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doc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关于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个人权益保护的能力。
2、学生情况:本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同年级、专业和背景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
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兴趣,同时也存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3、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风险;2、掌握基本的法律保护知识和方法;3、提高个人权益保护的能力和意识;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4、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二、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风险、掌握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等。
3、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风险,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劳动法等。
同时,讲解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和方法,如如何申请司法保护、如何寻求法律援助等。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己身边发生的法律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角色扮演:设计一些真实的法律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课下进行复习和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下节课预告:预告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三、教学资源整合:1、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案例分析、法律条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2. 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3. 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素质、有担当的法治公民。
二、教学重点1. 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概念;2. 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2. 展示:通过实际案例、课堂模拟等方式形象地展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3. 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法律的概念、原则以及相关法律知识;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体会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规定。
例如:- 在红绿灯路口,行人应该做些什么?- 餐厅里可以把饭菜打包带回家吗?- 在家里可以任何时间大声喊叫吗?- 玩手机时应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吗?- 家长可以随便打骂孩子吗?2. 展示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课堂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 实际案例: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一起交通事故发生时,如何避免其他人受伤,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 课堂模拟:教师可以发放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卡片,让学生分组表演应对方案,让学生体验到法律对于生活的影响。
3. 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概念、原则以及知识点,例如:-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是如何制定的?遵守法律有何好处?- 常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及其体会。
例如:-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习法律有什么好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六、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学会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3.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如何正确应对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2.如何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主体环节
1. 什么是法律
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法律,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违章建房、侵犯知识产权等。
3. 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教师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例如:如何与他人签订合同、如何安全驾驶、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
总结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掌握处理法律事务的正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予以重点关注和教育。
同时,我们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本课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课,主题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和“法律作用大”。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内涵、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以及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了解法律的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规则。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将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经历,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懂得珍惜权利,同时恪守自己的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学生的研究起点是基础知识和经验有限,但是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研究风格,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知道法律这个词,但往往感觉离自己很遥远。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在犯罪之后才会与法律产生联系,而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惩罚罪恶。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因此需要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资料搜集能力,可以借助书籍和网络进行课外拓展活动,有效地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来认知,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本课采取“明理践行”的策略:针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密切的案例,让法律生活化、具体化;针对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采用辩论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询问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过程中的保护者,引出“法律”这个主题。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五六专题集体备课1
•
情境四
婚前财产公证你能接受吗?希望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婚前进行财产公证难道不是对另一方 的侮辱么? 之所以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就是担 心两个人会有分开的一天,这种对婚 姻和彼此的不信任,肯定会伤感情的。 可是这个社会很现实 把钱的我问题说清楚,才不会影响感情 做,伤感情,不做,伤利益,孰轻 孰重,很难权衡。 有点不习惯,又不是有钱人 没什么。两个真正相爱的人不管 婚前财产公证与否都应该是可以 接受的。 一方觉得不公平说明他/她对钱看得 很重,觉得这样自己吃;或者他/她 婚前没什么积蓄,公证的时候相差 悬殊觉得没有面子;或者考虑到万 一以后发生婚变,自己能拿到的只 能是婚后的一半财产太少了;或者 婚前我的财产多,离婚了所有的财 产都平分不公平 。 看个人想法,无可厚非。
为人夫或为人妻
屠亚琴:“从小抛弃我们,她现在对我来说就和陌生人一样, 没什么感觉了。我就是想不通她为什么要破坏我现在平静的生 活。” “我在服装厂当临时工,维持生计。如果她回来了,我必须辞 职专心照顾她,收入少了人却多了,家里反对也是有原因的, 而且老公和孩子对她的感情更淡。” 屠亚琴的儿子、女儿也反对把朱彩娟接回来照顾: “为什么一定要我妈妈来照顾她,妈妈不是还有别的姐妹吗? 而且妈妈还要帮我照顾小孩的。” “左边的自己”高喊着骨肉亲情,赡养的义务;“右边的自己” 诉说着被抛弃的过去,困难的家境。 1)如果你是屠亚琴 ,你会选择哪一个自己?为什么? 2)如果你是翠苑街道的领导,你会做些什么?
