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法资料讲解
研究方法资料
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一般人的探索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获得的一般知识),传统(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艺术和观念等等),权威(是一种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和循例(是指人们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新出现的情况或问题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方法去解释或处理)四种。
2.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以人为被试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伦理规范有: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4.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等。
5.研究课题选题的原则: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6.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就研究的目的看,一般可分为(1)理论研究,(2)应用研究,(3)理论兼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的时间取向,可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横向持续研究。
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解释性的理解、描述为主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取向。
从量的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用数字计量表达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取向。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两种研究范式,两者不仅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同时对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者自身的角色等问题均有着不同的看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优缺点。
定量研究适合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定性研究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定量研究证实的是总体的平均情况,定性研究则适合对特殊的情况进行探讨。
定量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上的计算,用数字来表达事物和现象,而定向性研究则强调使用语言和图像来表达事件的变化过程。
定量研究从假设开始,收集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定性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来了解被试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构建。
)7.查阅文献的方法有: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浏览法、跟踪追溯法等。
教育实验研究法
“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一:
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
传统教材。 样 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
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2、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
(1)抽样偏差 (2)程序编排不当 (3)中途失控 (4)测评误差(即测评工具不稳定) (5)心理效应
▲ 霍桑效应 ▲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 约翰•亨利效应或控制组效应
(六)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
1、前实验:
(1)单组仅后测设计:
量
(五)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2、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
(1)抽样偏差 (2)程序编排不当 (3)中途失控 (4)测评误差(即测评工具不稳定)
例如: O1 X O2 (前测) (后测)
√ O1与O2难度不同 √ O1与O2难度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
(五)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级学生,4个班,共149人。 因变量测定:学生独立作文成就测验(段落层次、用词
造句、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 实验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 O1 X O2
“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一:
课题名称:关于计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从结构化、定向化出发,探讨计数的实质、
基本结构及计数能力的形成发展规律。 实验处理:1、实验班,按实验教材及教学指导书进行万
(五)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1、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效果的实验研究——以地掷球教学为例
由于简单的操作技能训练与复杂的运动技能训练所产生的两侧性迁移规律与发生的迁移量不尽相同,本研究对复杂运动技能的两侧性迁移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一侧肢体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另一侧肢体技能学习和掌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两侧性迁移理论。
通过对地掷球滚靠球技术教学实验结果的两侧性迁移的分析,探讨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用,有助于该领域实验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两侧性迁移的研究中,大量研究显示了迁移的不对称性,通过对运动技能两侧性迁移规律的研究,可以发现提高滚靠球技术教学的方法,并对运动技术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许多运动技能需要两手进行合作实施技战术要求。
如篮球中的传球等技术。
练习中,一侧肢体的练习不仅意味着它本身的练习,也对未来另一侧肢体掌握技术产生影响。
这种两侧性迁移对运动训练无论从时间、手段、组合的安排上均有应用意义。
国家篮球队对抗训练中当优势侧肢体受伤而不能继续运动时,为了使运动员保持原来的技术动作水平,经常采用对侧肢体的训练方法。
根据两侧性迁移的比率,可以对对侧肢体的训练量进行科学的安排。
2文献综述2.1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学习的迁移理论一直是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尽管迁移现象早已为人所知,但真正对学习的迁移进行实验研究则是近一百多年的事情。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迁移现象。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与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兴起并向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渗透,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提出 了许多新的学习迁移理论[4]。
① 两侧性迁移的不对称性心理学家将两侧性迁移定义为个体利用一侧肢体学习某一特定运动技能之后,其对侧肢体(非练习侧肢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或执行同一特定运动技能的能力。
从一侧肢体向另一侧肢体发生迁移大于相反方向发生的迁移,如从优势侧肢体向非优势侧肢体的迁移大于从非优势侧肢体向优势侧肢体的迁移,这一现象称为两侧性迁移的不对称性。
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
