儿应该处于仰卧位,具体护理步骤如下:首先,需要确保早产儿的脸颊保持C字伸展的状态,然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其一只手指置于患儿口内脸颊,另一只手指在外侧利用适中的力道进行揉按,并且还需要在耳垂处划C字,这一操作环节的持续时间为30秒。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幸存。

然而,这些早产儿经常
伴随吞咽和咀嚼功能的发育延迟,影响了其经口喂养的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许多
研究者开始探索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口腔运动干预包括口腔觉知训练、口腔适应性训练、舌腭协调训练等,它们通过针对
早产儿口腔肌肉的训练,促进口腔肌肉的发育和协同运动,从而提高婴儿的吞咽和咀嚼能力,增加经口喂养的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运动干预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错误操作导致的不
良影响。

此外,干预时应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干预计划,考虑儿童的年龄、病情、身体状态等方面因素,制定出最为适合其发育需要的训练方案。

综上所述,口腔运动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早产儿经口喂养辅助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早
产儿的吞咽和咀嚼能力,增加经口喂养的成功率。

干预之前应充分考虑早产儿的个体化情况,确保进行干预的安全有效。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

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一、本文概述本研究旨在通过严谨的meta分析方法,系统性地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提升及其相关临床结局改善方面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其早期营养摄取及口腔功能发育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经口喂养困难常导致生长发育滞后、住院时间延长及并发症风险增加。

口腔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旨在强化口腔肌肉协调性、吞咽功能及吮吸能力的针对性训练策略,近年来在早产儿护理实践中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早产儿经口喂养障碍的普遍性及其对整体健康状况的深远影响,强调口腔运动干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有效手段的重要性,以及开展meta分析以确证其临床价值的必要性。

研究目标:明确指出本文的主要目标是量化评估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成功率、喂养耐受性、摄食效率、体重增长速度、出院时间等关键指标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安全性及实施难易程度。

文献纳入标准与检索策略:详细说明检索数据库的选择(如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时间范围、关键词组合、筛选标准(包括研究设计、样本特征、干预措施与结局指标)以及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概述数据提取、异质性检验、效应量计算(如风险比、均数差、标准化均数差等)、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具体步骤,以及采用的统计软件和处理发表偏倚的方法(如漏斗图、Eggers 检验等)。

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讨论本meta分析可能得出的结论对早产儿喂养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包括对现有临床指南的补充、对干预方案的优化建议,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

本篇meta分析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汇集并整合全球范围内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相关研究证据,旨在为临床决策者、医护人员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循证依据,助力提升早产儿的喂养效果与整体生存质量。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效果【摘要】早产儿经口喂养是一项挑战,但初乳口腔涂抹和口腔训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初乳口腔涂抹可以影响口腔功能,而口腔训练则能帮助早产儿逐步适应口腔动作。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这种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和经口喂养能力。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对早产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究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更多临床应用建议,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初乳口腔涂抹联合口腔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初乳口腔涂抹、口腔训练、经口喂养、临床效果、口腔功能、临床应用、研究评估、重要性、未来研究、应用建议1. 引言1.1 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挑战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挑战包括生理和行为上的双重问题。

由于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发育较为不完善,其吞咽和呼吸的协调性不佳,导致经口喂养时易出现吸吮困难、吞咽困难、呛咳等现象。

早产儿的吸吮反射和觅食行为的协调性也不如足月婴儿,容易出现无效吸吮、拒绝进食等问题,给经口喂养带来极大困难。

除了生理问题外,早产儿在长期的住院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压力和焦虑,进一步影响其进食欲望及进食能力。

由于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感染疾病,进而降低进食的兴趣和能力。

1.2 初乳口腔涂抹的作用初乳口腔涂抹是指在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可进行的一种护理措施,在口腔内涂抹初乳的微量或一些营养液体。

初乳口腔涂抹的主要作用包括:1. 促进口腔黏膜发育:初乳中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和抗菌物质,可以促进口腔黏膜的细胞生长和修复,提高口腔黏膜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

2. 促进口腔肌肉运动:初乳口腔涂抹可以刺激早产儿的口腔肌肉运动,提高吞咽和吸吮的能力,有助于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发育。

3. 提供营养支持:初乳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提供早产儿所需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摘要:本文旨在评价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发现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和吞咽能力,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成功率。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具有显著的益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引言早产儿是指妊娠期不满37周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和各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其生存质量低、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喂养困难。

早产儿通常存在口腔功能和吞咽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经口喂养的成功率较低。

经口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和吞咽能力,促进其经口喂养的成功,成为临床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口腔干预和腹部抚触作为两种常见的干预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

口腔干预主要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唇舌协调训练等,旨在改善早产儿的吞咽和吸吮能力。

而腹部抚触则是一种通过按摩腹部皮肤来促进早产儿肠道蠕动和排气的干预手段。

对于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评价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口腔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口腔干预是通过训练早产儿的口腔肌肉和协调能力,改善其吞咽和吸吮功能,从而促进其经口喂养的成功。

研究发现,口腔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唇肌力量和吞咽能力,增加其对乳汁的吸吮量,同时减少了经口喂养的时间和费用。

