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情调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

合集下载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佛道渊源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佛道渊源

咏 的对 象 。

李 商隐属 于理想 主义 者,虽 然命 运多桀 , 但他 执着地 眷恋 天地 间的至 纯至真 的美。诗人 在许多作 品中反复 描写美好 事物的 凋零衰落 ,通 过笔触 展 示 了花谢 枝残 、香 消玉损 的惨 烈 图 景: 风波 不信菱枝 弱, “ 月露谁 教桂叶 香” (无题》) 《 。悲剧 性的毁 灭在 作者 的心底 留下了永久 的而强烈 的震 撼和 打 击 ,并 长期积 淀在 他 的意 识深层 , 加 重 了诗人 的悲剧性 气质 ,同时也使 诗人对命运 无常 的迷惘 、 愤懑 、 无奈 、 怅 惘都得到 了酣畅淋漓 的抒发 。诗人 对 于生命 的深 刻理解 ,使他通 晓命 运 难 宰的道理 。而诗人 关注命运难 宰的 世人 之时 ,认为世人就 如 “ 里风 波 万 叶舟” ,在 无 常 之 流 中 , 飘 摇 无 定 ,
【 键 词 】 李 商 隐 ;无 题 诗 ;感 伤 情调 ;佛 道 关
晚唐诗人 李商隐传世 诗作中 ,无 题诗就 有百余首 。叶燮称李 商隐 的诗 “ 寄托 深而措辞婉 ” ,张采 田又称其诗 “ 隐辞 诡寄” 。无题 诗之所 以能 “ 味无 穷而炙 愈多 ,钻 弥坚而酌 不竭” (韵 《 语 阳秋》载杨亿评义 山诗语 ) ,其原 因 在于诗人 成功地抒 写 了深挚 的感情与 佛道意 趣。本文拟 通过揭示 无题诗 内 容与佛道 之间的微妙 关系 ,展现 李 商 隐无题诗 的朦胧之美 、悲怆之 美和生 命之美 , 以期说 明无题 诗 的巨大 魅力 。 特定 时代和 个人经 历造 就 了 无题诗 的感伤 情调 李 商 隐 所 处 的 晚唐 时代 社 会 动 荡 、民不聊 生,社会 现实造 就 了义 山 阴郁幽婉 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 丽的 语言形式 来表 达感伤之情 ,将两 性情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

唐诗《无题》鉴赏《无题》译文及赏析李商隐这首《无题》诗写于任职于秘书省时,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歌。

在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情人难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发出了肺腑之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注解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

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分组。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

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

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12.类: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翻译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无题》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李商隐无题诗深情绵邈,意境朦胧,婉曲晦涩,将其感伤情调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最富艺术独创。

其无题诗的感伤情调的成因、表现、独特特征,以及突出贡献,值得我们探讨。

一李商隐无题诗表现了感伤情调的倾向。

他的感伤以自我为主,又扩大到为国家、社会而感伤,形成了他作品的基调与风格,这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独特个性是分不开的。

从其生活经历看,李商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但从幼时起他就是一个孤儿,饱受人生困苦。

虽然经过努力得到令狐楚等人的赏识、推荐,先后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科,但踏上仕途,也无辜的被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

因为娶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

于是他长期受到压抑,排挤打击,加之后来王氏病故,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

这样衰败的家世、没落的时世,仕途的坎坷,妻子的早逝等使这位本具有抱负和才华的人,常以借未嫁女子的幽怨,来诉说自己理想难成的失望,用生死离别时的相思来烘托孤独寂寞的心境。

正如余恕诚先生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不幸”。

西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一个文本是作家的一种体验,解读文本是体验作家的体验。

”于是读李商隐无题诗,会体验到“人生空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的人生哀吟,“相识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爱情感伤,更会体验到年仅四十六岁的李商隐在寂寞中郁郁而终的无奈与痛苦……从其社会背景来看,晚唐时期政治经济的衰败,危机四伏,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朋党之争变本加厉。

国运腐朽衰颓之势渐成,使敏感的知识分子普遍孳生起“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的危机感和失望颓唐的心情,愈到后来,国家在分裂的道路上越来越快,广大知识分子仕进无路,报国无门,更痛感国事日非,无力回天。