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分析比较所谓研究,简要地说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是科学的—个部分,它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
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研究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
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四种研究各有千秋,各有特点,其中,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三种研究,这三种研究的方式非常相似,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如下:一、调查研究:描述一个大的总体的状况,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分析比较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
二、实验研究:探索和证明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单因素实验法:是在试验时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而使其他实验因素保持不变,从而研究该实验因素(自变量)与实验结果(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2、多因素实验法:同时考虑教学方法和教材都不同的情况下,各种教法和教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何,将每个处理因素的所有水平相互结合在一起,研究各处理因素间作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3、问卷的信度:指问卷所调查得倒的材料的可靠性程度.4、问卷的效度:指利用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5、问卷调查:又称问卷法,是指以书面形式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若干固定问题,询问调查对象,或让其填写,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6、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也叫特尔菲法,是指调查者针对某些问题(如方案、指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等)向专家进行咨询调查,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创造性智慧,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和匿名问卷的形式.背靠背地分别对事物进行评估与分析、预测与判断,从而获得可观、可靠的意见与信息的方法。
7、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切活动领域,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认识、变革或创造客体)所选取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活动方式的总称。
8、研究范式:指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
是由其特有的观察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和研究方式构成,它表示科学家看待和解释世界的基本方式.9、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事实或完全了解时事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的实践活动。
10、体育科学研究:是人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
11、研究假设:是一种理论思维中的想象,标示着某一预想结果产生的可能性。
12、文献综述: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去、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初中物理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探究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愈发凸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初中物理教学理论,为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初中物理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探究方法,培养能力教师应教授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使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技能。
(4)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5)评价反馈,改进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一:《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展示一系列折射现象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是什么?折射现象有哪些?3. 引导探究: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教育实验研究法复习参考题
教育实验研究法复习参考题教育实验研究法复习参考题1.名词解释(1)实验法:是在人为的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计划的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2)内在效度:是指在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明确程度。
(3)外在效度:是指设计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
(4)单组设计: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5)等组设计: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等组可以是两组也可以是3组或更多组。
(6)轮组设计:以不同的顺序,使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7)前测: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对被试进行的测量或测验。
(8)后测:是指在实验处理后进行的测量或测试。
2.简答良好实验设计的标准。
答:(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解释结果。
(2)不加人为修饰——如果实验结果推广到非实验设计的情况时,这一标准在教育研究中尤为重要。
(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
(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足以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作出判断的足够的精度。
(5)非污染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
(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
(7)代表性——研究者常希望将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一些个体、条件、方法等中去。
(8)省力原则——是指如果所有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较简单的设计而非较复杂的。
3.简答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
答:(1)偶然事件——在实验进展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
(2)成熟程度——实验期间,由于被试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长(技能、知识、经验等)或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某种系统效应,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
(3)测量和测试手段a.测量:当研究运用事前与事后两次测量时,事前测量会影响事后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十章 实验法
第十章实验法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一、实验法的相关概念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根据原因预测结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原因去发现预期的结果。