第五框题 律师面面观 第二框:不做拓展的内容,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极其 主要职责
基本要求 1.了解律师的含义、基本职责和业务。 2.知道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辩护人的职能。 3.了解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形式。
发展要求 说明 不作要求的内容: ①律师在参与诉讼时的不同称谓。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讨论一个与法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法律的定义与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章节主题为《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生活与法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法律的定义与作用: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2.生活中的法律实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一些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举例:讨论法律与道德在处理诚信问题上的异同。
-学生的法律权益:明确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特殊保护,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掌握常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主动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法律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法律的看法和感受。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律场景,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法律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法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法律的定义,强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2、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讲解法律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例如禁止盗窃、欺诈等违法行为。
(2)保护作用: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如财产权、人身权等。
3、生活中的法律(1)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如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子女抚养等方面的规定。
(2)学校生活中的法律:如教育法中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障。
(3)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交通安全法等。
(三)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在学校里遭遇校园欺凌、在商场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
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角色扮演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一些常见的法律场景,如消费者维权、邻里纠纷等。
2、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察并思考表演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3、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探讨正确的法律处理方式。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常识;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律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教学素材:法律案例、图片、视频等;3. 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知识产权等;3. 利用法律案例讲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案例;2.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常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四、个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练习册上的法律常识题目;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法律常识的理解。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法律工作者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分享;2. 学生提前准备问题,并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相关法律机构;2.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2. 学生个人练习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法律常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法律常识;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使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法律现象2. 法律的作用3. 遵守法律,从我做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现象,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法律。
1.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现象,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法律的作用2.1 教师讲解法律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
2.2 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点评并总结。
3. 遵守法律,从我做起3.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2 学生讨论如何遵守法律,从我做起,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消费者维权等。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列举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2. 思考如何遵守法律,从我做起,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3. 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法律现象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法律作用的了解程度。
3. 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及法律素养的提高。
4.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法律的约束与保护。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法律类别和法律条文,如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学会用法律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法律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如何识别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
2、教学难点理解法律条文的内涵和适用条件。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条文,使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法律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2、知识讲解介绍常见的法律类别,如民法、刑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讲解它们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一些常见的法律条文,如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侵权责任的认定、犯罪的构成要件等,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和应用。
3、小组讨论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纠纷、劳动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法院庭审、劳动仲裁、消费者投诉等。
生活中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中法律教学设计尊敬的老师们:下面是一个关于法律教学设计的示例,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层级;3.基本法律知识,包括合同法、刑法、劳动法等;4.常见法律问题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学生参与互动:通过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资源利用:利用多媒体教具、法律文献、互联网等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法律信息和实例,扩大知识面。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
可以展示一些法律热点新闻,引发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思考。
2.概念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明确法律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案例分析(30分钟):选取几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结合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案例并汇报结果。
4.知识讲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的概念和要素、刑法中的罪与刑等,通过演示和实例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5.课堂练习(2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可以分组进行竞赛,增加互动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反思总结(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对他们的发言、思考和合作给予积极评价。
2.小组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与组员合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3.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项目等方式,对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并且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遵守法律、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应用法律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幻灯片、小组讨论活动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书本、作业本、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内容,例如:在学校遵守纪律、停红灯过马路等。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是如何与法律相关联的。
步骤二:学习法律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教师讲解法律的概念和意义,简单介绍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例子,并且让学生讨论这些例子中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步骤三:实例分析(2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选择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一个学生因为在学校欺负同学而被处罚的情况。
2.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实例中学生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法律如何保护受欺负的同学,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步骤四:问题解决(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发现同学在课堂上作弊、延迟交作业等。
2.学生根据已学的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生将各小组的答案反馈给全班,共同讨论最佳解决方案。
步骤五:总结和课堂作业(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体会到了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不同,是一种的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规定我们的义务。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是什么;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规定的义务。
三、教学过程
过渡(2分钟):
1.提问:说一说下面小朋友的家人的职业涉及到哪些法律?
2.展示几个预设的场景。
3. 展示相关职业对的应法律:
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出租车司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法安全法》
课堂练习:(3分钟)(一)练习题
课堂小结(2分钟)
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有序、更加和谐美好。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明白法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法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教学难点区分不同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法律相关的新闻视频或讲述一个引人深思的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律话题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法律的初步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0 分钟)(1)列举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如交通出行、购物消费、家庭关系等,说明法律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2)讲解法律的定义和特征,强调法律的普遍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10 分钟)(1)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说明法律如何保障这些权利不受侵犯。
3、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10 分钟)(1)讲解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后果,如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等。
(2)强调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课堂活动(15 分钟)1、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2、角色扮演(5 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法律纠纷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五)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法律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下次课进行交流分享。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法律,掌握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2.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和解释常见的法律规定、合法合理的诉求。
2.能够在遇到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法律意识。
2.促进学生尊法学法,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具有健康的法律意识。
2.通过案例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法律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学会遵守法律进度安排本次课程计划用时1课时。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法律(20分钟)1.通过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2.通过老师提问,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0分钟)1.讲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互动问题和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学会遵守法律(20分钟)1.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法律。
2.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深入认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强化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形式1.课堂互动2.外出实践3.课堂展示四、教学手段和教具教学手段1.讨论与互动2.观察与体验3.案例分析教具1.PPT幻灯片2.音响设备3.课件制作软件五、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发放同桌评价表,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2.老师进行课堂点评。
3.通过课后笔记评价。
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并参与课堂互动。
2.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4.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并进行反思;2.围绕生活中的法律自己思考两个问题,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心得体会。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常识?a.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b.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c. 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本法律概念和原则a. 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b. 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自由原则等。
c. 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3.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a. 婚姻家庭法律常识:结婚、离婚、子女抚养等。
b. 劳动法律常识:劳动合同、工资、工时等。
c. 交通法律常识:驾驶证、交通规则、交通事故等。
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合同、退换货、维修等。
e. 知识产权法律常识: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法律常识的理解和经验。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生活中的法律纠纷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培养法律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作用和与道德的区别。
3.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常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法律常识的理解和经验。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的法律纠纷情境,通过解决问题培养法律意识。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常识,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法律常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对法律常识的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关注新闻和社会事件,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高中政治选修教案人教版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等。
2.增加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作业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合同的种类和成立条件,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等。
2.侵权责任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侵权行为的种类和责任,侵权责任的减轻和免除等。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同法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合同法知识的应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本教材34567891011132019-05-09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本教材34567891011132019-05-09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本教材34567891011132019-05-09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本教材34567891011132019-05-09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的特点 1.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本教材34567891011132019-05-09谈谈选修6《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为使高中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下面我就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讲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一)本课程的性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程涉及的是与每个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些法律的理论、知识和规定。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
”②xx同志也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③《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是要通过深入学生心灵的法律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初步懂得一些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增强法律意识,概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提高法律素质,能够懂法、守法和用法,自觉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逐步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