李商隐也一样,在这段时期中,他的政治理想濒于破灭,思想上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个人生活的不幸的感伤再加上对国家社会的感伤,形成了贯串李商隐诗歌始终的主旋律。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及其形成原因

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及其形成原因

令人耳乱”的地步。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 钻弥坚而 无 聊 缠 绵 岩 往 之 致 … … 吾 故 曰 : 义 山 之 诗 , 乃 风 人 之 绪 音 , 屈 宋
酌不竭”, 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了深挚的感情与佛道意趣。感 之 遗 响 , 盖 得 子 美 之 深 而 变 出 之 者 也 。 ”就 是 说 , 李 商 隐 无 题 诗
李商隐无题诗的爱情主题让人回味。唐代诗坛上以爱情入 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 但比较隐晦、深沉
诗的诗人比较多, 诸如元稹等写了很多浓艳甚至轻佻的艳情诗, 而痛苦, 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 引人共鸣。虽然这两首都是情诗,
但以无题诗为中心的爱情诗, 李商隐可谓独领风骚, 而且真正把 但“ 刘 郎 已 恨 蓬 山 远 , 更 隔 蓬 山 一 万 重 ”就 是 以 刘 郎 遇 仙 女 的 典
调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最富艺术独创性。
但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则必然使他的诗歌形成了凄艳哀婉的美。
清 代 刘 熙 载 在《艺 概》中 用“ 李 樊 南 深 情 绵 邈 ”之 句 概 括 李 商
李商隐无题诗的政治主题耐人琢磨。冯浩认为, 在李商隐的
隐深细婉曲的诗风, 是极有见地的。而义山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 无题诗中“实有寄托者多, 直作宴请少”。朱鹤龄在《李文诗集注
珠只有在明月之夜, 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 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 生命体验成为文学文本的基础而决定了文学文本的存在气质,
日暖之时, 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 人当如是。“沧海月 以此基础而建立起的话语世界呈现出只属于这种而非那种的独
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 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 特个性。“体验流不断生成新的话语流 , 话语流是对体验流的一
感 伤 , 形 成 了 他 作 品 的 基 调 与 风 格 , 这 与 他 的 生 活 经 历 、社 会 背 伤中感受到他独特的个性魅力。无法忽视源于对自己人生体验

李商隐《无题》诗的女性情结(2)

李商隐《无题》诗的女性情结(2)

李商隐《无题》诗的女性情结(2)晚唐的衰败腐朽,引起了读书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悲观,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小。

李商隐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当时,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前人已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诗人在继承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吸取各家所长,从自身情感和审美情趣入手,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艺术独创性的探索。

就内容而言,男女情爱(无题)善于表达男女双方的情思,别离后的思念之苦,作者完全是用“心”来写情,用“心”来写意,用“心”来写人和物的,所以诗中每个意象都有浓郁的情感,都缠绕着温柔而细腻的女性情结。

就形式而言,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所有这些就成了诗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就当时的诗坛发展来看,诗人对女性心理世界的精妙描绘,可以说是诗坛上的一大创新。

这是因为,在他之前的诗人中没有哪位诗人将女性心理变化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独特意象呢?这是因为他就是借用对女性内心的细微变化来反映对时代的看法,用凄艳的情感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用朦胧的意象表达了对唐王朝无力回天的无奈。

无论从意象、意境、诗体结构等方面都是一大突破,正因这一创新,才具备了他独领诗坛而又高于诗坛的大师地位。

假若他不在女性心理灵动上发掘开拓,他的孤独、飘零、惘然、无奈、感伤情调就失去了依托,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凄苦的情和艳丽的词通过对男女情感的有机统一,才在艺术上给后人开辟了无以逾越的新境界。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女性不再是“祸水”、“玩物”、“男人的附庸”,这充分说明作者对女性地位的尊重和捍卫。

在诗人看来,女性就代表着美丽,代表着柔情,代表着温馨的家,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所以诗人在诗作中歌颂女性,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女性世界更精彩。

诗人对女性的歌颂,也是在歌颂美,歌颂生活,同时,歌颂女性也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有很强的感恩心理。

在作者心目中,女性是一切美的综合体。

因为在诗人看来,女性是生活的全部,没有女性就没有了生活,没有女性就没有多彩的世界。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李商隐诗的总特点是“深情绵邈”,尤其体现在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上。