使用实验研究,一方面,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社会学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新的社会政策或社会改革,以获得必要的实践基础。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验证如下假设是否成立:一个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一个成人友好热心的忠告,他就可能避免犯罪。
为此研究人员抽选了一批孩子,并对孩子们按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区等进行筛选配对,以便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研究,每个组人数相同,同时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区等特征上相同,并且实验调查前两个组测量到的“犯罪倾向”也是相同的。
两个组各有235个少年,其中一组是控制组,一组是实验组。
然后在4~8年的时间内,让实验组的孩子接受成年人一对一的忠告,而对控制组的孩子没有这样做。
研究人员在实验结束后的若干年中对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忠告在少年犯罪中没有重大作用。
实验说明,对青少年影响大的因素,不是成年人的忠告,更可能的因素是贫穷、失望、不良传媒等。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实验方法有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
主要的相关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1.实验者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2.实验变量实验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一般是试验中加以控制或者主动施加的可观测变量,因变量一般是实验中需要检测的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实验研究正是通过控制自变量和检测因变量建立因果关系。
3.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指实验中涉及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
其中,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控制组。
4.实验检测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教案第7章实验法
配方法至少有两个优点:①在匹配方法中我们很难就哪些变量是“重要变量”达到认同;②大多数统计技术都是用来分析随机化实验的结果的。如果不这样做,实验结果就很难用这些统计方法来加以分析。
7.3 常用实验设计
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实验者所面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这样一来,就有了对实验的不同设计。设计不同,能够排除的非实验刺激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常见的实验设计,从中我们可以具体体会到控制组是如何起到排除非实验刺激影响的作用的。
如果一个实验,除了研究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外,还有如下干扰因素对因变量起作用,使实验结果无法得到正确解释,则该项实验的内在效度就比较差。在社会研究中使用实验法,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有意识的人,所以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是:①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因果关系很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对这些变量很难实施控制。②对社会因素很难明确界定和测量。前述经典设计和索罗门三组实验设计提供了解决内在无效度的思路。
7.1实验法及其特点
一、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实验
讲到实验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实验室实验。在社会现象的研究中,实验室实验也不鲜见,特别是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然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固然也是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不过社会调查研究更多采用的是所谓实地实验,即在日常社会事件中进行的实验。
一、单一实验组实验
单一实验组实验是只有实验组而没有控制组的一种简单实验方法,它直接出于因果联系的基本分析逻辑Y(X)。因为仅有一组对象,在自变量出现前可视为实验中的“控制组”,在自变量出现与起作用后它便成了“实验组”。因此,单一实验组实验的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可称为差分)全部归因于实验刺激,显然,这种方法只能在因变量Y很少受到实验刺激以外的其他影响时才能考虑使用。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来获取数据、验证假设、推断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在实验研究中,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常用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研究方法。
首先,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是指在实验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或处理,观察和测量其反应或变化,以获取研究数据和结论的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便观察和测量其反应,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或推断结论。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对实验条件、研究对象和测量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实验研究方法的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然后建立研究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结论。
在实验研究的每个步骤中,研究者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实验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方式来获取数据、验证假设、推断结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研究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初中数学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我校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1)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2)总结国内外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
(3)研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1)设计并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
(2)观察、记录、分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研究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研究(1)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评价指标体系。
(2)对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班级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反馈意见。
(3)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观察法:观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 _教育实验法讲解
验证性实验是指以验证已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活 动方式为目的的实验。
(四)根据同一个实验中自变量的多少来分,分为 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指同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只操作一个自 变量的实验。
2)随机分配等组前后测
用符号表示为: E实验组 O1 前测 X自变量 O2后测
R C控制组 O1·1前测 O2·1后测