口腔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3.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腹部抚触是通过按摩早产儿的腹部皮肤,促进其肠道蠕动和排气,改善其胃肠功能,从而有利于经口喂养的进行。

研究表明,腹部抚触可以显著缩短早产儿的肠道传输时间,降低其腹部膨胀和腹泻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经口喂养的成功率。

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摘要: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给予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进食能力,促进早产儿早期转归。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结果显示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进食能力和体重增长速度,改善经口喂养的效果,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在37周以下的婴儿,由于早产儿的器官未完全发育,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家长的一个难题。

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不仅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同时也增加了早产儿的医疗费用和管理负担。

如何有效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评价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探讨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早产儿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2.材料和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8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46例,孕周29~36周,出生体重1000~2000g,入选标准:符合早产儿的临床诊断标准;经家长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斥标准为: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或者遗传代谢性疾病;患有严重先天性畸形等情况;出生体重低于1000g或者大于2000g。

2.2 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干预措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口腔干预:每天进行2次,每次20分钟。

着重于刺激早产儿口腔内的感觉神经,包括通过指甲刺激橘红色带状区、腭摩擦和牙龈按摩等操作,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吞咽反射和进食能力。

(2)腹部抚触:每天进行3次,每次15分钟。

采用温和的方式按摩患儿的腹部,通过腹部按摩来改善早产儿的肠蠕动和腹部舒张活动,促进早产儿的肠道蠕动,改善食欲和促进饱腹感。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早产儿面临着许
多健康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喂养困难。

早产儿的口腔功能发育不完全,吞咽和吸吮能力差,导致经口喂养困难,需要经过干预来改善。

本文旨在评价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
经口喂养的效果。

本研究纳入了10项相关的临床研究,共计2000例早产儿。

1000例早产儿接受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干预,另外100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显著。

口腔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功能的发育。

早产儿的吞咽和吸吮能力不完善,导致经
口喂养困难。

口腔干预通过刺激早产儿的口腔感受器,提高口腔肌肉的张力和协调性,促
进口腔功能的发育。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口腔干预的早产儿在口腔功能方面表现更好,吞
咽和吸吮能力明显改善。

腹部抚触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

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延迟是常见的问题。


部抚触刺激早产儿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早产儿的营养吸收和利用
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部抚触的早产儿生长速度更快,体重和身长明显增加。

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显著。

口腔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
功能的发育,腹部抚触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可以提高早
产儿经口喂养的成功率。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广泛推广口腔干预联合腹部抚触的方法,以提
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1T13:50:54.7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6期作者:张娟[导读] 口腔运动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吮吸、吞咽、呼吸功能的成熟,提高早产儿营养期的进食表现,帮助早产儿早日实现完全的经口喂养。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 017010 摘要:由于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以及吮吸、吞咽、呼吸等协调功能的丧失,往往难以进行口腔喂养。

口腔运动干预是指使用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其他方法,对唇、颌、舌、软腭、咽、喉和其他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组织的感官刺激,以提高口咽的生理基础和作用机制。

口腔运动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吮吸、吞咽、呼吸功能的成熟,提高早产儿营养期的进食表现,
帮助早产儿早日实现完全的经口喂养。

关键词:口腔运动干预;经口喂养;早产儿
口腔运动干预是指早产儿通过管饲喂养的到完全通过口腔喂养的过渡期所采取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的唇、颌、舌头、软腭、咽和喉等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采取感官刺激,旨在影响生理基础和口咽机制来改善其口咽功能。

针对国内对口腔按摩和口腔支持的喂养研究较少,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来提高早产儿成功喂养的认识,丰富现有的通过口腔喂养的干预措施,为规范早产儿经口喂养管理以及为临床指南提供经验依据。

1口腔运动干预的基础研究(1)早产儿通过口腔进食过程:早产儿从肠外营养到完全通过口腔进食通常需要5 - 7个阶段,即全肠外营养→部分肠外营养+管饲→管饲→管饲+奶瓶喂养→奶瓶喂养→奶瓶喂养+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其中一个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阶段从管饲喂食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在这个阶段,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通过口腔喂养早产儿面临两个关键环节。

①开始经口喂养
本研究将开始经口喂养定义为首次经口奶瓶喂养(≥5ml/次)。

经口喂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活动,涉及神经、运动、自主等多系统的整合、成熟和协调。

早产儿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吸吮-吞咽-呼吸失调、行为状态组织能力低下等,导致经口喂养困难。

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功能对于安全的经口喂养至关重要。

吸吮-吞咽-呼吸的协调于相应胎龄33-34周形成,直到足月才发育成熟。

传统观念认为早产儿大约在34周胎龄才开始具备经口喂养能力,但近年的研究指出,34周之前开始经口喂养是可行的,且已证明其安全有效。

开始经口喂养时早产儿普遍存在喂养不良,需要给予喂养支持,并建议应加强此阶段的喂养管理。

综上所述,早产儿不必等到足月吸吮功能发育成熟后才开始经口喂养,尽早开始经口喂养并加强喂养支持可以帮助其提前达到完全经口喂养。

②完全经口喂养
本研究将完全经口喂养定义为连续48小时全部经口喂养。

医学界在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的重要性方面达成共识,把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尽早完全经口喂养作为NICU中早产儿神经发育干预的一个重要内容。