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

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深挚的感情。

感伤情调是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

感伤情调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

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内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

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他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着,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

诗人心灵细腻,多愁善感。

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

在这其中,诗人或融入人生体验,或注入自身幻想,或虚无,或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

单就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道出了少女相思时的期待、自伤的心情;《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出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暮春时节的痛苦离别,表达了悠远而又执着的凄楚思念,融入诗人理想难成的人生感悟;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一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四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

结合作品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风格。

结合作品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风格。

结合作品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风格。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李商隐无题诗独特风格的分析:1.抒情细腻: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以抒情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他善于运用含蓄、细腻的语言描绘人物、景物和情感,表现出内心的愁苦、伤感和无奈。

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使读者在细腻的笔触下感受到深邃的情感。

2.感受生活瞬间:无题诗中,李商隐常常捕捉和表达生活中的瞬间和细节。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还是情感体验,他都以细腻入微的文字表达出了那一瞬间的美感和情感的变化。

他擅长运用意象与比喻,以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刻表现了短暂但又印象深刻的瞬间。

3.修辞手法的运用: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他善于使用比喻、对偶、转喻等修辞方式,使诗作更具艺术性和意境性。

他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既有细腻的描写,也有意境的构建,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4.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的结合: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相结合,将个体的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中。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思考的深度。

这种主客融合的表达方式,使诗作既有个体情感的抒发,又将情感与自然世界相融合,产生了独特的诗意和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抒情细腻、感受生活瞬间、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的结合为特点。

他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展示了他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使读者在情感与意境的交融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和美丽的诗意。

李商隐的无题诗对于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一大瑰宝。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无题》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缠绵悱侧、哀婉动人的爱情诗。

而诗中表现的执著和忠贞不渝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男女之情范畴,具有崇高和牺牲的意味。

开篇风波陡起,没有渲染,没有铺垫,惊心动魄地道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给人以强烈的无法抑制之感。

相见难,别亦难,古今人皆有情事,竟被诗人吟咏得如此警策。

往日望穿秋水的相思,今日离别的难舍难分,明日海角天涯的凄惶,都浓缩在这短短的诗句里。

诗人截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容量极大。

“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际又逢落花时,伤心人对伤心景,暮春的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与诗人心中的离情别恨交织在一起,触景伤情,景因情幻,情景互动,情景交融。

首联以伤感的色调描绘了一幅暮春送别图。

颔联是诗人的爱情宣言:春蚕吐丝作茧,茧成蚕死丝方尽;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世界,化为灰烬,烛泪始干。

以蚕丝象征相思,以烛泪象征相思痛苦之泪,语义双关,意象鲜明。

相思无穷无尽,分离的凄苦无穷无尽,爱到呕心沥血、至死方休而无怨无悔,这样的爱情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言情,可以喻志,人们也常用它来表现忠贞不二的执著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此两句为古今人传颂,不绝于耳,影响非常深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猜想相爱的双方在生活中的情态:女人晨起梳妆,很担心镜中的人儿鬓边的头发变白,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女为悦己者容,女人因爱而担忧。

男人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下吟叹,静谧的夜风拂来幽幽寒意;“夜吟”是因为苦苦相思,难以人眠,借吟诗以遣怀,但置身春夜,良辰美景却无佳人相伴,又更增添了凄清与孤痕。

“改”与“寒”都来自当事人的心境。

“但愁”“应觉”是猜测之词,蕴含着脉脉情怀,表现出一种担心怜惜之情。

颈联体察人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透出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品质李商隐《无题》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篇抒情诗。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表达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于世事的感叹,诗句中包含了深深的感情与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品质的诗。

首先,李商隐在《无题》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他通过几句简单明了的句子,表达了多种情感。

他先是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同时,他也表达了人们在彼此相知相思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活动,尤其是那种痛苦与无奈的感觉。

这种情感的表达,从文字中领会起来,十分真实,可以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其次,《无题》中的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感悟。

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述了他对于生活、人生的感悟。

如诗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他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这句话表达出了一种“初见”之感,也即,人们在出生之前所看到的那个世界。

而在诗中,他同时也表现出了人们在逐渐长大成熟后所会体会到的“秋风悲画扇”之感。

这种感悟的到来,是在经历一些人生的变故之后,充满深情与感慨。

此外,《无题》中还表现出了李商隐强烈的思乡情感。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家乡、亲友们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是人类无法抵挡的,即便是异地他乡,依然会对主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感情。