E1实验组 O1 前测 X1自变量 O2 后测
R E2实验组 O1·1前测 X2自变量 O2·1 后测
E1实验组 O1 前测 X1自变量 O2 后测
R E2实验组 O1·1前测 X2自变量 O2·1 后测
多因素实验是指同一个实验中需要操操纵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
三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教育实验的准备 1)确立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查阅研究文献,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3)实验设计 (二)教育实验的实施 1)操纵自变量 2)控制无关变量 3)观察和测量因变量 (三)教育实验的总结和评价 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P206
一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实验设计的含义P208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P208 二 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 (2)分析和确定实验变量 (3)设计各种变量的处理方法 (4)选择实验模式 (5)形成实验计划
常见实验设计符号 X——实验处理或实验条件,即自变量的操纵 O——因变量的观测(常为分数) O1——实验的前测 O2——实验的后测 E ——实验组 C——实验控制组(班) R——随机抽取被试并随机分组 ——等组处理 … …不等组处理
初中生物校本教研小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成为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初中生物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课题旨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初中生物校本教研提供参考。
二、课题目标1.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为初中生物校本教研提供参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题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探究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如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光合作用、动物行为等。
2.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验探究(1)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研究动物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3)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改良、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等。
3.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教学设计(1)结合教材,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四、课题实施步骤1. 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4.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5. 整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6. 举办教研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7. 对课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撰写结题报告。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验探究方案。
2. 编写一套具有探究性的生物教学案例。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 促进初中生物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现状。
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优点:1 可控制性 2 精确性 3 重复性 4 方便性 5 节约时间 6 操纵自变量 7 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 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8 可信性 9 内在效度高
实验室实验
缺点:1 耗资大: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多不高 2 人为的环境: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得出的结论常常受人质疑。 3 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 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4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 5 外在效度差
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 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特点:主动性、目的性、系统性
优点:1 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 2 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 较高的外在效度。 3 兼有实验室法和观察法的优点。
缺点:1 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2 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因 此花费时间较长。
现场实验法
8.控制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实验的外在效 度,这里主要解决的是控制实验的环境问题。
九、举例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的实验研究 1、提出假设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中产生次序效应中的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注: 次序效应:判断结果因信息呈现次序的不同而 导致差异。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定义: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 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复习资料
取样在研究中的重要性1、究竟能不能用少于总体总数的样本来代替总体研究2、取样的优势3、减少非取样误差4、减少损耗、保护总体5、取样关系到研究的效度取样置换:指取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是否返回总体继续参加取样非置换取样:样本成分不返回总体不再参与抽取2.取样的方法(一)随机取样:基本原则: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1.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
(1)抽签法/抽彩法(2)随机表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或分组取样,是按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层次或子总体),然后在每个层次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取样的优点:样本的代表性强;取样更灵活参数;估计更加准确分层可以考虑的标准:(1)以研究或分析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为分层标准(2)以保证层内同质性强,层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的内在结构(3)以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如,性别、年龄、民族等3.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优点:简单易操作,应用较多缺点:样本代表性不够,个体排列方式所带来的周期性问题4.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和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优点:(1)调查比较集中,研究的组织和实施比较方便(2)在研究中取样名单不易获取时(3)每个类别中个体相对较少时(如,以班级为单位等)5.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或分段取样,先将总体分为若干层,为第一层;从第一层中随机抽几个层,为第二层……;从最后一层中随机取样抽出样本优点:有效节省调查所需的人力及费用缺点:(1)每级都回产生误差,取样误差较大(2)减少多段取样误差的方法: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二)非随机取样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07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5)-实验法