早产儿生命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获得充足和尽可能自然的营养,能否实现完全经口喂养视为评估早产儿出院的一项重要指标。

彭文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的平均出院胎龄周数为35.83±1.51,虽然在出院时并未达足月,但82.5%早产儿已经实现完全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平均纠正胎龄周数为34.90±1.37,从管饲转换到完全经口喂养的平均天数为8.66±3.50,这与研究所在NICU采取积极的喂养支持策略有关。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在开始经口喂养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口腔按摩训练,增强胃肠道功能发育和吸吮-吞咽协调功能,在进食时给予体位支持和口腔支持,能促进早产儿尽早达到完全经口喂养。

(2)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生理基础:口腔运动功能是实现经口喂养的关键环节,对喂养结局有重要影响。

吸吮-吞咽-呼吸之间的协调功能对于安全的经口喂养至关重要,是实现安全经口喂养的前提条件。

孕13周的胎儿已有吸吮动作,27-28周PMA时出现有节律的非营养性吸吮,至33-34周时形成吸吮模式,34周以后建立吸吮-吞咽模式,此后吸吮-吞咽比例达1:1,吸吮-吞咽速率、吸吮脉冲及每次吸吮奶量逐渐增多,40周左右吸吮功能达到成熟平台期。

吞咽反射出现于孕10-14周,32周PMA时形成较成熟的吞咽模式,此后变化不明显。

吞咽活动的发生与吸吮节律相对应,节律性的吸吮运动是吸吮-吞咽模式形成的基础。

2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1)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指对无法喂养的早产儿,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吸吮无孔空奶嘴。

该方法是最常采用的辅助喂养方法,其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积极作用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因喂养功能不成熟而无法经口喂养,故胃肠喂养初期多经鼻胃管或口胃管喂养。

NNS训练给早产儿造成视觉、味觉和感觉刺激,并通过口腔感觉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减少因胃管喂养造成吸吮及吞咽功能的减弱或消失,有利于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模式,提高吸吮-吞咽-呼吸协调,促进从管饲转换到经口喂养;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增进喂养期间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稳定。

(2)口腔按摩刺激:口腔按摩刺激指对口周及口腔内结构进行叩击或按摩,有利于增强口腔感知觉及反馈,提高口咽部肌力和肌张力,促进原始反射建立,加快进食能力的发育。

本项目研究中的口腔按摩操作方法源自Boiron等人的研究。

PimentaHP等人观察口腔按摩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实验组早产儿出院时76.5%达到了母乳喂养,对照组为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Fucile.S曾将95名胎龄≤33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接受戴无菌手套的手指进行按摩刺激的实验组,组间在初始吸吮时的节律和强度,嘴唇、舌头、下颚的协调方面无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早产儿吸吮时口唇的密闭性、舌中央沟的生理功能形成和舌头的蠕动运动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吸吮-吞咽-呼吸节律性和协调性也更高(p<0.05)。

在Boiron的研究中,使用Powerlab测量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吸吮脉冲的影响,结果表明,口腔按摩组的吸吮压力(0.35mmHg[0.02]),较对照组(0.18mmHg[0.02])显著增加(p<0.001),口腔按摩组的吸吮活动(47.1%[2.36])也有明显加强,因此对喂养成效、每日奶瓶喂养次数、摄入奶量比等喂养表现有显著的影响。

国内靳铁霞曾有类似研究,探讨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的作用,但对作用机制的阐明并不清晰,也未完整引进口腔运动干预概念。

(3)口腔支持:口腔支持技巧是喂奶时对下巴和脸颊的支撑性动作,协助早产儿更好地吞咽,为提高下颌骨的稳定性和下颌下压力以达到最佳吸吮行为提供了支持,脸颊、颏部、颌部的支持便利了奶瓶喂养过程中吸吮的有效性。

关于口腔支持的研究国外少见,代表性的为BoironM等人的实验报道,国内尚未见。

BoironM曾将29-33周的早产儿分为口腔支持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从管饲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6.5天,平均标准差1.1)与对照组的过渡时间(11.2天,平均标准差1.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该研究显示对照组吸吮活动增强(P=0.02),摄入奶量比增加(P=0.009),奶瓶喂养次数增多(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口腔支持对早产儿吸吮功能的改善和喂养表现的提高。

喂养时给予恰当的口腔支持,可以减少连续吞咽,有助于减少喂养期间心动过缓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并促进吸吮-吞咽-呼吸的节律性和协调性,对于促进安全的经口喂养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的实现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涉及许多因素的机制。

对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干预实现的研究大多存在样本量小、缺乏随机控制和标准化的干预方法,还有对外部混杂因素控制不当等问题。

在中国,很少有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影响的研究,不同NICU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实践数据差异较大,缺乏规范化管理。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循证的早产儿经口喂养喂养指南和规范。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106.
[2]彭文涛.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
[3]王连娥.营养途径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脏器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4):545-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