作为一位在异乡生活的诗人,《无题》就像他心中“思乡念亲”的愿望一样,充满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在诗中表达出来,也让读者深感其真实性,让人为诗人的遭遇感到心疼与感动。

最后,《无题》中的情感品质也体现出了诗人对于自我放逐的反思。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时常表达出内心的孤独感。

但是,他在情感品质表达中,也表现出了对于自我放逐行为的反思。

这是一种深刻且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己行为的自省。

总之,《无题》是一首充满情感品质的诗歌,它包含了多种情感,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感受。

诗人通过这首诗歌的表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无题诗为李商隐首创,李商隐因无题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不知道大家对李商隐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欢迎大家分享。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咏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名的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融汇在其所擅长的扑朔迷离、朦胧含蓄的氛围中,以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章法来表现心灵深处难以言说的感受,遂形成了他极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以致后人觉得他不仅是“晚唐第一诗人”(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甚至七律七绝简直是“唐人无出其右者”,“为唐人之冠”(清田雯《左欢堂杂著》卷二)所谓“无题诗”是指李商隐诗作中以“无题”为题的组诗以及以句首二字为题的诗,如《锦瑟》、《一片》等;另外,还有一种“准无题诗”,指的是诗歌意境、意象、语言风格与无题诗相类似,却又被作者冠以确定的名称的诗,如《春雨》等。

这些诗歌为数不多,却是李商隐诗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

本文主要就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义山无题诗中所展示的爱情受阻的悲剧,其朦胧多义、蕴藉深沉的内涵所具有的别样的美感。

一、悲凉之美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世风薄劣,文人经世治国理想沉落,这一社会氛围促使知识分子由咏赞外在盛世转到追求内心意绪的表述,文人笔下多写自己悲凉的心音。

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年孤独贫困,入仕陷于牛李党争,又中年丧妻,一生之中多次为情爱而痛苦。

这样的生平遭际,形成了他忧郁伤感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对命运坎坷有深刻的认识,贯注在诗篇中即呈现出一种深挚的孤孑、迷茫与悲哀。

其传世名篇《锦瑟》以象喻式呈现,语言含蓄、迷惘、悲凉,传递出失落与伤感的意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声凄凉悠远,引发怀思。

诗人将飘零身世、爱情遭际,用四副似有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图景予以拟化,从迷惘变幻,哀怨凄苦,清廖寂寞,虚渺飘忽诸境隐约呈现。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摘要:李商隐是唐代后期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他创造了具有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的无题诗,其中感伤情绪是其无题诗的情感主调,本文重点探讨无题诗感伤情调的成因和感伤情调的艺术手段。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感伤情调,象征化,心象一、无题诗以感伤基调为主“无题”诗是指标题为《无题》以及以首二字为题或以篇中任意二字为题的诗歌作品。

一般认为是作者书写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

由此可见,“无题”诗,“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1].对于无题诗的深层研究,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同感伤的情绪是无题诗的感情基调。

正如何焯针对《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所做的评语“义山的《无题》不过自伤不遇,无聊怨题,此篇乃直露本意”[2]就一些具体诗篇来看,都充斥着感伤心绪。

《无题》(八岁偷照镜)写下一个热爱生活、向往爱情的少女,愿望不能实现的伤感,带有自怜自赏、忧虑愈合的自喻色彩。

”《无题》(相见时难)写暮春季节与所爱女子的写暮春季节与所爱女子的伤感别离,表达了悠长而执著的苦苦思念,融入了诗人理想失落的人生感受。

李商隐“沦贱艰虞”的坎坷经历、羁旅飘泊的孤孑身影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为无题诗准备了丰富的辛酸素材和凄凉的人生体验,而无题诗宣泄的主导情感,正如余恕诚先生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3]以上所说可以看出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无论诗人描写的任何指向,感伤情调都是无题诗的主要特点.二、感伤情调形成的原因构成李商隐无题诗感伤情调的因素有多方面。

(一)个人身世的坎坷李商隐的父亲李嗣同一生奔波于幕府之间,郁郁不得志。

在李商隐十岁那年,父亲去世,“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4]。

作为长子,他小小年纪便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既为人抄书,又贩卖舂米,打短工干零活,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养成内向伤感的性格。