实验手段
刺激手段 观察手段 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
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
假设: 咖啡因会提高数学能力
实验组 喝真咖啡
单位时间里 做完一套数学试题
做对 数学题的成绩
自变量: 咖啡因的使用
降低测量误差
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时间 对象成长 测验动机 对象损耗 测量误差
如何提高实验效度
随机法 恒定法 纳入法 平衡法 消除法
肆:准实验研究与设计
准实验研究及其特点
所谓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 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 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 方法。
题目难度
标准测验 高级测验
题目数量
10题
12题
解题时间 求助线索
35秒/题
25秒/题
告知解题思路 延长解题时间
无
实验法案例:
❖ 情绪激发材料:激发积极情绪的材料是两段5分钟的视频, 其中一段视频的内容是有关动物的滑稽录像,另一段视频 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小男孩在电视节目中的搞笑表演,分别 用于可控情境和不可控情境。激发中性情绪的材料是两段 5分钟关于机器人的视频,其中一段视频介绍机器人的基 本情况,另一段视频介绍机器人的不同种类,分别用于可 控情境和不可控情境。
•前实验 •真实验 •准实验
贰:实验的基本模式
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干扰变量
事前测验与事后测验 实验组与控制组
单组实验:
等组实验:
轮组实验:
叁:变量的控制与测量
实验变量控制和测量的基本内容
实验变量控制和测量的基本内容
实验1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Central end
刺激电极
Peripheral end
引导电极
引导电极
(1ch)
Abp
Dbn Abn
Dbn
Abp Abn
2.4 测定兴奋传导的速度 利用前一实验结果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
导CAP起点的时间差Δt ,根据υ= S R1- R2- / Δt 计算出AP的传导速度。(表
6)(在分析测量时再测定)
本堂课安排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研究
1.讲解和讨论:实验方法、观察项目、问题及假设 2.示范: 神经干制备、动作电位引导、数据测量 3.自主实验 4.数据汇总统计 5.讨论:对实验数据统计结果的分析与机制探讨
二、失血代偿(高仿)实验
1.讲解 2.自主实验 3.讨论
1
注意事项
1.独立完成实验,不串岗,认真如实记录数据 2.遵守实验室规制制度,离开实验室须经教师许可 3. 数据资料用邮件发回,请不要使用移动存储器 4.器具须用水擦洗、擦干,按原样整齐放置 5.实验台须用湿的干净抹布擦拭干净。用品摆放整齐、关机 6.高真实验完成后,关机、将椅子放回原位 7.第3、第4组值日:督查各组善后工作;扫地、拖地,凳子
S+ S-
R1- R1 + R2- R2 +
Central end
Peripheral end
S R1- R2-
υ=
S R1- R2-
Δt
Δt
2.5 测定单相动作电位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MAP) 用镊子夹伤第1对引 导电极间的神经干,用强度 1.0V,波宽0.1ms的电脉冲刺 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末梢 端引导的MAP的振幅和时程。 (表4)
“探究——研讨”法资料讲解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觉,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法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组成。
在探究环节,教师选择与新授科学概念相联系的“有结构”的材料(即各部分联系紧密,通过其相互作用能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材料),按层次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支配,以便探索出这些材料所能揭示的,也是教师期望儿童认识的事物性质与规律,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
在研讨环节,教师则重在引导学生将已获得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启发、补充和争论,使他们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使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水平的科学概念。
“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
“探究”越充分,“研讨”就越深入;“研讨”越深入,建立的概念就会越清晰而准确。
所以,“探究”和“研讨”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1.教学特点“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由他们自己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得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师只起设计“有结构”材料、组织学生探究、选择研讨时机和研讨方式的作用。
例如,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以及它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可选择蜗牛作实验材料,设计以下五套“有结构”的材料:①一个装有蜗牛的透明容器和一个放大镜;②一个盛有青菜、面包、鸡蛋、奶糖等各种食物的塑料盘;③一个盛有啤酒、酒精、桔子汁等不同气味的液体的塑料盘;④一套设置有明亮与黑暗、光滑与粗糙、温暖与冷凉等两种不同环境的塑料盘;⑤三只水杯,分别盛有冷、温、热水,水杯上盖有玻璃片,玻璃片靠在一起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科学假设或解决科学问题。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本文将就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首先,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控性、可重复性和随机性。
可控性是指实验条件和影响因素能够被严格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重复性是指其他研究者能够重复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从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随机性是指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配是随机的,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实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问题提出是指研究者首先确定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假设建立是指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设。
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根据假设和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
数据收集是指研究者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是指研究者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结论。
最后,实验研究方法的注意事项包括实验伦理、实验安全和实验可行性。
实验伦理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当尊重实验对象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实验对象的隐私和安全。
实验安全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当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实验可行性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当考虑实验条件和实验资源的可行性,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科学假设或解决科学问题。