(二)政治生活的不幸李商隐企图由科举进身以振兴家道,在十六岁以后就开始应举,他得到了当时朝廷元老和骈文名家令狐楚的赏识,然而初次应试,李商隐落第了,这时候他遇见了华州刺史崔戎,被招聘为幕僚,可惜赴任不到几个月,崔戎便病故了。

无题李商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无题李商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无题李商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 李商隐的诗《无题》是一首表达什么情感的诗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并无更深政治寓意。

此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

首联写见难别难,颔联写爱情之生死不渝,颈联拟想别后对方的生活,尾联表达了无望中的希望,层次清晰,拟想合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情人们的离别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之情。

此诗语言精美,丰富多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象征,“春蚕”二句的比喻,使诗歌在表达感情方面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深含。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是此诗的风格特色,也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风格特色。

2. 李商隐的无题表达情感第一句是昨夜星辰昨夜梦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李商隐描写爱情的诗词《无题》鉴赏

李商隐描写爱情的诗词《无题》鉴赏

【导语】《⽆题》是⼀⾸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以⼥性的⼝吻抒写爱情⼼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名篇,欢迎阅读!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尽,腊炬成灰泪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光寒。

蓬莱此去⽆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注】 春蚕⾄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焚尽,满腔热泪⽅才⼲涸。

【赏析】 “春蚕到死丝⽅尽,腊炬成灰泪始⼲”这两句的意象,两两对照,巧妙⾃然,宛若天成。

⽤象征的⼿法,传达出⾄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

上句⽤春蚕所吐之丝⽐喻绵绵不绝的思念,“丝”、“思”谐⾳,表达了⾃⼰对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休;下句⽤蜡烛燃烧所流之物来⽐喻缠绵的相思之泪,⽐喻⾃⼰为相思所承受的痛苦,⽆尽⽆休,就像蜡烛烧成了灰⽅流尽烛泪⼀样。

这两句,虽然给⼈的感觉是悲伤失望的,但其中也蕴含着积极执着的追求,即使这追求没有希望,也不⽢⼼就此放弃。

此外,它的表意并不是单⼀的,还寓含着⼀种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那就是对⼯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的追求,那种⽆私奉献的⾼尚品德。

因此这两句表⾯上写男⼥爱情,实际上还蕴含着⼈世真理,含义隽永,耐⼈寻味。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学成就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其中以直接⽅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病呻吟,也不同于前⼈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种特殊形式。

⽆题诗是李商隐独具⼀格的创造。

它们⼤多以男⼥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回肠荡⽓。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态度是积极⼊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写景和抒情著称,代表作有《锦瑟》、《夜泊牛渚怀古》等。

而他的《无题》则是他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无题》展现了他深沉的感情和内心的痛苦。

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纠葛和悲伤之情。

这种深情的抒发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情感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李商隐的《无题》体现了他对诗歌语言的精细处理和修辞的巧妙运用。

诗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诗句显得格外凄美和动人。

他运用了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这种对诗歌语言的细致雕琢,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高度把控和丰富的表现力。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构思精巧的意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诗中通过“无言独上西楼”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寞中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思念。

这种意境的营造,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苦痛,同时也使诗歌更加具有张力和感染力。

与此李商隐的《无题》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诗歌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诗中不乏对传统文学典故和文化符号的引用,使诗歌更具有传统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文学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倾慕和热爱,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种沉静的气息和韵味。

李商隐的《无题》通过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诗歌语言的精湛运用,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

诗中对爱情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内心的痛苦,同时也突显了他对诗歌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变通和创新,他成功地使传统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婉约、含蓄、富有感情和意境深远等特点而著称。

《无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集中展现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作在情感上以忧郁、孤独、怅惘为主题。

《无题》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和解人的深情之情。

他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分别后的伤感和孤独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生死、变迁的无奈感。

李商隐诗作情感真挚,感情纯真而不做作。

李商隐的诗作在意境上以含蓄、曲折、画意和引人入胜的意境为特点。

他多用一些朴素、简单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无题》中,诗人通过对门前桃花的描写,将诗情融入景物之中,使得读者能够在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李商隐的诗作意境深远,常给人以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让人在诗意的空间中自由徜徉。