在实施实验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教案
1、小苗的诞生(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2、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实验渗水比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2、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二)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进行新课1、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2、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举例
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本文参照经典预算松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实验室 实验对预算管理中的松弛行为作一些研究尝试,对信息对 称性、激励机制这两个环境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 以期能 在中国的环境背景下观察预算松弛行为。 2、提出假设 (H1):相对于真实导向型薪酬计划而言, 在信息由不 对称转为对称时松弛导向型薪酬计划下的预算松弛将更多 地减少。 (H2):相对于信息对称的情况, 在信息不对称时, 企 业薪酬计划由松弛导向型向真实导向型转化可以更多地压 缩预算中的松弛成分。
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
(2)检验假设1:学生参与的实验数据表明(表5), 统计检 验差异不显著。在实际工作者的实验中, 假设1得到了支 持性证据(表6), t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
(3)检验假设2:由表7,8可以看出,假设2在5%的显著性水 平上通过了t 检验, 当企业所采用的薪酬计划由松弛导向 型转为真实导向型时, 上下级间信息不对称的企业相对于 信息对称的企业而言, 其预算中的松弛成分会更多地减少.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在影响企业预算松弛的 诸多因素中, 信息的对称性是最为重要的, 它对预算松弛 的影响程度最大,
计结论效度
内在效度
定义:是指实验结果能归因于自变量的操作的程度,即排除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使研究者相信实验 结果确实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程度,即达到实验目的 地程度。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 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外在效度
定义: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的大小程度,即被操作 因素(自变量)与结果(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 普遍应用于其它不属于此实验情境的程度,把实验结 果推广于同类事物的正确程度。
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注程度不同可能会影响 实验结果,未来避免这种结果,在实验之前,连实验者 本人都不知道那组是实验组,这样可以避免心理侧重造 成的偏差。
三、适用情形
1实验法特别适于范围有限,界定明确的概念 与假设,主要是对现状的研究。 2实验法更适合解释,而不适合描述。
因此实验法适用于假设检验
2 长期介入情景使研究者变成研究情景的一部分 3 最小限度地接触被观察者 4 采用双盲实验法, 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己
是在做实验。 5 采用暗访或者不打招呼的突然到访 6 记录发言
七、效度
1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 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2 效度只是程度上的问题,是高与低的问题 3 效度不会全有或全无 4 效度分为:外在效度,内在效度,结构效度,统
四、逻辑框架
操纵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控制
保持恒定
自变量 干扰变量 干扰变量
个体变量
注:自变量—实验条件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 干扰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个体变量—被试个体固有的特征,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等
观测 因变量
五、基本步骤
(一)准备阶段 1 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2 建立理论假设和操作假设,即建立因果模型; 3 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 验进程、控制方式、观测方法等。 (二)实施阶段 4 选取实验对象,采取匹配或随机指派等方法进行分组: 实验组和控制组; 5 实施实验:前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引入实验 刺激即自变量;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
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
3、实验前提
a 预算是在一般参与型制度环境中进行的,无需考虑集 权或分权模式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b 实验参与者(销售经理)个人对自己的业绩水平、工作 能力(包括过去5年的平均销售量、最佳销售量和最差销售 量)非常了解, 对预算年度的市场状况也很清楚。(表1)
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
基本步骤
(三)资料处理 6 整理分析资料:比较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比较实验 组和控制组的两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检验假设,提出 理论解释和推论; 7 撰写研究报告; 8 实验善后。
六、观察者效应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 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
避免措施:1 可以在实验室里装一台隐蔽的摄像机或单反射 镜,观察者可以透过镜子来观察。
色, 在年初时, 根据该公司总经理的要求其作出当年的销售量预算。 假设检验:检验假设样本的构建(表3),方法:t检验。值得注意的是;
反映差额而用来相减的两个数据必须来自同一个实验者。 结果分析:(1)描述性统计:4 类不同环境的实验结果相关性检验(报
告数据略)没有发现相关性, 可以认为4 个实验是相互独立的。通过 表4可看出出信息对称和真实导向的薪酬计划对预算松弛都有抑制作 用。
实验研究法
一、实验法概述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 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 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 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策略。它是严格控制条件 下的观察。
核心要点:1控制:对主要变量的操作 2实证的观察与测量 3确定原因:导致观察结果发生的因素
二、原因与结果
因果关系:
X→ Y
含义:Y的变化或差异是否由X的变化或差异引起?
X为自变量,即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的因素或条件
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一种变量
Y为因变量,即实验过程产生的结果或效果,是随自变量
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经典实验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侧与后侧 3、实验组与对照组 4、双盲实验
基本上,实验室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换句 话说作为因变量接受测 量(前测),然后接受自变量刺激,之后作为因变量在 接受测量(后测)。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视为自 变量的影响力。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简单 说,我们把受到刺激的组称为实验组,没受到或者受到 不同刺激的组称为对照组。
4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 实验环境:实验分为4类环境(A 、B 、C 、D)来进行, 分别代表信息对
称性、激励方式(薪酬计划)的4种不同组合。(表2) 实验对象:无工作经验的相关专业在校生(较少地受到实验之外的因素
的影响)、两个大型国有企业中层干部。 实验要求:在实验中, 参与者扮演某个工程机械公司销售部门经理的角