李商隐的诗作在表达上以形象鲜明、意蕴丰富、含蓄微妙为特点。

他在诗作中常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通过精心的构图和悠远的意境,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在《无题》中,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李商隐的诗作表达含蓄微妙,形象鲜明,意蕴丰富,极富表现力。

李商隐的诗作在语言上以优美流畅、晦涩难解、节奏感强为特点。

他在诗作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得诗歌语言流畅优美,足以感染和打动读者。

《无题》中“驿前几度春风切,不道春情几杯酒”的节奏感强,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

李商隐的诗作语言优美,晦涩难解,节奏感强,给人以意境的沉淀和审美的陶冶。

李商隐的《无题》等诗作具有丰富的意境、含蓄微妙的表达、情感真挚和语言优美等特点,反映了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这些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出他对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思索,使他成为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无题古诗李商隐表达什么感情特点
李商隐的《无题》表达了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无题》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李商隐人物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

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

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浅析

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浅析

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悲美浅析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剧情感消融了诗人的痛苦,注入了诗歌的幻想。

李商隐的无题诗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

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如《照梁初有情》;另一种是借恋情而有所喻托,如《相见时难》,诗情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尽管内容各有区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故统一归之为“无题”。

一、无题诗的情感主调——悲情感伤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

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李商隐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将两情情境作为审美视角: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

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

李商隐对所爱女冠因人仙阻隔致成两难境悲剧的深切体察,使得其诗感伤的总基调中又有细微的情感差异:有等待的哀怨“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有希望的破灭“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有两情阻隔的相思之苦“刘郎已恨蓬山远,更个蓬山一万重”,有以死相许永志难泯的哀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阻隔重深而怨己之无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之情正是这种人仙(道)相离情结的反映,其感伤美也是现实法则造成的诗人与女冠之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二、无题诗的佛道意趣——缥缈之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摄入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蓄着一层佛道的情韵。

这种情韵加上李商隐好以艳语写悲情,便构成了一种以艳丽、含蓄为特征的深情缥缈、沉博艳丽的朦胧风格。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程宏亮
【期刊名称】《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9)004
【摘要】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诗人调用了多种艺术手段,以精工婉丽的语言营造了富于主观性、抒情性、象征化的诗歌境界,表现出概括性的人类情感,从而产生了跨越古今的美学感染力.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程宏亮
【作者单位】马鞍山师范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及其形成原因 [J], 安萍;
2.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怀 [J], 谭淑红
3.李商隐无题诗歌感伤情怀的缘由及独特的艺术手法 [J], 代军诗
4.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J], 边露
5.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趣 [J], 许兆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李商隐个人来说,其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情感细腻脆弱。受党争的影响,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古来才命两相妨”的不幸给诗人以毕生的怨恨;没落的时世,衰败的家世,仕途的多舛,爱情的失意,别人的误解,妻子的早逝,都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使得他只能用忧郁感伤的笔调,来叹惋时运的衰落,身世的飘零:身世,家世,佛道,从各个方面促成了诗人易于伤感的、内向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和无助,也使他灵心多感,感情丰富,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起他如潮的感情活动,“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所带的伤感色彩,在其创作中也很突出。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痛苦的经历,浓缩在一首首诗中,委婉曲折的道出了一个幽咽凄迷的内心世界,一幅哀感顽艳的心灵图景,为悲剧时代唱出了一曲曲凄清动人的挽歌。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感伤情调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
感伤情调是中国文学作品情感抒发的一大传统,自宋玉《九辨》以来,历代不绝。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内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体味。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义山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将两情情境作为审美视角: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诗人心灵细腻,多愁善感。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在这其中,诗人或融入人生体验,或注入自身幻想,或虚无,或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较之宋后诗人愈来愈多地追求诗作中的理念和趣味,晚唐诗人李义山则更喜欢、也更擅长于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抒写自身的感怀情绪,展示出诗人独特的个性魅力。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单就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道出了少女相思时的期待、自伤的心情;《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出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暮春时节的痛苦离别,表达了悠远而又执著的凄楚思念,融入诗人理想难成的人生感悟;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一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四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而七绝《无题》(自道萦回)则蕴含着徒有姿颜、世无赏音的哀怨与感慨。
凡此种种,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抒发爱情的不幸,表现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处处宣泄的是感伤的主导情感。这正如余恕诚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